[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謝覺哉家書(精裝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謝覺哉著謝飛編選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2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681298
    作者:謝覺哉著,謝飛編選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

    編輯推薦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從晚清秀纔到民國教師,從同盟會骨干到“延安五老”,謝覺哉先生的一生歷盡了中國現代史的苦難與艱辛。奔波一生,劫波度盡,兩位夫人,兒女成群,是革命者,也是有擔當的丈夫、有愛心的慈父。時代洪流掩不住涓涓溫情,歲月流逝洗不盡如山父愛!


    海報:



     
    內容簡介

    謝覺哉先生,“延安五老”之一,是早參加中國共產黨的老一輩革命家。他1905年考取晚清秀纔,參加革命前在湖南寧鄉老家與夫人何敦秀育有四男三女;1937年9月在甘肅蘭州八路軍辦事處與王定國結為伉儷,育有五男二女,並長年撫養親友們的十多名子女。
    本書為謝飛老師近年潛心整理其父謝覺哉先生的家書選編,涵蓋謝覺哉先生從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的115封家書。書稿內容分為三個部分,輯是1920到1960年代,謝覺哉寫給寧鄉老家夫人何敦秀及子女的書信,文字生動,情感真摯,書信中除了表達對家鄉妻子的惦念、對子女的諄諄教導與對鄉親故友的感懷之外,還涉及了當時的歷史事件與時代變遷,包括軍閥混戰、延安生活以及建國後的土改政策等,具有一定的歷史參考價值。第二輯是1950至1970年代謝覺哉先生寫給王定國夫人及子女的書信,主要內容是夫妻之間的關愛、對子女的教育開導等,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優良作風。書信中涉及讀書、養生、提倡節儉等話題,展現了謝覺哉先生的生活態度以及為人處世的個人原則,為後人樹立了榜樣。第三輯是1950至1960年代謝覺哉寫給家鄉干部和友人的書信,通過書信了解家鄉的情況與變化,對於當地干部的浮誇風等不良行為多有批評教育。全書百餘封書信,縱貫近半個世紀,集親情、鄉情於一體,也從一個家庭的變遷映射出一個時代的動蕩與革新。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1971),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 “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1884年出生,湖南寧鄉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他在中央蘇區任內務部長時,主持和參加起草了中國紅色革命政權早的《勞動法》、 《土地法》等法令和條例。1934年參加長征後,歷任陝甘寧邊區內務部部長、參議會副議長等職,制定與推行了《選舉條例》、《憲法草案》等法令。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內務部部長、人民法院院長等職。曾出版著述《不惑集》、《謝覺哉雜文選》、《一得書》、《學語集錦》等;20世紀80年代整理出版《謝覺哉日記》、《謝覺哉文集》《謝覺哉詩集》等。
    謝飛,謝覺哉之子,1942年出生於延安。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繫。後留校任教,先後任副院長、教授,並擔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導演電影作品包括《我們的田野》、《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黑駿馬》、《益西卓瑪》等,多次榮獲國內外電影大獎。

    目錄
    目錄

    讀懂父親 謝飛I

    輯致何敦秀夫人、兒女及家鄉親人

    一九二〇至一九四〇年代

    致王養吾,自寧鄉雲山(1919年5月2日)002
    致何敦秀,自長沙(1921年4月16日、28日)003
    致繼母等家人,自長沙(約1922年前後)007
    致謝式坤,自長沙(1922年9月18日)009
    致謝式坤,自長沙(1924年某日)012
    致何秋岩,自上海(1928年12月)015

    目錄

    讀懂父親 謝飛I

    輯致何敦秀夫人、兒女及家鄉親人

    一九二〇至一九四〇年代

    致王養吾,自寧鄉雲山(1919年5月2日)002
    致何敦秀,自長沙(1921年4月16日、28日)003
    致繼母等家人,自長沙(約1922年前後)007
    致謝式坤,自長沙(1922年9月18日)009
    致謝式坤,自長沙(1924年某日)012
    致何秋岩,自上海(1928年12月)015
    致何敦秀,自蘭州(1937年春)017
    致何敦秀,自蘭州(1937年8月)019
    致何敦秀,自延安(1939年9月8日)021
    致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1月26日)025
    致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2月16日)029
    致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6月13日)031
    致何敦秀,自延安(1944年1月2日)033
    致又大婆婆,自延安(1944年4月21日)035
    致何敦秀等,自延安(1945年4月3日)040
    致何敦秀,自延安(1946年1月27日)044
    致何敦秀,自延安(1946年2月8日)046
    致謝放,自山西後甘泉(1948年2月6日)048
    致謝放、吳愛春,自河北西柏坡(1948年5月3日)051
    致謝子谷,自北京(1949年某日)053
    致謝子谷、謝廉伯,自北京(1949年9月7日)055
    致謝廉伯、謝子谷,自北京(1949年10月4日)058

    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

    致謝子谷、謝廉伯,自北京(1950年1月21日)063
    致何敦秀夫人及兒女,自北京(1950年8月15日)066
    致謝廉伯、謝子谷,自北京(1950年10月4日)069
    致謝放,自北京(1950年12月23日)070
    致謝謙芳等,自北京(1951年1月27日)072
    致謝放、謝子谷,自北京(1951年2月11日)076
    致謝廉伯等,自北京(1951年5月25日)079
    致何敦秀,自北京(1951年9月7日)082
    致謝子谷、謝冰茹,自北京(1952年1月1日)088
    致吳豈凡,自北京(1952年1月16日)091
    致吳豈凡,自北京(1952年3月28日)093
    致何關淑等,自北京(1952年6月26日)095
    致謝謙芳,自北京(1952年10月1日)098
    致謝廉伯、謝魯宜,自北京(1952年10月30日)101
    致謝放,自北京(1952年12月23日)103
    致謝子谷,自北京(1953年7月9日)104
    致謝金圃,自北京(1953年8月7日)106
    致謝廉伯、謝子谷,自北京(1953年10月6日)109
    致謝子谷、謝廉伯,自北京(1954年4月16日)111
    致謝冰茹,自北京(1954年6月11日)112
    致吳豈凡、謝寄祥,自北京(1954年9月12日)114
    致吳豈凡、謝寄祥,自北京(1955年3月2日)116
    致謝廉伯,自北京(1955年4月21日)118
    致謝子谷,自北京(1955年6月22日)122
    致謝子谷,自北京(1955年10月16日)124
    致謝廉伯,自北京(1955年11月10日)126
    致吳豈凡,自北京(1955年12月14日)129
    致謝凡宣、謝典衡,自北京(1956年某日)132
    致吳豈凡,自北京(1956年10月16日)134
    致吳豈凡,自北京(1956年11月26日)136
    致潘雲冰,自北京(1957年5月17日)138
    致姜一,自北京(1957年5月21日)141
    致謝廉伯等,自北京(1957年7月8日)143
    致謝笠仲,自北京(1958年2月4日)150
    致謝子谷,自北京(1958年12月15日)152
    致謝群英等,自北京(1960年3月29日)154
    致謝廉伯、謝子谷,自北京(1961年1月20日)159
    致吳豈凡,自北京(1961年5月23日)163
    致謝寄祥,自北京(1961年7月1日)165
    致謝子谷,自北京(1962年4月26日)168
    致謝子谷,自北京(1962年5月15日)170
    致謝金圃,自北京(1963年5月23日)171

    第二輯致王定國夫人及兒女

    一九五〇至一九七〇年代

    致張曙時等,自北京(1952年12月23日)177
    致王定國,自西安(於1956年6月18日來信上的批改)181
    致孩子們,自北京(1957年1月30日)185
    致王定國,自長沙(1957年3月22日)187
    致王定國,自杭州(1957年4月5日)191
    致謝飄,自北京(1958年10月6日)193
    致王定國,自廬山(1959年3月10日)196
    致王桂芳,自杭州(1959年3月27日)199
    致王定國,自北京(1959年7月29日)201
    致兒女,自廣州(1960年1月前後)203
    致謝飄,自北京(1960年9月26日)205
    致王定國,自福州(1961年2月10日)207
    致兒女,自福建(1961年2月28日)210
    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3月19日)214
    致兒女,自北京(1961年4月2日)217
    致謝飄、謝瑗,自北京(1961年4月12日)221
    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4月25日)223
    致謝飄、謝瑗,自北京(1961年5月7日)228
    致謝瑗,自北京(1961年7月11日)231
    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7月17日)234
    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9月27日)236
    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10月14日)238
    致兒女,自北京(1961年10月28日)241
    致兒女,自北京(1961年11月11日)243
    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12月19日)246
    致兒女,自廣州(1962年1月4日)249
    致兒女,自北京(1962年3月8日)251
    致謝飄,自北京(1962年5月16日)255
    致謝飄,自北京(1962年9月9日)258
    致王定國,自北京(1963年1月24日)260
    致兒女,自北京(1963年5月26日)262
    致王定國,自北京(1963年9月20日)267
    致謝瑗,自北京(1965年5月10日)270

    第三輯致家鄉干部及友人

    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

    致張潤清,自北京(1954年某日)274
    致尹澤南等,自北京(1956年7月17日)277
    致張潤清等,自北京(1957年1月10日)279
    致李淑一,自北京(1957年4月某日)283
    致陶承,自北京(1957年5月19日)286
    致李學良,自北京(1957年5月24日)288
    致姜國仁,自北京(1957年5月24日)291
    致李學良、張潤清,自北京(1957年7月17日)293
    致姜石梅,自北京(1957年8月8日)294
    致雲山師範及附小全體老師同學,自北京(1959年7月)297
    致湯菊中、嚴嶽喬,自北京(1959年某日)299
    致張潤清,自北京(1960年2月16日)301
    致張潤清,自北京(1960年3月24日)303
    致李學良,自北京(1960年10月10日)306
    致李學良、張潤清,自北京(1961年7月8日)308
    致謝嶽雲,自北京(1961年9月8日)310
    致張潤清,自北京(1961年9月20日)313
    致謝嶽雲,自北京(1963年5月前後)317

    附錄
    一自傳謝覺哉321
    二六十自訟謝覺哉331

    在線試讀
    讀懂父親
    謝飛

    謝覺哉是我的父親。
    在網上查詢,對他的解釋一般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延安五老”、“中國法制奠基人”等,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部長、法院院長、政協副主席等職。所以我從小就被稱為“高干子弟”。
    但是,我真正了解我的父親嗎?我到了自己老年時候,纔發現對他的了解並不多。2014年是父親的一百三十歲誕辰,他大我母親二十九歲。母親王定國二十九歲時生的我,所以父親與我的年齡差別是五十八歲,可謂“忘年父子”。如果以二十或二十五年算一代人的話,我和父親生活的人生歲月,有著兩代多的巨大的時代差距。
    父親健在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七人(五男二女)還多是學齡兒童、少年或青年;父親暮年又逢文化大革命,我雖已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但運動頻頻,上山下鄉,我在他身邊的時光也是少得可憐。1971年6月,當我興衝衝地從保定白洋澱農村干校返回北京準備結婚的時候,卻踫到了父親的去世與葬禮。在那時候“橫掃一切陋習”的“革命氣氛”下,記得在北京醫院的太平間裡我們家人搞了一個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正在醫院養病的“延安五老”之一董必武副主席,在他兒子良翮的攙扶下趕來見老友的後一面。他兒子手裡拿著董老手書的挽聯,我至今記憶猶新:“長征老戰士,文革病詩人。”
    時光匆匆,一晃父親去世已經四十三年了。我的青壯年時期,欣逢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忙於開創自己的事業,教書、拍電影;忙於成家、撫育孩子,也沒有多少時間與精力去了解父親。隻是當我自己進入老年,專業和家務閑下來後,纔開始去讀母親早在三十年前的1982年就組織人編寫、出版好的《謝覺哉傳》、《謝覺哉日記》、《謝覺哉文集》等著作,纔開始對他的思想、工作、纔華以及生活、情感有了些實實在在的了解。
    整整晚了四十多年啊,可謂“不孝子孫”!真是應了那句歌詞,“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到了七十二歲,纔開始真正“盡孝”。好在還有這句諺語:晚做勝於不做。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父親在工作之餘寫作、發表了大量思想文化雜文,享譽社會。1956年12月24日,他在《愛父母》一文中寫道:

    讀懂父親
    謝飛

    謝覺哉是我的父親。
    在網上查詢,對他的解釋一般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延安五老”、“中國法制奠基人”等,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部長、法院院長、政協副主席等職。所以我從小就被稱為“高干子弟”。
    但是,我真正了解我的父親嗎?我到了自己老年時候,纔發現對他的了解並不多。2014年是父親的一百三十歲誕辰,他大我母親二十九歲。母親王定國二十九歲時生的我,所以父親與我的年齡差別是五十八歲,可謂“忘年父子”。如果以二十或二十五年算一代人的話,我和父親生活的人生歲月,有著兩代多的巨大的時代差距。
    父親健在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七人(五男二女)還多是學齡兒童、少年或青年;父親暮年又逢文化大革命,我雖已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但運動頻頻,上山下鄉,我在他身邊的時光也是少得可憐。1971年6月,當我興衝衝地從保定白洋澱農村干校返回北京準備結婚的時候,卻踫到了父親的去世與葬禮。在那時候“橫掃一切陋習”的“革命氣氛”下,記得在北京醫院的太平間裡我們家人搞了一個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正在醫院養病的“延安五老”之一董必武副主席,在他兒子良翮的攙扶下趕來見老友的後一面。他兒子手裡拿著董老手書的挽聯,我至今記憶猶新:“長征老戰士,文革病詩人。”
    時光匆匆,一晃父親去世已經四十三年了。我的青壯年時期,欣逢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忙於開創自己的事業,教書、拍電影;忙於成家、撫育孩子,也沒有多少時間與精力去了解父親。隻是當我自己進入老年,專業和家務閑下來後,纔開始去讀母親早在三十年前的1982年就組織人編寫、出版好的《謝覺哉傳》、《謝覺哉日記》、《謝覺哉文集》等著作,纔開始對他的思想、工作、纔華以及生活、情感有了些實實在在的了解。
    整整晚了四十多年啊,可謂“不孝子孫”!真是應了那句歌詞,“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到了七十二歲,纔開始真正“盡孝”。好在還有這句諺語:晚做勝於不做。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父親在工作之餘寫作、發表了大量思想文化雜文,享譽社會。1956年12月24日,他在《愛父母》一文中寫道:

    人,從出生到死即從小到老:中間是“養人”——勞動力強壯時期;兩頭是“人養”——幼小時期和衰老時期。這是人類生活的自然規律,絕不因社會制度不同而改變。

    記不得是誰說的話也是這一道理:人生三件大事,即結婚、生子、送老人。當你送完老人時,你的孩子就開始送你了。
    去年開始,我輪替我哥哥謝飄,搬到母親家住,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陪伴老人,去閱讀父親的著述。母親王定國也是位老紅軍,已經一百零二歲了,身體康健,生活基本自理。她的愉快是每天看到有孩子們在身邊。還是在那篇文章中,父親寫道:

    養父母,不隻是給他們穿喫、不凍不餓而已,還要有親愛的誠意和敬意,使老人們感到愉快。

    對於早已離去的父親,我們努力去讀懂他的人生、思想,了解父輩們的足跡與悲歡,是後輩的責任與敬意。這些,促使我開始編輯這本《謝覺哉家書》。
    本《家書》收集了父親給家人的九十餘封信件,早的是1919年寄出,晚的是他1963年中風後,用左手艱難書寫的;我的湖南的兄姐與母親將多數書信的珍貴手跡保存了下來,實屬不易。看著這些已經發黃變脆的信函,看著父親從青壯年到老年不斷變化的毛筆書法,看著那些信封、郵票,我不禁感慨這已經或即將永遠消失的書信交流方式的美好與偉大!數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話、微博、微信等的使用,讓人們遠在天涯如咫尺;過去親人、朋友、同事之間的思念、擔憂、述說的需求與情感全沒有了醞釀和表達的空間與時間。它給我們人類的文化與情感帶來的是進步還是退化,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好在我們還可以整理出版前輩們的書信,像暢銷多年的《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從中去了解前輩人的思想、情感、生活,以至社會與歷史。

    很可惜,沒有收集到父親青年時期給其父母的書信。父親十六歲時,他母親病逝;二十一歲時父親去世。除了父母,家庭的主要成員就是丈夫或妻子,即配偶。現在找到父親的書信,不少是給他的前後兩位夫人寫的。
    說來有趣,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前,我們兄弟姐妹都沒有聽說過父親的位夫人何敦秀的名字,更沒有見過她;隻知道在老家湖南寧鄉,父親還有幾個孩子,年紀都很大了,有一位哥哥謝放,1937年5月也到了延安參加革命;知道我們的一些姪兒、姪女,不少比我們年紀都大,許多也在北京上學。後來通過父親的日記、書信,特別是1984年我拍電影《湘女蕭蕭》時,次回到了父親的故居——寧鄉沙田鄉堆資村的南馥衝,纔次見到何夫人的照片。知道50年代她也隨其小兒子謝放到北京居住,直到1967年,八十八歲,沒有喫過一片藥,壽終正寢。也就是說,同住在北京多年,我們孩子們卻對她一無所知。
    編輯和通讀了從20到40年代父親給何夫人的家信,我纔漸漸地理解了為什麼他會如此謹慎地瞞著我們孩子們,纔逐步認識到時代的巨大變遷帶給父親的家庭生活的復雜境遇,纔終體會到父親一生中在處理家庭婚姻問題上顯示的理智、溫情與人性的光輝。
    父親與何敦秀的婚姻完全是舊中國農村的典型的傳統婚姻。何敦秀出身一中醫世家,其父親中過舉人,做過清朝官員,家教敦厚,小時讀過三年私塾。那時候,父親曾在何家附近的一個書院讀書,與何敦秀的堂弟是同窗好友,多次受邀去何家玩耍,被何父看中,安排與其女見面,在兩人默許下,雙方家庭結下了這個姻緣。結婚時父親隻有十五歲,何夫人比他長近五歲,妻子比丈夫大四至五歲,是當時當地的習俗。在1939年9月8日父親致何夫人的信裡,曾回憶說:

    四十一年前的秋天,我和你結婚了,那天,不記得誰在房裡唱“送子”,我的外公拉我進去,說是什麼“大事”。

    那時的“大事”,就是家族的“傳宗接代”。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頭十五年中,共同生育了四男三女。
    父親和我母親王定國的婚姻則是“組織安排”的。1937年,父親已離開家鄉、妻兒十多年了,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我父親被派到甘肅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做代表。我母親在西路軍戰敗失散多日後,在張掖找到組織,展開了營救失散紅軍的工作,半年後她也來到蘭州辦事處工作。母親後來跟在她身邊工作的人講(注意,不是直接和我們這些子女講):那時,組織上說謝老年紀大,生活上需要有人照顧;做時任蘭州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主席、寧鄉同鄉賀耀祖的統戰工作,需要有夫人身份的人出面協助,希望我母親與謝老結為伉儷。母親同意了,但晚上喫飯慶祝後,讓她進謝老的臥室,她不干。母親出身窮苦,小時候做過童養媳,不識字,她說:“讓我照顧謝老我同意,怎麼還一起睡覺?”別人告訴她,結為伉儷,就是夫妻,她猶豫了,說希望給她時間考慮,她自己在四方面軍時有個相好叫張靜波,是她參加革命的引路人,現在不知還活著沒有,希望組織上幫她打聽清楚。後來查清張靜波烈士已在紅軍西征戰鬥中英勇犧牲了,母親纔同意了婚姻。
    生活在“一夫一妻”、“先戀愛、後結婚”時代的現代人,往往不理解或喜歡嘲弄、調侃舊時代人們“多妻、多婚”的婚姻情況,而不去了解我們的父輩,以至人類社會很長時期存在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仔細閱讀父親半個世紀中給兩位夫人的通信,我具體地感知了百年來中國人生活形式與制度的復雜存在與變遷,更感受到中國人幾千年的“相敬如賓、珍惜親情”的美好民族傳統。
    父親是清朝科舉的“末代秀纔”,詩詞文章,四鄉聞名;而兩段婚姻的夫人並不是什麼“纔女”,我母親甚至還是文盲。母親曾回憶說,結婚後,父親寫文章時讓她去辦公室拿西北日報,拿了三次都沒拿對,就奇怪地問:怎麼回事?母親纔難堪地說:“我不識字。”父親聽後恍然,說:“不用怕,我教你。”本書第二輯中收集了父親在母親次提筆給他的信(1956年6月18日)上的文字修改,就是他們教與學的一個有趣例證。在他們相伴的三十四年中,母親不僅脫了盲,還跟著父親學寫詩詞,練書法;晚年成為了有名的書畫社會活動家。1963年1月,父親書寫了壽詩贈與母親,祝賀她五十大壽:

    暑往寒來五十年,鬢華猶襯臘花鮮。幾經桑海人猶健,俯視風雲我亦仙。後樂先憂斯世事,朝鋤暮飼此中天。三女五男皆似玉,紛紛舞彩在庭前。

    詩文表達了他們這對“先結婚、後戀愛”的伉儷令人羨慕的夫妻情誼。
    父親年輕時還跟著嶽父學過一年多的中醫。投身革命之後,教書、辦報,長年在外。“馬日事變”之後,更是與家裡斷絕了音訊。湖北洪湖、江西蘇區、長征陝北,十多年的艱難革命生涯,父親從來沒有中斷對家中親人的思念。他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給家鄉寫信、寄詩。在1937年寄給何夫人的詩詞中,他深情地寫著:

    音書久斷絕,生死不可蹤。累汝苦思念,暮暮復晨晨。累汝御強暴,一夕或數驚。累汝家計重,荊棘苦支撐。遙知鬢發改,不復舊時容。

    在遙遠的西北高原,已經和我母親在一起,並育有五個孩子的情況下,父親仍一直與何夫人通信,問候與幫助家人的生活,並堅稱“你永遠是我的夫人”。直到1951年9月7日,父親給何夫人寫的後一封親筆信,明確表示:

    我的意見,你不來北京為好。理由如下:、我們離開了二十多年,我在外又有了家。你如來,很不好處置,要發生糾紛。現是新世界,和舊世界不一樣。你我都是上七十的人了,經不起煩惱,對我不好,對你也不好。

    同有些人不承認、不理、不見的做法不一樣,父親理智、平和地處理了在新社會“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的家庭關繫。50年代末,八十歲高齡的何夫人被她參加革命工作的小兒子謝放接到北京居住後,據說父親和母親請她來過家裡,也多次過去看望她,並經常送去生活費。何夫人曾對我母親說:“王定國同志,感謝你對謝胡子 照顧得這麼好。”何敦秀1967年去世後,母親又親自過去幫助料理後事,兩人互敬互重的情誼,令我們晚輩贊賞、感嘆。
    夫妻的親情是家庭的基礎,感情與責任並重,包容與堅持相伴,付出與獲得雙贏。從書信中,我們後輩可以了解與學習到許多人生的經驗與道理。

    養育兒孫,是父親家書裡的主要內容。
    父親在湖南家育有四男三女,北京家有五男二女,加上後來代撫養的姪兒女、孫兒女們,不下三四十人,可謂“望族”。生而有養,養而有教,是為父母之道。書信集中收錄的多數信件是寫給我們這些孩子們的。
    50年代初,中國社會、政治、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值青壯年時期的湖南的兒女們,紛紛希望在北京“做大官”的父親給予他們“照顧”,走出農村,到城裡工作。這一時期的不少信件裡,父親都是在教育兒孫、親友們要安心農村生產,學習新知識,跟上新時代,過好“土改關”,做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1950年1月21日在給兩位大兒子的信中,他寫道:

    你們會說我這個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 ,天下大亂;“官”而“焦”了,轉亂為安。

    並寫出了那首有名的詩句:

    你們說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奇纔大老官);起得早來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把自己比作家鄉村裡有名的長工周老官,顯示了父親為民為國的共產黨人本色。
    “四十離家七十回”,新中國成立後父親於1957年、1960年、1961年曾三次回到湖南,卻隻有兩次去到家鄉南馥衝老家。後來他許多信裡都提到這個經歷:

    去年正月我到寧鄉看了許多好東西,值得稱贊的,但也有的看不順眼。為甚麼我隻在南馥衝站了兩個鐘頭就跑了,因為逼得我不能不跑。連夜由譚家灣修一條到我屋門走汽車的路,這是為什麼?堆子山的木橋沒有了,不修(聽見細屋背嘴的橋也沒有了),卻趕修一條過汽車的橋——漲水就要被衝去。屋子裡站幾個穿白衣的招待員,不知道在哪裡學來的。

    對子女和鄉干部們的浮誇接待、農村山林環境的破壞、老百姓生活困難等現狀很有意見,多次寫信批評、教育:

    修車路,不是對我的尊敬,而是對我的不尊敬,使人民看了,要說我謝胡子是個官,是個架子很大的官,這是浮誇風的反映。
    我兩次回鄉,都不很稱意。我還想回鄉一次,不過有三個條件:,不要派一些人包圍我,要讓我行動自由;第二,要農村容易買到豬肉;第三,要看到到處都是幼林。

    這些書信、言語中,顯示的我們老一輩做人做事的清廉正派的風範,值得體味。
    給我們北京家裡這些學齡中孩子們的信,就多是學習、品德教育的事了。父親老來又得眾兒女,分外高興,寄托著無限的期望。1945年12月15日,在八年艱苦抗戰勝利之後,父親步剛剛發表的震動全國的《沁園春雪》之韻,作了一首《沁園春為諸孩》:

    三男一女,飛飛列列,定定飄飄。記湯餅三朝,瞳光灼灼;束修周載,口辯滔滔。饑則傾餅,倦則索抱,攀上肩頭試比高。扭秧歌,又持竿打仗,也算妖嬈。一群驕而又嬌,不盼他年紫束腰。隻父是愚公,堅持真理;子非措大,不事文騷。居新社會學新本事,縱是庸纔亦可雕。吾衰矣,作長久打算,記取今朝。

    好一幅“群孩戲父”的圖畫啊!那時候的姐姐哥哥七八歲,我三歲,弟弟不滿一歲,“一群驕而又嬌”,圍著六十出頭的老父親,“攀肩、索抱,持竿打仗、扭秧歌”,在父親心中,將養兒育女的辛勞化為快樂,把培育後代與自己終生追求的“真理”、“新社會”理想結合起來,豈非人生幸福的極致!
    父親在我們孩子們眼中一直是個慈祥老人的模樣。確實,在人均壽命隻有三十八歲的舊中國,他從五十歲起,在長征、延安時期就被稱為“謝老”;花白的八字胡須,溫文爾雅的性格更加深了人們對其“老人”的印像。在我孩童時的記憶中,父親總是在伏案工作,任憑我們在周圍嬉戲,打鬧成一片,他仍舊提著毛筆,獨自寫著東西;實在吵得無法工作了,他頂多呵斥幾句,伸出虛握的拳頭在我們腦殼前威脅一下。現在當我老了,年過七十的時候,瀏覽父親當年用他純熟的毛筆書法寫下的這數以百萬計的著述,纔開始真正進入了他的思想、情感、文化世界中去。在大量的政府、法制、民政等工作的文件、報告、文章之外,父親寫的多的是詩詞、日記和通信,這是他的私人天地,是他的精神、情感得以表達、活躍、豐富和宣洩的地方。
    50年代,我們還都是小學、中學的學齡兒童、少年,多數又住校,父親就利用周末時間為我們集體上課:讓母親講述童養媳的經歷,憶苦思甜,請小楷書法家樊淑真來家教寫毛筆字,等等。他自己則時不時給我們集體寫信,讓秘書打印多份發給孩子們。60年代,自大兒子謝飄到外地上學起,父親給我們的信就多了起來,他抓緊一切可以寫信的機會,如去外地開會、休養,或當孩子們給他寫了信、送了禮物時,事無巨細地關心與教導著成長中的兒女們。1962年3月8日的“致兒女”一封信寫得長,也豐富。他從住、喫、穿各個方面談古說今,以自己和母親的經歷教育我們:

    我家是地主,我又是有職業的人,我到北京纔穿上綢內衣,還是人家送的,手表我以前沒有,現在你們穿綢內衣了,戴手表了,七七沒有表,可能也會要了。皮鞋,我記得一九三七年去蘭州搞統戰工作,公家給我買了一雙皮鞋,到北京為了接待外賓纔買第二雙皮鞋。那時我快七十歲了。你們小小年紀就穿皮鞋,且已穿過不止一雙。

    要求我們思想上“看過去,看別人”、“對人寬,對己刻”;生活中“要自己動手”、“愛惜東西”。今天讀來仍舊令人感慨、深思。
    時光荏苒,許多書信都遺失了,本書信集隻收集到九十七封家信。它們傳遞的內容豐富、寬泛,絕不限於我上面講到的幾點。父親一生中,把寫書信當作一個重要的生活方式。他不僅同家人通信,還和同事、朋友通信,更願意和完全不認識的群眾、讀者、青少年學生通信。在他的書信存稿中,和內務部、法院、寧鄉縣委干部們的通信是主要的部分;與自己文章讀者、通過報紙雜志轉來的青年、中小學生的通信也屢見不鮮。1954年11月,他主動給並不認識的寧鄉縣干部寫信,希望通過信件了解家鄉的情況和變化,從此與他們成為多年的信中好友;並讓他們對家鄉公眾宣布:“謝覺哉願意和人通信!”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父親心中,親情、鄉情、民情是連為一體的。所以本書也收進了他給家鄉基層干部和友人的書信十八封。
    全書總計收錄書信一百十五封。
    今天,人類進入了“大網絡時代”,微博、微信、微說等正在替代傳統的通信、交流方式。編輯出版《謝覺哉家書》一書,是為了讓歷史留存,讓現代人不要忘記我們前輩們曾走過來的道路;在閱讀與把玩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字、形式時,將前輩們以及人類長久積累的思想、情感、文化、纔藝,幻化成新的形式、新的語言,永遠繼承下去,發展開來。

    2014年10月15日初稿
    2015年2月3日修訂


    致何敦秀,自延安(1939 年9 月8 日)


    敦秀:
    初來信:“今年十月祖母六十正壽,望祖父回家。”回家,暫時不可能;壽文呢,應該寫一首。
    四十一年前的秋天,我和你結婚了,那天,不記得誰在房裡唱 “送子”,我的外公拉我進去,說是什麼“大事”。現在我倆的孫男女都已十多歲了,你看時間過得多麼快!
    四十一年當中,我在外的日子占多半,特別是近十幾年,天南地北,熱海冰山,一個信沒有也不能有。近可以通信了,但回家的機會,還得等待。如果是平凡女子的話,不免會悔不該嫁個讀書郎,更悔不該嫁個革命者。
    你是個不平凡的女子,記得那年fow xo隊鬧到家裡,誰都跑了;你都獨自一個和他講理,氣盛理直,把那些要放火燒房子的丘八駭住了。又自我出亡在外,反革命找我家裡出氣,通緝呀,沒收呀,你一個婦人要應付這些橫逆,聽說你一點不驚惶,處置得還好。有朋友來信,說你有丈夫氣,其實,平凡的男子不一定比得你上,假如你不是生在這樣的社會,讀了書,不包腳,那你的本事,會比我強!
    家庭生活兒女婚嫁的事,我從來沒有管過,現在更來不及管。這付繁重的擔子,壓在你的肩上,已把你壓老了罷!我呢,連物質上給你的幫助,都很少很少,這是對不起你的事!
    可惜得很,我雖然敬愛你,卻不能喊你做同志,因為社會制度的原因,使得我倆的精神隔離開了,因而也把我倆的形體隔離開了。
    再過一十九年即是我倆結婚的六十周年紀念,老話叫“重諧花燭”,要重新拜堂行禮。那時候,也許不要到那時候,革命已經成功,國安家泰,我能夠告老還鄉,重溫夫妻舊夢。等著罷,這不是空想,而是可能達到的。
    前信教你從滿六十歲那天起,不要再“斬豬草”、“提豬食”了,少管些事,安靜過日子,心裡放寬廣些,喫得好一點,包你活得更長久。
    我近來身體很好,褲帶子松了三四寸,每天讀書做事,可以上十點鐘。請你不要掛念!
    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你的丈夫在一萬裡外於日本強盜飛機猛炸之下寫成,隔你的生日尚有三個月。
    煥南 於延安



    致謝子谷、謝廉伯,自北京(1950 年1 月21 日)
    子谷、廉伯:
    兒子要看父親,父親也想看看兒子,是人情之常。
    刻下你們很窮,北方是荒年,餓死人;你們籌措路費不易,到這裡,我又替你們搞喫的住的,也是件麻煩事。如你們還沒起身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