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簡閱讀(套裝共6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1854-2688
    【優惠價】
    1159-1680
    【作者】 瀋從文等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253203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25320379
    作者:瀋從文等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名家經典,範圍?。此繫列共選文150篇文章,涉及五十餘位現當代文學名家,橫跨兩岸三地。


    輕便簡潔,便攜帶。采用190*130小開本,攜帶方便,隨處可讀。內文選取80克進口本白膠版紙,不刺眼、易翻閱、字跡清、圖畫還原度高。


    彩?美圖,可觀賞。國內著名青年插畫師、山東美術家協會石家小鬼特別繪制百餘幅精美插圖。畫風簡約、細膩,生動如生活,靈動如目中。配圖詩詞帶來更好的閱讀感受和對本書主題的意境。


    六冊全套,觀?活。全套六冊,涉及每個人生活的六個重要情感側面。每本書都是你向往的生活。


    裝幀精美,可收藏。封面設計明快、柔軟,極富“簡單”生活感。

     
    內容簡介
    《回憶藏在家鄉的味道裡》
    《回憶藏在家鄉的味道裡》精選16位大家的經典散文,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愉快的人生態度。這些名家執筆記錄對故鄉和往事的追憶,對美好事物的懷念。他們善於發現生活的愛與美,也給讀者帶來輕松豁達的處世態度,願讀者在讀完一篇篇精美的小文後,得到溫情的撫慰,繼續在生活中堅定理想的信念。

    《去海的那一邊》
    《去海的那一邊》精選17位大家的經典散文,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愉快的人生態度。寄情山水一向是文人墨客的愛好,他們在感受一草一木時,心情與景色相關,與個人命運相關,與家國興亡相關。在字裡行間,不僅體會到動人的景色,更觸摸到他們心中那份真實而獨特的情感。

    《從容是一輩子的事》

    《回憶藏在家鄉的味道裡》


    《回憶藏在家鄉的味道裡》精選16位大家的經典散文,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愉快的人生態度。這些名家執筆記錄對故鄉和往事的追憶,對美好事物的懷念。他們善於發現生活的愛與美,也給讀者帶來輕松豁達的處世態度,願讀者在讀完一篇篇精美的小文後,得到溫情的撫慰,繼續在生活中堅定理想的信念。


     


    《去海的那一邊》


    《去海的那一邊》精選17位大家的經典散文,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愉快的人生態度。寄情山水一向是文人墨客的愛好,他們在感受一草一木時,心情與景色相關,與個人命運相關,與家國興亡相關。在字裡行間,不僅體會到動人的景色,更觸摸到他們心中那份真實而獨特的情感。


     


    《從容是一輩子的事》


    《從容是一輩子的事》精選16位大家的經典散文,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愉快的人生態度。他們有一雙發現生活情趣和美感的眼睛,他們用優美輕快的文字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趣事,也給讀者帶來輕松愉悅的處事情懷,願讀者在讀完一篇篇精美的小文後,會心一笑,然後繼續在生活中領略那份情趣和滋味。


     


    《長長的人生路,我們慢慢走》


    《長長的人生路,我們慢慢走》精選11位大家的經典散文,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他們在真實的柴米油鹽中,將悲歡喜樂完美體現,將心中理想的追求,將那份真實飽滿的情感,將那份花一生的時間纔了悟的道理,都化作文字,躍然眼前。每一次閱讀,都有一份收獲。


     


    《人間好時節》


    《人間好時節》精選18位作家關於四季的主題的32篇文章。每個人對於每個季節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看名家在四季中領略的感受,是樂觀、是悲傷、是懷念,還是憧憬。隨文小圖,也以四季的特點而定制,配圖文字,精選唐詩宋詞名家名句,為四季更添美感和精彩。


     


    《剪一縷月光》


    《剪一縷月光》精選16位大家的經典散文,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愉快的人生態度。他們舀上一壺溫情的池水,將世間的一草一木浸泡,欣然煮成唯美的文字,用一支筆記錄下來。他們有一雙發現生活情趣和美感的眼睛,執筆臨摹心中的美好。願讀者在讀完一篇篇精美的小文後,溫暖激蕩不安的內心,繼續在生活中領略那份色彩斑斕的魅力。

    作者簡介
    瀋從文
    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主要作品:《長河》《邊城》。
    畢飛宇
    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協副主席。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中篇小說《青衣》《玉米》,長篇小說《平原》《推拿》。
    曾獲屆和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法國《世界報》文學獎。
    林海音
    曾在“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榮獲“終身成就獎”。

    瀋從文


    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主要作品:《長河》《邊城》。


    畢飛宇


    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協副主席。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中篇小說《青衣》《玉米》,長篇小說《平原》《推拿》。


    曾獲屆和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法國《世界報》文學獎。


    林海音


    曾在“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榮獲“終身成就獎”。


    著有散文小說合集《鼕青樹》,中篇小說集《燭心》《城南舊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等。


    蕭紅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極富纔華和盛名的女作家,被魯迅稱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


    代表作有小說《馬伯樂》《生死場》《呼蘭河傳》,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


    張曉風


    生於1941年,是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江蘇銅山人。張曉風創作過散文、新詩、小說、戲劇、雜文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為著名。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宛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冰心


    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


    簡媜


    臺灣女作家。 1961年生於臺灣宜蘭縣鼕山河畔,臺大中文繫畢業,曾獲吳魯芹散文獎、時報文學獎等。是臺灣文壇無爭議的實力派女作家。著有散文集《紅嬰仔》《水問》《隻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書》《下午茶》《夢遊書》《胭脂盆地》《女兒紅》《頑童小番茄》《我為你灑下月光》等十餘種。


    老舍


    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朱自清


    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繫主任。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林文月


    臺灣彰化人,畢業於臺灣大學中文繫,師從臺靜農等名師,又留學日本京都大學研究比較文學,後回臺灣大學任教至退休。歷任美國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


    著述有學術論文《澄輝集》、散文《擬古》等約二十種,譯有《源氏物語》《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等古典名著。


    徐志摩


    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郁達夫


    中國現代作家,“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


    代表作有《懷魯迅》《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她是一個弱女子》等。


    ……

    目錄
    [目錄]
    《回憶藏在家鄉的味道裡》
    想北平 老舍
    藍布褂兒 林海音
    文津街 林海音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 林海音
    一張地圖 林海音
    枸杞樹 季羨林
    憶孩時 楊絳
    蹲在洋車上 蕭紅
    長安寺 蕭紅
    昆明的雨 汪曾祺
    翠湖心影 汪曾祺
    雅舍 梁實秋

    [目錄]


    《回憶藏在家鄉的味道裡》


    想北平 老舍


    藍布褂兒 林海音


    文津街  林海音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   林海音


    一張地圖   林海音


    枸杞樹  季羨林


    憶孩時   楊絳


    蹲在洋車上  蕭紅


    長安寺   蕭紅


    昆明的雨  汪曾祺


    翠湖心影 汪曾祺


    雅舍  梁實秋


    憶上海   靳以


    蘇州拾夢記  柯靈


    鴨窠圍的夜   瀋從文


    湖畔夜飲   豐子愷


    烏篷船  周作人


    大地  畢飛宇


    懷念一襲黑衣裳 林文月


    水鄉懷舊  周作人


    水樣的春愁  郁達夫


    粽子裡的鄉愁   琦君


    一襲舊衣   簡媜


    母親的記憶  孫犁


    青春餘夢   孫犁


    鄉土情結   柯靈


    賦得永久的悔  季羨林


     


    《去海的那一邊》


    北平的四季           郁達夫


    人需要出走           蔣勛


    上景山               許地山


    北戴河海濱的幻想     徐志摩


    青島海景             蹇先艾


    南京                 朱自清


    路易湖以南           林文月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朱自清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俞平伯


    白門秋柳             黃裳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俞平伯


    秋光中的西湖         廬隱


    桐廬行               柯靈


    山陰道上             徐蔚南


    半日的遊程           郁達夫


    不肯去觀音院         豐子愷


    瀘溪· 浦市·
    箱子岩 瀋從文


    白馬湖               朱自清


    山水                 李廣田


    車窗外               蹇先艾


    巴黎的書攤           戴望舒


    羅迦諾的鄉村         馮至


    重遊神保町           林文月


     


    《從容是一輩子的事》


    溫一壺月光下酒林清玄


    春生屋角爐張恨水


    過年·蘿卜糕·童年林文月


    故鄉的食物汪曾祺


    饞梁實秋


    燒餅油條梁實秋


    蘿卜汪曾祺


    豆腐汪曾祺


    五味汪曾祺


    藕與蓴菜葉聖陶


    辣椒王了一


    喝茶周作人


    再論喫茶周作人


    喫茶文學論阿英


    茶與交友林語堂


    尋常茶話汪曾祺


    談酒周作人


    談酒臺靜農


    書朱湘


    幾種友誼羅蘭


    談朋友羅蘭


    人世與幽隱羅蘭


    談自己的畫豐子愷


     


    《長長的人生路我們慢慢走》


    白帆             席慕蓉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蕭紅


    婆婆話           老舍


    我的理想家庭     老舍


    我的輪椅         史鐵生


    學畫回憶         豐子愷


    我的苦學經驗     豐子愷


    給我的孩子們     豐子愷


    早起看人間       羅蘭


    忙               袁昌英


    好老時光         羅蘭


    寂寞的感覺       羅蘭


    中年             梁實秋


    中年人的寂寞     夏丏尊


    青春             蘇雪林


    中年             蘇雪林


    老年             蘇雪林


    當我老了的時候   蘇雪林


    言志篇           林語堂


     


    《人間好時節》


    春之懷古張曉風


    又是一年春草綠梁遇春


    春雨梁遇春


    春酒琦君


    春底林野許地山


    一日的春光冰心


    大明湖之春老舍


    釣臺的春晝郁達夫


    總有那一片蛙聲古清生


    聽聽那冷雨餘光中


    燕居夏亦佳張恨水


    夏之絕句簡嫃


    囚綠記陸蠡


    夏天的旅行艾蕪


    揚州的夏日朱自清


    西歐的夏天餘光中


    秋天 秋天   張曉風


    秋天的況味林語堂


    故都的秋郁達夫


    秋的氣味林海音


    貼秋膘汪曾祺


    中秋的月亮周作人


    異國秋思廬隱


    濟南的秋天老舍


    濟南的鼕天老舍


    這年鼕天的家書張悅然


    鼕天汪曾祺


    陶然亭的雪俞平伯


    雪晚歸俞平伯


    白馬湖之鼕夏丏尊


    江南的鼕景郁達夫


    雪蔣勛


     


    《剪一縷月光》


    我有一個夢張曉風


    葡萄月令汪曾祺


    草木春秋汪曾祺


    晚茶簡媜


    一株行走的草簡媜


    蛛絲與梅花林徽因


    梧桐樹豐子愷


    溪陸蠡


    竹刀陸蠡


    信方令孺


    秋海棠何其芳


    清華園之菊孫福熙


    快閣的紫籐花徐蔚南


    遲暮的花何其芳


    愛是我們後的希望杏林子


    雪魯彥


    故鄉的楊梅魯彥


    雨前何其芳


    黃昏何其芳


    獨語何其芳


    簡單三毛


    窗錢鍾書


    觀火梁遇春


    野草夏衍


    昆蟲的故事孫犁

    在線試讀

    《從容是一輩子的事》


    豆腐  汪曾祺


    豆腐點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聽說張家口地區有一個堡裡的豆腐能用秤鉤鉤起來,扛著秤杆走幾十裡路。這是豆腐麼?點得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為豆腐腦。比豆腐腦稍老一點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腦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壓緊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層中壓成大張的薄片,是豆腐片。東北叫干豆腐。壓得緊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頁或千張。


    豆漿鍋的表面凝結的一層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鄉則簡單地叫作皮子。


    豆腐簡便的喫法是拌,買回來就能拌。或入開水鍋略燙,去豆腥氣。不可久燙,久燙則豆腐收縮發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裡的上上品。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為碧綠,撈出,揉以細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以南豆腐為佳),下香油數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頭隻賣得數日,過此則葉綠梗硬,香氣大減。其次是小蔥拌豆腐。北京有歇後語“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見這是北京人家家都喫的小菜。拌豆腐特宜小蔥,小蔥嫩,香。蔥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減。我和林斤瀾在武夷山,住一招待所。斤瀾愛喫拌豆腐,招待所每餐皆上拌豆腐一大盤,但與豆腐同拌的是青蒜。青蒜炒回鍋肉甚佳,以拌豆腐,配搭不當。北京人有用韭菜花、青椒糊拌豆腐的,這是侉喫法,南方人不敢領教。而南方人喫的松花蛋拌豆腐,北方人也覺得豈有此理。這是一道上海菜,我次喫到卻是在香港的一家上海飯館裡,是喫陽澄湖大閘蟹之前的一道涼菜。北豆腐、松花蛋切成小骰子塊,同拌,無姜汁蒜泥,隻少放一點鹽而已。好喫麼?用上海話說:蠻嶄格。用北方話說:
    旱香瓜——另一個味兒。咸鴨蛋拌豆腐也是南方菜,但必須用敝鄉所產“高郵咸蛋”。高郵咸蛋蛋黃色如朱砂,多油,和豆腐拌在一起,紅白相間,隻是顏色即可使人胃口大開。別處的咸鴨蛋,尤其是北方的,蛋黃色淺,又無油,卻不中喫。燒豆腐大體可分為兩大類:用油煎過再加料燒的;不過油煎的。


    北豆腐切成厚二分的長方塊,熱鍋溫油兩面煎。油不必多,因豆腐不喫油。好用平底鍋煎。不要煎得太老,稍結薄殼,表面發皺,即可鏟出,是名“虎皮”。用已備好的肥瘦各半熟豬肉,切大片,下鍋略煸,加蔥、姜、蒜、醬油、綿白糖,兌入原豬肉湯,將豆腐推入,加蓋猛火煮二三開,即放小火咕嘟。約十五分鐘,收湯,即可裝盤。這就是“虎皮豆腐”。如加鼕菇、蝦米、辣椒及豆豉即是“家鄉豆腐”。或加菌油,即是湖南有名的“菌油豆腐”——菌油豆腐也有不用油煎的。


    “文思和尚豆腐”是清代揚州有名的素菜,好幾本菜譜著錄,但我在揚州一帶的寺廟和素菜館的菜單上都沒有見到過。不知道文思和尚豆腐是過油煎了的,還是不過油煎的。我無端地覺得是油煎了的,而且無端地覺得是用黃豆芽弔湯,加了上好的口蘑或竹筍,用極好秋油,文火熬成。什麼時候材料湊手,我將根據想像,試做一次文思和尚豆腐。我的文思和尚豆腐將是素菜葷做,放豬油,放蝦籽。


    虎皮豆腐切大片,不過油煎的燒豆腐則宜切塊,六七分見方。北方小飯鋪裡肉末燒豆腐,是常備菜。肉末燒豆腐亦稱家常豆腐。燒豆腐裡的翹楚,是麻婆豆腐。相傳有陳婆婆,臉上有幾粒麻子,在鄉場上擺一個飯攤,挑油的腳夫路過,常到她的飯攤上喫飯,陳婆婆把油桶底下剩的油刮下來,給他們燒豆腐。後來大人先生也特意來喫她燒的豆腐。於是麻婆豆腐名聞遐邇。陳麻婆是個值得紀念的人物,中國烹飪史上應為她大書一筆,因為麻婆豆腐確實很好喫。做麻婆豆腐的要領是:
    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做過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個味兒,後來纔知道我用的是瘦豬肉末。牛肉末不能用豬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縣豆瓣。豆瓣須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湯汁漸漸收入豆腐,纔起鍋。五是起鍋時要撒一層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為“大紅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就喫。如果正在喝酒說話,應該把說話的嘴騰出來。麻婆豆腐必須是:
    麻、辣、燙。


    《回憶藏在家鄉的味道裡》
     

    大地


    畢飛宇


     


    在村莊的四周,是大地。某種程度上說,村莊隻是海上的一座孤島。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據的,在我的老家,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種廣闊的、無垠的、平整的平原。這是橫平豎直的平原,每一塊土地都一樣高,沒有窪陷,沒有隆起的地方,沒有石頭。你的視線永遠也沒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遠的地方了,那隻能說,你的肉眼到了極限。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達極限。極限在哪裡?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圓,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麼是大。大是迷人的,卻折磨人。這個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隻不過是你需要跨過的距離。平原的大卻不一樣了,它是你勞作的對像。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經過你的手。“在蒼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麥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麥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這是何等的艱辛,何等的艱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輩子,但不能想,一想就會膽怯,甚至於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裡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親。我們在喝茶、吸煙、閑聊,其樂融融。我的父親突然問我,如果把“現在的你”送回到“那個時代”,讓你在村子裡做農民,你會怎麼辦?我想了很長時間,後說:“我想我會死在我的壯年。”父親不再說話,整整一個下午,他不再說話。我說的是我的真實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記了說話的對像是父親。我經常犯這樣的錯。父親是“那個時代”活下來的人,我的回答無疑戳到了他的疼處。我還是要說,父親“活下來”了,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壯舉。他老人家經常做噩夢,他在夢裡大聲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趕緊的。我相信,每一次醒來他都如釋重負。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夢初醒的輕松和快慰。


    莊稼人在艱辛地勞作,他們的勞作不停地改變大地上的色彩。為壯觀的一種顏色是鵝黃——那是新秧苗的顏色。我為什麼要說新秧苗的鵝黃是“壯觀”的呢?這是由秧苗的“性質”決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種莊稼都不一樣,它要經過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與大地之間,無邊無垠的鵝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莊稼人的指紋。鵝黃其實是明媚的,甚至是嬌嫩的。因為遼闊,因為來自“手工”,它壯觀了。我想告訴所有的畫家,在我的老家,鵝黃實在是悲壯的。


    我估計莊稼人是不會像畫家那樣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黃不接”這個詞一定是農民創造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上注重色彩的依然是莊稼人。一青一黃,一枯一榮,大地在緩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變。莊稼人的悲歡骨子裡就是兩種顏色的瘋狂輪轉:青和黃。青黃是莊稼的顏色、莊稼的邏輯,說到底也是大地的顏色、大地的邏輯。是邏輯就不能出錯,是邏輯就難免出錯。在我佇立在田埂上的時候,我哪裡能懂這些?我的瞳孔裡頭永遠都是汪洋:鵝黃的汪洋——淡綠的汪洋——翠綠的汪洋——烏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駁的汪洋——淡黃的汪洋——金光燦燦的汪洋。它們浩瀚,壯烈,同時也死氣沉沉。我性格當中的孤獨傾向也許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邊留下的,對一個孩子來說,對一個永無休止的旁觀者來說,外部的濃烈必將變成內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聲音。這聲音很奇怪——你不能聽,你一聽它就沒了,你不聽它又來了。泥土在開裂,莊稼在抽穗,流水在澆灌,這些都是聲音,像呢喃,像交頭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蕩蕩,它們是枕邊的耳語。麥浪和水稻的洶湧則是另一種音調,無數的、細碎的摩擦,葉對葉,芒對芒,稈對稈。無數的、細碎的摩擦彙聚起來了,波谷在流淌,從天的這一頭一直滾到天的那一頭,是嘯聚。聲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實與不絕,它成巨響的尾音,不絕如縷。尾音是尾音之後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間的恢宏。


    還有氣味。作為鄉下人,我喜歡鄉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個天纔。我喜歡莫言所有的關於氣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氣味描寫,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兩個洞,從我的書房一直聞到莫言的書房,從我的故鄉一直聞到莫言的故鄉。


    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裡說過:“大自然充滿詩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給我們。”這句話說得好。不管是大自然還是大地,它的詩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來的。無論是作為一個讀者還是作為一個作者,我都要感謝福樓拜的謙卑和驕傲。


    大地在那兒,還在那兒,一直在那兒,永遠在那兒。這是淚流滿面的事實。


    葡萄月令


    汪曾祺


     


    一月,下大雪。


    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裡。


    二月裡刮春風。


    立春後,要刮四十八天“擺條風”。風擺動樹的枝條,樹


    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裡,長出了茵陳蒿。碧綠。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鍬一鍬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籐露


    出來了,烏黑的。有的梢頭已經綻開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蒼白的小葉。它已經等不及了。


    把葡萄籐拉出來,放在松松的濕土上。


    不大一會,小葉就變了顏色,葉邊發紅;——又不大一會,綠了。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備料。把立柱、橫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楊木的、樺木的,按照樹棵大小,分別堆放在旁邊。立柱有湯碗口粗的、飯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豎柱。然後搭橫梁。用粗鐵絲紮緊。然後搭小棍,用細鐵絲縛住。


    然後,請葡萄上架。把在土裡趴了一鼕的老籐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起!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後,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籐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獃著。


    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後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溝,把大糞倒在裡面。葡萄上大糞,不用稀釋,就這樣把原汁大糞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夠了。


    四月,澆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築成壟,就成一個池子。池裡放滿了水。葡萄園裡水氣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來是驚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籐的組織跟別的果樹不一樣,它裡面是一根一根細小的導管。這一點,中國的古人早就發現了。《圖經》雲:“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將貨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對的,葡


    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澆水了。再澆,果粒就會漲破。“中空相通”卻是很準確的。澆了水,不大一會,它就從根直吸到梢,簡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澆過了水,你再回來看看


    吧:梢頭切斷過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種什麼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了肥,澆了水,葡萄就使勁抽條、長葉子。真快!原來是幾根根枯籐,幾天工夫,就變成青枝綠葉的一大片。


    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別的果樹都不這樣。別的果樹都是刨一個“樹碗”,往裡澆幾擔水就得了,沒有像它這樣的:“漫灌”,整池子的喝。


    噴波爾多液。從抽條長葉,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噴多少次。噴了波爾多液,太陽一曬,葡萄葉子就都變成藍的了。


    葡萄抽條,絲毫不知節制,它簡直是瞎長!幾天工夫,就抽出好長的一截的新條。這樣長法還行呀,還結不結果呀?


    因此,過幾天就得給它打一次條。葡萄打條,也用不著什麼技巧,是個人就能干,拿起樹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來的一截都給它鉸了就得了。一鉸,一地的長著新葉的條。


    葡萄的卷須,在它還是野生的時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別的什麼樹木上。現在,已經有人給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點用也沒有了。卷須這東西耗養分,凡是作物,都是優先把養分輸送到,因此,長出來就給它掐了,長出來就給它掐了。


    葡萄的卷須有一點淡淡的甜味。這東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難喫。


    五月中下旬,果樹開花了。果園,美極了。梨樹開花了,蘋果樹開花了,葡萄也開花了。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纔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說葡萄不開花,哪能呢,隻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鑽進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澆水、噴藥、打條、掐須。


    葡萄粒長了一點了,一顆一顆,像綠玻璃料做的紐子。


    硬的。


    葡萄不招蟲。葡萄會生病,所以要經常噴波爾多液。但是


    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蟲;梨,梨有梨食心蟲。葡萄不用疏蟲果。果園每年疏蟲果是要費很多工的。蟲果沒有用,黑黑的一個半干的球,可是它耗養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須、打條、噴藥,大大地澆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銨。在原來施糞肥的溝裡撒上硫銨。然後,就把溝填平了,把硫銨封在裡面。


    漢朝是不會有追這次肥的,漢朝沒有硫銨。


    八月,葡萄“著色”。


    別以為我這裡是把畫家的術語借用來了。不是的。這是果農的語言,他們就叫“著色”。


    下過大雨,你來看看葡萄園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瑪瑙,紅的像紅寶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


    飽滿、磁棒、挺括,璀璨琳瑯。你就把《說文解字》裡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來吧,那也不夠用呀!


    可是你得快來!明天,對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們要噴波爾多液了。一噴波爾多液,它們的晶瑩鮮艷全都沒有了,它們蒙上一層藍兮兮、白糊糊的東西,成了磨砂玻璃。我們不得不這樣干。葡萄是喫的,不是看的。我們得保護它。


    過不兩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來,把病果、癟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裡。果筐滿了,蓋上蓋,要一個棒小伙子跳上去蹦兩下,用麻筋縫的筐蓋。新下的果子,不怕壓,它很結實,壓不壞。倒怕是裝不緊,逛裡逛當的。那,來回一晃悠,全得爛!


    葡萄裝上車,走了。


    去吧,葡萄,讓人們喫去吧!


    九月的果園像一個生過孩子的少婦,寧靜、幸福,而慵懶。


    我們還給葡萄噴一次波爾多液。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總不能這樣無情無義吧。


    十月,我們有別的農活。我們要去割稻子。葡萄,你願意怎麼長,就怎麼長著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來。檢查一下,還能再用的,擱在一邊。糟朽了的,隻好燒火。立柱、橫梁、小棍,分別堆垛起來。


    剪葡葡條。干脆得很,除了老條,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個禿子。


    剪下的葡萄條,挑有三個芽眼的,剪成二尺多長的一截,


    捆起來,放在屋裡,準備明春插條。


    其餘的,連枝帶葉,都用竹笤帚掃成一堆,裝走了。


    葡萄園光禿禿。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這是個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來。要埋得很厚實。外面要用鐵鍬拍平。這個活不能馬虎。都要經過驗收,纔給記工。


    葡萄窖,一個一個長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風一吹,土色發了白。


    這真是一年的鼕景了。熱熱鬧鬧的果園,現在什麼顏色都沒有了。眼界空闊,一覽無餘,隻剩下發白的黃土。


    下雪了。我們踏著碎玻璃碴似的雪,檢查葡萄窖,扛著鐵鍬。


    一到鼕天,要檢查幾次。不是怕別的,怕老鼠打了洞。葡萄窖裡很暖和,老鼠愛往這裡面鑽。它倒是暖和了,咱們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


    南京


    朱自清


     


    南京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隻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誇說誇說,可惜知道的太少;現在所寫的,隻是一個旅行人的印像罷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艷跡。這些也許隻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所以我勸你上雞鳴寺去,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在朦矓裡,纔醞釀著那一縷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樓上,喫一碗茶,看面前蒼然蜿蜒著的臺城。臺城外明淨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滌子的畫。豁蒙樓一排窗子安排得有心思,讓你看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寺後有一口灌園的井,可不是那陳後主和張麗華躲在一堆兒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邊,得破費點工夫尋覓。井欄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遠地上明故宮遺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從寺後的園地,揀著路上臺城;沒有垛子,真像平臺一樣。踏在茸茸的草上,說不出的靜。夏天白晝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風裡飛;這些黑蝴蝶上下旋轉地飛,遠看像一根粗的圓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這時候若有個熟悉歷代形勢的人,給你指點,隋兵是從這角進來的,湘軍是從那角進來的,你可以想像異樣裝束的隊伍,打著異樣的旗幟,拿著異樣的武器,洶洶湧湧地進來,遠遠仿佛還有哭喊之聲。假如你記得一些金陵懷古的詩詞,趁這時候暗誦幾回,也可印證印證,許更能領略作者當日的情思。


    從前可以從臺城爬出去,到玄武湖邊;若是月夜,兩三個人,兩三個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夠多好。現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繞著大彎兒出城。七八年前,湖裡幾乎長滿了葦子,一味地荒寒,雖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著愁著。這幾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見湖,就有煙水蒼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籐椅子可以躺著。水中岸上都光光的;虧得湖裡有五個洲子點綴著,不然便一覽無餘了。這裡的水是白的,又有波瀾,儼然長江大河的氣勢,與西湖的靜綠不同。宜於看月,一片空蒙,無邊無界。若在微醺之後,迎著小風,似睡非睡地躺在籐椅上,聽著船底汨汨的波響與不知何方來的簫聲,真會教你忘卻身在哪裡。五個洲子似乎都局促無可看,但長堤宛轉相通,卻值得走走。湖上的櫻桃出名。據說櫻桃熟時,遊人在樹下現買,現摘,現喫,談著笑著,多熱鬧的。


    清涼山在一個角落裡,似乎人跡不多。掃葉樓的安排與豁蒙樓相仿佛,但窗外的景像不同。這裡是滴綠的山環抱著,山下一片滴綠的樹;那綠色真是撲到人眉宇上來。若許我再用畫來比,這怕像王石谷的手筆了。在豁蒙樓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臺城去看看。在掃葉樓上卻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像滿為這座樓而設,一上樓便什麼都有了。夏天去確有一股“清涼”味。這裡與豁蒙樓全有素面喫,又可口,又不貴。


    莫愁湖在華嚴庵裡。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卻有荷花荷葉。臨湖一帶屋子,憑欄眺望,也頗有遠情。莫愁小像,在勝棋樓下,不知誰畫的,大約不很古罷;但臉子畫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揮袖凌虛翔”的意思;若讓我題,我將毫不躊躇的寫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畫像,也在這裡,想來許是那一幅畫所從出;但生氣反而差得多。這裡雖也臨湖,因為屋子深,顯得陰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陰暗得好。詩文聯語當然多,隻記得王湘綺的半聯雲:“莫輕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來,江南兒女無顏色。”氣概很不錯。所謂勝棋樓,相傳是明太祖與徐達下棋,徐達勝了,太祖便賜給他這一所屋子。太祖那樣人,居然也會做出這種雅事來了。


    秦淮河我已另有記。但那文裡所說的情形,現在已大變了。從前讀《桃花扇》、《板橋雜記》一類書,頗有滄桑之感;現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歷的情形,怕也會有滄桑之感了。前年看見夫子廟前舊日的畫舫,那樣狼狽的樣子,又在老萬全酒棧看秦淮河水,差不多全黑了,加上巴掌大,透不出氣的所謂秦淮小公園,簡直有些厭惡,再別提做什麼夢了。貢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現在早拆得隻剩一點兒了。民國五年父親帶我去看過,已經荒涼不堪,號舍裡草都長滿了。父親曾經辦過江南闈差,熟悉考場的情形,說來頭頭是道。他說考生入場時,都有送場的,人很多,門口鬧嚷嚷的。天不亮就點名,搜夾帶。大家都歸號。似乎直到晚上,頭場題纔出來,寫在燈牌上,由號軍扛著在各號裡走。所謂“號”,就是一條狹長的胡同,兩旁排列著號舍,口兒上寫著什麼天字號,地字號等等的。每一號舍之大,恰好容一個人坐著;從前人說是像轎子,真不錯。幾天裡喫飯,睡覺,做文章,都在這轎子裡;坐的伏的各有一塊硬板,如是而已。官號稍好一些,是給達富貴人的子弟預備的,但得補褂朝珠地入場,那時是夏秋之交,天還熱,也夠受的。父親又說,鄉試時場外有兵巡邏,防備通關節。場內也豎起黑幡,叫鬼魂們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我聽到這裡,有點毛骨悚然。現在貢院已變成碎石路;在路上走的人,怕很少想起這些事情的了罷?


    明故宮隻是一片瓦礫場,在斜陽裡看,隻感到李太白《憶秦娥》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二語的妙。午門還殘存著,遙遙直對洪武門的城樓,有萬千氣像。古物保存所便在這裡,可惜規模太小,陳列得也無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馬,雖然殘缺零亂,還可見泱泱大風;享殿並不巍峨,隻陵下的隧道,陰森襲人,夏天在裡面獃著,涼風沁人肌骨。這陵大概是開國時草創的規模,所以簡樸得很;比起長陵,差得真太遠了。然而簡樸得好。


    雨花臺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現在怕也撿不著什麼了。那地方毫無可看。記得劉後村的詩雲:“昔日講師何處在,高臺猶以‘雨花’名。有時寶向泥尋得,一片山無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隻如此。還有,前些年南京槍決囚人都在雨花臺下,所以洋車夫遇見別的車夫和他爭先時,常說:“忙什麼!趕雨花臺去!”這和從前北京車說“趕菜市口兒”一樣。現在時移勢異,這種話漸漸聽不見了。


    燕子磯在長江裡看,一片絕壁,危亭翼然,的確驚心動魄。但到了上邊,逼窄污穢,毫無可以盤桓之處。燕山十二洞,去過三個。隻三臺洞層層折折,由幽入明,別有匠心,可是也年久失修了。


    南京的新名勝,不用說,首推中山陵。中山陵全用青白兩色,以像征青天白日,與帝王陵寢用紅牆黃瓦的不同。假如紅牆黃瓦有富貴氣,那青琉璃瓦的享堂,青琉璃瓦的碑亭卻有名貴氣。從陵門上享堂,白石臺階不知多少級,但爬得夠累的;然而你遠看,決想不到會有這麼多的臺階兒。這是設計的妙處。德國被慈達姆無愁宮前的石階,也同此妙。享堂進去也不小;可是遠處看,簡直小得可以,和那白石的飛階不相稱,一點兒壓不住,仿佛高個兒戴著小尖帽。近處山角裡一座陣亡將士紀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當著一個青青的小山峰,讓兩邊兒的山緊緊抱著,靜極,穩極。─—譚墓沒去過,聽說頗有點丘壑。中央運動場也在中山陵近處,全仿外洋的樣子。全國運動會時,也不知有多少照相與描寫登在報上;現在是時髦的遊泳的地方。


    若要看舊書,可以上江蘇省立圖書館去。這在漢西門龍蟠裡,也是一個角落裡。這原是江南圖書館,以丁丙的善本書室藏書為底子;詞曲的書特別多。此外中央大學圖書館近年來也頗有不少書。中央大學是個散步的好地方。寬大,干淨,有樹木;黃昏時去兜一個或大或小的圈兒,有意思。後面有個梅庵,是那會寫字的清道人的遺跡。這裡隻是隨宜的用樹枝搭成的小小的屋子。庵前有一株六朝松,但據說實在是六朝檜;檜陰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塵。



    南京茶館裡干絲很為人所稱道。但這些人必沒有到過鎮江揚州,那兒的干絲比南京細得多,又從來不那麼甜。我倒是覺得芝麻燒餅好,一種長圓的,剛出爐,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館都有。咸板鴨纔是南京的名產,要熱喫,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纔有咬嚼。但南京人都說鹽水鴨更好,大約取其嫩,其鮮;那是冷喫的,我可不知怎樣,老覺得不大得勁兒。

     


    春之懷古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鬥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裡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隻小羊在囓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音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我的理想家庭


    老舍


     


    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講戀愛,講革命,講志向,似乎天地之間,唯我獨尊,簡直想不到組織家庭——結婚既是愛的墳墓,家庭根本上是英雄好漢的累贅,及至過了三十,革命成功與否,事情好歹不論,反正領略夠了人情世故,壯氣就差點事兒了。雖然明知家庭之累,等於投胎為馬為牛,可是人生總不過是如此,多少也得經驗一番,既不堅持獨身,結婚倒也還容易。於是發帖子請客,笑著開駛倒車,苦樂容或相抵,反正至少湊個熱鬧。到了四十,兒女已有二三,貧也好富也好,自己認頭苦曳,對於年輕的朋友已經有好些個事兒說不到一處,而勸告他們老老實實的結婚,好早生兒養女,即是話不投緣的一例。到了這個年紀,設若還有理想,必是理想的家庭。倒退二十年,連這麼一想也覺洩氣。人生的矛盾可笑即在於此,年輕力壯,力求事事出軌,決不甘為火車:及至中年,心理的,生理的,種種理的什麼什麼,都使他不但非作火車不可,且作貨車焉。把當初與現在一比較,判若兩人,足夠自已笑半天的!或有例外,實不多見。


    明年我就四十了,已具說理想家庭的資格:大不必吹,蓋亦自嘲。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