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永生的鳳凰(林清玄經典散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208-302
    【優惠價】
    130-189
    【作者】 林清玄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19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01987
    作者:林清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

    編輯推薦

    林清玄創作噴發期高水平代表作品,


    大陸獨家完整授權。


    星雲大師、南懷瑾、餘秋雨、張德芬、於丹……力薦!

     
    內容簡介
    今年二月在西雅圖,在從華盛頓湖驅車往華盛頓大學的路上,我迷路了,發現自己走到了一條人跡稀少的鄉道,一時找不到出路,就下車到林間散步,等待著過往的行人問路。
    這時我發現,我迷失的樹林真是美得動人,走幾步就有一個小湖,還有一些顏色斑斕的不知名的小島。湖畔到處走著海鳥、野鴨,它們一點也不畏生,我走近了,反而好奇地走過來圍著我,有的飛起來,輕輕地點一點清明的湖心,就飛到林間深處去了。
    我雙手一揚,把林鳥驚飛,而我不知道那些鳥將飛往何處。我的文章出版成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也是一樣的。

    《永生的鳳凰》是林清玄親自編定的散文集,收錄林清玄散文創作集中噴發期的十餘篇紀實散文。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以清澈細膩的文字,以飽含深情的筆端,書寫了對人情世事的悲憫胸懷。使讀者感受到歷史的厚重、生命的奇跡和生活的智慧。林清玄的文章耐人尋味,能夠讓人感覺到禪性的生活,是一種超脫於塵世而又極具指引意義的大智慧。

    文如流水,語似鼕陽!

    今年二月在西雅圖,在從華盛頓湖驅車往華盛頓大學的路上,我迷路了,發現自己走到了一條人跡稀少的鄉道,一時找不到出路,就下車到林間散步,等待著過往的行人問路。


    這時我發現,我迷失的樹林真是美得動人,走幾步就有一個小湖,還有一些顏色斑斕的不知名的小島。湖畔到處走著海鳥、野鴨,它們一點也不畏生,我走近了,反而好奇地走過來圍著我,有的飛起來,輕輕地點一點清明的湖心,就飛到林間深處去了。


    我雙手一揚,把林鳥驚飛,而我不知道那些鳥將飛往何處。我的文章出版成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也是一樣的。


     


    《永生的鳳凰》是林清玄親自編定的散文集,收錄林清玄散文創作集中噴發期的十餘篇紀實散文。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以清澈細膩的文字,以飽含深情的筆端,書寫了對人情世事的悲憫胸懷。使讀者感受到歷史的厚重、生命的奇跡和生活的智慧。林清玄的文章耐人尋味,能夠讓人感覺到禪性的生活,是一種超脫於塵世而又極具指引意義的大智慧。


     


    文如流水,語似鼕陽!   


    ——星雲大師


     


    林先生的書不用我的推薦也一定會非常好銷的。


    ——南懷瑾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從身邊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談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滿禪境的喜悅,吸引人們進入一種質樸尋常、又自主尊嚴的精神。


    ——餘秋雨


     


    我讀了很多林老師的作品,我懂得了有一種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


    ——於丹

    作者簡介

    林清玄,臺灣高雄人,著名散文家,連續十年雄踞 “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榜單,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選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學及大學教材,或被選作中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

    目錄
    自 序 / 1

    卷一 仰望祖先的天空
    不敢回頭看牽牛 / 3
    從根深處站起來 / 34
    微雨燕雙飛 / 44
    掀起四草的蓋頭來 / 51
    仰望祖先的天空 / 61
    獨對青塚向黃昏 / 97
    永生的鳳凰 / 123


    卷二 面對當代的風雲
    我所認識的李敖 / 133

    自 序  / 1


     


    卷一 仰望祖先的天空


    不敢回頭看牽牛  / 3


    從根深處站起來  / 34


    微雨燕雙飛  / 44


    掀起四草的蓋頭來  / 51


    仰望祖先的天空  / 61


    獨對青塚向黃昏  / 97


    永生的鳳凰  / 123


     


     


    卷二 面對當代的風雲


    我所認識的李敖  / 133


    自由自在的柯錫傑  / 149


    斧裡乾坤大·刀中日月長  / 160


    楊媽媽和她的子女們  / 168

    前言
    今年二月在西雅圖,在從華盛頓湖驅車往華盛頓大學的路上,我迷路了,發現自己走到了一條人跡稀少的鄉道上,一時找不到出路,就下車到林間散步,等待著過往的行人問路。
    這時我發現,我迷失的樹林真是美得動人,走幾步就有一個小湖,還有一些顏色斑斕的不知名的小島。湖畔到處走著海鳥、野鴨,它們一點也不畏生,我走近了,反而好奇地走過來圍著我,有的飛起來,輕輕地點一點清明的湖心,就飛到林間深處去了。
    西雅圖的鼕天很冷,無邊的樹木蕭瑟地站立著,所有的葉子落盡了,冷風一陣陣襲來,更令人感覺到這一片大地的幽靜。奇妙的是,所有的樹葉都落了,而鋪在地上的小草卻像春天時一樣翠綠,偶爾還能在寒風裡看到一些紅的、紫的小野花,開在樹林中的殘雪裡。
    正好四周沒有行人,我便懷著悠閑的心情觀看著林中山色,深刻地感受著遊人的心情。抬頭往四野望去,四面的高山積了厚厚的一層雪,萬峰皚白,雪光瑩然,靜默地圍繞著這個美國北邊的大城,有許多雪在那些山上是終年不化的。
    我坐在草地上,一任寒鼕的暖陽鋪在身上,有一點點的溫暖膚觸著我,而我的身旁的鳥正嘰嘰喳喳地交談著。那時,我突然想起了十幾年來的寫作生活,這裡面有悲苦有歡樂,有雀躍也有傷感;正像是在零下三度的北國曬著陽光的感覺。

    今年二月在西雅圖,在從華盛頓湖驅車往華盛頓大學的路上,我迷路了,發現自己走到了一條人跡稀少的鄉道上,一時找不到出路,就下車到林間散步,等待著過往的行人問路。


    這時我發現,我迷失的樹林真是美得動人,走幾步就有一個小湖,還有一些顏色斑斕的不知名的小島。湖畔到處走著海鳥、野鴨,它們一點也不畏生,我走近了,反而好奇地走過來圍著我,有的飛起來,輕輕地點一點清明的湖心,就飛到林間深處去了。


    西雅圖的鼕天很冷,無邊的樹木蕭瑟地站立著,所有的葉子落盡了,冷風一陣陣襲來,更令人感覺到這一片大地的幽靜。奇妙的是,所有的樹葉都落了,而鋪在地上的小草卻像春天時一樣翠綠,偶爾還能在寒風裡看到一些紅的、紫的小野花,開在樹林中的殘雪裡。


    正好四周沒有行人,我便懷著悠閑的心情觀看著林中山色,深刻地感受著遊人的心情。抬頭往四野望去,四面的高山積了厚厚的一層雪,萬峰皚白,雪光瑩然,靜默地圍繞著這個美國北邊的大城,有許多雪在那些山上是終年不化的。


    我坐在草地上,一任寒鼕的暖陽鋪在身上,有一點點的溫暖膚觸著我,而我的身旁的鳥正嘰嘰喳喳地交談著。那時,我突然想起了十幾年來的寫作生活,這裡面有悲苦有歡樂,有雀躍也有傷感;正像是在零下三度的北國曬著陽光的感覺。


    在過去的日子裡,每當面對寫作的新關口、情緒往下落的時候,我就外出去旅行,去看不同的山川,去會面不同的人物,然後我總是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新的啟示,並依著那些新的啟示出發。說起來,我從事報導工作而不感到厭倦,喜愛旅行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除了旅行,我想我對人和土地的熱愛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很多時候,我是個情緒很不能自制的人。看到一件動人的事,看到一幅美麗的風景,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或遇到一個有意思的人,我都會感到內心波濤洶湧,恨不得天下人也能和我分享,並獲得相同的感動,因此我常在長夜的孤燈下寫作,讓自己的情緒宣洩出來,使心情得到平衡。


    有許多可敬的朋友時常對我說:“你是可以創作的人,為什麼不專心創作,而要花費這麼多時間寫報導呢?”我想,我是可以創作的,但寫報導同樣是我所喜愛的一種創作方式;在寫報導的時候,我不純然是個獨立的作者,而且可以和別人溝通,可以直接去關心我所見到的事物。我的報導是“我”和我的“對像”共同完成的。


    我總是想,我真正的創作還是留到以後吧,因為我還年輕,手裡又有一支快筆,在我還能跑動的此刻,在我還有充沛的入世熱情的此刻,讓我多花一些時間在報導上面吧!


    人一到了中年,對周遭的熱情終不免因時間與世事的推移而減弱,但是我時刻在警惕自己,永遠不要使自己對人和環境的熱情減少。表現這股熱情的方式,在我而言,就是不停地寫下去,不停地讓自己投在火煉之中。就像處在寒鼕的落木之間,心情恆維持著一種溫暖,這溫暖讓我們看清在滿地青草之下,春天的聲息正從遙遠的地方走來。


    收集在這本集子裡的幾篇文章,像《不敢回頭看牽牛》《獨對青塚向黃昏》《楊媽媽和她的子女們》,都是我含著眼淚寫成的。如今重讀這些文章,鼻子裡還有酸意。有時候我覺得,把自己情緒的反應寫出來是對不起讀者的,但是如果我隱藏了自己,用理性的態度來寫報導,不但對不起讀者,也對不起自己。也許,哪一天我不再寫報導了,纔是真正對讀者有所愧欠吧!


    這些年來,因為工作轉變,我比較偏重於藝術的報導和批評,一般的報導反而寫得少了。記得有一次在康涅狄格州遇到一位陌生的留學生,他讀過我早期的一本報導《長在手上的刀》,詢問了我這些年從事報導的情況,我竟無言以對。


    我說:“再給我一個出發的機會吧!”


    其實,“出發”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它有很多時候是會陷進現實的泥沼裡的。我時常告訴自己:隨時可以出發!隨時保持著出發的心情。所謂出發,是鳥將要起飛的那一刻,是花將要開放的那一刻,是馬將要起跑的那一刻,是火車鳴起汽笛的一剎那,全是要經過陣痛的。但是如果沒有那一刻,就永遠抵達不了目標。我也權且把此書看成是一次出發,而不是我從事報導的一個句點。


    今年五月,我到新加坡去訪友,當地有許多年輕朋友都讀過我的報導作品,並且對報導懷抱著熱情,希望自己也能投入和參與,問我要怎麼著手。我說:“你們不要著手,要今天就出發!”我為自己的“小作”在南洋遠地也有人共鳴而欣喜,我說:“就從你們身邊的人和土地開始吧!關心人和土地是報導文學一個很重要的特質。”


    我從來隻是寫,不要求讀者一定與我有相同的想法。但是我希望讀這本書的時候,確能帶給親愛的朋友們一些感觸;進而有更多的人從事報導,使我們走向一個更理想的社會。


    我想重申的是:“報導文學工作者隻是一個社會的觀察者,不是社會的改革者。”這使我想起在西雅圖的湖畔,我雙手一揚,把林鳥驚飛,而我不知道那些鳥將飛往何處。我的文章出版成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也是一樣的。


     


    林清玄


    安和路客寓

    在線試讀
    今年八月十日下午三點,李敖帶著簡單的行李到“臺北地檢處”報到,接受為期六個月的徒刑,他仍然維持了自己的風骨,不要朋友去送他,孤單而又強悍地走進監牢裡去。不了解李敖的人會認為李敖失敗了,但是了解李敖的人知道,這些俗世的監牢對李敖無損,因為思想的光芒,是任何鐵窗所不能隔斷的。
    我也沒有去送李敖,雖然李敖是我尊敬的朋友,也是我尊敬的長輩。
    第二天,與劉會雲一起進晚餐的時候,我們談起了李敖第二次坐監獄的一些事情。我們本來想安慰她,她卻十分開朗,反而安慰我們:“李敖去坐牢的時候還是笑著去的。”雖然李敖去坐牢的時候顯得那麼鎮定堅強,絲毫不露出一點傷心的樣子,卻總讓我心裡覺得有一股涼意。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了解李敖。我們這些自命為他朋友的人,也隻能看到他的一部分,然而有三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李敖是個少見的纔子,他的力學深思,博覽今古,光耀的靈感不時閃現,真如萬斛噴泉,不擇地皆可自出,讀書之廣,思考之深,是在這個社會中難得一見的。二、他是個少見的真人。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寧可做真小人,也不要做偽君子。”他愛憎分明,不肯縱容鄉願和無知,文章如利劍,下筆不留情,但對於朋友和弱者卻格外的寬厚。三、他是個少見的細致的人,他的細致不僅僅是表現於他所做學問時的博大精微,巨細靡遺,也表現在他的生活之中,舉凡他身邊的每一個物件,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他對人的體貼幾乎到無微不至的地步。
    我常想,李敖真像一篇好文章,裡面有智慧、精心,有近景、有遠景,還能沒有廢詞廢句。
    李敖復出以後,在他《獨自下的傳統》的扉頁上寫下了幾行字:

    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

    這段話引來了很多批評,尤其是賣文章的人更大為不滿,但這在李敖隻是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他的文章常喜歡誇張,喜歡嬉笑怒罵(生活上也是如此),可是就在這些誇張的笑罵裡,他傳達了他的觀念,也布達了他深思後的訊息。讀他的文章,就像服食一顆裹了糖衣的苦藥,因為他的誇張和玩笑,使那治病的良方顯得不苦;又像在沙中有金,必須慢慢撥開沙子纔能找到黃金,過程之中就是一種樂趣。

    今年八月十日下午三點,李敖帶著簡單的行李到“臺北地檢處”報到,接受為期六個月的徒刑,他仍然維持了自己的風骨,不要朋友去送他,孤單而又強悍地走進監牢裡去。不了解李敖的人會認為李敖失敗了,但是了解李敖的人知道,這些俗世的監牢對李敖無損,因為思想的光芒,是任何鐵窗所不能隔斷的。


    我也沒有去送李敖,雖然李敖是我尊敬的朋友,也是我尊敬的長輩。


    第二天,與劉會雲一起進晚餐的時候,我們談起了李敖第二次坐監獄的一些事情。我們本來想安慰她,她卻十分開朗,反而安慰我們:“李敖去坐牢的時候還是笑著去的。”雖然李敖去坐牢的時候顯得那麼鎮定堅強,絲毫不露出一點傷心的樣子,卻總讓我心裡覺得有一股涼意。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了解李敖。我們這些自命為他朋友的人,也隻能看到他的一部分,然而有三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李敖是個少見的纔子,他的力學深思,博覽今古,光耀的靈感不時閃現,真如萬斛噴泉,不擇地皆可自出,讀書之廣,思考之深,是在這個社會中難得一見的。二、他是個少見的真人。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寧可做真小人,也不要做偽君子。”他愛憎分明,不肯縱容鄉願和無知,文章如利劍,下筆不留情,但對於朋友和弱者卻格外的寬厚。三、他是個少見的細致的人,他的細致不僅僅是表現於他所做學問時的博大精微,巨細靡遺,也表現在他的生活之中,舉凡他身邊的每一個物件,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他對人的體貼幾乎到無微不至的地步。


    我常想,李敖真像一篇好文章,裡面有智慧、精心,有近景、有遠景,還能沒有廢詞廢句。


    李敖復出以後,在他《獨自下的傳統》的扉頁上寫下了幾行字:


     


    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


     


    這段話引來了很多批評,尤其是賣文章的人更大為不滿,但這在李敖隻是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他的文章常喜歡誇張,喜歡嬉笑怒罵(生活上也是如此),可是就在這些誇張的笑罵裡,他傳達了他的觀念,也布達了他深思後的訊息。讀他的文章,就像服食一顆裹了糖衣的苦藥,因為他的誇張和玩笑,使那治病的良方顯得不苦;又像在沙中有金,必須慢慢撥開沙子纔能找到黃金,過程之中就是一種樂趣。


    讀李敖的人也是一樣。一般人眼中的李敖是個頑皮的思想家,也是個玩世不恭的纔子。他的四十六年幾乎都表現了非常人的行徑,做出了許多轟轟烈烈的事跡,其中有許多是別人不能諒解的。他的生活簡直變動太大了,但是如果知道李敖,就會了解到他變中有常;有一個不變的理想。這個理想是“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此之謂大丈夫”。但是我們隻看到了獨行其道的李敖,而沒有看到“與民由之”的李敖。


    李敖的獨行其道,用王安石的一首詩可以形容:


     


    飛來山上尋千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層。


     


    李敖的“與民由之”,我們可以在他十六年前“上下古今談”的開場白裡看到,他自稱是“自由中國的浪子”,然後說:


     


    所謂“浪子”(Bohemia),我的意思是指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後的巴黎文人。他們從窮困中開創新境界,對惡劣的環境不滿意、不屈服,任憑社會對他排擠,讓他“浪”跡天涯,他仍是要把他的熱情和抱負投向社會。他們不在乎人們要跟他“相忘於江湖”,人們可以忘掉他,可以讓他流浪,但他卻不忘掉人們。他要振聾發聵,要追擊不舍,後他要成功,要把社會改造,把人們叫醒——這是他的真精神。


     


    事實上,“浪子”李敖有精神上衝突,他好幾次說要到山上去隱居,好好寫幾部大作,可是當他看到人間不平的世相,又忍不住要橫刀亮出他的肝膽,進行“理在情不存”的批評。他一方面心中想著出世,做小乘;一方面又忍不住要入世,做大乘。其實他的理想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他所有的事端、所有的橫逆都是因此而闖。他當然也有怨憤的時候,但是他很少後悔。在長夜的孤燈下念起李敖,我總覺得或許他說得有道理,他本應是五十年後纔降世的人,卻不幸早到了人間。


    認識李敖是兩年前的事,知道李敖卻很早。十五年前我在一個民智未開的鄉下讀初中二年級,每天都被獃板的功課煩得不知如何是好。那時我有一個堂哥在中興大學讀企業管理,他是李敖早期的崇拜者。每次放寒暑假回鄉,行囊裡總會帶了幾本《文星》雜志,閑暇的時候,我就拿出來翻翻,竟深深地被李敖的文章吸引。那時的小腦袋瓜就認為李敖是個言人所不敢言、怒人所不敢怒的人。


    那是一九六五年左右,也是李敖的黃金時代。他幾乎每寫一篇文章就惹火一些人,也換起了更多的掌聲,已經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後來他進了監獄,廣義地說,差不多坐了七年牢,這時我到臺北讀書,有機會讀到昔時的著作,更加深我能從他文章的表面,看到內部對整個民族文化的危言和憂心,當時隻恨吾生也晚,不能認識李敖,甚至連他們有力的文化風潮都沾不上一點邊。


    直到李敖和胡茵夢戀愛,因為我的采訪工作纔認識了李敖,他的人和他的談話都使我喫驚,因為次見面就長談了四小時的李敖,竟不是過去我所知道的李敖。正如他寫的《自畫像的一章——文章·講話·人》中說的:


     


    不認識我的人,喜歡看我的文章。


    認識我的人,喜歡聽我的講話。


    了解我的人,喜歡我這個人。


    我做人比講話好,我講話比我的文章好。


    光看我的文章,你一定以為我是一個窮兇極惡的家伙;可是聽到我的講話,你便會覺得我比文章可愛;等你對我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你更會驚訝:在李敖那張能說善道的刻薄的嘴下卅二公分處,還有著一顆多情而善良的心。


     


    他說,在李敖家的家門口應該釘一塊牌子,上面寫——


     


    內有惡犬,但不咬人。


     


    他從戀愛、結婚、打官司,一直到第二次入獄,我們幾乎每星期都見面聊天,有時談到天亮,一起窩著喫生力面。李敖本來沒有理由浪費時間結交我這個後生小輩,但是他那樣有耐心,總是告訴我一些為人處世和做學問的方法,而我從他那裡學到可貴的一點是勇氣。這兩年來,他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遭遇的波折與打擊也太多了,但他總是保持著冷靜,以極冷靜、極精密的態度來處理許多瑣瑣碎碎的事情。他面對極大的壓力,但從來沒有退縮的神情,總是坦蕩蕩地迎上前去。


    經過這麼多事情的李敖,聲名當然更響,雖然不一定是好的聲名,本來敬佩他的人也紛紛動搖或誤解。我就遇過許多這樣的情形,在文藝界的聚會裡,茶餘飯後有許多人破口大罵李敖,這些人本來一提到李敖都會豎起大拇指的,後來竟也變成李敖的壓力的一部分,我若極力為他辯解,後總會鬧到不歡而散的下場——這些從未見過李敖的人,編出許多神話來侮辱他。對於許多更年輕的人,李敖更不知道變成一個什麼樣的面目了?


    因此,我覺得有必要翻開李敖的底牌,讓我們看看李敖的樣子,讓我們通過時光的隧道,我們回到十六年前,看李敖為他自己寫的簡介:


     


    李敖:


    吉林省扶餘縣人,祖籍山東省濰縣,遠籍雲南省。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生於哈爾濱。


    在北平讀小學和初一(沒念完),又在臺中讀初二至高三(沒念完),又在臺北讀臺大法學院(沒念完),又讀文學研究所(沒念完)。


    喜歡買書、抽煙、看電影、看女人(有時候不止於“看”)。


    著書七種:《傳統下的獨白》《歷史與人像》《胡適研究》《胡適評傳(冊)》《為中國思想趨向求答案》《文化論戰丹火錄》《教育與臉譜》,皆臺北文星書店出版。


    現在身上一身是債、兩眼近視、三餐很飽、四個官司。


    本人面目:平凡;特征:沒有;脾氣:欠佳。


    喜說笑話。


     


    勾勒出這個簡介時,李敖纔三十歲,已經寫出許多驚天動地、擲地有聲的作品,這張臉譜是忠實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李敖在二十年前,雖因他的叛逆精神,沒有拿過一張文憑,但已初具了他成為思想家的雛形,也奠定了他對社會的理想。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天生的理想社會,理想社會必須通過試驗與改革,問題是中國背負了五千年的包袱,所以試驗與改革更難,必須下猛藥。


    今年一月,李敖因工作過度,犯了胃出血的毛病,住在中心診所二〇六號病房,我提水果去看他,他仍然精神煥發,笑著說:“沒想到你也不能免俗,提水果干什麼?”我看他精神好,自然很高興,他拉開病床旁的抽屜給我看,說:“醫生警告我不能工作,我還是偷偷地做剪報。”我們談到十六年前他的簡介,他開玩笑地說:“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一身官司,兩眼發直,三餐點滴,四面楚歌。”


    後來又談了很多生活瑣事,他說劉會雲又回到他身邊來照顧他,顯得很快活。談到文章寫作,他隻把文章歸為三個層次:


    一、一時一地的層次


    二、中國的層次


    三、世界的層次


    他說:“現在的作家眼光均放在第二個層次,實在眼光太小了。我們要創作出我們自己的,到世界去搞——光在小地方搞,又算什麼!”


    第二天我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編輯到南部去采訪,一路上都想著這個層次的問題,想到“眼光放遠”,二十年前主張全盤西化的李敖,眼光確有獨到之處,那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圍攻他,罵他太保、流氓、瘋狗!可是二十年後的今天,形勢比人強,李敖的許多論點都不幸應驗!但是他為了堅持,也付出不少代價,可見看得遠和看得巧,都會使人變成孤獨的強者,不免要忍受強者的孤獨。


    李敖確是個強者,他辦到了許多我們在想像裡都辦不到的事。


    他次坐牢的時候,就要求把自己關在“黑牢”裡,所謂“黑牢”是隻有兩坪大的房間,用來處罰那些在監獄裡惹是生非的人,一般的囚犯都怕去,因為在“黑牢”裡沒有同伴,沒有光,沒有談話的對像,隻能一個人孤單地沉思。李敖卻自願進去,並且一坐就是五年十個月。


    在“黑牢”裡的李敖什麼都不做。他每天在牢內散步,因為牢實在太小,他隻好走對角線,每天走兩個小時來維持身體健康。其餘的時間,他隻好沉思,思考中國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許多問題,大大小小、前前後後都想過了。有時悶得無聊,一個茶杯就可以思考一天——這就是為什麼他出獄後的文章寫得比入獄前更成熟、周延的原因。


    後來有人問他怎麼樣保持青春(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十幾歲),他常開玩笑說:“上帝很公平,坐牢的時間他沒有算在內。”


    牢裡的後半期,他可以看書了。他在獄中讀完了兩套百科全書(大英、大美),還重讀了一次二十五史,他不隻是讀,而是研究。有一次我翻他讀的《大英百科全書》,發現每一頁都用蠅頭小字寫了密密麻麻的眉批和感想,這樣專注恐怕是人間少見。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李敖剛被判了六個月徒刑定獄。他來我家喫晚餐,說到他怎麼度過五年十個月的軍法牢,他把自己的生活條件放在生物的層次,以維持一點點快樂的心情,他說:“在牢裡,每星期一、三、五都是‘放風’的時間,可以出來見陽光十分鐘。每星期二理發,星期四會客,都可以出來一下,這是快樂的事。有時候坐著沒事,突然從窗外飛進來一小片報紙,裡面的字一看再看,覺得文字真可愛,都可以樂半天。我覺得我快樂的時候不全在出獄後,有一些是在獄中。”


    在牢裡他還研究城市,倫敦、巴黎、紐約的街道結構,文化、藝術、社會、經濟,都了如指掌,臥遊天下,也是一樂。他說:“我這一次坐六個月,比起以前是小兒科。”


    李敖的強不隻表現在牢裡。他出獄後住在金蘭大廈,把自己封閉起來,在門旁邊開了一個小洞,報紙、雜志、食物全從小洞裡塞進來。他在裡面工作,整理書籍和文稿,六個月不出門一步,不見任何的訪客,他稱為“閉關”,企圖彌補他和社會長久的隔離,他終於做到了。


    他的意志和精神力之強,很少人可以做到,他本來抽煙、喝酒、喝咖啡,可是說戒就戒,一日就辦到。他長期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從未間斷,餓了隻喫冷凍水餃和生力面,依靠的全是超強的意志力。


    入獄前,他又“閉關”了一次,不聽電話,不見訪客,自己鎖在房間裡一個月,為的是寫他的《千秋評論叢書》,預計在牢裡的半年,每個月出一本《千秋評論集》,他在一個月內寫完了六本,並且自己設計、編排、做校對。這種超凡的力量,真是叫人喫驚。


    他的強更表現在他不怕被誤解,他說:“一個人隻要知道他自己就好,別人了不了解都不重要。”


    他是拼命在工作著,拼命地思考中國文化思想的問題,但是仍覺得時間不夠。他早年愛看電影,現在也不看了,他說:“我不看現代小說和電影,覺得太浪費時間,我喜歡直接的東西,不愛拐彎抹角。”


    去年十月二十七日,我們聊到天亮,李敖談到兩個問題,顯得有點激動,一個是偉大的人格典型已經沒落。他說:“這年頭缺少偉大的人格典型,像胡培、殷海光、傅斯年等人在中國已不可再得。也看不到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到處充滿蛋頭學者。現代學者成名以後常常雜務太多,浪費許多時間。胡適晚年就受了雜務太多之害,而且胡適在寫日記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寫文章就少了,思想未能闡揚出來。因此,要現代中國有思想前途,必須產生幾個偉大的人格典型,學者還需減少雜務,多寫好文章。”


    一個是隻要維持自我人格就好,不管別人。他說:“印度聖雄甘地的太太偷人家的東西,兒子叛教;從印度叛變到回教。林肯的兒子把母親送進瘋人院……許多聖人都有這樣類似的事,可是不影響到他的人格。”


    我想,少年時代的李敖,是曾經想建立一個偉大的人格典型的,他也努力過,可惜社會和環境沒有讓他朝這條路上繼續走,反而逼他成為文化的頑童。他用美國勞工領袖戴布茲的話說:


     


    While there is a lower class I am in it.


    While there is a criminal elements I am of it.


    While there is a soul in prison I am not free.


    隻要有下層階級,我就同儔;


    隻要有犯罪成分,我就同流;


    隻要獄底有遊魂,我就不自由。


     


    我又想,歷來今外古中偉大的人格典型都是出於不合作主義者,李敖二十年來惹了很多是非,但是到今天,他還沒有放棄偉大人格典型的理想,這是他真正強的地方。


    許多人和我一樣,都非常關心李敖的近況,關心他的第二次牢獄之災,雖然甘地在牢裡坐了兩千三百三十八天,戴布茲被判了十年徒刑,後纔得以洗刷。李敖也說:“有冤屈的人,必須有賴於‘時間的因素’來辯白冤謗,沒有當時反擊能力的人,他必須設法長壽,練得比他的‘敵人’活得更長久。這些話,說來好像笑談,但笑談之中,往往有不少白發和眼淚。”


    李敖第二次坐監獄已經兩個月了,可是沒有見過一個訪客,連寫《胡適雜憶》年高德劭的唐德剛先生遠從美國到土城去看他,他都不見。我四處打聽,沒有人確知他到底過得怎麼樣。隻知道他關在一個電梯大的小房子裡,伙食還可以,每天還看書。讓我忍不住想到強者李敖理平頭在那裡來回走對角線的情景。


    李敖是我尊敬的朋友,我覺得這樣的朋友不可多得,總像在黑暗裡點著一盞燈,讓我們受到挫折時想到他,就有勇氣期待更好的天光。李敖曾在談到坐牢的哲學時,引用過甘地的一句話:“朋友們不需要惦掛我。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這兒所能做的並不比外間少。我留居在此,對我有如入校。”他認為心靈自由的人,在牢裡也能像快樂的小鳥,鳥在牢獄外的人,是很難想像的。讓我們不必惦掛牢中的李敖,讓我們歡迎他回來,為我們寫幾本鳥巨著。


    寫到這裡,我想起一九五七年李敖寫的一首詩《我將歸來開放》:


     


    因為我從來是那樣,


    所以你以為我永遠是那樣。


    可是這一回你錯了,


    我改變得令你難以想像。


     


    壞的終能變得好,


    弱的總會變得壯,


    誰能想到丑陋的一個蛹,


    卻會變成翩翩的蝴蝶模樣?


     


    像一朵入夜的荷花,


    像一隻歸巢的宿鳥,


    或像一個隱居的老哲人,


    我消逝了我所有的鋒芒與光亮。


     


    漆黑的隧道終會鑿穿,


    千仞的高岡必被爬上。


    當百花凋謝的日子,


    我將歸來開放!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