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拯救玻璃地球(《鐵臂阿童木》《火之鳥》作者、日本“漫畫之父”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日本手塚治蟲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924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6092426
    作者:[日本]手塚治蟲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5月 

        
        
    "

    編輯推薦

    1.影響大友克洋、籐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等一代動漫名家,日本“漫畫之父”、“漫畫之神”手塚治蟲先生親筆寫下的後的自傳式哲思文集首次引進,是手塚先生一生150000頁漫畫原稿、700多部作品的創作思想的呈現,也是他的充滿人生啟示與創作指引的漫畫人生談——手塚先生影響了後代無數漫畫家,並奠定了現代日本漫畫的基礎。他終其一生,始終惦記自己是為兒童創作;他連接漫畫與社會,向讀者傳遞生命的價值,並執著於探究“漫畫是什麼”“漫畫家又該做什麼”。



    2.本書記錄了手塚先生從童年、求學時期、戰後餘生、從醫到畫漫畫、創立動畫公司的關鍵節點,透視“二戰”後的日本昭和年代的社會狀態。



    3.漫迷收藏:揭露《鐵臂阿童木》《三眼神童》《火之鳥》《怪醫黑傑克》等經典作品背後創作的真正意圖,解讀動漫大師的創作觀點,是“文字版《原畫的秘密》”。



    4.雙封面設計(無色擊凹工藝) 豎長版典藏本 舒適的閱讀版面。

     
    內容簡介

    本書是手塚治蟲先生親筆寫下的後一部思想隨筆集。


    從“大自然使我選擇了畫漫畫”“漫畫救了我這個‘被欺負的孩子’”,“阿童木的悲哀”“黑傑克的煩惱”“《火之鳥》訴說生命之不可思議”,到“告訴孩子們戰爭的真相”“別奪走孩子的未來”,“科學進步目的何在”“從宇宙看地球”……它展示了手塚治蟲先生漫畫創作的思想軌跡、成長之路,對漫畫與社會之間關繫的哲學思考,以及部分人生經歷,其中尤以“二戰”對日本少年產生的巨大影響令人印像深刻。


    漫畫是什麼?何為漫畫家?手塚漫畫創作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在作品中不斷對人性、生命、宇宙進行深層次探索的手塚治蟲先生,留下了怎樣的思考給我們?一切都將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手塚治蟲(1928—1989)


    本名手塚治,日本漫畫家、動畫制作人、醫學博士,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父”。因特別喜愛昆蟲,便為自己取了“治蟲”這一筆名。代表作有《火之鳥》《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醫黑傑克》《小飛龍》《三眼神童》等。1947年,手塚與酒井七馬合作的漫畫《新寶島》以不同於以往的四格漫畫形式,把電影分鏡與拍攝手法運用其中,為當時的漫畫帶來了嶄新的表現力,也由此奠定了日本現代漫畫的敘述方式。

    目錄
    大自然使我選擇了畫漫畫
    地球已然奄奄一息
    科學進步目的何在
    阿童木的悲哀
    別奪走孩子的未來
    漫畫救了我這個“被欺負的孩子”
    老師激勵我畫漫畫
    不堪回首的戰爭年代
    告訴孩子們戰爭的真相
    獻給勇於探險的孩子們
    跟孩子聊聊平生吧
    “浪費”時間反而孕育想像力
    好奇心是身心健全的像征
    黑傑克的煩惱

    大自然使我選擇了畫漫畫


    地球已然奄奄一息


    科學進步目的何在


    阿童木的悲哀


    別奪走孩子的未來


    漫畫救了我這個“被欺負的孩子”


    老師激勵我畫漫畫


    不堪回首的戰爭年代


    告訴孩子們戰爭的真相


    獻給勇於探險的孩子們


    跟孩子聊聊平生吧


    “浪費”時間反而孕育想像力


    好奇心是身心健全的像征


    黑傑克的煩惱


    大腦不能再生


    切莫被信息的洪水吞噬


    什麼是必要的信息


    阿童木也打不破的隔閡


    異文化衝突


    玩出來的創造力


    小巷子中的奧妙


    你知道蝴蝶的氣味嗎


    人類的欲望


    “惡”的魅力


    負能量


    漫畫本是反傳統的讀物


    繼續認真“講”話


    《火之鳥》訴說生命之不可思議


    IF思考法


    從宇宙看地球


    解說

    前言
    後記:
    《拯救玻璃地球》發行感言

    年(1989年)二月九日,上午十點五十分,手塚治蟲因胃癌醫治無效,在家人們的守護下,於半藏門醫院逝世。
    自昭和二十一年(1946 年),十七歲的手塚治蟲首次登上漫畫舞臺,直到去世,他都堅持不懈地從事著漫畫和動畫的工作。他留下的漫畫作品有七百多部,動畫作品有六十餘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漫畫原稿竟有十五萬幅之多。
    在去年三月病倒以後,他的創作欲望和熱情也相當驚人,就連在手術後的住院生活中,也不斷地畫著連載漫畫。直到去世的十多天前,他還在進行動畫片的制作工作。那簡直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氣魄。
    手塚是一個有著相當積極人生觀的人物。住院期間,他也安排了不計其數的出院後的工作計劃。但這些計劃終都沒能實現,他在天有靈的話,一定會為此遺憾吧。

    後記:


    《拯救玻璃地球》發行感言


     


     年(1989年)二月九日,上午十點五十分,手塚治蟲因胃癌醫治無效,在家人們的守護下,於半藏門醫院逝世。


      自昭和二十一年(1946 年),十七歲的手塚治蟲首次登上漫畫舞臺,直到去世,他都堅持不懈地從事著漫畫和動畫的工作。他留下的漫畫作品有七百多部,動畫作品有六十餘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漫畫原稿竟有十五萬幅之多。


      在去年三月病倒以後,他的創作欲望和熱情也相當驚人,就連在手術後的住院生活中,也不斷地畫著連載漫畫。直到去世的十多天前,他還在進行動畫片的制作工作。那簡直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氣魄。


      手塚是一個有著相當積極人生觀的人物。住院期間,他也安排了不計其數的出院後的工作計劃。但這些計劃終都沒能實現,他在天有靈的話,一定會為此遺憾吧。


      在此,這本在手塚健在時就計劃進行出版的小冊子,因手塚未能等到它出版便過世的緣故,我們加入了一些手塚的講演錄、電視和雜志上的采訪錄,並在光文社編輯部的幫助下出版了它。


      從“二戰”結束那年開始的四十三年間,為什麼手塚會不斷地創作,直到生命終結?驅使手塚一味地埋頭創作的動力又是什麼?通過這本小冊子,讀者也許能發現手塚畢生訴諸的理念,以及創作的秘密。


      很遺憾手塚沒能親眼看到阿童木所活躍的二十一世紀的景像便去世了。但是,我們會繼承手塚創造出的世界,以及在那些作品中貫徹始終的生命贊歌,以及其精神和熱情,一定把他創造出的無比寶貴的偉大遺產流傳至二十一世紀。


      衷心感謝對手塚治蟲長時間愛戴的讀者和觀眾。今後也請務必多多關注手塚治蟲的作品。  


     


    手塚制作株式會社社長 松谷孝征


     年四月五日


     


     


    解讀(後記)


    (辻真先)


     


    雖然手塚先生已經去世,但仍像昨天的事一般,又像是很久之前的事。每次因為工作前去拜訪時,這位先生都是那麼忙碌,所以總想著哪一天再與先生好好暢談、請教一番,終究沒能等到這個就永別了。


    在我獲得推理作家協會獎之後沒多久,先生就對我說:“辻先生啊,我想了一個感覺挺妙的推理手法,雖然就想到這一個。”


    “真的嗎?請跟我說說吧,我不會寫進書裡的。”


    “不行不行,這個要保密。哈哈哈。”


    終還是沒有透露一星半點,不過先生不是一個吹牛皮的人,所以我想他應該真的保留了一個點子。先生所創作的漫畫《驚奇博士》等作品也帶有強烈的推理風格,讓我看得非常過癮。


    《拯救玻璃地球》這本書並非漫畫,而是隨筆,正因為如此,可以看出手塚漫畫作品本身就很有內涵,也直接地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文中大部分內容都是直截了當地點出問題,而不是滿紙迂回的空談。我經常聽先生親口聊起這些話題,現在讀起這些文章,依然覺得很有道理。


    盡管如此,先生還是如他自己所寫的那樣,是一個徹底的文藝工作者,所以不管多麼嚴肅的主題,都能寫成通俗的文章,易讀也易懂。現在的我主要靠撰寫文章營生,跟動畫或漫畫的交集並不多,不過時不時也會莫名講究,想裝得體面,所以文章的條理會變得有些雜亂無章。


    日本人似乎總喜歡用一些晦澀的形容詞或表達方式來營造高級感。相比用艱澀難懂的文字來表達通俗的事情,把費解的事情寫得簡單明了要困難得多,這一點應該無須我多做說明了吧。


    先生逝世也將近八年了,但他談及的內容完全不落伍。那是因為先生有著旺盛的先見精神,甚至可以說,他滿腦子所思考的主題在今後的時代裡將會愈發重要,這一點正是我想強調的。


    我這麼說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成為漫畫家之前,先生便是一個科學研究者,他能夠冷靜地觀察、分析,做出判斷,並以此為基礎洞察未來。


    這裡要提起另一件事,當年——我記得應該是在大正時代——有一本叫《日本及日本人》的雜志以“百年後的日本會是如何”為題,征詢了各界名人的意見寫成特輯專欄(由於戰後出了翻印版本,因此我也有幸拜讀)。


    一讀之下,讓我驚訝的是當中有很多人對於未來的預測甚至能稱之為妄想。就算當時那個時代充斥著國粹思想,我也沒想到早在大陸侵略戰爭或太平洋戰爭開始之前,就有人認為大日本帝國的領土可以擴展到羅馬。這種想法實在讓人感到害怕。而認定這種幻想的大多數人,現在竟成了東大級別的教育家,這件事讓我不寒而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科學研究者所說的話纔是比較穩妥的。若非如此,像寺田寅彥、小酒井不木等這些既是科學家也是文學家的人,他們的文章也不可能至今仍然百讀不厭。


    從預言家這一點來看,手塚先生的表現就更加突出了。阿童木初次在漫畫雜志上登場,是在昭和二十年代中期,是怎樣知識淵博的人,纔能想到“197×年會誕生可置於手上的電子計算機”?在那個時代,大部分日本人都在擔心喫了上頓沒下頓,手塚漫畫卻已經預測到遙遠的未來。


    漫畫這個媒介,大部分讀者都是年輕人,想當然耳,他們是屬於未來的一代人。而且漫畫業界競爭激烈,漫畫家必須經常探索創作更好更有趣更新穎的作品,否則就不可能有未來了。即便贏得了名聲,漫畫家也無法靠那些利息喫一輩子,這與成年人社會那些一招喫遍天下的名人不同,以年輕人為市場的生意會嚴苛許多。因為自己有名氣,想以去年的熱門話題來創作漫畫之類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那些話題在“今時今日”是無趣的,那就相當於落伍了。


    手塚先生承受著這些驚人的消耗,還能長期穩坐一線漫畫家的位置,可以想像他身體裡的儲備該有多麼豐富。


    或許正因為先生既是科學家又是漫畫家,所以對於未來的種種觸覺比科學家兼文學家的人要更加敏銳吧。


    手塚漫畫肯定是存在科幻指向的,因此他早期的作品也時不時讓人產生一些誤解。曾經有人搜刮大量手塚漫畫並進行焚燒,還有人批判以月球背面作為漫畫的舞臺是不科學的,一想到這些事,至今還是讓我覺得滑稽可笑,但在當時那個環境就笑不出來了。


    我也曾參與了《鐵臂阿童木》的劇本創作,不過先撰寫的動畫劇本是《8 man》,該作品的原作者是平井和正先生。在其主導下,我與豐田有恆先生、筒井康隆先生、半村良先生、眉村卓先生等人一起撰寫了不少科幻漫畫的劇本,但是當時的成年人似乎都認為科幻作品很奇怪,或許他們都覺得這些作品不過是一時的熱潮吧。漫畫自不必說,動畫更是一樣的待遇。這麼說來,手塚先生算是耗費了畢生精力在挑戰科幻、漫畫、動畫這個三重辛苦的世界。


    為了構建這些作品的世界,對於未來的感性是必不可少的。從結果來看,成為一名預言家或許也是理所當然的。那些以膚淺的目光去欣賞“阿童木”的人,偶爾會誤以為這個作品是純粹的科學贊歌,不過手塚漫畫老早就針對科學技術提出了一些根本性問題。在先生早期的名作《大都會》中,花丸博士在開場和結局都說過這麼一句獨白:


    總有一天,人類會不會為了實現過度發達的科學反倒讓自己走向毀滅呢?


    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我為這句話激動不已,做夢也沒想到這部傑作是出自一個隻比我年長三歲的人之手。


    自從以漫畫家的身份站上起跑臺,手塚先生便一直保持著猶如科學家一般冷靜而透徹的眼光,也難怪會對高科技時代那些嘈雜的空談口號避而遠之。


    先生將這些想法化作不同的主題,或是探索醫學的發達和生命的神秘,或是講述戰爭與和平,或是追求開發與大自然保護,後結出一個個作品果實。


    如果各位看過漫畫《怪醫黑傑克》、蟲Pro工作室的個作品《某個街角的故事》和長篇動畫《森林傳說》這些作品,這位作者想表達的種種思想,肯定會給大家留下極為深刻的印像。


    《拯救玻璃地球》這本書中所提及的問題,並非過去或現在所關注和討論的內容,而是貫穿於手塚治蟲十五萬頁漫畫原稿的灼熱岩漿,我由衷希望各位能從中細細領悟其根源所在。


     

    在線試讀
    地球已然奄奄一息

    在大宇宙的那片漆黑中散發出耀眼藍光的行星—人類的故鄉。不,不光對人類而言是如此,它也是大至恐龍那般龐大的生物,小到隻有幾天生命的蜉蝣和細菌的故鄉。這個充滿豐富生命的星球,除了稱之為奇跡,別無他詞。
    在陽光、水和綠色大地的滋養下,無數生命在地球上唱出了生命的贊歌。
    四十六億年,這個超乎人類想像的漫長的時間,是地球的年齡。但從原始人類誕生到現在,也纔過了三百萬年。
    也就是說,就地球歷史而言,人類充其量是個新來的。然而不知為何,人類卻一副宛如己物的樣子,以“萬物之靈”自居,隨心所欲地破壞自然,屠殺動物。
    無須多言,這已然成了大問題。但是,一邊叫喊著“這是一個大問題”,一邊放任緊急事態的持續,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某些滿不在乎地鎮壓國民的獨裁者、政治家一臉清爽地對公眾發出“珍惜綠化,保護動物,保護生命”之類的陳詞濫調—的背後,是為了賺取錢財,任由有毒物質排放,不斷開發和制造殺人兵器。
    但讓我感到悲哀的不僅僅是那些掌權者的所作所為,而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市民竟然成為這種狀況的幫兇。
    我們放任自己追求物質的富足,目光堅定,一路猛跑。但這會不會已經是我們停下腳步環顧四周的後機會了呢?
    我們已經處於這樣一個臨界點了——必須仔仔細細地思考對於今後的人類真正重要和必要的東西。
    原本,人類追求著“今天”和“眼下”的便利,老老實實地生活至今,突然間小幸福成了危機,這讓我們莫名感到被什麼東西背叛了。
    就在前些日子,“地球危機”這種說法隻不過是個討論的題目罷了。但題目太大了,與其說是一個應該交給國家要人或者學者們的話題,還不如說是一個應該慢慢地解決,後圓滿收場的話題。
    但現在,“地球危機”事關每個人。幾乎在人類發愣之際,演變成了某一種未知的“不安”,日漸向我們襲來。
    就連我自己,還有我的同僚、鄰居大嬸們,以及理應成為“未來人”的——無比寶貴的孩子們都被這種難以言喻的“不安”所籠罩著。

    地球已然奄奄一息


     


    在大宇宙的那片漆黑中散發出耀眼藍光的行星—人類的故鄉。不,不光對人類而言是如此,它也是大至恐龍那般龐大的生物,小到隻有幾天生命的蜉蝣和細菌的故鄉。這個充滿豐富生命的星球,除了稱之為奇跡,別無他詞。


    在陽光、水和綠色大地的滋養下,無數生命在地球上唱出了生命的贊歌。


    四十六億年,這個超乎人類想像的漫長的時間,是地球的年齡。但從原始人類誕生到現在,也纔過了三百萬年。


    也就是說,就地球歷史而言,人類充其量是個新來的。然而不知為何,人類卻一副宛如己物的樣子,以“萬物之靈”自居,隨心所欲地破壞自然,屠殺動物。


    無須多言,這已然成了大問題。但是,一邊叫喊著“這是一個大問題”,一邊放任緊急事態的持續,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某些滿不在乎地鎮壓國民的獨裁者、政治家一臉清爽地對公眾發出“珍惜綠化,保護動物,保護生命”之類的陳詞濫調—的背後,是為了賺取錢財,任由有毒物質排放,不斷開發和制造殺人兵器。


    但讓我感到悲哀的不僅僅是那些掌權者的所作所為,而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市民竟然成為這種狀況的幫兇。


    我們放任自己追求物質的富足,目光堅定,一路猛跑。但這會不會已經是我們停下腳步環顧四周的後機會了呢?


    我們已經處於這樣一個臨界點了——必須仔仔細細地思考對於今後的人類真正重要和必要的東西。


    原本,人類追求著“今天”和“眼下”的便利,老老實實地生活至今,突然間小幸福成了危機,這讓我們莫名感到被什麼東西背叛了。


    就在前些日子,“地球危機”這種說法隻不過是個討論的題目罷了。但題目太大了,與其說是一個應該交給國家要人或者學者們的話題,還不如說是一個應該慢慢地解決,後圓滿收場的話題。


    但現在,“地球危機”事關每個人。幾乎在人類發愣之際,演變成了某一種未知的“不安”,日漸向我們襲來。


    就連我自己,還有我的同僚、鄰居大嬸們,以及理應成為“未來人”的——無比寶貴的孩子們都被這種難以言喻的“不安”所籠罩著。


    恐龍是在這個地球上繁衍生存了一億數千萬年的王者,但為什麼仍會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絕種了呢?而人類在地球上隻不過生存了三百萬年,就掌握了決定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所有生命體存亡的關鍵了。


    我們這纔剛出生。照這樣發展下去,從大宇宙的運行來看人類史的話,不過是南柯一夢。


    也許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人類一直都在野蠻時代。盡管人類能夠成功登月,順利進行宇宙空間站的開發建設,但隻要不停止污染環境和戰爭,不也還是個“野蠻 人”嗎?


    無論如何,我們也不想讓地球變為一顆死氣沉沉的行星。


    與其說面向未來,和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存,不如說,我覺得可能從現在開始纔是人類真正的“黎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