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金庸識小錄(增訂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嚴曉星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411592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1159275
    作者:嚴曉星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全新增訂本。札記出筆,免於陳言,趣味與知識並舉,雖周旋於金庸,卻有出於小說之外的價值。

     
    內容簡介

    “識小”語出《論語》,“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作者寫金庸,小處著手,循舊有體例,就金庸著作進行解讀,數百至千餘字一篇,道出金庸小說中種種人物的原型、情節的藍本及典故出處。雖是附著在金庸小說而進行的闡釋,但旁征博引,涉及種種器物、名號、典故、引語等,有出於小說之外的價值。本書內容大致分為議論與考證兩部分,有理有據,翔實可信,雖以短小的札記體裁寫出,但能免於陳言,富於趣味性與知識性,是不可多得的小品文集。
    此次增訂本,增入近年作者新作《磁山》《葉二娘與訶利底藥叉女》《三笑逍遙散》;正文中加附三篇文章;選錄兩篇議論正大、補文章不足的書評。

    作者簡介

    嚴曉星,江蘇南通人,學者、媒體人。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莊劍丞古琴文稿》等,主編《上海圖書館藏古琴文獻珍萃·稿鈔校本》、《掌故》叢刊、《現代琴學叢刊》等。

    目錄
    目 錄
    初版序
    蟹汁化漆
    紅樓筆法
    學《水滸》 寫《書劍》
    明教·明朝
    說出的書本
    作為耶穌的洪七公
    喜心翻倒
    “隻是詩雲子曰讀得多了……”
    瀋從文、湘西
    蝶夢記
    像鳥
    黃藥師形像探源

     目  錄


    增訂本序 
    初版序 


    紫白金青
    蟹汁化漆
    紅樓筆法
    學《水滸》 寫《書劍》
    明教·明朝
    說出的書本
    作為耶穌的洪七公
    喜心翻倒
    “隻是詩雲子曰讀得多了……”
    瀋從文、湘西
    蝶夢記
    像鳥
    黃藥師形像探源
    聚賢莊中的酒杯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皮格馬利翁現像”
    九陰
    一個人需要多少地?
    鳩摩羅什之事
    《春江花月夜》
             附:琵琶名曲《夕陽簫鼓》的早期史料
    峨默及其詩作
    床上之劍
    康熙初年金銀比價
    “胡說九道”雷同
    鐵廳烈火
    枕席之盟
    《三國》點滴
    大同府的姑娘
    兩段補記
    雙蛇杖
    慕天顏逸事
    殺子
    廝殺同類
    阿凡提
    折扇
    時鮮菜蔬
    磁山
            附:“磁山”另有出處/舒飛廉
    葉二娘與訶利底藥叉女
            附:《天龍八部》中的三位藥叉女/南窗
    三笑逍遙散
    政治情懷


    附錄
    “金學”三昧/蕭桓
    《金庸識小錄》:芥子納須彌/谷卿


    初版跋
    增訂本跋

    前言
    增訂本序
    那些年,金庸每部書我至少都讀了十遍八遍。讀金庸的諸多快樂感動,此處不必細說。但有一點令我印像頗深。我並非追星一族,當時金庸對我來說隻是個名字,金庸小說一十五部讀完,自然就開始尋找其他相似的作品。並世其他武俠大家,也有不少佳作,有些遍的閱讀快感也與金書仿佛,然而能引起再讀興趣的,就少之又少,絕大多數情節一旦熟悉,便不耐再多翻閱。至於某些號稱“金庸新著”的偽書,更是翻上兩頁便知其假劣,一眼都不會多看。
    當時我隻知道,金庸小說“好看”,其他的“不好看”,至少“不如金庸好看”,講不出太多道理。但後來慢慢感覺,除去情節精彩,金庸小說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能吸引人們在對情節早已熟極如流後,仍然可以反復品味琢磨下去。所以時至今日,市面上已有數十(百?)種解讀金庸的著作。雖然理解上言人人殊,但這種特殊處一定是超出文本也超出故事本身的某個層面,和莎士比亞或《紅樓夢》一樣,通向精神世界的無限,值得熱愛者們去一直討論和追索,從中得到無盡的樂趣。

    增訂本序


    和千萬同齡人一樣,我少年時迷上了金庸,初是看到別的同學在看,借來翻閱,往往是一套中沒頭沒尾的中間一二冊;後來欲罷不能,自己從租書店租“金書”來看,一本一天幾角錢,為了省錢就要趕快看完,每天也沒有很多時間讀小說,中間許多地方不免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再後來,因為實在太喜歡,幾乎過幾天就想重溫一遍,大著膽子拿壓歲錢換了一整套價值不菲的三聯版《金庸作品集》,藏在書櫃深處,每天晚上都可以翻閱。但一整套書畢竟目標太大,很快被家人發現,認為我“學壞”了,痛心疾首地訓斥了我很久——那時家人如果能夠知道,若干年後,金庸研究會成為文化和學術界的顯學,我還能為一部學識淵博的金庸研究著作寫序,不知會做何感想。
    那些年,金庸每部書我至少都讀了十遍八遍。讀金庸的諸多快樂感動,此處不必細說。但有一點令我印像頗深。我並非追星一族,當時金庸對我來說隻是個名字,金庸小說一十五部讀完,自然就開始尋找其他相似的作品。並世其他武俠大家,也有不少佳作,有些遍的閱讀快感也與金書仿佛,然而能引起再讀興趣的,就少之又少,絕大多數情節一旦熟悉,便不耐再多翻閱。至於某些號稱“金庸新著”的偽書,更是翻上兩頁便知其假劣,一眼都不會多看。
    當時我隻知道,金庸小說“好看”,其他的“不好看”,至少“不如金庸好看”,講不出太多道理。但後來慢慢感覺,除去情節精彩,金庸小說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能吸引人們在對情節早已熟極如流後,仍然可以反復品味琢磨下去。所以時至今日,市面上已有數十(百?)種解讀金庸的著作。雖然理解上言人人殊,但這種特殊處一定是超出文本也超出故事本身的某個層面,和莎士比亞或《紅樓夢》一樣,通向精神世界的無限,值得熱愛者們去一直討論和追索,從中得到無盡的樂趣。
    在我自己的兩本戲作(《劍橋倚天屠龍史》和《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中,我更多地從世界性和歷史性方面去看待金庸作品內蘊的無限,也就是說,其中包含一個超出故事之外的廣闊世界,甚至可說是“金庸宇宙”。但本文中,我想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嚴曉星先生的這一部《金庸識小錄》是一部極博學的考證之作,它給我的一個啟示是,金庸小說中大量的器物、名號、典故、引語、人物、情節等,都有遠在書外的關聯出處,盡管不必通解也能看懂小說,但這種“懂”可能隻是浮於表面而錯過了深層的內涵與脈絡。雖然金庸的讀者少有“獨恨無人作鄭箋”的苦惱,但有《金庸識小錄》這樣的指引,金庸作品水下冰山般的豐富內蘊纔能更好地為讀者所認識。
    比如本書篇《紫白金青》雖然短小,但十分重要。作者在此言簡意賅地指出了明教四大法王名號的設置,是以深厚的西方文化為背景的。龍、鷹、獅、蝠四種動物在西方文化中既極重要,又有和中國很不相同的意蘊,無論放在明教作為西域宗教的設定下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都十分允洽而出彩。若換成龍、鳳、虎、龜之屬,感覺就會大為無趣。這些在一般讀者閱讀中,可能隻是感到有些別樣的情趣,卻不會去想其中的深意。但這種趣味正是以背後的精妙設計為支撐的。
    也許有人會抗議說,這些有過度詮釋之嫌。比如第二篇《蟹汁化漆》雖指出了其中某種醫術在醫學史上自有依據,但也談不上什麼深刻寓意吧?就是胡謅一個什麼汁,大概也沒什麼差別。話雖如此,但這種看似不必要處也所在皆有的化用,卻表明金庸小說潛在的“超文本”特征,指向一個更廣大的文化視域。
    與錢鍾書和翁貝托·艾柯這樣的大學問家不同,金庸作品的超文本性,並不是學院派的引經據典,講究無一字無來歷。而是來自金庸自幼生長其間,日夕涵泳的文化母體。“金書”中可探討的名物故實囊括三教九流,醫卜星相、稗官野史甚至俚語小調等“地方性知識”,文人雅士喜好的經史詩詞反而用得較為克制。如果說這一文化母體在金庸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尚還有大致完整的面貌,但在嗣後政治經濟變遷和現代化大潮的衝擊下早已七零八落,不成面目。而托金庸作品之福,尚能不絕若線,保存在天南一隅,以某種超現實世界的面貌出現,反哺其故土,實堪驚嘆。當然,這些“超級鏈接”所指,若非嚴曉星先生這樣的高手一一鉤沉,我們也不易明白其中的深遠關聯。
    無論已經如何遠離,這個母體與國人仍有著文化基因上的親和力,是我們自身認同的源頭。因此金庸無論在殖民百年的香港,或者革命數十年後的中國內地,都極易為人接受和喜愛。與之相反,金庸小說始終難以贏得歐美讀者,即便“功夫片”曾經在西方大火,即便近年中國的科幻、懸疑等小說出海後也頗有反響,西人對金庸的冷淡依然故我,寥寥幾部譯作基本毫無反響。其中一個關鍵點,便是缺乏共同的文化母體,而隔了不止一層。筆者曾經略翻閱過《鹿鼎記》的英譯本,回中講“逐鹿”“問鼎”的典故,一頁紙上用了《左傳》《史記》《漢書》三本書,提到四五個古人和好幾個典故,我們的初中生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卻已足以令西方一般讀者暈頭轉向,不知所雲了。
    當然,也不必將金庸打扮成中國文化的某種衛道士,不僅其思想旨趣早非古人可比,從本書中就可以看到,金書中有許多來自印度、波斯、希臘、阿拉伯的掌故,小說情節上也深受近代歐洲小說家的影響,加上近現代一些史事的隱喻,其“超文本”的屬性遠遠超過了文化的邊界。但這與上面的文化母體論並不矛盾,毋寧說,這恰是中國文化本身富於活力的表現,與其他文化形態完全可以相互通融,吸納各種要素而不失本體。這讓我們不禁遐想,倘若中外文化的交流以一種更為平等和睦的方式發生,今天的中國文化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回到金庸,其中某些橋段上太著痕跡的化用,放在今天也許會被人詬病“融梗”,但是也不必將相關考據看成是“報告捕房捉賊起贓”(錢鍾書語),金庸之卓纔,不僅在於原創的故事構架,也在於將這些古老的文化原型化入小說,融會無間,堪稱神來之筆。如本書《一個人需要多少地?》中所論,《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對成吉思汗說,他生前征服萬裡江山,死後所需也無非尺土葬地,很可能來自古羅馬詩人詠亞歷山大大帝之語,但用在此處極為妥帖,倘若金庸囿於“著作權”,自己另行發明一套說辭,恐怕就遜色多了。
    這讓我們想起“愛利惡德”氏的論斷:“詩人所有的並不是有待表現的‘個性’,而是一種特殊的媒介(medium),僅僅是媒介,而非個性,通過這種媒介,許多印像和經驗,便以奇特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合起來。對於詩人本身重要的印像和經驗,也許在詩歌中毫無位置,而那些詩歌中地位重要的印像與經驗,對於詩人及其個性來說也幾乎可以忽略。”(T.S.Eliot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雖然是說詩人,但放在金庸這樣的小說家身上也完全適用。金庸作品隱含的龐大信息量,正是在中、西、印等數個古典傳統交彙的大時代中,由金庸這一浸淫於傳統、體大思精的作者所結合的諸多古老經驗,以形像的形式重以激活。而若干古老淵源,甚至可以追溯到約翰·坎貝爾所謂的“神話原型”上。就此而言,本書說是“識小”,必然也是納須彌於芥子之“小”了。
    拉拉雜雜說了許多,掉了幾個書袋,其實重要的還是金庸愛好者琢磨切磋的樂趣。在他文中,我曾經講過一樁往事:本世紀初年,我還在上大學,一次坐夜車返鄉,旅途漫長乏味,對面坐著一個男生,本來也無話可談,尬聊中不知怎麼說到金庸,結果二人都是眼睛一亮,談興大發,一聊就聊了整夜,下車時幾乎成了知己。雖然金庸作品我們這代人大都能說上幾句,但熟記於心,能侃侃而談的也不多見,能遇到一位高手夜話一番,實在是生平一快。後來每次與人聊金庸,說到興高采烈時,都讓我回想起那個難忘的火車之夜。
    不過,我這樣野狐禪就算把金書翻爛,或者也讀不出本書中的許多灼見。作者嚴曉星先生,和我在網絡上相識,多年前贈我本書初版,讀後極是欽佩,受益匪淺,惜至今尚未晤面。何時一樽酒,能與細論金,將是何等幸事!適逢《金庸識小錄》新版付梓,蒙他不棄,囑我作序,於是大膽胡謅幾句奉上,渭北春樹,江東暮雲,以寄仰慕,以寄相思。


                                                              新垣平
                                               庚子四月既望於長安

    在線試讀
    紫白金青
    首先是形像選擇。在中國古老的傳統中,百禽之王為鳳,百獸之王為虎。賦予鷹、獅以統治者的像征,是西方的傳統。華土並不出產獅子,但到了宋代,已有人稱獅為“百獸之王”,這當然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宋人如此末之人?至於蝠王之所以為“蝠”,也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輕功絕妙,別忘了,他還曾有吸人血以緩解內傷的經歷,而蝙蝠吸血、蝙蝠之不祥,正是西方民俗的反映。在中國民間的意識裡,“蝠”就是“福”,是吉祥之物,如此可怕的人物哪能叫“蝠王”!
    再看名次排列。龍王居首,書中已有說明是鷹、獅、蝠三王的“心甘情願”之舉(見第1159頁)。那麼,在西方文化中同樣像征王者之尊的鷹與獅是怎樣分出先後的呢?據說,在歐洲紋章學中,獅子的“重要性僅次於鷹”。(《世界文化像征辭典》第305頁,漓江出版社2000年版)
    近又讀根據李約瑟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史》縮寫而成的《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21世紀出版社1995年版),書中也談到了《淮南子·覽冥訓》 《續博物志》卷九的類似記載(“蟹之敗漆” “漆得蟹而散”),並解釋這種“聽起來像無稽之談”“表面上看來可笑的傳統做法”說:
    “那麼,蟹的組織起了什麼作用呢?毫無疑前二世紀以前,古代中國人無意發現了一種強有力的漆酶抑制劑。通過抑制這種酶的作用,漆的變黑和聚合過程也受到阻止。……蟹的組織的這種作用也不足為奇,因為其他的研究已經證明,它們含有一種強有力的然而又有點神秘的抑制劑——D氨基酸氧化酶。”(第144—145頁)
    不過,“蟹漆相合”之後所化出的水,竟然另有妙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卷四五“蟹”中引千年以前陶弘景的話:“仙方用之化漆為水,服之長生。”朱橚《普濟方》卷二六四載有“長生方”:“以蟹化漆為水,服之長生。”不知有無科學家加以研究,得出合理的解釋?
    以蟹汁化漆,金庸先生言之有據,筆下的胡青牛卻說得很保留,“或能化解”,大概他本人也沒試過吧!
    紅樓筆法
    明顯抄《紅樓夢》而又痕跡宛在的,可見《書劍恩仇錄》第二四頁陸菲青眼中的霍青桐:

    紫白金青


         “紫白金青”者,《倚天屠龍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版,以下所引金庸小說,除特別注明的,均引自三聯版)中明教四大護法王紫衫龍王、白眉鷹王、金毛獅王、青翼蝠王是也。明教是源出波斯的宗教,金庸筆下的明教總壇在邊遠的昆侖山中,紫衫龍王本人便是波斯人—— 這一切,都有著濃厚的異國色彩。於是,金庸先生頗將幾分西方文化背景的信息灌注其中。
    首先是形像選擇。在中國古老的傳統中,百禽之王為鳳,百獸之王為虎。賦予鷹、獅以統治者的像征,是西方的傳統。華土並不出產獅子,但到了宋代,已有人稱獅為“百獸之王”,這當然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宋人如此末之人?至於蝠王之所以為“蝠”,也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輕功絕妙,別忘了,他還曾有吸人血以緩解內傷的經歷,而蝙蝠吸血、蝙蝠之不祥,正是西方民俗的反映。在中國民間的意識裡,“蝠”就是“福”,是吉祥之物,如此可怕的人物哪能叫“蝠王”!
    再看名次排列。龍王居首,書中已有說明是鷹、獅、蝠三王的“心甘情願”之舉(見第1159頁)。那麼,在西方文化中同樣像征王者之尊的鷹與獅是怎樣分出先後的呢?據說,在歐洲紋章學中,獅子的“重要性僅次於鷹”。(《世界文化像征辭典》第305頁,漓江出版社2000年版)


     


    蟹汁化漆


        


     


    《倚天屠龍記》第四五三頁,張無忌問胡青牛,有一人“眼中塗了生漆,疼痛難當,不能視物”,該如何治此怪疾。胡青牛的回答是:“試以螃蟹搗汁敷治,或能化解。”蟹汁何能化漆?心中一直疑惑。後讀《博物志·藥術》(範寧《博物志校證》,中華書局1980年版),見有“蟹漆相合成水”之句,始知“胡言”不胡,必有所出。而雖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近又讀根據李約瑟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史》縮寫而成的《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21世紀出版社1995年版),書中也談到了《淮南子·覽冥訓》 《續博物志》卷九的類似記載(“蟹之敗漆” “漆得蟹而散”),並解釋這種“聽起來像無稽之談”“表面上看來可笑的傳統做法”說:


    事實上,甲殼綱動物的組織含有強有力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能抑制某些酶(包括能使漆變硬的那一種酶)的活動。李約瑟博士對這種異乎尋常的現像做了如下的評述:
    “那麼,蟹的組織起了什麼作用呢?毫無疑前二世紀以前,古代中國人無意發現了一種強有力的漆酶抑制劑。通過抑制這種酶的作用,漆的變黑和聚合過程也受到阻止。……蟹的組織的這種作用也不足為奇,因為其他的研究已經證明,它們含有一種強有力的然而又有點神秘的抑制劑——D氨基酸氧化酶。”(第144—145頁)


    看來頗有幾分科學道理,於是疑惑頓解。
    不過,“蟹漆相合”之後所化出的水,竟然另有妙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卷四五“蟹”中引千年以前陶弘景的話:“仙方用之化漆為水,服之長生。”朱橚《普濟方》卷二六四載有“長生方”:“以蟹化漆為水,服之長生。”不知有無科學家加以研究,得出合理的解釋?
    以蟹汁化漆,金庸先生言之有據,筆下的胡青牛卻說得很保留,“或能化解”,大概他本人也沒試過吧!


     



    紅樓筆法


        


     


    一九六九年金庸在一次訪談中對林以亮(宋淇)說:


    有時不知怎樣寫好,不知不覺,就會模仿人家。模仿《紅樓夢》的地方也有,模仿《水滸》的也有。我想你一定看到,陳家洛的丫頭喂他喫東西,就是抄《紅樓夢》的。你是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一定會說抄得不好。(《金庸茶館》第三冊第185頁,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8年版)


    金庸所指的,大概是《書劍恩仇錄》第二九五、二九六頁的幾行文字,不過卻似陳家洛反過來喂丫頭喫東西。也許金庸已在修訂時將它改過了。
    明顯抄《紅樓夢》而又痕跡宛在的,可見《書劍恩仇錄》第二四頁陸菲青眼中的霍青桐:


    那女郎……當真是麗若春梅綻雪,神如秋蕙披霜,兩頰融融,霞映澄塘,雙目晶晶,月射寒江。


    不免讓熟悉《紅樓夢》的讀者想起《紅樓夢》第五回對警幻仙姑的描述:


    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遊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這一抄,或許可歸入“抄得不好”之列。
    然而融會貫通之後,抄得好的也不少。這些抄得好的,既非生搬又非硬套,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與創造,因文制宜,不糾纏於一詞一句的形似,形成了搖曳多姿的“紅樓筆法”。茲舉數例:
     《書劍恩仇錄》第三八一頁寫乾隆嫖院,“後人有‘西江月’一首為證,詞曰……”下面便是一首金庸擬作的“打油詞”,極盡嘲弄之能事,令人忍俊不禁。這很容易讓人想起《紅樓夢》第三回“後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不同的是,前者明贊實嘲,後者明嘲實贊。
     《笑傲江湖》從開卷到主人公令狐衝本人出場,歷一六○餘頁十一萬餘字,其間閱盡善惡、是非、真偽、生死的變幻衝突,真是蓄夠了待發之勢,弔足了讀者的胃口。讀來仿佛置身“紅樓”,未見鳳姐而已聞其聲,又不禁會有黛玉對寶玉的猜度:“……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紅樓夢》第三回)
     《天龍八部》中段譽這一人物形像,在對女性、感情的態度等方面與賈寶玉有很多相似之處,以至於讀者在讀此書時往往有進入了紅樓世界的錯覺。比如段譽當面誇阿朱和阿碧的話:


    我隻覺老天爺的本事,當真令人大為欽佩。他既挖空心思,造了阿碧姊姊這樣一位美人兒出來,江南的靈秀之氣,該當是一舉用得干干淨淨了。哪知又能另造一位阿朱姊姊。兩個兒的相貌全然不同,卻各有各的好看,叫我想贊美幾句,卻偏偏一句也說不出口。(第435頁)


    這就很容易讓人想起《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寶玉對襲人、麝月、晴雯等人說的話:


    更奇在你們成日家隻說寶姐姐是絕色的人物,你們如今瞧瞧他這妹子,更有大嫂嫂這兩個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 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說現在的這幾個人是有一無二的,誰知不必遠尋,就是本地風光,一個賽似一個,如今我又長了一層學問了。除了這幾個,難道還有幾個不成?


    不僅如此,《天龍八部》在其他地方也不時流露出《紅樓夢》的底色。八○一至一八○二頁,到西夏求親的各路人馬將銀川公主的貼身宮女當成了公主本人,大悟後都覺得“一個宮女已是這般人纔,公主自然更加非同小可”。這番聲勢,與《紅樓夢》第六回的一段相仿佛。劉姥姥跟著周瑞家的去見王熙鳳,一路頭暈目眩,一見“平兒遍身綾羅,插金戴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差點兒就要叫“姑奶奶”,接著纔知道“不過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如此襯筆,一脈相承。至於《鹿鼎記》裡於八的妙論“京城裡連騾子也與眾不同”(第713頁),不也像極了劉姥姥的乖巧話兒:


    誰知城裡不但人尊貴,連雀兒也是尊貴的。偏這雀兒到了你們這裡,他也變俊了,會講話。(《紅樓夢》第四十一回)


    《鹿鼎記》六四○頁寫韋小寶準備寫字:


    伯爵大人從不執筆寫字,那親隨心中納罕,臉上欽佩,當下抖擻精神,在一方王羲之當年所用的蟠龍紫石古硯中加上清水,取過一錠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煙香墨,安腕運指,屏息凝氣,磨了一硯濃墨,再從筆筒中取出一枝趙孟頫定造的湖州銀鑲斑竹羊毫筆,鋪開了一張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箋,點起了一爐衛夫人寫字時所焚的龍腦溫麝香,恭候伯爵大人揮毫。


    這裡的鋪陳不難與《紅樓夢》第五回的一段文字聯繫起來:


    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寶玉含笑連說:“這裡好!”秦氏笑道:“我這屋子大約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說著親自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


    誇張反諷的喜劇風格與像征暗示的奢華氛圍,都借助長句的排比與典故的堆砌來表現,雖是一反一正,淵源卻不言自明。
    林以亮對金庸小說中的紅樓筆法怎麼看,沒有見到明確的文字資料。隻知道他極其欣賞金庸小說,特別是《鹿鼎記》。至於其他的紅學家,也不乏馮其庸、胡文彬這樣的金庸小說熱心讀者。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