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一個人的喧囂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張月寒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ISBN】978754591352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5913521
    作者:張月寒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9月 

        
        
    "

    編輯推薦

    1.《三聯生活周刊》專欄作者張月寒,以張愛玲的淡漠的語言風格和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意識流寫作手法講述留學、旅行以及孤獨的故事。


    2. 作為《三聯生活周刊》的專欄作者,張月寒發表在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不僅多次收獲超10萬的點擊量,亦獲得大量誠摯的贊美和評論,如“美好的文字,讀起來心情變得清淺又寧靜。”“散淡細膩的描寫,很有質感,把生活寫得像流動的藝術。”“緩緩流淌的文字,輕輕擊打著共鳴的音符。”等。


    3.一個人的喧囂,背後是孤獨帶來的成長。本書寫給每一個或囹圄於內心,或行走於迷茫,渴望長久的愛,懼怕孤獨


    4.本書裝幀精美,設計別具一格,與清冷、細膩的文字風格表裡如一,內外呼應。

     
    內容簡介

    本書文字清冷、細膩,蘊藏著淡淡的悲涼情懷作者在留學生活中描述了當代留英學生對人生、對前途的普遍迷惘和焦慮,引導讀者思考人生何處為家、是否需要永遠的旅伴等問題。在旅行經歷的描述中,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與物,表達自己對未知的渴望和對孤獨的思考——人生的本質既孤獨,孤獨讓我們發現存在之美。

    作者簡介

    張月寒,曾留學英國,《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輕話題”的專欄作家。因微涼的筆觸、洞察人生的心態和在路上的一個個小故事,獲得廣大讀者的喜愛。這本集子是其旅英數年後的嘔心瀝血之作,其中講述了一種東方人在異域的落寞,並探討了留學生群體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衝擊和亞裔少數族群的爭議問題,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愛情。作者曾出版過一部小說,目前正在創作一部神秘的、有關異國島嶼旅店的小說。

    目錄
    聽潮落,聽風起——英倫生活
    留學時我們的人生
    英國的雨
    英國酒吧文化
    曼城掠影
    我們的宿舍生活
    《白衣女人》
    旅館情結以及“在路上”
    一間酒吧的意義
    香水灰塵
    深藍色公寓
    小鎮生活
    空白
    海邊的卡夫卡

    聽潮落,聽風起——英倫生活


    留學時我們的人生


    英國的雨


    英國酒吧文化


    曼城掠影


    我們的宿舍生活


    《白衣女人》


    旅館情結以及“在路上”


    一間酒吧的意義


    香水灰塵


    深藍色公寓


    小鎮生活


    空白


    海邊的卡夫卡


    我們自以為是的愛情


    我們沉淪的荒野——咖啡與美食


    咖啡血液


    無出路咖啡館


    魚和藷條


    我們在國外的那些“喫”


    下午茶迷情


    日本食


    宿醉


    文藝青年雞尾酒手冊


    甜品心胃


    且彷徨,且前行——旅行的心


    倫敦風景


    東京一天


    日式流浪


    臺北印像


    三毛的臺灣地圖


    我們此刻的江南小鎮


    海派公寓生活的小情小調


    住在張愛玲的公寓


    上海的日與夜


    香港的日與夜


    冷眼看塵世,安靜過人生——生活的思考


    我們的單身


    一間自己的房間


    奔赴一種付賬的人生


    我們能不能失去自己的手機


    相親,一層現實的灰


    躁動的女人們

    在線試讀
    三毛的臺灣地圖
    三毛這個女人真的很智慧,“情,可以動”,心卻不能移。這個世界有太多我們喜歡的事物,於是盡可以去愛它們。但心,卻好妥妥帖帖放在一處地方,“輕易不去搬動”。

    三毛,這個一生流浪的女作家,雖不是在臺北出生,但畢竟兩歲時就遷居臺北。她在此成長,直至24歲出國留學。臺灣這個地方,對於她性格、文筆的初步形成,無疑都發揮著奠基性的影響。或者說,三毛之所以是三毛,臺灣,是她的起源。
    在三毛的世界裡,可以說有“兩個臺灣”。一個是她出國之前,我們在《傾城》、《雨季不再來》,以及《稻草人手記》的部分文章裡,感受到那個童年時期自卑、敏感並倒霉地遇上了變態的畫她鴨蛋從而導致了童年陰影的數學老師的臺灣。這個臺灣,是包含著她的童年、初戀、對看書的痴迷、喜歡種種老東西、從小志願是做一個“拾荒者”的臺灣。另一個臺灣,是在《我的寶貝》、《背影》、《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等凸現出來的臺灣,是她失去荷西以後,倦鳥歸林的臺灣。那時的她,名聲已盛,一回到臺灣,各種演講、邀約、應酬不斷,讓本已傷痛的三毛更加不勝負荷。這時的她,有著一雙看透很多東西的眼睛。6年的婚姻對於她來說像一場太過完美的夢。夢醒後,這個已經漂泊了大半個世界的靈魂不知所措。回到臺北、回到父母懷中,看似是療傷,但是面對親人時,又有一種出於孝順不得不掩藏真實的心緒。這一切,實是為她本已受傷的心靈,又不知不覺加上了一重枷鎖。“回到臺灣之後,發覺我突然屬於許多人。”她在《狼來了》裡說。在《周末》中,她又說“孝而不順”一向是她自知的缺點。

    一百三十三巷
    三毛在《初見茅廬》裡曾寫:“居住在臺灣,我的活動範圍大致隻是臺北市的東區。這個東區,又被縮小到一條路——南路。由這條路,再做一個分割,割到它的四段。由這四段,來個橫切——一百三十三巷,就是我的家了。”

    三毛的臺灣地圖


    三毛這個女人真的很智慧,“情,可以動”,心卻不能移。這個世界有太多我們喜歡的事物,於是盡可以去愛它們。但心,卻好妥妥帖帖放在一處地方,“輕易不去搬動”。


     


    三毛,這個一生流浪的女作家,雖不是在臺北出生,但畢竟兩歲時就遷居臺北。她在此成長,直至24歲出國留學。臺灣這個地方,對於她性格、文筆的初步形成,無疑都發揮著奠基性的影響。或者說,三毛之所以是三毛,臺灣,是她的起源。


    在三毛的世界裡,可以說有“兩個臺灣”。一個是她出國之前,我們在《傾城》、《雨季不再來》,以及《稻草人手記》的部分文章裡,感受到那個童年時期自卑、敏感並倒霉地遇上了變態的畫她鴨蛋從而導致了童年陰影的數學老師的臺灣。這個臺灣,是包含著她的童年、初戀、對看書的痴迷、喜歡種種老東西、從小志願是做一個“拾荒者”的臺灣。另一個臺灣,是在《我的寶貝》、《背影》、《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等凸現出來的臺灣,是她失去荷西以後,倦鳥歸林的臺灣。那時的她,名聲已盛,一回到臺灣,各種演講、邀約、應酬不斷,讓本已傷痛的三毛更加不勝負荷。這時的她,有著一雙看透很多東西的眼睛。6年的婚姻對於她來說像一場太過完美的夢。夢醒後,這個已經漂泊了大半個世界的靈魂不知所措。回到臺北、回到父母懷中,看似是療傷,但是面對親人時,又有一種出於孝順不得不掩藏真實的心緒。這一切,實是為她本已受傷的心靈,又不知不覺加上了一重枷鎖。“回到臺灣之後,發覺我突然屬於許多人。”她在《狼來了》裡說。在《周末》中,她又說“孝而不順”一向是她自知的缺點。


     


    一百三十三巷


    三毛在《初見茅廬》裡曾寫:“居住在臺灣,我的活動範圍大致隻是臺北市的東區。這個東區,又被縮小到一條路——南路。由這條路,再做一個分割,割到它的四段。由這四段,來個橫切——一百三十三巷,就是我的家了。”


    今天的一百三十三巷,雖遠沒有三毛在散文中描述的那樣熱鬧,但仍給人一種熨帖的感覺。灰色的臺北磚石建築,不高的公寓樓,偶爾陽臺被漆成那種鵝黃色,但已經褪色並被蒙上歲月的痕跡,所以顯得蒙塵和斑駁。有一家茶坊,也關了門,不知是否是三毛在《我的寶貝》中花了三篇篇幅所痴迷描述的“一來它近,二來它靜,三來它總叫人心驚”的“茅舍”舊址。


    去的那天是陰天,所以整個一百三十三巷,給人一種陰陰的感覺,並且由於是周日,很多店鋪均已關門,所以顯得極寂寥。


    臺北目前仍有很多舊建築,我們去臺北,仍能觸摸到舊時代原汁原味的影子。


    三毛在散文中把這個一百三十三巷描述得活色生香、市井熱鬧,“一排排菜肉攤好似水彩畫,不到晚上九點以後不打烊”。從巷口開始,火鍋城、堿酥雞、爆米花、小蛋糕、咖啡館、西藥房、文具店、燒烤店、雜貨鋪、牛肉面、肉羹攤……她一連串的從頭到尾,宛如一場流暢的舞蹈,從來都沒停過。字裡行間,是一份移也移不開的“淳樸的臺北”,當時失去荷西的她所需要的一種“親愛精誠”。


    如今的一百三十三巷,三毛所描述的以上店鋪或攤檔,大都沒有了,隻有牛肉面仍爆發出勃勃生機,是臺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整條巷子,臺北繁華街道背面那種靜謐和鮮活的市井氣仍有,隻是,我真的已尋不到她當年所描述的那種躍然紙上的熱鬧。


    不過,走在巷子裡,我仍能體會到三毛筆下所描寫的臺北人善良、溫暖和樂於助人的特質。在巷子裡漫走,赫然看見一家臺灣特色的熱炒店,於是我迫不及待地走進去。鮮活的青紅椒,在大鍋熱油中爆炒著新鮮的蛤蜊,端上來一盤冒著熱氣放在我面前。一瞬間,鼕天所有的寒氣都被驅走了。我邊喫邊想,這蛤蜊,不知跟三毛童年時與堂哥一起去淡水河邊摸的蛤蜊,是否有相似之處。付賬時,臺灣老板娘看我穿得少,立即問我冷不冷(我去時正逢臺灣罕見的寒流過境),並熱心指出小巨蛋附近有家NET的店,羽絨服隻要人民幣3,讓我趕緊去買。我一邊付錢一邊說謝謝,心裡想,當年三毛在文章中滿溢出來的那種濃郁的溫暖,是否就是在這樣的鄰裡關懷間所滋生。


    三毛特意介紹,“巷子的左右兩邊,一共排了四五行”,叫作“弄”,並且隻要在這些“弄”裡走走,“光是看看別人家的大門和各色各樣的陽臺,就可以度過極驚喜的好時光”。於是我也這樣遊走著。一個轉角,突然發現一家特別有意思的“咖啡攤”,干淨整潔的藍白色調裝修風格,如果在陽光下,這樣的攤子必是極美的,有歐洲海邊小城風味。再細看,桌子上的咖啡機器,一點也不馬虎。老板穿著厚實的紫紅色防風外套,坦言臺北從來沒有這麼冷過。


    他的咖啡豆和咖啡機較為地道,做出來的拿鐵是我喜歡的奶偏多的那種,不很苦。另一個上班族模樣的男子,坐在他的簡易的小攤子旁,在筆記本電腦上查看著什麼。


    我邊喝咖啡邊跟他們聊天,問:“你們聽說過這附近住過一個叫三毛的作家嗎?”


    老板說:“就在後邊那個樓。可惜了,今天隔壁冰店的老板休息,不然,他能跟你說很多關於她的事。他們曾經很熟。”


    我望著隔壁冰店緊閉的卷閘門,內心體會到了什麼叫“望洋興嘆”。


    他又指著咖啡攤正對的一座藍、綠、黃交錯的彩色建築,說:“那是‘雲門舞集’的林懷民曾經住的地方。”


    沒錯了,就是這裡。這條巷子已經確定是三毛在荷西死後、在臺北父母家附近居住過的地方。她曾在這裡買了一個小公寓,花了很多心思裝修,並在這裡邂逅了一個特別脫俗的叫“茅舍”的茶館,以及和林懷民同住一個社區。


    與林懷民做鄰居的事,她除了在《我的寶貝》中寫過,在《雨禪臺北》中也提過。


    再接著繼續走,我又慢慢感受到了她在《周末》中滲透出來的那種憂郁。當時三毛的靈魂應該已經開始痛苦了,然而所謂作家的掙扎其實是同一回事,因為自身的“不同”,所以在世俗生活中,無限痛苦。《周末》其實是一篇極寂寞的文章,那種淹沒在一片無人理解中的深重哀愁,就是在這條巷子的一間公寓裡寫就。


     


    牛肉面店


    “後來,沒有幾天,又在街上看見他,臺北桃源街的牛肉面館外邊。他低頭在踩摩托車,口裡叼著一支煙,身後跟著一個穿迷你裙的女孩。還記得,他們上車而去的時候,那套西裝在夜風裡飄出來的是一塊大紅的襯裡,女孩的手,環在腰上,那麼意氣飛揚地招搖過市。他沒有看見我,那個手裡拎著一袋書,看到他就站住了腳的人。”


    三毛在《他》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大弟。同樣是一篇溫暖感人充滿真摯情感的散文,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個場景,就是臺北桃源街的牛肉面館。如今,桃源街的牛肉面依然很有名,桃源街也因此被稱為“牛肉面街”。


    牛肉面,可以說是臺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人對於牛肉面的熱愛,可以說幾乎達到了一種偏執的程度,並且有時,喜歡“清湯牛肉面”和“紅燒牛肉面”的人還分成極為鮮明的兩派,私下裡時常爭論,誰也不服誰。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好的一家牛肉面店,除非好的朋友,一般也私藏著不與分享。


    此刻我走在桃源街上,並沒有看各種攻略,而隻是憑直覺選了一處看著順眼的牛肉面館。不知是不是三毛當時看見大弟的那一家。進去要了“綜合面”,就是牛肉、牛筋都有的那種面。端上來,我先喝了一口湯,立即理解了為什麼牛肉面在臺北人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這碗面,牛肉紋理恰到好處,牛筋爛到一挾即斷,清湯熨帖純正,辣椒醬耿直誠懇。喫肉,喝湯,嚼面。終覺得一切宛如盛夏的一場舊夢,清香、回味。


    這一喫,纔覺得桃源街的牛肉面,自三毛那個時代就那麼有名,果然不無道理。希望這爿小店,三毛當年也喫過吧!


    值得一提的是,桃源街除了牛肉面店,還有很多其他百年老店,比如包子、菜肉餛飩等。這條街可以說是臺灣“外省美食”的一條比較出名的街道。我們經常聽到臺灣人提到的“外省人”,是指1945至1980年從大陸遷居至臺灣的居民,而更早之前便移居臺灣的閩南裔與客家裔族群則被稱為“本省人”。三毛的一家,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說是“外省人”。


     


    迪化街


    “迪化街的布行裡,一次又一次地去找花布,要鄉土的。”


    “那種,你們老祖母時代留下來的大花棉布,越土的越好。不,這太新了,我要更老的花色。”


    三毛這樣寫道。


    我那天是雨夜中去的迪化街,很美,正如三毛說,臺北“落著微雨的深夜”。昏黃的燈籠,在臺北鼕季沙沙的夜雨中一盞一盞亮著。舊式建築,代表著日據時代的某種歷史。


    三毛當時是去迪化街買那種古老的臺灣土布做窗簾,也買布請人做了兩條不甚合己意但又不好意思退去請人家改的裙子。然後,在《周末》中,她一個人,謝絕所有飯局,將門緊鎖,囑咐姐姐、弟弟周末不要來,將那兩條裙子重新拆開、剪裁,一針一線自己改了起來。三毛是那種,不喜歡去湊“不真實的熱鬧”的人。


    那天我去迪化街,發現賣布的地方果然極多。我揀了一處店面陳舊、店老板看上去“很古老很臺灣”的店鋪去挑布。忠厚的臺灣老人在燈下細細讓我選著,一面用有著閩南味的國語為我介紹。陰藍碎花、墨綠滾綢、鮮紅嫩黃、烏銀含丹……我在昏黃燈光下看著這一匹又一匹美得像油畫的布料,每一匹都想買,但望著手中已經大包小包的物件,隻能忍痛割愛好幾匹。


    迪化街很有意思,它是一條與海平行的街。因此沿著迪化街走,往左穿入其中任何一條小街,你都會走到面臨港口的大路,然後目睹一道高得驚人的防波堤,讓你無比好奇堤後的情景。朋友跟我說可以去港口看夕陽,她祖母當年和祖父談戀愛的時候,就喜歡在港口一帶漫步。今天,迪化街附近有一間很老的意面餐廳,朋友跟我說,她祖父母當年談戀愛的時候,就是在那家餐廳約會呢。


    事實上迪化街確實有種煙愁舊恨的感覺,某種程度上,三毛的後期寫作也漂浮著類似氣質。1860年,淡水開港,於是大稻埕和艋胛均是港口卸貨的地方。大稻埕是日據時代臺灣富裕人家居住的區域,而迪化街又是大稻埕區域裡一條很重要的街道。今天看,迪化街仍有很多細節十分經得起推敲的老洋房和公館。


    微雨中走在迪化街及附近,似乎能體會到油畫上浮凸的樹枝筆觸那般驚夢人的感覺。一灣斜雨,半生悒郁,我穿過舊巷,看見一個身著圓領白棉衫的老頭,坐在一屋雜物中間,看著隻有二十世紀纔用的那種帶天線的黑白電視,喫一碗油乎乎的慘淡白飯。而不遠處,就是吞吐萬千貨物的臺灣海峽,以及兩岸,細雨蒙蒙的平凡人生。


    今天的迪化街,仍然是臺灣人采買年貨的地方。由於距離港口近,再加上大稻埕原是各個洋行的所在地,所以至今,整個迪化街的南北行都十分繁盛,不時可見卸貨的工人,將一大箱一大箱的海味,搬到店鋪中去。而且大稻埕曾一度茶葉貿易繁榮,培植出的安溪烏龍被英女王稱為“東方美人”,所以今天的迪化街一帶,茶行也十分之多。我去的時候已經將近春節前夕,隻見各種海味店、糖果鋪、藥店、廚具用品店、竹制品店的生意都極好。人們臉上一片喜氣洋洋的表情,似乎每張臉的顏色,都是紅撲撲的。


    三毛當時住在臺灣的時候,很喜歡買臺灣的陶器,在《不約大醉俠》、《華陶窯》等文中均提過買陶之事。她對於陶器的審美,是一定要那種“拙”的,不喜歡太過規整的作品。我在迪化街走進朋友推薦的一家陶藝店,店內賣的均是本島的原創陶藝師作品,我也挑了一個頗古拙的杯子,試圖觸摸三毛當年買陶的心境。


     


    童年蹤跡


    三毛剛到臺北的時候住在建國北路“一幢小小的日式房子”。那時的臺北城,也多是矮小的日式木造房屋。在朱侖厝,她還曾因為進榻榻米要脫鞋子而非常高興。因為她小時候不喜歡穿鞋子,喜歡赤腳走路。放學回家時,她會經過一條舒蘭街,將腳衝洗干淨,穿上鞋襪,纔走回家。年幼時她在顧福生的畫室裡學畫畫,當時的中山北路,有“陪外國人喫飯的吧女”。三毛當時買了一雙露出腳面太多的鞋子,她父親曾這樣批評她。


    今天的建國北路,仍然是臺北市重要道路,卻早已是高樓大廈林立,再也找不到三毛一家初時居住的小小日式房子。其實,別說是2016年,當年,三毛自加那利島回臺時,也發現“日本房子沒有了,我迷失在高樓大廈裡”。今天,連對三毛文學道路產生重要影響的建國書店也找不到了。在《逃學為讀書》裡,她曾如饑似渴地去這家書店租書、閱讀,一整個夏天,眼睛幾乎看瞎了過去,“跌入這一道洪流裡去,痴迷忘返”。


    三毛在臺灣的時候,喜歡的一件事便是在臺北大街隨意遊走。在《雨禪臺北》中,剛回臺的三毛因為應酬太多,其實很累,有一天發現自己下午突然多了兩小時的空當,便迫不及待地趕到父親辦公室,抓他陪自己在大街上閑逛。“我要的是在我深愛的亂七八糟的城市裡發發瘋,享受一下人世間的艷俗和繁華。”她在《雨禪臺北》中說。


    今天的臺北,隨意步行起來,仍舊十分合適。臺北舊建築保存較好,所以有時望著那些十分陳舊的樓房,幾乎一下能想像出這麼多年臺灣所經歷的歷史事件,它們都像化石一般,被保存在這些富有歷史韻味的舊建築裡。走著走著,似乎能觸摸到這個城市的脈搏。


    一路上走,看見有人拎著竹籃在賣玉蘭花,三毛當年在等紅燈時喜歡買一串的。這種籃子裡的玉蘭花,在中國江南城市裡也很常見,隻不過鼕天就少了。我買了一串,在鼕日的臺北街頭,居然聞出了水鄉的清香味道。


    “西門町以前想來很遠,今日想著它就在眼前,少男少女擠著看電影,我沒有去擠,電影也沒有散場,我隻想看看裡面到底在演什麼,我就進去了,沒有人向我要票,我想告訴一位靠著休息的收票小姐,我沒有買票你怎麼不向我討呢。她好似沒有看見我似的——多年來被糖尿病折磨的身體,一點也不累了,我行路如飛——我是在飛啊——百貨公司我沒有去過幾家,臺北什麼時候多了那麼多迷城也似的大公司?”她在《軌外的時間》裡這樣說。


    西門町是臺北一處熱鬧之地,自1896年有了家戲院“東京亭”以後,它的影劇文化更是延續到了今天。如今的西門町有著眾多影院,可以說是臺北人看電影的,而它更有一條電影街,那裡的塗鴉非常有意思。


    西門町還有著名的刺青街、穿洞街,更吸引了許多酷酷的年輕人。面線、珍珠奶茶、刺青、穿洞、Cosplay……難怪當年剛回臺灣的三毛不習慣這種“年輕人的衝撞”,在鬧市中,也會覺得寂寞起來。


    淡水


    坐捷運(臺北地鐵)一直往北,在紅線的終點站,是淡水。淡水,三毛提過,是她經常和全家一起喫海鮮並在淡水老街買古碗的地方。如今坐捷運一路北上,其中會經過以溫泉出名的北投。北投仍屬於臺北市,但終點站淡水,則已屬於新北市。由於經歷過日據時期,如今這個地區的溫泉文化,也讓人有“小日本”的感覺。


     


    三毛去淡水的路線一般是這樣的:經內湖開車上陽明山,穿過後山公園下到北投,經過北投,再去她心愛的淡水小鎮看古董。


    朋友跟我說,在臺北,凡是能看到大片水域的地方,不用問,幾乎都是那條淡水河。淡水河是三毛小時候和堂哥一起摸蛤蜊的地方,在《呼喚童年》裡,三毛說,自己一生中快樂的時光,是淡水河給她的。


    出了淡水捷運站我立即跳上出租車,一路行駛,終於來到當年三毛特別喜歡避世的沙侖海灘。彼時是鼕天,接近於白色的海,就這樣橫在我的面前。坐在海邊一座向海的咖啡館中,未幾,天即變色,大團大團陰色的雲慢慢逼近,接著,遠處天雷滾滾、開始起霧。我突然感到了三毛在文章中描述的那種“放空”的沒有壓力的感覺。她時常覺得臺北特別壓抑,所以經常開車來鄰近的海邊紓解情緒,而且,一定要那種空無一人的海灘。


    三毛回臺灣後,還買了一座海邊小屋。在寫給父母的信中她說:“我很喜歡這小房,對著大海,但不吵。”這座房子一直鮮為人知,據說是隻有30多平方米的小屋,裡邊是三毛喜歡的那種原木裝修風格。面朝大海,可以說是所有作家的一個共同情結吧。


    三毛曾經說:“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地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那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


    這段話,再對比她今後的結局,我們終於知道,於俗世,她是已經盡力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