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我不允許你獨自旅行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馬嘉驪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9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軟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82938
    作者:馬嘉驪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眼界。一身孤膽走過烽火大地,跨過南極北極,用自實習和工作收入走遍七大洲100多國,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履歷,卻隻有27歲。


    奇遇。中東戰火燃燒之地,善良的伊拉克大家族,撒哈拉裡三毛荷西故地,種種冒險故事非常吸引人。


    感動。獨旅路上,遇到的陌生恩惠數不勝數,戰火摧毀不掉的善良,貧窮扭曲不了的人心,一顆顆陌生人遞上的滾燙的心,讓人潸然淚下。


    深度。作者本身有新聞人的視角,能夠發掘不同文化、種族、宗教背景下的人性,文字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觀點。單身女孩獨旅上路,自然心懷戒備,走過非常規地帶,更是處處小心。一次次勇敢擊退騷擾,機智逃脫危險,但也不妨礙她一次次向善良的陌生人敞開心扉。通過種種經歷,傳遞平等、自由、包容等觀念,令人肅然起敬。


     實用。隨書附贈《嘉嘉的獨旅手冊》,為越來越多喜愛獨旅上路的人提供實用的物品準備、心理準備、安全防護、食宿交通等小貼士。

     
    內容簡介

    一個神經大條的酷女孩,喫住不挑,不做攻略,用實習和工作收入走過七大洲100多國,一路走來驚魂未定,卻又蕩漾著溫暖。獨自旅行,她充滿好奇又心懷戒備,而一次次遭逢的善意,又讓她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認識。因為感恩所有陌生人的恩情,她記錄下這些冒險、奇遇和與旅途中與人有關的故事。而故事裡*令人動容的,是那些戰火下的人性至善,是陌生人之間的無私扶助,是人與人交往中處處閃爍的人性善良的光芒,超越種族,超越階級。

    作者簡介
    馬嘉驪

    英文名Carrie,27歲,新聞繫畢業,曾任新聞節目制片人,現居悉尼,從事政府公關。

    大學時開始用媒體實習收入一個人旅行,在坐綠皮火車遊完北方數省後,開始獨自前往北非、中東等地區。23歲時獨自旅行過七大洲,迄今已走了100多國。

    獨旅途中結交無數朋友,她突發奇想開始在旅途中收集夢想,即“有夢”計劃;她的另一個項目,是收集100多國人眼中的中國印像,即“百眼看中國”計劃。

    馬嘉驪

     

    英文名Carrie,27歲,新聞繫畢業,曾任新聞節目制片人,現居悉尼,從事政府公關。



    大學時開始用媒體實習收入一個人旅行,在坐綠皮火車遊完北方數省後,開始獨自前往北非、中東等地區。23歲時獨自旅行過七大洲,迄今已走了100多國。



    獨旅途中結交無數朋友,她突發奇想開始在旅途中收集夢想,即“有夢”計劃;她的另一個項目,是收集100多國人眼中的中國印像,即“百眼看中國”計劃。

     

    網易人間簽約作者,豆瓣閱讀簽約作者。

    微博:@神經大條的馬嘉嘉

    目錄
    Chapter 1 中東奇遇
    開羅,奇跡之都/ 002
    與碼頭同眠/ 013
    我的約旦父親,阿拉法特/ 017
    遭遇以色列式“審訊”/ 029
    易卜拉欣的和平小屋/ 032

    Chapter 2 阿裡旅舍
    誤住繁星酒店/ 042
    在赫拉特的亂世之交/ 049
    終遇阿裡旅舍/ 057
    “關乎情誼,無關生意”/ 063

    Chapter 3 我不允許你獨自旅行

    Chapter 1 中東奇遇

    開羅,奇跡之都/ 002

    與碼頭同眠/ 013

    我的約旦父親,阿拉法特/ 017

    遭遇以色列式“審訊”/ 029

    易卜拉欣的和平小屋/ 032



    Chapter 2 阿裡旅舍

    誤住繁星酒店/ 042

    在赫拉特的亂世之交/ 049

    終遇阿裡旅舍/ 057

    “關乎情誼,無關生意”/ 063



    Chapter 3 我不允許你獨自旅行

    你為什麼去伊拉克/ 071

    百人哭喪/ 074

    盤算著離去/ 080

    不花分文遊覽巴士拉/ 082

    這個至善的家族/ 085

    意料之外的納傑夫之行/ 088

    晨霧中的揮手告別/ 094



    Chapter 4 庫區擒狼記

    駛離巴格達/ 100

    世上另一處伊拉克/ 103

    與色狼鬥勇/ 108



    Chapter 5 印度行紀

    睡過道的人/ 117

    並未死去的人性/ 123

    藍城裡的“未婚”老頭兒/ 128

    聖城瓦拉納西/ 135

    合不上的嘴/ 144

    在阿姆利策的患難之交/ 154

    夢想世界和平的由美子/ 158



    Chapter 6 沙漠裡的玫瑰國

    卡薩布蘭卡/ 164

    比利時姑娘諾拉/ 171

    同鄉人麗虹/ 178

    重遇諾拉/ 184

    菲斯奇遇記/ 189

    摩式噩夢/ 193



    Chapter 7 探荷西

    初訪拉帕爾馬島/ 199

    與南施姐結緣/ 206



    Chapter 8 不懼去愛的貝蒂娜

    她隻需藝術與愛來養活/ 218

    跨越大洲的重逢/ 228

    號啕在裡斯本街頭/ 233

    巴黎鐵塔下的愛與離別/ 239



    Chapter 9 迷失哈瓦娜

    車輪上的愛恨/ 250

    迷醉人心的莫吉托/ 257



    Chapter 10 一艘不航行的船

    38 封郵件/ 268

    毫無期待的布宜諾斯艾利斯/ 271

    漫長的夜/ 276

    無法出航的船/ 280



    Chapter 11 走到世界的盡頭

    美國不美/ 286

    溫情的墨西哥/ 291

    世界的盡頭——烏斯懷亞/ 295



    Chapter 12 我已出發

    船行,一路向南/ 304

    在世界的另一端遭遇不公/ 317

    心是好的紀念品/ 322



    Chapter 13 我家沙發借你睡

    從背包客到沙發主/ 330

    湯吉, 一路向南/ 335

    被酒吧攆出來的朱廉/ 340

    一對情侶帶來的沙發噩夢/ 347

    勞倫斯: 粉底蓋不住的秘密/ 354

    道不清的“遊客”妙妙/ 359

    聖誕夜,我家免費招待了15 人/ 364



    後記:人生歲月不哀戚,還有夢境與黎明/ 373

    前言
    後記: 人生歲月不哀戚, 還有夢境與黎明
    七年前,有出版社找到我,想把我在中東旅行的故事結集為書,我拒絕了,顧慮是:文筆不夠格,資歷不夠格,精神不夠格。 即便是此刻,我的這份自知仍沒改變。
    可為何現在要成書了呢?
    是因為,幾年來,凡聽過我寫下的這些經歷的朋友都很動容,這讓我意識到,這些故事需要被傳達,這些善良需要被獲知,不然,我便是辜負了旅行中的種種運氣。
    這本書的寫作技巧顯得那麼粗糙,但因著所有細節都是真實的,它成了一本真誠的書。書裡全數遊記寫於2011 年至2015 年間,接待沙發客的故事則是發生在2016 年。中東、北非、東歐去了幾回,次是在念大學時,後來幾次在大學剛畢業時,因為靠的都是實習收入,這幾趟旅行為了省旅費,睡過碼頭、車站,因為年輕,並沒覺得苦。
    南亞和中亞也是在大學畢業後去的。印度是從2012 年開始,每年都會去一趟。美國、中南美洲國家和南極,則是在我工作了兩年之後,趁開始新工作之前的空檔去的。摩洛哥和南歐是近的長途旅行了,那是在2015 年春季。書中後半部分的旅途,因為有了工作積蓄做支撐,喫和住的條件好了許多,心智和心境也同初期旅行時不太一樣了。

    後記: 人生歲月不哀戚, 還有夢境與黎明

    七年前,有出版社找到我,想把我在中東旅行的故事結集為書,我拒絕了,顧慮是:文筆不夠格,資歷不夠格,精神不夠格。 即便是此刻,我的這份自知仍沒改變。

    可為何現在要成書了呢?

    是因為,幾年來,凡聽過我寫下的這些經歷的朋友都很動容,這讓我意識到,這些故事需要被傳達,這些善良需要被獲知,不然,我便是辜負了旅行中的種種運氣。

    這本書的寫作技巧顯得那麼粗糙,但因著所有細節都是真實的,它成了一本真誠的書。書裡全數遊記寫於2011 年至2015 年間,接待沙發客的故事則是發生在2016 年。中東、北非、東歐去了幾回,次是在念大學時,後來幾次在大學剛畢業時,因為靠的都是實習收入,這幾趟旅行為了省旅費,睡過碼頭、車站,因為年輕,並沒覺得苦。

    南亞和中亞也是在大學畢業後去的。印度是從2012 年開始,每年都會去一趟。美國、中南美洲國家和南極,則是在我工作了兩年之後,趁開始新工作之前的空檔去的。摩洛哥和南歐是近的長途旅行了,那是在2015 年春季。書中後半部分的旅途,因為有了工作積蓄做支撐,喫和住的條件好了許多,心智和心境也同初期旅行時不太一樣了。



    重審稿子,讀到自己在中東憑一把小刀或一瓶胡椒噴霧就敢如此無畏時,真為自己捏了把汗。然而,我現在長大了,怕死,那些在你看來好也罷壞也罷的冒險、莽勇都不會再在我的人生裡上演了。



    我離開喀布爾後不久,阿裡旅舍的老板法哈德成為阿富汗大選參選人的俄語、達利語翻譯,伴隨其參加各種電視辯論和采訪,卻因此遭到塔利班組織的威脅。他們聲稱,如果法哈德不停止他的這份工作,就會被砍掉頭顱。法哈德沒有懼怕,直到有一天塔利班組織差點將他綁架,他纔決定逃離阿富汗,去俄羅斯求學。學成後,他通過中介去了歐洲,在挪威申請政治避難被拒,隻好輾轉到了德國,在難民營裡待著。

    一日,德國某電視臺到難民營拍攝紀錄片。在采訪環節,上鏡的法哈德竟被制片人相中,在德國電視臺投資的影片裡當上了演員,在劇組,他用6 周時間學會了德文。然而不幸的是,他在德國也沒有申請到政治避難,隻好前往巴黎,等待新一輪的政治避難申請結果。

    得知他的命運多舛,我正要安慰他,卻發現他已把頭像換成在埃菲爾鐵塔前的留影,社交狀態也改為“我愛巴黎”。多麼樂觀頑強的人,命運自會有優待他的一天。

    從旅途回歸到平實生活,好多故事都有了比故事本身更精彩的後續,而法哈德隻是其中之一。



    我有幸記錄這些故事,得因於這些人:

    我的父母、家人。讀完這本書的你,一定感慨過我的父母該會是何等通達,纔允許我這般東西南北地闖蕩。的確,他們包容、開明,二十多年來一直尊重我的選擇,無論那是關於旅遊目的地、
    學業、職業,還是愛情。未來,帶他們環遊世界是我的人生計劃。

    湛江一中的語文老師陳華懷。在我的學生時代,陳老師給予我無數鼓勵,甚至在我寫錯字時,他還會與我核對,說“我想,或許是你新創的詞呢”。這種對創作的尊重督促著我,也纔有了我後來的堅持寫作。

    前輩梁振濤先生。小時候,肉乎乎的外形給我帶來不少嘲笑,那種自卑感縈繞了我整個童年,梁先生教會我不要去在乎他人對外貌的評判。隻可惜他再也讀不到肥妹這幾年的成長經歷了。

    中信出版社的可可和本書責編雨薇。感謝可可對素未謀面的我的信任和推薦,她甚至在看到書封設計方案時感動哭了。而雨薇,盡管她刪了書裡幾萬字的章節而因此被稱作本書的“後媽”,盡管在想書名時她曾開玩笑地提出“你花40 塊,看我到處high”,盡管我曾想打飛的去北京和她掰一架,我還是很喜歡她。

    三毛。可能出乎你的想像,三毛所有作品裡,我喜歡的是《溫柔的夜》,因為它曾陪我度過一個慌亂的雨夜。

    更少不了這些摯友: 麥子、阿咪、卡導、思思、小北、老崔、emma Xu、Jessica hu、Chris Yan、DL…… 還有好些名字, 就不一一列出了,他們自會明白,所有的幫助我都不曾忘記。



    旅行並沒有讓我的人生有大的改變,而它也不是我生命的全部。隻是偶爾生活遇到了瓶頸時,我會翻出衣櫃裡的行囊,開始幻想旅行的下一站。是的,無法免俗,旅行也成了我遠離生活雜擾的方式。

    好多年輕時認死的理,日後漸漸松懈。早年都是背包旅行,後來懶了,去近的國度便拉起了箱子。曾說過愛住宿舍間,後來卻忍不住住進了景觀誘人的酒店。再後來,深明這些都是形式,而探尋和求知纔是旅途目的;也堅持認為不是隻有遠行纔能算作旅行,旅行可以是一種探索和求知的心態,也可以是一種好奇和無知的狀態。如果你抱有這份好奇,家附近一條從未走過的小巷,都可以成為新的旅途。

    有時我也懊惱,思索怎樣在旅途中做些有意義的事,思來想去,還是因為能力有限,隻能滿足自己的快樂。做過的些微有意義的事,也許就是積累了百餘個國家的人對中國或中國人的印像吧,因書中篇幅有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我的微博裡讀到完整的圖片故事。



    江湖路長,有緣路上相見吧。

    媒體評論
    閱讀妳的文章,覺得妳離三毛很近。
    ——南施(三毛好友)

    一切溫暖都有歸處,從她來的方向。
    ——蘇清澈

    看你的文字總能感受到筆下的溫暖,你的思考你的感悟總能不經意間觸動人心,你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
    ——Rachel
    閱讀妳的文章,覺得妳離三毛很近。

    ——南施(三毛好友)



    一切溫暖都有歸處,從她來的方向。

    ——蘇清澈



    看你的文字總能感受到筆下的溫暖,你的思考你的感悟總能不經意間觸動人心,你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

    ——Rachel



    每一次讀Carrie的文章,心都會被巨大的溫暖和愛柔軟地淹沒。在她的經歷面前,我宛如孩童,睜大雙眼,很快進入劇情。

    ——蓮心不染
    在線試讀
    我不允許你獨自旅行

    你為什麼去伊拉克
    初識薩達,是在夏爾迦酋長國。
    在首府夏爾迦機場候機時,纔開始隱隱擔心:在印度苦等纔拿到伊拉克旅遊簽證,卻發現自己對伊拉克一無所知,路線、住宿、交通等信息都沒有查詢,現在卻將登上飛往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飛機。
    坐在登機口旁,我四處張望,目光鎖定一位坐在我旁側,被黑袍捂得嚴嚴實實的穆斯林女人。誠惶誠恐,我道了句阿拉伯問候語“薩朗姆阿力空”,便問起當地情況。
    她瞪眼看我:“你為什麼去伊拉克?!”
    我為自己的無知無畏感到羞愧,訕訕答道去旅行。
    她更喫驚了,情緒激動地用阿拉伯語和一旁的穆斯林女人描述。
    我隻好打斷說:“你別擔心我,我自己去過一些地方,不會輕信他人。”
    然後,我拿出護照給她看,指著一個個簽證印章,稱自己走過非常規地帶也仍安然無恙,她更驚了,站起身,叫來身後的阿拉伯男性,指著我的護照一個簽證一個簽證地查看,和男人大聲地討論。
    “噢,安拉!她還去了阿富汗!”“噢,安拉,還有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和以色列!”
    我覺得窘迫,伸手想討回護照,“罷了,住宿我自己再查吧……”
    她看看我,停止了和男人們的討論。她將護照放在我伸出的手上,合上我的手掌,又用力一握,說:“從這一刻起,我不允許你獨自在伊拉克旅行。太危險了,你必須跟我回家!”
    為趕早班機,我夜宿夏爾迦機場,然而頗多紅眼航班在深夜抵達,抵境的阿拉伯人吵吵嚷嚷,我一晚沒合眼,累得慌,根本沒精力顧得上這位婦人是認真的還是說說而已。
    登機後,她輕拍我肩膀,介紹自己名叫薩達,又命令似的讓我坐其鄰座。我擔心會被她“查問”,又怕換座位影響他人,便說不用。

    我不允許你獨自旅行



    你為什麼去伊拉克

    初識薩達,是在夏爾迦酋長國。

    在首府夏爾迦機場候機時,纔開始隱隱擔心:在印度苦等纔拿到伊拉克旅遊簽證,卻發現自己對伊拉克一無所知,路線、住宿、交通等信息都沒有查詢,現在卻將登上飛往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飛機。

    坐在登機口旁,我四處張望,目光鎖定一位坐在我旁側,被黑袍捂得嚴嚴實實的穆斯林女人。誠惶誠恐,我道了句阿拉伯問候語“薩朗姆阿力空”,便問起當地情況。

    她瞪眼看我:“你為什麼去伊拉克?!”

    我為自己的無知無畏感到羞愧,訕訕答道去旅行。

    她更喫驚了,情緒激動地用阿拉伯語和一旁的穆斯林女人描述。

    我隻好打斷說:“你別擔心我,我自己去過一些地方,不會輕信他人。”

    然後,我拿出護照給她看,指著一個個簽證印章,稱自己走過非常規地帶也仍安然無恙,她更驚了,站起身,叫來身後的阿拉伯男性,指著我的護照一個簽證一個簽證地查看,和男人大聲地討論。

    “噢,安拉!她還去了阿富汗!”“噢,安拉,還有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和以色列!”

    我覺得窘迫,伸手想討回護照,“罷了,住宿我自己再查吧……”

    她看看我,停止了和男人們的討論。她將護照放在我伸出的手上,合上我的手掌,又用力一握,說:“從這一刻起,我不允許你獨自在伊拉克旅行。太危險了,你必須跟我回家!”

    為趕早班機,我夜宿夏爾迦機場,然而頗多紅眼航班在深夜抵達,抵境的阿拉伯人吵吵嚷嚷,我一晚沒合眼,累得慌,根本沒精力顧得上這位婦人是認真的還是說說而已。

    登機後,她輕拍我肩膀,介紹自己名叫薩達,又命令似的讓我坐其鄰座。我擔心會被她“查問”,又怕換座位影響他人,便說不用。

    不是沒遇過這般熱情的人:在飛印度的航班上,一位印度老婦人讓我幫她翻譯入境表格,她則邊織毛衣邊囑咐我下機後跟她回家;飛抵後,印度婦人沒了影蹤,我倒也輕松,沒給任何人添麻煩。我以為,正如印度婦人那樣,下機後乘客四散,薩達也不再關心我的安危和去向,這該就是故事的結局了。

    下機後的審查,是伊拉克之行嚴格關卡的開端:在海關出口處,我被嚴辭攔下。入境官問我簽證怎麼獲得的,我答是在印度申請獲得的,又問誰做我的擔保人,我說在伊拉克不認識任何人。他們愈加不耐煩,用紫光燈一再探照我的簽證,看是否為偽造,後要求我遞交在伊拉克擔保人的地址和名字,纔能準我入境。

    我拿不出任何有說服力的文件。幾近絕望時,忽見薩達朝我大步走來。她那寬大的黑袍鼓漲,包裹得隻露出兩隻眼睛,氣勢卻足夠洶洶。她一把握住我的手腕,甩去一個兇巴巴的眼神,一字一頓地說:“我是她的擔保人,她在巴士拉和我住在一起,其他地方哪都不去。”

    入境官被震住,半晌都沒反應過來,而薩達卻已拉著我穿過保安群,走出機場。

    我這纔意識到,她的這份好意並不是說說而已。

    出了機場,薩達與她的女性朋友讓我一同等車。吉普車駛來後,

    薩達並沒有問我意見,便吩咐司機把我的行李塞進後備箱,而我,也被塞進車子裡,隨她們去往陌生的未知地。

    車途中並無交談,一路見的都是鹽堿地和油井燃燒冒出的濃煙,不見一丁點人影,心裡也怖懼,不知命運要將我帶向何處。





    百人哭喪

    車子在一處籬笆牆前停下,細看纔發現籬笆葉子後有一扇鐵門。

    一位面目祥和的中年男人打開門,裡面的宅子纔顯了出來。對我的到來,男子並不驚訝,和善地迎我們進門。

    客廳裡,陸續走進十幾位穆斯林女人,都裹著黑袍,卻因為在家的緣故,扯下了面紗,活潑的神色不再小心翼翼地隱匿。薩達向她們介紹我,女人們發出嘖嘖的嘆叫,紛紛來抱我。

    家族裡的大姐是位中學英語老師,我由她處得知了宅子概況。這是一個大家族,她們都是親姐妹關繫;薩達長住阿布扎比,她的丈夫在加拿大經商,女兒也在溫哥華求學,薩達這次返伊,是因為家族裡的長兄心髒病突發離世,她趕回來參加追思會。出門迎我的是她們的二哥,他現在是家中同輩裡的男性。

    我僅有一個背囊,裝了少許衣物,為表謝意,我把一條自己舍不得戴的絲巾送給薩達,又給她的姐妹們送了些禮物。物品送出,其實都是不舍的。背包不大,旅途漫長,篩來選去,能留下的,都是珍愛的,都是有故事的,但相較她們領我回家的恩情,就算傾囊相贈,都不足以報答。

    新鮮勁兒過後,疲倦重重襲來。我靠著背包,在大廳一角坐下,拿出手機和爸媽聊天報平安。家族中的女人忙忙碌碌,在客廳和廚房頻頻進出,也不再管我。薩達走過來,溫柔地說:“等一下會有很多客人來家裡。因為今天我們要為長兄舉行祭祀儀式。你現在是我們家族的一分子了,稍後你要同她們打招呼的。”我不知就裡,點頭答應。

    和爸媽還沒聊上幾句,家族裡就來了客人。薩達和姐妹們迎上去,拉著客人的手說話,話沒說完,又看向我。我想起薩達的叮囑,不敢怠慢,忙跳起身道好,一副又倦又愣的模樣,朝著客人90 度鞠躬,大聲說:“薩朗姆阿力空!”客人笑,薩達也樂。

    客人摸摸我的頭,開始用阿拉伯語跟我聊天,我聽不懂,隻好又笑又點頭,客人更喜了,一會兒拉著我的手,一會兒胡嚕起我的頭發來,手掌寬又暖。

    那一幕裡,我像是巴士拉家族裡的女娃:終於要出嫁了,家族喜得不行,客人也欣慰。客人說的那些阿拉伯語,就好像是“我看著她長大,從留著老鼠尾的假小子,到現在要嫁人的大姑娘,真叫人感慨”,隻可惜傻閨女怎麼都聽不懂,隻曉得一個勁兒點頭傻笑。

    好不容易,客人總算被叫去廚房觀摩,我趕緊退回自己的小角落休息。纔坐熱,又來了客人,我隻好再次起身問好。薩達拉著來客的手,咕咕叨叨不知在聊什麼,話語中不時蹦出我的名字來。

    陸續和十幾位客人問了好,從臉到胳膊都被捏了又捏,發根到發梢被摸了又摸,我開始不耐煩,問那位教英語的家族大姐:“還有多少客人?”大姐揚起下巴說,十分驕傲:“要來200 多位客人呢。”

    趁著新的賓客還沒來,我趕緊回角落和爸媽視頻聊天。背後有人經過,突然傳來一聲尖叫。

    猛地合上電腦,是我的反應。深知在當地習俗裡,女人未加遮蓋的臉是不容許被鏡頭攝下的,被陌生男性看到她們的臉龐,是為羞恥。我轉過頭去,對身後尖叫的家族女性連聲道歉。她捂著嘴,尖叫著跑開,又一把將大姐扯了過來做翻譯。

    大姐面對羞窘的我,大笑著問:“剛纔和你視頻的是誰?”

    我支支吾吾不知如何是好。

    大姐笑意更深了:“是誰?”

    我不知如何應對。

    大姐急了,催我:“快說呀!我姐妹說,他很帥!”

    我狂跳的心髒這纔平復下來:“那……那是我爸爸。”

    大姐開始起哄,纔一剎那,家族裡其他女性都聞聲而來,齊聲催我打開電腦。於是,我那無辜的老爸,在再次接通我的視頻邀請後,愣生生被眼前幾十位裹著黑袍的激動的女人們嚇著了。他笑了一會兒,默默地收下了女人們的尖叫和問好,但很快便撐不住場,把媽媽叫了過來。

    估計我媽心有敵意,不然怎會捋好了劉海,還抹了淡色唇膏,一改以往聒噪的出場,優雅地坐在鏡頭前,媚媚地笑。

    穆斯林女人看了媽媽的舉動,大喝了一聲倒彩,散了個干淨。

    幸得新客出現,薩達和姐妹們又轉身去忙接待了。當然,我也不許缺席,又得去點頭哈腰傻笑薩朗姆阿力空。

    陸陸續續,200 多人都來了,我也累得不行,躲回角落裡裝聾扮啞,對客廳裡正熱議我安危的女人們不聞不問。

    家族大姐過來問我:“你怎麼沒讓你爸爸成為穆斯林?”我很開心,覺得她尊重喜愛我爸爸,纔會希望他加入她信仰的宗教,於是我天真地反問:“為什麼你希望我爸爸成為穆斯林?”

    她說:“因為我們這裡男人可以娶四個妻子,這樣他就可以休了你媽媽,再娶我和我的三個妹妹啦!”我的心一下子就碎了。

    她瞧見我的手機桌面圖片是我爸媽的合影,於是叫來姐妹們瘋傳我的手機,要看我爸爸。收回手機時,我還擦了擦不知誰滴在屏幕上的口水,大舒一口氣,簡直又好氣又好笑。

    起先,女人們還在手舞足蹈地哈哈笑談,纔過了一會兒,祭師上席,祭悼儀式開始,女人們忽然擰緊了五官,放聲大哭起來,哭得此起彼伏,哭得肝腸寸斷,哭得山崩地裂,身子都止不住地顫,哭聲像一把把短刀子,四竄著插滿了房間。轉變之快,叫我目瞪口獃。

    儀式短暫,隻持續了十來分鐘,前半部分由瘦削的年輕祭師主持,回憶敘述逝者平生二三事;後半部分則由她領著在座的人們進行禱告,祈求安拉讓長兄靈魂安寧;後環節,是由她捧著受過祈福的瓶裝聖水,用枝葉點蘸,施灑在每一位參與者的頭上,祝福她們。

    祭祀剛過,頭頂的聖水還沒淌下,女人們已擦干了眼角的淚,扯下頭巾,神色又再飛揚起來,客廳和廚房恢復了熱鬧哄哄的場面。

    大家族給賓客們備了烤魚、馕餅、雞肉、西瓜,還有豆子熬制的黏稠甜點,這種甜點是在白事後給人們送祝福用的。用餐過後,我與家族成員把200 多位賓客送到門口,一一擁抱告別,這漫長的一天,便這樣過去了。

    巴士拉家族把去世長兄的房間清理出來給我睡。我知道善良的魂靈不會害人,並不覺怕。



    盤算著離去

    醒來時,客廳地毯已鋪滿了馕餅乳酪,家族女性們滿面笑意地招呼我用餐。我問,我今天可以出門走走嗎?

    果然如我料想那般,薩達搖頭,喚來一位大男孩,“這是我們的姪子穆罕默德,這段時間他會帶你到處逛逛。不許你獨自出門。”

    穆罕默德在馬來西亞留過學,看起來是個能夠接受不同文化的人。我趕緊把憋了幾天的秘密告訴他:我曾在網上發過帖子,詢問如何前往北部的庫爾德地區,一位住在庫區的男性阿瑪給我留言,建議我拼乘多人出租車前往巴格達,再由巴格達拼車前往庫區。阿瑪還好心告訴我,他在巴格達有好友,可以托其找一位靠得住的出租車司機。

    穆罕默德反問:“你憑什麼相信阿瑪?”

    “我本抱懷疑態度,直到我收到一位庫區女孩的私人留言,她說她與阿瑪在庫區的一些社交派對上踫過幾次面,說他是值得信賴的人。”我如實說道。

    穆罕默德竟冷笑起來:“你居然相信一個未曾謀面的男網友?還是一個會去派對上花天酒地的男人!你知不知道一個居心不良的司機,可以隨時把你高價賣給恐怖組織?”同阿富汗一樣,伊拉克民間也認為出租車司機會為了錢財,動邪念將外國乘客賣給恐怖分子。

    我辯稱自己並未隨意信任阿瑪,穆罕默德仍緊咬不放:“到了庫區呢,你要見阿瑪嗎?你為什麼執意去見一個陌生男人?”

    我義正辭嚴地同他說:“我相信阿瑪,是相信人性本善,我去庫區, 是因為好奇, 想看看庫區的真實情況, 而並非為了見阿瑪。”

    說著,我把當時求問的網絡頁面打開給他看,並點開了阿瑪的個人資料。

    穆罕默德查看一會兒,來了興致:“喲,阿瑪是個外科醫生呢,那看來還是可信的。”

    盡管對穆罕默德以職業判斷人的出發點很不以為然,但出於對巴士拉家族的尊重,我不再與他爭論。

    穆罕默德有他的執見,但也有巴士拉家族血液裡天生流淌的好客。

    他帶我坐車遊覽巴士拉城區,給我買電話卡,我掏錢要給他,他直言拒絕:“姑媽姨媽們交代我做的。”

    本是自己的旅途,卻給陌生人添了麻煩,這連日欠下的恩情,已叫我忐忑不安,於是我盤算著盡快離開。



    這個至善的家族

    自從我說了要去巴格達,薩達與姐妹們便在每晚7 點準時召開“會議”,討論我的安危。

    每次的會議內容我都聽不懂,隻有不時穿插其中的“Carrie”“巴格達”“阿瑪”是我能聽明白的。有時她們也蹦出一些我能辨別出的詞彙:“社交網絡”“網友”“男性”,我就氣急敗壞地同她們解釋:“阿瑪雖是網友也是異性,但他隻是好心幫我找車而已。”

    薩達和姐妹們看看我,點點頭,再轉過身去,繼續她們的“社交網絡”“網友”“男性”。這種以我為主角而我又聽不懂的議論一般要持續40 分鐘,每次都以我盤腿坐在一旁瞌睡得頭撞地面而告終。

    直到又是一晚的“安全會議”,我再也扛不下去了,干脆盤了瑜伽動作裡的蓮花坐姿,拍拍一旁的大姐,指了指自己的坐相,挑釁道:“你能做嗎?”體型豐滿的大姐好奇學做,剛掰起左腿,右腿又松了開去。她大笑,興奮地去拍身邊的姐妹,讓她也做。於是,她們一個接一個地嘗試盤成蓮花坐姿。我又使出站立前屈式等絕活,終於把安全討論大會變成了全民健身運動。

    在那之前,阿瑪已經聯繫過我,稱他在巴格達的朋友已為我找到可靠的司機前往庫區,但我不舍也不敢告別。那一刻,我突然下了狠心,對著剛掰完大腿、氣喘吁吁的巴士拉家族姐妹們說:“我要離開你們,前往巴格達了。”

    還笑嘻嘻掰著腿的她們一下子急了,問我:“怎麼去?”

    “坐車去。”

    “為什麼不坐直飛航班去庫區?”她們問。

    那時我在印度丟了錢,身上隻剩30,而前往庫區的單程機票就要50。

    “機票太貴。”

    我並未坦誠相告,去巴格達,為的不僅僅是省下機票錢,還因為巴格達是我一直想去看的城市。

    巴格達西南90 公裡處的巴比倫古城遺址是與古代中國、古印度和古埃及齊名的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盛傳的“空中花園”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可長大後,再未聽誰把巴格達與古巴比倫文明相提並論,在國人眼裡,提起巴格達,隻聯想到“爆炸襲擊”。

    我頗有心機地隱藏了想看巴格達的這個意圖,怕她們責備和擔心。

    她們互看了一眼,後薩達說:“我們給你買機票。”

    我滿心感激,卻拒絕了這份好意。一旁的穆罕默德不滿我的不領情,吹須瞪眼地說:“哎,你們還不如給她買頭毛驢,讓她騎著去巴格達。”我撇了他一眼,讓他別惹我:“我在中國可是開學校的。”

    “喲,什麼學校?”他問,漫不經心地。

    “Shaolin temple,你上網搜搜看。”我說得一臉誠懇,臉不紅心也不跳。

    他果真去搜,捂著嘴回來,一雙瞪大的眼中滿是敬佩和畏懼。多年後,穆罕默德在網上聯繫我時,還不忘問我“學校辦得如何了”,當然,這是後來的玩笑了。

    巴士拉姐妹們勸我不過,隻好妥協說:“明天帶你去納傑夫,再從納傑夫給你找車子去巴格達。”

    我立刻驚喜萬分——納傑夫可是我好奇的伊拉克城市。一部介紹伊斯蘭聖城的紀錄片曾介紹過這座城市,它有直通麥加的大道,是伊斯蘭學術研究和神學研究的重要中心;納傑夫與費盧傑、庫法、卡爾巴拉並稱為什葉派的“四大聖城”,亦是什葉派穆斯林的精神中心。

    “聖城”這一稱呼,讓納傑夫聽起來神秘兮兮。



    意料之外的納傑夫之行

    第二天我登上了一輛20 座的巴士,裡面坐滿了薩達的姐妹和朋友——她們都要前往納傑夫朝聖。

    她們把我打扮成穆斯林女性,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護著我。凡是停車歇息進餐時,她們都囑我拉牢黑袍和面罩,讓我戴上墨鏡,不要與其他人有眼神交流。其實也覺掃興,因為錯過了許多與當地人交流的機會,但深明這出自於巴士拉家族的善意保護,便也一一照做了。

    車子還在納傑夫郊外行進,成片墳區已展現眼前,這片有著1400年歷史的墓群名為“和平谷”,是全球的墓群,有500 多萬名什葉派教徒長眠於此。隨著車子駛進城區,大大小小的土黃墓碑更是如同民居般鱗次櫛比地映入眼中。

    後來我給朋友看照片,她並未看出是墓群,問:“這些黃色的小盒子是什麼?”有趣的論調——人活一世,在離開後,所有的前塵往事都歸入一方“土黃色小盒子”,再多情仇愛恨都化作煙塵。

    抵達納傑夫老城區後,我們在旅館安頓下來。我需要聯繫父母,於是想去前臺問詢無線網絡的密碼。薩達一把按住我,讓我別動,她去。

    不一會兒她回來,“密碼是123。”我捂嘴笑,密碼總不可能這麼短。

    她又去問,“密碼是1234。”

    可愛的薩達恐怕不知道無線網絡密碼是何物,但也不允許我與前臺說話,免得暴露身份。於是我把網絡拋在腦後,盤起腿,悠閑地打量著各自忙碌的女人們。

    家族大姐掂起我脫下的黑袍。黑袍太寬大,穿著的時候像要隨時滑落。大姐心細,留意到我平日裡不斷扯黑袍的小動作。隻見她把邊線一一拆掉,裁掉多餘的布料,再細細地縫合。又有其他家族女性拿走我的面罩,商量如何為我改良面罩尺寸。

    這一顆顆心,我拿什麼去還。

    入夜,她們領我去清真寺。

    家族大姐介紹,要去的是始建於977 年的伊瑪目阿裡清真寺,該清真寺曾被燒毀,並在1500 年及1806 年先後重建。1991
    年,伊拉克人民反對薩達姆• 侯賽因政權,伊瑪目阿裡清真寺成為領導民眾起義的指揮部。在薩達姆軍隊的攻打下,阿裡清真寺被嚴重損毀,因而關閉近兩年。

    阿裡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穆罕默德去世後,阿裡成為哈裡發的繼任者,後來更被尊為什葉派的任伊瑪目。他的陵墓就建在這座清真寺內。

    清真寺安保嚴格,包袋電器都不許攜帶入內,需寄存在一旁的小隔間,男女分開接受安檢。所謂安檢,其實隻是人工搜身。薩達囑咐我,無論神職人員問什麼,都不要作答,裝啞。

    於是,我一邊接受女性神職人員搜身,一邊靜靜地打量這座占地5000 平方米、規模驚人宏大的清真寺:大門主色調為金黃色,中央有輝煌的金色大圓頂,兩邊豎立著高聳入雲霄的宣禮塔;門框一側掛有英阿文字對照的巨大幡幟,標明此乃伊瑪目阿裡的聖祠;周圍有很多扇門,中間主道通向全城;而牆上,有用金鉑裝點的《古蘭經》三章全蘇勒——法諦海章、主麻章和奈白易章。

    入寺後,信眾要男女分開,由不同的入口進內朝拜。

    纔入清真寺,薩達就失了控。他們深信,真心的淚水可以哀悼先人和洗刷自身罪孽。隻見前一刻還溫柔囑咐我注意安全的薩達,同在場所有的男女老幼一樣,抓住柵欄失聲痛哭,還不時跪下,去親吻門檻。她歇斯底裡地又哭又喊,時跪時趴,叫我看獃。

    不時有大哭的信眾激動地撞向我,我愈加感到呼吸困難。激動的人群緩緩向前挪動,一步,一步,阿裡的陵墓的隔間已近在咫尺。從隔間外能看到陵墓呈方形,砌滿藍色瓷磚和鏡面,四周用金色的雕花圍繞。

    隊伍行進緩慢,號啕聲四起。越是靠近陵墓,信徒越失控。我已邁不開步子,驚恐全然寫在臉上。

    薩達與姐妹們在我前方幾米處,隻要她們再向前幾步,就可跨進隔間,觸摸到阿裡的陵墓。然而,竟就在那一刻,她們還顧著回頭看我一眼,發現我被人群圍住,動彈不得。神聖的阿裡陵墓近得伸手可及,她們卻交換一個眼神,做出決定:轉身回頭,護送我出門。

    薩達同所有姐妹一道,穿過人潮來到我身邊。她們手拉手圍成一圈,緊緊地把我護在中心。直到走出門口,來到人少的祈禱區,纔見她們把緊繃的神經放松下來。大姐留下陪我,其餘姐妹再次入內朝聖。

    比那種呼吸困難的窒息感更長久地留在我心間的,是她們在就要接近自己所信仰的聖跡時,仍回過頭去關心我這位陌生遊客。薩達與姐妹們,都經歷過兩伊戰爭和美伊戰爭,她們的雙眼卻沒有因為看過硝煙和流血而變得渾濁,親歷他國侵占和炮火襲擊的她們,還葆有如此本真的善意。

    大姐見我纔從受驚中緩過來,便與我聊天,想分散我的注意力。

    她起身去女性禱告室裡取出一塊土制的圓形泥板送給我。這是供什葉派信徒在清真寺裡跪拜用的,稱為“turbah”,像征一片土地,信徒禮拜時要用額頭去觸踫這塊小圓板。

    朝聖完畢的她們,領我去市區喫飯。路經一家燒烤攤,家族姐妹們停下了步子,興奮地對我說:“帶你喫好喫的!”

    她們把一大塊烤好的深灰色食物遞給我,還幫我裹上了聖女果。

    我懷著莫大期待,咬上一口,簡直羶得身心震撼——是牛肝。羶腥的牛肝,再配上酸澀的聖女果,簡直考驗人的意志力。我怕吐,不敢嚼,隻好整塊吞下去。

    薩達見我不嚼便吞,以為我餓瘋了,開心地說:“好喫吧!”我噎得說不出話,不想叫她們失望,隻好點頭。她們見狀,忙給我遞來滿滿一大盒烤牛肝,我顫著手接過。

    突然停電了,整片城區陷入漆黑。那些穿著白袍熙攘往來的男性市民,成了黑暗裡泛著的點點白光。巴士拉姐妹們哇哇地叫了一會兒,又繼續咬起了牛肝。

    黑暗中,不知誰給我遞來一罐可樂。一口下去,忽覺幸福:在這樣一座陌生的城市,即便沒有一絲光亮,我也不懼怕,因為有巴士拉家族的姐妹陪在身邊,她們把我團團圍住,就像是孫悟空給唐僧畫下的防魔圈。在這樣一個被視作危險的國度,她們與我喝著“敵國”生產的可樂,沒人去責怪入侵者,沒人提起戰爭,隻不時關切我是否喫飽喝足。後來的幾年,我再沒有感受過那樣的心安,也再沒有遇到她們這樣可以用生命保護我的陌生人。



    晨霧中的揮手告別

    第二天清晨,她們把我推醒,說給我找的車子到了,要送我去巴格達。待我穿上黑袍戴上面罩走出門來,所有姐妹已在門口等我,連同一位推著木頭車的小伙子,推車上放著我的背囊。

    大姐給我一條紅色串珠,二姐給我一塊白色的禱告頭墊,上面刻有伊瑪目阿裡清真寺字樣……直到禮物塞滿我的雙手,她們纔邁開步子送我走。

    東方既白,薄霧中的伊瑪目阿裡清真寺若隱若現,已有不少信眾陸續進入——伊瑪目阿裡清真寺是遜尼和什葉兩大伊斯蘭教派共同朝聖的殿堂,全天候敞開大門,進入寺內的穆斯林不分教派,肩並肩禮拜。

    清真寺金色大門前已站滿了售賣祭祀用品的攤販。巷子拐角處,喇叭裡傳出喚禮聲。不時有送葬隊伍扛著棺木,與我們擦肩而過。納傑夫是聖城,什葉派教徒都希望死後埋葬於此。由於多年戰亂,墓碑數量越來越多。

    姐妹之中有人開始哭泣,漸漸地,都不再送我,隻捂著嘴、揮著手跟我道別。薩達和她的二哥,把我送上出租車。我不知道他們究竟給司機付了多少倍的車錢,這本該是多人共乘的出租車,竟隻載了我一人。

    忽然,薩達把一大沓錢塞進我的手心,我慌了,推還給她。薩達兇起來,使了一把狠勁,把錢塞壓進我攥起的拳頭裡。這股霸氣,我是見識過的,在伊拉克入境官面前一把將我拽走時,她也是如此。

    她拍著心口,直視我的眼睛,動情說道:“錢,你要拿著,這是我們給你的禮物,而你,”她指指我,“你是安拉給我們的禮物。”說著,大顆的淚從她睫毛撲扇的眼裡滾落下來。

    薩達是那麼善良又好強的女人。她不願我見到她哭,一把抹掉淚,把車門甩上,轉身就走,不留給我道一句告別的餘地。

    車子啟動了。我回頭去看薩達。她其實並未走開,正站著抹淚。

    車子朝巴格達方向前進,連片的墳區漸漸消失於視野。沒有了巴士拉家族的熱鬧陪伴和保護,車窗外的風景變得荒涼,前方的未知路途也變得迷漫駭人起來。薩達送了我一條珠子手鏈,上面綴著一隻藍眼睛,這隻藍眼睛被稱作“美杜莎之眼”。美杜莎是希臘神話中的女妖,傳說她能將任何直視她眼睛的人瞬間石化。在阿拉伯文化裡,這隻藍眼睛又被稱作“惡魔之眼”,人們相信它能夠防御嫉妒的力量,抵御邪惡之神,幫助自己逃避阨運。

    我把手鏈拿出來,套在腕上。就以這種物質的方式,讓我把薩達與巴士拉家族對我所有的恩情,一直、一直戴在身上吧。



    駛離巴格達

    在巴士拉與納傑夫,我受盡了來自巴士拉家族的保護,衣著、言行都盡量低調。照巴士拉家族的說法,“在伊拉克,隻要有人聽見你說英語,就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抵達巴格達,幾乎每20 米,就能見到一處汽車殘骸。我問當地人,那是否是自殺式襲擊的遺留物,他們答,“有些是。”從沙希德紀念碑、阿裡巴巴廣場、巴格達塔,一直到伊拉克國家博物館,市區滿設軍事哨卡,幾乎每條街都可見裝甲車。

    後來與阿瑪的朋友見上面,他帶我去坐出租車。因為電話尚未能聯繫上此前約好的出租車司機,阿瑪的朋友開著車子,在軍事哨卡前繞了至少有30 個來回。我問,既然要等,能不能開到附近景點看看。

    他大驚:“景點?! 在巴格達,人們好的娛樂活動就是喫和睡。”

    後來司機來了,我們離開巴格達,前往庫區。在就要進入庫區之時,路上有兩輛車發生了輕微踫撞,我眼見兩輛車司機因和談無果,各自衝進車子抽出衝鋒槍,指著對方。

    我乘的出租車從他們身邊駛過,司機為了不惹怒對方,把車速減至。我的車窗並未關上,對方司機手上的槍離我的臉頰隻有半指的距離。這是真實的伊拉克,是我走出巴士拉家族防護圈後看到的伊拉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