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禮俗之美:豐子愷歲時書(豐子愷節日主題散文 漫畫精品集,讀完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豐子愷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長江出版社 
    【ISBN】97875492736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9273652
    作者:豐子愷

    出版社:長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豐子愷節日主題散文漫畫精品集!豐子愷逝世45周年專屬紀念本!收錄豐子愷傳統節日主題散文、漫畫經典代表作!風俗禮節和傳統文化精髓趣味、立體呈現!


    ▽一本中國節日的美學讀本,一本中國人的生活簡史,解讀中國節日的精神內核,呈現傳統文化的美學精髓。寫的是節日,也是知悟,更是人生。


    ▽豐子愷外孫楊子芸授權親自選編版本,精選精校,中國傳統文化的詩意與生活趣味故事結合,詮釋中國人每個人心中的節味。


    ▽精選十餘萬文字,四色印刷,雙封典藏設計,一本真正有靈魂、底蘊的美感之書!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僅僅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通過這本書,讓我們找回自己的時間,找尋傳統節日的味道,讓靈魂與民族根脈相遇!



         


         

     
    內容簡介

    傳統的習俗節日是生活中十分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也是我們情感的紐帶、信念的支撐。合家團圓、相愛相守、緬懷故人、愛國思鄉……不同的節日中包含著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情緒,它已然成為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符號。


    本書是著名文學、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以傳統節日習俗為主題的散文、漫畫精品集,、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相關的精彩佳作,同時精選了先生數十幅精美漫畫,圖文相得益彰,值得珍藏。


    豐子愷先生用通俗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趣味成長故事,讓我們得益於傳統文化的滋養,遇見傳統節日之美。

    作者簡介

    著名散文家、漫畫家。早年就讀於浙江省立師範學校,師從弘一法師學習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習國文。朱自清、郁達夫、巴金、葉聖陶、林清玄,對其文章和漫畫贊譽有加。他的散文風格恬淡率真、意味雋永,富有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漫畫或幽默風趣,或恬靜淡雅,往往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人生百態,深受人們的喜愛。著有《子愷漫畫》《護生畫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率真集》等。

    目錄

       


    花紙兒  /  003


    新春試筆    /  009


    接財神  /  013


      


    正月十五  /  017


    西湖春遊  /  018


    湖畔夜飲  /  025


     花  


    水仙花 /  032


    禁止攀折  /  036


      


    踏青  /  047


    楊柳  /  052


      


    翡翠笛  /  059


    喫酒  /  065


    半篇莫干山遊記  /  072


       


    放生    /  084


    有情世界  /  089


    素食以後  /  096


    物語  /  100


     


      


    五月   /  112


    端陽憶舊  /  115


    種蘭不種艾  /  119


    野外理發處  /  124


      


    牛女   /  130


    牽牛花  /  132


    珍珠米  /  134


    天的文學  /  140


    午夜高樓   /  143


     中  


    放焰口  /  150


    談鬼  /  156


      


    中秋賞月  /  160


    上海中秋之夜  /  164


    喫西瓜    /  165


       


    九日  /  168


    黃山印像  /  171


    上天都   /  176


    不肯去觀音院  /  181


    鼕至


    從梅花說到美  /  188


    從梅花說到藝術  /  199


      


    送灶  /  207


    寒假 /  211


      


    除夕   /  219


    賀年   /  224

    媒體評論
    對於小孩子的愛,是他散文裡的特色。
    ——郁達夫

    從豐子愷那裡,我學會了樸素。
    ——林清玄
    他的畫裡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置身市塵,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他的畫極家常,造境著筆都不求奇特古怪,卻於平實中寓深永之致。
    ——朱光潛

    對於小孩子的愛,是他散文裡的特色。


                                     ——郁達夫


     


    從豐子愷那裡,我學會了樸素。


                              ——林清玄


    他的畫裡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置身市塵,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他的畫極家常,造境著筆都不求奇特古怪,卻於平實中寓深永之致。      


                                                                                                                                                     ——朱光潛


     


     


    你的文和畫就像一首首小詩,我們就像喫橄欖似的,老咂著那滋味兒。


                               ——朱自清


     


    我的腦子裡有一個“豐先生”的形像:一個人與人無爭、無所不愛,有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


                                 ——巴金


     


     

    在線試讀


    年已經過了!父親派工人送葉心哥哥歸家。我們送他出了門,各自去睡覺。我夢到『美意延年』的畫境裡,在那松下海邊盤桓了多時。醒旦的初陽已照在我的床上了。


     


     


    花紙兒


    華明在庭中的雪地裡小便,他父親——華先生——罰他在家裡讀書。弟弟同情於華明的受罰,早就對我說,想和我一同去望望他。但他因為那天冒雪到外婆家走了一趟,得了重傷風,母親不許他出門。今天他好全了,纔同我去看華明。


    我們出門時,母親吩咐我說:“逢春,今天旦。雖然陰歷已被廢了(注:曾一度廢除陰歷,提倡陽歷。


    ),但我們鄉下舊習未除。倘使華先生家正在招待賀年的客人,你們應該早早告辭,不要也在那裡擾鬧他們。”我答應了,就同弟弟出門。


    弟弟不走近路,卻走廟弄帥廟,繞道向華家。我知道他想看旦市上的熱鬧。我們穿過廟弄時,看見許多店都關門,門前擺著些喫食擔、花紙攤、玩具攤。路上擠著許多穿新衣服的鄉下人,男女老幼都有。他們一面推著背慢慢地走,一面仰頭看攤上的花樣。我但見紅紅綠綠的衣裳,和紅紅綠綠的花紙玩具一樣刺目。覺得真是難得見到的景像。到了廟裡,又見一堆一堆的人,有的在看戲法,有的在看“洋畫”。弟弟奇怪起來,問我:“他們這種事體為什麼不提早一個多月,旦舉行?難道這種事體一定要在今天做的?”我說:“‘舊習未除’,母親剛纔不是說過的麼?”弟弟兇起來:“什麼叫‘舊習’?都是人做的事,人自己要改早,有什麼困難?”我不同他辯了。心中但想:倘使中國的人個個同弟弟一樣勇敢而守規矩,我們的國恥不難立刻雪盡,我們的失地不難立刻收回,何況陰歷改陽歷這點小事呢?眼前這許多大人,我想都是從弟弟一樣的孩子長大來的;為什麼大家都頑固而不守規矩呢?心中覺得很奇怪。一邊想,一邊走,不覺已到了華家的門前。


    走進門,華師母笑著迎接我們,叫我們坐。隨後喊道:“明兒!你的好朋友來了!”華明從內室出來,見了我們,便笑著邀我們到裡面去坐。他的下唇上塗著許多黑墨,證明他今天早上已經習過字了。我們走進他的房間,弟弟便問:“華明,你這樣用功,一早就寫字?”華明搖搖頭,自顧自地說道:“你們來得很好,我氣悶得很,正想有朋友來談談。”就拉我們到他的書桌旁去坐,自己卻匆匆地出去了。我看見他的房間小而精。除桌椅和書櫥外,壁上妥帖地掛著兩張畫和一條字的橫幅。其中一幅畫是印刷的西洋畫,我記得曾在葉心哥哥的畫冊中看見過,是法國畫家米勒作的《初步》,裡面畫著農家的父母二人正在教一孩子學步。還有一幅水彩畫的雪景,我看出是華先生所描的。橫幅中寫著筆畫很粗的四個字“美以潤心”。旁邊還有些小字。我正在同弟弟鋻賞,華明端了茶和糖果進來,隨手將門關上,然後把茶和糖果分送我們喫。


    使我驚奇的是,他的門背後掛著一張時裝美女月份牌——華先生所不歡喜的東西。這東西與其他的字畫很不調和。弟弟就質問華明。華明高興地說:“你看這月份牌多麼漂亮!可是我的爸爸不歡喜它,不許我掛。他強迫我掛這些我所不歡喜的東西(他用手指點壁上的《初步》《雪景》和《美以潤心》),於是我隻得把它掛在門背後,不讓他看見。我還有好的掛在櫥門背後呢!”他說著就立起身來,走到書櫥邊,把櫥門一開。我們看見櫥門背後也掛著一張月份牌,內中畫的是一個古裝美人,色彩是非常華麗的。弟弟說:“你老是喜歡這種華麗的東西。”華明說:“華麗不是很好的麼?把這個同牆上的東西比比看,這個好看得多呢。我爸爸的話,我實在不贊成。他老是歡喜那種粗率的、糊裡糊塗的畫,破碎的、歪來歪去的字和一點也不好看的風景,我真不懂。那一天,我在雪地裡小便了一下,他就大罵我,說什麼‘不愛自然美’‘沒有美的修養’‘白白地學了美術科’……後來要我在寒假裡每天寫大字,並且叫姆媽到你家借書來罰我看。我那天的行為,自己也知道不對。但我心裡想,雪有什麼可愛?冰冷的,潮濕的,又不是可喫的米粉,何必這樣嚴重地罵我,又罰我。我天天寫字,很沒趣。字隻要看得清楚就好,何必費許多時間練習?至於那本書,《陽光底下的房子》,我也看不出什麼興味來,不過每天勉強讀幾頁。”於是我問他:“那麼你這幾天住在屋裡做些什麼呢?”他說:“我今天正在算一個問題。這是很有興味的一個問題。你知道:一個一個地加上去,加滿一個十三檔算盤,需要多少時光?”我們想了一會兒,都說不出答案來。後弟弟說:“怕要好幾個月吧?”他說:“好幾個月?要好幾萬年呢!這不是一個很有興味的問題麼?”他忽然改變了口氣說:“我還有很好看的畫呢!”說著,掀起他的桌毯,抽開抽鬥,拿出一卷花紙兒來。一張一張地給我們看,同時說:“這是昨夜纔買來的。我爸爸又不歡喜它們,所以我把它們藏在抽鬥裡。”


    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剛纔我們在廟弄裡所見的東西。因為難得看見,我們也覺得很有興味。華明便津津有味地指點給我們看。他所買的花紙兒很多。有《三百六十行》《吸鴉片》《殺子報》《馬浪蕩》等,都是連續畫,把一個故事分作數幕,每幕畫一幅,順次展進,好像電影一般。還有滿幅畫一出戲劇的,什麼《水戰蘆花蕩》《會審玉堂春》等,統是戲臺上的光景。我看了前者覺得可笑。因為人物的姿態,大都描得奇形怪狀。看了後者覺得奇怪。許多人手拿槳兒跟著一個大將站在地上,算是“水戰”,完全是舞臺上的光景的照樣描寫。這到底算戲劇,還是算繪畫?總之這些畫全靠有著紅紅綠綠的顏色,使人一見似覺華麗。倘沒有了顏色,我看比我們的練習畫還不如呢。華明如此歡喜它們,我真不懂。弟弟看了,笑得說不出話來。華明以為他歡喜它們,就說送他幾張,教弟弟自選。弟弟推辭,華明強請。我說:“既然你客氣,我代他選一張吧。”便把沒有大紅大綠而顏色文雅的一張拿了。華明說:“這是二十四孝圖,共有兩張呢。”就另外撿出一張來,一同送給我。這時候,我聽見外室有客人來,華師母正在應接。我和弟弟便起身告辭。華明說抽鬥裡還有許多香煙牌子,要我們看了去。我們說下次再看吧。


    回到家裡,母親把二十四孝圖中的故事一個一個講給我們聽。我覺得故事很好笑。像“陸績懷橘遺親”,做了賊偷東西來給爺娘喫,也算是孝順?母親又指出三幅可笑的圖:“郭巨為母埋兒”“王祥臥冰得鯉”“吳猛恣蚊飽血”。她說:“陸績為了孝而做賊,還在其次呢。像郭巨為了孝而殺人;王祥為了孝,不顧自己凍死、溺死;吳猛為了孝,不顧自己被蚊子咬死,纔真是發瘋了。”弟弟指著畫圖說:“這許多蚊子叮在身上,吳猛一定要生瘧疾和傳染病而死了!”母親笑得撫他的肩,說道:“你大起來不要這樣孝順我吧!”我記得弟弟那天讀了《新少年》創刊號的《文章展覽》中的《背影》,很是感動,對我說:“姐姐,我們將來切不要‘聰明過分’!”我知道弟弟一定孝親,但一定不是二十四孝中的人。


    講起華明,母親說這個孩子太缺乏趣味,對於美術全然不懂。他的父親倒是很好的美術教師,將來也許會感化他。


     


    載於1936年2月10日《新少年》卷第三期


     


    新春試筆  


    歲歷更新,喜氣充塞人間,我提起筆來,想寫些感想,又覺得無從說起。忽見兒童穿著新衣喫甘蔗,便想起了顧愷之的一句話。晉朝有一位畫家顧愷之,喫甘蔗時,總喜歡從梢上喫起,漸漸喫到根上。別人怪問他:“梢上不甜,你為什麼從梢上喫起?”他回答說:“漸入佳境。”


    我今已年近古稀,回想過去六十多年的生活,正像顧愷之喫甘蔗一樣,漸入佳境。怎樣“佳”法呢?且不說別的,單講身體的健康情況吧。我從小多病,中年曾患眼疾,嚴重的角膜破裂,幾乎失明;又患傷寒,幾乎喪命;抗日戰爭時曾在貴州患痢疾,瀕於危境;抗戰勝利復員時又在隴海路上洛陽(洛陽”,疑為“開封”之誤。)旅舍中患時疫,幾乎不能返鄉。身體經過幾次斲喪,弄得十分虛弱,真成了個所謂“東亞病夫”。同時精神也弄得萎靡不振,曾長期閉門謝客,日與茶灶藥爐為伴,自嘆不能永年了。豈知近十四年來,知命之後,反而日趨健康;到了如今耳順之後,身體竟越來越好了:一年四季,茶甘飯軟,酒美煙香;工作之餘,還有充分餘力應酬賓客,逗玩兒童,真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古語雲:“老當益壯。”吾鄉俗語雲:“甘蔗老頭甜,越老越清健。”在從前,這些話原不過是勉勵或安慰人心而已,但如今我卻實際地做到了。


    這是什麼緣故呢?原因很簡明:從前生活困難,憂患多端;而現在生活安定,精神舒暢故也。古語雲:“憂能傷人。”又雲:“心廣體胖。”確是至理名言。在從前,社會黑暗,弱肉強食,不論是非,欺詐剝削,不講公道,貪官肆虐,惡霸橫行。因此為人在世,提心弔膽,戰戰兢兢,苟全性命。像我這麼一個文人,既無產業,又無權勢,全靠教書與寫作度日,維持八口之家的生活,天天要擔心衣食,提防失業,心中常常憂患恐懼,身體怎麼會健康呢?我的眼疾,全是由於經常為衣食而寫作到深夜所致。我的精神萎靡不振,長年閉居,實是由於恐怕這惡劣環境,深恐失足遭殃之故。過去我有許多消極的文和畫,正是“憤世嫉俗”的表現。


    新中國成立後,這黑暗社會變成了光明世界。我心中的憂患恐懼也忽然消散,變成了歡欣鼓舞。我在上海生活數十年,親眼看見它由黑暗變成白晝,感動特別深刻,曾在上海解放十周年時吟一首長詩,其中有句雲:“盼到英勇解放軍,虎口餘生得保全。”又雲:“鞏固主權明法令,肅清敗類任賢能。十年生聚兼教訓,都城面目煥然新。今朝慶祝樂無疆,飲水思源莫忘恩。”這和我過去憤世嫉俗的消極詩文恰恰相反,也由黑暗變成了光明。同時我的身體也就由虛弱變成了壯健。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一年勝似一年,人民生活一年好似一年,我的身體也一年強似一年,真正是“返老還童”,前途光明。這情況不是我個人所特有的,畫家齊白石、黃賓虹、姚虞琴、商笙伯等,都活到九十以上。上海文史館中,今年有四位九十歲以上的老館員。其中有一位還健步如飛。我比較起他們來,還隻是個小弟弟呢!我的祖父隻活三十三歲,我的父親隻活四十三歲,我年近古稀還在做小弟弟,可見我真是“強爺勝祖”的了。


    身體好,工作成績也好了。我現在擔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又兼任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公餘還有時間和精神來從事作畫與作文。我的新作畫集正在印刷中,不久可以出版,我又在翻譯日本古典文學《源氏物語》。這是一千年前出世的一冊一百多萬字的古文長篇小說,分四冊刊行,一年來我已譯完一冊,一九六三年夏季可以出版,預計一九六五年可以全部完成。完成之後,我一定還可做更多更好的工作。


    身體好,遊興也好了。每年春秋佳日,我必偕老妻小女等同作遊玩。大前年曾遊黃山,黃山管理處的處長見我年老,定要我坐轎,我堅決拒絕,徒步登山,爬上海撥一千九百米的天都峰。前年我遍遊江西各大城市,又上井岡山參觀。去年也遨遊江浙各名區。今年,明年,後年……我將繼續遊覽我國名勝之地。


     


     載1963年2月7日香港某報。據浙江文藝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豐子愷文集》文學卷排印。


     


     


    接財神


    年初一上午忙著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擠滿了穿新衣服的農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喫燒賣、上酒館、買花紙(年畫)、看戲法,到處擁擠,而熱鬧的是賭攤。原來從初一到初四,這四天是不禁賭的。擲骰子、推牌九,還有打寶,一堆一堆的人,個個興致勃勃,連警察也參加在內。下午街上較清,但賭攤還是鬧熱,有的通夜不收。


    初二開始,鎮上的親友來往拜年。我父親戴著紅纓帽子,穿著外套,帶著跟班出門。同時也有穿禮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留下一張紅片子。父親死後,母親叫我也穿著禮服去拜年。我實在很不高興。因為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穿大禮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譏笑的,也有嘆羨的,叫我非常難受。現在回想,母親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舉已廢,還希望我將來也中個舉人,重振家聲,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是新年的一個節日,因為這天晚上接財神。別的行事,如送灶、過年等,排場大小不定,有簡單的,有豐盛的,都按家之有無。獨有接財神,家家鄭重其事,而且越是貧寒之家,排場越是體面。大約他們想:敬神豐盛,可以邀得神的恩寵,今後讓他們發財。


    接財神的形式,大致和過年相似,兩張桌子接長來,供設六神牌,外加財神像,點起大紅燭。但不先行禮,先由父親穿了大禮服,拿了一股香,到下西弄的財神堂前行禮,三跪九叩,然後拿了香回來,插在香爐中,算是接得財神回來了。於是大家行禮。這晚上金吾放夜,市中各店通夜開門,大家接財神。所以要買東西,哪怕後半夜,也可以買得。父親這晚上興致特別好,飲酒過半,叫把譚三姑娘送的大萬花筒放起來。這萬花筒果然很大,每個共有三套。一枝火樹銀花低了,就有另一枝繼續升起來,凡三次。譚福山做得真巧。……我們放大萬花筒時,為要盡量增大它的利用率,邀請所有的鄰居都出來看。作者譚福山也被邀在內。大家聞得這大萬花筒是他作的,都向他看。……


     


    (節選自《過年》一文)


     


     


    <


    西湖的美麗的姿態,為什麼直到解放後纔充分表現出來呢?這是因為舊時代的西湖,隻能看表面(山水風景),不能想內容(人事社會)。


     


    正月十五


    初五以後,過年的事基本結束。但是拜年,喫年酒,酬謝往還,也很熱鬧。廚房裡年菜很多,客人來了,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差不多喫完了。所以有一句話:“拜年拜到正月半,爛溏雞屎炒青菜。”我的父親不愛喫肉,喜歡喫素,我們都看他樣。所以我們家裡,大年夜就燒好一大缸蘿卜絲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來,放在鍋子裡一熱,便是好的飯菜。我至今還是忘不了這種好滋味。但叫家裡人照燒起來,總不及童年時的好喫,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宵佳節,然而賽燈之事,久已廢止,隻有市上賣些兔子燈、蝴蝶燈等,聊以應名而已。


    二十日,染匠司務下來(按作者家鄉一帶習慣,從浙東來到浙西,稱為“下來”。),各店照常開門做生意,學堂也開學。過年的筆記也就全部結束。


     


    (節選自《過年》一文)


     


    西湖春遊


    我住在上海,離杭州西湖很近,火車五六小時可到,每天火車有好幾班。因此,我每年有遊西湖的機會,而時間大都是春天。因為春天是西湖美麗的季節。我很小的時候在家鄉從乳母口中聽到西湖的贊美歌:“西湖景致六條橋,間株楊柳間株桃。……”就覺得神往。長大後曾經在西湖旁邊求學,在西湖上作客,經過數十寒暑,覺得西湖上的春天真正可愛,無怪遠離西湖的窮鄉僻壤的人都會唱西湖的贊美歌了。


     


     


    然而西湖的美麗的姿態,直到解放之後方纔充分地表現出來。解放後每年春天到西湖,覺得它一年美麗一年,一年漂亮一年,一年可愛一年。到了解放第九年的春天,就是現在,它一定長得十分美麗,十分漂亮,十分可愛。可惜我剛從病院出來,不能隨眾人到西湖去遊春;但在這裡和讀者作筆談,亦是“畫餅充饑”,聊勝於無。


    西湖的美麗的姿態,為什麼直到解放後纔充分表現出來呢?這是因為舊時代的西湖,隻能看表面(山水風景),不能想內容(人事社會)。換言之,舊時代西湖的美隻是形式美麗,而內容是丑惡不堪設想的。


    譬如說,你悠閑地坐在西湖船裡,遠望湖邊樓臺亭閣,或者精巧玲瓏,或者金碧輝煌,掩映出沒於楊柳桃花之中,青山綠水之間。這光景多麼美麗,真好比“海上仙山”!然而你隻能用眼睛來看,卻切不可用嘴巴來問,或者用頭腦來想。你倘使問船老大“這是什麼建築?”“這是誰的別莊?”因而想起了它們的主人,那麼你一定大感不快,你一定會嘆氣或憤怒,你眼前的“美”不但完全消失,竟變成了“丑”!因為這些樓臺亭閣的所有者,不是軍閥,就是財閥;建造這些樓臺亭閣的錢,不是貪污來的,便是敲詐來的、剝削來的!於是你坐在船裡遠遠地望去,就會隱約地看見這些樓臺亭閣上都有血跡!隱約地聽見這些樓臺亭閣上都有被壓迫者的呻吟聲——這真是大煞風景!這樣的西湖有什麼美?這樣的西湖不值得遊!西湖遊春,誰能僅用眼睛看看而完全不想呢?


    舊時代的好人真可憐!他們為了要欣賞西湖的美,隻得勉強屏除一切思想,而僅看西湖的表面,仿佛麻醉了自己,聊以滿足自己的美欲。記得古人有詩句雲:“小亭閑可坐,不必問誰家。”我初讀這詩句時,認為這位詩人過於浪漫疏狂。後來仔細想想,覺得他也許懷著一片苦心:如果問起這小亭是誰家的,說不定這主人是個壞蛋,因而引起詩人的惡感,不屑坐他的亭子。舊時代的人欣賞西湖,就用這詩人的辦法,不問誰家,但享美景。我小時候的音樂老師李叔同先生曾經為西湖作一首歌曲。且不說音樂,光就歌詞而論,描寫得真是美麗動人!讓我抄錄些在這裡:


     


    看明湖一碧,六橋鎖煙水。


    塔影參差,有畫船自來去。


    垂楊柳兩行,綠染長堤。


    飏晴風,又笛韻悠揚起。


    看青山四圍,高峰南北齊。


    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


    探古洞煙霞,翠撲須眉。


    霅暮雨,又鐘聲林外起。


    大好湖山如此,獨擅天然美。


    明湖碧,又青山綠作堆。


    漾晴光瀲灩,帶雨色幽奇。


    靚妝比西子,盡濃淡總相宜。


     


    這歌曲全部,刊載在近出版的《李叔同歌曲集》中。我小時候求學於杭州西湖邊的師範學校時,曾經在李先生親自指揮之下唱這歌曲的高音部(這歌曲是四部合唱)。當時我年幼無知,隻覺得這歌詞描寫西湖景致,曲盡其美,唱起來比看圖畫更美,比實地遊玩更美。現在重唱一遍,回味一下,纔感到前人的一片苦心:李先生在這長長的歌曲中,幾乎全部是描寫風景,絕不提及人事。因為那時候西湖上盤踞著許多貪官污吏,市儈流氓;風景好的地位都被這些人的私人公館、別莊所占據。所以倘使提及人事,這西湖的美景勢必完全消失,而變成種種丑惡的印像。所以李先生作這歌詞的時候,掩住了耳朵,停止了思索,而單用眼睛來觀看,僅僅描寫眼睛所看見的部分。這樣,六橋煙水、塔影垂楊、竹木幽姿、古洞煙霞、晴光雨色,就形成一種美麗的姿態,好比靚妝的西施活美人了。這仿佛是自己麻醉,自己欺騙。采用這種辦法,雖然是李先生的一片苦心,但在今天看來,實在是不足為訓的!


     


    然而李先生在這歌曲中,不能說絕不提及人事。其中有兩處不免與人事有關:即“有畫船自來去”,“笛韻悠揚起”。坐在這畫船裡面的是何等樣人?吹出這悠揚的笛聲的是何等樣人?這不可窮究了。李先生隻能主觀地假定坐在畫船裡的是一群同他一樣風流瀟灑的藝術家,吹笛的是同他一樣知音善感的音樂家;或者坐在畫船裡的是一群天真爛漫的遊客,吹笛的是一位冰清玉潔的美人。這樣,纔可以符合主觀的意旨,纔可以增加西湖的美麗。然而說起畫船和笛,在我回憶中的印像很不好。記得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買舟遊湖。天朗氣清,山明水秀,心情十分舒適。忽然鄰近的一隻船上吹起笛來,聲音悠揚悅耳,使得我們滿船的人都停止了說話而傾聽笛韻。後來這隻船載著笛聲遠去,消失在煙波雲水之間了。我們都不勝惋惜。船老大告訴我們:這船裡載著的是上海來的某闊少和本地的某聞人,他們都會弄絲弦,都會唱戲,他們天天在湖上遊玩……原來這些闊少和聞人,都是我們所“久聞大名”的。我聽到這些人的“大名”,覺得眼前這“獨擅天然美”的“大好湖山”忽然減色;而那笛聲忽然難聽起來,丑惡起來,終於變成了惡魔的嘯嗷聲。這笛聲褻瀆了這“大好湖山”,污辱了我的耳朵!我用手撩起些西湖水來洗一洗我的耳朵。——這是我回憶舊時代西湖上的“畫船”和“笛韻”時所得的印像。


     


     


    湖畔夜飲


     


    前天晚上,四位來西湖遊春的朋友,在我的湖畔小屋裡飲酒。酒闌人散,皓月當空。湖水如鏡,花影滿堤。我送客出門,舍不得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蔭下一條石凳,空著等我去坐。我就坐了,想起小時在學校裡唱的春月歌:“春夜有明月,都作歡喜相。每當燈火中,團團清輝上。人月交相慶,花月並生光。有酒不得飲,舉杯獻高堂。”覺得這歌詞溫柔敦厚,可愛得很!又念現在的小學生,唱的歌粗淺俚鄙,沒有福分唱這樣的好歌,可惜得很!回味那歌的後兩句,覺得我高堂俱亡,雖有美酒,無處可獻,又感傷得很!三個“得很”逼得我立起身來,緩步回家。不然,恐怕把老淚掉在湖堤上,要被月魄花靈所笑了。


    回進家門,家中人說,我送客出門之後,有一上海客人來訪,其人名叫CT(CT,即鄭振鐸。——編者注),住在葛嶺飯店。家中人告訴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去找我了。這是半小時以前的事,此刻時鐘已指十時半。我想,CT找我不到,一定已經回旅館去歇息了。當夜我就不去找他,管自睡覺了。第二天早晨,我到葛嶺飯店去找他,他已經出門,茶役正在打掃他的房間。我留了一張名片,請他正午或晚上來我家共飲。正午,他沒有來。晚上,他又沒有來。料想他這上海人難得到杭州來,一見西湖,就整日尋花問柳,不回旅館,沒有看見我留在旅館裡的名片。我就獨酌,照例傾盡一斤。


    黃昏八點鐘,我正在酩酊之餘,CT來了。闊別十年,身經浩劫,他反而胖了,反而年輕了。他說我也還是老樣子,不過頭發白些。“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這詩句雖好,我們可以不唱。略略幾句寒暄之後,我問他喫夜飯沒有。他說,他是在湖濱喫了夜飯——也飲一斤酒——不回旅館,一直來看我的。我留在他旅館裡的名片,他根本沒有看到。我肚裡的一斤酒,在這位青年時代共我在上海豪飲的老朋友面前,立刻消解得干干淨淨,清清醒醒。我說:“我們再喫酒!”他說:“好,不要什麼菜蔬。”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矓。西湖不像昨夜的開顏發艷,卻有另一種輕顰淺笑,溫潤靜穆的姿態。昨夜宜於到湖邊賞月,今夜宜於在燈前和老友共飲。“夜雨剪春韭”,多麼動人的詩句!可惜我沒有家園,不曾種韭。即使我有園種韭,這晚上也不想去剪來和CT下酒。因為實際的韭菜,遠不及詩中的韭菜好喫。照詩句實行,是多麼愚笨的事呀!


    女僕端了一壺酒和四隻盆子出來,醬鴨、醬肉、皮蛋和花生米,放在收音機旁的方桌上。我和CT就對坐飲酒。收音機上面的牆上,正好貼著一首我寫的、數學家蘇步青的詩:“草草杯盤共一歡,莫因柴米話辛酸。春風已綠門前草,且耐餘寒放眼看。”有了這詩,酒味特別好。我覺得世間好的酒肴,莫如詩句。而數學家的詩句,滋味尤為純正。因為我又覺得,別的事都可有專家,而詩不可有專家。因為做詩就是做人。人做得好的,詩也做得好。倘說做詩有專家,非專家不能做詩,就好比說做人有專家,非專家不能做人,豈不可笑?因此,有些“專家”的詩,我不愛讀。因為他們往往愛用古典,蹈襲傳統;咬文嚼字,賣弄玄虛;扭扭捏捏,裝腔作勢;甚至神經過敏,出神見鬼,而非專家的詩,倒是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純正樸茂,可愛得很。樽前有了蘇步青的詩,桌上醬鴨、醬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蠟;唾棄不足惜了!


    我和CT共飲,另外還有一種美味的酒肴!就是話舊。闊別十年,身經浩劫。他淪陷在孤島上,我奔走於萬山中。可驚可喜、可歌可泣的話越談越多。談到酒酣耳熱的時候,話聲都變了呼號叫嘯,把睡在隔壁房間裡的人都驚醒。談到二十餘年前他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當編輯,我在江灣立達學園教課時的事,他要看看我的子女阿寶、軟軟和瞻瞻——《子愷漫畫》裡的三個主角,幼時他都見過的。瞻瞻現在叫作豐華瞻,正在北平北大研究院,我叫不到;阿寶和軟軟現在叫豐陳寶和豐寧馨,已經大學畢業而在中學教課了,此刻正在廂房裡和她們的弟妹們練習評劇!我就喊她們來“參見”。CT用手在桌子旁邊的地上比比,說:“我在江灣看見你們時,隻有這麼高。”她們笑了,我們也笑了。這種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謂“人生的滋味”,在這裡可以濃烈地嘗到。CT叫阿寶“大小姐”,叫軟軟“三小姐”。我說:“《花生米不滿足》《瞻瞻新官人,軟軟新娘子,寶姐姐做媒人》《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等畫,都是你從我的牆壁上揭去,制了鋅板在《文學周報》上發表的。你這老前輩對她們小孩子又有什麼客氣?依舊叫‘阿寶’‘軟軟’好了。”大家都笑。人生的滋味,在這裡又濃烈地嘗到了。我們就默默地干了兩杯。我見CT的豪飲,不減二十餘年前。我回憶起了二十餘年前的一件舊事,有一天,我在日升樓前,遇見CT。他拉住我的手說:“子愷,我們喫西菜去。”我說“好的”。他就同我向西走,走到新世界對面的晉隆西菜館樓上,點了兩客公司菜,外加一瓶白蘭地。喫完之後,僕歐送賬單來。CT對我說:“你身上有錢嗎?”我說“有!”摸出鈔票來,把賬付了。於是一同下樓,各自回家——他回到閘北,我回到江灣。過了一天,CT到江灣來看我,摸出鈔票來,說:“前天要你付賬,今天我還你。”我驚奇而又發笑,說:“賬回過算了,何必還我?更何必加倍還我呢?”我定鈔票塞進他的西裝袋裡去,他定要拒絕。坐在旁邊的立達同事劉薰宇,就過來搶了這張鈔票去,說:“不要客氣,拿到新江灣小店裡去喫酒吧!”大家贊成。於是號召了七八個人,夏丏尊先生、匡互生、方光燾都在內,到新江灣的小酒店裡去喫酒。喫完鈔票時,大家都已爛醉了。此情此景,憬然在目。如今夏先生和匡互生均已作古,劉薰宇遠在貴陽,方光燾不知又在何處。隻有CT仍舊在這裡和我共飲。這豈非人世難得之事!我們又浮兩大白。


    夜闌飲散,春雨綿綿。我留CT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館。我給他一把傘,看他的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蔭下的細雨中漸漸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兩把傘來還我!”


     


    一九四八年三月廿八日夜於湖畔小屋


     


    花朝


    去年除夜買的一球水仙花,養了兩個多月,直到今天方纔開花。今春天氣酷寒,別的花木萌芽都遲,我的水仙尤遲。因為它到我家來,遭了好幾次災難,生機被阻抑了。


     


     


     


     


     


    水仙花


     


    去年除夜買的一球水仙花,養了兩個多月,直到今天方纔開花。


    今春天氣酷寒,別的花木萌芽都遲,我的水仙尤遲。因為它到我家來,遭了好幾次災難,生機被阻抑了。


    次遭的旱災,其情形是這樣:它於去年除夕到我家,當時因為我的別寓裡沒有水仙花盆,我特為跑到瓷器店去買一隻純白的瓷盤來供養它。這瓷盤很大,很重,原來不是水仙花盆。據瓷器店裡的老頭子說,它是光緒年間的東西,是官場中請客時用以盛某種特別肴饌的家伙。隻因後來沒有人用得著它,至今沒有賣脫。我覺得普通所謂水仙花盆,長方形的,扇形的,在過去的中國畫裡都已看厭了,而且形式都不及這家伙好看。就假定這家伙是為我特制的水仙花盆,買了它來,給我的水仙花配合,形狀色彩都很調和。看它們在寒窗下綠白相映,素艷可喜,誰相信這是官場中盛酒肉的東西?可是它們結合不到一個月,就要別離。為的是我要到石門灣去過陰歷年,預期在緣緣堂住一個多月,希望把這水仙花帶回去,看它開花纔好。如何帶法?頗費躊躇:叫工人阿毛拿了這盆水仙花乘火車,恐怕有人說阿毛提倡風雅;把它裝進皮箱裡,又不可能。於是阿毛提議:“盤兒不要它,水仙花撥起來裝在餅干箱裡,攜了上車,到家不過三四個鐘頭,不會旱殺的。”我通過了。水仙就與盤暫別,坐在餅干箱裡旅行。回到家裡,大家紛忙得很,我也忘記了水仙花。三天之後,阿毛突然說起,我猛然覺悟,找尋它的下落,原來被人當作餅干,擱在石灰甏上。連忙取出一看,綠葉憔悴,根須焦黃。阿毛說“勿礙(注:意思即不要緊。)”,立刻把它供養在家裡舊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裡。幸而果然勿礙,過了幾天它又欣欣向榮了。是為次遭的旱災。


    第二次遭的是水災,其情形是這樣:家裡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許多色澤很美麗的雨花臺石子。有一天早晨,被孩子們發見了,水仙花就遭殃:他們說石子裡統是灰塵,埋怨阿毛不先將石子洗淨,就代替他做這番工作。他們把水仙花撥起,暫時養在臉盆裡,把石子倒在另一臉盆裡,掇到牆角的太陽光中,給它們一一洗刷。雨花臺石子浸著水,映著太陽光,光澤,色彩,花紋,都很美麗。有幾顆可以使人想像起“通靈寶玉”來。看的人越聚越多,孩子們尤多,女孩子熱心。她們把石子照形狀分類,照色彩分類,照花紋分類;然後品評其好壞,給每塊石子打起分數來;後又利用其形色,用許多石子拼起圖案來。圖案拼好,她們自去喫年糕了!年糕喫好,她們又去踢毽子了;毽子踢好,她們又去散步了。直到晚上,阿毛在牆角發見了石子的圖案,叫道:“咦,水仙花哪裡去了?”東尋西找,發見它橫臥在花臺邊上的臉盆中,渾身浸在水裡。自晨至晚,浸了十來小時,綠葉已浸得發腫,發黑了!阿毛說“勿礙”,再叫小石子給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是為第二次遭的水災。


    第三次遭的是凍災,其情形是這樣的:水仙花在緣緣堂裡住了一個多月。其間春寒太甚,患難迭起。其生機被這些天災人禍所阻抑,始終不能開花。直到我要離開緣緣堂的前一天,它還是含苞未放。我此去預定暮春回來,不見它開花又不甘心,以問阿毛。阿毛說:“用繩子穿好,提了去!這回不致忘記了。”我贊成。於是水仙花倒懸在阿毛的手裡旅行了。它到了我的寓中,仍舊坐在原配的盆裡。雨水過了,不開花。驚蟄過了,又不開花。阿毛說:“不曬太陽的緣故。”就掇到陽臺上,請它曬太陽。今年春寒殊甚,陽臺上雖有太陽光,同時也有料峭的東風,使人立腳不住。所以人都閉居在室內,從不走到陽臺上去看水仙花。房間內少了一盆水仙花也沒有人查問。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哎喲!昨晚水仙花沒有拿進來,凍殺了!”一看,盆內的水連底凍,敲也敲不開;水仙花裡面的水分也凍,其鱗莖凍得像一塊白石頭,其葉子凍得像許多翡翠條。趕快拿進來,放在火爐邊。久之久之,盆裡的水融了,花裡的水也融了;但是葉子很軟,一條一條彎下來,葉尖兒垂在水面。阿毛說“烏者(注:意思即糟了)”,我覺得的確有些兒“烏”,但是看它的花蕊還是筆挺地立著,想來生機沒有完全喪盡,還有希望。以問阿毛,阿毛搖頭,隨後說:“索性拿到灶間裡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顧到。”我贊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從房中移到灶間。是為第三次遭的凍災。


    誰說水仙花清高?它也像普通人一樣,需要煙火氣的。自從移入灶間之後,葉子漸漸抬起頭來,花苞漸漸展開。今天花兒開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來,我見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僅為水仙花。人間的事,隻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個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國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二十五年(1936)三月作


    (原載1936年3月《越風》第10期)


     


     


    禁止攀折


    現在正是所謂“綠蔭時節”。遊山玩水,欣賞自然,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節了。鄉村的田野中,好像打翻了綠染缸,處處是一堆一堆的綠。都市的公園中,綠色的布置更齊整:那樹木好像綠的寶塔,那鼕青好像綠的低垣,那草地好像綠的毯子。愛好天真的人不歡喜這些人工的自然,嫌它們矯揉造作;不歡喜這些規則的布置,嫌它們獃板。它們的確難能避免這種批評。這原是西洋風的庭園裝飾法。西洋人的生活,什麼都科學化,連自然界的花木,也硬要它們生作幾何形體。這點趣味,與一向愛好天真自然的東洋人很不投合,我們偶然看見這種幾何形體的植物,一時也覺得新穎可喜。但是看慣之後,或者與野生植物比較起來,就覺得這些很不自然。若是詩人、畫家,帶了“有情化”的眼光而遊這種公園,其眼前所陳列的猶如一群折斷了腰,斬了頭,截了肢體的人,其狀慘不忍睹。在他們,進公園不但不得娛樂,反而起了不快之感。


    這種不快之感,原是敏感的人所獨有的,普通人可以不必分擔。但現今多數的公園中,另有一種更顯著的現像,常給遊客以不快的印像。這便是“禁止攀折”一類的標札。據有一位朋友說,他帶了十分愉快的心情而走進公園大門。每逢看見一個“禁止”的標札,他的愉快可打一個九折。看見了兩個“禁止”的標札,他的愉快隻剩一折八扣了。我很能了解他的心情。他看了這種“禁止”標札所以感覺不快者,並非為了他想攀花折柳,被禁止而不能如願之故。也不是為了他曾經攀花折柳喫過別人耳光的緣故。他所嫌惡的,是這種嚴厲的標札破壞了公園的美,傷害了人心的和平。


    我對這意思完全同情。我們不否定“禁止”兩字的存在,卻嫌它們不應該用在公園裡。譬如軍政重地,門外面掛一張“禁止閑人入內”的虎頭牌,我們並不討嫌它。因為這些地方根本不可親愛,我們決不想在這些地方得個好感。就是放兩架機槍在門口,也由它去,何況隻標幾個文字呢?又如稅關,外面掛著一張“禁止繞越”的虎頭牌,我們也不討嫌它。因為稅關辦理非嚴密不可,我們決不希望它客客氣氣地坐視走私。即使派兵警守護也不為過,何況貼一張字條兒呢?又如火車站的月臺(站臺舊稱月臺。——校訂者注。)上,掛著“禁止越軌”的牌子;碘酒的瓶上,寫著“禁止內服”的紅字,我們非但不討嫌它們,反而覺得感謝。因為它們防人誤觸危險,有礙生命,其警告是出於好意的。故“禁止”二字放在上述的地方,都很相當,我們都不覺得不快;但放在公園裡,就非常不調和,有時要刺痛遊人的眼睛。因為公園是供人遊樂的地方,使人得到安慰的地方。這裡面所有的全是美與和平。拿“禁止”這兩個嚴厲的字眼來放在美與和平的背景中,猶如萬綠叢中著了一點紅色,多少刺目;又好比許多親愛的嘉賓中混入了一個帶手槍的暴徒,多少不調和!


    試想:休沐日之晨,或者放工後的傍晚,約了二三伴侶散步於公園中,在度著緊張的現代都會生活的人們,這原是好的恢復精神氣、調節生活、享樂生趣的時機。但是一走進門,劈頭先給你喫一個警告:“禁止攀折!”這遊客的心中,本無攀折之意。但喫了這警告,心中不免一陣緊張,兩手似覺有些痙攣。自己誡告自己,留心觸犯這規則。遇到可愛的花木,寧可遠離一點,以避嫌疑。走了一會兒,看見個池塘,內有遊魚往來。這裡沒有樹木,沒有花卉。遊客以為可在這裡放心地欣賞遊魚之樂了。然而憑欄一望,當面又喫一個警告:“禁止釣魚及拋擲……”遊客本來不要釣魚,也不願拿東西拋擲池中。但喫了這警告,心中又是一陣緊張;兩手又覺一種痙攣。再自己誡告自己,留心觸犯規則。身子靠在欄杆上,兩手寧可反在背後,以避嫌疑。向池中望了一望,樂得早點走開,因為這樣欣賞魚樂是很不安心的。再走了一會兒,看見一塊草地,平廣而整齊,真像一大片綠油漆的地板。中央一條小徑,迤邐曲折,好像橫臥在這地板上的一條白練。這是多麼牽惹遊人的光景,誰都樂願到這小徑上走一通。但是一腳踏進,當眼又喫一個警告:“禁止行走草地。”遊人本來不忍用腳去踐踏這些綠絨似的嫩草。但喫了這警告,心中又是一陣緊張,兩腳也感到一種痙攣,再自己誡告自己,留心觸犯規則。本想在小徑中央站立一會兒,望望四周的綠草,想像自己穿著神話裡的浮鞋,立在浮萍上面。但這有觸犯禁章的嫌疑。還不如快步穿過了這小徑,來得安心。再走一會兒,看見一個動物園;再走一會兒,看見一個秋千架;再走一會兒,看見一溫室;但處處都有警告給你喫。甚至閑坐在長椅子上,也要喫個“不準搬動椅子”的警告。遊客原為找求安慰而來,但現在變成了為喫警告而入公園了!供人遊樂的公園掛了許多“禁止”的標札,猶如貼肌的襯衣上著了許多蚤虱,使人感覺怪難過的。美麗的花木、魚池、草地上掛了這些嚴厲的警告,亦大為減色。這些真是“煞風景”的東西。


    然而我們也不可不為公園的管理人著想。上述的遊客,原是循規蹈矩而以謙恭為懷的好人。倘使他不吸香煙,而身上的紐扣又個個扣好,真可謂新生活運動中的完人了。但是世間像這樣的人並不多。公園的遊客中,有許多人要攀花折柳,有許多人要殃及池魚,有許多人要踐踏草地,還有許多人要無心或有心地毀壞公園中的設備。公園中倘不掛這些煞風景的“禁止”,恐怕早已不成為公園而變成廢墟了。而且禁止的警告能夠發生效力,還隻能限於稍稍文明的地方。有許多公共的風景地方,不聲不響的“禁止”兩個字全然無效。我曾親眼看見穿著體面的長衫而在“禁止攀折”的標札旁邊攀折重瓣桃花的人。又曾親眼看見安閑地坐在“禁止洗滌”的牌子下面洗滌褲子的人。又曾屢屢看見悠然地站在“禁止小便”的大字下面小便的人。對於這種人,即使一連掛了十張“禁止”的標札,也無效用,即使把“禁止”兩字寫得同“醬園”或“當”一樣大(舊時的醬園和當鋪,往往把“醬園”二字和“當”字寫得同整個牆壁一樣大。),也不相干。對於這種人,看來隻有每處派個武裝警察,一天到晚站崗,時時肆行叱罵,必要時還得飛送耳光,方始有效。這樣看來,那些公園能以“禁止”二字收得實效,可謂文明地方的現像;而懸掛“禁止”的標札,也可說是很文明的辦法。我們在這裡埋怨這種辦法的煞風景,似乎對於公園的管理者太不原諒,而對於人世太奢望了。


    理想往柱與事實相左,然而不能因此而廢棄理想。和平美麗的公園中處處懸掛“禁止”的標札,到底是一件使人不快的事。世人慣說“藝術能美化人生”,我在這裡想起了一個適切的實例:據某畫家說,某處的公園中的標札,用漫畫來代替文字,用要求同情來代替禁止,可謂調劑理想與事實的巧妙的辦法。例如要警告遊人勿折花木,用勿著模仿軍政法政,板起臉孔來喊“禁止”。不妨描一張美麗的漫畫,畫中表示一雙手正在攀折一朵花,而花心裡伸出一個人頭來,向著觀者蠶顰哀號,痛哭流涕。這不但比“禁止”好看,據我想來實比禁止有效得多。花木雖然不能言語,但它們的具有生機,人類可以遷想而知。有一種花被折斷了,創口中立刻流出一種白色的汁水來,葉兒立刻軟疲下來。看了這光景,誰也覺得淒慘。因為這種汁水可以使人聯想到血,這種葉兒可以使人聯想到肢體。那幅漫畫所表現出來的,便是這種淒慘的光景。向人的內心裡要求同情,自比強橫的禁止有效得多。又如要警告遊人勿傷害池魚,也可用同樣的方法來要求同情,畫一個大魚,頭上包著紗布,身上貼著好幾處十字形的絆創膏,張著口,流著淚,好像在那裡叫痛。旁邊不妨再畫幾條小魚,偎傍在大魚身旁,或者流著同情之淚,或在用嘴吻它的創口。這是一幅很動人的漫畫,把人類的事(絆創膏)借用在魚類身上,一方面非常滑稽可笑,另一方面非常易以引起同情。又如要警告遊人勿踏草地,也可畫一隻大皮鞋,沉重地踏在許多小草上。每株小草身上都長著一個小頭,形如一群幼稚園裡的小孩。但這些頭都被大皮鞋所踏扁,成荸荠形,大家扁著嘴在那裡哭。人們對於腳底下的事,不易注意。但倘把臉貼伏在地上,細細觀察走路時腳底下所起的情形,實在是很可驚的。那皮鞋好像飛來峰,許多小蟲被它突然壓死,許多小草被它突然腰斬。腰斬的傷痕療養到將要復原的時候;又一個飛來峰突然壓潰了它。這是何等動人的現像!這幅畫就把這種現像放大,促人注意。看了這畫之後,把腳踏到青青的嫩草上去,腳底下似覺癢癢的非常不安。這便是那幅畫的效果。


    這種畫的效果,乃由於前述的自然“有情化”而來。能把花木、池魚、小草推想作和人一樣有感情的活物,看了這些畫方有感動。而“有情化”的看法,又根據在人性中的“同情心”上。要先能推己及人,然後能遷想於物,而開“有情化”之眼。故上述的漫畫標札,對於缺乏同情心的人,還是無效。為了有這些人,多數俱足人性的好人無辜地在公園裡喫著那種嚴厲的警告。


     


    二十五年(1936)五月三十一日作,曾登《申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