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賜我甘露:德蘭修女嘉言品讀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139-201
    【優惠價】
    87-126
    【作者】 華姿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276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2627667
    作者:華姿著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 

        
        
    "

    編輯推薦
    在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每一個為窮人服務的處所裡,都有一張耶穌的受難像,在像的上方,同樣醒目地寫著這兩個大字:我渴。它時刻提醒著德蘭姆姆和所有的修女、修士,她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端給基督的一杯解渴的水。
    在德蘭姆姆看來,一個信奉上主的人,必須時刻傾聽這個世界高喊“我渴”的聲音,而且要在每一個苦難者身上,看見上主。
    因為上帝的饑渴,其實就是人類的饑渴。
    “饑餓並不單指食物,而是指對愛的渴求;赤身露體並不單指沒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無家可歸並不單指需要一個棲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除了貧窮和饑餓,世界上**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饑餓,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饑餓。”
    “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饑餓、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然而**的貧窮卻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 
    內容簡介
    德蘭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她沒有高深的哲理,隻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樣叫紅海分開,兩邊立起如壘,讓以色列人從干地上走過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飽五千人,叫許多人跟在她後頭擁護她。
    她不曾搞過叫天地變色的社會革命,她不是個翻天覆地的偉人。她所做的,是每一個有手有腳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顧垂死的病人,為他們洗腳、抹身,當他們被不幸的命運踐踏如泥的時候,還給他們一個人的尊嚴,如此而已。
    作者簡介
    華姿,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繫。現為湖北廣電總臺主任編輯,湖北省作家協會“我們愛”讀書會會長,武漢市詩歌和散文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少兒文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美國基督教文藝雜志《蔚藍色》編委。
    著有詩集《一隻手的低語》、《感激青春》,隨筆集《自潔的洗濯
    目錄
    她用一生來回應的呼求
    她用一生來遵行的教導
    她所領受的聖召
    她的精神導師
    她的修會章程與誓約
    她對“小兄弟”的定義
    她所恪守的貧窮
    她所承擔的苦痛
    她邀請義工的廣告
    她喜愛的經文
    她受到的批評
    她的黑暗
    她的祈禱文
    向神求助是有智慧的表現她用一生來回應的呼求
    她用一生來遵行的教導
    她所領受的聖召
    她的精神導師
    她的修會章程與誓約
    她對“小兄弟”的定義
    她所恪守的貧窮
    她所承擔的苦痛
    她邀請義工的廣告
    她喜愛的經文
    她受到的批評
    她的黑暗
    她的祈禱文
    向神求助是有智慧的表現
    愛從家庭開始
    不愛近人者,就是厭惡上主
    學習基督的愛
    讓我們學習耶穌
    使你的家成為愛之家
    與愛的源頭接通
    窮人就是我的家人
    使那饑餓的得飽足
    窮人是偉大的
    不要把任何人看成無價值的
    另一種貧窮
    漠不關心也是一種罪
    神貧
    我把自己給你
    服侍神
    凡是給人的,就是給他的
    謙卑
    真正的偉大是謙卑的
    信靠
    寶貴的禮物
    戰爭
    上帝不會丟棄
    墮胎
    孩子是上帝所賜的產業
    完全的愛
    施與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伸出你的手
    摸那摸不得的人
    愛,直到成傷
    憐憫的心
    我革命的成分中隻有愛
    向你困苦窮乏的弟兄松開手
    主前諸事平等
    人皆如此
    施與
    更高的標準
    分享
    我們有什麼權利
    肖似基督
    愛的審判
    善意味著要放棄有價值的東西
    個人
    沒有一個人是可有可無的
    艾滋病
    那無罪的,卻要像罪人一般死去
    神跡
    沒有神跡給這世代看
    靜默與傾聽
    靜默是一份禮物
    祈禱
    世上重要的那句話
    信心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寬恕
    沒有寬容,就沒有自由
    富足
    正確地使用財富
    貪婪
    以奴隸的身份過了一生
    與主和好
    先與人和好
    認識自己
    我是一個罪人
    接受
    領受也是尊貴的
    為善與作惡
    避免邪惡的途徑是行善
    教會
    上帝的國度
    聖潔
    不要再犯罪了
    永生
    看哪,那些得永生的人
    苦難
    上帝與我們一同受苦
    憐憫的工場
    上帝的憐憫臨到這裡
    服務
    把涼水給口渴的人
    和平
    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喜悅
    憂慮就是不信
    順服
    上帝啊,使我像基督那樣吧!
    我不但要
    不管怎樣,總是要
    花時間

    生命是什麼
    附錄一:她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大會上的演講
    附錄二:諾貝爾和平獎授獎公報
    附錄三: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機構設置
    附錄四: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工作設置
    致謝
    在線試讀
    她用一生來回應的呼求
    我們若要真正了解德蘭姆姆,那麼,我們必須先安靜下來、謙卑下來,聆聽她在每日清晨的默禱中,所聽見的那一聲永恆呼求,以及,她用整整一生來回應的那一個偉大召喚。否則,我們恐怕很難真正了解她——她的信仰、意志與智慧,她的性格、力量與使命,也很難真正了解她在基督愛的推動下,所成就的那個Agape:完全的、無條件的、直到成傷的愛。
    這個永恆的呼求和召喚便是:我渴。
    德蘭姆姆把這個呼聲深藏在心,然後走向加爾各答和全世界所有荒僻貧窮的角落,用一生的時光,熱切地,在苦難者身上尋找耶穌。
    她認為,我渴——是耶穌代表古往今來所有苦難者向人類發出的一聲呼喊。所謂渴,既是身體的需求,也是靈魂的需求,意味著人在受苦時,需要的,是來自人類的愛與關懷。
    在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會憲章裡,有一句話是我們一定不能忽略的。這句話便是:“我們的目標是使耶穌在十字架上對靈魂之愛的無盡渴望得到滿足。”
    而在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每一個為窮人服務的處所裡,都有一張耶穌的受難像,在像的上方,同樣醒目地寫著這兩個大字:我渴。它時刻提醒著德蘭姆姆和所有的修女、修士,她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端給基督的一杯解渴的水。
    在德蘭姆姆看來,一個信奉上主的人,必須時刻傾聽這個世界高喊“我渴”的聲音,而且要在每一個苦難者身上,看見上主。
    因為上帝的饑渴,其實就是人類的饑渴。
    如果我們不能體恤人類的饑渴,那麼,我們也一定不能體恤上帝的饑渴。如此,我們也不可能來到上帝面前,像一個單純的孩子那樣,去領取那一杯生命活水,來滿足我們靈魂深處永不止息的干渴。而這種干渴,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永遠無法解除的。
    她用一生來遵行的教導
    其次,我們必須要知曉德蘭姆姆用整整一生來堅持遵行的那一則教導。
    倘若我們不先了解這一點,那麼,我們恐怕也難以完全地認識她一一不僅難以認識她用一生的服侍所傳播的愛與和平,更難以超越一般觀感,看見她以福音為準則的虔敬生活:祈禱、愛、寬恕、謙卑、不評斷人、完全順服;以及這樣一個事實:她遵從了上主的吩咐,她的一生是一個邀請,更是上主放在人世的一個見證。
    這一則教導出自《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在這一章裡,耶穌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來告訴我們,當後的審判臨到時,上帝將用怎樣的標準來審斷我們。她用一生來回應的呼求
    我們若要真正了解德蘭姆姆,那麼,我們必須先安靜下來、謙卑下來,聆聽她在每日清晨的默禱中,所聽見的那一聲永恆呼求,以及,她用整整一生來回應的那一個偉大召喚。否則,我們恐怕很難真正了解她——她的信仰、意志與智慧,她的性格、力量與使命,也很難真正了解她在基督愛的推動下,所成就的那個Agape:完全的、無條件的、直到成傷的愛。
    這個永恆的呼求和召喚便是:我渴。
    德蘭姆姆把這個呼聲深藏在心,然後走向加爾各答和全世界所有荒僻貧窮的角落,用一生的時光,熱切地,在苦難者身上尋找耶穌。
    她認為,我渴——是耶穌代表古往今來所有苦難者向人類發出的一聲呼喊。所謂渴,既是身體的需求,也是靈魂的需求,意味著人在受苦時,需要的,是來自人類的愛與關懷。
    在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會憲章裡,有一句話是我們一定不能忽略的。這句話便是:“我們的目標是使耶穌在十字架上對靈魂之愛的無盡渴望得到滿足。”
    而在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每一個為窮人服務的處所裡,都有一張耶穌的受難像,在像的上方,同樣醒目地寫著這兩個大字:我渴。它時刻提醒著德蘭姆姆和所有的修女、修士,她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端給基督的一杯解渴的水。
    在德蘭姆姆看來,一個信奉上主的人,必須時刻傾聽這個世界高喊“我渴”的聲音,而且要在每一個苦難者身上,看見上主。
    因為上帝的饑渴,其實就是人類的饑渴。
    如果我們不能體恤人類的饑渴,那麼,我們也一定不能體恤上帝的饑渴。如此,我們也不可能來到上帝面前,像一個單純的孩子那樣,去領取那一杯生命活水,來滿足我們靈魂深處永不止息的干渴。而這種干渴,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永遠無法解除的。
    她用一生來遵行的教導
    其次,我們必須要知曉德蘭姆姆用整整一生來堅持遵行的那一則教導。
    倘若我們不先了解這一點,那麼,我們恐怕也難以完全地認識她一一不僅難以認識她用一生的服侍所傳播的愛與和平,更難以超越一般觀感,看見她以福音為準則的虔敬生活:祈禱、愛、寬恕、謙卑、不評斷人、完全順服;以及這樣一個事實:她遵從了上主的吩咐,她的一生是一個邀請,更是上主放在人世的一個見證。
    這一則教導出自《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在這一章裡,耶穌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來告訴我們,當後的審判臨到時,上帝將用怎樣的標準來審斷我們。
    我忍不住要把其中的三十四節至四十四節摘錄在這裡,與你分享。
    王向那右邊的說:“蒙我父賜福的人哪,你們來吧!來承受從創世以來就為你們預備的國度。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那時候,義人要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喫?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流落異鄉而收留你?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地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王又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詛咒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喫;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不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或坐牢,你們不來照顧我。”這時候,他們要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流落異鄉,或赤身露體,或害病,或坐牢,而竟沒有幫助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沒為微小的那一人而做,就是沒為我做。”
    原來,上帝並不看我們賺得了多少財富,擁有多大的權力,也不看我們獲得了怎樣的名聲,或是積累了多少知識;上帝更不看我們是否擁有美貌?是否聰穎?而是看我們在短暫而漫長的一生中,在世界的“流淚谷”裡,是否力所能及地,幫助過那些有所欠缺和有所需要的人。
    就如聖女小德蘭所說:“要知道我們的主並不怎麼看重我們的行為偉大不偉大,甚至於我們的行為艱辛不艱辛,他隻注意我們行為裡愛的熱情。”
    美國牧師華理克更說:“神以你服侍多少人,而非多少人服侍你,來決定你是否偉大。”
    毫無疑問,耶穌的這個比喻,為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抵達那個光榮的頂點開闢了一條捷徑。因為上帝要我們做的,並不是超出我們能力的大付出:一百萬的捐贈、二百萬的捐贈?或者更多?不,它僅僅是:給饑餓者一碗飯,給口渴者一杯水,給衣不蔽體者一件普通的衣裳;或是,安慰一個患病的人,探訪一個坐牢的人。
    這些微小的事,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倘若我們肯的話。
    但是,必須記住,我們的付出,一定得是不計任何回報的施與——預期回報的愛,就不是愛;預期回報的施與,也不是慷慨,而是一種喬裝的自私。
    你看,那些在耶穌的比喻中得蒙賜福的人,他們曉得當初所救助的那個饑渴者和流浪者,就是基督嗎?他們當然不曉得。他們更不曾想到,竟會因此而獲得那份永恆的光榮。
    上帝喜歡不計回報的默默的給予者——左手做的,不讓右手知道。你給,是因為你不得不給。你愛,是因為你不得不愛。如果我們付出是為了從付出中得著好處,那麼,我們的付出實在是一文不值。
    耶穌說:“你們為我兄弟中小的那一個做的,就是為我做的。”
    耶穌又說:“你們沒為小的那一個而做,就是沒為我做。”
    這句話裡隱含著一個奇妙的真理,那就是,所有給人的,都是給他的;凡不給人的,就是不給他。
    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討一個父親歡心的途徑,就是去愛他的孩子。而上帝,就是我們偉大的父親。倘若我們期望贏得他的喜悅,那麼,除了去愛他的兒女——也就是我們的人類同胞,我們不可能還有別的更合適的方式。
    透過服侍人去服侍神。這是的路,也是的路。
    這是一個清楚而立即的召喚。這個召喚既成為德蘭姆姆一生的使命與動力,也成為她一生的目標與目的。就如她自己所說:“人如果不能在苦難者身上看到耶穌,就不可能把這種服侍進行到底。當我們服侍窮人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服侍耶穌。當我們安慰被遺棄的人、病人、孤兒、臨死的人,受到照顧的,是他;收到食物的,是他;穿上衣服的,是他;受到探訪的,是他;被安慰的,也是他。我們的生命沒有其他目的,也沒有其他動機,這也是我們力量的來源。”
    德蘭姆姆一生記著這句話,一生做著這件事,卻震動了全世界。
    她所領愛的聖召
    “走出去,把基督的生命帶給眾人。”德蘭姆姆在對一個采訪者講述她所領受的次聖召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加入一個修女會,在修道院的高牆內,做一個修道的隱修修女,其實並不能完全滿足德蘭姆姆獻身真理的熱誠。她那顆被愛火焚燒的靈魂,渴望著更多、更多。倘若不能在祈禱、內思和付諸行動的具體服務中取得平衡,她將無法安寧。
    於是,在一種持久的深度的祈禱生活中,德蘭姆姆又聽到了那期待已久的召喚。她稱這第二次聖召為“召喚中的召喚”。時間是1946年9月10日。因為罹患肺結核,她正在前往大吉嶺休養的途中。對於這個“聖召中的聖召”,德蘭姆姆曾這樣描述:“到它到來時,能做的隻有說‘好’。訊息非常明確——我將放棄一切,跟隨耶穌進入貧民窟——在窮人中的窮人中服侍他。我知道這是他的意思,我必須遵從他,毫無疑問的,這工作將為他而做。”
    “我將離開修道院,與貧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這是一項指令。我知道我的歸屬,但我不知道如何纔能抵達。”
    2003年8月26日,是德蘭姆姆九十三歲的誕辰。在她離世六年後的這一天,仁愛傳教男修會的瓦扎卡拉神父在接受采訪時,講述了德蘭姆姆當年所領受的第二次聖召,其中的細節生動感人,卻鮮為人知。神父說:
    “德蘭修女經歷了三次‘神視’的經驗。在次神視中,她看到一大群人,有窮人,有兒童等各式各樣的人。她自己就在他們中間。他們向她伸開雙手說:‘修女,請來,把耶穌帶給我們。’
    第二次‘神視’中,她看到同樣的人群,不過,每個人都很悲傷。她還看到聖母,但看不見聖母的面容。因為她跪在聖母的後面。聖母對她說:‘你要照顧這些人。他們是屬於我的。不要害怕。把耶穌帶給他們,也把他們帶給耶穌。’
    在第三次‘神視’中,德蘭修女看到同樣的人群。雖然當時一片漆黑,但她仍然可以看見他們。她還看見了十字架上的耶穌,和站在稍遠處的聖母。耶穌對她說:‘我向你要求了,這些群眾也向你要求了,我的母親也向你要求了。你還拒絕把他們帶到我這裡來嗎?’
    德蘭修女回答說:‘不拒絕。’
    從那一刻起,她便聽從了這個召叫。
    有一段基督和她的對話非常美。她說:在領聖體後,耶穌對她說:“你是我的新娘,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的新娘。你將受很多的苦。我對你的召叫裡包含了愛、受苦、拯救人靈。”
    這件鮮為人知的事,記錄在德蘭姆姆的私人信件中。羅馬天主教會在為冊封德蘭姆姆為“真福品”而展開的調查中,公開了這些信件。
    還有一個說法,認為德蘭姆姆起初並不想離開修道院。但當她說“我要留在修道院,以後可以成聖”時,卻聽到耶穌對她說:“我要你做愛的傳播者。”
    下面這段文字所記錄的,便是當時的情景——姆姆在祈禱時與耶穌的對話。時間是1947年1月。事後,她向Lawrence Picachy大主教講述了這段神秘體驗。
    耶穌:“你難道拒絕為我做事工麼?你成為熱愛我的人,你為了愛我來到印度,靈魂的饑渴讓你千裡跋涉,你難道害怕為你所愛的更進一步麼?為我,為那些靈魂?你的慈悲難道已經變冷?我在你心中難道已變得次要?”
    德蘭:“親愛的基督,我屬於你。我是如此單薄、愚蠢,以致我不知道說什麼好。但是,按照你的意願要求我吧!隻要你願意,我會緊跟你的意願。可是,為什麼我不能成為Loret0姐妹會中的一個完美修女?為什麼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樣?”
    耶穌:“我要你做愛的傳播者。我需要仁愛會的所有修女,你們要把我的愛帶到窮人、病人、臨終者和小孩之中。你是我所知道的無能的人,軟弱、有罪。但正因為如此,我希望你來榮耀我,你難道拒絕麼?”
    德蘭:“我不拒絕。”
    “我要你做愛的傳播者。”這個呼召,就像當年的那句“來跟從我”一樣,不容人有剎那的恍惚與猶疑。在加利利風景宜人的海邊,漁夫彼得立刻扔下了魚網。而德蘭姆姆,則走出修道院,走進了貧民窟。
    完全地順服於上主,並被他的愛所占有。這既是德蘭姆姆信念和力量的來源,也是她摯愛上主於萬有之上的方式。
    “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上主拒絕不熱不冷的服侍,他需要的是熱烈的全然的奉獻。
    她的精神導師
    1931年5月24日,德蘭姆姆在發願成為勞萊德修女會的修女時,依據法國裡修的聖女德蘭(Teresa)之名,選擇了德蘭這個名字作為她的修女名。
    其實,在天主教的教會史上,共有三個德蘭修女:除了我們已經熟悉的聖女小德蘭和德蘭姆姆之外,還有一個聖女大德蘭。
    聖女大德蘭(St.Teresa),出生於1515年,逝世於1582年,是西班牙十六世紀加爾默羅修會的改革者,神秘學家,天主教的位女聖師。她保護窮人,關愛弱小,追求男女平等。她所著有關神修學及神秘學的著作,在天主教教會內具有極大的權威,四個多世紀以來,受其影響而改變生命的人,不計其數。而她的諸多靈修箴言,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如潺潺清溪,傳誦不絕。
    聖女大德蘭是聖女小德蘭領受洗禮時的主保,小德蘭的名字就是因此而來。聖女小德蘭是羅馬教廷欽定的傳教主保,德蘭姆姆的名字又是因聖女小德蘭而來。
    忍不住要摘錄兩段大德蘭的靈修金句與你分享:
    “希望吧,我的靈魂,希望吧,你不知那日子和那時間。你要悉心注意,一切會很快地過去,雖然你的不耐把確實的認為可疑,把短促的當作長久。”
    “您要記得,您隻有一個靈魂,您也隻死一次,您也隻有一個短暫的生命,隻有一個,為您是特殊的,也隻有一個天堂,它是永恆的,為它您該犧牲很多事。”
    聖女小德蘭,亦稱為“耶穌的小花”,是法國裡修加爾默羅聖衣會的隱修修女。所以,亦被稱為“裡修聖女德蘭”,或“裡修的聖德蘭”。
    1873年1月2日,小德蘭誕生於一個虔敬的天主教家庭,九歲時次蒙召,十五歲時加入聖母聖衣會。在那座小小的修道院裡,小德蘭作為一個專為教士和傳教士祈禱的隱修修女,僅僅生活了短短的九年。1897年9月30日,小德蘭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
    在她離世二十八年後,即1925年5月,羅馬教廷隆重地宣布她為聖徒。在此之前,教廷收到了二十多萬份請求封她為聖徒的申請。兩年後,又欽定她為普世傳道主保,法國更把她作為法蘭西的第二保護者,與聖女貞德齊名。1997年,在她去世一百周年之際,羅馬教會又將她列入四大女聖師之列,並尊封她為偉大的神修家之一,認為她興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神修革命。
    小德蘭在十五歲加入聖母聖衣會時,便表明她的天職就是“愛”。她寫道:
    “我的小小行徑是心靈的童真、信賴與的順服。”
    “在我心裡,不斷地聽到耶穌臨死前的呼號‘我渴’。這呼號在我心中點燃了非常活潑的愛火,我願意給可愛的耶穌解渴。”
    “真正的愛,是能忍受別人的一切缺點,對別人的軟弱毫不見怪,對別人的小德小行,卻要感奮取法。……愛不能僅僅施與我們所愛的人,它必須光照滿堂,讓人人都感到愉快。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