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一個人的安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戴明賢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255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25551
    作者:戴明賢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小城安順,素有“中國瀑鄉”“屯堡文化之鄉”“蠟染之鄉”“西部之秀”的美譽,《一個人的安順》記錄這座瑩白的石頭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浮世人生——傳統夜郎古國的淳樸民風,抗戰湧入的“下江人”帶來的新鮮氣息,二者交織出時代的激蕩和變化,通過當時的作者——一個少年的眼睛,寫出其父輩、親友、鄉鄰散淡生動的小城生活及風俗人情。


        作者著眼於“城”與“人”的互動,點染記憶中戰亂時期的小城人物:“慈心與俠氣兼備”的大姐,“始終嬌慵著”的下江女人與“始終殷勤著”的下江男人,“披著灰白色的擀氈大氅,無比剽悍”的馬哥頭兒,“氣質高潔”、“獨來獨往的剪花姑外婆”,有一支“維納斯鉛筆”、記憶中永遠是一個“漂亮的大孩子”的裁縫師傅薛大哥,“灑脫和嫵媚”的昌明和尚,並稱“龍虎豹”的山城名師,還有“踽踽而去”的“賣葵花的皇帝”、“施施然而來”的食客等“江湖落拓人”……這些不見於經傳的普通人,一個個活生生地站在面前,傳遞著那個已經消逝的時代的生命氣息。


        作者對世俗生活背後的普通百姓的生命存在形態、精神面貌、命運……的關注,及其內在詩意的發掘,流露出對生息於故土之上的鄉親父老的深切理解,以及相濡以沫的悲憫情懷。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安順》以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貴州安順小社會為背景,采用“浮世繪”式的手法,描繪了那裡的世態人情、飲食風俗、奇人異事、官吏優伶、販夫走卒,乃至方言土語……儼然一幅安順地方的“風情畫”。作者有著自覺的文體意識,語言樸拙,風格濃郁,讀來引人入勝。書中配有不少安順老照片,展現安順老城的人文傳承、民族風情等,富於舊時氣息。

    作者簡介

        戴明賢,漢族,貴州安順人。一九三五年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編審職稱。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貴州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貴州省芙峰印社社長、貴陽書畫院院長、《花溪》文學月刊副主編等職務。


        專業從事文學、書法創作。出版文學作品《一個人的安順》、《物之物語》、《鄭珍詩傳》、《岔河漲水》、《走進雲裡去》、《九疑煙塵》、《花濺淚》、《殘荷》、《戴明賢散文小說選》、《采蕨集》、《石城引》、《掬藝錄》、《黑白記》、《戴明賢集》〔八卷本〕等;出版書法篆刻作品《戴明賢書法篆刻集》《對山集》《自適其適》《萬壑樓印存》《墨•像:八十學畫集》等。戲劇影視作品有《夜郎新傳》、《畢升》(與廖公弦合作)、《雙婚疑案》、《樹苗》、《燕樓驚豹》、《水寨龍珠》等拍攝、公演和獲獎。書印作品曾數十次在國內外展覽、收藏、刻石及獲獎。2001年獲中國書協中國書法藝術榮譽獎、2011年獲建會三十周年榮譽獎。

    目錄
    序一:一個人的安順(錢理群)
    序二:戴明賢:屬於未來和遠方的寫作者(杜麗)

    浮世繪/1
    下江人(上篇)/10
    下江人(下篇)/15
    十指生涯/21
    看練攤/29
    優伶/35
    來了美國兵/41
    江湖落拓人/48
    歌之祭/56
    鄭四爺/83
    馬幫過街/88

    序一:一個人的安順(錢理群)


    序二:戴明賢:屬於未來和遠方的寫作者(杜麗)


     


    浮世繪/1


    下江人(上篇)/10


    下江人(下篇)/15


    十指生涯/21


    看練攤/29


    優伶/35


    來了美國兵/41


    江湖落拓人/48


    歌之祭/56


    鄭四爺/83


    馬幫過街/88


    “丘二”/92


    信徒/101


    悲歌動地/109


    “虎皮”/119


    五官屯看跳神/125


    縉紳/130


    影院風景/137


    廚子/141


    流血故事/144


    金鐘山看“開堂”/148


    生意人/152


    “龍虎豹”/171


    女先生們/179


    七癖之鳳/188


    述異/193


    瞬間/202


    畸人/209


    土話/218


    玩具/235


    食譜/246


    歲時/257


    雜事/267


     


    後記/277


    重版後記/280

    前言
    序二:戴明賢:屬於未來和遠方的寫作者

    大約十年前,經由錢理群教授推薦,我有幸讀到戴明賢先生寫安順人事的散文集《石城浮世繪》。那時,戴明賢先生的名字於我是完全陌生的,貴州更是一個十分遙遠的存在。
    薄薄的一卷書稿,淡淡的家常文字,展讀之下,立刻被書中描寫的那個逝去的年代,那個遠方的世界,那些眾生的命運所打動。在對作者沒有更多了解的情況下,年輕的我竟然膽大妄為,將原來的書名改為《一個人的安順》,在我供職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十年過去了,十年間,感謝戴明賢先生的信任,我們作為編輯和作者四度合作,北京—貴陽之間書稿、信件、郵件多次返還。翻譯家李文俊先生曾經這樣談起他和福克納之間的緣分:他說自己雖然從來沒有見過福克納本人,但自感比福克納的家人朋友似乎更加了解這位美國作家,因為通過字字句句的翻譯推敲,仿佛已經踏上了作家精神世界的花園幽徑。我相信此言不虛。通過編輯戴明賢先生的四本(三種)作品,借用一個西方哲學的概念,我感覺自己也對這位前輩作家的心靈世界仿佛有了更多的“同情之理解”(這裡的“同情”是感同身受的“共情”之意)。

    序二:戴明賢:屬於未來和遠方的寫作者


     


    大約十年前,經由錢理群教授推薦,我有幸讀到戴明賢先生寫安順人事的散文集《石城浮世繪》。那時,戴明賢先生的名字於我是完全陌生的,貴州更是一個十分遙遠的存在。


    薄薄的一卷書稿,淡淡的家常文字,展讀之下,立刻被書中描寫的那個逝去的年代,那個遠方的世界,那些眾生的命運所打動。在對作者沒有更多了解的情況下,年輕的我竟然膽大妄為,將原來的書名改為《一個人的安順》,在我供職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十年過去了,十年間,感謝戴明賢先生的信任,我們作為編輯和作者四度合作,北京—貴陽之間書稿、信件、郵件多次返還。翻譯家李文俊先生曾經這樣談起他和福克納之間的緣分:他說自己雖然從來沒有見過福克納本人,但自感比福克納的家人朋友似乎更加了解這位美國作家,因為通過字字句句的翻譯推敲,仿佛已經踏上了作家精神世界的花園幽徑。我相信此言不虛。通過編輯戴明賢先生的四本(三種)作品,借用一個西方哲學的概念,我感覺自己也對這位前輩作家的心靈世界仿佛有了更多的“同情之理解”(這裡的“同情”是感同身受的“共情”之意)。


    在我看來,戴明賢先生雖然遠離喧囂,幽居貴州,但其思想和文字卻頗具前沿性和先鋒性;雖然始終保持著傳統士大夫的生活品味,但其每一篇作品都有著自覺的文體追求和藝術用心,可以說,他是有著史家視野的散文家,有著世界眼光的貴州鄉土作家,有著傳統情懷的當代作家。


    一、中國文學的又一“城”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向有“兩傳一城”的說法,其中“兩傳”指的是蕭紅的《呼蘭河傳》,孫犁的《鐵木前傳》;“一城”則是瀋從文的《邊城》。三部作品都是傳世經典:寫的都是故鄉人物和往事,人物命運都是令人唏噓感嘆,藝術風格都是深摯雋永。我以為,戴明賢先生的《一個人的安順》是為中國文學又貢獻了“一城”,以後再談起這四部永恆的經典時,完全可以說,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兩傳兩城”。


    現在看起來,我當年為《石城浮世繪》改書名為《一個人的安順》雖然是出於圖書市場的考慮,但從今天的角度看來:“石城浮世繪”的確是更為恰切的書名。這是一本有著“史”的自覺意識的潛心之作。作者在“後記”中自述雖然久已想寫,但直到年事漸長,閱歷加深,尤其是讀了一些文化人類學著作後,纔進一步意識到童年的家鄉“有一份自己的文化”、“是一個完整的文化生態圈”,於是,“按記憶實錄”,以抗戰前後這一時段的小社會為對像,以社會群體為單位作白描勾勒這一“愜心的形式”也就水到渠成,油然而生了。實際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在苦苦尋覓到不同的“愜心形式”後纔開始動筆的,屬於當代為數不多的有著自覺文體意識且能付諸實施的寫作者。


    當代作家中專注於寫一個地方的作家不在少數,賈平凹專注於商州和西安,多年苦心經營;莫言專注於高密東北鄉,一發而不可收,還因此走向世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再次證明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名言;我們也可以進一步說,越是地域的,也就越是中國的。戴明賢先生專注於家鄉安順、貴州,自成一家,讀者遠在貴州之外;而不同於其他作家的是,其作品除了醇厚的藝術性,還透出他有著自覺的學者情懷:在文學之外的“史”的意識。


    說《一個人的安順》有著“史”的自覺意識,固然是因為,作者自覺地記錄下了當時安順的城市地圖,建築地標,尤其是各個社會階層、社會結構、人物群像、人情風物、飲食習俗,乃至方言俚語。正如作者所說,號為“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順歷史上一直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明朝初期的屯軍和抗戰時期的流亡兩次大規模移民所形成的“五方雜處”的社會局面,令內地的主流文化以獨特的方式衝擊、融合著小城的傳統。雖然其地理位置相對於內地文化中心顯得偏遠,實際上遠的也是近的——流亡的“下江人”帶來的異質文化、抗戰劇團的演出、影院的電影,加上傳統戲曲都是當時的風氣之先,小城的人們,尤其是作者的姐姐明端、明坤這樣的年輕人立刻就被熏陶乃至直接參與其中。


    然而,在我看來,作者的寫作目的不止於“實錄”,他還有著更高的藝術追求。雖然這追求往往被其平實質樸的文字所遮蔽,但明眼的讀者還是能夠準確地與作者的藝術世界接上頭,並在其中深深迷醉。


    文學不是政治,它是一種溫柔的勸導和說服。為了說服讀者,小說家用故事做迷藥,詩歌彈奏著永恆致命的旋律,更多承載思想的散文要靠什麼呢?哪一種寫作幻術足以將散文所攜帶的思想訴諸讀者的感官,讓他們清醒地入迷呢?弗吉尼亞•伍爾夫認為,散文隨筆仰賴的純是作者個人語言的魔力,是“將短暫人生的聲音,透過個人語言的迷蒙煙霧,提升到永恆融洽的國度”。於是,在每一縷煙霧升起之處,作者思想的耳語說服了讀者的理性。而曾幾何時,我們的散文還不甚明了“勸導”這門溫柔的藝術,在秦牧、楊朔的時代,散文似乎更多地“教導”著讀者,要麼是不甚顧及讀者感受的獨自“抒情”。這樣的寫法在那個時代是好的,是被允許的,是得到呼應的,而在今天,則是“勸導”藝術制勝的時代,隻有深諳這門藝術的寫作者纔能俘獲讀者的心。戴明賢先生顯然就是這樣一位高妙的勸導者。


    具體到《一個人的安順》,那麼多家國舊事,許多樁辛苦遭逢,其中不乏驚心動魄、刻骨銘心者,作者也隻是淡淡起筆,從“瑩白的石頭城”寫起,用質樸無華的文字,輕言慢語的語調,娓娓道來,並不急於去動手抓住讀者,讀者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慢慢打動,以致深陷其中,難以釋懷。在寫法上,他糅合了電影、戲劇、小說、詩歌等各種藝術形式,甚至傳統繪畫的“留白”手法,言盡意遠,給人以無窮回味。文字則保持著慢速、樸拙的手工感、手藝感,仿佛是一針一線手工縫制起來的,針腳綿密細致,讀來回味悠長。這在當下很多粗針疏腳,以炫取勝的寫作潮流中實屬鳳毛麟角。


    二、微觀歷史:物的前世今生


    戴明賢先生曾用“浮屠不三宿桑下”恐生留戀之情的典故,表達自己對有情世界的多情與牽掛,並深深自責。同樣的自責,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也有一個類似的表述——“我有個自責甚深、始終渴望改正而未能戒除的毛病,那就是對持有相當時日的事物每每保有一份忠誠。例如經年穿戴的一件衣服、一頂帽子,或者是一把慣使的手杖,一間久居的老屋……一旦離開它們,總覺得渾身不對勁,或內心隱隱作痛,更遑論其他刻骨銘心的割舍和分離了。”中西兩位作家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表達了同樣的對舊物的留戀,也是對記憶的留戀。


    《物之物語》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安順》的續篇,敘述的是1950年代以後的人事,以“物件之歷史”的視角切入,刻繪父母流傳下來的老物件、友朋間贈送的書面及小物品,以及一些老照片等所蘊涵的人生故事。這本書打動我的地方在於一個“惜”字——如今是一個物質消費的年代,“一次性”取代了永久使用,“升級換代”替代了代代相傳,閃閃發光的“新”取代了舊物的手澤和斑駁。很多舊物連同傳統一起被迅速地放棄和遺忘,但人的生活是有連續性的——“現在”經由“過去”而來,失去了“過去”,“現在”也就失去了根基。蔓延在社會上的普遍焦慮情緒就跟失去了“連續性”不無關繫。此時,這本書所表現出的惜物、惜人、借光陰、惜舊情、惜緣分、惜傳統的情懷,就顯得格外安詳、自足、富有啟示。


    這本書裡,再次彰顯出作者自覺的文體意識和獨特的語言魔力——全書共五十四篇,寫出了五十四件尋常又不尋常的“物”的幽微歷史。尤其是,其中很多的物與人都是不入通常寫作者法眼的家常物件、平凡人物,作者卻獨具慧眼和慈心,能發現其物存在的真理,其人內心的絢爛,從容勾勒其脈絡,耐心梳理其來歷,從而寫出一個時代的風雨雷鳴;那個籠罩著政治風雲的年月,那些以各自耐力與韌性維繫自己存在的人物,讀完他們的這段“小歷史”,誰敢再說隻有英雄人物纔有資格入史?這種看待物、看待人、看歷史的眼光,豈不暗合了法國年鋻派微觀史學的路子?書中所寫的“貴州往事,且行且憶”豈不完全可以遠播他方,傳之久遠?


    三、一個寫作者的生命哲學


    身處這個火熱的時代,一個寫作者如何存在、如何自處?一個地處貴州這樣相對於“中心”略顯偏遠之地的寫作者如何存在、如何自處,乃至如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開拓寫作資源?對此,戴明賢先生的新作——《子午山孩——鄭珍:人與詩》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實際上,多年以來,戴明賢先生自己的生活就一直滲透著審美感——家常的審美感,他是少數能將生活與作品融為一體、做人與做文和諧一致的作家。


    在講到法國作家蒙田時,弗吉尼亞•伍爾夫這樣說到他的歸隱的生活哲學:“倘若沒有引導,沒有範例,要過好幽居生活比過好公共生活困難得多。這是一種藝術,需要每個人獨自鑽研。讀書,不是為了求知或者謀生,而是為了把交流擴大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


    戴明賢先生不是隱居者,作為深受儒家文化傳統影響的安順子民,他在現實與理想、功名富貴與心靈獨立之間有自己的取舍,也有對現實的妥協。在說到自己身處的貴州時,他這樣說:“貴州建省晚,僻處西南一角,從來不受先進地區、主流文化的青眼。”作為一個寫作者,身處偏遠之地,如何在凡庸的日常生活中開拓寫作資源,戴明賢先生選擇了鄉先賢鄭珍作為交流對像,所以,他寫鄭珍詩傳,就像是在寫自己,是為了“把交流擴大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


    做到了,這種相隔不同時空的交流是如何有效,如此深刻、如此默契,以至邵燕祥先生在序言中說是作者“發現”了鄭珍的存在。經由這發現,讀完全書,生活於一二百年前的這位詩人,“已經成為我聲息相聞的近鄰,忘年相交的契友,可以月下同遊,可以花前對飲,可以雨夜聯床”,“而不問是十九世紀還是二十一世紀了”。


    盡管如此,如何讓生活於一二百年前的經學詩人的詩能為當代讀者所理解,作者很是費了一番苦心,除了用他自己拿手的散文翻譯出一首首原詩之外,還用了很多心思還原鄭詩的精神,注重百載之下讀者的感受。如在一八三九年九月與僧人登山留書復與友人乘船玩山的情節後,作者用一句“這是鄭子尹數十年陰霾中一個珍稀的響晴天”作結,一句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讓近二百年後的我們發出會心會意的微笑。


    按照接受美學的理論,一個作家的作品是由寫作者和閱讀者共同創造的。戴明賢先生的這幾本書,都不是熱銷書,但是,作為責編,我送出去的每一本書都有欣喜的回應,這就是文化積累、文化效益。有機會來貴州的朋友都想來見見戴明賢先生,都想去一趟安順。有朋友在安順看到戴明賢先生手書的匾額都興奮地打來電話——的確,戴明賢先生已經成為“貴州的文化名片”、“安順的文化名片”,他的讀者都是高品質讀者。這是一個小眾閱讀的年代。我堅信,一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銷售了多少冊,而在於它被多少個讀者用心細讀,被多少個讀者珍藏在心頭。在這個意義上,戴明賢先生的鄉土繫列作品更豐富的意義還在未來,在遠方,等待更多讀者的閱讀和發現。


     


    (本文由2013年舉辦的“戴明賢鄉土書繫研討會”發言稿整理而成)


     


    杜麗,女,作家,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民進中央出版委員會委員。出版有散文集《美好的敵人》《帶綠色玻璃罩的臺燈》《為卡爾文瘋狂》《藍色手指》等。現供職於人民文學出版社。

    媒體評論
    我從中看到了某種“永恆”的東西。是小城永遠不變的散淡、瀟灑的日常生活,還是小城人看慣寵辱哀榮的氣定神閑的風姿,我都說不清楚。或許正是這“城”這“人”所特有的韻味,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堅韌的生命力量。它在四十年代的戰亂中支撐了這座小城,這個國家,因而不朽。
    ——錢理群

    它將中國邊地小城市民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如此真實而精微,具體可觸地呈現給我們,這對我輩“不知俗事”的偏頗,自是一個有利的糾正。而作者對世俗生活背後的普通百姓的生命存在形態、精神面貌、命運……的關注,及其內在詩意的發掘,處處流露出對生息於故土之上的鄉親父老的深切理解,以及相濡以沫的悲憫情懷,則更有助於讀者接近普通百姓真實的生活。這大概就是本書的格外動人之處吧。
    ——錢理群

    我從中看到了某種“永恆”的東西。是小城永遠不變的散淡、瀟灑的日常生活,還是小城人看慣寵辱哀榮的氣定神閑的風姿,我都說不清楚。或許正是這“城”這“人”所特有的韻味,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堅韌的生命力量。它在四十年代的戰亂中支撐了這座小城,這個國家,因而不朽。


    ——錢理群


     


    它將中國邊地小城市民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如此真實而精微,具體可觸地呈現給我們,這對我輩“不知俗事”的偏頗,自是一個有利的糾正。而作者對世俗生活背後的普通百姓的生命存在形態、精神面貌、命運……的關注,及其內在詩意的發掘,處處流露出對生息於故土之上的鄉親父老的深切理解,以及相濡以沫的悲憫情懷,則更有助於讀者接近普通百姓真實的生活。這大概就是本書的格外動人之處吧。


    ——錢理群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向有“兩傳一城”的說法,其中“兩傳”指的是蕭紅的《呼蘭河傳》,孫犁的《鐵木前傳》;“一城”則是瀋從文的《邊城》。三部作品都是傳世經典:寫的都是故鄉人物和往事,人物命運都是令人唏噓感嘆,藝術風格都是深摯雋永。我以為,戴明賢先生的《一個人的安順》是為中國文學又貢獻了“一城”,以後再談起這四部永恆的經典時,完全可以說,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兩傳兩城”。


    ——杜麗


     


    在我看來,戴明賢先生雖然遠離喧囂,幽居貴州,但其思想和文字卻頗具前沿性和先鋒性;雖然始終保持著傳統士大夫的生活品味,但其每一篇作品都有著自覺的文體追求和藝術用心,可以說,他是有著史家視野的散文家,有著世界眼光的貴州鄉土作家,有著傳統情懷的當代作家。


    ——杜麗

    在線試讀
    浮世繪

    安順是一座瑩白的石頭城。
    安順人住在石礎石階石院的木屋裡,口腹之需也多與石頭有關——鹽巴用石缽擂,米面用石碓舂,糍粑用石臼打。小石磨不緊不慢地旋轉,四面流下潔白的豆汁,在大鍋裡點豆腐。身上穿的更是離不開石頭——新布用石磙碾軋,浣衣放在大石板上搗。
    出門走石街,過石巷,穿越城中央的鐘鼓樓石洞門。東西南北十字交叉的石甬道,永遠被挑水夫們濺得濕漉漉的。成人們寧願繞樓而過,小孩卻愛嘚嘚踩過陰涼沁人、石壁長滿厚苔的門洞,還要冷不防大叫一聲,讓整個門洞嗡嗡震響。顫巍巍的賣水扁擔挑來的水,汲自城內的大龍井、雙眼井、五眼井等十多個石井,井們都罩著石蓋,刻著精粗不一的圖案花紋,石沿上滿是深深淺淺的數百年磨出來的繩槽。甜水叫大井水,供飲用;苦水叫小井水,供浣洗雜用,每擔要便宜一個銅板。甘甜沁人的好水出在東郊一個窄而長的石罅裡,名如其形,叫馬槽龍井,或認為應作馬場龍井,但東門隻趕牛場,叫牛場壩;西門纔趕馬場。講究美食的人家推豆腐待貴客,讓水夫專門去挑馬槽龍井的水,要多給一倍的腳力錢。
    城裡城外的石牌坊,多得數不過來。我家所住的東大街,短短裡許長,據府志記載就有三座石牌坊,但在我出生前就因擴建馬路拆去了。府文廟的牌坊、龍柱、小橋、院子,全是瑩白的石雕。大成殿前的那對透雕龍柱,至今是鎮城之寶,傳說鏨刻此柱的潘石匠,其報酬是按鑿下來的石屑粉重量,一兩石屑一兩銀子計算的。
    安順的標志性建築,是西秀山的石塔。老媼鄧羅氏逼童養媳為娼不遂,殺媳碎尸,是小城空前的大案,縣官將她處以唯古書有記載的凌遲之刑,又是銘刻石碑,以警後世。
    出城必經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洞。出了城門,就見環城皆山——金鐘山、鳳凰山、飛虹山、盔甲山、小金山、觀音山、武當山等等,多為一座座小巧玲瓏的孤山,所以俗話說石城有桂林的山,無桂林的水。甚至有金鬥不移、天鵝抱蛋、交椅大坡等奇怪的山名。金鐘觀音二山,高林蓊郁,遮天蔽日;其餘諸山多是淺草灌木,露出斑駁的石骨,好像滿天星鬥。有一座螺螄山,滿山是青色的田螺化石,小學的男孩們大多要邀約朝拜一次,帶上小釘錘,把石螺亂敲一氣,絕難得到一枚完整的。稍稍成形的,就帶回學校向儕輩炫耀。

    浮世繪


     


    安順是一座瑩白的石頭城。


    安順人住在石礎石階石院的木屋裡,口腹之需也多與石頭有關——鹽巴用石缽擂,米面用石碓舂,糍粑用石臼打。小石磨不緊不慢地旋轉,四面流下潔白的豆汁,在大鍋裡點豆腐。身上穿的更是離不開石頭——新布用石磙碾軋,浣衣放在大石板上搗。


    出門走石街,過石巷,穿越城中央的鐘鼓樓石洞門。東西南北十字交叉的石甬道,永遠被挑水夫們濺得濕漉漉的。成人們寧願繞樓而過,小孩卻愛嘚嘚踩過陰涼沁人、石壁長滿厚苔的門洞,還要冷不防大叫一聲,讓整個門洞嗡嗡震響。顫巍巍的賣水扁擔挑來的水,汲自城內的大龍井、雙眼井、五眼井等十多個石井,井們都罩著石蓋,刻著精粗不一的圖案花紋,石沿上滿是深深淺淺的數百年磨出來的繩槽。甜水叫大井水,供飲用;苦水叫小井水,供浣洗雜用,每擔要便宜一個銅板。甘甜沁人的好水出在東郊一個窄而長的石罅裡,名如其形,叫馬槽龍井,或認為應作馬場龍井,但東門隻趕牛場,叫牛場壩;西門纔趕馬場。講究美食的人家推豆腐待貴客,讓水夫專門去挑馬槽龍井的水,要多給一倍的腳力錢。


    城裡城外的石牌坊,多得數不過來。我家所住的東大街,短短裡許長,據府志記載就有三座石牌坊,但在我出生前就因擴建馬路拆去了。府文廟的牌坊、龍柱、小橋、院子,全是瑩白的石雕。大成殿前的那對透雕龍柱,至今是鎮城之寶,傳說鏨刻此柱的潘石匠,其報酬是按鑿下來的石屑粉重量,一兩石屑一兩銀子計算的。


    安順的標志性建築,是西秀山的石塔。老媼鄧羅氏逼童養媳為娼不遂,殺媳碎尸,是小城空前的大案,縣官將她處以唯古書有記載的凌遲之刑,又是銘刻石碑,以警後世。


    出城必經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洞。出了城門,就見環城皆山——金鐘山、鳳凰山、飛虹山、盔甲山、小金山、觀音山、武當山等等,多為一座座小巧玲瓏的孤山,所以俗話說石城有桂林的山,無桂林的水。甚至有金鬥不移、天鵝抱蛋、交椅大坡等奇怪的山名。金鐘觀音二山,高林蓊郁,遮天蔽日;其餘諸山多是淺草灌木,露出斑駁的石骨,好像滿天星鬥。有一座螺螄山,滿山是青色的田螺化石,小學的男孩們大多要邀約朝拜一次,帶上小釘錘,把石螺亂敲一氣,絕難得到一枚完整的。稍稍成形的,就帶回學校向儕輩炫耀。


    石山洞多。常年遊客不斷的是城南近郊的華嚴洞。端午遊此洞,是一項傳統。洞口幾隻長滿綠苔的大石缸,長年貯著岩漿水,供和尚食用,平時無人一顧,端午節就要論杯賣了。玩家們租用殿堂打圍鼓、唱川戲、辦酒席。城東二十裡的清涼洞“天開一竅,前後通明,中有古剎,下有內外二城”。老百姓叫它糧倉洞,說是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屯糧的洞窟。城南五十裡有兩個洞合稱“二仙洞”,傳說當地山民辦紅白喜事,可以去洞口求借仙家的鍋瓢碗盞,後來一戶貪心人家沒有全數歸還,仙家生氣,從此再也借不出來了。我沒去過此洞,傳說卻聽母親說過。此外無數的山洞,多是山民躲避兵災匪亂的處所;太平年月,則在洞裡熬硝。


    安順人就在這個石世界裡,經歷每人一份的生老病死,苦辣酸甜。到得“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就退居一塊石碑之後,銷聲匿跡。環城眾山,密布層層匝匝的墓碑。記得次排隊出東門,一走出城門洞,隔著低窪的牛場壩,撞到眼前的是滿天星鬥般的白石墓碑。一位高班學長脫口得句:“一出東門墳摞(讀如糯)墳,老遠看見擺家屯。”


    小城計時,沿古習定時放炮。正午的“午時炮”重要,像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把一天平分兩半。經常是我放學走近城中央的鐘鼓樓,就聽得北兵營的午時炮響起來。晚上母親催寢,總是說:二炮都過半天了。二炮即二更。小城打更,隻用鑼,沒有柝。一更不打,二更是“當當”連打,三更是“當、當當”,四更是“當、當、當當”,五更時睡得正酣,沒聽見過。正是蘇東坡說的:“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三更前後,市聲俱寂,獨有“炒米糖開水——”的叫賣聲,不時響起,格外淒涼。我奇怪半夜三更喝什麼炒米糖開水,母親告訴我,這是幌子,實際上賣的是“膏精”。膏精又稱“梭梭”、白面,學名海洛因。當然,深夜寒風中神出鬼沒的癮君子們肯定也樂意喝一碗滾燙的炒米糖開水添些溫暖。深夜還常有貓頭鷹啼叫,“嗚吳”一聲,隔許久又一聲,冷冰冰的,聽得人發毛。小城人認為這是鬼叫。一聽見,就會說:又是哪家老人要上路了。


    北兵營還不時傳來軍號聲。石城牆上,黃昏時分常見小號兵練習吹號。號聲單調悠遠,拖多長也不帶顫聲,蒼勁寥廓。身後襯著火燒雲。這似乎是所有小城的一道風景。瀋從文先生筆下和不少電影裡都描寫過。費穆的電影《小城之春》中的主婦在城牆上來來去去,我看了很覺親切。號聲一傳到街上,什麼都可以當成玩具的小孩們就來勁了,跟著那調子,拖聲曳氣地,參差不齊地合唱:“死豬起床!死豬起床!天麻麻——亮——”青春年少的一代,學逃難來的“下江人”的樣,偷偷談自由戀愛,幽會也往往選擇在偏僻的廢城牆上。


    那年月,小城上空總若有若無地飄浮著一縷藥味。深夜分外清晰。有人聞著是異香,有人聞著是奇臭。這是鴉片的氣味。一次,隨大人觀夜戲回家,路過東街大十字,撲鼻一陣濃郁的奇異藥味。大人們說:哪家在熬煙!當時雖上距鴉片戰爭結束已百餘年,清末民國又屢次禁煙,但在民間從來是禁而不絕。一九三五年紅軍長征過黔北,看到連挑夫腳力都靠吸鴉片提神服役,不由得駭異。解放戰爭期間,安順人谷正倫主黔政,又正式開放煙禁,小城外的菜地谷田,開遍了妖艷無比的罌粟花,煙農用小竹籃提著“洋煙菜”即罌粟嫩葉尖進城賣給市民喫火鍋。又香又嫩又脆,下火鍋比茼蒿菜還好喫。


    癮君子人數雖少,卻多是一家之主。幾代人百餘年的煙榻生涯,影響了整個小城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維方式。


    例如晚睡晚起。中午飯叫早飯,喫晚飯已掌燈,午後和深夜喫點心叫“過午”和“消夜”。


    例如重喫不重穿。煙客胃口不佳,非美食難以激發食欲。流風所被,雖小戶人家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凡玩過黃果樹景區的外地人,無不知道一路用餐,安順味道好。傳統的舊時風味小喫如荞涼粉、新苞谷粑、賊蜘粑等,尤稱獨步。但安順人隻管自享,從不宣傳。許多外地名點傳到安順,或安順人出門嘗到,怡然一笑之外,絕不會想起運用傳媒手段,奮起競爭。


    安順人重人情,講禮儀。老親老戚老街坊,幾代人交往不絕。雖貧家小戶,也恪守“忍嘴待客”的傳統。“大躍進”運動後的饑饉年份,普通家庭裡每餐都按量用秤稱了,安順人家來了遠客仍要留飯。至少要以不限量的芡粉調冰果露以餉客。重禮儀當然就顧臉面,有“願輸腦殼不輸耳朵”之諺,也就是可殺而不可辱。有一商人到廣州進貨,因衣著土氣,店員警告他勿湊近貨櫃看貨,如踫破玻磚,價錢是很貴的。他乃問,一塊玻磚值多少錢,店員說了,他就舉腳亂踢,把店中的玻櫃全踢破了,然後叫老板出來收費。抗戰期間,難民們把共同進餐各人付款的“AA制”帶到安順,安順人無不嗤之以鼻,嘲之為“新生活,各開各”。說是“你舍不得請人,各人陰倒(悄悄)去喫就是。約起人去各開各,成何體統!”連中學生也不興此風。


    數百年自足自樂的生活方式,涵養出大量的聰明人、超脫者、幽默家。百藝一學就會,淺嘗輒止;世事洞察於胸,僅供談助。月旦人物,繩尺從嚴;自我解嘲,言辭尖利。善於將境外的新玩意改造為漫畫。例如當著英文教師的面對學生做喫驚狀:“這寫的是什麼雞腸子、橫起爬?”或背誦一封杜撰的家信:“發惹媽惹(父母)敬稟者:兒在校中讀簸克(書),門門功課都古得(好),隻有英格裡昔(英文)不及格。先生揮起司的克(手杖),我罵先生是朵格(狗)。”對燙了發型的女士寒暄:“買包包萵苣菜回來?”隨之而來的是處事從容日月長。半天可辦之事,無妨置之半月;一周可成之事,何不放它一年。終於不了了之,為息事寧人;實在一旦提起,“忙,搞忘了!”便是天大理由。誰若再較真,就是不會做人,大眾嫌棄了。樂事,莫過於良朋四五人,清談徹夜。如哪個倦了,想退席歇著,眾人不許道:“早死三年,夠得你睡!”如有人早早告辭,要去赴飯約,眾人就勸阻:“飯天天喫著的,少喫一頓餓不死!”如果一聽東道主是熟人,就干脆一起去赴約。


    富餘的聰明纔智,用於言語機鋒。妙語雋句,踫嘴就來。諸如“人敬有錢人,狗敬多屎漢”,“鼕瓜有毛,茄子有刺,漢子有錢,婆娘有勢”之類,大都洞察世事。坐而言,起而行者,則做些無傷大雅的遊戲。有一位此中大師,姓洪。買瓦缸還價太低,賣缸人出言不遜,他建議論斤賣,雙方不喫虧。缸主以為有大利可圖,同意論斤計費,並隨口喊個天價。他一口應允,摸出錢說:“敲四兩來!”他買雞蛋,也是還價太低被貨主譏諷。他和顏悅色,帶貨主到家裡一張因地面不平而傾斜的大桌前,叫貨主伸雙臂護住桌沿,把上百個雞蛋一一揀放桌上。然後打他一耳光,痛斥他狗眼看人低,不知和氣生財。貨主怕雞蛋滾下摔破,伸長雙臂一動不敢動,任他打罵。這類故事,婦孺皆知,成為地方掌故。


    鬼神在安順人的生活中,像油鹽柴米一樣普通。三姑六婆不用說了,讀書人也抱著“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態度。某家有時常惡作劇的“小神菩薩”(類似蒲松齡筆下的狐仙宅神),是眾所周知,主人也坦然承認的。一位知書達理、沉著穩重的老輩夫人鄭重告訴我一件親歷之事:夜闌客去,她獨自坐在客室裡,眼看著身邊的茶幾向前傾斜如鞠躬狀,幾乎成直角了,幾上的茶杯兀自放得穩穩的。家母有一位表弟媳,一度“冤魂纏身”,在我家說了許多費解而又可怕的話,母親與“它”對談很久,威脅說如不速速退去,要去園子裡折桃樹棒棒來打它。過一陣,表舅母忽然清醒,又說笑如常了。當時我就在一邊站著看這個奇怪的場面。這類奇談怪事,是小城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一如油鹽柴米。所以多年以後讀《百年孤獨》,自然就明白馬爾克斯為什麼不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方法,再三說那就是如實寫下來的生活現像。


    安順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城中央的大十字鐘鼓樓。三層飛檐,塔形,寶頂,一層比一層大,底下是幾丈高的石門洞。


    據府志記載時建,明末毀,乾隆三十三年知府呂正清重建年副榜楊春發等補修。光緒中,知府汪仙圃更名為“鼎甲樓”。樓上中間兩層祀文昌、魁星像。在我小時候,石階上站著荷槍的兵,想是作了軍政機關了。高石牆上經常滿布招貼,從政府公告到京戲海報:“青衣花衫劈紡皇後曹麗君蒞安露演”,乃至“天黃地綠,小兒夜哭。君子念過,睡到日出”的小黃紙條。門洞上掛過被梟首的土匪頭的腦袋。有一次掛腦袋,我已上學,路過樓前,早已把頭扭向一側,看見的是黑、白、紫三段混作一團的東西。蓬亂的黑發,煞白的臉,血肉模糊的脖子。後來聽說,有個小孩跟著大孩子們去看了一眼,嚇得哭叫不能入睡,鬧了一夜。他奶奶老年人有經驗,次日帶他再去鐘鼓樓下,押著他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至熟視無睹,再不害怕,這纔好了。有一次,我大姐剛上初中,放學回家對父親說,縣政府的朱縣長是假的,鐘鼓樓貼告示了,父親很覺奇怪,詢問半天放聲大笑起來。原來布告上寫的是×月×日,“假縣府大禮堂”舉行什麼活動。她們幾個女生對著布告上這個奇怪的“假”字不知是借的意思,推敲來推敲去,作出上述判斷。石門洞正上方,有一段時間掛出一隻圓形的“標準鐘”,指針所標,比未掛前提前一個小時。也就是今天稱為“夏時制”者。居民稱為新鐘。凡說到時間,必說“新鐘三點,老鐘兩點”,一切仍按老鐘辦事,徒增一份麻煩。不知幾時,沒了下文。


    鐘鼓樓東西南北四個門洞,似可視為安順與世界相通的像征。但南北兩向隻通向本城的鄉鎮。真正的氣孔是東西兩方。西門通雲南,在政治軍事上都很重要,所以安順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稱。東門通省城貴陽,經貴陽而與全國相通。安順出的人物,如共產黨的王若飛、陳曾固,國民黨的“一門三中委”谷正倫、谷正綱、谷正鼎,共產黨的諍友黃齊生等,都是從這條路出去,而成為傑出的歷史人物。據府志引《滇行紀程》說:“安順府城圍九裡,環市宮室皆壯麗宏敞。人家以白石為牆壁,石片為瓦。估人雲集,遠勝貴陽。昔嘗議立省會於此,以秤土輕重,不及貴陽,故舍此從彼。今移提督駐此,以鎮盤江。”明初中央政府的屯軍移民,給小城帶來一股強勁的江淮之風,形成今日備受注目的“屯堡文化”。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大江南北不甘做亡國奴的日占區同胞陸續流亡到這個大西南腹地小城,又一次帶來一片慘烈的繁榮和多方位的外來文化。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國遠征軍和美軍經此入緬甸,更令安順的咽喉位置一時間舉足輕重起來。就是這個時代、這段歷史,編織成我童年階段一個繁富陸離的印像世界,一卷風情濃郁的浮世繪。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