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大地與塵埃》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
    【市場價】
    347-502
    【優惠價】
    217-314
    【作者】 王新程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8310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9183103
    作者:王新程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好書首先是讓人能夠讀進下去,進而得到某種啟示。好的文字,向潺潺溪水一樣自然流入心田,經久而不忘。《大地與塵埃》正是這樣的好書,它堪稱西南鄉村版的《人世間》,憂傷、疼痛、溫暖而有力量。

    • 母親、父親、故鄉、姑姑,四組文章至性至情,引發心聲共鳴、催人熱淚涔涔。

    • 《大地上地母親》:大地是母親的來路,也是母親的歸宿。母親成為大地的一部分,“與大地一起滋養和孕育,一同經歷四季、雨水,一起承擔耕種、收獲,一起包容,一起忍耐,一起希冀。在她長眠的地方,會長出新的莊稼、草木,新的悲傷和幸福,以此養育一代又一代兒孫。”

    • 《父親是一棵樹》:父親是心中的傳奇。他堅韌、專制、強硬、主觀獨斷、為人仁義,像是一隻威猛的老虎,巡山中不時用大尾巴一掃。他帶領整個家族,渡過一個個苦難,一步步地走到如今。祖父去世那年,父親十五歲,叔叔四歲,姑姑兩歲。在他和叔叔之間,還有過六個叔叔。但後來都沒有了。“他從八歲開始,就幫助祖父埋葬自己的弟弟。最後一次,天下起了雪……祖父抱著孩子走在前面。他拖著鋤頭,踉踉蹌蹌跟在他身後……我想跑上前去抱住他,像一個父親那樣抱住他,把他摟緊,讓他撲在我的懷裡大聲哭泣。”

    • 《官渡》:本篇直面生活,以稻谷、麥子、紅藷、豆子、草木等,喻寫家族兄弟、姐妹、姑嫂、祖孫、姑姪之間的恩深義重。“……河流教給我流逝是世間最根本的事情。在一切流逝中留下來的,必定經歷了千辛萬苦。

    • 《道路盡頭是茶園》:姑姑是作者的另一個父母,另一處收留。就像《父母愛情》中的姑姑德華,把娘家的姪兒姪女們一一帶大。用一生奉獻娘家,老了又成了與兄長相濡以沫的小妹。“幾十年歲月長啊,那些來到他們中間的人和事,有的已經退場,有的也去了遠方。剩下這對兄妹,留在這個院子裡,像是潮水退去,留在沙洲上的兩條魚,又一次相濡以沫。像從未經歷中間的幾十年。像祖父離世時,他第一次像父親一樣把她摟在懷裡。那時候,她兩歲,他十五歲。”

     
    內容簡介

    《大地與塵埃》是一部作者記述自己成長經歷的自傳體散文集,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大地上的母親、父親是一棵樹、官渡、道路盡頭是茶園。全文基調溫暖,文筆真摯樸實,卻又傳達出作者對故園和親人深切的思念。作者以兒子這個身份切入,敘述長輩的平凡生活,觀點微小細致,隨著回憶的展開,鄉村畫卷中普通人的命運和時代交織,顛沛流離中寫盡人性的堅韌美好,生機勃勃,文筆質樸卻有催人淚下的力量。

    作者簡介

    王新程,曾用名王偉,1969年9月出生,土家族,重慶酉陽人。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研究員。當過鄉鎮干部、干過水利工程,曾任重慶市水利局財務處處長、水利部經濟調節司基建處處長、漢江水利水電集團副總經理、青海省海西州委副書記、中國環境出版集團董事長等職務,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纔。2018年辭去公職,現為自由職業者。

    目錄

    序 一


    有故鄉的人是幸福的


    序 二


    疼痛的家族秘史 溫情的生命獻歌


    第一輯  大地上的母親


    第二輯  父親是一棵樹


    第三輯  官渡


    第四輯  道路盡頭是茶園


    附錄


        1.消逝與重構——母親辭世一周年祭


      2.菜園小記——母親辭世兩周年祭


        後記


     

    前言
    序一
    有故鄉的人是幸福的
    解振華

    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讀王新程的書稿《大地與塵埃》,有的章節反復看了多遍。一開始並不太理解《大地與塵埃》這個書名。看完整本書稿,又聽了他的介紹,我對這位年過半百的小伙子既贊許又心疼,還有欽佩。書的內容雖然主要講的是新程家鄉—武陵山區一個叫官渡灘的土家族小寨子的故事,但通過新程成長奮鬥和回饋家鄉親人的事例,也反映出了我們國家大多數山區從貧窮到富裕的發展過程。我與共和國同齡,我們這一代人,無論出生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一個人的進步和成功,離不開時代的變遷與發展,離不開各級組織給予的機會,更離不開親人背後的付出,甚至是一個家族的支持、努力。新程走到今天也不例外。所以他為國家和家鄉作的貢獻再多都是應該的,也是值得的。

    序一  


    有故鄉的人是幸福的


    解振華


     


    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讀王新程的書稿《大地與塵埃》,有的章節反復看了多遍。一開始並不太理解《大地與塵埃》這個書名。看完整本書稿,又聽了他的介紹,我對這位年過半百的小伙子既贊許又心疼,還有欽佩。書的內容雖然主要講的是新程家鄉—武陵山區一個叫官渡灘的土家族小寨子的故事,但通過新程成長奮鬥和回饋家鄉親人的事例,也反映出了我們國家大多數山區從貧窮到富裕的發展過程。我與共和國同齡,我們這一代人,無論出生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一個人的進步和成功,離不開時代的變遷與發展,離不開各級組織給予的機會,更離不開親人背後的付出,甚至是一個家族的支持、努力。新程走到今天也不例外。所以他為國家和家鄉作的貢獻再多都是應該的,也是值得的。


    認識新程是2004年春,那時候我在國家環保總局工作。總局有個出版社,需要招納一名懂經營的人纔,充實到領導班子中。人事部門四處物色,最終篩選出幾名人選,其中就有新程。人事司的同志帶著新程來我辦公室,說讓我親自把關,言外之意是有“情況”。


    果然,一見面,新程簡單介紹了他的經歷後,就坦誠說明,在之前,他參加了國務院國資委面向全球公開選撥高級管理人員的考試。國資委已經對他進行了考察,打算安排到一個央企任黨組成員、總會計師。“跟環保工作無緣,十分遺憾。”他說。他的普通話鄉音很重,我完全聽不出來自哪裡。那時候,他還年輕,是個小伙子,嗓門大,音調高亢,一邊說話一邊打著手勢,顯得有點強硬,又有一種開闊之氣,整個人生機氣淋漓。我很欣賞這個年輕人豐富的閱歷,更欣賞他的闖勁。


    我做人事工作多年,知道什麼崗位需要什麼樣的人,什麼人值得托付。談話結束,新程起身告辭時,我問他的家鄉在哪裡。“重慶酉陽,就是《桃花源記》寫的地方。”他說。我也聽過不少重慶人說普通話,但讓我聽起來這麼費勁的不多。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新程的家鄉酉陽。


    新程最終來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工作。工作之餘,他偶爾與我聊天,聊得最多的,還是他的家鄉,重慶酉陽山區一個土家族村寨。寨前有條小河,寨後有片山坡,坡上種玉米、土豆、紅藷。再往後,就是森林。“很偏僻,相當於與世隔絕。”我聽著,卻感覺像桃花源。新程說,家鄉美是美,但從前生活很苦。他小時候,喫不飽,也沒衣服穿。上學時,把布鞋脫了,一隻手拿一隻,光腳跑到學校,進了教室纔穿上。出山的路,又陡又遠,村裡隻有幾個人走出大山,出來工作。那句話讓我印像非常深刻。從此,我腦海中一直有個小小年紀、光著腳在崎嶇的上學路上奔跑的孩子模樣。新程說,他的家鄉有句古話:“光腳板,跑得遠。”我想,這大概是他走得最遠、最終走到我面前的原因之一吧。這個年輕人總是一邊說話,一邊打著手勢,普通話一點長進也沒有。


    不見面時,我也時常惦念著他的成長和變化。


    我到國家發改委工作後,有一天新程告訴我,他要到青海省海西州掛職工作兩年。恰好那一陣,我計劃到柴達木循環經濟示範區實地考察。我開玩笑地說:“我先去給你打前站。”


    海西州在青藏高原上,是青海省最大的州,幅員寬廣,風景壯麗,但是海撥高,氧氣稀薄。我一到格爾木,就感到頭疼,頭重腳輕,說話提不上勁兒。風很大,吹得人搖搖晃晃的。考察返京途中,我也思慮再三,還是給新程打了個電話,提醒他要做好思想準備,身體可能不適應海西的氣候和生活。甚至,對他的人生也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新程在電話裡沉吟片刻,就爽朗地說:“我身體棒著呢。”接著,他又說到他的家鄉,那個小寨子的生活環境,以及他辛苦的童年。他說,童年的饑寒,鍛煉了他的體格和意志。“沒有什麼堅持不下來。”他的語氣十分堅定。


    後來的事實證明,新程低估了海西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他出生在武陵地區的青山綠水間,海西嚴重的高原氣候條件對他是嚴峻的考驗。兩年掛職期間,青藏高原的氣候給他留下深刻的歲月痕跡,但也給他人生帶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辭去中國環境出版集團董事長職務,單獨出來發展這幾年,他忙,我也忙。見面少,隻是偶爾打個電話或者發個微信,但時常惦念他的境況。他在體制內多年,如今赤手空拳獨自打拼,個中艱辛,不難想見。但他隻字不提,語氣還是生機氣淋漓,對未來總是充滿了夢想和自信。他漫長人生的發展、變化和進步可能也源於這永不停止的夢想和永不磨滅的自信。


    三年前,新程為悼念他的母親,在微信裡發了一篇緬懷文章,我老伴看後淚水漣漣,感慨到,雖然人離開世間,但留下這麼一位有孝心、懂感恩的孩子,做一回母親也值了。這兩年,他陸續發布了寫親人、寫家鄉、寫土家族風土人情的作品,我和老伴讀到,很受感動。


    有故鄉的人是幸福的。故鄉是用來離開的,又是用來思念的,還是用來激發奮鬥意志的。新程人到中年,拿起筆寫故鄉的人和事,用情之深,讓人感動。故鄉養育遊子,遊子賦能故鄉。兩者彼此成就,情深意長。


    祝福新程,祝福他的故鄉。

    媒體評論
    文如其人。新程的文字,明白地寫著他的為人之基,做人之本,讀出的是母親之慈愛,孝悌之深情,手足之憐惜,鄉鄰之樸實,讀出的是普通中國人一代代的堅韌,一代代的抗爭,一代代的傳承。對生活,既生生不息,奮鬥不已,又樂天知命,甘之若飴。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副理事長、峨眉電影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 韓 梅

    在大地上,從來不乏王淑雲姑姑那樣的親人,她們以奉獻為使命,為家族付出了無盡的愛與犧牲。個人的際遇總是時代的折射。正是許許多多這樣的中國式親戚,纔有家國的興旺發達和繁榮進步。
    茶園是道路的盡頭,也必是希望的開頭。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原總經理兼總編輯 羅永席

    文如其人。新程的文字,明白地寫著他的為人之基,做人之本,讀出的是母親之慈愛,孝悌之深情,手足之憐惜,鄉鄰之樸實,讀出的是普通中國人一代代的堅韌,一代代的抗爭,一代代的傳承。對生活,既生生不息,奮鬥不已,又樂天知命,甘之若飴。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副理事長、峨眉電影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  韓 梅


      


    在大地上,從來不乏王淑雲姑姑那樣的親人,她們以奉獻為使命,為家族付出了無盡的愛與犧牲。個人的際遇總是時代的折射。正是許許多多這樣的中國式親戚,纔有家國的興旺發達和繁榮進步。


    茶園是道路的盡頭,也必是希望的開頭。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原總經理兼總編輯  羅永席


     


    歲月更迭、循環往復,作品寫了家族血脈傳承和鄉土格局秩序中,人經歷的苦難、無常和無奈,以及超越生死的恩慈和大愛。文字質樸,不做雕飾,卻又飽含深情,直指人心。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程  軍


      


    在《大地與塵埃》裡,我們讀到一場漫長的告別,一場恆久的愛與守望,一場對於內心安寧的尋求。作者以緩慢從容的敘述重返時間河流,在對流逝與永在、犧牲與原諒的探究中,終於獲得靈魂的安妥。


                                           ——成都大學副教授    陳  星

    在線試讀
    第一輯 大地上地母親

    1
    母親庚子年臘月初九往生。我們為她超度後,把她安頓在官渡灘後面的柏樹林邊。那是一個高高的土坡,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官渡灘村寨。正月二十七,是母親的“畢七”(即七七)。在我們老家,人離世後,隻有過了“畢七”,纔算真正斷了塵世之念,安心前往樂土。所以“七七”也算得上是告別的大日子,到那天,親戚們都會趕來“燒七”。頭天下午,我就從北京趕回老家。“七七”那天早晨,我們去墓地給母親“燒七”。母親離開我們,已經七七四十九天了。雖然農歷正月還沒過完,但今年春天來得早,人間春風浩蕩。母親的墳上還是新土,但墓碑的縫隙間已經冒出細嫩的青草。一切都在消逝,一切都在生長。這世界生生不息。母親正在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我的母親生在一個貧困農家,外公去世早,她剛剛長成,就和外婆一起勞動,把自己和我的舅舅養大,並供舅舅念書。成年後,她嫁給同樣貧窮的父親,在大地上,誕下四個兒女,最後存活三個。她跟父親在地裡種紅藷、洋芋、苞谷、大豆, 把三個兒女養大。年輕時她個子高挑,長得漂亮,是方圓幾十裡出名的美人。但土地消耗了她,磨損了她。我出生時,她纔三十多歲,但仿佛已經在人世忍耐了好幾十年。她在土地上的一生,除了嫁給一位長相敦厚、且有點聰明的丈夫,生養了三個讓她安心的兒女,其他沒什麼壯舉。她沒穿過鮮艷
    的衣裳,也沒說過驚人的言語。除了偶爾去城裡看望兒子,她沒離開過官渡土地。土地養育了她和她的兒女,也耗盡了她的一生。八十五歲上,大地召她回去,她躺進她生前一直
    耕種的一小片土地裡。
    2

    第一輯  大地上地母親


     


    1


    母親庚子年臘月初九往生。我們為她超度後,把她安頓在官渡灘後面的柏樹林邊。那是一個高高的土坡,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官渡灘村寨。正月二十七,是母親的“畢七”(即七七)。在我們老家,人離世後,隻有過了“畢七”,纔算真正斷了塵世之念,安心前往樂土。所以“七七”也算得上是告別的大日子,到那天,親戚們都會趕來“燒七”。頭天下午,我就從北京趕回老家。“七七”那天早晨,我們去墓地給母親“燒七”。母親離開我們,已經七七四十九天了。雖然農歷正月還沒過完,但今年春天來得早,人間春風浩蕩。母親的墳上還是新土,但墓碑的縫隙間已經冒出細嫩的青草。一切都在消逝,一切都在生長。這世界生生不息。母親正在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我的母親生在一個貧困農家,外公去世早,她剛剛長成,就和外婆一起勞動,把自己和我的舅舅養大,並供舅舅念書。成年後,她嫁給同樣貧窮的父親,在大地上,誕下四個兒女,最後存活三個。她跟父親在地裡種紅藷、洋芋、苞谷、大豆, 把三個兒女養大。年輕時她個子高挑,長得漂亮,是方圓幾十裡出名的美人。但土地消耗了她,磨損了她。我出生時,她纔三十多歲,但仿佛已經在人世忍耐了好幾十年。她在土地上的一生,除了嫁給一位長相敦厚、且有點聰明的丈夫,生養了三個讓她安心的兒女,其他沒什麼壯舉。她沒穿過鮮艷


    的衣裳,也沒說過驚人的言語。除了偶爾去城裡看望兒子,她沒離開過官渡土地。土地養育了她和她的兒女,也耗盡了她的一生。八十五歲上,大地召她回去,她躺進她生前一直


    耕種的一小片土地裡。


    2


    我是母親最小的兒子。她格外寵我,我五歲時都還喫奶。那時候是大集體,母親每天早晨出工前,就坐在階沿上,撩起衣襟,我站在院壩裡,頭拱上她的胸膛就喫。那時候母親的奶水,已經沒什麼滋味和營養了,但我就是斷不了。近晌午,我又尋到母親勞動的地邊,爬上一棵桐子樹,坐在樹杈上,等母親抽空過來喂奶。那時候大集體勞動人多勢眾,人們在地頭點苞谷,像打仗。社員排成幾列縱隊,刨壟、打窩、點種、蓋肥、甕土,流水線作業,幾列縱隊齊頭並進,爭先恐後。隊長背著手,在壕壟間查質量、催進度。母親一到了晌午就開始東張西望,看到我的小腦袋從桐花中探出來,就跟隊長撒謊說解手,扔了鋤頭就朝我跑來。我從樹上溜下來,撩開母親的衣襟就開始喫奶。有一天我喫得正香,冷不防頭頂上一聲怒喝。我抬頭,見隊長正惡狠狠地盯著我。原來母親離開久了,她那個環節斷了,她那條流


    水線的社員都閑坐在地頭。隊長很生氣,就尋過來,呵斥我的母親。隊長真兇,訓得母親直淌眼淚。隊長惡狠狠地罵:“放不下奶頭的娃兒走不遠!”我嚇得不敢哭出聲來。也是從


    那時起,我就怕隊長、怕干部。


    當晚回家,母親用鍋煙灰拌了煤油抹在奶頭上。臨睡前我掀開她的衣襟又要喫奶,被那猙獰的樣子嚇得大哭。母親狠狠地瞪我一眼,我就不敢哭出聲了。我躺在床上眼巴巴地看著母親,母親坐在床頭,就著煤油燈光納鞋底,看都不看我一眼。我一個勁兒地淌淚,覺得被母親拋棄了。從那夜起,我就斷了奶。


    那是我與母親的第一次離別。


    3


    多年以後,我與母親聊起這事,她說那晚她也很難過,感覺跟兒子分開了。她半夜起來看我,見我臉上還有淚水,夢裡還在傷心地抽噎。我的母親生了三男一女,最後成活了我們姐弟三個。起先,在我們的頭上,還有一位大哥。隻是那位大哥在兩歲時得了病,沒活過來。母親從此得了心口疼的病,經常沒來由地心疼和驚慌。我出生後,身子很弱,她很擔心把我也弄丟了,常常半夜裡驚醒過來,用手探我的鼻息。那時候,父親是生產隊裡的匠人,常年走村串鄉做一些手藝活兒,給隊裡掙錢。母親帶著祖母和三個兒女在家。有一次在我兩歲時得了病,發燒幾天,幾乎不保。母親去滴水岩請醫生,路上一邊跑一邊哭。那位鄉村醫生行醫之餘,竟學做了道士。遇到病人,一般先治;治不好,轉身就換上道士的衣服,做道場替亡靈超度。我母親去請他的時候,他正在給人家做道場。母親頓覺這是不祥之兆,哭得說不出話來。那位身著道袍的醫生問母親:“你是請醫生,還是請先生?”我們那裡,把道士、占卜的、算命的、看陰宅的統稱“先生”。母親哭著說兒子病了,請醫生。那位醫生兼道士說把眼下道場唱完纔有空去給我瞧病。母親急得又大哭,一邊哭一邊求醫生趕緊救孩子的命。醫生讓她報上我的生辰八字,一測,問了又是個男孩,連說“不怕,不怕,八字好”,讓母親先回家,他唱完道場就下去。母親隻得一邊哭一邊回家。當天晚上,那位醫生真的趕來了。他給我燒了燈草,做了推拿,又灌了湯藥,燒就退了。接下來幾天,我喫了那位醫生開的藥,便痊愈了。病愈後我一直很虛弱,母親就又讓我喫起了奶。就這樣一直喫到五歲纔斷奶。


    斷奶這事,母親很堅決,也可能是被隊長那句“放不下 奶頭的娃走不遠”嚇怕了。她一不做,二不休,斷奶第二天,就給我肩上挎個布包,讓我跟著哥哥姐姐去七八裡外的黎家


    村小,擠坐在哥哥旁邊聽課。我聽老師講得有趣,就忘記了喫奶這事。


    這樣,我一斷奶就上了學。到秋季開學時,我正式成了一年級的學生。


    我的老家叫官渡灘,寨前有條河,叫董河。河水清淺,遊魚如織。一隻炸藥包點著了,朝河中央扔,“轟”的一聲,魚兒就翻著白肚皮上來,浮在水面上。炸魚是很危險的事情,炸藥包扔早了,掉到水裡,把魚嚇跑了;扔晚了,在手裡爆炸,把人炸出個窟窿,或者炸掉半隻手,也是有的。母親嚴禁我炸魚。凡是危險的事情她都堅決禁止。但男孩子哪裡禁得住誘惑?有一次,我跟著寨裡的孩子去河裡炸魚。雷管剛炸響,就聽到一聲慘叫,扔炸藥包那個人的手炸沒了,剩下一截斷掌像根斷樹樁茫然地朝天舉著,不斷朝外


    湧血。我們都嚇蒙了,隨即大哭大叫起來。母親聽到爆炸聲,又聽到哭聲循聲找到河邊,看見那受傷的孩子,獃住了。等大人們手忙腳亂地把孩子抱走,她纔醒悟過來,抱住我就哭。


    她一邊哭一邊使勁兒地掐著我的胳膊,像要掐在手裡纔放心。等到河灘上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她纔摟著我,抽噎著、失魂落魄地回到家。


    夜裡,她把我摟在懷裡不松手。第二天,她得知那個孩子在醫院裡,無甚大恙,但殘疾是肯定的了。她這纔醒悟過來,揪住我就打。她一邊打一邊罵,罵我不知天高地厚。她說人有三怕,怕天地,怕活物,怕鬼神。“你不怕我就打,打得讓你怕。”她打完,又抱著我哭。


    多年以後,我讀到康德寫的“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持久地思索,它們就越能使我們的內心充滿深深的敬畏,那就是繁星閃爍的星空和我們內心的道德律。”這時候,我想起母親當年打罵我時說到的“怕”。我想,母親說的“怕”,其實應該是敬畏吧。敬畏星空,敬畏自然,敬畏法則,敬畏道德,敬畏生命。這是一個人苟活於世而不亂的底線。


    4


    一生向土地俯首,把力氣和心血都給了土地,土地卻並未回報她。生產隊裡勞作一天,一個男子十分工分,她隻有七分,跟老人和半大小孩兒一樣。每年分的糧食總是不夠喫。姑姑到我們家,走了兩個鐘頭山路。家裡的晚飯是苞谷面稀飯摻四季豆葉。父親用筷子攪了攪,見稀飯裡都是四季豆葉子,沒有多少苞谷面,把碗往桌上一頓,黑了臉。他說妹妹大老遠的來,不應該放這麼多四季豆葉,應該多放點苞谷面。


    可是哪有多的苞谷面呢?其實姑姑一進門,母親就準備找鄰居借一碗米。但她拿著碗立在門邊,自言自語:“曉得別個有沒得,”“借了又哪個時候還別個哦。”猶豫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沒去。父親那晚的怒火很久不停。母親坐在灶前垂頭抹淚。姑姑勸了母親,又勸父親,最後也哭了。


    每到四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家裡能喫的都喫光了。山裡有枇杷樹,村人就剝枇杷樹的皮,連夜用鍋炒干,用石碓舂成粉,混點兒草葉捏成粑粑蒸熟了喫。沒過幾天,山裡的枇杷樹皮都被剝光了。屋後有棵杮子樹。母親想杮子跟枇杷一樣都是好果子,杮子樹皮也該能喫吧。於是剝了樹皮,也和了草葉蒸成粑粑,頭一個端給饑餓的老祖母。祖母喫了一口,噎得差點兒死過去。母親嚇得手裡的碗掉在地上,給我的粑粑也掉地上了。雖然我又餓了一頓,但躲過一劫。


    為了一家人活命,母親悄悄在房前屋後和地角種了南瓜、黃瓜、玉米。黃瓜剛打出指頭樣的膽兒(我們那裡把作物果實初長叫打膽兒),南瓜纔開花,玉米稈的腰上剛冒出一縷細嫩的紅纓,就被大隊干部巡查到,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掉了。大隊干部連鏟帶扯,罵罵咧咧,十分兇狠。我撿起石塊要砸干部,母親搶下了石頭。我衝上去就要咬干部,母親抱住了我。她說扯掉幾棵莊稼是小事,傷了人就是傷天理了。不讓人活命算不算傷天理呢?那時的我不明白。


    那時候,村人都養豬。人都喫不飽,豬就更難了。我家有老有少,母親堅韌地把養豬這事堅持下來。我每天跟姐姐上坡打豬草。沒有糧食喂,豬也瘦。臘月,每戶殺了豬,還得剖成兩半邊,一半邊賣給食品站,留半邊自家喫。一半邊隻有五六十斤。除了殺豬當天及春節有點兒豬肉喫以外,平時沒肉喫。但菜裡總得有點兒油星子。母親把豬肉切成舌頭樣的長片,炒菜前將肉片放在鍋裡煎一下,眼見鍋底有點兒油出來,趕緊把肉片提起來,把油滴盡,留著下次繼續使用。薄薄的一小片肉一般用二十來天。我們正長身體,饞得很。看著母親把肉片放在鍋底煎,就盼著肉片能多滋出兩滴油。每次母親都是堅定地把肉片從鍋底拎起,我們眼巴巴地看著她把 越來越瘦的肉片掛在碗櫃旁邊的鐵釘上,嘴裡不由自主地湧出許多清口水。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