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二)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戲劇藝術/舞臺藝術
    【市場價】
    422-611
    【優惠價】
    264-382
    【作者】 朱恆夫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戲劇藝術/舞臺藝術  地方劇藝術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1208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7120877
    作者:朱恆夫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

    編輯推薦

    ·中國儺戲文化歷史悠久,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蘊藏著大量的民間藝術、原始宗教、倫理、宗法制度、民俗等信息,是我們透視原始戲劇、了解中國鄉村社會與草根階層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


    ·從收集到整理歷時20年,儺戲領域眾多專家、學者在全國範圍內共同挖掘、整理和研究,是目前市面上完整、原始、完備的一套儺戲文化叢書。


    ·中國戲劇音樂的“活化石”,是原始戲劇的遺存,是研究戲劇發生學及其重要的寶貴資料,為我國的文化寶藏增添了一份新的獨特的藏品。

     
    內容簡介
    儺戲是一種從原始儺祭活動中蛻變而成的戲劇形式,是原始宗教文化與戲劇文化相結合的孿生子。它既有祭祀的功能,又有審美的功能;它和世俗的戲劇演出不同,能將一個或數個村莊當成表演的場地,而在這地域中的鄉民往往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蘊藏著大量的民間藝術、原始宗教、倫理、宗法制度、民俗等信息,是我們透視原始戲劇、了解中國鄉村社會與草根階層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它至少有著四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它們為戲劇的“活化石”,通過它們,能把握戲劇發生時的形態和形成戲劇的要素。因此它們是研究戲劇發生學的極其寶貴的資料。
    二是它表現了下層民眾的宗教觀、倫理觀、政治觀、歷史觀,融入了底層百姓對人生、社會、天地的觀念,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在敘述故事時對民俗畫面所作的豐富生動的描述,能為宗教學、倫理學、歷史學、民俗學、方言學等學科提供在一般文獻中難以見到的資料。
    三是它用極其俚俗的語言活生生地表現了地域文化,一個地方的儺戲劇本能夠讓人們了解到該地區的文化精神。
    四是化表演的靈活性、內容的包容性、表演場地的廣泛性和觀念演員的同一性能為今日的戲劇演出提供具有借鋻價值的經驗。

    儺戲是一種從原始儺祭活動中蛻變而成的戲劇形式,是原始宗教文化與戲劇文化相結合的孿生子。它既有祭祀的功能,又有審美的功能;它和世俗的戲劇演出不同,能將一個或數個村莊當成表演的場地,而在這地域中的鄉民往往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蘊藏著大量的民間藝術、原始宗教、倫理、宗法制度、民俗等信息,是我們透視原始戲劇、了解中國鄉村社會與草根階層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它至少有著四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它們為戲劇的“活化石”,通過它們,能把握戲劇發生時的形態和形成戲劇的要素。因此它們是研究戲劇發生學的極其寶貴的資料。


    二是它表現了下層民眾的宗教觀、倫理觀、政治觀、歷史觀,融入了底層百姓對人生、社會、天地的觀念,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在敘述故事時對民俗畫面所作的豐富生動的描述,能為宗教學、倫理學、歷史學、民俗學、方言學等學科提供在一般文獻中難以見到的資料。


    三是它用極其俚俗的語言活生生地表現了地域文化,一個地方的儺戲劇本能夠讓人們了解到該地區的文化精神。


    四是化表演的靈活性、內容的包容性、表演場地的廣泛性和觀念演員的同一性能為今日的戲劇演出提供具有借鋻價值的經驗。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從收集到整理,歷時20餘年,傾注了朱恆夫教授等人大量的心血。它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完整。許多儺戲劇目的內容從儺祭開始一直到整個演出活動的結束。


    二是原始。保持文獻的原始性質,明顯的訛錯之處也隻是以校注的形式來說明。


    三是完備。今日留存的儺戲劇本基本收集殆盡。


    作為一個曾經遍及各地至今仍活躍在許多地方的宗教與藝術的現像,對於認識民族的過去尤其是底層社會的生活狀態,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窗口;而它的劇本——包容著民族、宗教、經濟、宗法、語言、歷史、風俗、 倫理、醫學等豐富信息的物質存在,其巨大的學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並將與時俱增。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為整理、保存、弘揚中華各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推進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出版項目,到目前為止,國內尚未出版某一個種類的儺戲劇本,更遑論對全國的儺戲劇本進行整理了。儺戲被今日之學界稱之為戲曲的“活化石”,視為原始戲劇的遺存。作者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從事於儺戲的研究,在全國有儺戲的地方,都做過田野調查,收集了約五百部儺戲劇本。其中有的儺戲沒有劇本,則先進行錄音、錄像,然後根據錄音、錄像的內容,做文字記錄,形成劇本。將這些寶貴的劇本資料整理出來,將為學術界提供一份原始戲劇的資料,為我國的文化寶藏增添一份新的獨特的藏品。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對於整理、保存、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二)


    金湖縣屬裡下河地區,三面環湖,北擁白馬湖,東接寶應湖,南臨高郵湖,新三河橫穿東西,入江水道縱貫南北,西部自北而南與洪澤、盱眙及安徽省天長縣接壤,東北與寶應縣毗鄰,東南與高郵縣隔湖相望。全境總面積為1343平方公裡,其中陸地占63%、水域占37%。地勢西南為高崗地區,其他為水鄉。有可耕地518550畝,稻麥兩熟,畜禽兩旺,水產豐富,是一個地道的魚米之鄉。由於縣境東靠京杭大運河,西枕寧、淮官道(今已修建公路),河港縱橫,歷史上遂成為一個出則通衢、進則偏遠的特殊地域。南宋年間黃河奪泗、淮以後,金湖東南一帶成為淮水走廊。由於舊地低窪而環水,逐漸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角落,文化環境相對處於“冷藏”的狀態,所以保存了較多的民間古老文化“基因”。


    1949年前,境內的文化活動以民間組織的廟會為主,遍及各個鄉鎮。“龍王會”、“火神會”祈求風調雨順,“都天廟會”、“城隍會”祈求五谷豐登,“觀音會”祈求保育生子。夏季有“青苗會”,秋季有“齋孤會”等。其中以“都天廟會”、“城隍廟會”為熱鬧。賽會的這一天,萬人空巷,四面八方群眾輻輳而至,摩肩接踵,長逾數裡。


    出會的隊伍先由馬弁篩鑼開道,頭扎紅布,袒露上身,著皂褲,手執大刀,跳躍前進,俗稱“跳馬弁”。或由馬弁用鐵針(或銀針)穿腮,或穿腦門皮(民間稱“穿印”或曰“穿花”。用大鐵簽穿過肚皮叫“大印”,其他方式則稱為“小印”),掛香爐,隨隊而行。接著便是一班花燈隊,手執紅燈,盤舞穿梭。獅子在鑼鼓聲中,迎著繡球婆娑起舞。另有“跳判”、“叫驢”、“花船”、“花擔”、“蚌精”、“高蹺”、“大頭和尚度柳翠”等歌舞表演。其中精彩的是“跳判”。一副門板,綁在兩根草杠上,由四人抬著。判官頭戴烏紗帽,身穿絳羅袍,手拿斬妖劍,在抬板上翩翩舞動,時而做出驚人的動作。“火星會”中有“跳財神”,其形制與“跳判”相似。扮財神者手中拿著如椽之寶,主會的“菩薩龕子”由八人大轎抬著,前有穿“兵”、“勇”皂衣的人扛著“回避”、“肅靜”大紅漆牌開道,八人大轎尾隨節進,其後是鬥香隊(手執信香的善男信女),眾人俯伏叩首,將菩薩送入廟內。


    春節和正月十五玩花燈、唱吉彩。這種玩花燈,是一種自發性的民間業餘文藝活動。一般由一個倡導者組織四五人,多則八人,組成一支演出隊伍。樂器以鑼鼓為主,間有笛和二胡,每人手持紅燈一盞。大多在村莊間、場頭上演出。鑼鼓聲中先跑一周“壁爬”(意為猶如壁虎走路,轉圓圈),後唱傳統小曲,如《五更裡》《十想十愛》,間或也玩些雜耍,演出些地方小戲,如《小和尚下山》《王瞎子算命》等。精彩之處當是唱吉彩。唱者大多要點到什麼唱什麼,見到什麼唱什麼,唱的大都是詼諧風趣的贊頌、祝福之類的吉利話,以圖被頌揚者的賞錢,故稱為吉彩。有的玩燈人一口氣可唱一百多個曲子。如見到老人時唱:我來應啊我來應,抬頭看見你老壽星。牙子掉得又重長,頭發發白又轉青。喫飯一頓這麼幾大碗,喝酒一頓喝五斤。鍋巴一嚼這麼粉粉碎啊,豌豆子一嚼碎粉粉啊,人人都說是有一個彭祖大啊,你比那個彭祖大八春……又如,見到年輕人時唱《招財歌》:扎下那東風伙家刮的來啊,西風伙家朝北刮的廣招財。我見了不小南風天氣晴,北風吹落下了送財來。這類“吉彩”在香火神書中也經常看到。融民歌與“吉彩”為一體的是“田家秧歌”。俗語道:“不會秧歌的不是巧女人,不會秧田鑼鼓的不是能干的男人。”敘事性的秧歌與秧田鑼鼓在形式上已脫離了民


    歌、民謠、號子、田歌等原始形貌,成為由若干支曲調組合成的一個歌唱單位(套數),並向著更高一級的藝術形式———說唱鑼鼓發展。“秧田鑼鼓”是由一人持鼓,一人持鑼,以持鼓者打(鼓師傅)為主,持鼓者右手以竹杖擊鼓(輕、重、緩、急),左手拍鼓,和以節拍,鑼隨鼓行,且打且說,且唱且白。唱詞是以七言、十言為主的白話韻文。曲名是根據唱詞的字數(如串十字)或句式(如四句頭)而定名,並以下趟鑼鼓,[說頭][緣起][四句頭][串十字][五句半][斬龍頭][掄八句] [收歌]以及收工鑼鼓等曲子,有機串聯成一套說唱鑼鼓。今唯有《姐思情》一套秧歌還保留著上述歌唱的套路,素有“《姐思情》來不好唱,五


    套鑼鼓嵌中央”的說法,但實際上有八九套之多。據傳它是起源於宋朝的“賺詞”或諸宮調的遺留。在“秧田鑼鼓”中的七言夾五言[掄八句]裡,它保留了引用方言成語成章的古樂府的成分,並成為以唱念結合的獨立的歌唱單位,這酷似“覆賺”。而金湖香火戲的“神書”以七言為主,伴以串十字、五言四言的韻文,以唱、吟、嘔、擬(擬音)為表演形式,音樂則以民歌曲調為主旋律,伴以秧歌和號子。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香火韻文是地道的民間口頭傳唱文學。無怪乎做會時所歌唱的神書香火們自稱為“歌謠祝懺”,“念懺文”稱為“周龍”,做法事一般稱為“跳神”,戲劇關目稱為“跳頑神”。金湖的香火神會,俗稱“香火會”,其從業人員稱“香火”、“僮子”,是一種集信仰、娛樂、藝術為一體的民間信仰活動。它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民間文化內涵,綜合表演藝術(說唱、舞蹈、雜耍等)、造型藝術(剪紙、繪畫、民間工藝等)等形式,以達到敬神祈福、娛神樂人的目的。


    這種民間文化現像,曾廣泛地流傳在蘇北裡下河地區。清同治光緒間文人宣鼎在《夜雨秋燈錄》卷四《巫仙》中說:巫之一教,流傳已久,曰端工(公),曰香火,曰童子,名雖不一,總不外乎鄉儺之遺意。古之巫也,僅僅逐疫癘,御旱潦。近則愈幻愈奇,擊腰鼓,吹畫角,口吐秦腔,弟子鳴鉦相和,跳舞若狂。更有搭臺演戲若優伶,瞑目過陰若亡者。鄉愚不知其謬,每秋萬寶告成後,輒斬豕炰羊,延若輩來跳神,數晝夜不為倦。丁男子婦環坐,聽唱九郎官、水母娘娘各故事。然後飽啖神胙,不醉無歸。


    目前這種民間文化活動在蘇北地區大部分趨於消亡,而在金湖縣東南地區以及與安徽天長縣的交界處尚有少量的遺存,並流傳著大量的手抄本香火“神書”。此項活動的起源及何時傳入本地區,無從確切稽考。香火們自認為起源於“列國(東周)”,興於唐朝,自稱為洪山教。神書《落懺詩》中道:“昔日唐朝初起時,洪山歷代古今知。鑼鳴鼓響驚世界,威靈合號鎮乾坤。” 《斬龍》中道:“列國流傳洪山教,唐朝興下祝由科。”民間口頭傳說為:相傳東周列國時,出現降魔驅鬼活動。至唐朝,出現到宮中驅鬼,並受到唐明皇的嘉獎,明皇欽奉巫門為“正道”,封號為“僮子”。道光重修《寶應縣志》卷五《寺廟》中載:“舊志及府志載……洪山廟、馬神廟、天妃廟、周靈王廟、董公祠不獨殿宇無存,亦且基址莫辨,謹志其名於此。”這說明洪山廟在清道光前就已存在,香火們自稱洪山教並非虛妄之言。


    香火的活動範圍相對而言比較集中,多數是在他們自己的勢力範圍(即“壇”)內進行神會活動。香火神會,一般稱為壇。天長一帶稱為南壇,尚武;金湖一帶稱為北壇,尚文。遇有較大的神會活動,如人手不夠,則請其他壇的香火來參加。當然也有例外,如本身是“大香火”,常有遠道慕名而來請的。據載,南方遠是被邀請到太湖大網船上做會,東邊遠的是到興化、鹽城一帶做會。如已故的金南香火王大庸、夾溝楊獻強等,都有過一些遠行的足跡,在同行中備受尊重。2004年春,姜氏父子與姜春海)曾應邀到上海做會。


    香火神會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慶會,二願會。這可以從它的“起懺”中反映出來,一唱便知道此香火神會的性質、大小、過程等。


    ……

    作者簡介

    朱恆夫,二級教授。在南京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兼任*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藝術論叢》主編、中國儺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長期致力於戲曲學、文獻學、儺文化研究,主持過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古委會項目、*重大攻關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獲得過國家民間文藝著作獎“山花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等多種獎項。出版有《目連戲研究》、《江淮神書》、《昆曲美學》、《城市化進程中戲曲傳承與發展研究》、《後六十種曲》等十多部,發表長篇論文一百三十多篇。

    目錄
    金湖香火戲概論1
    香火神會祭儀19
    唐懺
    袁樵擺渡23
    斬龍賣卦32
    唐王遊地府46
    三官大帝60
    唐僧取經78
    化釵逼釵107
    劉全進瓜136
    魏征上朝164
    獄中嘆更182
    王春下書196
    九郎回家215

    金湖香火戲概論1


    香火神會祭儀19


    唐懺


    袁樵擺渡23


    斬龍賣卦32


    唐王遊地府46


    三官大帝60


    唐僧取經78


    化釵逼釵107


    劉全進瓜136


    魏征上朝164


    獄中嘆更182


    王春下書196


    九郎回家215


    九郎上朝230



    馬鞍鞭251


    唐懺外篇


    柳毅傳書267


    宋懺


    獺貓精(宋太祖出世)287


    楊四將軍310


    包拯(閻王懺)328


    抽勾砍籌330


    跳五郎神(官)335


    跳張仙343


    劉結子348


    陳九龍跳(打)太平樁353


    耿七公(跳頑神)360


    點兵放兵373


    水母懺390


    大聖捉水母395


    加官戲415

    前言
    總序
    在中國戲劇的大家庭中,儺戲是極其重要的成員。不僅歷史悠久、種類繁夥、分布較廣、觀眾眾多,還因其所具有的強大的宗教功能,與人們的生活甚至生命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一般的戲劇,隻有審美與教育的作用,而無關人們的生活與生命,故而可演可不演、可看可不看。而儺戲則不是這樣,任何一種儺戲自它形成之日起,就成了一種民俗事像,或在規定時間內,或在與神靈“商約”的時間內,不但必須演出,而且必須觀看,甚至組織者或觀眾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參與“表演”。
    然而,如此重要的戲劇形式,卻長期沒有得到學術界應有的重視。儺戲從萌發時算起,迄今已有數千年歷史,而儺戲的研究,隻是從20世紀纔開始,而且是零星的、斷斷續續的,使得絕大多數人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都不認識“儺”字,更不要說它的形態、特征和價值了。

    總序


    在中國戲劇的大家庭中,儺戲是極其重要的成員。不僅歷史悠久、種類繁夥、分布較廣、觀眾眾多,還因其所具有的強大的宗教功能,與人們的生活甚至生命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一般的戲劇,隻有審美與教育的作用,而無關人們的生活與生命,故而可演可不演、可看可不看。而儺戲則不是這樣,任何一種儺戲自它形成之日起,就成了一種民俗事像,或在規定時間內,或在與神靈“商約”的時間內,不但必須演出,而且必須觀看,甚至組織者或觀眾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參與“表演”。


    然而,如此重要的戲劇形式,卻長期沒有得到學術界應有的重視。儺戲從萌發時算起,迄今已有數千年歷史,而儺戲的研究,隻是從20世紀纔開始,而且是零星的、斷斷續續的,使得絕大多數人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都不認識“儺”字,更不要說它的形態、特征和價值了。


    直至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中國戲曲志”編寫工作的開展,全國進行民族戲劇的普查活動,許多省份的儺戲纔從歷史文獻與活態的民間風俗中浮現出來。於是,在“文化尋根”與保護文化遺產的背景下,戲曲學、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等學術領域的專家們攜起手來,不斷地掀起儺戲及儺文化的研究熱潮。尤其是在成立了“中國儺戲學研究會”之後,儺戲的研究成了一種常態性的學術工作。迄今為止,中國儺戲學研究會以及相關機構舉辦了三十多次國內國際的大型學術研討會,出版了四百多部有關儺戲及儺文化的調查報告、學術著作、儺祭或儺戲的畫冊,搜集到了數以百計的儺戲手抄本。更讓人欣喜的是,在其過程中,形成了一支較為穩定的有百人之多的專家學術隊伍。


    當然,儺戲研究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實事求是地說,仍處在起步的階段,有許多問題的討論還停留在表層上,還有一些問題則從來沒有涉及過,譬如,儺戲該如何定義?不同地區的儺戲之間有什麼關聯?儺戲的劇目是怎樣產生的?每一種儺戲中的神靈形像是如何形成的?儺戲有哪些宗教成分,它們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等等。而要深入地討論這些問題並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前提條件是研究者必須掌握較為豐富的儺戲資料,即了解儺戲的演出過程、儺戲所在地區的文化生態環境和讀到能夠進行縱橫比較的各地各種類的儺戲劇本。


    ……

    媒體評論
    中國戲劇家協會研究室研究員曲六乙推薦:
    今日,儺文化已經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儺舞儺戲就有南豐儺舞、婺源儺舞、樂安儺舞、廣昌儺舞、藏戲、彝族撮泰吉、徽州目連戲、辰州目連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安順地戲、山西賽戲、江淮僮子戲、泉州打城戲等三十多種,然而迄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將這些儺戲的劇本進行整理、出版。上海大學出版社擬出版由朱恆夫教授等人搜集整理的《中國儺戲劇本集成》,這是學術界的磊事,也是中國文化界的幸事。
    朱恆夫教授是中國儺戲研究會的副會長,在儺文化研究領域成績斐然。他曾經和江蘇的同仁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鄉村、山區收集了二百多萬字的儺歌《江淮神書》。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後,在國內外引起了積極的反響,對於保存民族的原始文獻、推動文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毫無疑問,《中國儺戲劇本集成》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對於整理、保存、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研所研究員劉禎推薦:

    中國戲劇家協會研究室研究員曲六乙推薦:


    今日,儺文化已經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儺舞儺戲就有南豐儺舞、婺源儺舞、樂安儺舞、廣昌儺舞、藏戲、彝族撮泰吉、徽州目連戲、辰州目連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安順地戲、山西賽戲、江淮僮子戲、泉州打城戲等三十多種,然而迄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將這些儺戲的劇本進行整理、出版。上海大學出版社擬出版由朱恆夫教授等人搜集整理的《中國儺戲劇本集成》,這是學術界的磊事,也是中國文化界的幸事。


    朱恆夫教授是中國儺戲研究會的副會長,在儺文化研究領域成績斐然。他曾經和江蘇的同仁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鄉村、山區收集了二百多萬字的儺歌《江淮神書》。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後,在國內外引起了積極的反響,對於保存民族的原始文獻、推動文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毫無疑問,《中國儺戲劇本集成》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對於整理、保存、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研所研究員劉禎推薦: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邦,現存的古代文獻可謂浩如煙海,但是所庋藏的圖書中沒有一部像《中國儺戲劇本集成》這樣的圖書,因此,將它整理出版,說它是海內外內容的圖書,一點也不為過。


    一般人認為,支配我國社會的文化,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與釋家文化,其實還有對底層社會影響甚大的就是巫師們傳布的儺文化,而儺戲就是儺文化原態的呈現。通過它們,我們可以直接觸摸到舊時底層社會的脈搏。《中國儺戲集成》蘊藏著大量的民間藝術、原始宗教、倫理、宗法制度、民俗等信息,是我們透視原始戲劇、了解中國鄉村社會與草根階層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目前它至少有著四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它們為戲劇的“活化石”,通過它們,能把握戲劇發生時的形態和形成戲劇的要素。因此,它們是研究戲劇發生學的極其寶貴的資料。


    二是它表現了下層民眾的宗教觀、倫理觀、政治觀、歷史觀,融入了底層百姓對人生、社會、天地的觀念,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在敘述故事時對民俗畫面所作的豐富生動的描述,能為宗教學、倫理學、歷史學、民俗學、方言學等學科提供在一般文獻中難以見到的資料。


    三是它用極其俚俗的語言活生生地表現了地域文化,一個地方的儺戲劇本能夠讓人們了解到該地區的文化精神。


    四是它表演的靈活性、內容的包容性、表演場地的廣泛性和觀眾演員的同一性能為今日的戲劇演出提供具有借鋻價值的經驗。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和我們離鄉村文化越來越遠,這套書的資料價值將會越來越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