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粉墨歡娛:寧波戲曲簡史(寧波文化叢書第三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戲劇藝術/舞臺藝術
    【市場價】
    356-516
    【優惠價】
    223-323
    【作者】 友燕玲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戲劇藝術/舞臺藝術  地方劇藝術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 
    【ISBN】97875526435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2643527
    作者:友燕玲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8月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以通俗有趣又不乏專業性的語言講述寧波戲曲的前世今生。“緒論”概述寧波地方戲曲之於寧波地域文化的意義。後分為四個部分:“戲史記憶”從戲曲發展的角度展示寧波戲曲的歷史面貌;“戲種概述”暢談越劇、甬劇、姚劇、寧海平調四個現存劇種之古往今來;“戲目雜談”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劇目,用講故事的方式敘寫;“‘碼頭’戲事”回顧了一些戲曲名家和舊聞軼事,講述寧波城這個“戲碼頭”裡的故事。本書既有對寧波戲曲歷史發展的宏觀敘說,又有對戲種戲目戲事的微觀解讀,反映了寧波地方戲曲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

    作者簡介

    友燕玲,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戲劇家協會、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現就職於寧波市文化旅遊研究院,從事戲曲研究工作。曾主持多個市、廳級科研課題,在《中國戲劇》《東方藝術》等公開刊物發表文章 40 多篇。曾獲第六屆中國(海寧)·王國維戲曲論文獎三等獎、第四屆浙江文藝評論獎三等獎。

    目錄
    緒言 ………………………………………………………001
    戲史記憶 ……………………………………………………013
    明州土壤中的戲曲因子 …………………………………………015
    明州城裡的南戲印記 ……………………………………………021
    餘姚腔之聲起寧波城 ……………………………………………027
    傳奇時代的甬地創作 ……………………………………………034
    留在記憶中的寧波昆 ……………………………………………045

    緒言 ………………………………………………………001


    戲史記憶 ……………………………………………………013


    明州土壤中的戲曲因子 …………………………………………015


    明州城裡的南戲印記 ……………………………………………021


    餘姚腔之聲起寧波城 ……………………………………………027


    傳奇時代的甬地創作 ……………………………………………034


    留在記憶中的寧波昆 ……………………………………………045


    戲種風貌 ……………………………………………………057


    在寧波的“的篤班”——越劇 …………………………………059


    寧波人餐桌上的蝦醬——甬劇 …………………………………071


    生長在三北海塘裡的棉花——姚劇 ……………………………088


    名“平”實“不平”的唱調——寧海平調 ……………………102


    戲目雜談 ……………………………………………………113


    鄉土活潑的灘簧小戲 ……………………………………………115


    擅演現代題材的灘簧戲 …………………………………………123


    從傳統向現代演進的灘簧本戲 …………………………………134


    “寧波風味”的新編越劇 ……………………………………… 150


    古風今韻並存的寧海平調 ………………………………………162


    “碼頭”戲事 ………………………………………………173


    曾經的京劇“碼頭” ……………………………………………175


    越劇中轉的“小碼頭” …………………………………………185


    杭劇在寧波 ………………………………………………………199


    “戲碼頭”裡的“戲碼頭” ……………………………………204


    “戲碼頭”的演戲規矩 …………………………………………216


    參考文獻 ……………………………………………………226


    後記 ………………………………………………………229

    前言
    緒論
    戲曲藝術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它萌芽於原始社會,原始宗教儀式中的歌、舞,被視為早素。先秦至唐時,戲曲漸成雛形。《孟優衣冠》《東海黃公》《踏搖娘》《蘭陵王》等一些歌舞表演小節目在日常娛樂活動中受到歡迎,被各類史書記載下來。盡管我們無法在今天還原這些小節目當時演出的面貌,但從能見的文字可知,這些表演在歌舞的基礎上綜合了文學、說唱、雜技等藝術形式。時是戲曲的發展成熟期,形成了成熟的戲曲樣式——雜劇,它是集表演、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等為一體的綜合舞臺藝術。“溫州雜劇”誕生於北宋末年,又稱“南曲戲文”,簡稱“南戲”,是那個時代南方戲曲的代表,“四大南戲”《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一直被後人搬演,影響深遠。北方戲曲從宋雜劇發雜代形成了一個作家作品的繁盛期,出現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等一批雜劇作家。《竇娥冤》《西廂記》《趙氏孤兒》等流傳至今的作品就產生於那個時代,堪為經典。

    緒論


    戲曲藝術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它萌芽於原始社會,原始宗教儀式中的歌、舞,被視為早素。先秦至唐時,戲曲漸成雛形。《孟優衣冠》《東海黃公》《踏搖娘》《蘭陵王》等一些歌舞表演小節目在日常娛樂活動中受到歡迎,被各類史書記載下來。盡管我們無法在今天還原這些小節目當時演出的面貌,但從能見的文字可知,這些表演在歌舞的基礎上綜合了文學、說唱、雜技等藝術形式。時是戲曲的發展成熟期,形成了成熟的戲曲樣式——雜劇,它是集表演、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等為一體的綜合舞臺藝術。“溫州雜劇”誕生於北宋末年,又稱“南曲戲文”,簡稱“南戲”,是那個時代南方戲曲的代表,“四大南戲”《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一直被後人搬演,影響深遠。北方戲曲從宋雜劇發雜代形成了一個作家作品的繁盛期,出現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等一批雜劇作家。《竇娥冤》《西廂記》《趙氏孤兒》等流傳至今的作品就產生於那個時代,堪為經典。


    明清時期是戲曲發展的高峰,南戲不斷成熟,聲腔不斷豐富,先後出現了四大聲腔——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浙江)、昆山腔(江蘇)、弋陽腔(江西)。後,昆山腔以其“流麗悠遠”的特點居於四腔之首。嘉靖年間,昆山腔經文人之手,逐漸改革變化,成為“水磨調”,部用“水磨調”演唱的戲曲《浣紗記》被稱為“昆劇”。此後,有了新的聲腔作載體,全國的昆劇劇目創作進入繁盛時期。16 世紀 60 年代至 18 世紀60 年代約兩百年間,名家、名作不斷湧現。這時的南戲文本又叫明清傳奇,其創作多出於南方,多講纔子佳人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其中,湯顯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為著名。昆劇從文本、音樂到表演、舞美都做到了中國傳統戲曲的極致,號稱“百戲之祖”。所謂“百戲之祖”,不僅是從歷史角度認定其為戲曲之始祖——傳承至今、追溯年代遠的戲曲劇種,更是從藝術形式上視其為戲曲之“祖”,它所制定的戲曲規則是標杆、準繩,無劇種不效法之,無劇種不借用之。


    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昆劇藝術在“大美”上所呈現的極致化導致了它的小眾化,後隻能通過折子戲演出的方式傳承保留。漸漸弱勢的狀態下,昆劇在清末的“花雅之爭”中敗下陣來。“花雅之爭”的“花”指的是清末各地區興起的地方劇種,“雅”則指的是昆劇。“花部”的重要代表——京劇形成之後,在北京站穩腳跟,並迅速在全國流行,出現了一南一北兩個中心——北京和上海,一南一北兩種流派——京派和海派。近現代,以京劇為首的“花部”戲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各地方戲曲都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北方劇種質樸豪放,豫劇、秦腔、河北梆子均為典型代表;南方劇種委婉細膩,以越劇、黃梅戲為代表。南方還產生了一批灘簧劇種,蘇州有蘇灘,無錫有錫灘,上海有本灘,寧波有寧波灘和餘姚灘。灘簧的特點是以說唱為主,因說唱新聞具有時效性而廣受歡迎。“五四”之後,地方戲的發展均受到文明戲的影響。它們不斷在思想內容上嘗試改革,還排演了大量話劇移植劇目,用“五四”新思想加持於傳統的、地域的戲曲藝術。不少劇種就此擺脫了鄉土氣,比如越劇。新中國成立後,受戰亂影響的各戲曲劇種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漸漸恢復,慢慢發展,劇團得以成立,舊時代的戲子變成了受人尊敬的人民藝術家。傳統戲曲煥發生機,甚至傳播到國外。1954 年,周恩來帶著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出席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國戲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外國友人,《梁山伯與祝英臺》被譽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娛樂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傳統藝術逐漸走下坡路,“臺上熱鬧,臺下冷清”成了戲曲劇場的常態。2002 年起,戲劇界掀起了一場關於戲劇命運的討論,大家開始關注傳統戲曲藝術的發展走向,隨即提出“‘傳統戲劇現代化’和‘地方戲劇都市化’是中國戲劇擺脫當下困境的一項重要選擇”。90 年代初,羅懷臻的劇作——上海淮劇《金龍與蜉蝣》和《西楚霸王》被界定為“都市新淮劇”,這是“都市戲劇”提法之源頭。隨後,“都市新淮劇”“都市新粵劇”“都市新甬劇”等“新都市戲曲”一一湧現。戲曲界嘗試“都市化”和“現代化”轉變近二十年,確實讓傳統地方戲曲收獲了更多知識青年觀眾,似乎尋到了一線生機。2001 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自此,戲曲進入“非遺”時代。申報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和傳承基地,使漸漸失去城市陣地的各地方戲曲獲取了一些政府資金的支持和社會的關注,慢慢重回大眾視野,也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傳統地方戲曲的價值。地方傳統戲曲的藝術價值是直觀的,它集中展示了中國古典的文


    學、音樂、舞蹈、美術等精華,是在歷史長河中慢慢積澱的中華傳統藝術綜合體。文化價值是地方傳統戲曲藝術的內核。地方傳統戲曲的形態、風貌反映著當地文化,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人情風俗,是鮮活的文化。後,還有社會代劇作家高明在《琵琶記》的副末開場中寫“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代表了大批文人進行戲劇創作的初衷,即賦予戲曲“教化”的作用。因此,傳統戲曲劇目中能看到大量傳統文化、道德典範,與人為善、明禮誠信、孝敬長輩,有和諧、圓融、通達,更有智慧,這些與當下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內容是一致的。基於此,我們需要大力宣揚傳統戲曲、地方戲曲,因為這是認識和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途徑,這也是本書寫作的初衷。


    寧波戲曲的前世今生,雖隻是中國傳統戲曲的冰山一隅,但通過這“一隅”可窺探寧波文化的基因,乃至寧波文化的精神。意圖突破簡單地描述“這個事物是什麼”的框架,在“是什麼”的基礎上分析“為什麼”“怎麼樣”,希望通過通俗、有趣的描述,不僅再現寧波戲曲的過去、現在,還力圖說清為何一定是如此這般的發展過程,完成一種傳統藝術和地域文化之間的互相印證:寧波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寧波的戲曲,同時,寧波戲曲的形態又呈現著寧波地域文化的精神。期待寧波戲曲能真正成為寧波人民增強文化自信的有力資本!了解歷史,是去尋找“是什麼”的根源。隻有知道根在哪裡,纔能明白現狀的“為什麼”。因此,從戲曲的源頭去尋找寧波戲曲,追尋寧波的“戲史記憶”,是對寧波戲曲“根”的探尋。浙江戲曲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部中國戲曲史,半部要寫浙江”。浙江是中國戲曲形成早的地區之一,四大聲腔中有兩種起源於浙江,浙江擁有形式豐富的地方戲曲,浙江的戲曲還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等等。在浙江戲曲史上,說完杭州戲曲、溫州戲曲,必然要說到寧波戲曲,因為浙江戲曲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能看到寧波戲曲的影子。無論是起源、成形,還是發展、繁榮,寧波戲曲史上都出現過重要的作家、作品、評論家和重要的理論,甚至出現過重要的聲腔和有特色的劇種,這跟浙東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有著緊密的關繫。


    寧波因水而建,向海而興。戲曲依水而生,順水而衍。“隻要河流水不斷,跟著河水走天下”,水是戲的根,也是戲的魂。“寧波的水”成就了“寧波的戲”,“寧波的戲”點活了“寧波的水”。寧紹平原在 8000 年前就有先民生產、生活的痕跡,井頭山遺址展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的海洋生活,見證了海洋文明的起源;而自 7000 年前海退成陸後,誕生了河姆渡文化。從井頭山到河姆渡,實現了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的過渡。一半在海洋、一半在陸地的地貌,使寧波水繫豐富,成為浙江省八大水繫之一。“三江六岸”的空間格局,也讓寧波這個地區充滿水的靈性,孕育出多姿多彩、靈動活潑的民間文藝。唐以來,歌舞百戲興盛,得天獨厚的宜居環境成就大量文人雅士,尤以降,他們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戲曲作品,書寫了浙江戲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寧波區域內有兩港一灣——杭州灣、北侖港和像山港。碼頭、港口,不僅是經濟發展的保障,也是戲曲甚至文化對外傳播、交流的重要樞紐。


    寧波戲曲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次繁榮和三次衰落。次繁榮是從明末清初到抗戰前期,不管是戲曲劇本創作、劇種發展、舞臺呈現還是演出活動,都展示出興盛的面貌,具備一定的區域影響力。抗戰爆發,從寧波淪陷到新中國成立的這段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經濟蕭條,人們衣食難保,更談不上請戲班、看大戲,這也加速了戲班解散和劇種衰敗。但在這一時期,不少滿懷愛國熱情的戲曲界藝人們創作、排演展現愛國主義的劇目,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的鬥志。第二次繁榮是從新中國成立後到 1966 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姚劇和寧海平調從消亡邊緣被拉了回來,越劇、甬劇也有了新的發展,成立了一批專業劇團,排演了很多時事新戲和現代戲,也恢復了不少傳統劇目,體現出戲曲發展與時代並進的特點。而緊接其後的十年“文革”,對戲曲造成了嚴重傷害,各劇種專業劇團大量解散,一些優秀的藝術家被下放改造,大量的服裝道具、文獻資料被銷毀。全國隻演“樣板戲”,使得越劇演出體現出“去越劇化”,寧海平調團抽調了中堅力量來寧波演出樣板戲,寧波京劇團被省抽調到杭州演出樣板戲,寧波戲曲的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直到 1978 年,傳統戲解禁,女子越劇迎來發展的春天,同時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戲曲表演人纔。但改革開放以來,寧波戲曲乃至全國戲曲文化衝擊,再次進入低迷狀態,“臺上繁榮,臺下冷清”的狀態一直持續到 21 世紀初。2006 年起,寧波的平調、甬劇、姚劇先後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非遺”視野下走入發。


    回顧歷史,是為了觀照當下,寧波戲曲在整個浙江戲曲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過去如此,當下亦如此。2019 年,全國啟動《中國戲曲劇種全集》編撰工程,浙江卷十三本中,涉及寧波戲曲的有三本。三個寧波本土劇種均入選,數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寧波也是各縣市中卷數多的地區。多劇種並存發展的面貌,源於寧波一直以來的戲曲文化生態和城市文化氣質。“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港口的地理優勢造就了“通天下”的氣勢,也成就了寧波“兼容並包”的城市氣質。這種氣質滲透在寧波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滲透在寧波的城市文化中。如果說“戲史記憶”是從戲曲歷史發展的角度去展示寧波戲曲過去的面貌,那麼“戲種風貌”則是基於現狀,從劇種發展的角度去暢談現存四劇種之古往今來。


    寧波自古為戲曲盛行之地,寧波戲曲一直都是多劇種並存發展的狀態。民國時為鼎盛,七個劇種同時活躍在這片土地上,有土生土長的甬劇、姚劇、寧海平調等地方劇種,也有昆曲、京劇、越劇、杭劇等外來劇種。這些劇種不管是在寧波形成還是從外地傳入,都有上百年歷史,雖然存在時間、產生的影響各不相同,卻共同造就了寧波戲曲的發展和繁榮。劇種豐富、戲班林立,互相學習、互相交融,表演、劇目、人纔上的互通有無,促進了戲班、劇種的不斷成熟發展。1933 年,寧波昆在戲班相繼解散的情況下淡出了寧波的戲曲舞臺,隻在書本上留下當年火爆的記憶。1965 年,杭劇團合並到越劇團之後,這個劇種也不再與寧波有關聯。1987 年,因文藝表演團體改革,撤銷了寧波京團,從此京腔京韻也隻活躍在民間。寧波的外來劇種僅剩越劇。走入 21 世紀,寧波越劇在不斷探索現代性和地域性結合的道路上前行。甬劇、姚劇、寧海平調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在“非遺”的關照下傳承與發展。


    劇目是一個劇團、劇種賴以生存的基礎:它的數量和質量體現的是劇團和劇種的水平和實力,而它的總體呈現則是劇團、劇種特色直接的反映。尤其對本土劇種來說,戲目的特色更是地域特征直觀的展現。灘簧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變化藝術樣式,不管是小戲還是大戲,都烙印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寧波越劇在浙江省一直占據重要地位,盡管革新的步伐稍慢、力度稍弱,但在新編劇目或經典重排劇目中,還是能感受到寧波越劇的風采。寧海平調的發展略緩慢,重要的原因在於缺乏劇目創作的動力,歷史積累的眾多老戲有待今人去挖掘、整理、開發,體現寧海平調特色的新編劇目更需要在保持古老劇種特色的基礎上注素,增強劇目創作的活力。


    寧波現存四劇種中,越劇有四個專業團體,甬劇、姚劇、寧海平調各有一個專業團體,四個劇種均擁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劇目。當然,大部分劇目僅留下了劇名,用文字的形式留在劇團的檔案中。保留劇目和原創劇目能代表劇團的實力和風格。保留劇目,多數為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著名戲曲理論家郭漢城談戲曲劇目建設問題時提出:“‘保留’纔是戲曲建設的硬道理……如果一個劇團有 20 個保留劇目,能夠輪流上演,那是很了不起的。”筆者曾參加 2016 年全國戲曲劇種普查,了解過寧波劇團的劇目情況。寧波越劇的保留劇目較多,甬劇和姚劇的保留劇目相對要少一些。寧海平調的傳統劇目有 100 多個,但 20 世紀 80 年代初劇團兼演越劇,大批平調藝人離開劇團,老藝人也相繼離世,很多劇目因此失傳。原創劇目是劇種、劇團活力的體現,包括新編歷史劇目以及部分現代戲劇目。就現在來說,劇團日常上演的劇目還是以傳統劇目為主,它們在藝術性上更能體現劇種特色。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