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有溫度的手藝:中國手作人的世代傳承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民間藝術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周衛平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民間藝術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4773494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7734940
    作者:周衛平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

    產品特色

    width="800"

    編輯推薦

    ☉根據中國十佳紀錄片《大匠之夢》改編。


    《大匠之夢》先後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湖南金鷹紀實頻道、北京鼕奧紀實(原北京高清紀實)等各大平臺熱播,並榮獲24屆“中國十佳紀錄片”殊榮。


    ☉深入中國古建和傳統手作*線,采訪了二十幾位匠人,囊括十幾種傳統工藝,精選近百幅匠人工作和生活的照片。


      本書作者深入中國古建和傳統手作的前線,采訪了二十幾位匠人。其中有父傳子承的“掌墨師”、學美術出身的新派泥塑師、堅守傳統筆法的彩畫師、人技共進的數字木雕師、心懷江湖夢想的打鐵匠,為家人雕琢幸福的銀匠……書中收錄獨家攝影。


    ☉世界再浮躁,匠人們的內心都是安靜的


    在貴州獨山淨心谷地區,有這麼一群匠人,他們身居微處而安分守己,他們精雕細琢又耐得住寂寞,他們在平凡生活中,用自己的手藝創造一個個不平凡,他們用自己的故事讓我們明白生活的本質是平凡與奮鬥。

     
    內容簡介

    在這個人心浮躁步履匆匆的社會中,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身居微處而安分守己,他們精雕細琢又耐得住寂寞。


    他們是一群匠人,終日相伴的隻有泥與木,陶與火,石與鐵……他們大多數習慣沉默,隻用一雙手與這個世界交談。


    本書作者深入中國古建和傳統手作的前線,采訪了二十幾位普通又不平凡的匠人。其中既有父傳子承的“掌墨師”,也有學美術出身的新派泥塑師;既有堅守傳統筆法的彩畫師,又有人技共進的數字木雕師;既有心懷江湖夢想的打鐵匠,又有為家人雕琢幸福的銀匠;更有心懷大夢、專攻古建築群落的總設計師,正是他將不同門類的手藝人凝聚在一起,在民族建築方面創造了一項又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有溫度的手藝》根據紀錄片《大匠之夢》改編而成。《大匠之夢》先後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湖南金鷹紀實頻道、北京鼕奧紀實(原北京高清紀實)等各大平臺熱播,並榮獲24屆“中國十佳紀錄片”殊榮。

    作者簡介

    周衛平


    雲南廣播電視臺高級記者,一個具有人類學視點的紀錄片導演、攝影師。曾獲得包括法國探險電影節導演獎,戛納電影節提名獎,世界人類學大會優秀電影獎,德國自然電影節優秀攝影獎等國際級獎項。


    曹誠博


    雲南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項目負責人。曾成功發行《中國遠征軍》《飛虎傳奇》《我的夢》等多部片子至央視紀錄頻道、央視財經頻道、北京衛視等平臺;策劃統籌開發圖書《中國遠征軍》《飛虎傳奇》《美好得來不易》。

    目錄
    章 手藝人的規矩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他們說不好。他們隻知道,作為手藝人,就得把手裡的活兒做到好。這是手藝人的規矩,一代代傳下來,不能壞在自己手裡。
    1家傳:父傳子承,工匠精神的另一種傳承
    受訪人→掌墨師王氏父子
    2敬畏:大器晚成的背後,是對這個行當深入骨子的敬畏
    受訪人→掌墨師歐氏父子
    3見證:無言的瓦片,見證生活的艱辛和甜蜜
    受訪人→瓦匠全興建
    4規則:木匠活兒裡,蘊含了人生哲理
    受訪人→木匠張學儒
    5本性:每做一件事都要做好,不管是跟誰做
    受訪人→石匠李逢祥與木匠向興福
    第二章 有溫度的手藝
    多年過去,他的汗水浸潤了成百上千件銅雕作品。對他來說,每一件銅雕作品,看似冷冰冰,實則蘊含著生命的溫度。

    章  手藝人的規矩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他們說不好。他們隻知道,作為手藝人,就得把手裡的活兒做到好。這是手藝人的規矩,一代代傳下來,不能壞在自己手裡。


    1家傳:父傳子承,工匠精神的另一種傳承


    受訪人→掌墨師王氏父子


    2敬畏:大器晚成的背後,是對這個行當深入骨子的敬畏


    受訪人→掌墨師歐氏父子


    3見證:無言的瓦片,見證生活的艱辛和甜蜜


    受訪人→瓦匠全興建


    4規則:木匠活兒裡,蘊含了人生哲理


    受訪人→木匠張學儒


    5本性:每做一件事都要做好,不管是跟誰做


    受訪人→石匠李逢祥與木匠向興福


    第二章  有溫度的手藝


    多年過去,他的汗水浸潤了成百上千件銅雕作品。對他來說,每一件銅雕作品,看似冷冰冰,實則蘊含著生命的溫度。


    6夙願: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受訪人→銅鎖匠李夢喬


    7溫度:冷冰冰的銅雕背後,蘊含著生命的溫度


    受訪人→銅雕匠陳三軍


    8堅守:打鐵全憑心和眼


    受訪人→鐵匠瞿張旺


    9希望:他把匠人的那份驕傲,一點一點雕琢在銀飾中


    受訪人→銀匠李寫永


    第三章  精致的匠心


    木雕是耐心活兒、細心活兒,看一個匠人的手藝如何,隻要觀察一下他的工具就知道了。


    10印記:如何在石頭上留下生命的記號


    受訪人→石雕匠覃業順


    11匠心:有了文化,石頭就活了


    受訪人→石雕匠李江


    12耐心:每塊木頭,都有生命的靈性


    受訪人→根雕師田開建


    13精進:人技共進,現代工匠精神的代表


    受訪人→數字木雕師張凱


    第四章  大匠之夢


    對李宏進來說,七十二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夢想背後,並不僅僅是追求榮耀那麼簡單,他更深遠的目標是將那些民間技藝傳承和弘揚下去。


    14創新:尋找與古人對話的方式


    受訪人→泥塑設計師李勇


    15鄉土:離開泥巴,人生沒意義


    受訪人→陶藝師陳秀滿


    16向往:快節奏的社會,他以畫筆對抗浮躁


    受訪人→彩畫師李子南


    17築夢:他的民族建築,讓總理豎起大拇指


    受訪人→大匠李宏進


    後記

    媒體評論
    每塊木頭,都有生命的靈性。當用一塊千年樹齡的木料時,你的手藝要對得起這塊木料。
    ——掌墨師王氏父子
    “不能給家鄉丟臉”“不能砸牌子”。
    ——石雕匠李江
    畫中有真意,俗世洪流裹挾不去。我畫的是我們中國人傳了千百年的意念。
    ——彩畫師李子南
    對質量精益求精、對制造一絲不苟、對完美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陶藝師陳秀滿
    一次又一次的純手工作業,纔能把它打造成理想的模樣。

    每塊木頭,都有生命的靈性。當用一塊千年樹齡的木料時,你的手藝要對得起這塊木料。


    ——根雕師田開建


    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
    ——掌墨師王氏父子


    “不能給家鄉丟臉”“不能砸牌子”。


    ——石雕匠李江


    畫中有真意,俗世洪流裹挾不去。我畫的是我們中國人傳了千百年的意念。


    ——彩畫師李子南


    對質量精益求精、對制造一絲不苟、對完美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陶藝師陳秀滿


    一次又一次的純手工作業,纔能把它打造成理想的模樣。


    ——木匠張學儒

    在線試讀
    家傳
    父傳子承,工匠精神的另一種傳承
    受訪人
    掌墨師王氏父子
    復原的孔廟大成殿
    2016 年6 月,貴州獨山淨心谷景區,復原孔廟大成殿的工地上,二十七歲的主掌墨師王東其全神貫注地盯著工友們在起重機弔裝下立起一根木柱,目光隨立柱一寸寸移動。
    一旁,抬首望柱的王東凡轉頭看一眼兒子,目光中滿是關切。
    這一次,作為老掌墨師的他退居二線,讓兒子負責主要的掌墨工作。
    兒子十六歲開始跟他學藝,這是次擔起主掌墨師的重任。
    掌墨師為掌管墨鬥的師傅,是傳統房屋建設的總工程師,全程主持房屋建築的方方面面,大到堪輿選址、整體設計,小到掌墨放線、上梁封頂。成為一名真正的掌墨師,至少需要十餘年的磨礪,從學徒做起,到熟練掌控墨線。“治木如做人”,木匠有了墨線,便有了依據,可以鋸直刨平,如同做事有了準繩,有了秩序。“木要就直,成棟梁之材,必須繩之以墨;育人亦然,必得有正確方法指導,纔能成大器。”
    王東凡讓兒子做主掌墨師的決定,一度受到工地上三四位老一輩掌墨師的質疑。他們問王東凡:“你兒子可以嗎?”王東凡點點頭:“可以。不相信,你們可以看一下。”王東其畫完施工圖紙以後,幾位老師傅都對他另眼相看,誇他是年輕的師傅。
    師傅們隻服手藝精的人。他們沒怎麼注意,三個月前因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一個熱門詞彙。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他們說不好。他們隻知道,作為手藝人,就得把手裡的活兒做到好。這是手藝人的規矩,一代代傳下來,不能壞在自己手裡。對他們來說,手藝,就是命根子。
    家傳,無奈又自然的選擇

    家傳


    父傳子承,工匠精神的另一種傳承


    受訪人


    掌墨師王氏父子


    復原的孔廟大成殿


    2016 年6 月,貴州獨山淨心谷景區,復原孔廟大成殿的工地上,二十七歲的主掌墨師王東其全神貫注地盯著工友們在起重機弔裝下立起一根木柱,目光隨立柱一寸寸移動。


    一旁,抬首望柱的王東凡轉頭看一眼兒子,目光中滿是關切。


    這一次,作為老掌墨師的他退居二線,讓兒子負責主要的掌墨工作。


    兒子十六歲開始跟他學藝,這是次擔起主掌墨師的重任。


    掌墨師為掌管墨鬥的師傅,是傳統房屋建設的總工程師,全程主持房屋建築的方方面面,大到堪輿選址、整體設計,小到掌墨放線、上梁封頂。成為一名真正的掌墨師,至少需要十餘年的磨礪,從學徒做起,到熟練掌控墨線。“治木如做人”,木匠有了墨線,便有了依據,可以鋸直刨平,如同做事有了準繩,有了秩序。“木要就直,成棟梁之材,必須繩之以墨;育人亦然,必得有正確方法指導,纔能成大器。”


    王東凡讓兒子做主掌墨師的決定,一度受到工地上三四位老一輩掌墨師的質疑。他們問王東凡:“你兒子可以嗎?”王東凡點點頭:“可以。不相信,你們可以看一下。”王東其畫完施工圖紙以後,幾位老師傅都對他另眼相看,誇他是年輕的師傅。


    師傅們隻服手藝精的人。他們沒怎麼注意,三個月前因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一個熱門詞彙。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他們說不好。他們隻知道,作為手藝人,就得把手裡的活兒做到好。這是手藝人的規矩,一代代傳下來,不能壞在自己手裡。對他們來說,手藝,就是命根子。


    家傳,無奈又自然的選擇


    王東其的手藝,是父親王東凡手把手教出來的。


    十一年前,王東凡的妻子生了一場重病。為了給妻子治病,王東凡不得不讓兒子王東其輟學,和自己外出打工,一起賺取醫療費用。


    說起這段往事,王東凡幾度哽咽:“我老婆得的不是一般的病,是癌癥。家裡的錢花完了,沒有辦法,隻能找朋友借,可是沒有借到。那時候我覺得很難過,老婆要失去了,兒子也沒錢上學。後來我就和兒子說‘兒子你命苦啊,上不了學你就跟著我學木工吧’。”


    對王東凡來說,這是無奈卻又自然的選擇。父傳子承,多少代匠人都是這麼過來的。兩千多年前的《國語·齊語》中就有關於工匠家傳的記載:“令夫工,群萃而州處,審其四時,辨其功苦,權節其用,論比協材,旦暮從事,施於四方,以飭其子弟,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恆為工。”


    “父兄之教”和“子弟之學”的家傳方式,師徒朝夕相處,耳提面命,終至“不肅而成”“不勞而能”,一代一代把手藝傳下來。


    十六歲的王東其跟著父親,開始從基礎的木工活兒學起。小伙子機靈,也用心。“他天天跟著我一起做,不懂的地方我跟他一說,他就知道了。他學習很快,反應也很快。”心中有愧的父親,欣慰於兒子的上進。


    在學徒兒子的眼中,掌墨師父親的手藝是那麼神奇——傳統木構建築的構架,全由掌墨師根據地勢地形、周圍景觀,配合美觀、功能和建築者意願綜合考慮設計而成,而且不依靠設計圖或模型,大部分時候,“圖紙”隻存在於掌墨師的頭腦裡。掌墨師不用一根鐵釘,僅憑一根丈杆、一把直尺、一個墨鬥,靠鑿榫銜接來完成建築的修建,渾然天成的高超木工技術,讓人嘖嘖稱奇。


    掌墨師是個熬年歲的活兒。從學徒成長為成熟的木匠,再成為掌墨師,不僅需要掌握技術、積累經驗,還需要非凡的設計和創造力。剛開始掌墨的時候,王東其發現,掌墨“是體力活兒也是腦力活兒,還是一門很辛苦的技術活兒”,好在有父親在身邊,可以經常跟他交流,有不懂的地方就問他。


    “做掌墨師這一行,無論做什麼東西,首先心裡要有一個輪廓。每個物品需要多少材料,怎樣做纔好看,這些問題都要細心思索。做這個事情不僅要有一定的思維能力,還要心細,不能粗心。”王東其好琢磨,言談舉止間有一種老成。


    王家父子一起商量房屋結構


    雖然現在可以獨當一面了,王東其還是會在做重大決定前去征求父親的建議。


    在工地上,人們常看到王家父子一起商量房屋結構事宜的場景,有時候父子倆一討論就是幾個小時,比比畫畫,一絲不苟。


    這場景,讓人想起《詩經》中那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是古代加工玉、石、骨、像牙器的基本工序,所謂“玉不琢不成器”。朱熹對《論語·學而》中的“如琢如磨”作了注解:“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這是古代思想家對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說。後來孫中山先生將近代手工業的技術道德規範概括為“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正是匠心之要。


    掌墨師的看家本領


    工地上,王東其專心致志地畫線,仿佛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他手持墨鬥,把墨線的一頭固定在確定的位置上,再來到木頭的另一端,前前後後反復瞄準之後,墨線輕輕一彈,一根筆直的線就出來了。這是長線的畫法,短的線一般會選用尺子作為輔助。完成這一工作的動作並不復雜,難的是對分寸的精準把握。王東其說:“畫線的時候就要想清楚每一個部件應該怎麼安裝,但是畫線的規律倒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隻要你能想到適合的安裝方法,都可以嘗試。”


    可不要小看了這根細細的墨線。木匠的工作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匠人們依照掌墨師所畫的墨線進行工作,挖眼打孔,鑿平銑滑。俗話說,“三分畫線七分做”,墨線要是出了問題,後果會很嚴重。因此,在一個工程中,掌墨師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多少個夜晚,王東其因此失眠,輾轉反側,腦子裡全是明天要怎麼畫線,怎麼分工。


    午飯時間,王東凡父子各端一碗飯,和工友們隨意坐在工地的木頭上,他們心裡緊繃的弦還是沒有放松。“今早的工作就差不多了”“再把上面尖子抬一下”……幾個人一邊喫飯,一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聊開了。


    “治木如做人”,木匠有了墨線,便有了依據


    整個建築沒有一釘一钎,全靠榫卯連接


    孔廟的修復和建造是一個大工程,其中大成殿有五十根柱子,光大梁柱就有三十多根,其餘的都是大方大料,材料全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大殿嘛,柱子必須要多,要大,要好看,要大氣。如果柱子小了,大殿就顯得空蕩蕩了。”王東其說。


    建造孔廟大成殿,除了需要五十根柱子,還有上百根梁。令人驚奇的是,整個建築過程中,不需要使用一個鐵構件,沒有一釘一钎,全靠榫卯連接。


    畫線之外,榫卯是掌墨師的另一看家本領


    畫線之外,榫卯是掌墨師的另一看家本領。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築、家具以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通過兩個構件上的凹凸部分相連完成結合。凸出的部分為榫,凹進的部分為卯。榫卯分為三大類:類是面與面的結合;第二類是點與點的結合;第三類是三個構件合並連接,比如外形酷似粽子角而得名的粽角榫。


    榫卯,木制建築的靈魂


    凸出來的榫頭和凹進去的卯眼扣在一起,兩塊木頭就緊緊相握,不再分離,它們就此有了生命。榫卯被稱作木制建築的靈魂,不用一顆鐵釘,便可以衍生出千萬種組合形態,既具有連接構件的功能性,又具有修飾外形的美觀性。在這一極為精巧的結構中,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使得木制建築歷經上千年依然堅固美麗。


    榫卯是中國智慧的產物,榫為陽,卯為陰,陰陽相生,透出平和中庸、以制為衡的哲學思想。


    中國傳統建築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例證。1937 年6 月,當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一行,幾經艱辛站在山西五臺山的千年古剎佛光寺前時,發現這座興建於唐代的寺廟經歷上千年風雨,梁柱間的榫卯結構依然嚴密扣合,天衣無縫,他們對老祖宗的偉大構思贊嘆不已。


    後來,梁思成在著作《中國建築史》中如此總結傳統木制建築的特征:“盡木材應用之能事,以臻實際之需要,而同時完成其本身完美之形體。匠師既重視傳統經驗,又忠於材料之應用,故中國木構因歷代之演變,乃形成遵古之藝術。”


    這“遵古之藝術”,體現的正是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無論工程多麼宏大,掌墨師對每一個建築構成都必須了如指掌。掌握這個技巧,王東凡有一樣法寶——“樣高”。


    魯班傳下來的神器“樣高”,竟然是一根不起眼的木杆


    “樣高”,是怎樣的神器?王東凡拿出一根不起眼的木杆,上面做了各種標記。他指著一個個標記說:“這座大殿的全部結構,比如檐柱、四眼柱、挑方、大梁,它們的位置和尺寸,都可以在這上面看到。這個有好多人不會算,一般做工程設計的也不懂,所以說掌墨師很少。這‘樣高’是魯班傳下來的,現在的工程學裡面沒有。”王東凡眼角漾出笑意,像一個把寶貝緊緊抱在懷裡的孩子。


    一根普通的木杆,在建築前直立起來,按比例縮小計算出所有梁柱的高低尺寸,工匠們再據此去確定梁柱的位置,並做好刻度記號。一座建築的秘密全部暗藏在這“樣高”上面。這聽起來匪夷所思,卻正是中國匠人一代代傳承的“大道至簡”的智慧。


    工匠精神的另一種傳承


    春雨綿綿,工程暫歇。偷得半日閑的王東凡,工作纔下眉頭,家事卻上心頭。


    當年,因為妻子病重,讓十六歲的兒子輟學跟隨自己做工,實屬無奈,這件事成了王東


    凡心裡過不去的一個坎。


    不過,對當年的王東凡來說,除了讓兒子早點進入社會干活兒掙錢,他實在沒有別的辦法。誰讓他是個匠人呢?


    自古以來,匠人都活在社會底層,靠手藝討生活,掙辛苦錢。在古代的“士農工商”四民中,工匠同商人一起排在後面,社會地位在農民之下。在“小不得僭大,賤不得逾貴”的社會中,他們不僅不能做官從政,“濫入仕流”,甚至連衣食住行也受到諸多限制,如不準與士民之家通婚,不準穿絲質衣服乘馬或坐車出遊等。《明律》規定:“凡官民房舍車服器物之類,各有等第,若違式僭用,有官者,杖一百,罷職不敘;無官者,籉五十,罪坐家長,工匠並籉五十。”


    默默活在社會角落裡的匠人,絕大多數終生勞作,僅能糊口,又沒有多少社會資源可以利用,生活之艱辛,一言難盡。王東凡在妻子病重後的窘境,即為一例。


    多年來,王東凡總覺得自己虧欠了兒子。不過,眼看著兒子一天天成長起來,他內心平靜多了:“現在家裡情況還是很好的,老婆的身體已經沒問題了。我現在有四個孫子,我這麼年輕,有四個孫子,也是很幸福的。我的願望就是,我的孫子都能好好上學,學出名堂來。”


    這願望,是一位父親對兒子少年輟學的彌補,也是求學上進的工匠精神的另一種傳承。


    對於王東其而言,如果沒有當年的變故,他的人生可能會不一樣。但是既然命運讓他成為一名掌墨師,他無怨無悔,要求自己不斷去學習、提高。


    二十五歲那年,王東其做了爸爸。為人父後,王東其更明白了父親當年的不易。跟著父親出門做事,他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悟。“我現在孩子還小,但是也要出來賺錢,為我老爸分擔點壓力。做這行都是邊做邊學,慢慢做多了就會越做越好。”


    不管在哪兒,王東其都特別務實,特別好鑽研。工程的每一道工序、每一處細節,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父親的注視下,他成長為一名稱職的掌墨師。


    “做一個工程,要比前一個更滿意。做一個工程,要比前一個更滿意。”王東其把這話重復了一遍,眼神堅定。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