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圖像的肉身:在繪畫與電影之間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影視/媒體藝術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莫羅·卡波內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影視/媒體藝術  影視理論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494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7549401
    叢書名:“輕與重”文叢

    作者:莫羅·卡波內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6月 


        
        
    "

    編輯推薦

    “輕與重”文叢,對“肉身”的現代視覺思考,在繪畫與電影之間的梅洛-龐蒂!


    肉身,作為梅洛-龐蒂後期哲學的關鍵性概念,一直隱現在詩性的語言與曖昧的界域之中。如何理解這樣一個“在傳統哲學中尚且無名”,“既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實體”的“素”?
    《圖像的肉身》從“可見性”的角度對肉身的解讀,不僅是對概念本身的梳理與明析,更是對梅洛-龐蒂感性哲學的進一步深化,尤其通過對新的觀看方式的描述、以獨到的藝術視角對圖像在當代文化中特殊地位的分析,一步步呈現出由藝術到政治、滲透於生存經驗之中的肉身哲學亦即對存在之境的敏銳體悟。《圖像的肉身》從現像學的視角對於圖像文化的反省非常獨特,深刻又輕盈。   

     
    內容簡介

    在梅洛-龐蒂後期哲學中有許多詩意而富於洞見的哲學表達,極好地闡明了當代圖像與人的關繫。
    《圖像的肉身》中的思考邀請我們踏上一條非常規哲學(a-philosophie)的道路,在生活的體驗與反思中尋找人與世界、人與人之間“親密的共存”。這是哲學有待完成的任務、是思想本身的任務,它引導著我們不斷從當前體驗世界的方式出發,對其做出新的理解和闡釋。它是梅洛-龐蒂哲學為我們留下的疑問和挑戰,也是這一有待完成的思想給予我們極大的財富。

    作者簡介

    作者 莫羅·卡波內(Mauro Carbone。1956- ),法國裡昂第三大學(讓-穆蘭大學)哲學教授,美學教授,法蘭西大學研究院(IUF)院士。曾在多所學術機構擔任訪問教授,如:英國華威大學(2004)、意大利科學院(2005)、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05)、北京大學哲學繫(2009)等。
    作為當代著名的梅洛-龐蒂研究學者,莫羅·卡波內教授對梅洛-龐蒂的討論始終不曾遠離對文學、藝術的思考(這也是梅洛-龐蒂本人在哲學思考中始終貫徹的原則),並且與他本人對當今社會文化現像的反思緊密結合,這不但為我們從哲學、美學角度閱讀、理解梅洛-龐蒂提供了鮮活豐富的闡釋和指引,也極大地擴展了我們審視當代文化、藝術及社會現像的批評視角。


    譯者 曉蕊,法國裡昂第三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專攻當代美學方向。

    目錄
    譯序 1
    導言 肉身概念及當代視覺思考 1
    梅洛-龐蒂:自然(La Nature)作為肉身 14
    胡塞爾,大地(La Terre)與肉身 17
    弗蘭克、南希、德裡達:身體與肉身 21
    亨利,肉身與粘土 25
    南希,肉身與石頭 29
    梅洛-龐蒂,弗洛伊德主義與肉身 32
    肉身,石頭與政治 35
    世界化,“視覺領域”以及肉身的語義 40
    怎樣的肉身?德裡達對梅洛-龐蒂的反對 45
    野蠻存在 48
    高更與“基督教身體的解構” 53
    幕遮與晦暗:繪畫中的可見性 57

    譯序  1
    導言    肉身概念及當代視覺思考 1


    章 肉身:一段誤解的始末 14
    梅洛-龐蒂:自然(La Nature)作為肉身  14
    胡塞爾,大地(La Terre)與肉身  17
    弗蘭克、南希、德裡達:身體與肉身  21
    亨利,肉身與粘土 25
    南希,肉身與石頭 29
    梅洛-龐蒂,弗洛伊德主義與肉身   32
    肉身,石頭與政治        35
    世界化,“視覺領域”以及肉身的語義  40


    第二章 需要很長的時間纔能成為野蠻:梅洛-龐蒂看高更/高更看梅洛-龐蒂  45
    怎樣的肉身?德裡達對梅洛-龐蒂的反對  45
    野蠻存在                48
    高更與“基督教身體的解構”  53
    幕遮與晦暗:繪畫中的可見性  57


    第三章 “使人們看見”:梅洛-龐蒂與保羅·克利   64
    不可見之物(la visubulié de l'invisible)64
    當今的“詩畫一致“(ut pictura poesis畫如此,詩亦然)69
    在巴洛克世界中思考哲學79


    第四章 哲學家與導演:梅洛-龐蒂與面向電影的思考   86
              不去解釋,而是使人們看見:電影與哲學的歷史共識   86
    電影中的運動問題          104
    圖像本體論:互為先導的旋進(précession réciproque)圖像122


    第五章 肉身之光:梅洛-龐蒂後期思想中的反柏拉圖主義與新柏拉圖主義要求  137
    一種全新的光的理念        137
    沒有被理性之光照亮的理念:普魯斯特  142
    撒布邏各斯之光:謝林      148
    黑暗與光的聲音:赫耳墨斯·特裡斯墨吉斯忒斯(作為場域的chôra的肉身)151


    第六章 在生活與哲學之間的感性理念    158
    非常規哲學  (a-philosophie) 158
    理念與空竅的同時誕生      164


    人名譯名索引                   176

    在線試讀
    肉身:一段誤解的始末
    梅洛-龐蒂:自然(La Nature)作為肉身
    “肉身”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似乎既久已有之、又十分新近。在二十世紀,它多被用來指代我們的身體與自然之間交流的可能性,通過這一方式令雙方都擺脫被笛卡爾主義簡化為客觀性的命運。更準確地說,“肉身”概念當前主要是命名那被胡塞爾稱為Leib、作為知覺和運動的經驗統一體的身體與作為“一種神秘的對像、並非客體的對像”的自然之間交流溝通的可能性——梅洛-龐蒂在闡述中重申了胡塞爾式的立場:“自然並非就在我們眼前,它是我們腳下的地面,不是在前面與我們相對、而是在下方支撐著我們”。而在未及完成的《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書稿後附的工作筆記中,他也簡明地寫道:“自然描述為人的另一面(肉身——而不是‘物質’)”。
    眾所周知,正是梅洛-龐蒂在二十世紀思想史上個明確了“肉身”概念的哲學意義、描繪出這種“在任何哲學中都還尚且沒有名稱”的存在,因為它既非物質、也非精神、亦非實體,而是一切存在者所屬的共同肌理組織,其中每個身體、每個事物都僅僅作為與其他身體、其他事物的差別而出現。對他來講,“肉身”概念終意味著所有存在者隸屬的共同界域。如果這樣去理解這個概念,我們會發現它的歷史遠比基督教對它的闡釋要久遠得多。實際上,梅洛-龐蒂用前蘇格拉底的&ldq素”概念、以及同樣來自前蘇格拉底哲學的?μο? ?ν π?ντα(一切都渾然一體)——亞裡士多德認為這句話出自阿那克薩戈拉(Anaxagore),字面意義即為“世間萬般本為一”——來定義“肉身”。但梅洛-龐蒂並沒有將它與“本源”(l’origine)聯繫起來,而是用它來描述一種“本源性的”(originaire)存在,並特別指出它“並不在我們身後”,而是處於永恆的分裂(éclatement)之中。對此,梅洛-龐蒂指出,這是一種“始終迫近卻從未真正實現的可逆性”,對這樣一種可逆性現像的理解呼喚著“感性的本體論地位的重建”,他借鋻了胡塞爾在《觀念Ⅱ》§36中描述的手的被觸摸向觸摸體驗的轉化來對其進行解釋:它說明了,同時作為感知者和可感者,我們的身體與感性世界有著肉體上的親緣聯繫(charnellement apparenté),所以必須對感性的這一本體論地位給予應有的肯定。
    梅洛-龐蒂對感性地位重建的重要性的認識直接得益於胡塞爾1934年寫下的一份手稿——1939年,梅洛-龐蒂作為早到魯汶進行研究的外國學者之一有幸參閱了胡塞爾檔案庫。他讀到了一份名為《對哥白尼理論的顛覆》(Umsturz der kopernikanischen Lehre)的資料,這篇文章1984年由迪迪埃·弗蘭克(Didier Franck)譯為法文出版,重命名為L’arche-originaire Terre ne se meut pas(《作為原初方舟的大地靜止不動》)。

    肉身:一段誤解的始末
    梅洛-龐蒂:自然(La Nature)作為肉身
     “肉身”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似乎既久已有之、又十分新近。在二十世紀,它多被用來指代我們的身體與自然之間交流的可能性,通過這一方式令雙方都擺脫被笛卡爾主義簡化為客觀性的命運。更準確地說,“肉身”概念當前主要是命名那被胡塞爾稱為Leib、作為知覺和運動的經驗統一體的身體與作為“一種神秘的對像、並非客體的對像”的自然之間交流溝通的可能性——梅洛-龐蒂在闡述中重申了胡塞爾式的立場:“自然並非就在我們眼前,它是我們腳下的地面,不是在前面與我們相對、而是在下方支撐著我們”。而在未及完成的《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書稿後附的工作筆記中,他也簡明地寫道:“自然描述為人的另一面(肉身——而不是‘物質’)”。
    眾所周知,正是梅洛-龐蒂在二十世紀思想史上個明確了“肉身”概念的哲學意義、描繪出這種“在任何哲學中都還尚且沒有名稱”的存在,因為它既非物質、也非精神、亦非實體,而是一切存在者所屬的共同肌理組織,其中每個身體、每個事物都僅僅作為與其他身體、其他事物的差別而出現。對他來講,“肉身”概念終意味著所有存在者隸屬的共同界域。如果這樣去理解這個概念,我們會發現它的歷史遠比基督教對它的闡釋要久遠得多。實際上,梅洛-龐蒂用前蘇格拉底的&ldq素”概念、以及同樣來自前蘇格拉底哲學的?μο? ?ν π?ντα(一切都渾然一體)——亞裡士多德認為這句話出自阿那克薩戈拉(Anaxagore),字面意義即為“世間萬般本為一”——來定義“肉身”。但梅洛-龐蒂並沒有將它與“本源”(l’origine)聯繫起來,而是用它來描述一種“本源性的”(originaire)存在,並特別指出它“並不在我們身後”,而是處於永恆的分裂(éclatement)之中。對此,梅洛-龐蒂指出,這是一種“始終迫近卻從未真正實現的可逆性”,對這樣一種可逆性現像的理解呼喚著“感性的本體論地位的重建”,他借鋻了胡塞爾在《觀念Ⅱ》§36中描述的手的被觸摸向觸摸體驗的轉化來對其進行解釋:它說明了,同時作為感知者和可感者,我們的身體與感性世界有著肉體上的親緣聯繫(charnellement apparenté),所以必須對感性的這一本體論地位給予應有的肯定。


    胡塞爾,大地(la Terre)與肉身
    梅洛-龐蒂對感性地位重建的重要性的認識直接得益於胡塞爾1934年寫下的一份手稿——1939年,梅洛-龐蒂作為早到魯汶進行研究的外國學者之一有幸參閱了胡塞爾檔案庫。他讀到了一份名為《對哥白尼理論的顛覆》(Umsturz der kopernikanischen Lehre)的資料,這篇文章1984年由迪迪埃·弗蘭克(Didier Franck)譯為法文出版,重命名為L’arche-originaire Terre ne se meut pas(《作為原初方舟的大地靜止不動》)。
    …………
    在此基礎之上,梅洛-龐蒂進一步提出感知者和可感者同時從屬於同一“肉身”,它將我們的身體、他者的身體和世界中的物交織在一起,將我們整個包裹在一個還不存在主客體之分的“原生存在”(être brut)或“原始存在”(être sauvage)界域之中。在這界域中,知覺的產生是感覺和被感覺、感知與想像的不加區分、不斷交織,也就是說,知覺擁有在統覺中令缺席之物在場的能力,這表現為視覺的無所不在(ubiquité):
    我在聖彼得堡,躺在自己的床上:在巴黎,我睜開雙眼看到了陽光。
    這就是“感性的肉身”,是我們共同的歸屬、並讓我們在其中彼此互為歸屬,是它令我們得以交流和分享彼此的體驗。正如胡塞爾在《大地》一文中指出的,大地作為我們共同的地面,嚴格說來,無所謂靜止或是運動,它位於兩者之下、作為兩者同時的可能性,肉身同樣地也作為體驗交流必需的前提:因此,它潛藏於所有現實的交流和無交流之下。正因為如此,“感性的肉身”將擴展為歷史的肉身、語言的肉身甚至觀念性(l’idéalité)的肉身。實際上,觀念性本身也與它的肉身顯現不可分離、與喚起觀念性的世界圖景的肉身不可分離,因為它是一種盈溢、它由這些圖像構成、並超出了圖像的整體——就像梅洛-龐蒂在《眼與心》中寫到的:“當我透過水的厚度看遊泳池底的瓷磚時,我並不是撇開水和那些倒影看到了它,正是透過水和倒影,正是通過它們,我纔看到了它”。現像學的藍圖正是以這種方式重新展開,將關注焦點引向顯現、從而強調生成,並終在保持各自矛盾特征的前提下將它們納入存在之中,胡塞爾在《作為原初方舟的大地靜止不動》一書中就成功做到了這一點。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