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立體構成(陳玲)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設計
    【市場價】
    208-302
    【優惠價】
    130-189
    【作者】 陳玲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藝術設計  設計基礎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09756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0975610
    作者:陳玲主編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2月 

        
        
    "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九章:立體構成概述,立體構成,立體造型,立體構成素——點材,立體構成素——線材,立體構成素——面材,立體構成素——體材,立體構成美的形式與法則,立體構成與現代設計。本書內容豐富、選材廣泛、涉及設計領域的方方面面。書中附有大量經典設計作品,以及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優秀的習作。本書圖文並茂,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知識性。

    目錄
    章立體構成概述
    節立體構成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藝術設計與立體構成
    第三節立體構成的空間意識
    第四節立體構成與形態創造
    第二章半立體構成
    節半立體構成概述
    第二節板式構成
    第三節柱式構成
    第四節仿生構成
    第三章立體造型
    節平面與立體
    第二節立體感
    第三節形態的意境

    章立體構成概述

    節立體構成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藝術設計與立體構成

    第三節立體構成的空間意識

    第四節立體構成與形態創造

    第二章半立體構成

    節半立體構成概述

    第二節板式構成

    第三節柱式構成

    第四節仿生構成

    第三章立體造型

    節平面與立體

    第二節立體感

    第三節形態的意境

    第四章立體構成素——點材

    素的構成屬性

    第二節點材在立體構成中的設計運用

    第五章立體構成素——線材

    素的構成屬性

    第二節線材在立體構成中的設計運用

    第六章立體構成素——面材

    素的構成屬性

    第二節面材在立體構成中的設計運用

    第七章立體構成素——體材

    素的構成屬性

    第二節體材在立體構成中的設計運用

    第八章立體構成美的形式與法則

    第九章立體構成與現代設計

    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章 立體構成概述
    我們生活在三維世界中,日常所接觸的各種物體,小到生活用品,大到生活的環境空間,都具有三維的立體形態。構成具有組合、拼裝、構造的意思。立體構成就是在三維空間中,把具有三維的形態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構成原理,進行組合、拼裝、構造,從而創造一個符合設計意圖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維形態的過程。
    除了平面上塑造形像與空間感的圖案及繪畫藝術外,其他各類造型藝術都應劃歸立體藝術與立體造型設計的範疇。它們的特點是以實體占有空間,限定空間,並與空間一同構成新的環境、新的視覺產物。由此,人們給了它們一個稱謂“空間藝術”。
    通過對立體構成的學習,掌握觀察立體、創造立體、把握立體的方法,培養立體創造的創新意識,熟練運用各種材質,創造出富有美感和實用功效的立體造型。
    了解立體構成的起源與發展,掌握基本的設計史理論。
    初步掌握立體構成的概念及特點,具備立體造型的審美判斷力。
    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靈活有效地把握立體造型各要素間的關繫,從而準確地表達立體造型的形態關繫。
    節立體構成起源與發展
    構成教育起源於包豪斯設計學院,它開啟了20世紀工業文明時代的設計教。立體構成作為研究空間立體形態關繫的學科,它的形成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與雕塑、建築、繪畫及技術等的發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繫。
    人們對立體造型的形態空間的認知與塑造,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新石器時期的彩陶到20世紀的現代派藝術表現形式,都經歷了“抽像一具體一抽像”的演變過程。
    隨著技術、材質和設計觀念的發展,20世紀初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創建和發展使立體構成成為一門專門研究空間形態和空間關繫的繫統課程,為環境藝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雕塑等奠定了基礎。從宏觀上來把握其脈絡,立體構成的由來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階段: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荷蘭風格派—俄國構成主義—德國包豪斯—解構主義。
    一、立體主義——分解與重構
    立體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用幾何形體來表達客觀對像,即把外部世界以一繫列不同平面,在不同時空中的構成方式,進行不同的視覺解析和表現。

    章 立體構成概述

    我們生活在三維世界中,日常所接觸的各種物體,小到生活用品,大到生活的環境空間,都具有三維的立體形態。構成具有組合、拼裝、構造的意思。立體構成就是在三維空間中,把具有三維的形態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構成原理,進行組合、拼裝、構造,從而創造一個符合設計意圖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維形態的過程。


    除了平面上塑造形像與空間感的圖案及繪畫藝術外,其他各類造型藝術都應劃歸立體藝術與立體造型設計的範疇。它們的特點是以實體占有空間,限定空間,並與空間一同構成新的環境、新的視覺產物。由此,人們給了它們一個稱謂“空間藝術”。


    通過對立體構成的學習,掌握觀察立體、創造立體、把握立體的方法,培養立體創造的創新意識,熟練運用各種材質,創造出富有美感和實用功效的立體造型。


    了解立體構成的起源與發展,掌握基本的設計史理論。

    初步掌握立體構成的概念及特點,具備立體造型的審美判斷力。

    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靈活有效地把握立體造型各要素間的關繫,從而準確地表達立體造型的形態關繫。

    節立體構成起源與發展

    構成教育起源於包豪斯設計學院,它開啟了20世紀工業文明時代的設計教。立體構成作為研究空間立體形態關繫的學科,它的形成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與雕塑、建築、繪畫及技術等的發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繫。


    人們對立體造型的形態空間的認知與塑造,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新石器時期的彩陶到20世紀的現代派藝術表現形式,都經歷了“抽像一具體一抽像”的演變過程。


    隨著技術、材質和設計觀念的發展,20世紀初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創建和發展使立體構成成為一門專門研究空間形態和空間關繫的繫統課程,為環境藝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雕塑等奠定了基礎。從宏觀上來把握其脈絡,立體構成的由來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階段: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荷蘭風格派—俄國構成主義—德國包豪斯—解構主義。


    一、立體主義——分解與重構

    立體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用幾何形體來表達客觀對像,即把外部世界以一繫列不同平面,在不同時空中的構成方式,進行不同的視覺解析和表現。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龍的展覽上,當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風格新奇獨特的作品時,不由得驚嘆道:“這不過是一些立方體呀!”同年,評論家沃塞爾在《吉爾?布拉斯》雜志上,借馬蒂斯的這一說法,對布拉克展於卡思維勒畫廊的作品評論說:“布拉克將一切都縮減在立方體之中。”他首先采用“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後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名字便約定俗成了。


    畢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繪畫影響,而轉向一種新畫風的探索。於是,他畫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亞維農的少女》(1907年,油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如圖1?1所示。這幅畫可謂件立體主義的作品。畫面左邊的三個裸女形像,顯然是古典型人體的生硬變形;而右邊兩個裸女那粗野、異常的面容及體態,則充滿了原始藝術的野性特質。這標志著立體主義和現代審美觀念的開端,它打破了西方繪畫傳統中明暗幻覺造型和透視空間表現。這在當時掀起了巨浪,一些年輕的藝術家紛紛對“立體主義”進行探索。


    圖1?2為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創作的《埃斯塔克的房子》(1908年,布面油畫,73
    cm×59.5
    cm,波恩藝術博物館收藏),他與畢加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人,他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加索小。“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的。立體主義運動中有多項創新皆由他作出,例如,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采用拼貼的手段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為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統一。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帶來更多的、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法比擬的典雅、流暢的線條。


    圖1?1《亞維農的少女》

    圖1?2《埃斯塔克的房子》

    二、未來主義——速度與力量

    未來主義扎根於柏格森和耐茨奇的哲學思想。未來主義描繪運動著的人物形態,並將其進行解析、映疊、重構,通過色線、色點、色束表現光的閃耀與動感。其與立體主義在理念上的差異就是它反映的是運動過程中的物體的不同面的重構與解析,同時表現流動中一剎那的光與色。


    圖1?3《空間連續的獨特形體》

    未來主義對20世紀其他文藝思潮產生了影響,包括藝術裝飾、漩渦主義、構成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衰落,如今已經基本絕跡,很多未來主義藝術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然而,未來主義所倡導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主義對年輕、速度、力量和技術的偏愛在很多現代電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體現。


    圖1?3為波丘尼的作品《空間連續的獨特形體》。作品塑造了一個沒有頭和手的人形,展示出了人物步行時的連續性。這個昂首闊步的人物,用青銅雕成的飄然曲面組成,仿佛人體在急速的前行中向後飄動。曲面的體積沒有被實際的人體限制,基本上像是在二維的平面裡運動,似乎把繪畫的人物轉化成了浮雕。波丘尼在創作中采取了動態分析攝影的形式特點,這個形像其實正是站在一定的距離上看到的人的形體的直觀感覺,在感性的審美觀中是一個十分完整的、有頭有手的、正在連續前進中的人的形體。


    三、荷蘭風格派——理性與秩序

    荷蘭風格派主張純抽像和淳樸,外形上縮減到幾何形狀,而且顏色隻使用黑與白的原色,也被稱為新塑造主義。荷蘭風格派正式成立於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藝術家蒙德裡安和畫家凡?杜斯堡。


    風格派從一開始就追求藝術的“抽像和簡化”。它反對個性,排除一切表現成分而致力於探索一種人類共通的純精神性表達,即純粹抽像。藝術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是簡化物像直至本身素。因而,平面、直線、矩形成為藝術中的支柱,色彩亦減至紅黃藍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圖1?4《紅、黃、藍的構成》和圖1?5《百老彙爵士樂》都是蒙德裡安的代表作,對現代藝術具有深遠的影響。


    對於風格派的這種藝術目標,蒙德裡安更喜歡用“新造型主義”一詞來表達。他把新造型主義解釋為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手段,自然的豐富多彩就可以壓縮為有一定關繫的造型表現。藝術成為一種如同數學一樣精確地表達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覺手段。


    從20世紀20年代起,風格派就越出荷蘭國界,成為歐洲前衛的藝術先鋒。其美學思想滲入各國的繪畫、雕塑、建築、工藝、設計等諸多領域,尤其對現代建築和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如圖1?6和圖1?7是風格派建築師裡特維德設計的嵌入式和可移動家具,在概念上為幾何形和抽像形式。如圖1?8所示,裡特維德所設計的席勒住宅展示了風格派建築的典型特征。該作品完整地體現了風格派現代主義的設計理念。


    圖1?4《紅、黃、藍的構成》

    圖1?5《百老彙爵士樂》

    圖1?6嵌入式家具

    圖1?7可移動家具

    圖1?8席勒住宅

    四、俄國構成主義——走向純抽像

    構成主義一詞初出現在加波和佩夫斯納1920年所發表的《現實主義宣言》中,而實際上,構成主義藝術早在1913年就隨著塔特林的“繪畫浮雕”——抽像幾何結構在俄國產生了。構成主義藝術初受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影響。它反對用藝術來模仿其他事物,力圖切斷藝術與自然現像的一切聯繫,從而創造出一個新的現實和一種純粹的或的形式藝術。


    構成主義的目的是改變舊的社會意識,提倡用新的觀念去理解藝術工作和藝術在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明確提出設計為社會服務的理念。而這種設計運動在藝術領域中被稱為“至上主義”。
    在設計上他們徹底拋棄從具像形態中提取造型主題,再現自然形像的幾何抽像的表現力。如圖1?9所示為構成主義作品,構成主義從形態關繫出發,更多探索純粹幾何形態的構成性,以感覺性、自由性的方法創作作品。


    案例說明如下。

    建築師:符拉基米爾?塔特林。

    設計地點:莫斯科,彼得格勒。

    時間:1919—1920年。

    建築式樣:紀念塔。

    塔特林在1919年受十月革命政權文化部的委托創作《第三國際紀念碑》,400多米高的碑身矗立在莫斯科廣場,既作為綜合藝術的統一,又包含實用的目的。


    案例點評:《第三國際紀念碑》是用鋼鐵制造的一個開放的空間結構。如圖1?10所示的模型是《第三國際紀念碑》試圖把建築、雕塑、繪畫幾種藝術形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表現出一種新的時代精神。建築師把內部和外部融合起來,由兩個圓筒組成一個金字塔,采用鐵和玻璃兩種材料築成。圓筒部分以各自不同周長和各自不同速度的回轉,組成一個螺旋狀高塔。


    建築師以巨大的尺度來表現革命精神的崇高志向,以傾斜式的大膽構圖來表現巨大的動感,使得整座紀念碑仿佛有了衝破地心引力的宏偉氣勢。


    圖1?9構成主義作品

    圖1?10《第三國際紀念碑》

    案例說明如下。

    建築師: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設計地點:巴倫西亞科學城。

    時間:1919—1920年。

    Santiago Calatrava是世界上著名的創新建築師之一,也是備受爭議的建築師之一。Santiago
    Calatrava以橋梁結構設計與藝術建築聞名於世,他設計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徹斯特及巴塞羅那的橋梁,也設計了裡昂、裡斯本、蘇黎世的火車站。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奧運會主場館。


    Santiago
    Calatrava的設計難免會讓人想起外星來客,極其突兀的技術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規預料。這當然是得益於他在結構工程專業上的特長。自20世紀初以來,橋梁的設計一直被委托給路橋結構工程師,建築師退避三舍好像已成習慣。由於有了Santiago
    Calatrava,全世界的建築師纔忽然發現了新的課題,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爆發了對橋梁進行建築設計的熱潮,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開始塑造城市中素,進而影響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Santiago
    Calatrava在美國的個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美術博物館擴建工程。

    案例點評:由於Santiago
    Calatrava擁有建築師和工程師的雙重身份,他對結構和建築美學之間的互動有著準繩的掌握。他認為美態能夠由力學的工程設計表達出來,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蟲鳥的形態美觀,同時亦有著驚人的力學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為他設計時啟發靈感的源泉。他設計的橋梁以純粹結構形成的優雅動態而舉世聞名,展現出技術理性所能呈現的邏輯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結構法則的束縛。巴倫西亞科學城如圖1?11所示。


    圖1?11巴倫西亞科學城

    五、德國包豪斯學院——藝術與技術

    包豪斯學院是繼“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德意志制造聯盟”之後,對現代設計構成重大影響的20世紀早期著名的設計學府。它誕生於工業社會的高速成長期:高速增長的物質和消費需求伴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傳統的審美觀受到嚴重的挑戰,新舊之間的矛盾不斷出現,來自各方面的聲音層出不窮。包豪斯學院秉承了前人的探索成果,終於破殼而出,在存留的短短13年時間裡,培養出了一批遍及各個設計領域的傑出人纔,以嶄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教育思想奠定了現代設計的基礎。包豪斯學院構成教學體繫的形成,則間接受益於時代大背景,直接受益於現代藝術運動中出現的荷蘭“風格派”藝術和俄國“構成主義”藝術。它們分別從分解和成形兩個方面加強了對抽像形像的理解,它們幾乎同時對包豪斯學院設計教育產生影響,從而改變了包豪斯學院初期、由約翰內斯?伊頓(Johannes
    Itten)創立的設計初步教學方案,建立了莫霍利?納吉(Laszlo Hoholy
    Nagy)提出的新的設計基礎教學體繫,並通過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得到發展。設計基礎的構成教學體繫更加完善,並能夠更好地實現包豪斯學院教育家提出的“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設計教育理念。


    這種理性的科學設計法則奠定了立體構成教學的基礎。圍繞著這種思想,形成了一批卓越的藝術教師隊伍。其中有康定斯基、扎納?埃騰、拉茲洛?莫霍利、蒙德裡安等。他們對整個社會及人類所作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使包豪斯學院成為全人類共同邁進20世紀工業文明的鮮明標志,是現代造型和設計理念的搖籃和發源地。


    六、解構主義——破壞和分解

    解構主義在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法國,其領袖雅克?德裡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年)不滿於西方幾千年來貫穿至今的哲學思想,對那種傳統的不容置疑的哲學信念發起挑戰,對自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形而上學傳統大加責難。解構主義這個字眼是從“結構主義”中演化出來的。結構主義理論是一種社會學方法,其目的在於給人們提供理解人類思維活動的手段,解構主義實質是對結構主義的破壞和分解。


    解構主義是對現代主義正統原則和標準批判地加以繼承,運用現代主義的語彙,卻顛倒、重構各種既有語彙之間的關繫,從邏輯上否定傳統的基本設計原則(美學、力學、功能),由此產生新的意義。用分解的觀念,強調打碎、疊加、重組,重視個體、部件本身,反對總體統一而創造出支離破碎和不確定感。解構主義是當時非常新派的藝術思潮,將既定的設計規則加以顛倒,反對形式、功能、結構、經濟彼此之間的有機聯繫,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無中心、持續地變化等,認為設計可以不考慮周圍的環境或文脈等,給人一種新奇、不安全的感覺。


    解構主義重視結構的基本部件,認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現的特征,完整性不在於建築本身總體風格的統一,而在於部件個體的充分表達,雖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總體形式特征,但是這種破碎本身就是一種新的形式,是他對於空間本身的重視,使他的建築擺脫了現代主義、國際主義建築設計的所謂總體性和功能性細節而具有更加豐富的形式感。


    案例說明如下。

    建築師:屈米(Bernard Tschumi)。

    設計地點:法國?巴黎的東北角,拉?維萊特公園。

    時間:1982年。

    建築樣式: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

    公園在建造之初的目標就定為一個屬於21世紀的、充滿魅力的、獨特並且有深刻思想意義的公園。它既要滿足人們身體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時又是體育運動、娛樂、自然生態、科學文化與藝術等諸多方面相結合的開放性的綠地,並且,公園還要成為各地遊人的交流場所。建成後的拉維萊特公園展示了法國的優雅,巴黎的現代、熱情奔放,具體到音樂、繪畫、雕塑等,甚至還有被認為是雅的語言——法語的展示。


    案例點評:公園面積約55公頃,烏爾克運河把公園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北區展示科技與未來的景像,南區以藝術氛圍為主題。公園被屈米用點、線、面三種要素疊加,相互之間毫無聯繫,各自可以單獨成一繫統。點就是26個紅色的點景物(folie),出現在120
    m×120
    m的方格網的交點上,有些僅作為點的要素存在,有些folie作為信息中心、小賣飲食、咖啡吧、手工藝室、醫務室之用。線的要素有長廊和一條貫穿全園的彎彎曲曲的小徑,這條小徑聯繫了公園的十個主題園,也是一條公園的遊覽路線,徜徉其間,公園的幾乎所有特色景觀與遊憩活動都一一網羅。面的要素就是十個主題園,包括鏡園、恐怖童話園、風園、霧園、竹園等。其中的三個:沙丘園、空中雜技園、龍園是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沙丘園把孩子按年齡分成了兩組,稍微大點的孩子可以在波浪形的塑膠場地上玩滑輪、爬坡等,波浪形的側面有攀爬架、滾筒等,還在有些地方設置了望遠鏡、高度各異的坐凳等遊玩設施。小些的孩子在另一個區域由家長陪同,可以在沙坑上、大氣墊床,還有邊上的組合器械上玩耍。龍園有抽像龍型的雕塑在園中穿梭,孩子在龍的上面上竄下跳。空中雜技園有許多大小各異的下裝彈簧的彈跳圓凳,孩子在上面蹦跳,為找身體平衡,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雜技動作。樂園裡歡笑不斷,為公園帶來了歡快、熱鬧的氣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構成教育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得到普及。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後纔逐步深入,80年代末,基本在大中專院校普及,確定三大構成課程。到現在,立體構成的教學方法規範、教學形式豐富多樣。立體構成專門用於多學科交叉的立體造型研究,是現代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融美學、數學、邏輯學、物理學、材料學等多學科為一體,並通過設計形成理想的構成形態,是功能性很強的立體造型。拉?維萊特公園如圖1?12所示。


    圖1?12解構主義代表作:拉?維萊特公園

    第二節藝術設計與立體構成

    如果說設計屬於造物活動,那麼它的基本內容就是從構思計劃、視覺表達到工藝造型的一個過程。藝術設計與工程設計的不同在於,它不隻是從技術的角度考慮造物過程中,物與物之間的關繫從而達到功能合理、機械運轉協調的目的;而是把造物過程中人與物之間的關繫放置在首位,在人與物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界面,讓人們在使用時感覺到既舒適、方便又美觀,因此常被稱為“實用藝術”。


    一、立體構成的定義

    (1)立體——具有三維度的空間。

    (2)構成——具有組合、拼裝、構造的意思。

    (3)立體構成——在三度空間中,把具有三維的形態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構成原理,進行組合、拼裝、構造,從而創造一個符合設計意圖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位形態的過程。


    立體構成既屬於基礎造型,又屬於專業設計,在國際上被稱為“構成學”,主要研究如何通過造型觀念、邏輯分析將立體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法則塑造出新造型,提升並加強抽像的造型構思能力和具體實施能力,是一門研究形態創造與造型設計的獨立學科。立體構成是對形態創造的方法和造型技巧的認知及對造型材料的體驗,是運用相應的工具和材料,利用多種造型手段和技巧,通過加工、制作來塑造所創造的立體形態,並以三維的立體空間形態予以表現的過程與結果。


    立體構成所創造的形態具有二維空間所無法替代的厚重感和分量感,因其存在真實性和展示性而具備了可信性與觀瞻性。設計者因享有全方位的造型空間和展示空間,使得造型的創作具有較大的空間施展餘地,並更具有挑戰性。人們亦能多視角地觀察、感受和欣賞到通過構成的造型原理創造出的三維空間形態,體會和享受立體造型帶來審美情趣及實效性。


    立體構成可為現代造型設計提供廣泛的構思方法和新穎的構思方案,能積極地鍛煉立體形像的想像力,對空間範圍的直覺判斷力,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強度及可塑性、加工工藝等物理效能的有效造型形式。立體構成是探討實際空間和形體之間關繫的重要過程,立體造型設計是適應工業化批量生產的重要的有效途徑之一。


    (1)立體構成是一門研究在三維空間中如何將立體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成賦予個性的美的立體形態的學科。

    (2)整個立體構成的過程是一個分割到組合或組合到分割的過程。任何形態可以還原到點、線、面,而點、線、面又可以組合成任何形態。


    (3)立體構成的探求包括對材料形、色、質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強度的探求,加工工藝等物理效能的探求幾個方面。

    (4)立體構成是對實際的空間和形體之間的關繫進行研究和探討的過程。空間的範圍決定了人類活動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間卻又受占據空間的形體的限制,藝術家要在空間裡表述自己的設想,自然要創造空間裡的形體。


    (5)立體構成中形態與形狀有著本質的區別,物體中的某個形狀僅是形態的無數面向中的一個面向的外廓,而形態是由無數形狀構成的一個綜合體。


    二、立體構成的特點

    立體構成既是視覺的,也是觸覺的,是以材料為基礎、以力學為依據,將構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造型規律和審美原理,通過對材料的體驗和理解來加強感性認識而達到理性運用。立體構成包含了對材料的質地、肌理、色澤、強度及加工方式與制作工藝等物理效能的了解與探求,是探索和研究在三維空間中以立體形態塑造新型、創造新視覺及構造新的空間環境。


    圖1?13展示區設計中的運用表現

    立體構成以追求創新思維為目的,在純粹以美的形態為標準或人性化造型的塑造過程中,將美感、人性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塑造出既富有時代的美感特征又散發出人性光芒的立體形態。立體構成的思維訓練之重點,是將文化內涵和風格特點等設計理念注入立體造型的表現語言中,其造型設計不受自然形態和人工造型的制約,因此在運用現代科學的造型方法和加工工藝,賦予傳統材料以新的造型語言的同時,大膽地嘗試對新興材料具有個性化和專業化造型設計的立體思維訓練。


    新科技為造型設計開啟了新材料、新技術、新時素之窗,為組合並塑造出新穎別致、富於個性、具備一定借鋻與應用價值的立體構成形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如圖1?13所示展示區設計中的運用表現。


    第三節立體構成的空間意識

    一、立體造型與空間構成

    這裡所指的立體是具有體積或塊面的實實在在的形體,它能占據一定的空間和位置,是三維的空間實體。

    立體造型是由立體素相組合而構成具體的立體形態,是具有一定的分量和體積,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造型構成。它在研究抽像造型的構成理論基礎上,以抽像的形式語言去反映和表現社會現像與自然形態。在現代藝術美學中,這種抽像的構成美是對傳統的具像藝術美的提煉與升華,是人類在總結了美術的發展歷史及其規律的基礎上產生的,由人的心理空間不斷擴展所出現的新的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在領悟宇宙及改造世界中的視覺革命和時代變革。


    在立體造型中,空間離不開形體的塑造,形體與空間相輔相成,形體塑造於空間,空間又以形體為界定。立體構成塑造的形態形成或創造出了一定的空間,這種空間既可以是實用空間,亦可是藝術的審美空間,其創作往往根據主題內容、應用範圍、使用地點及造型材料、制作工藝等情況而決定。


    塑造三維立體空間形態的造型方法,是一個由分割至組合,由組合到精練的形態構成過程。任何形態的創造均以點、線、面素,是對解決材料、材質的強度、形狀、色澤及加工工藝等個性與共性問題的探討,是對綜合材料的選擇、運用和加工工藝及把握形態表現方式的研究。立體形態的構成材料很多,因此在使用及構造過程中還須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一般材料有紙、布、竹、木、泥、石、玻璃、塑料、金屬等,它們的強度、柔軟度、韌性、張力、壓縮力、可塑性及色彩等因素都會對形體塑造產生影響。除此之外,還可利用各種現成品和廢品去創造各種形態造型。對於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藝,也有不同的操作技能,如折疊、刨削、鋸銼、鑿鑽、切割、燒燙、拼貼、焊接、鑲嵌、勾掛、擰絞等工藝,都須要反復去實踐方能熟練掌握,從而培養和鍛煉動手能力。


    二、立體構成的空間意識

    立體空間是以實際的形體為中心而產生的空間,因為能占據一定的空間和位置,故而又存在著實際空間和虛擬空間的本質差異。

    虛擬空間是以塑造出的實際形態空間為前提,由實際空間的立體造型相連接圍合而產生的空間,如圖1?14所示。在設計中通常也稱之為虛形和實形,虛形即為虛擬空間,實形則稱實際空間。如圖1?15所示實體空間的內部設計與圖1?16所示日本MIHO博物館(貝聿銘設計)內部空間設計,在設計中虛實運用得當,獲得了事半功倍的造型效果。


    圖1?14虛擬空間

    圖1?15實體空間的內部設計

    圖1?16日本MIHO博物館內部空間設計

    塑造形體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立體形態的本質特征,探索立體素之間的造型法則,把握造型的體積、塊面、空間及力學關繫,掌握好各種材料加工的表現技能,理解任何形體都可還原到點、線、面構成中的造型原理。如果對各種形態的造型進行“簡化”,那麼在繁雜的形態都能以簡單的方式將它提煉歸納到幾何形中,並以立方體、圓錐體、球體、矩形體等形狀來塑造新形。若把某商業區視為一個構成體,其中的建築、店面、綠化、雕塑、路牌、燈光、廣告等都可歸納到點、線、面的構成中。而再“簡化”的形體亦可“豐富”其造型,比如將多個相同的立方體或不同形狀的幾何形體進行組合,即能塑造出造型各異的立體形態。以商業區為例,商業區的建築多是方形,然而有的建築則在方形的房頂上添加了三角形或圓形,這就使建築的外形變得豐富、美觀而獨具個性。園林綠化更是善於在幾何形的基礎上滋生出各式各樣的造型來,甚至能將幾何的抽像造型具像化,塑造出動物、文字等生動的立體植物形態。


    如果將立體造型的方式與法則應用於諸多領域,滲透於造型之外的廣闊範疇,融入藝術、文學、數學、力學、哲學、宗教、音樂、電影等各門類之內涵,就要熟悉和了解現代藝術發展史,不斷地總結積累多方面經驗和洞察社會的現像,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隻有將立體構成拓展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中去,纔能解放思想,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及藝術纔能。因此,立體造型不僅能訓練抽像思維的表達能力,更能提高解讀和識別當代視覺文化,培養形體空間的思維與轉換能力。


    第四節立體構成與形態創造

    在藝術創造過程中“形狀”或“造形”是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彙,藝術設計盡管也屬造型藝術之列,但使用頻率更高的詞彙卻是“形態”。這是因為造型或造形更加注重藝術形像的塑造,表現或再現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既有人物形像也有自然形像。以視覺要素為主完成的空間造型,如服裝、器皿、居室及汽車等。雖然也塑造藝術形像,但往往不須要再現生活中的人物或景物,隻受功能、材料和工藝的制約,不受形像性因素的束縛,由此形成的獨特而繫統的造型方法所產生的形像稱為“形態”。


    (1)形狀——物質形態在特定位置、特定距離、特定角度與特殊環境等條件下,呈現出的物質外貌。

    (2)形態——物質形態的整個外貌,是物質的表像。從物質的現實性講,形態分為自然形態和人造形態。圖1?17為自然形態,圖1?18為人造形態。


    圖1?17自然形態

    圖1?18人造形態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