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江蘇篆刻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書法/篆刻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孫洵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書法/篆刻  篆刻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5157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251572
    作者:孫洵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7月 

        
        
    "

    內容簡介

    《江蘇篆刻史》一書是關於篆刻文化在江蘇的發展史的著作,本書以時間為線,論述了江蘇篆刻文化從戰國至民國的發展軌跡,對境內篆刻出土文物、篆刻的發端、印人、印譜、篆刻 流派、篆刻研究著作、篆刻藝術生態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討論,幫助讀者全面了解江蘇境內的篆刻文化發展歷史。作者力求史料詳實、論證公允、考量方法科學細致,以扎實的史料和深 刻的論述,充分展示了江蘇地區在篆刻藝術方面不可逾越的斐然業績及在印史印論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

    作者簡介

    孫洵,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酷愛金石書畫,曾參與81部辭、類、叢、志書的撰寫工作,並正式出版有《民國書法篆刻史》等11部個人專著。

    目錄
    導論
    章戰國至秦漢兩朝與省內出土之璽印
    節蘇州出土的“上邦相璽”等
    第二節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漢印
    第三節揚州邗江出土的“廣陵王璽”
    第四節南京博物館所藏三方漢銅印
    小結
    第二章魏晉南北朝出土之官私印
    節文學理論與書法理論著作的影響
    第二節魏晉官私印
    第三節南北朝官印
    小結
    第三章隋唐五代概說與篆刻
    節隋唐五代的文化發展

    導論
    章戰國至秦漢兩朝與省內出土之璽印
    節蘇州出土的“上邦相璽”等
    第二節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漢印 
    第三節揚州邗江出土的“廣陵王璽”
    第四節南京博物館所藏三方漢銅印
    小結 
    第二章魏晉南北朝出土之官私印 
    節文學理論與書法理論著作的影響 
    第二節魏晉官私印 
    第三節南北朝官印 
    小結 
    第三章隋唐五代概說與篆刻 
    節隋唐五代的文化發展 
    第二節隋唐官私印簡述 
    第三節唐宋朱記 
    第四節南唐的文藝 
    第五節徐鍇、徐鉉興起“篆學”
    小結
    第四時期江蘇篆刻發展與代表人物的概況 
    節字書與篆刻創作 
    第二節人文篆刻的開山鼻祖———米芾
    第三節楊克一與«集古印格»
    第四節宋代的印牌並用
    第代文人印章發展的三個階段
    小結
    第五章明清兩代江蘇篆刻研究的盛況
    節明清經濟文化與篆刻 
    第二節周應願與«印說»
    第三節甘旸與«集古印正»等
    第四節瀋野標榜“禪理”的«印談»
    第五節楊士修鼓吹個人風格的«印母»
    第六節朱簡與«印經»等
    第七節出版家篆刻家的胡正言
    第八節周亮工與«印人傳»
    第九節朱像賢與«印典»
    第十節瞿中溶與«集古官印考證»
    第十一節阮充與«雲莊印話»
    第十二節有關收藏家、鋻賞家與幾部名家印譜的概說 
    小結
    第六章明代江蘇篆刻創作走向與開宗立派
    節從文徵明、文彭父子說起
    第二節開個人印譜先河的何震與弟子梁千秋
    第三節蘇宣與泗水派
    第四節以草篆著稱的趙宧光
    第五節名門出身的歸昌世
    第六節汪關與汪泓
    第七節程遠的篆刻與«古今印則»
    第八節刻帖刻碑名家溫如玉
    第九節晚明楊維垣遺印出土
    小結
    第七章清代江蘇篆刻流派與創作的發展
    節以“文氏彌甥”名世的顧苓與文氏之傳者
    第二節林皋與虞山派及同時期的篆刻家
    第三節堅守民族氣節的清初三名家
    第四節黃經與東皋印派的篆刻家
    第五節四鳳派的篆刻家及其歷史意義
    第六節以程邃為首的歙四子
    第七節初創鄧派的鄧石如及其傳人
    第八節陳鴻壽與江蘇
    第九節趙曾望與«養拙齋印存»
    第十節有關雲間(松江)篆刻演變
    第十一節吳昌碩與蘇州
    第十二節五個需要單列的課題
    小結
    第八章民國江蘇篆刻藝術生態與特色
    節“西學東漸”的正負反應
    第二節劉海粟與“上海美專”
    第三節南京美術專門學校
    第四節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第五節文人結社與篆刻書畫社團
    第六節與篆刻相關的出版機構
    第七節篆刻展的形式與選址
    第八節印鑄局與呈遞國書
    第九節印泥制造與篆刻家訂潤
    第十節中醫湯劑處方
    第十一節“戳子”的實用性與普遍性
    第十二節殷墟卜辭的問世與“甲骨學”
    小結
    第九章民國江蘇篆刻流派與篆刻家
    節流派傳承的面面觀
    第二節客籍篆刻家在江蘇
    第三節江蘇篆刻家在省外
    第四節本籍篆刻家
    小結
    附記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為使讀者容易認知本書涵蓋面與容量,茲將篆刻學的一些理念,各個歷史時期的篆刻特征、文化背景,稍加梳理,簡述如次。
    從源頭上說,篆刻藝術為我國獨有的傳統藝術,它遠溯商周,盛於秦漢,法備鑄鑿,變化層出;九疊,明清印譜與面貌各異的流派作品,直至民國與現當代,承上啟下三千多年。絢麗多彩,氣像萬千。備受國人鐘愛,既是國粹,也是中華民族藝苑中之奇葩,別看它僅僅是在“方寸之間”,它的人文底蘊深厚,氣像是開闊的。
    以上述立場來考量,篆刻藝術史具有眾多藝術特質、屬性,是專業性很強的發展演化史。隨著朝代更迭,時空轉換,它所涉及的常用稱謂與專業術語日漸豐富。它是怎麼從實用性技藝演變至兼具藝術觀賞性、鋻賞與收藏等多種功能的藝術表現形式,應當從史學宏觀到微觀的具體的人與事展開簡明闡述。
    時至今日,古璽印肇端何時,學術界還莫衷一是。從現當代出土的陶器上,人們看到新石器晚期出現的印紋陶,它的紋飾在拍印以後會出現凹凸的視覺效果。到商周時出現的印紋陶在表現方法上擺脫了昔日的單純拍打,而采用印模壓印。大家所了解的三方殷商晚期的神秘銅璽,它們分別是當時部落領袖“瞿甲”“亞禽氏”和“子亙”的名印(圖0-1瞿甲,圖0-2亞禽氏,圖0-3子亙)。因其文字和印面布局與同期金文上的族璽十分相似,遂稱之為“族徽璽”。此三方印璽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為有較好鋻賞能力的古董商黃濬編輯的《邺中片羽》提及,至1940年為於省吾收錄在《雙劍誃古器物圖錄》中,被定為商代。不久,

    為使讀者容易認知本書涵蓋面與容量,茲將篆刻學的一些理念,各個歷史時期的篆刻特征、文化背景,稍加梳理,簡述如次。
    從源頭上說,篆刻藝術為我國獨有的傳統藝術,它遠溯商周,盛於秦漢,法備鑄鑿,變化層出;九疊,明清印譜與面貌各異的流派作品,直至民國與現當代,承上啟下三千多年。絢麗多彩,氣像萬千。備受國人鐘愛,既是國粹,也是中華民族藝苑中之奇葩,別看它僅僅是在“方寸之間”,它的人文底蘊深厚,氣像是開闊的。
    以上述立場來考量,篆刻藝術史具有眾多藝術特質、屬性,是專業性很強的發展演化史。隨著朝代更迭,時空轉換,它所涉及的常用稱謂與專業術語日漸豐富。它是怎麼從實用性技藝演變至兼具藝術觀賞性、鋻賞與收藏等多種功能的藝術表現形式,應當從史學宏觀到微觀的具體的人與事展開簡明闡述。
    時至今日,古璽印肇端何時,學術界還莫衷一是。從現當代出土的陶器上,人們看到新石器晚期出現的印紋陶,它的紋飾在拍印以後會出現凹凸的視覺效果。到商周時出現的印紋陶在表現方法上擺脫了昔日的單純拍打,而采用印模壓印。大家所了解的三方殷商晚期的神秘銅璽,它們分別是當時部落領袖“瞿甲”“亞禽氏”和“子亙”的名印(圖0-1瞿甲,圖0-2亞禽氏,圖0-3子亙)。因其文字和印面布局與同期金文上的族璽十分相似,遂稱之為“族徽璽”。此三方印璽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為有較好鋻賞能力的古董商黃濬編輯的《邺中片羽》提及,至1940年為於省吾收錄在《雙劍誃古器物圖錄》中,被定為商代。不久,
    久居香港的饒宗頤也在《殷代貞卜人物通考》中引錄其中兩方。於、饒皆為學界名流,其身份愈見提高。
    在上述商璽以後,還有戰國官璽與戰國私璽。現在能見到的白文官璽有司徒、大府、計官、相邦等(圖0-4大府);朱文官璽有司寇、左司空、行府、發弩等,乃統治者賦予各級官吏行政權力的像征,調遷時要收回。戰國私璽比官璽略小,除方形外,還有長方形、圓形、菱形等形狀。字形結構與布局均比官璽多變、奇詭,或顯得活潑生動。白文線條厚重實在,典雅平穩;朱文多堅挺有力、整潔流暢。由於大多是鑄造而成,線條細如毫發,神氣一貫(圖0-5戰國私璽一,圖0-6戰國私璽二,圖0-7戰國私璽三)。還有戰國吉語璽與戰國印陶,後者是指鈐壓在陶器上的印章(圖0-8戰國印陶一,圖0-9戰國印陶二),它有工匠姓名、地名、作坊等內容。
    著名學者朱家溍在《明清帝後寶璽·弁言》中說:“寶璽者何? 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於所屬。此秦漢以來之事也。”
    是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規定隻有皇帝的印稱璽,一般隻能稱印。這僅一時而已,此後太後、王妃的印皆稱璽,說明璽是權力的像征。讀《周禮》有“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之句,可見璽印隨著貿易而興起,也是作為信物的一種憑證。《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季武子取卞,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這便是璽印封檢公文書札在行政領域的應用。此兩例可證實璽的權力像征演變到信物、封檢公文的實用性。結合文獻所說“以檢奸萌”,說明它還含有司法監督的功能。先秦及秦、漢印章多作封發物件、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後來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也改為朱色鈐蓋,十分醒目、好看。試想一下,封泥原本有一定含水量,隨著時間流逝,水分不斷蒸發,其上的結字章法,迂回宛轉,奔放樸茂,為後來不少篆刻名家崇尚。故需要在此簡述之。
    “漢代對匈奴的戰爭,尤以漢武帝對匈奴的大舉征伐,將匈奴逐出漠北,長期以來,為史家所艷稱,這的確表現了當時漢王朝的強大與武功卓絕。”事實上對匈奴的戰爭,是長期受到侵擾、寇掠後的必然反應,理由充分,無可厚非。漢王朝在精心謀劃與充分準備之下,終取得戰爭決定性勝利,其結果可謂產生了極其深遠的歷史影響。“另一方面,漢王朝亦並不願與南下的北方民族兵戎相見,戰爭實為不得已之舉。事實上,每當北人言和或南下歸附,漢朝均與以禮遇、厚待,作出妥善安置。當時漢王朝通常表現的是一種和平、友善的大國風範與寬廣、開闊的胸懷。”這也是國人民族認同的重要基礎。
    所以論及漢印,皆強調雄強、寬厚、莊重的風範,足以說明政治氛圍也必然反映到藝術作品的風格上來。由於實際需要與制作不同,就出現了漢鑄印、漢鑿印等樣式。
    鑄印即漢鑄,原先是指制作金屬印章的方法,先雕刻蠟模,外用泥作範,熔金屬注入泥範而成。故也將鑄印稱為“撥蠟”。當時鑄印,有不少隻鑄印坯,然後刻鑿印文。在漢代印坯文就連同澆鑄,這類印文精巧工整、莊重大方,別具一格,後世篆刻家取法於此,遂稱某家、某印出於漢鑄。傳世的漢官印數量較多,大多是鑄造。但西漢初期的官印由於漢承秦制,與秦官印區別不大,也常加田字框格,如“旃廚郎丞”等(圖0-10旃廚郎丞)。印文以白文為主,文字基本上是方中帶圓、略含隸意的小篆。發展演化下去,根據內容需要,常按“六書”或增或減。於是其風格或雄偉粗放,或峻峭瘦勁,或奇崛古樸。總體上還是方整勻稱、端莊渾穆,有大國匠人之風度。
    鑿印即漢鑿,是指在預制的金屬印坯上擊鑿印文。其印文即錯落自然,其中多是將軍印和朝廷頒發給兄弟民族頭領的官印,此乃起源於軍中官職急於任命,印信都是倉促鑿成,相沿成習,遂又有一別稱“急就章”,成為一種傳統刻法。與漢鑄印相比較,將軍印章法無拘無束,刀法自然,鋒穎逼人,多為率意之作。(圖0-11將軍章)
    關於漢印,歸納以下兩點:
    ,上述印面篆文隨著時空更迭漸漸有別於秦篆(小篆),從源頭上說是王莽時官定的“六書”之一繆篆。繆是綢繆之意,入印結字呈屈曲纏繞狀,故有“繆篆”之稱,如漢私印(圖0-12漢私印)。
    第二,上文說明了前面所提“法備鑄鑿”,故廣而言之,初學篆刻者,師輩或父兄輩即明言先學仿刻漢印,“不刻三百方漢印,難入漢人之室”,這裡所指,多為漢鑄,漢白文。此是基本功、童子功,代代相傳習也,體現出篆刻藝術之脈絡。
    印章頂部常有雕刻性裝飾,謂之印鈕。印鈕俗稱“印鼻”,古代璽印上都有鈕,穿孔可以佩戴。先秦古璽還有鼻鈕、臺鈕之別。自漢代即有螭、龜、駝等印鈕,分別為帝王百官之用。至於私印鈕式隨時間推移更趨多樣。
    《漢書·朱買臣傳》:“拜為太守,買臣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文中所提印綬就是朱買臣所用之官印。“官吏遷死,印綬必須歸還。”不論調走或故去,此印綬需歸還。其實“印綬”原意是指印和繫印的絲組(一組絲帶)。
    可以說,在歷代印章寶庫中,傳下來的漢私印數量多,形式也極為豐富。私印尺寸較小,若材質是玉質更別有韻味。當時工匠還創造性地在一方印材上,刻出兩面印、六面印、套印(子母印),加上動物圖成為一種富有趣味的四靈印(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還有在同一方印章中朱白文相間的私印,如“臣”“妾”印等。印文也不拘漢摹印篆,還有一種印章在文字中增飾了魚、鳥、蟲等形狀,更具裝飾趣味,俗稱“鳥蟲書”,原本是裝飾在兵器、禮器上的嵌金文字,後來也演化成一種治印形制。
    漢吉語印,源頭上早在戰國時即有,漢代時盛。古時人們拜天信神,祈福家人平安,故將吉利語刻成印章,後世還發現不少文字較多的轉為死者殉葬用的祝福印。總之,內容都帶有祝福、吉祥色彩。
    漢黃神越章是當時道家專門佩戴在身邊用以“闢邪除魔”的印章,起源於東漢,傳至兩晉較為風行。
    漢代玉印和石印較之銅印為少。出土的漢代玉質官印僅見“皇後之璽”,餘下多為私印,均精巧工整,印鈕多為覆鬥鈕和螭虎鈕。傳世“淮陽王璽”繫漢高祖時物,出土時間、地點均不明(為清代濰縣陳簠齋嗣子某君會試在京時以四百金購得),此印篆法由秦篆之圓轉變為方折,屬典型的工整一路的漢玉官印。(圖0-13淮陽王璽)
    烙馬璽印是指古代官方用於烙馬的專用璽印。雖傳世無多,但特征鮮明,風格獨具,藝術欣賞價值極高。其中尤以戰國時的“唐都萃車馬”(舊釋為“日庚都萃車馬”,也有人認為“日庚”為一字,爭論不一,待考。6.7釐米見方)為古璽之冠,漢代的“靈丘騎馬”“夏丘”也為後人稱道。(圖0-14唐都萃車馬)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