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蔣勛談莫奈:光的追隨者(輕閱隨行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繪畫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蔣勛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繪畫  繪畫名家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94470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447012
    作者:蔣勛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蔣勛藝術美學”繫列之一,暢銷超過十年的美學經典。
    ·32開小開本,輕盈便攜,打造屬於你的掌上藝術博物館,也是廣大文藝青年和學生群體博物館打卡、戶外旅行、提升自我藝術素養的良品。
    ·文化導師餘秋雨特別推薦,“跟著蔣勛先生徜徉歐洲藝術殿堂,是一件高雅的美事”。
    ·一代美學大師蔣勛,動情講述印像派開創者莫奈與光影痴纏一生的故事。莫奈的一生在繪畫裡尋找光,光成為他領悟生命的符咒。在莫奈迷人的生命和作品裡,看到我們向往的生活。
    ·書衣采用莫蘭迪色繫木棉紙 燙白工藝設計,凸顯品質之美。
    腰封隱藏彩蛋,解鎖社交新屬性。沿虛線撕下可獲得一張莫奈《日出印像》主題明信片,可作書簽使用,也可郵寄給你想念的人。

     
    內容簡介

    莫奈的一張畫誕生了一個畫派。他在破曉的河口邊架起畫架,從黑夜的盡頭開始等待黎明,等待水面上*道日出之光,畫下了《日出印像》。這幅當年飽受嘲諷的畫作,後來不僅成為劃時代的巨作,他留下的光,更繼續照亮這個世界。
    在莫奈的世界裡,沒有單純的顏色,他的顏色都是一種光。因為光,所有的色彩都泛著一種瞬息萬變的明度。莫奈引領我們開啟了另一種視網膜上的感覺,像是要拯救我們觀看的方式。我們感受到黎明破曉的晨霧浮遊於水面,一朵蓮花靜靜綻放,我們感受到雨後垂柳上的水滴,滴入水池,蕩漾起一圈一圈漣漪,我們感受到夕陽的光的倒影,一片沉靜的金黃,像是無限委屈,要訴說什麼,卻終究沉默逝去。
    美學大師蔣勛親自執筆,解讀印像派大師莫奈偉大而迷人的藝術生命。莫奈的美學是光的信仰,也是生命的信仰。

    作者簡介

    蔣勛,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繫、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代表作:“蔣勛藝術美學”繫列,《孤獨六講》《生活十講》《因為孤獨的緣故》《島嶼獨白》《美的沉思》《蔣勛說<紅樓夢>》等。

    目錄
    作者序:印像派的命名者──莫奈
    莫奈之謎
    2 畫不出來VS劃時代
    4 船舟畫室
    6 隱藏的男孩
    8 瀕臨之光
    10 魯昂教堂
    12 四季睡蓮
    第二部
    蔣勛現場
    18 干草堆(繫列連作)
    23 垂柳
    28 睡蓮
    29 四季睡蓮·垂柳

    作者序:印像派的命名者──莫奈



    莫奈之謎
    2     畫不出來VS劃時代
    4     船舟畫室
    6     隱藏的男孩
    8     瀕臨之光
    10    魯昂教堂
    12    四季睡蓮



    第二部
    蔣勛現場


    16   聖拉扎爾火車站 
    18   干草堆(繫列連作)
    23   垂柳 
    28   睡蓮 
    29   四季睡蓮·垂柳



    第三部
    莫奈


    34    莫奈童年
    38    莫奈與漫畫 
    43    莫奈與布丹 
    48    莫奈走向巴黎 
    52    聖亞德斯的庭院 
    61    初的巴黎——馬奈的影響 
    67    草地野餐 
    80    卡蜜兒——莫奈的個女性 
    89    一八七○,莫奈在倫敦與荷蘭 
    95     莫奈與巴齊耶 
    99    一八七二,《日出印像》 
    105  一八七五,哈佛港與阿讓特伊 
    110   光的跳躍 
    118   光與卡蜜兒 
    125   一八七七,聖拉扎爾火車站 
    130   卡蜜兒之死 
    132   一八七八,莫奈與世界博覽會 
    138    愛麗絲──莫奈的第二個女性 
    141   一八七九,維特伊雪景 
    151   莫奈與吉維尼 
    155   干草堆(繫列畫作 )
    168   魯昂教堂 
    177   二十世紀──倫敦國會大廈 
    186   威尼斯──一次失敗的旅程 
    193   次世界大戰 
    196   白內障與戰爭 
    206   垂柳──垂淚之樹 
    218   莫奈花園 
    229   後的睡蓮 


    239   後記

    前言
    作者序
    印像派的命名者──莫奈
    因此我也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是莫奈?
    有什麼原因使莫奈的繪畫和大眾有了這麼密切的關繫?
    在巴黎讀書的時候,常常會一個人,或約三兩個朋友,坐火車到奧維(Auver),在梵高長眠的墓地旁靜坐,看他在生命後兩個月畫的教堂,以及麥田裡飛起的烏鴉。
    風景的沉靜荒涼,像是畫家留在空氣中的回聲,還在回蕩呢喃。
    我也去過吉維尼(Giverny)莫奈後半生居住與創作的地方,有他親手經營的蓮花池,有他設計的日本式拱橋,有開滿繽紛璀璨花朵的花圃,有他大到嚇人的廚房,牆上掛著一排一排大小不一的銅鍋,比我看過的豪華餐廳的廚具還要齊全。在擠滿各國遊客的莫奈藝術品復制販賣中心(他當年創作的畫室)看到《莫奈食譜》,圖文並茂,記錄介紹當年莫奈招待賓客調制的餐肴料理,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序
    印像派的命名者──莫奈


    要在西方近代美術史上選一個大眾熟悉的畫家,可能就是莫奈吧。
    因此我也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是莫奈? 
    有什麼原因使莫奈的繪畫和大眾有了這麼密切的關繫? 
    在巴黎讀書的時候,常常會一個人,或約三兩個朋友,坐火車到奧維(Auver),在梵高長眠的墓地旁靜坐,看他在生命後兩個月畫的教堂,以及麥田裡飛起的烏鴉。
    風景的沉靜荒涼,像是畫家留在空氣中的回聲,還在回蕩呢喃。
    我也去過吉維尼(Giverny)莫奈後半生居住與創作的地方,有他親手經營的蓮花池,有他設計的日本式拱橋,有開滿繽紛璀璨花朵的花圃,有他大到嚇人的廚房,牆上掛著一排一排大小不一的銅鍋,比我看過的豪華餐廳的廚具還要齊全。在擠滿各國遊客的莫奈藝術品復制販賣中心(他當年創作的畫室)看到《莫奈食譜》,圖文並茂,記錄介紹當年莫奈招待賓客調制的餐肴料理,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梵高是藝術創作世界孤獨、痛苦、絕望的典型,莫奈恰好相反,他的世界明亮、溫暖,洋溢、流動著幸福愉悅的光彩。
    因為這樣的原因使我更偏執地願意陪伴在梵高身旁嗎? 
    也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大眾更熱烈地擁護莫奈嗎?  
    以上是動筆寫作以前先寫好的一篇短序。如今書寫完了,覺得“破解”的功課做完,可以再一次回頭去省視莫奈被如此多大眾喜愛的原因,再多說一點話。
    莫奈是華麗的,他一生追求燦*華美的光。他的畫裡很少黯淡的顏色,很少用黑,很少用灰,很少用深重的顏色。
    莫奈常常帶領我們的視覺走在風和日麗的天空下,經歷微風吹拂,經歷陽光在皮膚上的溫暖,經歷一種空氣裡的芳香。
    在莫奈的世界裡,沒有單純的顏色,他的顏色是一種光。
    因為光,所有的色彩都浮泛著一種瞬息萬變的明度,我們稱作“色溫”──是色彩的溫度。
    然而,色彩真的有溫度嗎?
    如果閉上眼睛,用手去觸摸,可以依靠觸覺感知紅的熱、藍的冷,可以感知綠的介於冷色與暖色之間的復雜溫度嗎? 
    創立印像派的莫奈相信色彩是有溫度的,因為光緊緊依附著顏色,光滲透在顏色裡,光成為色彩的肉體,光成為色彩的血液,光成為色彩的呼吸,因此色彩有了溫度,色彩也纔有了魂魄。
    光是色彩的魂魄。
    一八七二年,在破曉前,莫奈把畫架立在河岸邊,他等待著黎明,等待線日出的光,像一支黃金色的箭。
    一剎那間,在河面上拉出一條長長的光。
    光這麼閃爍,這麼不確定,這麼短暫,一瞬間就消失幻滅,莫奈凝視著光,畫出歷史上劃時代的作品《日出印像》。
    一八七四年《日出印像》參加法國官方沙龍的競賽,保守的學院評審看不懂這張畫,學院評審長期在昏暗的、閉鎖的、狹窄的畫室裡,他們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光如此華麗燦*,如此瞬息萬變。
    莫奈的《日出印像》落選了。那一年莫奈三十四歲,他從十五歲左右就愛上繪畫,從漫畫開始,到十六歲認識了畫戶外海洋天空風景的布丹(E. Boudin),開始走向自然,走向光,走向無邊無際遼闊豐富的光的世界。
    莫奈會為一次比賽的“落選”失去對光的信仰嗎? 
    當然不會,莫奈跟幾個一起落選的朋友舉辦了“落選展”,陳列出他們的作品,希望巴黎的大眾可以來看,可以比較“落選”與“入選”的作品。
    “入選”的作品都是對古代的回憶與懷舊,一個假想出來的不真實的世界。然而,“落選”的作品展現了當時巴黎現實的生活。火車通車已經有四十年,工業革命改變了一個城市的面貌,市民階層乘坐火車到郊外度假,看著一片一片的陽光從車窗外閃爍而過,他們的視覺經歷著前所未有的亢奮,速度、節奏都在改變,視覺也在改變。
    像臺北有了早通蘭陽平原的火車,火車穿行過一段一段隧道,感覺到工業節奏的人們就唱起了輕快愉悅的《丟丟銅》那樣活潑帶著新時代精神的快樂歌謠。
    莫奈的《日出印像》是工業革命時期對光、對速度、對瞬間之美早的禮贊。
    《日出印像》展出,大眾看懂了,知道這是他們時代的頌歌。然而媒體記者看不懂,自大與偏見使他們活在過去狹窄的框框裡,無法自由思考。
    一名自大的媒體記者大篇幅嘲諷莫奈,故意引用他畫的名字中“印像”兩個字,批評莫奈隻會畫“印像”。
    惡意的嘲諷竟然變成大眾爭相討論的話題,支持莫奈,和莫奈站在同一陣線的藝術家們因此大聲宣稱:是的,我們就是“印像派”! 
    莫奈的一張畫誕生了一個畫派,莫奈的一張畫為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畫派命名,現在收藏在巴黎瑪摩丹美術館的《日出印像》是歷史上劃時代的標志,莫奈是印像派的命名者。
    因為莫奈的《日出印像》,印像派在一八七四年誕生了。印像派是當時世界上影響力的畫派,印像派之前,歐洲的繪畫流派大部分局限在歐美的影響範圍。印像派很快成為世界性的畫派,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臺灣,就已經通過日本的引介,接觸到印像派,活躍於日據時代的臺灣早期畫家也多半從印像派入手,追求光,追求戶外寫生,追求在不同季節、不同晨昏,對同一處風景的長期觀察。
    莫奈從巴黎搭火車沿著塞納河的河港城市寫生,他在阿讓特伊(Argenteuil)進行了長達近十年的寫生,在船屋畫室居住畫畫,貼近水面,更細微地觀察水的反光,記錄下光在瞬息間的變幻,這些經驗也都印證在臺灣地區早期畫家坐火車到淡水畫畫,淡水也是河港市鎮,也可以觀察日落的水面反光。
    印像派不隻影響畫家創作,甚至也影響到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乘坐火車,到河口海濱度假,與家人朋友三三兩兩在風和日麗的季節在公園野餐,享受周休假日的悠閑,這些早在莫奈畫裡看到的現代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已經呈現出政治開明、經濟富裕的現像,成為世界性的生活現實,成為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共同向往。
    因此大眾喜愛莫奈,因為那畫中的生活正是他們的生活,貼近他們的向往,貼近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與盼望。
    富裕、悠閑、自由、輕松,莫奈的畫擺脫了歐洲學院傳統的沉重與壓力。傳統的繪畫總是在誇張生命的激情,重復訴說歷史或社會悲劇,而莫奈希望把現代人從歷史暗郁嚴肅的魔咒中解脫出來。
    風和日麗,雲淡風輕,春暖花開,一個自由解放的時代,一個沒有恐懼、沒有太大憂傷痛苦的時代,一個放下現實焦慮的時代。莫奈帶領他的觀眾走向自然,感覺陽光,感覺風,感覺雲的飄浮,感覺水波蕩漾,感覺光在教堂上一點一點地移動,感覺愛人身上的光,感覺田野中麥草的光,感覺每一朵綻放的睡蓮花瓣上的光;感覺無所不在的光,原來,光就是生命本身,光一旦消逝,就沒有了色彩,也沒有了生命。
    莫奈的美學是光的信仰,也是生命的信仰。
    寫著莫奈,寫到一八七九年九月二日,他站在病床前凝視著臨終的妻子卡蜜兒,這個十八歲時就跟他生活在一起的女子。他在一八六五年以後的畫裡畫的都是卡蜜兒,坐著、站著、沉思著或行動著的卡蜜兒,徜徉在陽光裡的卡蜜兒,在窗邊幽微光線裡為孩子縫補衣物的卡蜜兒,直到罹患絕癥的卡蜜兒,撐著陽傘,站在亮麗的陽光裡,一身素白,衣裙紗巾都被風吹起,像要一剎那在風裡光裡消逝幻滅而去的卡蜜兒。如今,她的肉體受苦,消瘦萎縮,在一層一層床單包裹下,卡蜜兒臉上的光在改變,紅粉的光轉變成暗淡紫色,轉變成青綠,轉變成灰藍,光越來越弱,莫奈凝視著那光,他拿出畫筆,快速記錄著,像迫不及待想挽留什麼,然而,什麼也留不住,卡蜜兒臉上的光完全消失了,完全靜止了,不再流動,隻有莫奈手中的那張畫,懸掛在巴黎奧賽美術館的牆上,告訴我們莫奈想留住的光。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的偈語說的也許正是莫奈一生的領悟,夢、幻、泡、影、露、電,都隻是瞬間逝去的光吧。
    莫奈長壽,在二十世紀,經歷了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因為白內障視覺受傷的痛苦,在完全看不見色彩的狀況裡,依稀有光,有一點點模糊朦矓的光,莫奈在八十歲高齡繼續創作巨幅《睡蓮》,含苞的、綻放的、凋零枯萎的,都是睡蓮,都是華麗的光。
    一九二六年莫奈逝世,他留下的光繼續照亮這個世界。
    數十年看莫奈的畫,二○一○年的夏天終於有機緣動筆寫下我對他的致敬。
    七月與八月,六十天時間,完全閉關,我在花蓮,書寫莫奈,累了,到七星潭海邊看夕陽的光,看砂卡礑溪谷樹隙的光,看大山山頭飄浮的雲的光,看水面上的粼粼波光,看一瞬間飛起的山雀羽毛上的光,看雨後天空的彩虹之光,看盛放的姜花一瓣一瓣打開的溫潤如玉色的光,一切都在逝去,但一切也都如此美麗。
    我和眾人一樣可以如此深愛莫奈,覺得幸福。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中秋前夕
    結稿於淡水八裡鄉

    媒體評論

    1. 蔣勛是個懂美的人。 ——三毛
    2. 蔣勛善於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張曉風
    3. 蔣勛是我們這個時代踏入藝術門檻的引路人。他為我們開啟的,不隻是心中的一扇窗,更是文化與歷史長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席慕蓉

    在線試讀
    莫奈花園
    記憶裡的華麗色彩,記憶裡的光,記憶裡綠色閃爍如翡翠,如孔雀的尾羽,藍色澄淨如夜空,金紅色如夕陽霞彩的燦*,這些,他都看不見了,視覺裡看不見,卻在記憶裡存在著,如今他隻能憑借著記憶來畫畫了。
    眼科醫學無法完全解讀莫奈晚年畫作的色彩,因為那色彩已經不純然是色彩,而是生命裡忘不掉的一片一片光的記憶。
    他凝視著自己熟悉的庭院,凝視著一縷一縷的垂柳,凝視著水池的波紋,凝視著一片一片的蓮葉,凝視著一朵一朵的睡蓮綻放,然而,都是沒有色彩的,像貝多芬凝視著那喧嘩而無聲的世界。
    喧嘩,卻如此寂靜,或許那就是接近天籟的聲音了。
    莫奈也凝視著繽紛,卻是無色的繽紛,他看到了光,抽離了一切色彩的純粹的光。
    他憑借著記憶為這無色的世界加入色彩,被醫學界認為色彩異變的莫奈,在一九二○年還是留下了令人驚嘆的色彩絢*繽紛的畫作。
    我們都悲憫聾人,因為他們聽不到我們聽到的聲音。然而,我們或許也忽略了,我們一樣“聽”不到聾人的寂靜之聲。
    我們都悲憫盲人,他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色彩,然而我們或許沒有想過,我們也看不到盲人“看”到的物像與色彩。
    莫奈在後的生命裡從“看見”升華到了“看不見”。
    老子哲學裡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意境,或許並不隻是抽像理論,而是具體而真實的感官升華吧。
    光消逝了,視網膜上卻停留著記憶,我多次站在莫奈的畫前,那些長度達到一二十米的大畫,固定在四面牆壁上,你被畫包圍,你不再是“看”畫,而是體驗“看”與“遺忘”、“看”與“記憶”之間微妙的關繫。
    如同把玩一幅中國長卷畫,一面“看”,一面“卷收”,我們其實在經歷“看”與“記憶”的連接。“視覺暫留”的影像,拼接、重疊、交互出現或消逝,組織成我們真實的視覺記憶,視覺記憶不全然隻是“看”。
    莫奈的白內障要他停止“看”,而在“看”停止之後纔出現了心靈上繽紛璀璨的視覺記憶。

    莫奈花園


    一九二二年前後是莫奈受白內障拖累辛苦的時候,在這一年他寫信給朋友,敘述自己視力衰弱到幾乎全盲,無法分辨色彩。對於一個以視覺為專業,一生努力追尋光與色彩的畫家,失去視覺是多麼大的恐懼與打擊。但是,他還是持續畫畫,憑借著對色彩的記憶畫畫,像貝多芬憑借著對聲音的記憶作曲一樣。
    記憶裡的華麗色彩,記憶裡的光,記憶裡綠色閃爍如翡翠,如孔雀的尾羽,藍色澄淨如夜空,金紅色如夕陽霞彩的燦*,這些,他都看不見了,視覺裡看不見,卻在記憶裡存在著,如今他隻能憑借著記憶來畫畫了。
    眼科醫學無法完全解讀莫奈晚年畫作的色彩,因為那色彩已經不純然是色彩,而是生命裡忘不掉的一片一片光的記憶。
    他凝視著自己熟悉的庭院,凝視著一縷一縷的垂柳,凝視著水池的波紋,凝視著一片一片的蓮葉,凝視著一朵一朵的睡蓮綻放,然而,都是沒有色彩的,像貝多芬凝視著那喧嘩而無聲的世界。
    喧嘩,卻如此寂靜,或許那就是接近天籟的聲音了。
    莫奈也凝視著繽紛,卻是無色的繽紛,他看到了光,抽離了一切色彩的純粹的光。
    他憑借著記憶為這無色的世界加入色彩,被醫學界認為色彩異變的莫奈,在一九二○年還是留下了令人驚嘆的色彩絢*繽紛的畫作。
    我們都悲憫聾人,因為他們聽不到我們聽到的聲音。然而,我們或許也忽略了,我們一樣“聽”不到聾人的寂靜之聲。
    我們都悲憫盲人,他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色彩,然而我們或許沒有想過,我們也看不到盲人“看”到的物像與色彩。
    莫奈在後的生命裡從“看見”升華到了“看不見”。
    老子哲學裡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意境,或許並不隻是抽像理論,而是具體而真實的感官升華吧。


    莫奈在視覺的極限痛苦過,而後他超越了視覺。他後的畫作像一場無法記憶的夢,很確定夢過,卻沒有細節,常常隻是一種光,靈光乍現,一剎那就消逝了。
    光消逝了,視網膜上卻停留著記憶,我多次站在莫奈的畫前,那些長度達到一二十米的大畫,固定在四面牆壁上,你被畫包圍,你不再是“看”畫,而是體驗“看”與“遺忘”、“看”與“記憶”之間微妙的關繫。
    如同把玩一幅中國長卷畫,一面“看”,一面“卷收”,我們其實在經歷“看”與“記憶”的連接。“視覺暫留”的影像,拼接、重疊、交互出現或消逝,組織成我們真實的視覺記憶,視覺記憶不全然隻是“看”。
    莫奈的白內障要他停止“看”,而在“看”停止之後纔出現了心靈上繽紛璀璨的視覺記憶。
    後幾年,莫奈幾乎不再畫其他任何題材,他專注地看吉維尼莫奈花園的每一棵樹,每一株花草,每一朵花。吉維尼是他後的烏托邦,他要跟這相處達半世紀之久的烏托邦裡每一個黎明黃昏告別,跟水波靜靜蕩漾的池塘告別,跟一朵一朵開放又凋謝的睡蓮告別。他退回到這小小的烏托邦裡,在生命後的六年,安靜、孤獨、寂寞,如果視覺不允許他向外眺望,他就向內靜靜觀想。觀想水池,觀想垂柳,觀想花,觀想雲影,觀想夕陽,觀想黎明。
    凝視著自己小小庭院的莫奈,仿佛不再是用眼睛凝視,而是用深的記憶凝視,記憶裡的每一分每一寸移轉的光,使色彩出現,又使色彩消失。
    一九二二年五月他寫信給朋友說:我毀壞自己的畫,我瞎了! 
    那是在極度絕望裡的哀號的聲音,然而他始終沒有放棄畫畫,他一直拿著畫筆,一直堅持站在畫布前面。
    一九二○年開始,莫奈計劃畫一幅大畫,是為盧浮宮杜樂麗花園中的橘園(Orangerie)畫的。這期間,一九二三年,他動了眼科手術,去除白內障,視力又清晰了。一九二四年他又配戴了新的眼鏡,在幾度視覺的改變中,清晰—模糊,模糊—清晰,他一直在調整“看”東西的焦距角度,一直到一九二六年去世。這一幅如今還在橘園的後作品《四季睡蓮》,卻已經成為莫奈留給世界後的偉大禮物。
    許多畫家在四五十歲達到高峰,接下來是下坡,或完全終止創作,或隻是重復自己,而莫奈在八十歲以後再一次創造了自己生命的高峰。
    我們應該很認真地凝視這一組《四季睡蓮》,像凝視莫奈的一生。
    畫面上有看得清晰的部分,有朦矓模糊的部分,有可以一一指點辨認的部分——這是睡蓮,含苞的、綻放的、凋零的、一瓣一瓣墜落水池的。這是垂柳,飛揚的細絲,嫩黃的新芽,焦枯的枝葉。這是水波,微風中蕩漾的,月光下靜止如死的,像鏡面一樣反照一切的。那紫色淡淡的霧,微紅的旭日,夏日後霞光的燦*,*到眼睛張不開來的強度,無法*視的光,——一切可以辨認的物像後都無法辨認,是物像的全然解體,分解成小小的分子,分解成光,         一縷光,一線光,都在逝去幻化的光。
    一生尋找光的畫家,在離開人世之前帶領我們再看一次他看到的光,再一次感覺他在光面前狂喜的驚叫與看到光無奈逝去的深長喟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