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跟大師學畫樹:欣賞與臨摹(包含凡高、莫奈等45位大師101幅經典作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繪畫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繪畫  技法教程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17588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銅版紙
    包裝:平裝-鎖線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1758860
    作者:(英)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你也可以成為畫樹大師!學畫樹,先從本書凡高、莫奈等45位大師101幅經典作品臨摹學習開始!

    2. 45位世界著名藝術大師的101幅經典之作,展現藝術中的樹之美,供賞析和臨摹。

    3. 作者安格斯•海蘭是百項藝術獎得主,五次獲得享譽全球的設計大獎“黃鉛筆獎”,被《星期日獨立報》譽為“英國十位平面設計師”之一。

    4. 藝術作品靈感來自樹木。從古斯塔夫·克裡姆特那綴滿累累果實的雲狀林冠到文森特·凡·高渲染的普羅旺斯柏樹,從大衛·英肖精致的栗樹到亨利·盧梭筆下的異國森林,從克萊爾·坎西克栩栩如生的林地到大衛·霍克尼創作的綠樹成蔭,展示了各位藝術家對樹木的由衷熱愛。

    5. 精美的圖片之間穿插關於藝術家妙趣橫生的故事,還有許多與樹木相關的諺語和名句,再現了樹木的獨特魅力。

    6. 本書原版引進自《秘密花園》原出版社勞倫斯•金。

    7. 通過對45位名家的101幅名畫賞析和臨摹,提高藝術鋻賞力、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適合藝術愛好者、繪畫愛好者、樹木愛好者和自然愛好者。

     
    內容簡介

    古往今來,樹木一直是藝術家們的靈感來源。本書彙集45位世界著名藝術家的101幅名作,從藝術的角度對樹木進行了贊美。從古斯塔夫•克裡姆特那綴滿累累果實的雲狀林冠到文森特•凡•高渲染的普羅旺斯柏樹,從大衛•英肖精致的栗樹到亨利•盧梭筆下的異國森林,從克萊爾•坎西克栩栩如生的林地到大衛•霍克尼創作的綠樹成蔭,展示了各位藝術家對樹木的由衷熱愛。其間穿插關於藝術家妙趣橫生的故事,還有許多與樹木相關的諺語和名句,再現了樹木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安格斯·海蘭 Angus Hyland


    英國平面設計師、作家。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為倫敦五角設計公司合伙人,勞倫斯·金出版社創意總監,英國文化協會與企鵝出版社的特約設計師。曾為英國廣播公司、大英博物館、三星、花旗銀行、諾基亞、費頓出版社、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等知名機構與品牌設計產品。曾獲百項設計大獎,包括五次享譽全球的設計大獎“黃鉛筆獎”,被《星期日獨立報》譽為“英國十位平面設計師”之一。


    肯德拉·威爾遜Kendra Wilson


    英國作家、平面設計師。為美國時尚播客撰寫文章,也為Vogue、《悅遊》《觀察家(美食月刊)》等雜志做平面設計。

    目錄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
    《梨樹》 / 1
    文森特·凡·高
    《柏樹》 / 5
    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
    《岩石峽谷》 / 10
    保羅·納什
    《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 / 19
    斯坦利·斯賓塞爵士
    《恩格爾菲爾德的庫克漢姆》 / 25
    克勞德·莫奈
    《伊普特河畔的楊樹》 / 29
    馬科斯菲爾德·帕裡斯
    《山頂》 / 36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


    《梨樹》 / 1


    文森特·凡·高


    《柏樹》 / 5


    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


    《岩石峽谷》 / 10


    保羅·納什


    《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 / 19


    斯坦利·斯賓塞爵士


    《恩格爾菲爾德的庫克漢姆》 / 25


    克勞德·莫奈


    《伊普特河畔的楊樹》 / 29


    馬科斯菲爾德·帕裡斯


    《山頂》 / 36


    克萊爾·坎西克


    《牧羊人的喜悅》 / 45


    瓊·丹納特


    《鼕樹》 / 57


    雷內·馬格利特


    《探求》 / 64


    安妮·奧文登


    《追趕太陽》 / 76


    約翰·辛格·薩金特


    《科孚島的橄欖樹》 / 83


    喬治亞·歐姬芙


    《勞倫斯家的樹》 / 90


    大衛·霍克尼


    《好萊塢花園》 / 96


    彼埃·蒙德裡安


    《夜:紅色的樹》 / 103


    勞拉·奈特女爵


     《聖約翰林地的春天》 / 110


    哈拉爾德·索爾伯格


    《光芒》 / 120


    大衛·英肖


    《閃電與栗樹》 / 131


    阿歷克斯·卡茨


    《濕地楓(4:30)》 / 135


    艾薩克·列維坦


    《春汛》 / 140


    斯坦尼斯拉瓦·卡爾婁斯卡


    《風景》 / 149

    前言
    序言
    愛樹的人覺得世人皆應愛樹,然而大多數人並不認同。“環保狂人”這個詞通常作為貶義詞使用,不過客觀上講,我們種的樹越多,對人類社會愈加有益。1957年上映的電影《甜姐兒》(Funny Face)中,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所飾演的角色那天真的性格在世人眼中實屬怪異,因為她看重的並不是衣著的奢華,而是身邊的樹木。“這些樹多美啊。你怎麼不給樹拍點照片呢?”她問道。而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在影片中所扮演的時尚攝影師回答道,他的工作是依賴供需關繫的:“你想不到市場對樹的照片需求有多小。”
    此言差矣。諸如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和阿歷克斯·卡茨(Alex Katz)這樣的藝術家,他們跟樹有關的作品的知名度不比隱喻類作品低。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創作於19世紀晚期的那一繫列樹木的知名畫作,在那一時代就已經有價無市了。即便樹木本身帶有強烈的田園屬性,但其展現出的現代格調依舊令人驚嘆。同樣,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的普羅旺斯之樹也是如此,在其身故之後,人們方纔認識到其作品的偉大,至今經久不衰。而對於樹木本身而言,其自給自足的美感無可爭辯。人類要是能多向樹木學習該多好,靜靜地產出氧氣滋養世界,而不是空話大話滿天飛。

    序言


    愛樹的人覺得世人皆應愛樹,然而大多數人並不認同。“環保狂人”這個詞通常作為貶義詞使用,不過客觀上講,我們種的樹越多,對人類社會愈加有益。1957年上映的電影《甜姐兒》(Funny Face)中,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所飾演的角色那天真的性格在世人眼中實屬怪異,因為她看重的並不是衣著的奢華,而是身邊的樹木。“這些樹多美啊。你怎麼不給樹拍點照片呢?”她問道。而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在影片中所扮演的時尚攝影師回答道,他的工作是依賴供需關繫的:“你想不到市場對樹的照片需求有多小。”


    此言差矣。諸如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和阿歷克斯·卡茨(Alex Katz)這樣的藝術家,他們跟樹有關的作品的知名度不比隱喻類作品低。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創作於19世紀晚期的那一繫列樹木的知名畫作,在那一時代就已經有價無市了。即便樹木本身帶有強烈的田園屬性,但其展現出的現代格調依舊令人驚嘆。同樣,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的普羅旺斯之樹也是如此,在其身故之後,人們方纔認識到其作品的偉大,至今經久不衰。而對於樹木本身而言,其自給自足的美感無可爭辯。人類要是能多向樹木學習該多好,靜靜地產出氧氣滋養世界,而不是空話大話滿天飛。


    —— 安格斯·海蘭/肯德拉·威爾遜

    在線試讀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
    Gustav Klimt
    《梨樹》(Pear Tree),1903年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筆下的樹都是枝繁葉茂,果實呈搖搖欲墜之狀。他在薩爾斯堡東側的阿特湖度過炎炎長夏期間,是采取業餘攝影師的方法來選景的。他有時帶著一個4平方釐米的小型取景器在湖中乘船搖槳遊賞,有時在鄉間小路上徒步漫行。起初他中意的是樺樹或冷杉那細長的樹干,但不久後,他的注意力就被那綴滿梨和蘋果的雲狀林冠吸引住了。於是,形成的是一條不一般的地平線,使得樹枝之下形成一定程度的景深,這種效果是攝影設備做不出來的。
    克裡姆特並未受過風景畫的專業訓練,這使其能夠隨心所欲地在節假日恣意作畫。《梨樹》表現了克裡姆特對後印像派的興趣,畫中的每一片樹葉、每一個梨都單獨進行了著墨。在之後的15年中,克裡姆特在這幅畫上創作出一個錯綜復雜的林冠彙聚於畫布的上半部分,隻給天空留出兩個小角落。克裡姆特的方形夏樹畫作就如一片片的馬賽克,為將來在維也納進行人物創作拼接出一座廣大的素材庫。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
    《柏樹》(Cypresses),1889年
    文森特·凡·高在其短暫卻高產的職業生涯中曾寫下數千封信,透露出他對各類樹木由衷的欣賞,無論是北方的柳樹,還是地中海附近的松樹、橄欖樹。在普羅旺斯聖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期間,凡·高經常在周邊的鄉村環境中作畫。他發現柏樹和向日葵一樣,在這一地區具備強烈的像征意義。而對柏樹作畫也給自己帶來某種特殊的挑戰,同時也能測試一直以來的嚴苛自學到底成果如何。“柏樹特別值得近距離觀察,”凡·高在給兄弟提奧的信中寫道,“它是陽光普照下的一塊黑暗,但也是有意思的黑暗音符之一,是我能想像到的難以敲出的音符。”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


    Gustav Klimt


    《梨樹》(Pear Tree),1903年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筆下的樹都是枝繁葉茂,果實呈搖搖欲墜之狀。他在薩爾斯堡東側的阿特湖度過炎炎長夏期間,是采取業餘攝影師的方法來選景的。他有時帶著一個4平方釐米的小型取景器在湖中乘船搖槳遊賞,有時在鄉間小路上徒步漫行。起初他中意的是樺樹或冷杉那細長的樹干,但不久後,他的注意力就被那綴滿梨和蘋果的雲狀林冠吸引住了。於是,形成的是一條不一般的地平線,使得樹枝之下形成一定程度的景深,這種效果是攝影設備做不出來的。


    克裡姆特並未受過風景畫的專業訓練,這使其能夠隨心所欲地在節假日恣意作畫。《梨樹》表現了克裡姆特對後印像派的興趣,畫中的每一片樹葉、每一個梨都單獨進行了著墨。在之後的15年中,克裡姆特在這幅畫上創作出一個錯綜復雜的林冠彙聚於畫布的上半部分,隻給天空留出兩個小角落。克裡姆特的方形夏樹畫作就如一片片的馬賽克,為將來在維也納進行人物創作拼接出一座廣大的素材庫。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


    《柏樹》(Cypresses),1889年


    文森特·凡·高在其短暫卻高產的職業生涯中曾寫下數千封信,透露出他對各類樹木由衷的欣賞,無論是北方的柳樹,還是地中海附近的松樹、橄欖樹。在普羅旺斯聖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期間,凡·高經常在周邊的鄉村環境中作畫。他發現柏樹和向日葵一樣,在這一地區具備強烈的像征意義。而對柏樹作畫也給自己帶來某種特殊的挑戰,同時也能測試一直以來的嚴苛自學到底成果如何。“柏樹特別值得近距離觀察,”凡·高在給兄弟提奧的信中寫道,“它是陽光普照下的一塊黑暗,但也是有意思的黑暗音符之一,是我能想像到的難以敲出的音符。”


        凡·高筆下綠、黃、黑色調的柏樹看不到一點獃板的痕跡。與狹長、整潔的地中海柏木不同,他筆下的野生常綠植物充滿活力,圓錐形的枝條以螺旋狀撥動著清晨的霧氣。形似火焰的樹從如三維立體般厚重著色的前景撥地而起,渾身散發著泥土的氣息——而這正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效果。1890年,畫作《柏樹》在巴黎的獨立沙龍上進行展出,這意味著在凡·高逝世的同一年,公眾已開始慢慢接受和欣賞他的作品了。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伊普特河畔的楊樹》(Poplars on the Banks of the Epte),1891年


    莫奈畫白楊,如同他在1890年畫干草堆一樣,都來自用藝術的眼光去記錄自己對無生命物體光線變化的感受。當然,樹木並不是無生命物體,在莫奈的畫中,樹枝會隨風擺動,樹葉會在夏秋兩季相應變色。二者均非一成不變。白楊都會一排排地整齊種植,這可是上等的家具原材料。


    莫奈在轉到塞納河支流的一艘浮動工作船上作畫後,發現那些樹已經被打上了拍賣的標記。準買家們已經完成了收購手續,等莫奈的畫作完成後就進行砍伐。在這8個月的時間內,莫奈創作了數十幅印像油畫,而由於光線和天氣對樹會產生影響,莫奈往往是每隔幾分鐘就要在不同的畫布之間來回奔走。畫布上的白楊樹像網格一般沿著彎曲的河流層層密布,濃重的色彩倒映在秋日午後的水面上。莫奈在著筆時通過色調互補來營造色彩,使得畫布上的樹木好似都閃著微光。


    這一主題的畫作受到了評論家和公眾的極大關注和青睞。而莫奈用賣干草堆和白楊樹作品得來的收入買下了吉維尼的一處老舊的蘋果酒屋,其後半生創作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領了創新潮流,時至今日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馬科斯菲爾德·帕裡斯


    Maxfield Parrish


    《山頂》(Hilltop),1926年


    在20世紀30年代,《時代》雜志調查發現,全世界復制量蕞高的美術作品均來自凡·高、塞尚以及馬科斯菲爾德·帕裡斯。而在這同一時期,這位美國插畫家宣布,他打算放棄讓他一舉成名的“岩石上的女孩”的繫列畫作。雖然曼哈頓的路邊到處都是美麗的女孩,但壯麗的風景更令人精神振奮。有意思的是,當帕裡斯把目光從女孩轉到樹身上後,名氣依然不減。


    《山頂》就是這個過渡時期的作品,還特意設計成一張海報。這位藝術家標志性的色調值將焦點從受拉斐爾前派影響的少女抽離出來,將橡樹定位為“英雄”。帕裡斯將其在新罕布什爾州的房產命名為“橡樹”。“橡樹”是其堅定的靈感來源,修建於高大的林木中,從南邊可以看到阿斯卡特尼山。他自己家的白橡樹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他的畫中,尤其是秋季,柔和的樹葉在鈷藍色的天空下顯得暗淡,落日在此背景上投下一道電光。帕裡斯參考了載玻片的原理,將其投射到硬紙板上。畫作的每一層都塗上了釉和清漆,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光澤,樹葉和樹皮的細節像照片一樣逼真。


     


     


    安妮·奧文登


    Annie Ovenden


    《追趕太陽》(Catching the Sun),2015年


    安妮·奧文登筆下的樹透露出她對自己一生的依存感。雖然她鼓起勇氣走進了自己所居住的康沃爾郡古老林地,但這片墾荒後的風景中吸引奧文登目光的,是那些高大肅穆的樹木。明亮的光線是她冒著鼕日的嚴寒出門的動力,清澈陰冷的天空所襯出樹枝的輪廓,給這個季節帶來了一種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四周漫步和遛狗的人們。她的畫作標題都是客觀直述,不過偶爾這種直述表達出的情感更為強烈。《一切都是安全的》(All is Safely Gathered In,2010年)這幅畫展示了農田裡的一簇山毛櫸樹,隻剩一半樹葉的樹冠被風吹打著,而腳下的灌木墊正保護著樹根。


    可以看到,看不見的雲彩投下一英裡寬的影子,將耕地的分布面拉長了許多。被燈泡般的太陽所照亮的樹木正變成一片矮林,而那幾棵稀疏的則不在此列;山毛櫸的雌花和雄花混合在一起,開始迅速繁殖。奧文登用“超級小筆刷”將眼中所有完美和不完美的事物都細致地放入了畫中。山毛櫸是落葉晚的樹種之一,開春後發綠芽的時間也很晚。而一旦天氣轉涼,它就變得蒼白而光禿,枝條的末端開始變紅。


     


    約翰·辛格·薩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


    《科孚島的橄欖樹》(Olives in Corfu),1909年


    “橄欖樹畫家”大概是著名肖像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不為人知的名號了。然而,他對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橄欖樹都給予一定程度的關注,表明他對切爾西工作室之外的世界依然存在好奇心。到了1905年,這位四海為家的美國人宣布將關閉自己的工作室,遠離 “人群”,尤其是上流社會的人。之後他每年夏天都在阿爾卑斯山度過,秋天則前往南歐。他每次外出都是與家人和朋友結伴而行,很有個性。


    1909年,薩金特在希臘科孚島上待的這六周成效極高。畫中的山羊在悠閑地踱步,享受著寧靜祥和,就如同薩金特的親友們在外出途中的感受一樣,而結伴遠行的場景也以繪畫的形式保留在了他們的畫架和書上。這種攝影風格的裁剪手法也應用在給農村勞動者們取景的《橄欖林》(The Olive Grove)這幅油畫上;同一時期,他還給英國皇家美術學院(Royal Academy)創作了《阿爾巴尼亞橄欖采摘者》(Albanian Olive Pickers)。從牧羊人到普通當地人,再到身著民俗服飾的工人,薩金特能夠在處理好同自然風景和諧的同時,凸顯出人們勞作時的浪漫。


     


    喬治亞·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


    《勞倫斯家的樹》(The Lawrence Tree),1929年


    喬治亞·歐姬芙對這幅畫的描述可謂言簡意賅:“勞倫斯家前院那棵樹,就是你躺在樹下的桌上抬頭看到的樣子。”那是一棵巨大的松樹,學名為西黃松(Pinus ponderosa),位於小說家D. H. 勞倫斯在新墨西哥州的住所附近。勞倫斯曾於20世紀20年代在此度過了兩個夏日,在院裡一張舊木凳上寫作。在他的描述中,這棵樹就像一個守護天使,它的樹干遠比它高聳的樹冠更加顯眼(黃松通常可以長到約30米高)。歐姬芙斜倚在勞倫斯曾用於寫作的樹干上,透過樹枝樹葉凝視星空。


    《勞倫斯家的樹》是歐姬芙於1929年去新墨西哥州時創作的,那時,她已經是業界知名的畫家了。她在勞倫斯夫婦的陶斯農場待了兩個多月,不過那個時候勞倫斯已經離家,並在第二年死於肺結核。他喜歡新墨西哥州的空氣,而那裡的天空對一心想逃離紐約的歐姬芙來說正是一劑滋補良藥。在這裡,她通過樹木的根莖枝葉觀察夜空,動脈狀的樹枝向漆黑的樹葉注入生命之血。如果按照歐姬芙的本意,用 “倒立”的方式去看畫中的樹,纔能更真切地體會到她所述的“平躺抬頭望”的感覺。為了實現這一點,這幅畫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沃茲沃思藝術博物館(Wadsworth Atheneum)展出時就是上下顛倒的。


     


    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


    《好萊塢花園》(A Hollywood Garden),1966年


    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的早期經歷是為大眾所熟知的:布拉德福德—皇家藝術學院—洛杉磯。霍克尼基金會(Hockney Foundation)將其在加州的探尋之旅濃縮成幾句生動的表述:“1964年:搬到洛杉磯,畫中之景皆是棕櫚樹和遊泳池……1967年:迷戀洛杉磯,創作的大量畫作皆受南加州生活方式的影響。”


    《好萊塢花園》是霍克尼在迷戀洛杉磯之前,首次因探尋過程中產生愉悅感完成的。這是一個沒有其他藝術家涉足過的地方,既充滿了美國的活力,同時還飄散著裡維埃拉的光明與自由。然而此時此刻的霍克尼心裡很清楚,洛杉磯的好萊塢區域已經沒有迷人的氣息了,放眼所見滿是城市風貌,氣候熱得令人難受,山丘、峽谷的清新空氣及植被皆已缺失。畫中這個不帶池塘的花園展現了後現代時期西海岸建築的庸俗與平凡,隻有香蕉樹和龍舌蘭勉強為其增添了一絲活力。


    所有的生機隻能通過樹影的移動感知。霍克尼當時正在對著照片作畫,像寶麗來相機一樣構圖、組合,這個過程就如其著名的泳池三部曲,即《小水花》(The Little Splash)、《水花》(The Splash)(1966年)和1967年的《大水花》(A Bigger Splash)。這些泳池(包括水花)作品,其靈感都源於霍克尼一次在報攤上買的泳池手冊,再加上他的奇思妙想。這樣的好萊塢花園——植物看上去都很假——纔是人間真實。


     


    (其餘內容見圖片檔)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