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第8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
    【市場價】
    1129-1636
    【優惠價】
    706-1023
    【作者】 (英國)羅伯特迪默裡(Robert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音樂  音樂欣賞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97875117227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銅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722799
    叢書名:夢想家

    作者:(英國)羅伯特迪默裡(Robert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編輯推薦


    ☆專業編寫團隊精選半個世紀以來的經典唱片1001張,囊括多種音樂類型。



    ☆為您提供關於唱片時代背景、內容以及表演者的權威說明、精彩犀利的評論。



    ☆同時送上珍貴唱片封面和完整專輯歌曲列表,以及來自各大知名音樂報刊和網站的大量珍貴的高品質圖片資料。


    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這半個世紀以來*好的音樂終極彙編手冊;已被譯成30種語言,全球銷量已達80萬冊。
     
    內容簡介


    暢銷全球的《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由知名樂評人羅伯特·迪默裡擔任主編,九十多位資深樂評人共同組成創作團隊,包括為《時代》雜志寫樂評的Theunis Bates、MTV的資深員工Jon Harrington、音樂雜志Dazed & Confused的專欄作家Seth Jacobson等。

    不管是音樂老饕還是賞樂新人,《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都是珍藏。書中收錄了一千零一張唱片,或許你聽過,或許沒聽過,它們都曾經或多或少地影響與改變了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都是不可錯過的經典。該書被譯成30種語言,全球銷量已達80萬冊,是1001繫列中僅次於《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電影》的暢銷品種。

    此*中文版根據英文版第8版翻譯,較之前的版本,又收錄了不少大熱新唱片。從外號“瘦皮猴”的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到來自David Bowie的*專輯,前後時代橫跨了近六十年(從1955年到2013年)。所收錄的唱片囊括了搖滾、民謠、嘻哈、舞曲、流行等多種音樂類型。

    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這半個世紀以來*好的音樂終極彙編手冊。除了對唱片時代背景、內容的詳盡介紹和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權威說明之外,精彩犀利的評論、珍貴的唱片封面和完整的專輯歌曲列表、來自各大知名音樂雜志、報刊和網站的大量珍貴高品質圖片資料,都使得本書顯得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


    羅伯特·迪默裡(Robert Dimery)是自由樂評人,曾為Time Out、Vogue等多家知名雜志撰寫專欄和樂評,創作並出版過不少關於搖滾音樂的圖書。



    為了編寫本書,羅伯特·迪默裡邀集來自世界各地五十多個城市的九十多位資深樂評人共同組成本書的創作團隊,包括為《時代》雜志寫樂評的Theunis Bates、MTV的資深員工Jon Harrington、音樂雜志Dazed & Confused的專欄作家Seth Jacobson等。


    羅伯特·迪默裡其他作品:《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首歌》《搖滾天堂》《經典唱片》《經典單曲》
    目錄





    引言



    撰稿人



    唱片索引



    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80年代



    20世紀90年代



    21世紀



    藝術家索引



    圖片來源



    致謝



    前言

    Michael Lydon,《滾石》雜志(Rolling Stone)創刊編輯
    20世紀50年代初,我,一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孩子,開始對音樂產生了興趣。我們的起居室有一架Victrola牌留聲機,它下面的櫃子裡,有些厚厚的黑膠老唱片,它們是如此脆弱,以至於在我長到足夠大之前是禁止觸踫它們的。爸媽買過幾張熱門單曲唱片,但我們擁有多的,是那種看起來像相冊的“唱片冊”:有內頁紙套的硬紙板包裝,裝有三四張甚至更多張碟,聽時需要翻面或者每隔四分鐘更換一次。我們聽過貝多芬的交響樂、《Peter And The Wolf》,還有《Porgy And Bess》。
    然後,似乎一夜之間,一切都改變了。單曲碟變小了,中間有個大洞,每分鐘旋轉45轉。唱片變成輕巧、不易破損、每分鐘轉數為33 1/3的長時播放(LP)碟片,這聽起來好多了,兩面都能播放二十分鐘,塞進有品位的封套裡,還有照片和內頁說明供你邊聽邊研究。《Benny Goodman At Carnegie Hall》、《My Fair Lady》和《Errol Garner’s Concert By The Sea》——這些早期密紋唱片浸透我年輕的靈魂。




    Michael Lydon,《滾石》雜志(Rolling Stone)創刊編輯

    20世紀50年代初,我,一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孩子,開始對音樂產生了興趣。我們的起居室有一架Victrola牌留聲機,它下面的櫃子裡,有些厚厚的黑膠老唱片,它們是如此脆弱,以至於在我長到足夠大之前是禁止觸踫它們的。爸媽買過幾張熱門單曲唱片,但我們擁有多的,是那種看起來像相冊的“唱片冊”:有內頁紙套的硬紙板包裝,裝有三四張甚至更多張碟,聽時需要翻面或者每隔四分鐘更換一次。我們聽過貝多芬的交響樂、《Peter And The Wolf》,還有《Porgy And Bess》。

    然後,似乎一夜之間,一切都改變了。單曲碟變小了,中間有個大洞,每分鐘旋轉45轉。唱片變成輕巧、不易破損、每分鐘轉數為33 1/3的長時播放(LP)碟片,這聽起來好多了,兩面都能播放二十分鐘,塞進有品位的封套裡,還有照片和內頁說明供你邊聽邊研究。《Benny Goodman At Carnegie Hall》、《My Fair Lady》和《Errol Garner’s Concert By The Sea》——這些早期密紋唱片浸透我年輕的靈魂。

    起初,流行唱片大多不過是熱門單曲合集,但爵士和搖滾音樂家們熱愛密紋唱片的播放長度和“高保真”聲響帶來的豐富可能性。正如作曲家們曾以交響樂的形式創造過輝煌,他們也開始采用密紋唱片來發表個人音樂宣言。Frank Sinatra的《In The Wee Small Hours》(1955)和Ray Charles的《Genius Hits The Road》(1960),成為我們後來稱作“概念專輯”的那種唱片的早期範例。

    在新的十年間,據公告牌(Billboard)統計,持久耐用的密紋唱片的銷量超越用過即扔的45轉唱片,賣掉四百五十萬到六百萬張——在美國的確如此。在英國則多用了八年,密紋唱片的銷量纔超過單曲和EP(慢速播放碟,含四五首歌曲)的銷量。許多60年代產生的流行明星,都有個經典的成長曲線,即是以打榜單曲為開端,到變成“唱片藝人”而達到成熟期。他們的聽眾也跟著照做,從單曲到密紋唱片階段,把它們作為熱愛又珍藏的財富小心裝箱,從家裡搬到大學,再搬到所公寓。無論是聽《Disraeli Gears》還是《Aretha: Lady Soul》,唱片成為百萬條生命開放心智的裡程碑:我們就是我們所傾聽的音樂。我們通過唱片,緊跟20世紀60年代喧鬧的文化爭論:Bob Dylan用他辛辣的《John Wesley Harding》回答The Beatles奢華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The Rolling Stones以回歸本源的《Beggars Banquet》宣布放棄《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那種泛濫的迷幻樂。要是你仍然無法理解唱片狂熱癥,就去讀讀Nick Hornby那本娛樂性極強的小說《高保真》(High Fidelity)或者看那部電影,你就會懂了。

    偶爾,當一張密紋唱片放不下所有音樂時,藝術家們會發行“雙碟唱片”——有些是華而不實的巨怪,另外一些則是受歡迎的傑作,例如Dylan的《Blonde On Blonde》和The Who的《Tommy》。無論單碟還是雙碟,經典的密紋唱片稱雄了三十年,時間長得足以將前衛搖滾、朋克、迪斯科和早期說唱樂傳遞給世界。接著,1985年,一種革命性新載體降臨了:數字光盤。光盤能播放一個小時甚至更久,具有嘶嘶聲少、無刮聲的明亮聲響,而且從不磨損。但光盤還有兩個弊端。,因為比密紋唱片要小得多,它們那種照片加說明的包裝少了點圖像衝擊力;第二,正如吉他手們更偏愛真空管放大器,而不是晶體管放大器,有鋻別力的音響發燒友更偏愛密紋唱片那種較暖的聲音——以乙烯基凹槽捕捉音樂聲波的“模擬”狀態——而不是光盤那種較冷的聲音,光盤是將聲音“數字化”為計算機代碼的長字符串,印刻到發亮的金屬膜上。

    “黑膠盧德派”【譯注:盧德派(Luddites)是19世紀初英國手工業者組成的集團,他們反對以機器為基礎的工業化】的嚎叫都落了空。光盤,其聲音迅速改進,從1988年開始超過密紋唱片的銷售,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密紋唱片實際上已從唱片新市場銷聲匿跡,盡管後來有無數偉大的密紋唱片以光盤再版,常常還帶上附加曲目。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們漸漸同意,一張光盤可當成一張唱片——一種新型唱片,或許同樣也是種令人欣悅的媒介,能承載有意義的音樂宣言。(確實,光盤能夠不間斷播放,這意味著有些密紋唱片以這種形式出現效果更好——想想Marvin Gaye的《What’s Going On》吧,作為連續不斷的組曲聽棒。)另一方面,光盤對傳統的唱片概念也提出了挑戰。由於光盤將音樂保存為數碼信息,所以其音樂以方便計算機采用的形式面向消費者們。到了2000年已無所不在的個人電腦,它們允許數碼化的音樂通過因特網流通向世界,聽眾也開始一首首地抓取他們所愛的音樂,從合法和非法網站下載歌曲,然後燒成他們自己的光盤,與朋友們分享。這些趨勢(我寫此文時仍在改變)減弱了唱片相較於單曲的傳統優勢。但是沒簽約的樂隊依然渴望簽下唱片合約,而且大多數樂迷依然覺得要獲得真正的藝術作品,還是應該擁有他們喜歡的樂隊制作並出售的實體光盤,將它們握在手中。

    唱片如今已有半個世紀之齡,成為流行文化中的重要物什和經驗已久。若說單曲像雜志和電視節目,那麼唱片就像書籍和電影了。它們承載著一定的重量和影響力——《The Godfather》、《Thriller》和《Bridget Jones’s Diary》都觸動過無數生命。對音樂家來說,做一張唱片,提出了作家和電影導演們所面對的同類挑戰;這同樣要求他們對卓越之境努力爭取,也同樣激勵他們對財富名望充滿野心。盡管唱片經常是協作完成的,但它們傾向於有一位占主導的作者——決不會總是主唱或主演奏者——和(通常情況下是)一位做幕後工作的制作人。正如書籍和電影,唱片以熟悉的形式到來,舒服地套入眾所周知的類型,卻依然能以新鮮的內容和新穎的風格令我們喫驚。當一張唱片千方百計地,或者憑借音樂魔力,打動易感的心弦,其音樂經由互聯的媒體網絡傾瀉入廣闊的聽眾世界,在服裝和俚語方面開創新時尚,讓一度的時髦樂迷立即變成憎恨那種讓年輕人翩翩起舞的新聲響的“老古董”。聽遍時,展開的唱片正如展開的書籍和電影,每一首曲目(或篇章、場景)都將我們一步步引領至未知領域,越過那些可怕的峰巒和平靜的水面。隨著我們數周數月地探索這張唱片,每次回放都能聽到新的美麗之處。確實,那也許就是我們如何體驗書籍、電影和唱片的區別:就算我們愛上一本書或電影,也不大可能重讀或將這電影看上超過三四次。唱片陪伴我們數月,經常是數年。我們聽它們沒數千遍,那也有數百遍,盡管很少全神貫注;我們潛移默化地吸收樂句和誘惑,直到發現自己隨著音樂唱歌、幻想著抱著吉他演奏,甚至音樂忽然就在我們的頭腦中響起。

    人們對於他們的黑膠珍藏和大量光盤所懷有的愛本身就是有力的證據,證明唱片是有價值的藝術品。作為一個靠暑期工和獎學金過活的大學生,我曾一小時一小時地瀏覽一箱箱密紋唱片,努力決定到底哪一張值得花費我寶貴的2.。這個給自己的唱片內頁說明寫些古怪詩歌的Bob Dylan是誰啊?1968年的新年,在嶄新的《滾石》雜志(Rolling Stone)光禿禿的閣樓辦公室裡,我們聽過了《Magical Mystery Tour》(在美國發行為一張唱片),“All You Need Is Love”在我們頭腦中回響。同年晚些時候,我們在舊金山剛開的Tower唱片公司排隊購買“白色唱片”。Ray Charles剛剛去世後,我聽著他後那張唱片《Genius Loves Company》,淚流滿面。

    我們聽著唱片跳舞、開車、爭吵、大笑、做愛,音樂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靈魂。我們後來可能發覺有些唱片太孩子氣了,但可能當時我們也很孩子氣。那是不是一張Eddie Cochran、Fats Domino、James Brown、David Bowie、Led Zep、Funkadelic或Nine Inch Nails的唱片並不重要。正如Sly Stone樂隊早在1973年的一張唱片裡的所唱到的那樣:“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是時候結束這篇前言,翻開書頁了。我知道,你將在這偉大的唱片銀河中發現幾十張你的愛,而且我希望,在翻閱本書時,你會再挑出一些列入你的清單——看《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之前,你可能從未聽說過它們。

    媒體評論


    這本“大部頭”是對“*”音樂的*完整收錄,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都是那些具有“清單狂熱癥”的音樂迷們所渴望的。每一個愛樂之人都應該擁有它。

    ——《出版商周刊》

    在這本極具吸引力的音樂指南中,你一定能找到想要擁有的每一張唱片。

    ——Amazon.co.uk

    我知道,你將在這偉大的唱片銀河中發現幾十張你的*,而且我希望,在翻閱本書時,你會再挑出一些列入你的清單——看《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之前,你可能從未聽說過它們。

    ——邁克爾·萊頓,《老編輯

    在線試讀
    引言
    本書主編 羅伯特·迪默裡(Robert Dimery)
    唱片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背景音樂——而我們中更資深的樂迷更是沉迷其中。此外,略讀《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你就會發現,這些唱片也追溯了過去半個世紀音樂口味迅速而驚心動魄地興衰起落。
    這本書的廣度,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機會,去重新審視對這五十年間音樂史上所公認的高峰低谷的評價。20世紀70年代經常被貶斥為生機勃勃的60年代的一位衣衫襤褸的窮親戚,可是,一個孕育過重金屬、華麗搖滾、雷鬼、迪斯科、朋克、新浪潮、後朋克,以及Marvin Gaye的《What’s Going On》的十年,怎麼能得到這樣糟糕的輿論批評?更重要的是,有些年份,例如1967年,經典唱片的發行量高產到荒謬。
    當然,這裡對於唱片的總體挑選標準極其主觀。作為編輯,我為編彙名單擔負了很大的責任,但是如何極力贊美項目總監Tristan de Lancey精力充沛地錄入工作都不為過。而你將讀到的文章的作者中,也不乏提供無價之幫助與建議者,他們幫助我們擺脫平庸之礁石,直入崇高之海峽。
    你們有些人可能會問,很多藝術家需要不同的條目來定義。依我看,像Joni Mitchell、Elvis Costello或Nick Cave這樣天賦異秉的歌曲作者,肯定會給予這樣的注意,以便傳達有關他或她的作品的廣度及發展方面的觀念。你可能也會發現,同一位藝術家會在我們的作者間激發大相徑庭的看法。這在我看來,是天大的好事降臨——我們在此追求開明廣博、清晰有力的個人觀點,而非索然無味的一致論調。
    在這本書中,你還會發現海量的關於這些唱片創造起源的迷人瑣事。哪張唱片,在John F. Kennedy(肯尼迪)總統遇刺後出於尊敬而推遲發行?是什麼啟發Paul Simon創作出“Mother And Child Reunion”?在The Super Furry Animals的《Rings Around The World》中,Paul McCartney“扮演”了什麼植物?讀一讀,就能找出答案。
    將審閱成果集中後,棒的事情之一就是隨之迸發而出的成堆的驚喜。20世紀50年代或許記錄了搖滾樂的清晨,但是,要論高質量、連貫一致的密紋唱片,那個時期的爵士樂使得早期搖滾樂手毫無還擊之力。(可敬的例外者,包括Little Richard和Fats Domino——在此討論過他們各自的一張唱片,都是一場從頭至尾的歡樂體驗。)同樣,迪斯科在單曲榜上的銷量甩開朋克老遠,可是除一小撮藝術家之外(令人贊嘆的Chic、Michael Jackson無與倫比的《Off The Wall》),迪斯科藝術家沒有留下多少經典唱片。


    引言

    本書主編 羅伯特·迪默裡(Robert Dimery)

    唱片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背景音樂——而我們中更資深的樂迷更是沉迷其中。此外,略讀《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你就會發現,這些唱片也追溯了過去半個世紀音樂口味迅速而驚心動魄地興衰起落。

    這本書的廣度,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機會,去重新審視對這五十年間音樂史上所公認的高峰低谷的評價。20世紀70年代經常被貶斥為生機勃勃的60年代的一位衣衫襤褸的窮親戚,可是,一個孕育過重金屬、華麗搖滾、雷鬼、迪斯科、朋克、新浪潮、後朋克,以及Marvin Gaye的《What’s Going On》的十年,怎麼能得到這樣糟糕的輿論批評?更重要的是,有些年份,例如1967年,經典唱片的發行量高產到荒謬。

    當然,這裡對於唱片的總體挑選標準極其主觀。作為編輯,我為編彙名單擔負了很大的責任,但是如何極力贊美項目總監Tristan de Lancey精力充沛地錄入工作都不為過。而你將讀到的文章的作者中,也不乏提供無價之幫助與建議者,他們幫助我們擺脫平庸之礁石,直入崇高之海峽。

    你們有些人可能會問,很多藝術家需要不同的條目來定義。依我看,像Joni Mitchell、Elvis Costello或Nick Cave這樣天賦異秉的歌曲作者,肯定會給予這樣的注意,以便傳達有關他或她的作品的廣度及發展方面的觀念。你可能也會發現,同一位藝術家會在我們的作者間激發大相徑庭的看法。這在我看來,是天大的好事降臨——我們在此追求開明廣博、清晰有力的個人觀點,而非索然無味的一致論調。

    在這本書中,你還會發現海量的關於這些唱片創造起源的迷人瑣事。哪張唱片,在John F. Kennedy(肯尼迪)總統遇刺後出於尊敬而推遲發行?是什麼啟發Paul Simon創作出“Mother And Child Reunion”?在The Super Furry Animals的《Rings Around The World》中,Paul McCartney“扮演”了什麼植物?讀一讀,就能找出答案。

    將審閱成果集中後,棒的事情之一就是隨之迸發而出的成堆的驚喜。20世紀50年代或許記錄了搖滾樂的清晨,但是,要論高質量、連貫一致的密紋唱片,那個時期的爵士樂使得早期搖滾樂手毫無還擊之力。(可敬的例外者,包括Little Richard和Fats Domino——在此討論過他們各自的一張唱片,都是一場從頭至尾的歡樂體驗。)同樣,迪斯科在單曲榜上的銷量甩開朋克老遠,可是除一小撮藝術家之外(令人贊嘆的Chic、Michael Jackson無與倫比的《Off The Wall》),迪斯科藝術家沒有留下多少經典唱片。

    “那麼《Saturday Night Fever》呢?”你可能會問。沒錯,你在這本書中不會發現“各位不同藝術家”的合輯或原聲唱片,盡管我們也為全部由一位特別的藝術家的原創作品構成的原聲唱片留下了空間。否則,我們就沒辦法向你們介紹《Superfly》、《Shaft》或者《Purple Rain》——流行樂界三座裡程碑,它們也分屬Curtis Mayfield、Isaac Hayes和Prince棒的部分作品。

    唱片相關發行細節(廠牌、日期、專輯曲目等等),依照其首次發行狀況以及藝術家的原國籍列出。所以,此處任何一張The Beatles的唱片,給出的曲目排列順序都依照其英國發行版本(Parlophone唱片出品),而非其對應的美國版(Capitol唱片出品)。

    我們列專輯曲目也采取排除任何附贈曲目的做法,因為它們不屬於原版包裝的部分。作者認為的關鍵曲目都用標出,要是有特別強大的曲目後來收入該唱片的重發版,從而使唱片擁有更加令人垂涎的前景的話,我們通常也都會提到(比如說,“Teenage Kicks”並未收入The Undertones的首版處女唱片,但若完全不提及它,那就是極其無禮的事)。

    隻要有可能,我們也會提及為唱片封套做藝術指導的幕後人。你會注意到,某些姓名多次地出現,這些視覺大師負責設計了流行音樂史上某些標志性的唱片封面。再提一下,要是你回顧20世紀50年代,藝術指導經常都是無名英雄,這些唱片公司藝術部門的成員,既不期待也得不到署名。

    後,我們盡力確保這本書列出的全部唱片都是目前可以購買到的。某些情況下,被推薦的唱片會與同一位藝術家的另一張唱片捆綁重發光盤版。

    我希望你們能發現,在此囊括的藝術家及流派,能為過去五十年間發行的部分偉大的唱片做個激勵人心的引薦。在令此書開花結果的數月間,我自己都學習到令人驚異的大量內容——而首要的事情是:音樂是你永遠不會覺得過量的一樣東西。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