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設計與百年民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藝術
    【市場價】
    980-1422
    【優惠價】
    613-889
    【作者】 王琥 
    【所屬類別】 圖書  藝術  藝術設計  設計理論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ISBN】97875580012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8001208
    作者:王琥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

    編輯推薦
    《設計與百年民生》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觀點主要有幾點:1.占社會總人口絕大多數的主流消費群體(民眾百姓)是近現代中國設計史的發展主線;2.近現代中國設計的百年歷史本身就是一部百年文化發展史,是少數人通過文化媒介對絕大多數人逐步地、持續地產生巨大影響和良好作用的偉大社會改良運動;3.近現代中國設計產銷業態的發生、發展,是中國社會工業化、現代化百年努力的具體成果,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4.中國當代設計產業的*出路是建立更符合客觀規律的自由、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個人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法制、民主社會。《設計與百年民生》首次提出了“民生設計”的新觀點。這在我國近現代設計史和設計理論界都是首創,但是了解我國近百年設計的人同時也會覺得這一提法非常務實。《設計與百年民生》認為普通民眾(城鎮普通市民和鄉村普通農民,包括各種體力勞動者、手藝工匠和所有中下層居民和以某種體力和技能謀生的所有普通民眾)是整個社會的主體,而他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使用的各種器物設計,則決定了“百年民生設計”的基本狀況,這也就是中國近現代設計歷史的主流形態。全書脈絡清晰明了,依年代順序逐漸展開,結合扎實的田野調查,梳理民生中的各種設計現像,並結合中國經濟和文化的歷史大環境,深入闡述“民生設計”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繫,也從設計史的角度剖析了中國設計的前世今生。因此,該書對新時期中國設計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承前啟後意義。 
    內容簡介
    《設計與百年民生》是一部按照中國社會近現代歷史發展軌跡來探討中國近現代設計歷史的學術性研究論著,而不是一部單純的設計史編著。本書以設計學入手,大量運用了現代經濟學、社會學和藝術學、歷史學的分析研究手法,著眼於深入分析、研究對近現代中國設計事物發生、存在、發展起到基礎性影響的社會形態與產業背景以及風俗民情、商業宣傳等決定性因素,從中梳理出以民生商品的創意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銷售為“產業鏈”形態不斷完善、不斷改良的歷史事實對中國近現代設計事物支配性的作用,也總結出一條中國設計百年得失為關鍵的經驗教訓:設計事物文化屬性的根本內容和基本價值,全在於設計事物對社會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品質改良與生產效率提升,本書全部的學術見解和立論依據均圍繞著這個核心展開。本書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作者簡介
    王琥,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設計史論,著述頗豐。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設計全集》(全20卷)執行總主編。已出版《中國傳統器具設計研究》(全4卷)、《漆藝術的傳延》《裝飾與民間藝術》《設計史鋻》(全4冊)等設計類著作十餘部,其中任主編及作者的《中國傳統器具設計研究》為江蘇省“十五規劃”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並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在全國性美術展覽中多次獲獎。2013年12月,獲國家工信部/中國工業設計協會頒發的2013年度中國工業設計“十佳大獎”。
    前言
    序論百年民生設計得失談《設計與百年民生》相關內容,側重點是本書作者對近現代中國民生設計發生、發展的文化成因(民生狀態、產業背景、時局與社會風俗等)和設計事物之間關繫所作的宏觀性研究。本書既不是對設計史的編纂,也不涉及對設計個案的具體分析,特此敬告讀者。《設計與百年民生》的所謂“百年”,大致劃定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至改革開放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前後約一百年。因為這一百年的中國,一直處於劇烈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與轉型時期,各種影響了過去與現在、並足以影響未來中國的文化事物,大多產生於這一百年。近現代中國民生設計及產銷業態,是這個百年社會變革的標記性文化事物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和兩次鴉片戰爭失利的內憂外患,雖然確已撼動大清國本,但政體吏治、經濟制度並未大變,尤其是作為中國社會精英階層的文化名流們,尚在續夢回春,以為西洋之堅船利炮,無非奇技淫巧,自家小打小鬧地搞點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清]張之洞著《勸學篇》),便可峰回路轉,國運再興。可甲午一役,東洋海軍以劣勢軍力,全殲號稱“集半數亞洲諸國兵艦總噸位之和”的大清北洋水師,丟地賠款,喪權辱國,終使全社會有識之士集體夢醒,方知老大帝國早已千瘡百孔、風光不再了,由此明白了一個大道理:用當年聞達之士痛心疾首的話說,就是“臣民打不過國民”;用今天的時髦話說,就是“專制社會的草民打不過開明社會的刁民”。這種全中國社會自上至下的全員覺悟,方見改良舉措有所遞進。隨後的列強大舉輸入西洋文化,通商口岸華洋混居的殖民文化傳播,正是近現代中國民生設計之肇始。時至20世紀9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見成效:工業化初步完成,轉型時期劇烈波動漸見平復,政治經濟改革步入正軌,一個三百年沉淪不已的龐大而羸弱的民族開始快速崛起,其速也急,其勢也猛,仿佛一夜之間就從根本上徹底撼動了全世界的經濟秩序和文化構架,並開始改變全世界的政治版圖。中國崛起給全世界帶來的巨大震動,一如百年前八國聯軍侵占中國皇城一樣引人矚目。這短短的一百年跨越了古代至近代、近代至現代、現代至當代三個中國社會艱難轉型的歷史時期,集中反映了中國社會積弊頑癥和圖新自強兩種文化相互交織、反復纏鬥的百年奮鬥歷史。甲午戰爭後,中國的文化精英開始真正意識到:社會改良,首先是人的改良;要想“強國”,首先要“富民”。從此中國的文化史、政治史、經濟史包括設計史,始終貫穿了一個詞:“求新圖變”。幾千年華夏文明從未有過如此之全幅震蕩和劇烈轉向。這種社會變革的烈度,亙古未有,徹底撼動了曾延續數千年的中國社會基礎結構,影響深達全社會的方方面面,涉及每一個階層、每一個人。中國人民在這個滄桑巨變的百年歷史中付出了上億條生命的巨大代價,炮火連天,血流漂杵,哀鴻遍野,餓殍滿目,新政改良或暴力革命,幾乎一直是中國百年歷史的主旋律。中國文化體繫的重新建構和新文化形像的重新樹立,正是在昔日輝煌大廈的滿眼瓦礫中得以萌發,猶如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中國社會的百年經歷是如此之艱難曲折,百年創傷是如此之巨痛慘烈,縱觀人類文明史,唯西羅馬帝國滅亡、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南北戰爭帶給世界之震撼,可與之比肩。終於在20世紀末,中國社會展示出震撼世界的發展態勢,正說明這種文化改造後體現出的勃勃生機和所預示的巨大進步潛力。百年變革的核心內容,是涉及全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的生存狀態(生產方式加生活方式)的無數新事物在中國社會相繼出現、發展、扎根———近現代中國民生設計(創意及產銷業態)發展史,正是中國百年變革歷史的一個縮影。究竟是以國家政權意志為中心的“強國論”,還是以個性解放、強調個體的自由意志為中心的“富民論”(其核心內容為:天賦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享有言論、結社、職業、信仰的選擇自由;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政府、議會和司法“三權分立”的法治制度等等),也許這正是“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在其百年之前影響力就傳遍全世界的歐洲啟蒙主義運動之間真正的差距所在。由於這種認識與實踐上存在著的巨大差距,造成了中國社會百年革新歷史頗多坎坷的主要原因。與嚴酷的政治現實不同,“民生商品設計”這一塊,恰好是近現代中國社會成長得好的“文明之花”,它既集中體現了近現代西方人文與自然科學的精髓所在(人人生來平等的民主概念和自由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同時在推動社會變革、促進科學民主意識和改造舊體制社會下的經濟模式、政治制度、民俗國情的關繫銜接上,不那麼激烈、不那麼暴力、不那麼突兀,特別能讓社會主流群體的老百姓相對容易接受。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中的很長一段時期,作為民生設計產物的民生商品,實質上充當了普及西方式科學民主等文明思想的好載體。上述理由就是為什麼本書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近現代中國民生設計與中國傳統手工藝是在形式上相互承接、交叉滲透,在性質上又涇渭分明、截然不同的兩種產銷業態”的原因。每一個文明社會的進步成長,必然出現這種新舊產業形式的轉型經歷,這種新舊更替的轉型速度的快與慢,程度的深與淺,直接地代表了每個即時社會的文化生態———本書作者把文化生態直接理解為事物產生的社會狀態與經濟背景。《設計與百年民生》就是對近現代中國設計事物成因中關鍵的基礎條件(民生狀態和產業背景以及社會時局、輿情民俗、設計特征)所做出的一種回顧與梳理,並由此得出個人的研究結論。
    在線試讀
    一、民生設計的文化價值在任何社會,包括設計事物在內的所有人造事物,都是每一個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形態和精神載體。百年中國設計,正好是中國社會百年巨變的縮影,集中地反映了百年來中國人的生活狀態、生產手段及文化傳統、審美取向。正因為設計事物人人涉足,較之其他學科,涉及人數多、涉及面廣,也直觀、普及,對百年中國社會的變革與定型,程度深,影響。市鎮升鬥小民與鄉村耕牧農夫,他們可能一輩子沒去過京城,不知道誰當皇帝、總統或主席,也可能一輩子沒聽說過胡適、林語堂、魯迅和美利堅、法蘭西、英吉利,甚至一輩子目不識丁,一輩子不懂音樂、哲學,但絕不可能一輩子不造物、不用物。中國的百年設計歷史,正是通過無數細小的事物,直接或間接地全方位地改造了中國社會的文化史。往往出現這樣的情形:每一件新出現的設計事物,都是對中國社會既有物質形態與精神架構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和突破,從衣食行住,到閑用文玩。一個白熾燈泡,能給上至皇族王公、中至商賈衙役、下至工匠農婦,帶來恍如隔世的觀念巨變。一件免袖、立領、高開衩的民國旗袍,能給一個封閉小鎮帶來革命性的倫理意識突破,所有既往的道德、審美、人倫皆為之劇變。正因為檢驗設計事物成敗的標準,直接取決於它在社會上承傳、散播、影響的長度、廣度和高度(即對傳統事物進行界定的“三維尺度”,詳見拙作《設計史鋻·思想篇》,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而能使設計事物承傳、散播、影響的“設計消費體”,主要就是無數普通老百姓。缺少了普通老百姓的使用、流傳和認可,任何設計事物都隻是曇花一現,既傳不下去,也統不起來,更不可能成為中國百年文化改造運動(主要的受體是全社會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動因和媒介。因此,中國百年民生設計,是中國百年文化改造的載體,其價值和重要性,遠大於中國文化精英們自以為是的估計。對民生設計文化影響價值的認可與否定,這是個大是大非的關鍵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鋻別設計史論學者“可靠身份”的試金石。時至今日,如果還有人繼續罔顧占社會成員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對中國設計決定性影響和作用,總把眼睛盯在舊貨市場、拍賣行、博物館玻璃展櫥裡那些“美輪美奂”的御用、官造器物上,以為是宮廷“造辦處”和形形色色的“侍衛室”“政府機關管理局”締造了中國百年設計史,那就不僅僅是“精英意識”和“史官情結”在作怪的問題了,直接可以判斷為基本不懂設計是何物、基本屬於設計學的門外漢。還不僅如此,甚至完全可以質疑其文化人的身份:沒有正視百年來民生設計對中國社會的巨大影響和重要作用,說明本身就不懂“文化”這個詞彙的真實涵義。“文化”,不僅僅是《新華字典》撰寫的詞條那麼簡單。從先民發明了“文”這個甲骨文字形起,“文”就是“人”,“文化”就是“人化”,專指人對人的影響、人對人的作用。對人的正面作用和影響力越大,文化價值就越大。從設計學角度看,由一個人創意產生、制作完成的一件設計事物,由一群人學習、傳播、改良、再傳播,從而使一輩人、幾代人受益而改變了原有狀態,提升了自身生產和生活的品質———辦這事你都跟我學著做了,說明我已經影響了你、對你起了作用,我還不比你更有文化? 文化的涵義,絕不僅僅是會背幾句詩、會認幾個字那麼簡單、膚淺。文化的核心,是人造事物的作用力與影響力,即“以文化人”,是人所創造的人為事物(包括設計事物這種人造事物)對其他人產生的良好影響和促進作用。離開了這個前提,有文無化,形同虛廢,會幾句歪詩、識幾個破字又有何用?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荀子·勸學》),荀子如何巧妙利用客觀自然條件的“假物借力”觀點,便包含了設計事物這種人所獨具的文明智慧。民生設計中的“文化”,正是通過“人對物的克化”來實現“人對人的教化”,這是符合設計學範疇的“文化”概念。與百年來中國社會湧現的許多新事物的命名一樣,“工藝美術”和“設計”這兩個詞,都是地道的日源詞,但所說的事物大致都是一個範疇,隻是詞彙在中國社會輸入和流行的時間不一樣,因此在性質、構建上存在諸多差異。其他在白話文興起時代先後融入新漢語詞彙的日源詞,僅常用詞彙也不下數百。百年前的東洋社會,從已歷時近百年的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至伊籐博文的明治維新,在自上而下的傾力改造中脫胎換骨,再通過和兩個鄰國打的兩場勝仗(打敗沙俄遠東艦隊和大清北洋水師)而一戰成名,躍升為世界強國。日本,猶如文化變壓器一般,將西洋文化轉化成更能適合在中國社會傳播、流行的事物,客觀上起到了很好的開渠搭橋作用,我們今天的中國人不能忘記這點功勞。設計的源體是人,設計的受體是物,設計的消費體(也是傳播主體)是人。正是設計文化固有的“人為用物”與“物用為人”本質,決定了設計文化的界定標準必然是設計事物影響人、作用於人。中國古代民物設計,代表了數千年中國古代造物傳統的主流,一切在時間上的承傳性(長度)、文化上的統合性(高度)、範圍上的普惠性(廣度),都是以中國傳統民物為主要載體的。以物克物,造物為人,物我和諧,天人合一,這種由古代中國造物傳統所承傳的文化精神,正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有價值、值得承傳的民族特征之一。本書作者一再宣揚一個觀點:何謂“傳統”? 要真正理解它,查《新華字典》是沒戲的。其本質一句話便可以概括:傳統是無數創新的鏈接。創新和改良行為一旦中止,所謂傳統本身就不存在了———如同無數官作設計文物那樣,顯赫一時,瞬間即逝,既沒傳下去,也沒統起來,更沒普及開,隻配待在博物館玻璃展櫃和收藏家老舊箱匣裡供人瞻仰遺容。數千年古代中國設計史和一百年中國近現代設計史,都是詮釋“創新的鏈接即是傳統”這個文化傳統本質的好寫照。中國社會百年巨變,非但沒有中斷這個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而且不斷吸納外來文化的新鮮血液,徹底改良、更新了這個傳統,使其在不斷創新、變革的演化進程中,漸入佳境,在世人眼前嶄露頭角。一、民生設計的文化價值在任何社會,包括設計事物在內的所有人造事物,都是每一個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形態和精神載體。百年中國設計,正好是中國社會百年巨變的縮影,集中地反映了百年來中國人的生活狀態、生產手段及文化傳統、審美取向。正因為設計事物人人涉足,較之其他學科,涉及人數多、涉及面廣,也直觀、普及,對百年中國社會的變革與定型,程度深,影響。市鎮升鬥小民與鄉村耕牧農夫,他們可能一輩子沒去過京城,不知道誰當皇帝、總統或主席,也可能一輩子沒聽說過胡適、林語堂、魯迅和美利堅、法蘭西、英吉利,甚至一輩子目不識丁,一輩子不懂音樂、哲學,但絕不可能一輩子不造物、不用物。中國的百年設計歷史,正是通過無數細小的事物,直接或間接地全方位地改造了中國社會的文化史。往往出現這樣的情形:每一件新出現的設計事物,都是對中國社會既有物質形態與精神架構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和突破,從衣食行住,到閑用文玩。一個白熾燈泡,能給上至皇族王公、中至商賈衙役、下至工匠農婦,帶來恍如隔世的觀念巨變。一件免袖、立領、高開衩的民國旗袍,能給一個封閉小鎮帶來革命性的倫理意識突破,所有既往的道德、審美、人倫皆為之劇變。正因為檢驗設計事物成敗的標準,直接取決於它在社會上承傳、散播、影響的長度、廣度和高度(即對傳統事物進行界定的“三維尺度”,詳見拙作《設計史鋻·思想篇》,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而能使設計事物承傳、散播、影響的“設計消費體”,主要就是無數普通老百姓。缺少了普通老百姓的使用、流傳和認可,任何設計事物都隻是曇花一現,既傳不下去,也統不起來,更不可能成為中國百年文化改造運動(主要的受體是全社會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動因和媒介。因此,中國百年民生設計,是中國百年文化改造的載體,其價值和重要性,遠大於中國文化精英們自以為是的估計。對民生設計文化影響價值的認可與否定,這是個大是大非的關鍵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鋻別設計史論學者“可靠身份”的試金石。時至今日,如果還有人繼續罔顧占社會成員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對中國設計決定性影響和作用,總把眼睛盯在舊貨市場、拍賣行、博物館玻璃展櫥裡那些“美輪美奂”的御用、官造器物上,以為是宮廷“造辦處”和形形色色的“侍衛室”“政府機關管理局”締造了中國百年設計史,那就不僅僅是“精英意識”和“史官情結”在作怪的問題了,直接可以判斷為基本不懂設計是何物、基本屬於設計學的門外漢。還不僅如此,甚至完全可以質疑其文化人的身份:沒有正視百年來民生設計對中國社會的巨大影響和重要作用,說明本身就不懂“文化”這個詞彙的真實涵義。“文化”,不僅僅是《新華字典》撰寫的詞條那麼簡單。從先民發明了“文”這個甲骨文字形起,“文”就是“人”,“文化”就是“人化”,專指人對人的影響、人對人的作用。對人的正面作用和影響力越大,文化價值就越大。從設計學角度看,由一個人創意產生、制作完成的一件設計事物,由一群人學習、傳播、改良、再傳播,從而使一輩人、幾代人受益而改變了原有狀態,提升了自身生產和生活的品質———辦這事你都跟我學著做了,說明我已經影響了你、對你起了作用,我還不比你更有文化? 文化的涵義,絕不僅僅是會背幾句詩、會認幾個字那麼簡單、膚淺。文化的核心,是人造事物的作用力與影響力,即“以文化人”,是人所創造的人為事物(包括設計事物這種人造事物)對其他人產生的良好影響和促進作用。離開了這個前提,有文無化,形同虛廢,會幾句歪詩、識幾個破字又有何用?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荀子·勸學》),荀子如何巧妙利用客觀自然條件的“假物借力”觀點,便包含了設計事物這種人所獨具的文明智慧。民生設計中的“文化”,正是通過“人對物的克化”來實現“人對人的教化”,這是符合設計學範疇的“文化”概念。與百年來中國社會湧現的許多新事物的命名一樣,“工藝美術”和“設計”這兩個詞,都是地道的日源詞,但所說的事物大致都是一個範疇,隻是詞彙在中國社會輸入和流行的時間不一樣,因此在性質、構建上存在諸多差異。其他在白話文興起時代先後融入新漢語詞彙的日源詞,僅常用詞彙也不下數百。百年前的東洋社會,從已歷時近百年的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至伊籐博文的明治維新,在自上而下的傾力改造中脫胎換骨,再通過和兩個鄰國打的兩場勝仗(打敗沙俄遠東艦隊和大清北洋水師)而一戰成名,躍升為世界強國。日本,猶如文化變壓器一般,將西洋文化轉化成更能適合在中國社會傳播、流行的事物,客觀上起到了很好的開渠搭橋作用,我們今天的中國人不能忘記這點功勞。設計的源體是人,設計的受體是物,設計的消費體(也是傳播主體)是人。正是設計文化固有的“人為用物”與“物用為人”本質,決定了設計文化的界定標準必然是設計事物影響人、作用於人。中國古代民物設計,代表了數千年中國古代造物傳統的主流,一切在時間上的承傳性(長度)、文化上的統合性(高度)、範圍上的普惠性(廣度),都是以中國傳統民物為主要載體的。以物克物,造物為人,物我和諧,天人合一,這種由古代中國造物傳統所承傳的文化精神,正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有價值、值得承傳的民族特征之一。本書作者一再宣揚一個觀點:何謂“傳統”? 要真正理解它,查《新華字典》是沒戲的。其本質一句話便可以概括:傳統是無數創新的鏈接。創新和改良行為一旦中止,所謂傳統本身就不存在了———如同無數官作設計文物那樣,顯赫一時,瞬間即逝,既沒傳下去,也沒統起來,更沒普及開,隻配待在博物館玻璃展櫃和收藏家老舊箱匣裡供人瞻仰遺容。數千年古代中國設計史和一百年中國近現代設計史,都是詮釋“創新的鏈接即是傳統”這個文化傳統本質的好寫照。中國社會百年巨變,非但沒有中斷這個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而且不斷吸納外來文化的新鮮血液,徹底改良、更新了這個傳統,使其在不斷創新、變革的演化進程中,漸入佳境,在世人眼前嶄露頭角。
    二、民生設計是百年設計史的一條主線在晚清新學的種種文獻中,尚無“設計”詞彙出現,連“美術”這個日源詞僅初見於中國社會,首倡者是康有為。但現今美術概念與起初康梁主張的“美術”早已大相徑庭。康有為在所著《日本書目志》中,已將“美術門(方技附)”單列,包括:美術書、繪畫書、模樣圖式、書畫類、書法及墨場書、畫手本學校用、音樂及音曲、音曲、演劇、體操書、遊戲書、插花書、茶湯書(圍碁附)、將棊書、占筮書、方鋻書、觀相書、大雜書(康有為輯《日本書目志》,上海大同譯書局,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石印本)。看來康氏將一切人為造美的手段,統統劃歸到“美術”範圍裡。其中“模樣圖式”和“插花書”“繪畫書”“遊戲書”等部分內容,理應是近現代中國人早的“設計”概念所涉範圍。盡管這個概念還很粗淺,畢竟是其現代美術思想起源的步。在西方工業文明不斷影響之下,康有為對設計事物的理解也在不斷提升,逐漸完善了自己的美術思想。彼時的康有為已經意識到:從“重農”向“尚工”的進化,是中國社會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西方大機器生產為特征的工業化進程中,美術必然是自己主張的“工業國”生產形式的關鍵環節。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上奏朝廷的新折中,康有為毛遂自薦,主張委以他“工局”之職“司舉國之制造機器美術,特許其新制而鼓勵之”(康有為撰“應詔統籌全局折”,載於鄭振鐸編《晚清文選·卷下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康有為這種將美術與機器制造視為一體的“超前意識”,眼光深邃,一下就涉及了美術行為理應包含工業制品的造型審美的核心內容,而且將這種包含了設計本質(盡管沒有用“設計”這個後來纔發明的專用詞彙)的“美術”抬高到大清社會除弊革新重要步驟的關鍵地位。康有為後來還多次進一步鼓吹自己這種獨特的美術思想,抨擊保守頑固的封建意識:“諸歐政俗學藝,競尚日新,若其工藝精奇,則以講求物質故”,反觀中國,“以重農故,則輕工藝,故詆奇技為淫巧,斥機器為害心,錦繡纂組,則以為害女紅,乃至欲驅末業而緣南畝,此誠閉關無知無欲之至論矣”(康有為撰“育請厲工藝獎創新折”,轉載於周德昌編《康南海教文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康有為的新主張具有相當的“超前”意識,自然與當時的政體、禮制甚至民輿、國情發生激烈的踫撞。成熟期的康有為美術思想,從一開始就包括了機器、工人、工藝等設計基本要素,理應視為近現代中國設計觀念之濫觴。其得意弟子梁啟超則據此延伸了康有為現代美術思想中的設計概念,而且更加直截了當:“願我農夫考其農學書籍,精擇試用,而肥我樹藝。願我工人,讀制造美術書,而精其器用。願我商賈讀商業學,而作新其貨寶貿遷”(梁啟超撰《讀<日本書目志>書後》,《飲冰室合集·文集2》,中華書局,1989年版)。很明顯,在清末康、梁美術思想中,美術從來就不是書齋畫室內的山水花鳥,而是事關機器生產、工業制造的設計創意與精細化建造技術,隻是梁啟超說得很露骨,直接把“美術”之“美”,定格在“精其器用”上。“精其器用”,說白了,就是精細化造物動作,目的是使器物更加適合人用。這個觀點既包括“人為用物”的實用性功能設計,也包括“物用為人”的適人性功能設計。再拿現在的設計學流行用語翻譯一下:美術,是以人的審美意識為設計主導、以機器的制造手段為實現條件的人為制造器物的“造美之術”。對近現代中國設計史而言,“精其器用”是一個特別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這就是近現代中國設計思想的源頭,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設計史研究的對像、性質和基本路徑。縱觀各種版本的眾多《中國設計史》(包括各種古代、近代、現代、當代設計史),我以為致命的缺陷,就是著眼點有誤:沒把眼光盯在設計事物與生俱來的商業性市場條件、社會性傳播渠道、文化性大眾審美三大要素上,弄不明白“設計”究竟為何物,思想上有個狹義概念的“工藝美術”條條框框:無非是圖案加造型,再加點自己也不甚明了的工藝而已;至於功能、選材、技術與形態,就不再深究了。定位不準,自然懵懵懂懂忙一氣,還是不辨東南西北。通病一,基本都是考古學、收藏界的“陪讀書童”,把人家收集的破爛玩意兒劃拉一批過來,也不嫌沾滿故人口涎,津津樂道地再回味一遍,還樂此不疲。這樣做的好處是基本不需要費腦筋、下力氣,隻需要換個說法、創造些新詞。通病二,凡是被收藏下來的、進了博物館的,都被冠以“傳統”;凡是能用的、能看的,都被冠以“設計”。至於是否能傳下去、統起來,作者一般是不上心的,大多語焉不詳。通病三,精英意識濃厚,卻泥古不化。腦袋裡還是那些一成不變的東西,卻能以不變應萬變,過去趕時髦叫“工藝美術史”,今天趕時髦叫“設計史”,便能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隨時隨地可以示人以“時代弄潮兒”面目。這個普遍在當代中國設計史論研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幾乎成了不少人立言晉升的訣竅,論文過關、學位攫取、職稱評定,全靠這些路數了。自己糊塗點原本不要緊,橫豎擠上了席面都要混口飯喫的;要命的是原本清純無辜的一代代莘莘學子,也學著我們的樣,沿著前輩們開闢的羊腸小道,捷足先登,居然都能爬到風光無限的名利。為什麼研究近現代中國設計歷史必須首先關注百年民生設計? 因為民生設計是近現代中國設計的主流載體、傳統主干、文脈主線。一旦從近現代中國設計歷史中剝離了“民生設計”的具體內容,近現代中國設計歷史就是一種虛擬的真空狀態,“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淨”([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這是個設計史觀的大是大非問題,誰弄不清“民生設計”在百年中國設計史(甚至是中國社會發展史)中具有壓倒性的重要價值,還要搞近現代中國設計史研究,那就是個笑話,屬於“入錯行、嫁錯郎”之誤。“民生”之“民”,古今相通,中外無異。《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孫中山·建國方略》:“餘為一勞永逸之計,乃采取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此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成也。”因而,“民生”之“民”,通俗地講,就是老百姓的意思;文縐縐地講,就是占全社會成員絕大多數比例的普通人。“民生”之“生”,通俗地講,就是老百姓的生計、生態;文縐縐地講,就是廣大民眾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本書所謂“民生”,在這兒就是民眾基本的生活狀況和謀生方式;本書所謂“民生設計”,就是專指與民眾的生活狀況和謀生方式息息相關的設計行為。對“民生設計”的理解,如果超出了上述概念界定,那就是別的問題了,一概不屬於本書所涉範圍。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