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論孤獨(陳丹青、餘世存推薦;胡赳赳沉潛七年思想隨筆集;深刻詮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胡赳赳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原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ISBN】978750016692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0166924
    作者:胡赳赳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原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前《新周刊》總主筆胡赳赳思想隨筆集。
    ★ 作者歷時七年的思考結集,關於獨處、知識分子、成功學、性騷擾等社會性議題,深刻詮釋現代人的怕和愛。
    ★ 雙色印刷,插圖配以中央美院版畫繫教授木刻作品。小開本精裝形式,適合隨身攜帶,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翻開閱讀的書。

















     
    內容簡介

    胡赳赳新書《論孤獨》,是一部直逼當代人本質的生存境遇的思想隨筆。該書緊緊圍繞當代人的孤獨境遇作文章。作者所談及的內容從作家、知識分子、思想家的社會責任,到自閉癥、性騷擾等社會議題與思潮,無不透露著作者對這個世界的深刻理解和關懷。“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主義”的敗退可謂是我們這個時代迫切而失策的問題。作為一個知識人,作者用充滿洞見的思考和智性交出一份答卷。

    作者簡介

    胡赳赳,作家,藝術評論人。歷任《新周刊》首席記者、主筆、副主編、總主筆,前後十二年;出版有隨筆集、評論集、詩集等著作多種,現為多家機構文化顧問。著有傳媒專著《理想不死》;藝術評論集《空,歡喜》;雜文集《北京的腔調》《中國的倒影》;曾在紐約聖約翰大學亞洲研究所做客座研究,現主持喜馬拉雅FM漢字文化類節目《赳赳說字》。

    目錄
    內篇 論孤獨
    論獨處
    論性騷擾
    論成功學
    論讀書
    人的邊界
    好人與壞人
    論真實與幻像
    這個世界壞了嗎?

    外篇 論知識分子
    何為知識分子?
    論作家的任務
    論作家與知識分子

    內篇  論孤獨
    論獨處
    論性騷擾
    論成功學
    論讀書
    人的邊界
    好人與壞人
    論真實與幻像
    這個世界壞了嗎? 
     
    外篇  論知識分子
    何為知識分子?
    論作家的任務
    論作家與知識分子
    論當今思想者
    論福柯
    論波德萊爾:世界行將終結

    媒體評論

    我不想說挑剔、挑刺、職業性冷漠等等是記者的通病,但赳赳即便不做這一行,也會是個例外:他無可掩飾地善良、易感,從七零後開始,性情單純的個例,而且過了而立之年依舊單純,概率增多了,赳赳正是其中一位。
    ——陳丹青


    從未發現他身上有長江中遊的氣息,反倒具有濃烈的漢水中上遊谷地的憨厚氣質。其原因是赳赳後來去了一個叫做十堰的老實巴交的湖北西部小城,在那裡求學、行醫、戀愛,並在那裡開始了他的詩歌精神體操練習。十堰多山、多草根氛圍、多一拍腦勺就幫人砍砍殺殺的江湖氣,因此胡赳赳其人其詩在文化脈像的發端處都具有一種太平洋季風氣候區深處、平原與高山接壤之地所特有的東亞準內陸草莽風格。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胡續鼕


    語言犀利,見解中肯,在文章中總是能完美地保持著自己的深刻與機智。


    ——讀者評論


    文風老辣,性情單純,眼明心亮。半頹廢半激進的纔情令人叫絕。
     ——讀者評論

    在線試讀
    論性騷擾
    假如說“性的展露”是正向作用的話,那麼“性的抑制”則是負向作用。正是在這樣“正-負作用”調節機制的基礎上,一個“性感”的女性形成了,她既懂得如何展露自己的性魅力,同時又懂得如何抑制自己不要過份暴露。對於人類歷史而言,女性個體對於身體的裝扮,仿佛是一條拋物線,從赤條條走向包裹嚴實,又從包裹嚴實走向解除裝束。
    如果要審視這樣一個過程,它的確和每個時代的思維意識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繫,它也展現了道德和審美以及權力之間的衝突。有時候,女性傾向於以此取悅於男性;有時候,女性批判男性造成了這種“女性的物化”。然而觀察網上的一副1970年代的照片,年輕的女性排著隊坐在一起,既便齊耳短發、英姿颯爽,有著不輸給男性的戰鬥力,絕非是取悅男性或是男性在“物化女性”的時代,女性的審美依然要選擇在耳邊發際插上一朵小花。可見,女性的頑強自我選擇,依然是在抑制年代裡,去進行“性的展露”——有時,它是以美化的方式發生的。
    其實,既便觀察宗教界,修女或尼姑,她們在長袍面巾之外,也要展示獨特性,有時是一串精心縫邊的頭巾,非常樸實,然而卻有著花費大量時間的手工刺繪。有時,是一串念珠,也經過無數次的精心編織。當然,很多時候,連她們自己也意識不到,這是“性的展露”的一部分。如何體現獨特?如何不泯然眾人?從共性當中體現出個性,這就是“性的展露”。因此,“性感”首先是一種極具個人化的行為,並非說要到喚起異性的性欲的程度纔叫“性感”。
    然而現代化的“性感”要令人“迷醉”得多。鋪天蓋地的互聯網、視頻、圖片以及廣告等視覺繫統,似乎向人示現著如何成為一個“絕佳”的女性:她要是獨立的,有著經濟基礎的,能消費得起物質商品的;她的形像和氣質是完美的,冷感的,中性的,令人仰慕的;她符合西方男性(又傳遞給東方男性)對異性主導的想像,有人說她是男性權力主導下的審美,既便如此,她還是令女性瘋癲,朝著這樣一個包裝出來的形像發展自我。
    不管是哪一種權力,發展權力必然導致衝突。迄今為止,沒有一種權力是在自動情況下獲取的,它必然需要你或代理人去爭奪。也沒有一種權力的壯大不是伴隨著另外的權力的縮小的。權力就是你多一點,別人就少一點。因此,權力的“對等”或者“相對平等”就是“現代性”的要義之一。因為自古至今的權力有一條主線:凡是權力向下移動,它則是進步的;如果向上收緊,它則是退步的。從世界範圍來看,進入現代性的指征之一,就是權力在促進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人和動物平等。

    論性騷擾


    無論男性和女性,在性的發展階段和成熟階段,都會有諸多的場合和機會,去嘗試表達“性”這種生理機能賦予人的“脈衝”。女性的表達往往會變成“性的展露”,這在她們孩童時期就很普遍:對漂亮衣物的獨特眼光,喜歡編織發辮和其它一切可以編織的物品,喜歡照鏡子,喜歡連衣裙,喜歡穿著連衣裙歡快的舞蹈。同時,“性的抑制”也在同期發展,比如說見異性會害羞,對於袒露身體的隱私部位有著羞恥感。
    假如說“性的展露”是正向作用的話,那麼“性的抑制”則是負向作用。正是在這樣“正-負作用”調節機制的基礎上,一個“性感”的女性形成了,她既懂得如何展露自己的性魅力,同時又懂得如何抑制自己不要過份暴露。對於人類歷史而言,女性個體對於身體的裝扮,仿佛是一條拋物線,從赤條條走向包裹嚴實,又從包裹嚴實走向解除裝束。
    如果要審視這樣一個過程,它的確和每個時代的思維意識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繫,它也展現了道德和審美以及權力之間的衝突。有時候,女性傾向於以此取悅於男性;有時候,女性批判男性造成了這種“女性的物化”。然而觀察網上的一副1970年代的照片,年輕的女性排著隊坐在一起,既便齊耳短發、英姿颯爽,有著不輸給男性的戰鬥力,絕非是取悅男性或是男性在“物化女性”的時代,女性的審美依然要選擇在耳邊發際插上一朵小花。可見,女性的頑強自我選擇,依然是在抑制年代裡,去進行“性的展露”——有時,它是以美化的方式發生的。
    其實,既便觀察宗教界,修女或尼姑,她們在長袍面巾之外,也要展示獨特性,有時是一串精心縫邊的頭巾,非常樸實,然而卻有著花費大量時間的手工刺繪。有時,是一串念珠,也經過無數次的精心編織。當然,很多時候,連她們自己也意識不到,這是“性的展露”的一部分。如何體現獨特?如何不泯然眾人?從共性當中體現出個性,這就是“性的展露”。因此,“性感”首先是一種極具個人化的行為,並非說要到喚起異性的性欲的程度纔叫“性感”。
    然而現代化的“性感”要令人“迷醉”得多。鋪天蓋地的互聯網、視頻、圖片以及廣告等視覺繫統,似乎向人示現著如何成為一個“絕佳”的女性:她要是獨立的,有著經濟基礎的,能消費得起物質商品的;她的形像和氣質是完美的,冷感的,中性的,令人仰慕的;她符合西方男性(又傳遞給東方男性)對異性主導的想像,有人說她是男性權力主導下的審美,既便如此,她還是令女性瘋癲,朝著這樣一個包裝出來的形像發展自我。
    不管是哪一種權力,發展權力必然導致衝突。迄今為止,沒有一種權力是在自動情況下獲取的,它必然需要你或代理人去爭奪。也沒有一種權力的壯大不是伴隨著另外的權力的縮小的。權力就是你多一點,別人就少一點。因此,權力的“對等”或者“相對平等”就是“現代性”的要義之一。因為自古至今的權力有一條主線:凡是權力向下移動,它則是進步的;如果向上收緊,它則是退步的。從世界範圍來看,進入現代性的指征之一,就是權力在促進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人和動物平等。
    具體到兩性而言,女性相較男性仍是相對弱勢的。首先她們體力上的力量對抗就先輸一籌;其次她們在職場上面對的男性集團是龐大的,而且她們還要面臨生育和家務的傳統任務;當然,她們中的大部分也沒有男性那樣的野心,她們很少雄心勃勃或者要做一番驚天偉地的事業這樣的想法,她們分泌的雌激素以及孕激素使她們渴望變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以此來達到一個哺育後代的安定局面;還有,她們會成為男性的獵取對像,打獵是男性一項從原始社會開端的本能,獲取女性作為自己性欲的對像,所帶來的快感是雙重的:征服獵獲的快感和性欲滿足的快感。“性”從來不僅僅是“性”,它大約是個體的生理性、群體的社會性、人類學的積澱性的總集合。有人說,性什麼都是但就是不是它自己。顯然這樣的論斷雖然失之偏頗,然而卻頗具哲理性。
    對於男性而言,“性的展露”和“性的抑制”同樣適用。有一個我道聽途說的說法,腦科學家研究發現:男人5秒鐘就會想到一次性。我們姑且大為延遲——5分鐘想到一次性也是驚人的。也就是說,“性的脈衝”是一項生理本能。它促使男性展示獲取世界的能力,以此獲取女性的青睞。19世紀重要的三個思想家可以說是馬克思、達爾文和弗洛伊德,弗氏的理論基本上是建立在“性欲”之上,他認為“利比多”這樣的性衝動是解釋人類一切行為的根本之因。盡管後來的心理學家認為這有失偏頗、教條主義,但沒有人否定“性”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
    男性的“性的展露”比女性更具行動力,而且他們對“性的抑制”是薄弱的。也正是如此,“道貌岸然”“偽君子”“人面獸心”這樣的貶低之詞層出不窮。“柳下惠坐懷不亂”被視之為一種難以抵達的道德模範。
    許多例子表明,當“性衝動”發生時,男性的智力會下降,此時由多巴胺帶來的獎賞,會衝破一些禁忌和倫理規範。智力正常時,人會相對理性;而激情到來之時,那熊熊大火使人受到煎熬。情欲的煎熬使男性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逐異性,這和獵人在森林裡跟蹤獵物、設置陷阱、接近目標,終經過一番搏鬥的本質是一樣的。當這種平衡態稍微過激一些,會演化成人類對於暴力和色情的需求;而當它不足一些,則會變為宗教和性冷淡。古希臘的“英雄人格”和中國的“自古英雄愛美人”是一樣的。人們視“陰”和“陽”的互相般配是一種美好。“纔子佳人戲”和“大團圓”的結局是東方古典中屢見不鮮而又屢試不爽的戲碼,它甚至建構了某種心理模式:門當戶對,傳宗接代。這和“種姓”和“階層”的般配也是一致的。納博科夫所加入的“現代性”則讓另一類隱情大眾化,中年男性瘋狂愛上了一個未成年的少女。它部分嫁接了某種愛戀的產生:少女的戀父情結和父親視女兒為小情人的情結。這也和原始習俗有關,“野蠻”的原始時代,父親擁有女兒的初夜權。後來經過文明的馴化,“性資源”得到相對容易以及公平的分配,同時對於亂倫的苦果有所驗證,近親之間再也不敢如此造次了,有的村落由於親族聚居,甚至不允許同姓之間發生聯姻。然而表親之間的性事徹底被社會規範拋棄,則要到近現代了。還有多性伴侶,尤其是男性合乎社會制度的三妻四妾,和近親聯姻一樣,在漫長的歷史階段都一直存在,而僅僅到近現代纔得到廢除。
    顯然,文明的馴化對於“性的抑制”功不可沒。四處饑渴的進行“性的展露”是一種“野戀”“未開化”的狀態。而將性的注意力轉移到創造、藝術、事功上,轉移到建設世界上來,則似乎成為一種“性的圈套”,男性通過事業的成功來獲取女性的包圍。妓院的產生,就是滿足這樣一種生理需求的產物。更進一步,當男性的能力足夠擁有眾多女性,而社會規範又不允許如此時,二奶、小三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然而男性的時間精力又不夠用,於是二奶、小三又會再養新的面首。可以說,階層越往金字塔走,社會調節機制對“性的抑制”則愈加蒼白無力。
    “性騷擾”的本質是“性的抑制”不足,而“性的展露”又太過。中國人講究“發乎情,止於禮”,則將“抑制-展露模式”作了一個基本的規範。當今社會,表達性的渠道更多,但也更隨意,但前提條件是“你情我願”,如果當事的一方覺得身體接觸或言語刺激時心理不舒服,卻又迫於“難為情”或各種壓力而不得不接受,以致於當時或事後產生了心理不適感。這對於被迫接受或隱忍的一方來說,其不適程度不亞於吞了一隻蒼蠅。人和人交往的“邊界感”被打破,弱勢的一方意識到這是一種“侵犯”。
    然而“性騷擾”的一個普遍現實是,整個社情尤其是男性群體會傾向於認為,性騷擾不是一個嚴重的事體。原因很簡單:事實也的確如此,性騷擾的結果無非是三個——承受、躲避和對抗——而絕大部分的女性都選擇了前面兩項。甚至於在一些權力體繫中,女性會主動配合這種騷擾,成為一種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社交常態。主動喝交杯酒、摟抱合影,或者是將性騷擾隱藏在表現暖昧的動作之下。由於現代社交的進一步開放,經濟基礎的大幅提升,風氣奢浮成為一種新的風尚,女性在權力和地位不對等時,更容易“渡讓”出自己的身體權力。其中一些主動“投懷送抱”,以及懷有“撲倒富人”之心的女性也做了不好的示範。
    “性騷擾”因此處在一個灰色地帶,它常常被包裝成“曖味”或“調情”,這也成了男性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進行“性騷擾”的經驗。女性往往難以在這種場合“撕破臉”,因為這會“破壞氣氛”或“掃興”。她們必須顯得很從容或老練地“掙脫”,這或許是她們職場要學習的課。問題是,這樣的課程設置顯然是不合理的,不是她們的錯——當她們顯得格格不入時,會懷疑是否自己做錯了什麼。當強勢的男權無論是在家庭、工作地還是社交地都顯示出了他們的“領導者”地位時,與其說他們是在性騷擾,不如說他們是在權力的光環下滿足自我的“性的路演”。此時,“性的抑制”已然失控。顯然,有了權力,人就不用抑制自己。而對此憤憤不平的男性,往往又是失權者。
    一個健康的男性,應該是在可以行使權力時,而不去行使它,這纔是控制權力,否則,就是被權力控制。同樣的,當男性有了性騷擾的行為時,他不是在控制性欲,而是受性欲支配。女性隻是他性欲的對像物而已。男性有賴於進一步控制性欲,這樣他們纔可以進化得更好。
    由於人類的普遍法則是傾向於男施女受,在兩性之間,男性更主動,充當進攻者的角色;而女性更被動,充當防守者或接納者的角色。由於這樣兩性的角色設定,男女之間的遊戲更像是追逐和應允的關繫。然而不管怎麼說,前提條件是,男女雙方互相擁有好感,至少不感覺討厭或憎恨,這樣的兩性關繫纔發展得下去。因此,如何判定“性騷擾”,其實是有個先決條件的,那就是女性是否對男性有“好感”。而“好感”屬於一種主觀感覺,必須依賴女方的感覺。然而亦有不少時候,男性會充滿樂觀的想入非非,認為女性的花枝招展是對自己的中意,或者將女性的惱怒看成了媚眼。於是兩性間就這樣出現“嚴重的冒犯”。
    因此,必須進一步釐定性騷擾的程度,觸踫身體、言語刺激還是視覺暴露。很多時候法律總是後知後覺,而強大的社會壓力,受指責的往往是女性這一方,當女性受傷害時,她的家人甚至會責怪她“沒有保護好自己”。似乎社會默然認可了某種邏輯關繫:男性是無可救藥的性欲動物。“男人都那樣兒”與其說是一種社會指責,不如說是一種社會縱容。
    尤其是,除了當事人自己,沒有人知道“性騷擾”的心理傷害有多大。惡心、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對社會秩序的失信、無助、自暴自棄、陷入死循環等等。當強大的習俗力量使女性難以啟齒、難以言明,尤其是有時候要面對長期受傷害的現實,他人指認的“蕩婦羞辱”反而是小事,自己對自我的矮化則要嚴重的多。要知道,女性是一種天生追求完美的生物。
    女性為了追求權力平等而發展出來女權運動。所有的運動必然激進,否則就不成其為運動。而一旦某一個運動走向激進,不可避免地要誤傷或傷及無辜,這或許是必然的代價。有時,一個觀點被過份放大,則會掩蓋其餘的問題,甚至會衝擊到不持此觀點的人。有時,僅僅是某一句話的謬誤,會使人否定整篇文章,甚至懷疑作者的價值觀。這種“歸類”和“誇大”的邏輯謬誤在激進者身上,很容易重復發生。而某些時候,激進者之所以變得激進,是一種應激式的反應,這種反應源於自己曾經受到過傷害或迫害。激進者對某一特定的命題,會比普通人較為敏感。然而不能因此批評普通人“麻木”。普通人要為生活或生存而付出瑣碎的時間,他沒有義務去討論或爭辯各種議題。普通人也很容易受干涉和調動,因為他並不擁有專業性的分辨能力。因此,網上大量的言論,其價值僅僅在於他們有發表言論的權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