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從師記(古典文學專家劉躍進的回憶性散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
    【市場價】
    272-395
    【優惠價】
    170-247
    【作者】 劉躍進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62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20166275
    作者:劉躍進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編輯推薦

    《從師記》不僅是一部記憶之書,也是一部打開學術之門的啟蒙之書。

     
    內容簡介

    《從師記》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劉躍進先生的回憶性散文。上編六篇,以作者個人成長經歷為線索,說到知青生活、求學經歷、兩代人對清華大學文科建設的記憶,以及作者在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工作的點點滴滴;下編九篇,是對俞平伯、王伯祥、傅璇琮等前輩學者的追憶和紀念;附錄一篇,記述了與後輩學人交往的一段經歷。


    《從師記》是一部記憶之書。作者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屆大學生,又先後師從著名學者姜亮夫、曹道衡等先生攻讀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閱歷豐富,成就卓著,在新時期的學人中頗具典型性。在本書中,作者以樸素自然的筆墨,記述了數十年來個人求學與從師的經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和學術的進步。


    《從師記》也是一部打開學術之門的啟蒙之書。作者是古典文學領域的著名學者,不僅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還總結了頗多行之有效的治學方法。作者把這些深造有得之言融彙在一個個生動的細節、片段中,使人讀之興味盎然,啟發深長。本書為廣大讀者提供的,“是一個可以觸摸的學術境界,一種可以貫通的學術精神,一段可以仿效的學術人生”。

    作者簡介

    劉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哲學部副主任、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評論》《中國文學年鋻》主編,兼任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會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著有《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秦漢文學編年史》《門閥士族與文學總集》《中古文學文獻學》等專著、《古典文學文獻學叢稿》《秦漢文學論叢》《文學史的張力》等論文集。

    目錄
    目錄
    引言……001

    上編

    “躍進”時代萌生的文學夢想……003
    黃湖的記憶……015
    “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023
    從師記……037
    記憶中的水木清華……080
    好詩不過近人情
    ——談談文學和文學研究所……110

    下編

    目錄


    引言……001


     


    上編


     


    “躍進”時代萌生的文學夢想……003


    黃湖的記憶……015


    “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023


    從師記……037


    記憶中的水木清華……080


    好詩不過近人情


    ——談談文學和文學研究所……110


     


    下編


     


    《王伯祥日記》中的俞平伯先生……191


    記汪蔚林先生二三事……203


    “小室無憂”


    ——記古籍版本學家魏隱儒先生……218


    來諭惓惓,親如促敘


    ——記復旦大學王繼權老師……237


    斯人已逝,德音未遠


    ——傅璇琮先生印像……256


    致辭一束


    積厚流光,觸類旁通


    ——紀念王伯祥先生誕辰130周年……273


    專精與宏通的境界


    ——紀念吳世昌先生……281


    雙棔書房的學術天地


    ——紀念吳曉鈴先生……285


    裴斐先生的傲骨與逸情……289


     


    附錄


    求其友聲三十年


    ——由一場學術講演說起……292


     

    前言
    引言

    一個學者在成長過程中,能遇上好老師,往往會影響到他的一生。我心目中的老師大體有三種:一是直接授業的老師,二是間接師承的老師,三是衷心私淑的老師。在《從師記》的結尾,我寫道:“韓愈《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杜甫《戲為六絕句》說:‘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在我過去四十多年的求學經歷中,老師們的影響既廣且深。他們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那種堅忍不撥的人格魅力和實事求是的學術品格,更是激勵我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過去幾年,我寫了若干紀念前輩業績的文章,評述了範文瀾、梅蘭芳、潘天壽、鄭振鐸、姜亮夫、錢鍾書、逯欽立、孫犁、柳青、曹道衡、樊駿、瀋玉成、鄧紹基等人的貢獻。我很景仰他們,也很感念他們,很希望有更多機會將這種感念之情表而彰之,讓更多的讀者從不同側面了解前輩學者的為人風範和學術業績。這些文章,多已收錄到我的論文集《走向通融——世紀之交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回歸中的超越——文學史研究的多種可能性》以及《跂予望之》中,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看。

    引言


     


    一個學者在成長過程中,能遇上好老師,往往會影響到他的一生。我心目中的老師大體有三種:一是直接授業的老師,二是間接師承的老師,三是衷心私淑的老師。在《從師記》的結尾,我寫道:“韓愈《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杜甫《戲為六絕句》說:‘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在我過去四十多年的求學經歷中,老師們的影響既廣且深。他們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那種堅忍不撥的人格魅力和實事求是的學術品格,更是激勵我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過去幾年,我寫了若干紀念前輩業績的文章,評述了範文瀾、梅蘭芳、潘天壽、鄭振鐸、姜亮夫、錢鍾書、逯欽立、孫犁、柳青、曹道衡、樊駿、瀋玉成、鄧紹基等人的貢獻。我很景仰他們,也很感念他們,很希望有更多機會將這種感念之情表而彰之,讓更多的讀者從不同側面了解前輩學者的為人風範和學術業績。這些文章,多已收錄到我的論文集《走向通融——世紀之交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回歸中的超越——文學史研究的多種可能性》以及《跂予望之》中,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看。


    過去一年,疫情肆虐,我困居家中,有更多的時間整理資料,於是又撰寫了若干新篇。《傳記文學》編輯胡仰曦女士鼓勵我開闢專欄,暢所欲言,這極大地激發了我的寫作積極性。人民文學出版社杜廣學博士看過我為俞寧教授《吾愛吾師》所寫的序言,深表贊賞,盛情邀約編輯此書。對於他們的高情雅意,我心存感激。在書稿編輯過程中,我又選擇幾篇不曾在上述文集中收錄的文章,也有敝帚自珍之意。《“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是為紀念恢復高考三十周年而作,2008年底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上,已收在《跂予望之》中。此後,我對文章作了較大的修訂充實,實為重寫,很有時代色彩,故不揣譾陋,收錄本集中。這是重收的文章,請讀者諒解。


    上編六篇以我個人成長經歷為線索,說到知青生活、求學經歷、兩代人對清華大學文科建設的記憶,以及我在文學研究所工作的點點滴滴。下編九篇則是對前輩學者的追憶和紀念。


    本書原擬名“聞斯行之”,想與我另外一本隨筆集《跂予望之》相呼應,表達對學術的仰望之情、對前輩的追隨之意。“聞斯行之”語出《論語·先進》。孔子希望恭謙的弟子做事要大膽一點,聽到就做,不要猶豫。我為人處世向來膽怯,時常退讓,但求學問道卻很積極,頗近於“聞斯行之”的風格,故取作書名,給自己壯膽。交稿後,編輯建議我選擇一個更通俗的書名,便於傳播,這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想到“從師記”三個字,簡潔明快,既是書中的一篇,也與全書彌漫的情思一致。


     


    劉躍進


    辛丑年端午節記於京城愛吾廬


     

    在線試讀
    《從師記》(節選)
    1979年春天,我們開始上現代文學課,從“五四”運動講到“左聯”,一直講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文學。現當代文學課讓我知道了蕭也牧和《我們夫婦之間》的故事。老師不無遺憾地感嘆說,這部作品被批判後,作家就在文壇銷聲匿跡。我後來知道,這位作家真名叫吳小武,一直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做編輯,與我住在同一樓。1969年,團中央干部下放到河南信陽潢川縣黃湖農場“五七干校”,吳小武第二年就慘死在農場。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讓我覺得從事現當代文學研究有一定風險。
    開始上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時,我並沒有多少興趣。楊成孚老師、郝志達老師講先秦兩漢文學。楊老師剛從山西大學調來,腿有殘疾,年紀不大,看起來很威嚴。他對作品很熟,拿著一本油印講義,慢條斯理地講解《詩經》《楚辭》,很多詩句,脫口而出。講著講著,他會突然發問:這本書讀過嗎?那本書翻過嗎?絕大多數同學和我差不多,都沒有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一次,楊老師說到先秦某一典故,問道:“《墨莊漫錄》看過嗎?”現在知道,宋人筆記中常有關於先秦兩漢文學作品的獨到見解,那時當然不知道,紛紛搖頭,覺得這麼有名的書都沒有看過,有點汗顏,隻能老老實實地聽講,不敢應付。不過,我雖然敬佩,卻不羨慕。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事古代文學研究工作。
    1979年春天,葉嘉瑩先生回國講學,我們七七級、七八級是葉先生回國講學的批學生。2019年9月10日,南開大學舉辦慶祝葉嘉瑩先生歸國執教四十周年大會,我代表老學生發言,大意如下:

    四十年前的春天,葉先生來南開執教,我是先生的批學生。
    查日記,葉先生在南開的講是1979年4月24日,在階梯教室。老人家用自己的詩句“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作為開場白,一下子就把我們全都吸引過去。那天,先生整整講了一天。那周有兩個半天自習課,也都用來講課。此後,先生白天講詩,晚上講詞,講《古詩十九首》,講曹操的詩,講陶淵明的詩,講晚唐五代詞。講座一直安排到6月14日。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裡,每堂課,學生們都聽得如痴如醉,不肯下課,直到熄燈號響起。“白晝談詩夜講詞,諸生與我共成痴。”葉先生的詩句形像地記錄了當時上課的場景。葉先生的課,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此後,我便成了葉先生的忠實粉絲。先生到北京講課,隻要我知道,就一定要去旁聽。我在清華大學講授古典詩詞,也模仿葉先生的講課風格。先生的重要著作,自是案頭常備,也是常讀常新。今天,我能有機會當面向葉先生表達敬仰和愛戴之情,非常激動,非常榮幸。先生對我的教誨,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從師記》(節選)


    1979年春天,我們開始上現代文學課,從“五四”運動講到“左聯”,一直講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文學。現當代文學課讓我知道了蕭也牧和《我們夫婦之間》的故事。老師不無遺憾地感嘆說,這部作品被批判後,作家就在文壇銷聲匿跡。我後來知道,這位作家真名叫吳小武,一直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做編輯,與我住在同一樓。1969年,團中央干部下放到河南信陽潢川縣黃湖農場“五七干校”,吳小武第二年就慘死在農場。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讓我覺得從事現當代文學研究有一定風險。


    開始上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時,我並沒有多少興趣。楊成孚老師、郝志達老師講先秦兩漢文學。楊老師剛從山西大學調來,腿有殘疾,年紀不大,看起來很威嚴。他對作品很熟,拿著一本油印講義,慢條斯理地講解《詩經》《楚辭》,很多詩句,脫口而出。講著講著,他會突然發問:這本書讀過嗎?那本書翻過嗎?絕大多數同學和我差不多,都沒有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一次,楊老師說到先秦某一典故,問道:“《墨莊漫錄》看過嗎?”現在知道,宋人筆記中常有關於先秦兩漢文學作品的獨到見解,那時當然不知道,紛紛搖頭,覺得這麼有名的書都沒有看過,有點汗顏,隻能老老實實地聽講,不敢應付。不過,我雖然敬佩,卻不羨慕。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事古代文學研究工作。


    1979年春天,葉嘉瑩先生回國講學,我們七七級、七八級是葉先生回國講學的批學生。2019年9月10日,南開大學舉辦慶祝葉嘉瑩先生歸國執教四十周年大會,我代表老學生發言,大意如下:


     


    四十年前的春天,葉先生來南開執教,我是先生的批學生。


    查日記,葉先生在南開的講是1979年4月24日,在階梯教室。老人家用自己的詩句“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作為開場白,一下子就把我們全都吸引過去。那天,先生整整講了一天。那周有兩個半天自習課,也都用來講課。此後,先生白天講詩,晚上講詞,講《古詩十九首》,講曹操的詩,講陶淵明的詩,講晚唐五代詞。講座一直安排到6月14日。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裡,每堂課,學生們都聽得如痴如醉,不肯下課,直到熄燈號響起。“白晝談詩夜講詞,諸生與我共成痴。”葉先生的詩句形像地記錄了當時上課的場景。葉先生的課,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此後,我便成了葉先生的忠實粉絲。先生到北京講課,隻要我知道,就一定要去旁聽。我在清華大學講授古典詩詞,也模仿葉先生的講課風格。先生的重要著作,自是案頭常備,也是常讀常新。今天,我能有機會當面向葉先生表達敬仰和愛戴之情,非常激動,非常榮幸。先生對我的教誨,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句話是葉先生的課在驀然回首之間就改變了我的學術選擇。1979年5月3日,葉先生講王國維《人間詞話》,講到詞的三重境界,引申到人生的三重境界,對我影響極大。我們這些高考恢復後首批進入大學中文繫的人,大多來自農村、兵營、廠礦,有著比較豐富的人生閱歷,也多懷抱著文學的夢想。對我而言,當作家夢不再的時候,很自然地,就轉向現代文學、當代文學研究。聽了葉先生的課,我纔知道古典文學原來這麼美,完全顛覆了此前對古代文學課程刻板、政治化的印像。“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葉先生點燃了我的古典文學研究夢想,是葉先生引導我去追尋古典文學世界中的“那人”,迄今整整四十年。


    第二句話是葉先生讓我們理解了文學的力量在於興發感動。她引趙翼的話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一個文學工作者,對人生、對社會要有豐富的體驗、深刻的認識,纔能更好地理解詩。葉先生《杜甫秋興八首集說》,將杜甫的創作放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站在歷史的高度給予理解,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杜甫創作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時代,離不開人民,更離不開崇高的思想境界。這些觀點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第三句話是葉先生的言傳身教讓我們知道,生命的意義在於生生不息的追求。葉先生說,忍耐寂寞也是人生的一大考驗。她常引顧隨先生的話教育我們:“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哀之心境,過樂觀之生活。”先生一生,備嘗苦難,但對祖國、對文學的熱愛,始終如一。1979年6月14日,先生暫時告別南開大學,要到北京大學去講座。那天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我的日記這樣寫道:“兩個月來,葉先生淵博的知識、詩人的氣質、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嚴謹求是的治學態度,都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像。葉先生不僅僅向我們傳授中國古典詩詞的知識,更是向我們傳遞一種人生哲理和向上的力量。她說,如果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那麼真誠則是追求真理的重要途徑。做人做事要真誠,學習鑽研要真誠。真誠是做人的重要標準,古代這樣,今天也是如此。”那天,我的日記還記錄了葉先生的一首詞:“雖別離,經萬裡,夢魂通。書生報國心事,吾輩共初衷。天地幾回翻覆,終見故國春好,百卉競芳叢。何幸當斯世,莫放此生空。”今天讀來,依然感動。近一個世紀以來,老人家用生命書寫出對祖國歷史文化的那種真摯、深情的愛,是葉先生傳授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