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索爾·貝婁書信集(諾貝爾文學獎、普利策獎、三次美國國家圖書獎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
    【市場價】
    718-1041
    【優惠價】
    449-651
    【作者】 〔美〕索爾 貝婁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外國隨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569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20156955
    作者:〔美〕索爾?貝婁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5月 

        
        
    "

    編輯推薦

    寫作和愛情,是貝婁生活的兩大主題,前者催生了他的等身巨著,後者則導致了五次婚姻。他在愛情*時會發誓“我和蘇茜哪怕在一塊浮冰上也可以很幸福”,在心情惡劣時會大嚷大叫:“阿妮塔還在使著邪勁兒。她要錢,錢,錢,錢,錢。如果沒有錢,她就要血。”他在給文壇同儕寫信時同樣喜怒無常,他曾不客氣地對約翰·契弗說:“我會不會讀你的書?這不就像帶著特洛伊的海倫去世外桃源免費旅遊嗎?”在威廉·福克納請求他支持龐德時(龐德因在二戰中發表反美和反猶言論被送進瘋人院),貝婁當即發飆:“如果他沒瘋,就該被判叛國罪;如果他瘋了,就不該僅僅因為他是個詩人而釋放他。龐德在詩裡和廣播上宣布自己是猶太人的敵人,他歌頌謀殺犯。你居然讓我幫你去救這個號召毀掉我同族人的家伙?”可以肯定,貝婁的書信跟他的小說一樣好看。

     
    內容簡介

    有人勸索爾·貝婁寫自傳的時候,他總說沒什麼好寫的,他就是忙得要命。忙著寫小說,偶爾寫寫雜文;忙著談戀愛,結婚,當父親,離婚,交友,結怨,悲傷;忙於歷史大事,忙於文學小事;忙於大量讀書,忙於恪盡教職,教書一直教到耄耋之年。尤其是忙著寫信,寫給他先後幾任妻子,他的兒子們,他的作家同行,喜歡他的和不喜歡他的讀者,還有追著他要簽名的人,著了魔似的阿諛逢迎者,以及重度精神病患者,等等。


    大作家並不全都擅長寫信。寫信似乎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天分,像藝術天分一樣神秘莫測。顯然,索爾·貝婁具備了這個藝術天分。


    在這部書信集裡,貝婁給讀者展現了一個真實的自己。熱戀的時候,他會說:“蘇茜和我就是在一塊浮冰上都可以很開心。”心情惡劣的時候,他會對前妻桑德拉破口大罵:“你他媽的差點兒殺了我……我把我在你手裡遭的罪全都寫進《赫索格》裡了。”


    當然,在這部始於1932年,終於2005年的書信集裡,還有貝婁對文學、政治、哲學的沉思,是對他七十餘年的心路歷程的記錄,以及對二十世紀美國社會的若干側面的再現。

    作者簡介

    索爾·貝婁(Saul Bellow,1915-2005),美國作家。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爾度過童年。一九二四年,舉家遷至美國芝加哥。一九三三年,考入芝加哥大學。兩年後,轉入西北大學,於一九三七年畢業,並獲得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學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之後長期在大學執教。
    出版於一九五三年的《奧吉·馬奇歷險記》使貝婁一舉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其後,他陸續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賽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禮物)(1975)、《院長的十二月》(1982)等。這些作品反映了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苦悶,從側面揭示了美國當代“豐裕社會”的精神危機。此外,貝婁還出版過諸多中短篇小說集、劇本,以及遊記。
    在其創作生涯中,貝婁集學者與作家於一身,他在創作上繼承了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某些傳統,並采用了現代主義的一些觀念和手法,極富創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滿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獲得三次美國國家圖書獎,一次普利策獎。一九六八年,法國政府授予他“文學藝術騎士勛章”。一九七六年,由於作品“融合了對人的理解和對當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貝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目錄

    導言:“這種關切或者信任或者愛本身就很重要”


    生平年表


     


    輯:1932—1949


    第二輯:1950—1959


    第三輯:1960—1969


    第四輯:1970—1982


    第五輯:1983—1989


    第六輯:1990—2005


     


    編者後記及致謝


    索引

    前言
    導 言

    “這種關切或者信任或者愛
    本身就很重要”

     


     


    “這種關切或者信任或者愛


    本身就很重要”


     


     


    有人勸索爾·貝婁寫自傳的時候,他總說沒什麼好寫的,就一點:自行了割禮以來,他就一直忙得要命。忙著寫小說,偶爾寫寫雜文;忙著談戀愛,結婚,當父親,離婚,交友,結怨,悲傷;忙於歷史大事,忙於文學小事;忙於大量讀書,忙於恪盡教職,教書一直教到耄耋之年。尤其是忙著寫信。大作家並不全都擅長寫信;說實在的,一流人物中寫信敷衍了事者可以拉出一個長長的名單來。寫信似乎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天分,像藝術天分一樣神秘莫測。細數上個世紀那些英語書信寫作高手——弗吉尼婭·伍爾夫,戴·赫·勞倫斯,哈特·克蘭,凱瑟琳·安妮·波特,伊夫林·沃,塞繆爾·貝克特,約翰·契弗,威廉·馬克斯韋爾,伊麗莎白·畢曉普,羅伯特·洛威爾,弗蘭納裡·奧康納,詹姆斯·梅利爾——可以看到這些人的個性五花八門,並沒有共同的特征。有人寫日記,有人不寫。有人著述頗豐,有人相比之下作品就很少。多隻能說,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書信中過著一種現實之外的豐富生活,其精彩程度足以讓這些書信本身就成為文學的一個部分。


    貝婁寫信的對像包括了四代人——他的上一代,他自己這一代,還有下面兩代,海量信息從他的信中噴湧而出,彙成一幅精細的自畫像,同時也是一幅時代肖像。和他通信的有各色人等,其中包括他先後幾任妻子,他的兒子們,還有他自you交下的朋友,他的作家同行,情人和前情人,學生和前學生,喜歡他的和不喜歡他的讀者,請求他看看自己作品的追隨者(他似乎總是來者不拒),還有宗教怪人,追著他要簽名的人(數以百計),著了魔似的阿諛逢迎者,筆跡狂人,以及重度精神病患者。


    貝婁在書信中可以同時激情迸發而又滑稽有趣,這對熟稔其小說的讀者來說不足為奇。以下是從艾爾弗雷德·卡津檔案中摘選的幾個例子。先看這一段,1950年1月寄自巴黎:“而且我深信不疑:他[司湯達]對《現代》雜志的處理方式一定和我一樣,也就是說,先瀏覽一下那上面的蠢話,以毫不留情的輕蔑觀察一番苦悶的新鮮皺紋,然後把西蒙娜的那些情色文章拿去讓貓喫了退燒,再把剩下的部分給格[雷戈裡],讓他剪小人玩;他還不認字呢,一派天真,成天高高興興的。” 再看1964年夏天,寄自瑪莎葡萄園島:“我們有了點駐島學會的影子。在這個小小的菲茨傑拉德村裡,斯泰倫是我們的領袖。然後是莉蓮·赫爾曼,我居然讓她面露羞澀了。還有菲爾·拉夫,卡爾·馬克思的傳統在他這裡保持了生機。我很喜歡菲利普,他是自家人他以一種不公開的大眾普及型講座方式給我們開了一門高端政治課,我聽得興趣盎然。為什麼我們不能相互諒解然後就不再彼此傷害了呢?”還有這一段,寄自佛蒙特州西布萊特伯勒(West Brattleboro, Vermont),1983年夏天:“我不那麼熱衷於寫信了,這是真的;沉默並沒有讓我感覺愉快;相反,我也很想知道我為什麼很少回信。或許是因為我一直拿著捕蝶網在外面轉,想捕捉自己成熟完美的形態,那東西好像總是馬上就要落在一朵花上了(而且就此落定),可終究沒有落下來,因為還沒找到那朵花呢。這樣解釋也許就比較充分了。”


    上面摘選的這幾段裡口氣都十分友好,而貝婁和卡津的關繫卻遠非風平浪靜。把這批信件通讀下來就會發現,貝婁暴怒的時候和他深情款款的時候一樣多。不過他們之間再次互生敵意之後的1982年夏天,他卻發出了這樣一封信:


     


    親愛的艾爾弗雷德,


    祝你生日快樂,願你擁有贊美、愛、長壽——反正要什麼有什麼。別在意雞毛蒜皮,雞毛蒜皮到頭來什麼也不是。


    比你小五天的人敬上。


     


     


    男孩割禮是猶太人傳統的宗教儀式,一般在出生後第八天舉行。貝婁此處顯然是在開玩笑。


    弗吉尼婭·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國作家。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國作家。


    哈特·克蘭(Hart Crane,1899—1932),美國詩人。


    凱瑟琳·安妮·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美國作家。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英國作家。


    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愛爾蘭作家。


    約翰·契弗(John Cheever,1912—1982),美國作家。


    應指小威廉·基珀斯·馬克斯韋爾(William Keepers Maxwell, Jr.,1908—2000),美國作家。


    伊麗莎白·畢曉普(Elizabeth Bishop,1911—1979),美國詩人,作家。


    羅伯特·洛威爾(Robert Lowell,1917—1977),美國詩人。


    瑪麗·弗蘭納裡·奧康納(Mary Flannery O’Connor,1925—1964),美國作家。


    詹姆斯·梅利爾(James Merrill,1926—1995),美國詩人。


    索爾·貝婁一生五次結婚,前四次都以離婚結束。


    艾爾弗雷德·卡津(Alfred Kazin,1915—1998),美國作家,文學批評家。


    見1950年1月28日致艾爾弗雷德·卡津。


    司湯達(Stendhal,1783—1842),法國小說家馬裡-亨利·貝爾(Marie-Henri Beyle)的筆名。


    《現代》( Les Temps Modernes)雜志創辦於1945年,代表人物是讓-保羅·薩特(,1905-1980),法國存在主義大師。


    “蠢話”原文為法語詞sottise。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國作家,創始人之一。


    索爾·貝婁的大兒子。另外兩個兒子是亞當和丹尼爾。此外他還有個女兒娜奧米·羅斯。


    見1964年7月22日致艾爾弗雷德·卡津。


    瑪莎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東南海岸附近,旅遊度假勝地。


    這應該是作者杜撰的一個地名。1966年接受《巴黎評論》訪談時,貝婁曾說弗·斯·菲茨傑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他很喜歡的一個美國作家。


    小威廉·克拉克·斯泰倫(William Clark Styron, Jr.,1925—2006),美國作家。


    莉蓮·赫爾曼(Lillian Hellman,1905—1984),美國作家。


    即菲利普·拉夫(Philip Rahv,1908—1973),美國社會文化批評家,生於烏克蘭,後移居美國。菲爾(Phil)是菲利普的昵稱。


    原文是意第緒語詞mishpokhe即mishpocheh,意思是“家人(family)”


    原文是Chatauqua course,可譯為肖托誇講座。肖托誇是紐約州的一個湖,1874年衛理公會牧師在湖邊舉辦了次戶外集會式的宣講活動,此後形成傳統,每年夏季這裡都有講座等各種大眾普及式的文化教育類活動。


    原文是德語詞Hochpolitik。


    見1983年6月17日致艾爾弗雷德·卡津。


    見1982年6月7日致艾爾弗雷德·卡津。

    媒體評論
    看到這位小說大家還是個寫信的高手,並不感覺驚訝。我如饑似渴,三個晚上就看完了這本書,就好像貝婁一部遺失的傑作剛剛發掘出來,卻讓我無意間撞上了。
    ——美國作家 菲利普·羅斯
    一部精美的大部頭……聊天般隨意,卻是字斟句酌,而且始終生機盎然,貝婁的書信堪稱他從未寫過的自傳。
    ——《洛杉磯時報》
    《索爾·貝婁書信集》是座寶庫。觀看我們偉大的美國作家成長的過程,是一件十分引人入勝的事。
    ——美國作家 內森·英格蘭德
    書信中涉及千頭萬緒,像他作品裡常見的那樣,那種精神與物質之間、一方水土與其養育的一方人之間敏捷而熱情的對話,讓我們隻能嘆為觀止。
    ——《華爾街時報》
    這本書一定要看。如果你熱愛散文,懂得如何品味絕妙好句,你就會發現很多耐讀之處,可以滿足你不可言說的愉悅,讓你舍不得放手。

    看到這位小說大家還是個寫信的高手,並不感覺驚訝。我如饑似渴,三個晚上就看完了這本書,就好像貝婁一部遺失的傑作剛剛發掘出來,卻讓我無意間撞上了。


    ——美國作家 菲利普·羅斯


    一部精美的大部頭……聊天般隨意,卻是字斟句酌,而且始終生機盎然,貝婁的書信堪稱他從未寫過的自傳。


    ——《洛杉磯時報》


    《索爾·貝婁書信集》是座寶庫。觀看我們偉大的美國作家成長的過程,是一件十分引人入勝的事。


    ——美國作家 內森·英格蘭德


    書信中涉及千頭萬緒,像他作品裡常見的那樣,那種精神與物質之間、一方水土與其養育的一方人之間敏捷而熱情的對話,讓我們隻能嘆為觀止。


    ——《華爾街時報》


    這本書一定要看。如果你熱愛散文,懂得如何品味絕妙好句,你就會發現很多耐讀之處,可以滿足你不可言說的愉悅,讓你舍不得放手。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


    精彩的段落隨處可見……貝婁的小說一向滿篇躁動著原生態的直接體驗,又經作者以洞見、情感和風格之火精心錘煉,他的書信表明,那種渾然一體的充實,正是源自他的生活。


    ——《紐約客》


    一個窺探文學天纔內心的窗口。


    ——《倫敦書評》


    貝婁是個纔氣橫溢感情奔放的書信作者。這本書裡浮現出來的貝婁,和他小說中的那些主人公有著密切的精神關聯;這是一個追尋者,一個探索者,同時也是一個頭等的觀察者;一個知識分子,深陷於他所說的“深度遊戲”,總是想在思考與行動之間、自我與干擾之間、個性誘惑與現實雜音之間尋找平衡。


    ——著名文學評論家 角谷美智子


    貝婁的生動活潑,偶爾出現的爭辯,他與友人深沉的情誼,他生之為人不可遏制的熱情,還有他無可匹敵的文筆,使得這部書信集成為對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稍有興趣者當之無愧的書。


    ——《金融時報》


    貝婁的書信集或許是他留給我們的*後一本書了,而且……是本非常好的書。


    ——《華盛頓郵報》


    逗樂,刻bo,溫柔,寥寥幾筆的刻畫,形而上的雜耍,靈魂的傾訴,內心的痛苦,人性結成的那一團亂麻——索爾·貝婁的書信就是一部索爾·貝婁的小說,寫信者本人就是主角。一部索爾·貝婁的小說!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禮物,就像洪堡的禮物。那個偉大的聲音重現,無人可以匹敵。


    ——《國家》


    這些信裡有各種各樣的八卦,還有愛和雄心壯志的宣示,還有贊譽、批評、同情;*為感人的信是寫給兩種人的,一種是與他感情深厚的人(約翰·貝裡曼,拉爾夫·埃裡森,約翰·契弗),另一種是向他求助的人(威廉·肯尼迪,賴特·莫裡斯)。


    ——《圖書論壇》


    在上個世紀的大作家群裡,貝婁之所以傑出,而且很可能獨一無二,是因為他堅信,觀察在形而上的層面上是理所當然的,而感知以及對感知的記錄,不是消遣而是“任務”。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這些信充滿了熱情、渴望和需求——那麼多旅行,那麼多城市,那麼多聯繫人,那麼多獻殷勤,那麼多結合與分手,那麼多暴怒,那麼多勝利和沮喪,那麼多或沉悶或狂躁的憂郁和憤懣;可是聚在一起,就成了一幅色彩繽紛的畫面,無所不及,又斑斑點點,“時不時笑幾聲,超脫於喜怒哀樂之上”。


    ——美國作家 辛西婭·奧奇克


    貝婁書信集讓我們得以從迄今為止*為隱秘的視角,一窺巨聲是如何發出的。貝婁在信中所用的語言和他在小說中的語言一樣出色。


    ——《猶太書評》


    這些信中閃現著機智,常給人以頑劣之感,然而也正因如此,讓人得到滿足。


    ——《公共福利》


    貝婁的讀者會急不可耐地讀這些信,渴望探尋作家的成長過程,他們不會失望。讀著這些信,誰會不喜歡他呢?他令人生畏,又和氣可親,寬容卻不寬恕,投身創作又將自己奉獻於世界。他寫道:‘我外表世故而內心天真。’以往和未來,他都無與倫比。


    ——愛爾蘭著名作家 約翰·班維爾


    為什麼不干脆承認了呢?新輯錄的索爾·貝婁書信就是個現代的聖骨匣。這是這位受人愛戴的奇跡制造者留下的寶貴遺物。而且那些虔誠的追隨者都是什麼人?大部分都是書痴,加上著了魔似的喜歡格言警句的人,猶太文學崇拜者,激情四射的學者,還有些沒法分類的人,他們熱愛活著的書。


    ——《猶太前進日報》


    泰勒的貢獻意義重大,從沒寫過自傳的貝婁現在有了一部生動真實的自傳。


    ——《猶太紀事報》


    一本出色的新書……這部按年代輯錄的集子讓人感覺愉快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年代本身——看著一位美國文學大家在寫信的過程中通過下意識和有意識的反思逐漸成為他自己,令人欣喜。


    ——《美國學人》雜志


    聰明,誠實,常很好笑……或許是*後一部偉大的文學書信集了。研究院經常忽略信件,認為那裡面不過是些沒有價值的家長裡短,這是不公正的,大作家的書信其實可以成為敞開的窗口,從中可以觀察那些曾經生動鮮活如今消逝已久的心智軌跡和社會環境,那些來自過去的辯論和話題,文學技巧,個人的勝利和悲劇,還有對《傳道書》裡那些教導的重溫(萬事皆空);此外,有頭腦的人如何看待其所處的特殊境遇,也能讓我們獲得真知灼見。


    ——《第二關》


    很厚的一本,可讀性不錯……要了解二十世紀中後期文學界的狀況,這本書。


    ——《丹佛郵報》


    既是自傳式的肖像,本身也是一部文學著作……水晶一般易碎且耀眼——接觸者容易傷手,遠觀者容易傷目——貝婁抵達了那個罕見的高度,他身上真正具有價值的一切都可以在書上找到。我們不再擁有他,但是我們將永遠擁有他書中的一切。


    ——《威爾遜季刊》


    你聽說過的事情都在這裡,而且還更多,所有作家,無論是滿懷抱負的還是功成名就的,都必須看看這本書。


    ——《千百萬》網刊


    揭示了街頭智慧型知識分子風格的有機起源,這種風格,他首次用於《奧吉·馬奇歷險記》,又在《抓住時機》和《雨王亨德森》中予以完善。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讓人大開眼界……這些信可不是草草寫就的文字,而是用了很多心思寫成的,對作者具有重要的意義,信中他對其他作家(埃裡森、羅斯、馬拉默德、契弗、艾米斯等等)表達喜愛和支持,用組織嚴密的論述反駁評論家和記者,對構成其作品背景的文化做出批判性評論。


    ——《科克斯書評》


    這些書信由本傑明·泰勒輯錄並加注,從中可以看出,索爾·貝婁身上有一點是始終如一的,這十分難得:從他1932年*封信起,到2005年*後一封信為止,貝婁的前妻數字在增加,他的財產有增有減,但是他的個性從未改變,他一直就是個寬容大度、全神貫注於文學的人。


    ——《紐約休閑》


    像他的小說一樣讓人開懷,讓人發火,讓人干著急,讓人掰扯不清……復雜而精彩,活畫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塔爾薩世界報》


    這裡收錄的書信展現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大腦配備了一種發燒的氣質。


    ——《圖書館雜志》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