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楊絳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作者】 央北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文學家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17381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1738152
    作者:央北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楊絳傳》當我們悼念楊絳先生時,我們悼念的其實是逝去的愛情、纔情與修養,周年紀念特別推出。


    周國平說,“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和功成名就的一生相比,楊絳先生一直自認是一滴水,平常而微小。她的一輩子也隻是盡善盡美地做著每一件能做的,想做的事,但是其取得的幸福與成就確是光彩奪目,令世人永遠銘記。於是,當我們悼念楊絳先生時,其實所追思的,也正是我們心中逐漸逝去老去的纔華與青春。它們讓我們共鳴。

     
    內容簡介

    作者以散文隨筆的形式將楊絳先生的一生進行了敘述並配以作者自身的一些感悟。全書*萬字,以序言、正文11章、後記三部分組成。不以考究派的做法撰寫,而是在呈現楊絳一生的同時,輔以細致的環境、心理描寫,語言溫婉,十分符合當代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比如為了支持丈夫錢鐘書寫《圍城》,甘願放下執筆的手包攬所有家務,當《圍城》*忠實的讀者;比如和錢鐘書一起留學,舍不得問父親要學費而舍棄了自己鐘愛的文學繫,到後來雖然經濟條件有所改善,卻仍然保持樸素無華的生活狀態,甘之如飴。今時今日,先生已離我們而去,但是這樣一位低調樸實而人格纔華閃閃發光的老人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品讀,用心珍藏。

    作者簡介

    作者:央北。原名張強,青年寫作者,已出版作品《那一世我遇見了你:倉央嘉措的今生今世》《當愛已成往事:徐志摩詩傳》《春風沉醉的夜晚:電影情愛大記錄》《你的悲傷,我懂》等。曾榮獲青海省第六屆青年文學獎。

    目錄

     溫馨又蓬勃的家


     第二章 一路書香


     第三章 夢歸清華,牽手百年


     第四章 和你去看外國的月亮


     第五章 眼淚也要落在故鄉


     第六章 寫一幕心中的劇


     第七章 心和腳都扎根祖國


     第八章 再苦也苦不到心裡


     第九章 有書,有你們


     第十章 隻有死別沒有生離


     第十一章 懷念的懷念


     後記  

    在線試讀
    章 溫馨又蓬勃的家
    如果用色彩來形容楊絳的一生,應該是溫暖的橙色,既有黃色的溫馨,又有紅色的蓬勃。

    我們仨
    北京三裡河的一幢三層舊樓,隻有一家的陽臺沒有封起來。房子的主人說:“為了坐在屋裡能看見一片藍天。”主人說這間寓所是“人生的客棧”,一旦被這麼定義,似乎連屋前的雲卷雲舒都淡然起來,一百多載的時間,有時就像是這屋前的陽光,直到那束光從淺黃變成熾白再變成淺黃,纔知一天早已過去。難能可貴的是如這一天中的陽光一般,人生初與後的色調都是一樣的,所謂初心未改。
    房子的客廳牆上還掛著“我們仨”的照片,從左至右:楊絳、錢瑗、錢鐘書。時間沒有拿走一切,至少回憶還在。
    一個世紀的風雨,她以瘦小的身影撐起了整個家,也撐住了一代文學人的脊梁。
    這座房子的主人,就是楊絳。
    你說,回憶有多重?
    你說,多少人期望當回憶時可以舉重若輕?
    你說,當初就是那麼一剎那,回憶起來卻要用一輩子。
    大概所有的回憶都取決於回憶時的心境,清風明月、宋明山水的心,回憶起來往事也就如拂沙一般。

    溫馨又蓬勃的家
    楊絳原名楊季康,於1911年7月17日來到這個世界。她出生在北平,書香門第,按她的說法那是個“寒素之家”。
    楊絳的父親是楊蔭杭,字補塘,又名虎頭,筆名老圃,是當時十分著名的律師,曾先後考入北洋公學、南洋公學,後留學到美國、日本,取得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碩士,創辦過無錫勵志學社和上海律師公會,擔任過上海《申報》編輯,學而優則仕,擔任過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等職。

    溫馨又蓬勃的家 


    如果用色彩來形容楊絳的一生,應該是溫暖的橙色,既有黃色的溫馨,又有紅色的蓬勃。


     


    我們仨 


    北京三裡河的一幢三層舊樓,隻有一家的陽臺沒有封起來。房子的主人說:“為了坐在屋裡能看見一片藍天。”主人說這間寓所是“人生的客棧”,一旦被這麼定義,似乎連屋前的雲卷雲舒都淡然起來,一百多載的時間,有時就像是這屋前的陽光,直到那束光從淺黃變成熾白再變成淺黃,纔知一天早已過去。難能可貴的是如這一天中的陽光一般,人生初與後的色調都是一樣的,所謂初心未改。


    房子的客廳牆上還掛著“我們仨”的照片,從左至右:楊絳、錢瑗、錢鐘書。時間沒有拿走一切,至少回憶還在。


    一個世紀的風雨,她以瘦小的身影撐起了整個家,也撐住了一代文學人的脊梁。


    這座房子的主人,就是楊絳。


    你說,回憶有多重?


    你說,多少人期望當回憶時可以舉重若輕?


    你說,當初就是那麼一剎那,回憶起來卻要用一輩子。


    大概所有的回憶都取決於回憶時的心境,清風明月、宋明山水的心,回憶起來往事也就如拂沙一般。


     


    溫馨又蓬勃的家 


    楊絳原名楊季康,於1911年7月17日來到這個世界。她出生在北平,書香門第,按她的說法那是個“寒素之家”。


    楊絳的父親是楊蔭杭,字補塘,又名虎頭,筆名老圃,是當時十分著名的律師,曾先後考入北洋公學、南洋公學,後留學到美國、日本,取得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碩士,創辦過無錫勵志學社和上海律師公會,擔任過上海《申報》編輯,學而優則仕,擔任過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等職。


    楊蔭杭是個有知識分子情懷的人,秉性剛正不阿,骨子裡帶著正氣。他曾經在1921年的文章《說儉》中寫道:


    奢靡是君主政體、貴族政體的精神追求。而共和之精神,則力求儉樸,“孟德斯鳩論共和國民之道德,三致意於儉,非故作老生常談也”,決不能“生活程度高而人格卑”!社會風氣奢靡,會直接加劇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的歪風邪氣!


    當時社會奢靡成風,而楊蔭杭身居高位卻能保持如此心性,現在讀來依舊讓人身貫正氣。


    在楊絳回憶父親的書裡,她把這個一輩子剛正不阿的清末民初知識分子,描述成一直堅守自己人生信條的“包公”,為了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後。


    楊蔭杭於1895年考入北洋大學堂,學習十分努力,卻中途被除名,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而是因為當時的一些學生鬧學潮,遭到了“洋人”的鎮壓,一個領頭的廣東人被學校開除了。這件事震懾了其他參與的人,大家紛紛退縮,楊蔭杭站出來說“還有我”,於是,就被一起除名了。但事實上,楊蔭杭並沒有參與這個學潮,他隻是看不過大家被“洋人”嚇破膽的樣子。


    楊絳的母親唐須嫈,楊絳說,母親這個古裡古怪的名字肯定是父親改的。因為父親那時任京師高等監察廳檢察長旦要去懷仁堂(中南海主要建築物之一,原名佛照樓,1911年袁世凱將其改名為懷仁堂,並在此接見外賓旦朝賀)賀節,去懷仁堂賀節要穿夜禮服,需夫婦同行且還需要夫婦的名片。楊絳的母親家是生意人,小名細寶,為了賀節之需,父親給母親名字改得古雅些,便用了“嫈”字,意為好。


    母親是無錫人,與父親同鄉,兩人同歲,二十歲時結的婚,恰是郎纔女貌的年紀。母親在上海女子中學務本女中上過學,是當時少有的知識女性。她面容清秀,端莊大方,雖然接受過西式教育,但身上依舊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優點,賢良淑德,結婚以後安穩持家,是德行並舉的賢妻良母。


    楊絳出生時上面已經有壽康、同康、閏康三個姐姐。按說,再得一個女兒應該不會受寵,但大概是因為這是父親逃亡海外、留學美國歸來後所生的個孩子,加之家裡的姐姐們都不在父母身邊,所以楊絳得到了獨女的寵愛。小楊絳有時候哭鬧,父親就抱著她來回踱步,嘴裡哼唱著搖籃曲,這可是兄弟姐妹中獨享的殊榮。


    父親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如果用色彩來形容楊絳的一生,應該是溫暖的橙色,既有黃色的溫馨,又有紅色的蓬勃。那些童年的趣事就像是這片橙色中的星辰,輝光閃爍。


    趣事之一,是與喫有關。


    父親喜歡喫冰淇淋,楊絳出生那年,家裡買了一隻制冰淇淋的桶,楊絳出生那天家裡恰好做了一桶的冰淇淋,小楊絳眼睛直勾勾地看著那桶冰淇淋,全家都覺得這是貪喫的小娃。二姑媽給她嘗了一點,小嘴都凍僵了,依舊在吧嗒吧嗒地舔,回味一般的大人舉動逗樂了大家。


    趣事之二,是與穿有關。


    四歲時,楊絳隨父親到北平。她次見到了滿族人,這個人是他們的房東,是個梳著“二把頭”、穿著旗袍、腳蹬高底鞋的滿族女人。楊絳隻見過上海女人穿的那種高跟鞋,未曾見過這種鞋跟在鞋底中央的鞋子。滿族女人穿起這種鞋子走起路來,婀娜多姿,搖曳顧盼,楊絳出神地盯著看了很久,甚至不自覺地模仿起那女人走路的姿態。父親在後看見笑著問:“你長大了想不想穿這樣的鞋子?”小小的楊絳琢磨了下說:“想。”


    隨著年紀漸長,脫離了幼兒時期的懵懂,開始懂得人情世故與家庭溫暖,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下與父母的關懷中,楊絳一點點地感受著家庭的溫暖。


    父親喜歡看飯後孩子們圍在一起喫甜食,好不熱鬧。他把這樣的家庭聚會叫“放放焰口”。“放焰口”是從盂蘭盆節)借來的詞兒,在楊家的意思就是爸爸請客,孩子們在這時可以問爸爸要喫的、用的、玩的。“放焰口”時舉家歡樂,父享膝下歡鬧,子享撫頂關懷,好不溫馨。很多年後,楊家的孩子還是會要求父親“放焰口”,喫什麼或者玩什麼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還在一起,心也在一起。


    所有的兄弟姐妹裡,隻有楊絳懂父親的心,也能照顧好父親。


    孩子們一般會在午飯後“放焰口”結束後自動散去,好讓父親午休。有一次父親叫住阿季,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隻是別出聲。”阿季從此就乖乖地陪在一旁看書,一點聲音也不出,像一隻乖巧的貓。鼕天家裡隻有父親屋裡生了火爐,孩子們都用燒炭的手爐、腳爐取暖。火爐須不時加煤,阿季手巧動作也輕,加炭時打擾不到父親休息,姐姐和弟弟妹妹們都佩服她能加炭不出聲。


    在整個大家庭裡楊絳聽父親的話,其次聽三姑母的話,雖然三姑母是個嚴厲而刻板的人。


    阿季六歲時,從蒙養學院學前班畢業,入闢纔胡同女師大附屬小學。那時她的三姑母蔭榆在女高師任“學監”。三姑母說的話楊絳從小就聽。楊絳在《回憶我的姑母》中,寫道:“我還是她所喜歡的孩子呢。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小學生正在飯堂喫飯,她帶了幾位來賓進飯堂參觀。頓時全飯堂肅然,大家都專心喫飯。我背門而坐,飯碗前面掉了好些米粒兒。三姑母走過,附耳說了我一句,我趕緊把米粒兒撿在嘴裡喫了。後來我在家聽見三姑母和我父親形容我們那一群小女孩兒,背後看去都和我相像,一個個白脖子,兩撅小短辮兒;她們看見我撿喫了米粒兒,一個個都把桌上掉的米粒兒撿來喫了。她講的時候笑出了細酒窩兒,好像對我們那一群小學生都很喜歡似的。那時候的三姑母還一點不怪癖。”


     


    緣分已在冥冥之中 


    幸福與快樂一定是要以苦難與悲傷來描邊的,唯有經歷難以攀爬的險峻高山纔能看見美的天空。我們在人生這條道路上,總要忍受著刺痛來握緊玫瑰,要痛過方知玫瑰艷麗的珍貴。


    1917年5月初,交通部總長許世英涉嫌貪污巨款,時任京師高等檢察長的楊蔭杭傳訊交通部總長,同時搜查證據,一切嚴格依法進行。楊蔭杭將貪污巨款的總長拘捕扣押了一個晚上,那個晚上,楊家電話一夜不斷。天亮之後,楊蔭杭就被停職了。此前,司法總長張耀曾出面干預,不顧媒體揭露,議會質問,意欲停止調查此案,楊蔭杭不予理會。沒承想,在搜查證據時,司法部以檢察官“違背職務”為名將楊蔭杭停職。雖然楊蔭杭停職時間不長,但精研法律、熱衷法制的楊蔭杭已經心灰意冷,對官官相護的北洋政府失望透頂,再無意做官,於是辭職南歸。


    1919年,當火車的汽笛聲響起時,一家人知道要與這座北方的城市告別了。那時阿季不過八歲,隻是個好奇而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她在火車上問父親:“這火車上座椅的扶手怎麼還包著絲絨、鑲著花邊?”父親告訴她,這是頭等艙。而火車車廂的另一端阿季看見方形的車廂,沒有座椅,像是客廳,有桌子,還有汽水,還有沙發。她問父親:“那是幾等車廂?”父親沒好氣地回答:“二等!”她那時還不明白為何二等(車廂)怎麼比頭等車廂還要好,父親為何會如此沒好氣,當然也就無法知曉父親對於在華洋人特權的反感了。


    火車汽笛聲遠去,一家人又上了輪船,船上又髒又亂,一家人互相照應著擠在一起。三姐說還沒看過海上的日出,並跟阿季約定,早上要記得叫醒三姐去看日出。後還是三姐叫醒了阿季,兩人人生次看見了海上日出:日輪一點點融化地平線,從海平面上冒出頭來,光線奔湧而出,跳躍在不斷波動的海水上,閃著朝陽獨有的光芒。阿季那時還不知道如何形容這樣的壯闊,隻是說:“好看極了!”後來憶及此事,楊絳覺得,隻要是一家人在一起,哪怕船髒路遠也是溫馨有趣的。


    而後又乘坐“拖船”,等到無錫老家時,一家人已經筋疲力盡。當時楊蔭杭已經預先租下一所裘姓宅院,可又不滿意,親友便介紹了流蘇聲巷的一處舊宅,父母帶著楊絳去看。那個房子不是別人的,正巧是錢鐘書家的。當時兩家人並不認識,兩個孩子自然也不認識,後來兩人成為夫妻,聊起的時候纔發現冥冥之中已經有了擦肩的緣分。


    楊蔭杭沒有選擇這個宅子,因為住在那房子的女眷說,搬進以後,再也沒有離開過藥罐子,似乎暗示著這是一個晦氣的房子。楊家後還是在沙巷的裘姓宅子裡住了下來。阿季不覺得這個房子差,反而覺得還不賴,因為正好有條河從院子裡穿過,不用出家門,站在木橋上就看得見河,河上大小船隻來來往往,有趣極了。


    江南水鄉盛產魚蝦,楊蔭杭住在這裡愛的一道菜就是“熗蝦”。剛從河裡撈出來的小蝦,鮮活亂蹦,以清水洗淨,用蔥椒醬油一澆,扣上碗,待小蝦在碗裡吸足醬料,再掀開碗,便是一道美味。父親和家裡人都愛喫,除了阿季。阿季怕喫活東西,不敢嘗鮮。


    不知是否是因為喫生食鮮蝦不干淨,一家人除了阿季都病了。父親病得嚴重,高燒不退,後來竟說起胡話來,病重的時候說滿床都是鬼,母親站在床前,雙手做驅逐掃蕩狀,說鬼都驅走了。父親是留過洋的人,看病隻相信西醫,無奈當時無錫隻有一個西醫,可西醫來了隻是取了血樣和糞樣送到上海去化驗,沒開出一點藥。後來母親怕父親挺不過去,去請了中醫,是位名醫,可名醫來了隻是號了脈,未曾開方子,那時醫生不給開方子就意味著沒救了。父親的老友華實甫(著名中醫)也來探望,並答應母親,“死馬當活馬醫”,給開了方子。就這樣,中藥被母親偽裝成西藥,父親一服一服服下,身體竟有了起色。大概是命運眷顧,又或是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起了作用,父親的病好了起來,一家人提著的心終於又重新落回了肚子裡。


    沒有人能預見時間這條路上的風景,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安然接受苦難,珍惜遇到的緣分。


     


    初識書滋味 


    搬到無錫之後,母親便把阿季和弟弟們安排到了家附近的大王廟小學。學校是個不知名的大王的廟改造的,隻有一間課堂,十分簡陋,小學總共四個班大約八十個學生,全部擠在這間大課堂裡,學校除了校長之外隻有一位老師。雖然楊絳在大王廟小學隻待了半個學期,但對她來說這是段生動的回憶,裡面有孫光頭的趣事,有校長打學生卻發現是自己的兒子的鬧劇。在大王廟小學讀書,少了正規教育的繫統化,但卻讓這段讀書經歷順著生活的枝蔓生長,處處彌漫著生活的氣息。


    楊蔭杭是認定孩子們都要上學的,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一定要接受好的正規的教育。不久,楊絳就去了上海啟明女校,開始了真正的讀書生涯。


    啟明女校坐落於上海原法租界徐家彙聖母院內。這是法國天主教會1867年在上海專門為非教徒建立的一所著名女子學塾,20世紀20年代後改稱女校。隨著楊絳就讀啟明女校,全家人也搬到了上海。


    在這裡,照顧學生起居,教導學生功課的都是修女,學生們叫她們“姆姆”。學校的作息時間極其嚴格,每天早上六點打鈴,起床梳洗;七點打鈴,排隊上廁所,然後到飯堂喫早飯;十二點午飯;下午四點半喫點心;六點晚飯。喫飯的時候不準說話,當然節假日會自由一些。晚上還安排有夜課。學校一個月放一天假,住在本地的學生可以由家長接回家。


    啟明女校嚴格的作息和學習計劃,讓楊絳受益匪淺,後來楊絳回憶說,學會判斷和自我克制,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很重要,她感謝啟明生活從小給予她這方面的培養和鍛煉的機會。


    1923年,楊家由上海遷往蘇州。這次搬家的原因,是父親病後身體漸漸復原,重新進入法律行業,可上海社會過於復雜,父親並不喜歡,遂決定定居蘇州。在阿季放假回家時,父親覺得啟明中學是教會學校,害怕教會學校影響孩子的自由思想,所以請楊家的“教育家”(三姑母楊蔭榆)為阿季和三姐重新在蘇州選定學校,起初選定的是蘇州景海女校,後來因為楊蔭榆去振華女校做了演講,覺得振華更好些,所以楊絳終轉入振華讀書。


    那時的振華條件不好,校舍是振華任校長王謝長達先生家的老宅加蓋後的簡陋建築,如轎廳成了禮堂,大廳成了課堂,上層連成一片,都是教室。因為是加蓋的緣故,房頂常常掉灰,上課的時候也不例外,學生們都笑說像是往餛飩裡撒胡椒面。阿季去了振華女校,有一種回到了大王廟學校的感覺。


    隨著年歲漸長,她不再像年幼時那麼貪玩,而開始貪看書了。當時父親教她一篇《左傳》,她自己通讀了全文;英文課本選有Ivanhoe《劫後英雄傳》的選段,她不滿足,暑假裡自己借著字典讀完了原著;生病時在家就讀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後來又讀《寄小讀者》及蘇曼殊的作品,讀書成了她的愛好。有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父親又問她:“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說:“一星期都白活了。”


    阿季讀高中一年級時,國文老師講詩,也命學生寫詩,楊絳的習作被《振華校刊》選登。


     


    齋居書懷


    俯視溪中魚,相彼鳥飲啄。


    豪談仰高人,清興動濠濮。


    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


    安得遨遊此,翛然自脫俗。


     


    當時孫伯南先生批:“仙童好靜。”


     


    勇敢說不 


    阿季十六歲那年,還在讀高中,北伐戰爭勝利,學生活動遍地開花,常常上街遊行或是開群眾大會。楊絳的學校自然也參與了,當時的活動是上街搞宣傳,拿個板凳,站在上面向路人演講,呼吁人們參與革命。阿季也被推選去宣傳,但她年紀小面子薄,不想去。當時蘇州常有輕薄女孩的事情發生,年輕女孩站在板凳上,說不定會被這些輕薄之人圍觀。這樣的場面,阿季想也不會有人好好聽演講。那時,很多封建人家的小姐隻要說家裡不同意,就可以推免此事。阿季也想學她們那樣,回家給父親彙報這事,沒想到竟被父親一口拒絕。父親說:“你不肯去,就別去,別借爸爸來擋。”阿季還不放棄說:“少數得服從多數啊。”父親說:“該服從的就服從,你有道理,也可以說,去不去在你。”


    父親給阿季講了一件自己的事情。他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的時候,一位軍閥到了上海,當地士紳聯名登報歡迎,父親當時的一名下屬未經他同意也把父親的名字加在了歡迎名單裡。父親當即登報聲明,他沒有參與歡迎。當時有人勸他:“當作不知道就可以了,聲明也可不必了。”父親說完,問阿季:“你知道林肯的一句話嗎?Dare to say no!你敢嗎?”


    不懂得拒絕一事,往往是方便了別人為難了自己,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不懂拒絕而背上了許多負累,難免會拖慢腳步。拒絕是守住自己底線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勉強去做,總歸是做不好,倒不如把這個選擇的機會還給別人,別耽誤了別人的時間。


    阿季明白了父親的用意,可她並沒有什麼合適的理由。隻能去了學校說,我不贊成,我不去。後來這事被校長得知,校長訓斥了阿季,可她依舊沒去。後來上街演講的同學被國民黨的軍官請去遊園喫飯,校長生怕後有文章,這事倒也就此作罷。


    父親對於楊絳的影響遠不止於此,父親就像是一盞燈一樣,在繁復的人情世故與道理綱常上,為她照亮一條路,讓她自小就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有一次,父親帶著家眷去看望朋友,時任高官的父親很少帶著家眷拜訪朋友,那一次出訪家裡人印像深刻。因為父親的朋友是專門開著小汽車來接楊家一家人的。那個年代,汽車很少,而楊絳是次坐汽車。到了父親的朋友家,發現汽車隻是個開端,那家有著體面的僕人、芬芳的花園,還有富麗堂皇的別墅。一家人贊嘆這家生活的奢華,父親在旁淡淡說了句:“生活起居夠用就好,何必浪費。”


    即便大權在手,父親也未曾奢華一點,這句話父親常掛在嘴邊,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繁華世間,能做到束身自修,做個“好人”。


    楊蔭杭在對兒女的教育上也有獨到之處,那就是尊重兒女的觀點,從不強迫兒女去接受自己的理念。哪怕是功課不好,也不會責備,而是讓他們順其自然地成長,從不獃板說教。高中的時候,楊絳還不會分辨平仄聲,父親就說,不要緊,到時候自然會懂。果然,不久楊絳就能把四聲分辨出來了。這樣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想來隻不過是對家庭教育氛圍的自信,父母為榜樣,兒女會差到哪裡去,何須說教?父親正派的作風讓家裡人都覺得父親“凝重有威”,孩子們都怕他,不過怕也不是真怕,卻跟父親親近,父親的愛藏得深,但兒女們都看得見。


    楊絳嗜書如命也是得到了父親的遺傳,更多的是父親的督促。當楊絳對某本書很感興趣的時候,父親便把書放在她的書桌上。但如果楊絳長期不讀,這書又會被收回來,相當於一種譴責。楊絳怕父親收回書去,幾乎每本父親放的書都讀了。


    振華女校的學習經歷為楊絳的一生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她說:“我雖然初入振華,感覺處處不如啟明,校舍簡陋,程度淺,同學們小心眼兒,排斥我;作為一個敏感的女孩,有過失落感,不開心。不過慢慢就開竅了,逐漸發現和體會振華辦學的特點和長處,覺察自己的任性和無知。校舍雖然簡陋,學生人數少,大家擠在一起,像是家庭的聚會。教學水平其實不低,很有一批優秀教師,可惜我那時太孩子氣、調皮,錯過了向名師求教的機會。另外,通過課外活動,學到很多本領,學會克服困難,學會做事。”


    回憶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時間、心境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中年時,回首童年少年是羨慕與懷念,老年時回首童年少年是淡然與甜蜜。多少人在回憶時祈求一種舉重若輕的心境,生怕跌入回憶,人這一生往前走,會看腳下、看前方的燈,但更重要的也許是回頭看看曾經。


    對於楊絳來說,學業繁重的學生生涯,斷然不能少了趣味,可有些趣味卻是以自己的尷尬為代價的。其中《記章先生談典故》一文趣味橫生。事情是這樣的:楊絳就讀的高中,常會請一些名人來講座。有一次校長吩咐楊絳做記錄,楊絳同大姐一起去,可大姐打扮時間太長,到了禮堂時已經遲了。楊絳作為記錄人員隻好坐在前臺,章先生方言極重,講的話楊絳聽不懂,可她又不好意思不動筆記錄,生怕章先生以為她聽得不認真。楊絳這樣寫道:


    章太炎先生談的掌故,不知是什麼時候,也不知談的是何人何事。且別說他那一口杭州官話我聽不懂,即使他說的是我家鄉話,我也一句不懂。掌故豈是人人能懂的!國文課上老師講課文上的典故,我若能好好聽,就夠我學習的了。上課不好好聽講,倒趕來聽章太炎先生談掌故!真是典型的名人崇拜,也該說是無識學子的勢利眼吧。


    我那幾位老師和太老師的座位都偏後,唯獨我的座位在講臺前邊,突出。眾目睽睽之下,我的一舉一動都無法掩藏。我拿起筆又放下。聽不懂,怎麼記?坐在記錄席上不會記,怎麼辦?假裝著亂寫吧,交卷時怎麼交代?況且亂寫寫也得寫得很快,纔像。冒充張天師畫符吧,我又從沒畫過符。連連地畫圈圈、豎杠杠,難免給臺下人識破。罷了,還是老老實實吧。我放下筆,干脆不記,且悉心聽講。


    我專心一意地聽,還是一句不懂。說的是什麼人什麼事呢?完全不知道。我隻好光睜著眼睛看章太炎先生談——使勁地看,恨不得把他講的話都看到眼裡,這樣把他的掌故記住。


    我挨章太炎先生近。看,倒是看得仔細,也許可說,全場唯我看得清楚。


    到了後,聽章先生講課成了看章先生講座。可這也透露出楊絳先生寧願丟人也不願意弄虛作假,看著章先生講座雖略顯奇怪,總歸也是擺正了態度坐在那兒。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這是木心先生寫的《從前慢》,從前的人慢而真,現今的人快而假,若是一切都能如同寫書或是回憶那般慢下來,世間倒也不再缺乏愛了。


    愛與珍貴的品格都是時間裡的蠶絲,快了是看不見、抓不住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