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譯界奇人——林紓傳(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193-280
    【優惠價】
    121-175
    【作者】 顧艷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文學家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64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386401
    作者:顧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3月 

        
        
    "

    編輯推薦

    文史專家  王春瑜


        今日年過八旬的文化人,未讀過林紓小說者幾希,但林紓竟不懂外文;他極力反對“五四”新文化運動,充當封建衛道士,為時人側目。何故如此?請看本書作者娓娓道來。


     


    文學專家  程步濤


        林紓九歲入村塾,十一歲習古文,入縣學,領鄉薦,中舉人,讀儒先之書,觀天下之事,文字所出,皆有不可磨滅之光氣。他譯著甚豐卻不懂外文,為近代譯界所罕見。如此奇人,卻屢試落第,隻能靠譯書、執教、著述、作畫維持生計。


    作者以鮮活的語言,真實再現了林紓在晚清王朝崩塌前後孤獨無奈的悲劇人生。

     
    內容簡介

    林紓是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尤以翻譯聞名於世,近現代文學巨匠魯迅、周作人等都曾痴迷於林譯小說。林紓之為譯界奇人,在於他本人不懂外語,是由合作者口譯、他落筆成典雅的文言譯文,以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一炮打響後,一生共譯180餘部西洋小說,其中許多是世界名著,如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德》、托爾斯泰《恨縷情絲》、塞萬提斯《魔俠傳》、司各特《撒克遜劫後英雄略》、迪福《魯濱遜漂流記》等。這些西洋小說向中國民眾展示了豐富的西方文化,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也確立了林紓是中國近代文壇開山祖師及譯界泰鬥的地位。


    林紓早年是維新派,民國以後對盡廢古文不滿,雖遭新文化運動很多人物猛烈攻擊而不悔。他以翻譯為生計,以桐城派古文創作為性命,因其頑固保守,不合時宜,他的貢獻和地位並未得到公允的對待。


    本書以林紓生平為線索,用文學筆法講述了林紓一生的豐富經歷,力圖還林紓真面目,並還他應得的歷史地位。

    作者簡介

    顧艷,女,原名顧志英,1957年12月生於杭州。1980年考入浙江大學中文繫,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7年初赴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和夏威夷大學做訪問學者。1999年被評為浙江1949年至1999年當代作家“五十傑”之一。1989年詩集《火的雕像》獲杭州市第三屆文學獎,1993年短篇小說《黃鶯小唱》獲浙江省1988年至1992年優秀作品獎,1998年中篇小說《無家可歸》獲浙江省1993年至1997年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疼痛的飛翔》獲2003年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入圍)獎等。2009年至2012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學、演講和生活。已出版著作27部,代表作有《夜上海》《辛亥風雲》等。現為杭州師範大學教授。

    目錄
    001  引 言/林紓——多彩多姿的一生
    004  章/寒門中的童年(1852—1866)
    024  第二章/別處一個世界(1867—1869)
    042  第三章/貧病交迫(1870—1873)
    063  第四章/初為人父(1874—1876)
    074  第五章/義俠狂人中舉(1877—1882)
    094  第六章/禮部不第(1883—1893)
    120  第七章/維新思想和詩歌(1894—1898)
    141  第八章/客居杭州(1899—1901)
    154  第九章/希望之鄉(1902—1908)
    184  第十章/巨變與驚恐(1909—1911)
    206  第十一章/共和之局(1912—1913)
    235  第十二章/耆舊與遺老(1914—1915)
    248  第十三章/宣南煙雲樓(1916—1917)

    001  引 言/林紓——多彩多姿的一生


    004  章/寒門中的童年(1852—1866)


    024  第二章/別處一個世界(1867—1869)


    042  第三章/貧病交迫(1870—1873)


    063  第四章/初為人父(1874—1876)


    074  第五章/義俠狂人中舉(1877—1882)


    094  第六章/禮部不第(1883—1893)


    120  第七章/維新思想和詩歌(1894—1898)


    141  第八章/客居杭州(1899—1901)


    154  第九章/希望之鄉(1902—1908)


    184  第十章/巨變與驚恐(1909—1911)


    206  第十一章/共和之局(1912—1913)


    235  第十二章/耆舊與遺老(1914—1915)


    248  第十三章/宣南煙雲樓(1916—1917)


    268  第十四章/遭遇人生滑鐵盧(1918—1919)


    309  第十五章/孤寂者的超然(1920—1921)


    334  第十六章/好名之心(1922—1923)


    347  第十七章/終結與肇始(1924年)


    357  尾聲


    359  附錄一/林紓年表


    370  附錄二/主要參考文獻


    373  後記/林紓:一個孤寂的老人

    前言
    後記 林紓:一個孤寂的老人

    二〇一五年四月五日,我終於把寫了近兩年的《譯界奇人——林紓傳》完成了。這天正好是清明節,以這樣的方式祭奠這位孤寂老人,仿佛是冥冥中的緣分。現在書稿雖已完成,但林紓的故事,乃至整個命運,仍然魂繫夢繞地牽動著我。我情不自禁地又回到了他曾經畫畫、翻譯、寫作的“春覺齋”。這首先要感謝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編委會通過寫作大綱,給予我撰寫《林紓傳》的機會。近兩三年來,我一直與林琴南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的心是相通的。
    我喜歡林紓由來已久,不僅因為他是我祖父在京師大學堂的老師,更重要的是他傳奇的一生和獨立的人格與品德。

    後記  林紓:一個孤寂的老人


     


    二〇一五年四月五日,我終於把寫了近兩年的《譯界奇人——林紓傳》完成了。這天正好是清明節,以這樣的方式祭奠這位孤寂老人,仿佛是冥冥中的緣分。現在書稿雖已完成,但林紓的故事,乃至整個命運,仍然魂繫夢繞地牽動著我。我情不自禁地又回到了他曾經畫畫、翻譯、寫作的“春覺齋”。這首先要感謝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編委會通過寫作大綱,給予我撰寫《林紓傳》的機會。近兩三年來,我一直與林琴南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的心是相通的。


    我喜歡林紓由來已久,不僅因為他是我祖父在京師大學堂的老師,更重要的是他傳奇的一生和獨立的人格與品德。


    說實話,林紓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他幼年勤奮好學。好學的態度使他二十七歲考取秀纔,三十歲中舉人,但此後六次赴京禮部考進士不果,連番失敗,飽受挫折,終放棄仕途發展,安於教學。一八九九年因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一舉成名,隨即移居杭州,在東城講舍教書。三年後,由杭州遷家至北京,任金臺書院講席、五城學堂總教習、京師大學堂譯書局翻譯。一九〇六年即廢科舉制的第二年,林紓受聘京師大學堂任教員,一直到一九一三年辭職。這期間,深受儒家傳統教育的林紓,被桐城派後一位名家吳汝綸賞識,贊揚他的古文風格。後來,有人指出,林紓的古文比吳汝綸的寫得更好。


    林紓出身微寒,與家庭的關繫十分密切。因此,家庭在他感情上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儒家社會關繫中表面上的要求。十九歲那年,林紓的祖父、父親、祖母相繼去世。父親病重時,林紓按迷信習慣,在露天裡焚香磕頭,請求身代父死。結果,因操勞和悲傷過度,患上肺癆,大量咳血。二十七歲那年,的弟弟病死於臺灣。四十四歲那年(1895),林紓母親病重,林紓一連九天四鼓起床為母親拜禱,大雨傾盆亦俯伏祈求,立誓願以自己的科名之籍來換取母親安息。他真誠的祈求得到了回報,母親逝世時十分平靜,喉嚨裡找不著絲毫血跡。在守喪六十天裡,林紓每夜哭祭亡母,經常患病暈倒。


    因為家庭接連遭受不幸,又因為悲傷過度,林紓逐漸變成了放蕩文人。他在習武與詩歌中尋找慰藉,由於心境比較煩躁郁悶,與人爭辯往往不能自撥,被同鄉稱為“狂生”。對傳統的儒家學者來說,在濃重的封建禮教下,能放縱自己的個人情感,實屬異類;並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亦是非常罕見的。


    母親去世後的第三年,溫柔賢淑的妻子劉瓊姿患上肺癆病逝。隨後兩年,長女和次子相繼病逝。這晴天霹靂的打擊,終並沒有讓林紓倒下,而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沉醉西方小說世界。一個不會西文的人,靠別人口述成為中國首位重要的西方文學翻譯家,創下了擁有一百八十多部譯作的紀錄,至今仍然無人能及。


    林紓的翻譯,二十多年堅持不懈。早他是通過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表達自己的感情世界。在自傳《冷紅生傳》中,他詳述了自己感情豐富的個性。移居杭州後,林紓在杭州求是書院認識了他翻譯事業中好的搭檔——魏易。一九〇三年,林紓任京師大學堂譯書局翻譯,隨後魏易也赴京到京師大學堂譯書局工作。但是他們次合作是在杭州,僅兩個多月就譯完了《黑奴吁天錄》。此書一經出版,立即好評如潮,就連遠在日本的魯迅,收到友人寄來的《黑奴吁天錄》時也高興地道:“乃大喜歡,窮日讀之,竟畢。”接著,魯迅給蔣抑卮的信中又道:“曼思故國,來日方長,載悲黑奴,前車如是,彌益感喟。”


    林紓每翻譯一部書都會寫序跋,闡釋他的觀點或述說自己的奮鬥。因此,林紓不同的序跋,可以看出他各個時期不同的政治傾向和心路歷程。魏易到北京後,林紓與他繼續合作,僅在一九〇七年至一九〇八年間,就翻譯出版了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滑稽外史》《孝女耐兒傳》《賊史》《塊肉餘生述》和《冰雪因緣》這五部作品。可見,林紓是非常喜歡狄更斯小說的。他曾在譯作的序言中稱自己喜歡狄更斯的文學技巧,將其與司馬遷相比。他認為狄更斯是一個時常帶有悲劇性的社會評論家:“迭更斯,古之傷心人也。按其本傳,蓋出身貧賤,故能於下流社會之人品,刻畫無復遺漏。筆舌所及,情罪皆真。爰書既成,聲影莫遁。”當然,林紓欣賞並發掘的是狄更斯的道德世界。他們的共同點是:兩人都是重感情的道德家,而林紓更看重狄更斯以自己泛濫的道德情操來支持對社會公義的訴求。他們的不同之處,是身處不同的社會和環境。


    在整個翻譯生涯中,林紓翻譯多的是英國作家哈葛德的作品,計二十五部,從中不難看出林紓道德觀的延展。與哈葛德同時期的林紓,看到了哈葛德作品裡帝國主義的意識,便挪來加以利用,表達了一些更有建設性的觀點和見解。也就是說,林紓在哈葛德作品裡看到了早年他翻譯的《魯濱孫漂流記》裡所具有的“活力、獨立,富有冒險精神,敢與死亡搏鬥,有實用的知識,懂得發明又能隨機應變,即使面對惡劣的環境,都能一一解決”的英雄主義世界。因此,林紓的愛國思想,就像哈葛德的帝國主義思想一樣;而這樣的思想,林紓與嚴復卻是殊途同歸。隻不過嚴復在斯賓塞的格局中,看到的基本概念是“能量、活力、鬥爭、自主以及對所有人類潛能的無畏的實現”。


    晚年的林紓,一是極力反對使用白話文,二是十一次拜祭清帝光緒的陵墓;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事。如果我們站在林紓的角度來闡釋這些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林紓的經歷對中國十九世紀的儒家學者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一個壓抑太久、屢遭挫折的老人,祭拜清帝光緒的陵墓就像在精神上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因此,一九一三年十一月十六日,當光緒陵墓正式竣工時,林紓不顧大雪紛飛,冰凍三尺,竟第二次路遠迢迢地去謁崇陵。在臨近崇陵望見“紅牆濃檜雜立於萬白之中”時,他心裡的悲傷油然而生。剛至宮門,遙望數十丈外的饔殿,情不自禁匍匐陵前;及至陵下“未拜已哽咽不能自勝。九頓首後,伏地失聲而哭”。


    早年喪父,中年喪妻及兩個兒女,晚年要養小妾和一大群子女,並且所從事的又是儒家傳統不大承認、不大尊重的營生,卻還要讓生活頗為富足——由此,這一伏地失聲慟哭,就讓林紓從內心身處淋漓盡致地釋放了作為儒家弟子壓抑太久的挫敗感,從而使他的身心得到了調整和減負。然而,這些外界並不清楚。外界看到的完全是一個頑固的、保守的、不合時宜的林紓。尤其是新文化運動以來,這個越來越反對儒家思想的時代,林紓不僅要表現他的儒家思想,而且還要捍衛儒家思想,並且與新文化運動激戰,終無可避免地被新思潮吞沒。可是林紓的翻譯,無疑也給新文化運動中的不少作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文學幻想的來源。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越來越可以感受到,林紓無論生命還是工作,都與感情密不可分。感情占據了他生命的首要位置,無論是翻譯、詩歌和古文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內心濃郁的、生命激烈的主觀情感的潮汐。為此,林紓的典型意義被後來的學者視為後的儒學者與首個西化者。當然,這樣的說法隻是一個單純的像征。


    事實上,大量西方文學被林紓翻譯進國門,而他在譯作中著手解決西方的“體”,那麼他的這些行為,必然會影響著當時中國社會某些體制的改革,比如君主政體、考試制度、傳統的詩體和章回小說等。所以,林紓在翻譯上的成功,不僅大大地超越了他自己的期望,亦留下了連他自己也意想不到的遺產。


    透過歲月的薄紗,回望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時期,林紓就是在“文學革命”中躍然而出的人物。我特別欽佩林紓作為傳統知識分子所具備並表現出的正直、獨立和批判精神;以及他在翻譯序跋中所體現的學者的敏感和犀利。我由衷地感謝他把我帶進了他生長的家庭、社會、中國古代文學,以及一片迷人的西方文學世界;還有他思想的星空。


     


    2015年4月21日


    寫於杭州大學苑

    在線試讀
    第六章 禮部不第(1883—1893)

    穿楊力盡獨無功,華發相期一夜中。
    別到江頭舊吟處,為將雙淚問春風。
    ——唐·趙嘏《落第寄瀋詢》

    一八八二年秋,林琴南中舉後就想著第二年春天赴京城參加癸未科會試。因此,入鼕時他把自己的本名林秉輝改成了林紓。報名時,他次用了林紓這個名字。他知道進士考試比舉人更難,需要在八股文上花更多力氣。所以,他在大量閱讀李宗言家的藏書時,也盡量多選一些八股文用來應付禮部考試。
    正當林琴南滿心準備禮部會試時,李宗言和李宗祎兄弟倆在他們家成立了一個文學社——福州支社,即詩社。福州支社的成員共十九人,除李氏兄弟和林琴南外,還有周長庚、陳衍、高鳳岐、鄭孝胥、方家澍等。詩社每月活動四次,一周一次,專賦七律互相唱和。林琴南非常喜歡這樣的文學活動,一方面朋友之間加深友誼和感情,另一方面又可各自施展纔華,而他自己呢,則仿佛從矮屋陋巷中崛起,出現在福建省的文壇上了。這陣子,林琴南忙著赴京城應試之事,但詩社的活動他必定每次都參加。他喜歡李家園林中的“吟臺”,那真是結交士流、交談肺腑的好地方。
    林琴南赴京禮部會試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雖然他飽讀詩書,也特別對八股文下了苦功,但能不能考中心裡無底。不過,他想歷代那些大詩人屢考屢敗的也比比皆是,就權當自己去京城見見世面吧。出發前,好友高鳳岐還為他置酒餞行,希望他能及第而歸。朋友的一番心意,令他非常感動,也激揚了他的鬥志和信心。
    次獨自赴京城會試,雖然帶足了盤纏,但那裡舉目無親,隻能獨自去闖蕩了。妻子劉瓊姿告誡他:“路上小心。”林琴南道:“吾十六歲已獨自去臺灣;現在三十二歲,還有什麼好怕的?”說著哈哈大笑起來,道:“去京城是我的夢想,我要去看看皇宮。”
    大約十來天後,林琴南一路顛簸地來到京城宣武門外的宣南地區。這裡有幾百家會館,居住著全國各地來京城參加會試的考生。有些考生落第後不想回家鄉,就客居在此地待來年再考。林琴南選了一家“春萊”會館。這家會館附近有家小飯館,一日三餐就在那裡解決了。這會兒,林琴南要抓緊復習,以便後天會試時能考出好成績。

    第六章  禮部不第(1883—1893)


     


    穿楊力盡獨無功,華發相期一夜中。


    別到江頭舊吟處,為將雙淚問春風。


    ——唐·趙嘏《落第寄瀋詢》



    一八八二年秋,林琴南中舉後就想著第二年春天赴京城參加癸未科會試。因此,入鼕時他把自己的本名林秉輝改成了林紓。報名時,他次用了林紓這個名字。他知道進士考試比舉人更難,需要在八股文上花更多力氣。所以,他在大量閱讀李宗言家的藏書時,也盡量多選一些八股文用來應付禮部考試。


    正當林琴南滿心準備禮部會試時,李宗言和李宗祎兄弟倆在他們家成立了一個文學社——福州支社,即詩社。福州支社的成員共十九人,除李氏兄弟和林琴南外,還有周長庚、陳衍、高鳳岐、鄭孝胥、方家澍等。詩社每月活動四次,一周一次,專賦七律互相唱和。林琴南非常喜歡這樣的文學活動,一方面朋友之間加深友誼和感情,另一方面又可各自施展纔華,而他自己呢,則仿佛從矮屋陋巷中崛起,出現在福建省的文壇上了。這陣子,林琴南忙著赴京城應試之事,但詩社的活動他必定每次都參加。他喜歡李家園林中的“吟臺”,那真是結交士流、交談肺腑的好地方。


    林琴南赴京禮部會試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雖然他飽讀詩書,也特別對八股文下了苦功,但能不能考中心裡無底。不過,他想歷代那些大詩人屢考屢敗的也比比皆是,就權當自己去京城見見世面吧。出發前,好友高鳳岐還為他置酒餞行,希望他能及第而歸。朋友的一番心意,令他非常感動,也激揚了他的鬥志和信心。


    次獨自赴京城會試,雖然帶足了盤纏,但那裡舉目無親,隻能獨自去闖蕩了。妻子劉瓊姿告誡他:“路上小心。”林琴南道:“吾十六歲已獨自去臺灣;現在三十二歲,還有什麼好怕的?”說著哈哈大笑起來,道:“去京城是我的夢想,我要去看看皇宮。”


    大約十來天後,林琴南一路顛簸地來到京城宣武門外的宣南地區。這裡有幾百家會館,居住著全國各地來京城參加會試的考生。有些考生落第後不想回家鄉,就客居在此地待來年再考。林琴南選了一家“春萊”會館。這家會館附近有家小飯館,一日三餐就在那裡解決了。這會兒,林琴南要抓緊復習,以便後天會試時能考出好成績。


    兩天後,林琴南次走進了京城禮部會試考場。一種氣場無形中縈繞著他,讓本來放松的他忽然緊張起來。因為,這會試考場能中“進士”的隻有幾人,大部分都得落第而歸。想到這點,林琴南不免有些膽戰心驚。試卷發下來時,他全身顫抖了起來。他的哆嗦著的雙手,在節骨眼上一點兒不聽使喚。真的要砸鍋了,這如何是好呢?然而著急也沒有用,終究要面對落第而歸的現實。好在考試沒有年齡規定,今年不行,積累些經驗,來年可以再考。隻是回去面對詩社的朋友們,不免有些尷尬和難為情。


    走出考場,林琴南知道自己肯定落第,索性扔掉書本在京城玩幾天。於是,他先在宣南會館附近逛店鋪。店鋪裡的商品琳瑯滿目,除扇子、絲綢、鼻煙壺外,還有很多首飾。在一家店鋪,林琴南討價還價地買了幾把扇子、幾個鼻煙壺,想著回去後分送給朋友們。


    接著,林琴南就去前門。去前門的目的,就是從那裡進入皇城,看皇宮。一路上,林琴南有些激動,畢竟他要去看的是皇帝住的屋子,據說那屋子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而且都是黃色的屋頂。三四個小時後,林琴南終於來到了前門。從前門走去皇城時,林琴南遇到一隊人馬,遠遠望去幾個人抬著一把黃布椅子,並由幾名騎馬人護衛。有人說坐在黃椅上的人是皇帝的欽差,替皇帝去某座寺廟辦事。因為,隻有皇帝和欽差纔能坐黃色椅子。林琴南一邊看一邊道:“啊,欽差大人。”


    後來,林琴南上了景山。在景山看皇宮,真是太輝煌了。這是多麼奇妙的建築啊!從景山下來,林琴南參觀了國子監。國子監是一座巨大的亭式建築,有座很漂亮的拱門。它自隋朝以後就是中央教育體繫的學府、明、清的學府。在明朝時期由於首都的北遷,在北京和南京分別設有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叫“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就叫“北監”或“北雍”。明代永樂、正統年間曾大規模修葺和擴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又增建“闢雍”一組皇家建築,形成了現在這樣的規模。


    林琴南從琉璃牌坊、彝倫堂、敬一亭,一直走到闢雍殿。闢雍殿是皇帝“臨雍”講學的場所,為重檐黃琉璃瓦攢尖頂的方形殿宇。外圓內方,環以園池碧水,四座石橋能達闢雍四門,構成“闢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圓。殿內有彩繪天花頂,並設置龍椅、龍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臨雍”講學之用。林琴南在闢雍殿流連忘返,夢想自己能成為國子監的一名監生。


    從國子監出來,林琴南去了雍和宮。這是一座非常有趣的建築,一個庭院接著一個庭院,所有的喇嘛都穿著黃色的“鬥篷”,戴著黃色的帽子。法事還在進行中,一個喇嘛站在院子裡用低沉的聲音念著奇怪的咒語,並用劈開的兩個木片伴奏。其中一座大殿中有座非常巨大的鍍金佛像,站立在掛滿唐卡的聖壇之上。


    這天晚上回到會館,林琴南已經非常疲勞,但他仍然籌劃著第二天的行程。於是,早上一起床,他就有了目標:先去十三陵(長陵),再去長城。到達十三陵時,他走進一座巨大的陵墓,地宮陰森森的,但莊嚴肅穆。於是,在地宮裡走了一圈後,林琴南坐馬車去長城。去長城的路上,濃綠成蔭,景色宜人。到達長城腳下時,林琴南先在小飯館裡飽餐一頓,然後纔拾階而上。因有多年練武的功底,林琴南輕輕松松就到了八達嶺。他站在八達嶺上感慨萬千,想起明代《長安客話》:“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者。”現在看來,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好的一段,也是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長城的精華,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和傑出代表。林琴南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偉哉,長城。”


    第二天一早,林琴南去了天壇和地壇。這兩個地方,很少有女人被準許進入,林琴南見到的是清一色的男性。天壇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場所,是中國現存古代規模、倫理等級的祭祀建築群。而地壇呢,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1530)。地壇呈方形,從整體到局部都是遵照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和像征傳說來構思設計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