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惘然.張愛玲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淳子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女性人物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96702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9670294
    作者:淳子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內容簡介

    新張愛玲傳,本書作者以優美的文筆,訴說百年張愛玲,追隨張愛玲的足跡,從李鴻章、張佩綸的家族歷史生發,遍訪安徽、南京、上海、香港、印度、馬來西亞、美國,穿梭在所有有張愛玲印跡的城市、學校、圖書館、檔案室,閱讀了張愛玲所有的手稿和信函,獲得多種獨家授權;亦是大陸首位使用第1手資料完整呈現張愛玲美國四十年生活的作者。

    作者簡介

    淳子: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文藝編輯、原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復旦大學海派文化研究社副社長、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中國工作坊演講成員等。主要作品:《旗袍》《口紅》《民國風雅》《她的城,張愛玲地圖》《名人訪談》等共計500萬字。受邀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南亞著名學府、圖書館演講一百多場次。 

    目錄
    序〓她尾隨著張愛玲款款走來 / 001


    譜繫 / 003
    破網 / 009
    何去何從 / 018
    失敗的名媛計劃 / 022

    第二章
    出名要趁早 / 033
    低到塵埃 / 039
    一紙婚書 / 049
    女性通道 / 054
    散了,遠了,枯萎了 / 058

    序〓她尾隨著張愛玲款款走來 / 001


     



    譜繫 / 003


    破網 / 009


    何去何從 / 018


    失敗的名媛計劃 / 022


     


    第二章


    出名要趁早 / 033


    低到塵埃 / 039


    一紙婚書 / 049


    女性通道 / 054


    散了,遠了,枯萎了 / 058


    洗心革面 / 071


    找補的愛 / 077


    後的證人 / 085


     


    第三章


    單程車票 / 093


    紐約,拜碼頭 / 095


    單人床,雙人夢 / 100


    一個婚禮,兩個葬禮 / 105


     執子之手 / 111


    失靈的卦 / 116


    波士頓寡婦 / 124


     


    第四章


    活著,就要寫下去 / 131


    語詞事件,毀了妝容 / 142


    兩個人的新聞發布會 / 149


    重回中文文壇 / 159


    人蟲大戰 / 167


    垃圾事件 / 174


    林青霞扮演了她 / 179


    後的出演 / 183


    今晚,她將離去 / 192


    收梢 / 199


    《海上花列傳》英譯本的語詞懸案 / 203


    《金鎖記》 的後臺 / 216


    《色,戒》的歷史片場 / 220


     


    附錄


    《惘然·張愛玲》訪談 / 226


    張愛玲大事節略 / 236

    前言
    序她尾隨著張愛玲款款走來 序她尾隨著張愛玲款款走來

    我們念大學時,張愛玲是被塵封的,那時大陸的主流文學史裡面從來不提張愛玲的名字,隻知道魯郭茅巴老曹等,上海文壇乃至中國文壇似乎壓根兒沒有張愛玲的存在。

    張愛玲剛啟封時,我敢說,那時淳子要比張愛玲出名。憑借著東方臺的紅火,幾乎每一檔節目的主持人都有一群粉絲,更何況淳子主持的是一檔嶄新的關於心靈撫慰的長達六小時的通宵節目——《相伴到黎明》,憑著她的文學纔華,憑著她的記者閱歷,憑著她款款道來的細聲慢語,憑著她善解人意的古道熱腸,她征服了夜空,收獲了聽眾無數。那時候可以說沒有張愛玲什麼事,有的是淳子的夜空。然而,很快張愛玲被啟封了,這位曾經風靡上海灘的女作家重新獲得了文壇的認可,她的作品包括她的生平引起無數人的興趣,而淳子就是其中之一。從忠實的讀者到權威的詮釋者、研究者,淳子耗費了無數日日夜夜與張愛玲廝守相伴,我沒有見過如此的痴迷者,如此執著不渝的研究者。

    序她尾隨著張愛玲款款走來 序她尾隨著張愛玲款款走來


     


    我們念大學時,張愛玲是被塵封的,那時大陸的主流文學史裡面從來不提張愛玲的名字,隻知道魯郭茅巴老曹等,上海文壇乃至中國文壇似乎壓根兒沒有張愛玲的存在。


     


    張愛玲剛啟封時,我敢說,那時淳子要比張愛玲出名。憑借著東方臺的紅火,幾乎每一檔節目的主持人都有一群粉絲,更何況淳子主持的是一檔嶄新的關於心靈撫慰的長達六小時的通宵節目——《相伴到黎明》,憑著她的文學纔華,憑著她的記者閱歷,憑著她款款道來的細聲慢語,憑著她善解人意的古道熱腸,她征服了夜空,收獲了聽眾無數。那時候可以說沒有張愛玲什麼事,有的是淳子的夜空。然而,很快張愛玲被啟封了,這位曾經風靡上海灘的女作家重新獲得了文壇的認可,她的作品包括她的生平引起無數人的興趣,而淳子就是其中之一。從忠實的讀者到權威的詮釋者、研究者,淳子耗費了無數日日夜夜與張愛玲廝守相伴,我沒有見過如此的痴迷者,如此執著不渝的研究者。


    我曾擔任過學術機構的領導,我也交往了許多學界的朋友,但我幾乎沒見過像淳子研究張愛玲這樣瘋狂的,她不僅熟讀了張愛玲每篇文章,甚至追蹤張愛玲的足跡,尋訪她生活工作過的犄角旮旯,不管天南海北、國內國外,但凡張愛玲踏足過的城市、街道、寓所、學校,一直到幾弄幾號幾室,她都像偵探一樣,親自去踏勘;但凡與張愛玲有過交集的人物,以及與張愛玲有過一絲一縷相關的事物,她都像探礦一樣去發掘。


    為了探尋張愛玲在美國的四十年足跡,她會埋首在卷帙浩繁的檔案裡,悉心追尋。在美國查找資料的來訪者記錄裡,近十五年,淳子是一人。有時就為了看一眼張愛玲的一處曾短暫逗留過的寓所,她會在十餘次的造訪未果後,依然鍥而不舍。就像她在《花落:張愛玲美國四十年》一書中說的,“於我而言,有關張愛玲的一草一木,一字一帖,都會引起內心的震動,這是我的痴”。於是,一部一部研究張愛玲的著作從她筆端流出,潺潺不絕,琤琮作響,她為此已經撰寫出版了十一部專著。也許,有些學者會不認同她的著作,認為不符合規範的學術專著的套路。她的相關張愛玲的著作,確實不那麼“學術”,因為,有的人一“學術”就故作高深,一“學術”就囿於幽苑,一“學術”就佶屈聱牙,一“學術”就不忍卒讀。而她,幾乎每一本相關張愛玲的著作都成為了暢銷書,甚至剛出版不久便告售罄。她以她獨到的見解、獨到的文字、獨到的材料、獨到的田野調查而征服讀者,以致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中國的香港、臺灣等都盛情邀約,不光是請她去考據,還請她的文字,請她的演講,請她的上海女性的魅惑。甚至央視的名欄《百家講壇》也邀請她去,與紅學大家周汝昌等一起為全國觀眾講她的張愛玲。淳子再度因張愛玲這位民國女子而火起來。成為張愛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實,何謂學術?不就是學以致用、術有專攻嗎?淳子對張愛玲的了解從為文到為人,從生活到愛情,從人生屐痕到文學旅程,可謂既統觀全局又細致入微,既高屋建瓴又鞭闢入裡。她的考據、檢索、調查、閱讀就大陸研究張愛玲來講,恐很少有人出其右。這就是做學問的態度,做學問的鑽研,做學問的嚴謹,隻不過她的表達不是枯燥乏味的高談闊論,不是故作姿態的引經據典,而是亦論亦敘,借散文的筆調、借小說的技法,甚至借用電影蒙太奇的剪輯,把敘述者和被敘者、把現實的場景和歷史的閃回巧妙而不露斧痕地組合與疊加,賦予論文以文藝的靈動和女性的旖旎,就像蘇東坡自詡的那樣:“剛健含婀娜。”


    這裡不得不提淳子的文字,她的文字自有一功,特色非常鮮明,哪怕你抹去作者的名字,一讀文字便會覺得這是淳子的文筆。簡潔、短促、跳躍性強,畫面感濃。她很少寫長句子,有時甚至惜墨如金,幾個字就把韻味勾兌出來。但她也有女性的偏好,對服飾衣著、梳妝打扮、美味佳肴,往往會不吝描寫,這一點暴露出上海女性的特點,甚至她的語調語法都會浸染些許民國時期的餘漬。難怪她與潘迪華這樣的女子一見如故。她喜愛旗袍,喜愛《夜來香》這樣三四十年代流傳的歌謠,其實,她身上淡淡的小資味正是民國時上海女子的寫照,她似乎從那時泛黃的月歷牌和香煙牌上走下來,穿越時空來到當下。因此從這一角度,她研究張愛玲倒是非常契合。


    我和淳子既是大學時代的同窗,後來又是一個單位的同事,所以彼此非常熟悉。記得她給我的印像可謂驚鴻一瞥,我們新生報到那一天,規定體檢,學校醫務室的老師坐在報到臺邊給每位新生抽血。我班有位同學長得有點肥胖,伸出他胖鼓鼓的手臂,醫務室的老師竟找不出他的靜脈血管,連抽三次無功而返,痛得這位同學哇哇亂叫,那位老師也有點慌了手腳。正在尷尬之際,排隊等候抽血的學生隊伍裡,走出一位眉清目秀的女生,她走到醫務室老師邊上,輕輕說:“老師,我來試試!”然後她沉著地捏起針筒,一針下去,立馬見血。大家不禁都為之喝彩。這樣我們就認識了這位同學,她叫李忠民,很有時代感的名字,以後筆名叫淳子。原來念大學之前,她是瑞金醫院一名白衣天使。進大學之後,她一直在學校廣播臺幫忙,也許冥冥之中,為她日後進電臺工作做好了鋪墊。畢業後,她去了中國唱片廠做編輯,以後又去了《上海文化藝術報》做記者,但她似乎還心心念念著進電臺。我當了東方臺臺長後,這樣的機會來了,她成為新成立的東方臺批主持人。


    當時東方臺推行主持人中心制,這樣的體制機制非常適合主持人成長,東方臺是上海個實行24小時直播的全天候電臺,以往,從子夜到凌晨這座城市上空是寂寞無聲的,我們填補了這一空白。我們設置了一檔我親自取名為《相伴到黎明》的通宵節目,它針對失眠、失業、失戀、失足、失意者,淳子擔綱了這檔辛苦的節目,當然與她輪流主持的還有夢曉、葉沙、魏民。很快這檔深夜通宵達旦的節目竟成為東方臺紅的節目之一。淳子等主持人溫婉柔情的話語為那些“失落”者打開了一扇窗,成為了城市夜晚的心理按摩師。於是,經常會看到這樣暖心的場景:凌晨熱心聽眾會端著牛奶、雞湯守候在傳達室,等候節目主持人下班。我指的就是這階段淳子的名聲要超過張愛玲,至少在上海、在長三角這是一點不誇張的。然而,有一天淳子要離開了,新加坡麗的呼聲電臺聞訊來挖她,於是她走了,臨行,我對她說,隻要我還做臺長,電臺大門始終對她敞開著。前兩年,我也是如此與將赴香港鳳凰臺的竇文濤這樣講的。後來,我們搬進了虹橋的廣播大廈。某一天,從新加坡回來休假的淳子對我說:“臺長,我真羨慕你們搬進這樣氣派的大樓,我想回來。”其時我知道她已可以拿到新加坡永久居住證,然而她說盡管這樣她還是想回來,那邊太寂寞了,沒有人說話。她指的說話人是有頭腦有智慧有情懷的人,新加坡的精英也都流失去歐美了,隻留下一些為生計而操勞的人,於是她有一種深深的難以排遣的寂寞感。就像她在她的一本書裡說的,“我要回去,這裡像花園,可是和我有什麼關繫呢?這裡的街道、這裡的房子裡,是沒有我的故事的”。於是,她海歸了,來到了她心儀的廣播大廈上班。但她回來不久就闖了一樁不大不小的禍。因為她總是想說一些不落俗套的話,然而偏偏踩雷了。於是,她不得不接受處分。為此我不得不“冒險”為她減輕處罰,終她離崗“休克”半年。其實說到底,我挺身救弱既是為她,又不全是為她。東方臺是靠改革開放、探索創新起家,這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基,如果我們沒有容錯糾錯的機制,沒有寬以待人的氛圍,就會讓明哲保身、不思進取的平庸風氣滋長並彌散,那麼東方臺改革探索的銳氣將會鈍化,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而淳子就在這樣的歷練中逐步成熟起來。以後我離開了東方臺,調任國際藝術節擔任總裁,我們交往就少了。但是她永遠是位“藝青”,逢藝術節演出特別高檔的節目,我記得如歐洲交響名團,如世界芭蕾名團,如新潮的現代藝術等,她會來蹭戲,但我沒有票了。可能的是開場時看看在大劇院保留的11排工作位是否坐滿了,如果還沒有坐滿的話,我可以讓她進來填充,她就這樣做了好幾次候補觀眾,可見她對藝術執著的喜愛。現在她用這種近乎痴迷的喜愛來接納張愛玲,於是一發不可收,她走進了張愛玲的生活,張愛玲走進了她的寫作。


    關於張愛玲,淳子又有了第十二本著作,我花了將近兩天的時間仔細讀了,我不得不由衷感嘆淳子的日益長進,她的文字老辣而又彌散著女性的細膩,也許這緣於她的勤奮、筆耕不輟,但更緣於她和張愛玲的不離不棄。這兩位不同時代的女性神交心契、隔空相擁,張愛玲以及她的作品始終伴隨著淳子、纏繞著淳子,“暮靄四合,剛下過雨,小徑上濕漉漉的,滿目都是她的句子,她撐著雨傘,抱歉地走來,消逝在傳說裡”。這就是淳子的自我寫照,某種程度上她生活在張愛玲的世界裡。


    因此她寫張愛玲就像寫她自己,如書中寫張愛玲的出場似乎信手撚來,出語不俗、栩栩如生:“張愛玲,天鵝頸,傳說中的伶仃,一件清朝大鑲大的襖,下擺處露出一截寶藍色旗袍,平金牡丹戲鳳繡花鞋,頭發極短,玳瑁鵝黃眼鏡,托一壺茉莉香片,唇間一抹香奈兒的殷紅,似乎聞得到甜蜜的味道,是中年,卻又完全沒有年齡的界限。青衣身段,裊裊的,從廚房這邊踱出來。”完全是一部電影的出場畫面,非常有鏡頭感。而她寫張愛玲的人生落幕又是那樣真切與精闢:“日子已經過破了,懶得去綴補了。活得太久了。惘然,惘然,惘然——”“她的一生,自戀、自負、自閉、自憐、自量、自知、自制、自省、自贖、自勉、自強。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這就是張愛玲潦倒地客死他鄉的歸宿。


    這是一本寫張愛玲一生的紀實文學,但淳子不斷將自己擺進去,她的痴迷、她的尋覓、她的追蹤、她的目睹都融入這本紀實文學,使讀者經常有角色進進出出的幻覺,但讀來並不感覺別扭,好像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她還大膽地將上海“海派文化”的濫觴牽到張愛玲身上,“張愛玲高舉著‘出名要趁早’的大旗,跳出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直接用《紅樓夢》鏈接歐美文學,標新立異,自成一派,一路呼嘯,橫掃各路名家。多年後,她的文學,被貼上‘海派文學’的標簽,她成為祖師奶奶”。其實這本關於張愛玲的紀實文學,並不完全是常規意義的紀實文學,它有觀點、有評述、有考據、有調研、有采訪,它是淳子的一種獨特文體,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格。


     


    上海素有東方巴黎之稱,巴黎太豐富了,上海也是太豐富了。淳子雖然在上海市中心的幽雅之地長大,但是她仿佛一直徘徊在上海的郊野,就像她自己說的,“很久以來,由於無知、習慣、狹隘和漫不經心,對於自己出生、成長的上海熟視無睹,一直站在它的門外。張愛玲輕輕地過來,領了我進去。我需得敲門,她不要的,因為是她自己的家”。張愛玲是上海的女子,盡管她下半生移居美國,但是她出生在上海,在上海長大、在上海寫作、在上海出名,上海是她的風水寶地,是她的根脈。“上海真真的是盛宴,你要,它就給,仿佛取之不盡,仿佛宅心仁厚。隻是,如果沒有了張愛玲的文本,我是不能夠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上海的。”於是,淳子鬼使神差地尾隨著張愛玲,糾纏痴癲,不離不棄,義無反顧地走去,由此,她認識了上海,她認識了世界。


                                   


    陳聖來


    (原上海東方廣播電臺臺長,現為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國際文化學會會長、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研究員。)

    在線試讀
    譜 繫


    張愛玲戲碼的大幕拉開,這次她很大方,無須買票,均可入場觀看—— 一個女人的史詩。

    美國洛杉磯。
    張愛玲公寓。
    一米陽臺,石榴裙狀鑄鐵欄杆,羅密歐風格。
    落地窗。
    一張酒吧桌,隔開了廚房和臥室。
    鏡子,占據了一面牆,底部描繪著玫瑰花叢。
    一張折疊鋼絲床,灰藍色毛毯,一半在床上,一半落在地上。懶得收拾。
    銅質落地燈,三排燈泡。
    照片貼滿一壁。
    依次是——
    曾外祖父李鴻章,祖父張佩綸,祖母李菊藕,父親、母親、姑姑、弟弟、繼母——
    張愛玲,天鵝頸,傳說中的伶仃,一件清朝大鑲大緄的襖,下擺處露出一截寶藍色旗袍,平金牡丹戲鳳繡花鞋,頭發極短,玳瑁鵝黃眼鏡,托一壺茉莉香片,唇間一抹香奈兒的殷紅,似乎聞得到甜蜜的味道,是中年,卻又完全沒有年齡的界限。
    青衣身段,裊裊的,從廚房這邊踱出來。

    譜 繫


     


     


    張愛玲戲碼的大幕拉開,這次她很大方,無須買票,均可入場觀看—— 一個女人的史詩。


     


    美國洛杉磯。


    張愛玲公寓。


    一米陽臺,石榴裙狀鑄鐵欄杆,羅密歐風格。


    落地窗。


    一張酒吧桌,隔開了廚房和臥室。


    鏡子,占據了一面牆,底部描繪著玫瑰花叢。


    一張折疊鋼絲床,灰藍色毛毯,一半在床上,一半落在地上。懶得收拾。


    銅質落地燈,三排燈泡。


    照片貼滿一壁。


    依次是——


    曾外祖父李鴻章,祖父張佩綸,祖母李菊藕,父親、母親、姑姑、弟弟、繼母——


    張愛玲,天鵝頸,傳說中的伶仃,一件清朝大鑲大緄的襖,下擺處露出一截寶藍色旗袍,平金牡丹戲鳳繡花鞋,頭發極短,玳瑁鵝黃眼鏡,托一壺茉莉香片,唇間一抹香奈兒的殷紅,似乎聞得到甜蜜的味道,是中年,卻又完全沒有年齡的界限。


    青衣身段,裊裊的,從廚房這邊踱出來。


    擱下茶壺,抬手,擰亮落地燈,落日的輝煌,電的光明,居室瞬間成為電影片場。


    她在鏡子前顧影自盼,選出一副翡翠耳環,比畫了一番,擱下,又揀出一副碩大的藍寶石耳環,玉蔥的手,仔細地戴上。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一出袖珍戲劇。


    她用手帕托住茶壺,啜了一口,微蹙眉道:“美國的茶葉真不能喝,寡淡。”


    邁著碎步,念著納蘭性德的詞:“風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細添。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這是曾外祖李鴻章的習慣,飯後繞室踱著步子,大聲吟哦,有《出師表》,也有奏章。父親承襲了先祖的習慣,聲韻洪亮,後一句,運著聲腔,拖延出去,收不住梢。


    每每,父親在她面前走趟子,她總不免傷感:前清遺老遺少,視民國為敵國,縱有絕世奇纔,已無國可報。


    一撩窗簾,朝對街望去,一家服裝定制工作坊。


    早已過了服裝瘋狂期。那是繼母時代的後遺癥。這家店離她這樣近,枉然了。


    全天候點著燈的,抵御黑夜,抵御寂寞,照耀家族往日的輝煌。


    曾外祖李鴻章,晚清四十年,每一頁都有他的簽名。


    他是裱糊匠,糊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清王朝,就連他女兒、張愛玲祖母的婚姻,也是他親手糊的一盞紙燈籠。榮耀的背後總是悲劇。 李鴻章是一個悲劇,一個無法忽略的“背鍋俠”。


    誰又不是悲劇呢?


    她的嘴角,掠過一絲嘲諷。


    輕巧地坐在地上,家族照片,排成一張血緣地圖。


    祖父張佩綸,清朝重臣,喝足了酒寫奏折,彈劾貪官,奏一個倒一個,滿朝官員一時側目,怕他,也恨他。他主戰。中法海戰,大清的海軍一敗塗地。傳說他是頂著銅臉盆逃出來的,從此被貶。老爹爹李鴻章愛纔,招他為幕僚,還把千金李菊藕許配給他做填房。即使黑白照片,也可以從虛胖的臉頰看見酒色,看見蠻橫和落寞。可憐李府千金,多美的一個人兒呀,凝脂,櫻桃唇,浮一個婉約的笑靨。出嫁前,淺淺慢慢,站在母親身邊,握著荷包。荷包上,滿地蒼翠間,一隻趾高氣揚的公雞,是繡給男人的。女人在這塊方寸之地上,針針線線雕刻著自己的春心,譬如杜麗娘。


    女人就是這樣,想的是男人,說的也是男人。波伏娃大約是對的,女人就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


    李鴻章把千金許配給了剛愎自用的中年男人做填房,她二十三。他四十,有肝病,時不時摔杯子砸碗,仰天長嘯也牢騷滿腹;得李鴻章恩惠和庇護,娶得德纔貌美的相府小姐,連帶著不菲的嫁妝,卻因自尊自卑自負之各種不合時宜,竟是連賦閑頤養書齋也不能。


    書信裡,女兒不免向母親告狀。


    母親趙小蓮本就不同意這門婚事,便去李鴻章處叨擾。老爹爹李鴻章心疼女兒,常給予張佩綸各種仕途機會,均被其以各種理由推托了,推托了也罷,還處處與恩師兼丈人齟齬。李鴻章並不計較,時將宮裡賞賜的好玩物件贈給姑爺;到了秋風緊、江蟹肥時,漏夜派人送去南京女兒府上。於是,張佩綸和李菊藕,纔有了月下溫酒熬蟹煮詩的浪漫。


    1901年9月7日,《辛丑條約》簽訂,11月7日,李鴻章病逝。


    葬禮上,李菊藕哭成個林黛玉。老爹爹的死是委屈的,連她的婚姻也是委屈的。


    王文韶代替李鴻章出任全權大臣,直隸總督換成袁世凱。張佩綸參與議和有功,慈禧下詔,以四品京堂啟用。張佩綸因與王文韶“既有深隙,難於共事”,稱病不出。


    1902年,兩江總督張之洞在南京約見張佩綸。二十多年前,兩人同為朝中清流主將,如今張之洞為封疆大吏,張佩綸馬江之戰後半生坎坷,諸般磨難,幾盞酒後,不覺生不如死,掩面長泣。


    此後,他更是目光散淡,了無情趣,縱酒無度,自暴自棄。


    1903年1月31日,病逝,享年五十六歲。


    也許是覺得對不起恩師父女。


    張佩綸和恩師的女兒李菊藕,終究難成“孔雀東南飛”。


    李菊藕三十幾歲就守寡,還沒有來得及綻放已是老去。


    春天,海棠開的時候,她扶著丫鬟的肩頭,一步三搖,去院子裡看花,春心不滅,到底意難平。她身上有痣,一朵一朵,像桃花的芯子,金庸筆下的朱砂痣。她身邊的丫鬟說,老太太那個省哦,連手紙也省,擔心坐喫山空。命運就是這樣防不勝防,她的防衛又是這樣卑微、無助。


    1911年,辛亥革命,李菊藕帶著一雙兒女,先青島,後上海,一路避難,張佩綸的許多手稿未及攜帶,毀於兵火。


    張愛玲沒趕上看見他們。但她愛他們,甚至他們的婚姻模式。他們對於她,是一種沉默的支持。他們靜靜地躺在她的血管裡,等她死的時候,他們再死一次。


    奶奶的荷包,是隨著母親的遺產寄到美國的,那隻悲哀的箱子。夜來窗外,樹葉沙沙,她把荷包輕輕按在心口。他們的血脈給她力量和勇氣。


    日後,無論與胡蘭成還是賴雅,都是老少配的結構。


    她隻對中年男子有激情。破網破 網


    1937年暑假。


    張愛玲高中畢業。


    母親建議她出國留學。


    父親自然不同意,怕花錢。繼母在一旁挑唆著。


    留學考試期間,張愛玲住在法租界母親下榻的酒店。


    兩周後,考試結束,張愛玲回父親家。


    父親的家在公共租界,清末民初的大宅,清水紅磚,花崗岩門廊,幾十個房間,連著網球場和一個園子,是李鴻章給女兒的嫁妝。父母於此結婚,張愛玲和弟弟於此出生——張愛玲歷史的起點。


     


    午飯時間,客廳的百葉窗遮擋著暑熱,冰塊在稻草窩裡,發出絲絲的涼氣。


    牆上掛著幾幅畫,陸小曼的青綠山水畫鑲了紅木框子,偏在一隅。


    烈日下的陽臺,空空蕩蕩。曾經,弟弟被父親打,張愛玲心疼得落下眼淚。繼母譏笑道:“又不是打你,你哭什麼?”


    00不一會兒,隻聽得玻璃窗上嘭的一聲,弟弟張子靜在玩球,早就把被打之事拋在腦後了。張愛玲恨鰣魚刺多,亦恨弟弟沒有記性。


    張愛玲的父親和繼母總是待在二樓——煙榻在二樓。


    保姆見大小姐回來,趕緊趨前,催她上樓更衣就餐。


    張愛玲上樓,一抬眼,繼母出現在樓梯轉角。


    繼母道:“出去這許多日子,也不稟告。”


    張愛玲道:“與父親說了的。”


    “與父親說,不與我說,這是不把為娘的放在眼裡。”繼母邊說著,邊將張愛玲攔住,似乎要拿出尊嚴來。


    繼母是北洋總理孫寶琦的七閨女,庶出,在妻妾成群、三十多個兄弟姐妹之間長大,裝腔作勢,頗有王熙鳳的本領,因著年輕時的一段荒唐情史,被耽擱了。三十六歲,嫁給李鴻章的外孫、張佩綸張欽差的兒子,也算是體面。


    張愛玲本來就對繼母忌憚,以前住校,也就敷衍過去了。今日突遭繼母唐突,大小姐脾氣起來,便決意衝撞。


    繼母揚手一個巴掌,張愛玲本能地回擊。


    繼母一個趔趄,待到穩住了身子,一聲尖利的、高亢的哭腔,轉身上樓去告狀。繼母慣會的手段。


    ——父親聞聲,下得樓來,但見自己的女兒,似瘦瘦的一根竹竿,倔強地站立在屋子中央。他在女兒身上看見了前妻,那樣凜然不可侵犯不可妥協,完全是主宰乾坤的樣子。他憤怒了,失控了,揮掌,左邊一下,右邊一下,又對著女兒的腹部一腳踹下去,張愛玲倒在地上,父親更是一腳連著一腳踢將過去。張愛玲先還是哭泣,大喊家暴,報警,此刻,已是喑啞下去,漸漸地,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竟是成了一個沉默的沙袋。下人們這纔上來,趕緊把張愛玲拖進一間堆放雜物的房間。


    父親就此宣布,禁閉禁足。


    獨自一人,躺在滿堂閑置的花梨木家具中間,隻管流淚,心裡卻是清亮亮的。她知道,從今往後,這個家,是沒有她的份了。


    晚來,家裡的人都安歇了,父親的屋子裡,留聲機播著程硯秋的《荒山淚》。


    自小看護她的保姆何干進來,托盤裡,一碟掌雞蛋,一碟合肥丸子燉粉皮。


    何干道:“廚房裡特地為你新做的,將就喫一點。明天去給你父親賠個不是,就沒事了。”


    張愛玲不響,隻默默喫著。


    不遠處,蘇州河對岸,日本人已占領了北火車站。


    傳來槍聲、爆炸的聲浪。


    1937年10月27日,五二四團團副中帶領414北士,堅守四行倉庫。


    她擱下飯碗,聽著,心裡尋思,如果此刻扔下一顆炸彈,把這屋子裡的人連她一同炸死,干干淨淨,那該多麼快意恩仇!


    隔天,家裡請客,繼母特地從杭州聘了樓外樓的大廚。繼母家祖籍杭州,為了顯示嫁得好,每次家宴,她都做足功課。


    繼母朗朗地念菜單給父親——西湖一品煲,糯米素燒鵝,荷葉粉蒸肉,鮑魚扣鴨,蜜汁火方,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蒜泥熘鱔卷,開洋煸尖筍,火腿蠶豆,干炸響鈴,一隻龍鳳呈祥大拼盤,一隻鴛鴦荷花冷盤,點心西紅柿鍋巴,鴿子煨面……


    父親自然是應承著。父親不在乎喫什麼,含著金鑰匙出生,什麼沒喫過?都膩煩了。他隻愛車,新款進口的車子,他必是主顧。


    下人們進進出出,個個興致盎然,家裡宴請賓客,可以多拿賞錢。


    下午三點多,陸小曼和翁瑞午就來了,還有繼母一家子。


    徐志摩飛機失事後,徐家承諾,供養陸小曼;如改嫁,則終止供養關繫。陸小曼雖是早就依了翁瑞午,卻還是頂著徐志摩遺孀的頭銜。


    琴師們纔喫了點心,此刻便操著樂器登堂。


    這幾位老藝人,當年由張伯駒養著的。張伯駒回了天津,便由孫家鼐的後人供著。


    琴師調好了弦,陸小曼哼著梅蘭芳的《天女散花》,那嗓子,細得如一根棉紗線,風一吹就斷了似的。倒是父親,一段老生,唱得蕩氣回腸,到底是淮軍的後人。


    張愛玲喜歡家裡宴客——沒人顧得上看管她了。


    她撿起一本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在一張紅木睡榻上正看得仔細,何干慌慌張張地進來,道:“大小姐,你姑姑來了,給你說情的。”


    張愛玲趕緊坐起來,何干擋住她,不許她出去。張愛玲隔著門縫,隻見姑姑一雙白蛇皮半高跟扣帶鞋,鵝黃色裙子的下擺, 一排水晶珠子,在膝蓋間輕盈地晃動著,襯托出她完美的小腿。母親說的:“你姑姑就是一雙腿好。”柔若無骨,似沒有膝蓋。


    何干拖過一張椅子,坐下,虎起一張臉看守著她,防範她跑出去。臉對臉坐得這樣近,張愛玲不禁有點反感。自從她挨了打,抱著何干哭,何干的身子裡透著冷酷。何干不過是保姆,盡責,是為了效忠老爺,免得失業。


    沒有一會兒,突然聽見叫罵聲,繼母慣有的嘲諷:


    “離婚了,還想來管這裡事,後悔也是遲了。”


    杯盞碎裂的聲音,一支煙槍從樓梯上一路滑下來,接著是姑姑,聲帶緊得變了形,噔噔噔下樓梯,隻聽得說:“再也不登這個門了——”


    “誰也沒請你來呀!”繼母冷冷地補了一句,聲口拖得很長。


    張愛玲暗忖:趁此衝出去,跟姑姑一塊走。


    何干更緊張起來。


    張愛玲坐著沒動,自己估量打不過她,而且也過不了門警那一關。


    彼此僵持著。


    不幾天,張愛玲得了痢疾。何干去向繼母討藥,給了一盒萬金油。



    高燒,她夢見父親帶她去兜風,夏夜的涼風,街燈越來越稀少,兩邊都是田野,不禁想起上海灘著名的兇殺案。閻瑞生帶著妓女王蓮英到郊外兜風,為了首飾勒死了她。


    電解質紊亂,張愛玲奄奄一息,父親趁繼母不在的時候,下樓給她注射維生素。


    等到她恢復,已近春節了。


    家裡的人,早就把她當成廢人了,譬如後宮女子。


    她開始籌劃逃跑的計劃,天天用望遠鏡觀察大門口巡警的時間表。


    鼕天,隻有吸煙的起居間生火爐。


    下樓喫午飯,繼母帶了個花綢套熱水袋。


    父親先喫完了,照例承襲祖上李鴻章的習慣,繞室兜圈子,走過繼母背後,把熱水袋擱在她的頸項背後,笑道:“燙死你!燙死你!”


    “別鬧。”她偏著頭笑著躲開。


    張愛玲去盥洗室,路過起居間,父親和繼母在看報,弟弟張子靜斜倚在煙榻上,偎在繼母身後。他還沒長高,小貓一樣,臉上有一種心安理得的神氣,仿佛終於找到了一個安身立命的角落。


    她震了一震,心裡想,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


    煙鋪上的三個人構成一幅家庭行樂圖,她是局外人。



    一個結冰的早上,她終於逃出了大宅子,跳上一輛三輪車,投奔母親和姑姑。


    她用十八歲的腳步,撕破了貴族血親的網;在她之前,1924年,母親黃逸梵,李鴻章麾下黃軍門的千金,用三寸金蓮,已踩出了一條女性獨立的歐洲路線。


     


    2000年,我終於找到了這棟老宅。


    老宅地下室還在。門開著,點了燈,濕漉漉的,如當年囚禁法國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囚室。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沒有進去。


    老宅已經被改成學校。暑假,隻剩一名門衛。


    央告了許久,終於開了門,並關照,隻給十分鐘。


    我調動全部神經,如快進的影片,憑借著張愛玲弟弟張子靜的文字提示,成功完成全方位掃描。


    大門在身後哐啷啷關閉了。


    我站在那裡,站在7月的太陽底下,感到一陣透徹的寒涼。


    幾天前的黃昏,在巴黎,七轉八轉,終於在巴士底獄廣場附近看到了雨果的故居。一路小跑過去,離著幾十米的樣子,就見有人出來關上了大門,二樓落地窗,粉紅色的窗簾,也被一雙手輕柔地放下來。燈熄滅了。


    那是一種失戀的感覺。無法移動,無法呼吸。缺氧和悲傷。


    久久凝望著那棟建築,直到餘暉消失殆盡。


    外廊下,一位德國來的詩人,眼睛裡盛滿憂傷。


    與我一樣,他也晚了一步。


    我們挽在一起流淚。為了共同的、彼此的失去。


    我忽然意識到,我再也牽不到張愛玲的手了。


    再也不能了。


    回首,磚的紅色,版畫的輪廓。


    張愛玲出生的老宅,像一個放大的、蓄滿哀和傷的遺骨盒。


    回來,與朋友說起張愛玲這個舊的家,不知為什麼,居然流了淚。何去何從何去何從


    幾天後,弟弟夾了一雙籃球鞋也來到母親的公寓。


    母親把弟弟拉到廚房,很認真地解釋:


    “我的錢,供你姐姐生活讀書已經很緊張,按照法院判決,你父親應該要負擔你的。現在家裡隻有你一個了,你又是男孩子,遺產終歸是你的。你回去吧!”


    弟弟轉身離去。


    張愛玲看著弟弟走,那樣一條細細的脊梁,不覺眼中盈盈一把淚。


    當晚,貼身保姆何干也來了。


    一張翠綠掐金絲錦緞被面子,打成一個包袱,裡面是張愛玲的睡衣、幼時的幾樣玩具。


    何干道:“小姐的東西,那邊的太太都送給下人了。”


    母親賞了何干5塊錢。


    何干合掌道謝,高聲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聲情並茂。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