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李埏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黎孝謙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學者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542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7754254
    作者:黎孝謙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4月 

        
        
    "

    編輯推薦
    李埏(1914—2008),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本書為李埏先生的*部個人傳記,作者在寫作中廣泛搜集了各種不同的史料,特別是利用了未出版的李埏日記等私人史料,通過宏觀敘事和微觀介紹的研究方法,結合時代背景,對李埏先生的家世生平、人風範、學術成就,以及李埏先生與錢穆、吳晗、張蔭麟等著名學者的交往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敘述和客觀公正的評介。李埏先生生於1914年,歿於2008年,在其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程中,他作為親歷者,現場目擊了這個世紀中國種種劇變。本書通過對李埏先生個人“小歷史”的研究,以他一生的經歷,來展現在這個世紀的劇變中,中國的社會、學術和知識精英群體的真實狀況。 
    內容簡介
    李埏先生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和教育家,雲南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埏先生自1943年起一直在雲南大學執教。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雲南大學教授會*任主席、雲南大學籌捐委主委、雲南大學工會籌委會主席、昆明市教育工會籌委會主委、雲南省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雲南大學封建經濟史研究室主任、雲南省經濟史學會理事長、中國經濟史學會顧問、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雲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所名譽所長等職。李埏先生執教六十五年如一日,為我國歷史科學的繁榮昌盛,為雲南大學的建設與發展,筆耕不輟,誨人不倦,做出了卓越貢獻。本書由其子女執筆,九三學社中央研究室審稿,記載了他豐富多彩的一生。
    作者簡介
    本書主要作者李伯敬,女,1946年出生,中共黨員,原雲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研究員,雲南省文秘學會會長,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成果有《建設昆明內陸港研究》《雲南旅遊支柱產業建設研究》《調整雲南所有制結構研究》《雲南跨世紀發展戰略研究》《搞活雲南國營大中型企業研究》《雲南產業政策研究》《雲南對外通道及口岸建設研究》《雲南貿易政策研究》等。其中《雲南培育技術產業研究》《2010年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獲“中國發展研究獎”一等獎;《中國地區發展戰略研究》《雲南跨世紀發展戰略研究》獲“中國發展研究獎”二等獎;《改善雲南財政支出研究報告》獲“中國發展研究獎”三等獎;《2010年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獲“雲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雲南地州市發展戰略》獲“雲南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等。
    此外,李伯重(北京大學教授)、李伯約(重慶大學教授)、李伯傑(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也參加了本書的寫作。
    目錄

    目錄
    前言 // 1
    章 童年和少年 // 1
    節 家世 // 1
    第二節 童年 // 13
    第三節 赴昆讀書 // 18
    第二章 負笈北平 // 25
    節 考上公費 // 25
    第二節 負笈北上 // 28
    第三節 大學生活 // 31
    第四節 艱難返滇 // 35
    第三章 親炙名師 // 42
    節 巧遇吳晗 // 42

     


    目錄


    前言 // 1


    童年和少年 // 1


    家世 // 1


    第二節 童年 // 13


    第三節 赴昆讀書 // 18


    第二章 負笈北平 // 25


    考上公費 // 25


    第二節 負笈北上 // 28


    第三節 大學生活 // 31


    第四節 艱難返滇 // 35


    第三章 親炙名師 // 42


    巧遇吳晗 // 42


    第二節 借讀雲大 // 44


    第三節 轉學聯大 // 49


    第四節 師從張蔭麟 // 55


    第五節 北大文科研究所深造 // 59


    第六節 在浙江大學 // 71


    第四章 終身教職的開端 // 80


    任職雲南大學 // 80


    第二節 從相逢到相愛 // 86


    第三節 艱辛度日 // 92


    第四節 迎接解放 // 98


    第五章 跌宕起伏的20世紀50年代 // 108


    出任雲南省圖書館館長 // 108


    第二節 重回雲大任教 // 114


    第三節 意氣風發 // 125


    第四節 雲大九家村5// 133


    第五節 險成右派 // 138


    第六節 雲大受重創 // 148


    第七節 “大躍進”和“反右傾” // 153


    第六章 學術轉向 // 162


    學習馬克思主義 // 162


    第二節 新的研究取向 // 170


    第七章 下鄉上山 // 179


    在江頭村的日子 // 179


    第二節 好丈夫 好父親 // 193


    第三節 大涼山之行 // 212


    第四節 艱苦的探索 // 218


    第八章 20世紀60年代前半期 // 229


    高治國新政 // 229


    第二節 三年困難時期 // 240


    第三節 為《雲南日報》撰稿 // 243


    第四節 獨闢研究蹊徑 // 249


    第五節 知天命之年的雄心 // 259


    第九章 十年浩劫(上) // 270


    風暴降臨 // 270


    第二節 打入牛棚 // 274


    第三節 身處亂世 // 286


    第十章 十年浩劫(下) // 300


    妻離子散 // 300


    第二節 彌勒農村與“圍海造田” // 316


    第三節 艱難的家人團聚 // 323


    第四節 逆境中自強不息 // 328


    第五節 在“評法批儒”運動中 // 335


    第十一章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 343


    節 “科學的春天” // 344


    第二節 重啟久違的科研 // 351


    第三節 曲折的平反 // 368


    第四節 英倫之行 // 379


    第十二章 在中國經濟史研究中的創獲 // 383


    新視野 新展望 // 383


    第二節 整理成果 // 388


    第三節 學術突破 // 393


    第十三章 我愛公孫樹 // 415


    一位園丁的啟示 // 415


    第二節 創建雲大中國經濟史學科 // 418


    第三節 在雲南推動經濟史學的發展 // 428


    第十四章 一代良師 // 437


    熱愛教師工作 // 438


    第二節 愛人以德 // 440


    第三節 教學有方 // 447


    第四節 學生心中永久的記憶 // 455


    第十五章 赤子情懷 // 491


    壯心不已 // 491


    第二節 學者本色 // 494


    第三節 修身養德 家國情懷 // 503


    第十六章 溫情世界 // 514


    伉儷情篤 // 514


    第二節 舐犢情深 // 521


    第三節 師友厚誼 // 540


    第四節 視生如子 關心他人 // 551


    第五節 熱愛生活 // 557


    第十七章 後的歲月 // 569


    六十載情緣 // 569


    第二節 衰老 // 573


    第三節 病房三年 // 579


    第四節 駕鶴西去 // 591

    前言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作序
    總序
    九三學社是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影響和感召下,於抗日戰爭後期成立的,她參與新中國的建立,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愛國統一戰線中八個民主黨派之一。在共和國成立以來的60多年裡,九三學社始終弘揚愛國、民主、科學的傳統,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國家建設、改革、發展征途上留下了閃光的足跡。在此歷史進程中,九三學社發展成為擁有13萬多名社員、組織比較健全、有較強參政能力和較高社會地位的政黨。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作序


     


    總序


    九三學社是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影響和感召下,於抗日戰爭後期成立的,她參與新中國的建立,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愛國統一戰線中八個民主黨派之一。在共和國成立以來的60多年裡,九三學社始終弘揚愛國、民主、科學的傳統,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國家建設、改革、發展征途上留下了閃光的足跡。在此歷史進程中,九三學社發展成為擁有13萬多名社員、組織比較健全、有較強參政能力和較高社會地位的政黨。


    九三學社走過的歷程,是一部無數優秀人物引領廣大同仁一往無前、執著追求的奮鬥史。抗日戰爭時期,面對國破家亡、山河破碎,九三學社創始人或多方奔走,參與抗日,或介紹新知,宣傳救國。解放戰爭時期,面對獨裁專制、民不聊生,九三學社同仁或大聲疾呼民主,反對暴政,或積極主張科學,倡導革新。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九三學社同仁和全國人民一起殫精竭慮、奮鬥不止。九三學社各個時期旗幟性人物身上體現出的崇高風範和優秀品質,是我社寶貴的精神財富。回顧九三學社的歷史,我們有勇往直前、舍生取義的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有淡泊名利、刻苦鑽研的科學家,有不畏權勢、追求真理的人文學者,有忍辱負重、甘為人梯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共同鑄就了九三學社一以貫之的靈魂—愛國、民主、科學,九三學社的優良傳統在他們身上得到好的詮釋。


    九三學社中央一直重視整理保存社史、發揮社史資政育人的作用,2007年又啟動了以史料搶救和整理為重點、包括七個方面內容的社史工程。幾年來,社史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社史研究通訊》的編輯出版、社史專題片的拍攝、口述史工作的啟動、社史文物收集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同進展。“九三學社人物叢書”作為社史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經過各方面辛勤的努力,也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批圖書已完成了撰寫、編輯,即將出版。這套叢書選取九三學社重要創始人、早期著名社員、歷任社中央領導,以及在本人所從事領域裡取得突出成就的旗幟性人物,力圖以翔實的史料和平實的語言再現前輩先哲們曲折豐富的人生歷程和絢麗奪目的光輝業績。我相信,叢書的出版必將激發我社成員和廣大讀者繼承他們的優良傳統,體會他們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感受他們堅毅從容的人格風範,學習他們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為鞏固、完善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基本政治制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是為序。


     


    韓啟德


    20128


     


     


     


    前言


     


    前言



    自實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於1911年滅亡之時起,至今已是一個世紀過去了。在這個世紀裡,中國的社會、學術和知識精英都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到了今天,這段歷史的影響依然隨處可見,很大程度上仍在支配著中國未來的發展走向。隻有真正總結歷史教訓,日後纔不會犯同樣的歷史錯誤。因此對這個世紀進行總結,乃是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精英)的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在今天,由於社會變化迅速,這段歷史已經在人們記憶中開始褪色,在年輕一代中則更淡漠,因此搶救這段歷史記憶刻不容緩。


    然而,對這個風雲跌宕的世紀進行總結又談何容易!在這個世紀中,中國發生的變化,無論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在世界歷史上都罕有其匹,因此對這個世紀進行總結絕非一人之力可為。同時,關於這個世紀諸多大事的手記載資料尚無由得窺。更為重要的是,這個世紀發生的變化至今尚未結束,人們對這些變化的看法千差萬別,尚未有共識。因此,總結這段尚未完全變成過去的歷史,應當是下一代人纔能做的工作。


    由上可見:一方面,我們急切地需要對過去的一個世紀進行總結;另一方面,進行這個總結的條件尚不成熟。為了解決這種困境,一個辦法是做“小歷史”,即對個人或者小社會群體在這個世紀中的經歷進行個案研究。今天,有不少這樣的研究已經或者正在進行。這些“小歷史”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這個世紀中國的變化,因此將成為日後撰寫“大歷史”的基礎。本書屬於這種“小歷史”研究,但是在以下方面與通常見到的學者傳記有所不同:,本書傳主李埏(幼舟)先生,生於1914年,歿於2008年,幾乎與上述的一個世紀相始終。因此,他作為一個親歷者,現場目擊了這個世紀中國種種劇變;第二,本書傳主接受過20世紀中國好的教育,此後又終生從事教育和學術工作,因此也是這個世紀中國高等教育與精英學術演變的真實見證人;第三,本書傳主是一位“純”學者,其一生的生活是從校門到校門,他的人生經歷可以代表那一代大多數學者的共同經歷;第四,本書傳主生活在遠離中國政治中心的昆明,因此他的經歷可以更多地反映大多數北京之外地區的中國知識精英的情況。


    本書的主旨,即是力圖通過傳主李埏先生的一生經歷,展現中國社會、學術和知識精英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的真實狀況。為了達到真實再現歷史的目的,本書采取宏觀介紹和微觀敘事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將中國在這個世紀中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簡要介紹,使讀者(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讀者)了解這些事件,大體知曉事情發生的背景;另一方面,對傳主本人的實際經歷進行細致敘述,使讀者能夠通過具體的例子,體會到這些重大事件對中國社會、學術和學者(不僅包括傳主本人,也包括他的老師、同學、同事、朋友、學生、家人等)的影響。也正是因此之故,本書力圖通過傳主的經歷,表現在這個世紀的劇變中,中國的社會、學術和知識精英群體的真實狀況。


    作者力求把本書寫成一部信史,因此對傳主在這個世紀所經歷的重大事件以及傳主與這些事件的關繫,都秉筆直書,不回避事實。對於傳主本人的表現也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隱惡揚善。傳主是知識精英,但也是一個普通人,而不是一個先知先覺的啟蒙家,也不是一個生活在聚光燈下的公眾人物。因此,在這個世紀的風雲變幻中,他也經歷了渴望、追求、迷信、迷惘、絕望、覺悟等復雜的心路歷程,在這些過程中,他也表現出了各種常人的情感。他力求遠離政治,潔身自好,在面對政治迫害時,他往往表現出軟弱和順從,在“文革”中甚至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原則,即不違背良知,不趨炎附勢,不侮食自矜,不曲學阿世。因此在他近一個世紀的生涯中,沒有發表過“大批判”文章。相反,在1975年,他公開與口銜天憲的楊榮國當面激辯,並發表文章挑戰當時的“主旋律”。1977年,他更成為雲南學界早在全國大報上發表重頭文章批判“四人幫”的學者之一。到了晚年,他不僅對中國學術、高等教育,而且也對中國的政治體制,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上這些,都是他所處於其中的中國知識精英階層中許多人的共同情況。因此,從他的具體的經歷和感受中,讀者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這一代知識精英復雜的精神世界,不至於從一種脫離中國現實的理想高度上去苛求他們。同時,讀者也可以看到,這些知識精英是如何在困境中努力探索中國和學術發展的道路的。


    為了把本書寫成一部信史,本書作者在寫作中廣泛搜集了各種不同的史料,這些史料既有公開發表的,也有非常私人性質的。作者以歷史學家的專業手段對這些史料進行了篩選和審核,從而使得本書建立在堅實的事實基礎之上。


    在寫作這部傳記時,雖然我們力求做到實事求是,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寫作時依然有一些局限。這裡要申明的幾點是:


    ,這部傳記中涉及許多人,依照實事求是的原則,本當一律直書其名。但是有一些不知名或者不很知名的人(特別是雲南大學歷史繫的一些教師和學生),在各種政治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出於不同的原因,做了一些今天看來很惡劣的事。李埏是這些人所作所為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對這些行為深惡痛絕。但是對於這些人,李埏卻認為責任不能完全歸到他們身上,因為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作為,也有時代的原因。因此,“文革”結束後,這些人中有些人對過去的錯誤做法進行了反省和檢討,向李埏請求原諒。李埏也對他們予以原諒,在後來的職稱評定等工作中,李埏不計前嫌,對他們的職稱晉升等都依據政策,予以支持。他的寬容和公正,博得了各方面的贊譽。李埏不希望這些人過去的錯誤再被提起,因此我們在寫作這部傳記的過程中,在必須提到這些人時,也將他們的名字略去。


    第二,由於各種原因,近年來出版的許多名人傳記和回憶錄都有一個明顯的傾向,即對改革開放以後的情況講得很簡略。本傳記力圖避免這種傾向,但是在寫作時依然有一些情況不得不從略。要補足這些從略之處,當俟之他日。


    第三,在本書中,依照中國古代學界“臨文不諱”的傳統和近代西方“學術面前人人平等”的習慣,對於所提到的所有人物,一律直呼其名,不加任何頭銜和尊稱。為了不引起讀者的誤會,在此特作說明。


    經過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了。但是歷史是延續的,現在植根於過去,今天的中國是昨天中國的繼續。馬克思說:“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過去一個世紀的經歷,在我們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中國人隻有正視過去,中國纔有光明的未來。這一點,就是通過本書認識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中國學者的時代、學問和人生的意義。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