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梁[精裝](隨書贈送“梁思成與已消逝的古建”繫列圖卡一套)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梁思成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建築設計師圖書  建築  建築史與建築文化  中國古建築與施工技術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221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322186
    作者:梁思成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4月 

        
        
    "

    編輯推薦
    《梁》平裝已經上市一年有餘,已經加印了四次,得到很多贊美和鼓勵,我自己覺得做精裝版時機已到。因為精裝版印量比較低,我們也本著值得收藏的精神去做《梁》的精裝,這次精裝版本非常典雅,特制深藍色的布面用作封面。手感極好,這份深藍也是我覺得*適合這本書的顏色,無法取代。

    這次精裝版本會贈送一套“梁思成與已消逝的古建”圖卡(10張),這套圖卡是關於已經消逝的古建,這幾座古建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們應該是國之重寶,可惜被拆毀了。每次看到它們的照片有種心痛的感覺,這套圖卡也是紀念。這幾座被拆毀的珍貴古建是:永壽寺雨華宮、廣濟寺三大士殿、正定縣陽和樓、華嚴寺海會殿。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了紀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編成的。



    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冊,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上學時的作業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張照片、書信原件、手繪圖都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面,通過這些生動的照片、精美的圖畫和充滿暖暖愛意的信件,可見先生真實的充滿纔情的另一面。



    當然全書最為重要的部分還是先生的文章,這些文章的選擇也是經過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話說,基本上展現了梁思成先生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為了使更多的讀者走進梁思成先生的建築世界,在文章的選擇上充分考慮了語言的通俗性和內容的普及性。



    作者簡介
    梁思成,中國近現代著名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中國建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目錄
    想說的話001
    餘音繞梁|影像005
    梁思成先生從1906年至20世紀60年代的家庭相冊
    驚起梁塵|文字039
    本部分收錄的文章基本反映了梁思成先生一生對於中國古建研究和保護的過程
    041中國的藝術與建築
    063中國建築的特征
    073《中國古代建築史》(六稿)緒論
    099中國的佛教建築
    139正定紀遊
    151華北古建調查報告
    183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
    233平郊建築雜錄
    243平郊建築雜錄(續)想說的話001
    餘音繞梁|影像005
    梁思成先生從1906年至20世紀60年代的家庭相冊
    驚起梁塵|文字039
    本部分收錄的文章基本反映了梁思成先生一生對於中國古建研究和保護的過程
    041中國的藝術與建築
    063中國建築的特征
    073《中國古代建築史》(六稿)緒論
    099中國的佛教建築
    139正定紀遊
    151華北古建調查報告
    183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
    233平郊建築雜錄
    243平郊建築雜錄(續)
    257北京——都市計劃中的無比傑作
    277致車金銘信——關於湖光閣設計方案的建議
    281致梅貽琦信285代梅貽琦擬呈教育部代電文稿
    286致中國科學院負責同志信
    288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梁陳方案)
    317梁陳方案的歷史考察——謹以此文紀念梁思成誕辰100周年並悼念陳占祥逝世/王軍
    345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文物目錄
    363與君同在——紀念梁思成先生誕辰110周年/林洙
    畫梁雕棟|手繪369
    梁思成先生1924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史課的部分作業
    梁“林”相敬|信件387
    梁思成先生晚年寫給妻子林洙女士的部分信件
    前言
    出版《梁》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紀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沒想到真到面市已經年末,而我們在由當初萌動這個想法到如今真的變為現實,還是兜兜轉轉了好幾圈,幸好,現實並不比理想骨感。
    自從我在2007年第一次去找林洙先生到如今已經5年多了,《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築》《佛像的歷史》《梁啟超家書》《梁思成、林徽因與我》在我們手中誕生。從想做梁先生的書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抱著一個念頭,就是要讓梁思成先生的書能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並不局限於具有建築專業背景的讀者。這個原因是如此簡單,一是因為我的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出版宗旨就是要做給青年人看的書,二是因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任何建築教育背景的年輕人,而我在看了梁思成先生的文章後,覺得實在太好了,梁思成先生是最好的老師,他用極為干淨而又準確的語言把知識傳達給你,而文中時時透露出那份屬於梁思成獨特的輕松幽默的語感,又讓你不由得想起他的父親——梁啟超。我想讓和我一樣的年輕人也可以得到這份閱讀的快感,而不要被那貌似艱深枯燥的“建築”給嚇壞了。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林洙老師,得到了她無與倫比的支持和信任,在她的心中,梁思成先生從來都是一位把畢生知識和纔華都奉獻給中國建築教育事業的老師。出版《梁》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紀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沒想到真到面市已經年末,而我們在由當初萌動這個想法到如今真的變為現實,還是兜兜轉轉了好幾圈,幸好,現實並不比理想骨感。

    自從我在2007年第一次去找林洙先生到如今已經5年多了,《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築》《佛像的歷史》《梁啟超家書》《梁思成、林徽因與我》在我們手中誕生。從想做梁先生的書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抱著一個念頭,就是要讓梁思成先生的書能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並不局限於具有建築專業背景的讀者。這個原因是如此簡單,一是因為我的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出版宗旨就是要做給青年人看的書,二是因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任何建築教育背景的年輕人,而我在看了梁思成先生的文章後,覺得實在太好了,梁思成先生是最好的老師,他用極為干淨而又準確的語言把知識傳達給你,而文中時時透露出那份屬於梁思成獨特的輕松幽默的語感,又讓你不由得想起他的父親——梁啟超。我想讓和我一樣的年輕人也可以得到這份閱讀的快感,而不要被那貌似艱深枯燥的“建築”給嚇壞了。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林洙老師,得到了她無與倫比的支持和信任,在她的心中,梁思成先生從來都是一位把畢生知識和纔華都奉獻給中國建築教育事業的老師。

    《梁》共分為四個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冊,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上學時的作業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張照片、書信原件、手繪圖都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面,通過這些生動的照片、精美的圖畫和充滿暖暖愛意的信件,可見先生真實的充滿纔情的另一面。

    當然全書最為重要的部分還是先生的文章,這次文章的選擇也是經過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話說,基本上展現了梁思成先生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本著要給大多數讀者看的原則,在選擇上更為考慮語言的通俗性和內容的普及性較高的文章。有些文章在梁思成先生之前一些普及性著作裡出現過,因為實在太有代表性,這次也收錄了,如果讀者看到已經讀過的文章,請原諒我們的不得已。

    更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次特別收錄了《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目錄》和《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即著名的“梁陳方案”)。

    1944年鼕,為了避免在抗戰的全面反攻戰鬥中會破壞分散在各地的古代建築,梁思成編著了一本中英文對照的《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文物目錄》,並在地圖上逐一標出了名稱和方位。這份目錄對400項文物的位置、名稱、建造年代都作了簡要的說明。為了使沒有建築知識的作戰官兵也能看明白這份目錄,他還用極為簡明扼要的語言傳授了一些中國古建築常識。

    “梁陳方案”是梁思成和陳占祥一起擬定的關於北京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規劃的建議,很可惜這份方案並沒有得到通過,梁思成還因為這份方案挨了很多批評,受到不少的責難。這份方案如今看來,不可否認裡面有超前的眼光和先進性,方案裡提到的很多關於城市未來會出現的一些問題,今天也都在一一驗證。關於這份方案的故事,我們特地收錄了王軍先生的《梁陳方案的歷史考察》,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可以知道發生在“梁陳方案”背後的故事。

    建國後,梁思成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想保護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裡的古建,讓他痛心的是很多古建還是被拆毀了。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這份傷痛。我們的北京,曾經多麼美麗。

    這幾年,一直在看梁先生的文章,總是被感動,那字裡行間中對祖國對中國建築文物的愛,透過紙背還是如此真摯和濃烈。梁思成先生是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我們永遠也不應該忘記他。

    責任編輯:王飛寧

    2012.11.8





    在線試讀
    中國建築的特征[1]
    中國的建築體繫是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一個獨特的建築體繫。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世代經驗的累積所創造的。這個體繫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西起蔥嶺,東至日本、朝鮮,南至越南、緬甸,北至黑龍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區域在內。這些地區的建築和中國中心地區的建築,或是同屬於一個體繫,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於一家的關繫。
    考古學家所發掘的殷代遺址證明,至前15世紀,這個獨特的體繫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最近代。3500年來,中國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發展了這個體繫的特長,不斷地在技術上和藝術上把它提高,達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輝煌成就。
    中國建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下列九點。
    (一)個別的建築物,一般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
    (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國所稱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這種建築物以及一些聯繫性的建築物,如回廊、抱廈、廂、耳、過廳等等,圍繞著一個或若干個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這種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齊對稱,構成顯著的軸線。這同一原則也常應用在城市規劃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陽光。這樣的庭院或天井裡雖然往往也種植樹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磚石墁地,成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種戶外的空間,我們也可以說它是很好的“戶外起居室”。
    (三)這個體繫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這就是說,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兩根立柱和兩層以上的橫梁。每兩副梁架之間用枋、檁之類的橫木把它們互相牽搭起來,就成了“間”的主要構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兩柱之間也常用牆壁,但牆壁並不負重,隻是像“幃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分劃內部空間而已。因此,門窗的位置和處理都極自由,由全部用牆壁至全部開門窗,乃至既沒有牆壁也沒有門窗(如涼亭),都不妨礙負重的問題;房頂或上層樓板的重量總是由柱承擔的。這種框架結構的原則直到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構架或鋼骨架的結構纔被應用,而我們中國建築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備了這個優點,並且恰好為中國將來的新建築在使用新的材料與技術的問題上具備了極有利的條件。中國建築的特征[1]
    中國的建築體繫是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一個獨特的建築體繫。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世代經驗的累積所創造的。這個體繫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西起蔥嶺,東至日本、朝鮮,南至越南、緬甸,北至黑龍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區域在內。這些地區的建築和中國中心地區的建築,或是同屬於一個體繫,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於一家的關繫。
    考古學家所發掘的殷代遺址證明,至前15世紀,這個獨特的體繫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最近代。3500年來,中國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發展了這個體繫的特長,不斷地在技術上和藝術上把它提高,達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輝煌成就。
    中國建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下列九點。
    (一)個別的建築物,一般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
    (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國所稱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這種建築物以及一些聯繫性的建築物,如回廊、抱廈、廂、耳、過廳等等,圍繞著一個或若干個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這種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齊對稱,構成顯著的軸線。這同一原則也常應用在城市規劃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陽光。這樣的庭院或天井裡雖然往往也種植樹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磚石墁地,成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種戶外的空間,我們也可以說它是很好的“戶外起居室”。
    (三)這個體繫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這就是說,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兩根立柱和兩層以上的橫梁。每兩副梁架之間用枋、檁之類的橫木把它們互相牽搭起來,就成了“間”的主要構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兩柱之間也常用牆壁,但牆壁並不負重,隻是像“幃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分劃內部空間而已。因此,門窗的位置和處理都極自由,由全部用牆壁至全部開門窗,乃至既沒有牆壁也沒有門窗(如涼亭),都不妨礙負重的問題;房頂或上層樓板的重量總是由柱承擔的。這種框架結構的原則直到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構架或鋼骨架的結構纔被應用,而我們中國建築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備了這個優點,並且恰好為中國將來的新建築在使用新的材料與技術的問題上具備了極有利的條件。
    (四)鬥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在柱頭上加上一層層逐漸挑出的稱作“拱”的弓形短木,兩層拱之間用稱做“鬥”的鬥形方木塊墊著。這種用拱和鬥綜合構成的單位叫作“鬥拱”。它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以減少梁的折斷之可能的。更早,它還是用以加固兩條橫木接榫的,先是用一個鬥,上加一塊略似拱形的“替木”。鬥拱也可以由柱頭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結構,最顯著的如屋檐,上層樓外的“平坐”(露臺),屋子內部的樓井、欄杆等。鬥拱的裝飾性很早就被發現,不但在木構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並且在磚石建築上也被充分應用,它成為中國建築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五)舉折,舉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層的;上一層總比下一層短;兩層之間的矮柱(或柁墩)總是逐漸加高的,這叫做“舉架”。屋頂的坡度就隨著這舉架,由下段的檐部緩和的坡度逐步增高為近屋脊處的陡斜,成了緩和的彎曲面。
    (六)屋頂在中國建築中素來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彎曲的,已如上面所說。當屋頂是四面坡的時候,屋頂的四角也就是翹起的。它的壯麗的裝飾性也很早就被發現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體繫建築中,屋頂素來是不受重視的部分,除掉穹窿頂得到特別處理之外,一般坡頂都是草草處理,生硬無趣,甚至用女兒牆把它隱藏起來。但在中國,古代智慧的匠師們很早就發揮了屋頂部分的巨大的裝飾性。在《詩經》裡就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句子來歌頌像翼舒展的屋頂和出檐。《詩經》開了端,兩漢以來許多詩詞歌賦中就有更多敘述屋子頂部和它的各種裝飾的辭句。這證明屋頂不但是幾千年來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並且是我們民族所最驕傲的成就。它的發展成為中國建築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七)大膽地用朱紅作為大建築物屋身的主要顏色,用在柱、門窗和牆壁上,並且用彩色繪畫圖案來裝飾木構架的上部結構,如額枋、梁架、柱頭和鬥拱,無論外部內部都如此。在使用顏色上,中國建築是世界各建築體繫中最大膽的。
    (八)在木結構建築中,所有構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們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成為建築本身的裝飾部分。例如:梁頭做成“挑尖梁頭”或“螞蚱頭”;額枋出頭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頭”或“菊花頭”;將幾層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橫木做成“三福雲”等等。或如整組的鬥拱和門窗上的刻花圖案、門環、角葉,乃至如屋脊、脊吻、瓦當等都屬於這一類。它們都是結構部分,經過這樣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裝飾的效果。
    (九)在建築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磚瓦;盡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裝飾潛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裝飾浮雕,磚牆上也加雕刻。這些也都是中國建築體繫的特征。
    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我們可以叫它做中國建築的“文法”。建築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繫創造了它們的“五種典範”,成為它們建築的法式。中國建築怎樣砍割並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鬥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築物的框架;怎樣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的曲面和曲線輪廓;怎樣結束瓦頂;怎樣求得臺基、臺階、欄杆的比例;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型的裝飾物;怎樣布置並聯繫各種不同的個別建築,組成庭院:這都是我們建築上兩三千年沿用並發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築物與個別建築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繫,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築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門、窗、牆、瓦、檻、階、欄杆、扇、鬥拱、正脊、垂脊、正吻、戗獸、正房、廂房、遊廊、庭院、夾道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築上的“詞彙”,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築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
    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也如同做文章一樣,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許多體裁,有多樣性的創作,如文章之有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等等。建築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作點綴裝飾用的。建築也有類似的東西,如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等。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築,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築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用中國建築的“詞彙”,遵循著中國建築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運用這“文法”的規則,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極不相同的“詞彙”構成極不相同的體形,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造極不相同的類型。
    這種“詞彙”和“文法”到底是什麼呢?歸根說來,它們是從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在長期建築活動的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經過千百年的考驗,而普遍地受到承認而遵守的規則和慣例。它是智慧的結晶,是勞動和創造成果的總結。它不是一人一時的創作,它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
    由這“文法”和“詞彙”組織而成的這種建築形式,既經廣大人民所接受,為他們所承認、所喜愛,於是原先雖是從木材結構產生的,它們很快地就越過材料的限制,同樣地運用到磚石建築上去。以表現那些建築物的性質,表達所要表達的情感。這說明為什麼在中國無數的建築上都常常應用原來用在木材結構上的“詞彙”和“文法”。這條發展的途徑,中國建築和歐洲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體繫,乃至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建築體繫是完全一樣的;所不同者,是那些體繫很早就舍棄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磚石為主要材料。在中國,則因很早就創造了先進的科學的梁架結構法,把它發展到高度的藝術和技藝水平,所以雖然也發展了磚石建築,但木框架還同時被采用為主要結構方法。這樣的框架實在為我們的新建築的發展創造了無比的有利條件。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