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釧影樓回憶錄(著名報人及現代言情小說倡導者包天笑自傳!著名歷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包天笑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自傳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476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2647634
    作者:包天笑著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4年08月 

        
        
    "

    編輯推薦
    ★《中國現代自傳叢書》是由著名學者張玉法、張瑞德主編,臺灣龍文書局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首次出版的一套現代中國人物自傳,於2014年起,內地首次引進這套叢書,陸續出版.叢書的作者分別來自政治、軍事、經濟、金融、教育、新聞、出版、學術、文藝、宗教各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國現代自傳叢書》以兼容並蓄的方式,容納不同立場、不同角度的作品,盡量保留各方面的記錄,為讀者展示歷史的多種斷面.自傳寫作時間多在上個世紀前半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面貌、人文特色及語言習慣,具有史料價值.叢書所選作品,有些繫首次公開發表,有些絕版已久、流傳不廣,有些雖有重印,但內容欠完整.

    ★《中國現代自傳叢書》力保作品原汁原味,忠實於歷史記錄,內容充實完整.

    ★《中國現代自傳叢書》**輯包括以下書目:《陳嘉庚:南僑回憶錄》《陳鶴琴:我的半生》《梁漱溟:自述五種》《曹聚仁:我與我的世界》《歐陽予倩:自我演戲以來》等.

    ★《釧影樓回憶錄》繫我國著名報人、小說家包天笑的回憶錄. 
    內容簡介
    釧影樓回憶錄》繫我國著名報人、小說家包天笑的回憶錄.

    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讀於表姊丈朱靜瀾處和二姑夫尤巽甫處.可謂之凡人,但他卻不流俗,非凡超群.轉徙逃難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覽群書,靠自學掌握了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為了維持生計,他17歲即開門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1894年,考取了秀纔.1900年與友人合資在家鄉開辦了東來書莊,並自任經理,爾後又集資發行《勵學譯編》;1901年,他創辦了《蘇州白話報》,內容以政論、新聞為主.文字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深受歡迎.1908年,他加入江蘇教育學會.

    25歲時,包天笑經人推薦去江蘇候補道員蒯光典家任家庭教師,次年,受蒯光典的委托在滬籌備金粟齋譯書處,先後在啟秀編輯局、廣智編譯所、珠樹園譯書處任職.1906年,他31歲時正式移居上海,開始主編和編輯了許多有影響的刊物,如《小說時報》、《婦女時報》、《小說大觀》、《小說畫報》等.他受聘為明星電影公司編劇,又創作了數部電影劇本,撰寫了多篇影評劇評.1909年加入南社,在南社第三次雅集上,當選為庶務.

    1936年,61歲的包天笑與魯迅、郭沫若、瀋雁冰等共同署名發表了《文藝界同人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七七事變”後,積極為《申報》、《南京晚報》撰稿.1947年,包天笑由上海去臺灣居住,次年赴香港.1973年,包天笑在香港法國醫院病逝,享年98歲.
    作者簡介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筆名天笑等,江蘇蘇州人,近代著名作家,報人,小說家.“鴛鴦蝴蝶派”小說的聖手. 抗戰勝利後定居香港,發表《且樓隨筆》《釧影樓回憶錄》等。1973年在香港逝世。一生著譯很多,有一百多種,著有《上海春秋》《海上蜃樓》《包天笑小說集》等,譯有《空谷蘭》《馨兒就學記》等。
    目錄
    《釧影樓回憶錄》序
    自序
    緣起
    我的母親
    上學之始
    上學以後
    我的父親
    三位姑母
    我的外祖家
    自劉家浜至桃花塢
    中落時代
    兒童時代的上海
    延師課讀
    記姚和卿先生《釧影樓回憶錄》序

    自序

    緣起

    我的母親

    上學之始

    上學以後

    我的父親

    三位姑母

    我的外祖家

    自劉家浜至桃花塢

    中落時代

    兒童時代的上海

    延師課讀

    記姚和卿先生

    我的近視眼

    兒童時代的娛樂

    坐花船的故事

    在新年裡

    我的拜年

    自桃花塢至文衙弄

    記顧九皋師

    桃塢吳家

    扶乩之術

    出就外傅

    記朱靜瀾師

    讀書與習業

    小考的準備

    考市

    縣府考

    院試

    觀場

    讀書與看報

    自文衙弄至曹家巷

    面試

    父親逝世之年

    父親逝世以後

    適館授餐

    訂婚

    進學

    入泮

    記徐子丹師

    求友時代

    西堂度曲

    外國文的放棄

    東來書莊

    木刻雜志

    譯小說的開始

    蘇滬往來

    煙篷的故事

    名與號

    釧影樓

    結婚

    初到南京

    記蒯禮卿先生

    在南京

    金粟齋譯書處

    金粟齋時代的朋友

    重印《仁學》

    金粟齋的結束

    巡遊譯書處

    回到蘇州

    吳中公學社

    重幃棄養

    葬事

    到青州府去

    記青州府中學堂(一)

    記青州府中學堂(二)

    青州風物

    青州歸來

    移居上海之始

    新聞記者開場

    在《小說林》

    息樓

    女學校教書

    女學生素描

    《時報》的編制

    集會結社

    編輯雜志之始

    還鄉三事

    一天的臨時記者

    編輯小說雜志

    在商務印書館

    記餘覺瀋壽事

    春柳社及其他

    《時報》懷舊記(上)

    《時報》懷舊記(下)

    回憶狄楚青

    日本之遊

    參觀《朝日新聞》

    記上海《晶報》

    自序

    關於《留芳記》(上)

    關於《留芳記》(下)

    辛亥風雲(一)

    辛亥風雲(二)

    辛亥風雲(三)

    辛亥風雲(四)

    記上海《立報》

    回憶畢倚虹(一)

    回憶畢倚虹(二)

    回憶畢倚虹(三)

    回憶邵飄萍(上)

    回憶邵飄萍(下)

    《時報》小糾紛

    路劫記

    我與電影(上)

    我與電影(下)

    護花律師

    上海律師群像

    痴官王引纔

    綴玉軒雜綴

    姚玉芙一故事

    東方飯店雜事秘

    鐵門小住

    軍閥時代賭與嫖

    記丙子同庚會

    神童易順鼎
    前言
    自序

    距今二十餘年前,清夜夢回,思潮起伏,因想到年逾七十,蹉跎一生,試把這個在前半生所經歷的事,寫些出來,也足以自娛,且足以自警。先從兒童時代,寫了家庭間事,成數萬字。既而興之所至,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斷斷續續,一直寫下去,又成了若干萬字。後經流離轉徙,意興闌珊,也遂擱筆了。實在說來,那時的記憶力更不如前了。此種記載,原不足存,更不足以問世,或存之為兒孫輩觀感而已。但我輩既生存於這個時代,又熏染於這個境界,以欲留此鴻爪的一痕,又何足怪。古人有五十而知非之說,我已耄矣,應更知既往之非,有以自懺。但友朋輩卻說我所記述,既可以作近代史的參證,又可以觀世變的遺蛻,那就益增我的慚感了。這個《回憶錄》,先曾登載於《大華雜志》,後又連載於《晶報》,今又承柯榮欣先生的不棄,為之印行成書,而高伯雨先生則為我訂正,感何可言。回想舊遊,常縈夢寐,亦思追憶前塵,而時不我予。今者衰病侵尋,神思滯塞,眼花手顫,憚於握管,因綴數語,敘其顛末。

    一九七一年二月在香港,

    吳縣包天笑時年九十六。
    媒體評論
    《釧影樓回憶錄》序
    姑蘇包天笑先生誕生於1876年,距鴉片戰爭隻三十五年,現高壽96歲。這本《釧影樓回憶錄》撰著於先生74歲,先後分期刊登於香港《大華半月刊》《晶報》,現由本社出版單行本。
    回顧先生誕生以來這九十五年,正是我們祖國在各國帝國主義蹂躪侵略中,逐漸覺醒,經過兩次大革命,從封建社會蛻化為資本主義社會,又從資本主義社會革命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劇烈與痛苦的變化過程。這九十五年來的洪流,真是波濤洶湧,險惡萬分,不但我們四千年來歷史上從未經歷過;就在世界史上,以短短近百年時間,接連跨越兩個歷史階段,也是僅見的。因此,我們處身在這個洪流之中,每一返顧,雖隻三五十年前事,已仿同隔世,很難了解當時的社會與人民生活情況了。例如,今天四十以下的人,往往無法想像抗戰以前的中國;解放後出生的孩子們,決不會想到蔣介石統治下,中國竟然一盤散沙地漫無組織。就以筆者本人來說,雖然生在五四時代,並且好讀歷史,然而對於清末民初那個時期,總是感覺隔膜。《釧影樓回憶錄》序

    姑蘇包天笑先生誕生於1876年,距鴉片戰爭隻三十五年,現高壽96歲。這本《釧影樓回憶錄》撰著於先生74歲,先後分期刊登於香港《大華半月刊》《晶報》,現由本社出版單行本。

    回顧先生誕生以來這九十五年,正是我們祖國在各國帝國主義蹂躪侵略中,逐漸覺醒,經過兩次大革命,從封建社會蛻化為資本主義社會,又從資本主義社會革命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劇烈與痛苦的變化過程。這九十五年來的洪流,真是波濤洶湧,險惡萬分,不但我們四千年來歷史上從未經歷過;就在世界史上,以短短近百年時間,接連跨越兩個歷史階段,也是僅見的。因此,我們處身在這個洪流之中,每一返顧,雖隻三五十年前事,已仿同隔世,很難了解當時的社會與人民生活情況了。例如,今天四十以下的人,往往無法想像抗戰以前的中國;解放後出生的孩子們,決不會想到蔣介石統治下,中國竟然一盤散沙地漫無組織。就以筆者本人來說,雖然生在五四時代,並且好讀歷史,然而對於清末民初那個時期,總是感覺隔膜。

    約略計來,先生過去這三個世代恰好相當於中國現代史的三個時期:個三十年左右,帝國主義的軍艦大炮打破了我國自高自大的閉關孤立,無時無刻不在帝國主義欺侮下,隨時有被瓜分的危機。於是,搢紳階級與知識分子醞釀民族革命與資本主義革命,以期推翻清專制統治,挽救國家。第二個三十年左右,則是中國資產階級對封建殘餘勢力與外國帝國主義鬥爭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精神可以五四運動的口號“內除國賊,外拒強權”為代表。可是,對內則國賊層出不窮,此伏彼起,除不勝除;對外則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強權拒無可拒。內憂外患,民不聊生,乃引起了第三個三十年的無產階級革命。

    先生親身經歷了這三個偉大時代,尤其在個階段中,盡了許多啟蒙的責任。他早在光緒二十多年時,就會合同志在蘇州創辦了*的木刻月刊,這是中國早的雜志之一。他又在中國現代教育萌芽之初,就從事教學與教育行政。中國個翻譯西洋學術典籍的嚴復所譯《穆勒名學》《原富》等七書,是中國士大夫認識在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以外,尚有學問的震天巨雷,卻又是先生20歲後任職金粟齋譯書處時經手校印的。從那時起,先生積極參加了上海的文化工作,也結識了那個時期全國流的文人學者,巨宦偉人。今天我們覺得已成歷史上人物的嚴復、張謇、蘇曼殊、李叔同、章太炎、汪精衛、史量纔……或是先生曾親炙過的前輩,或是先生文字之交,或是共同宴遊的朋友。是以先生在《回憶錄》中娓娓敘述當年知識分子、學校、學生、報館種種,使我們對那個時期的社會,以及知識分子的生活思想,增加了許多親切的認識。

    尤其難得的是,先生撰著本書時,雖已年逾古稀,記憶力仍非常強。書中隨時記錄著光緒初葉至民國十年前後的物價、薪工等資料。在我們後生小子看來,簡直像讀《史記·貨殖列傳》一般珍貴與驚奇。書中記載家庭與親戚、朋友時,先生又隨時提供了許多民國以前的工商業情況,無一不是經濟史的可靠史料。

    左拉對他的傑作《盧貢家族的家運》曾自稱為法國第二帝國時期的優生學史。一般學者也許之為那個時期的自然與社會史。我們覺得先生這三十多萬字的回憶錄,確是清末民初的社會史、經濟史,尤其是文化史的珍貴的資料。相信後世研究中國這個偉大時代歷史學者,必將視本書為枕中秘籍!

    先生是成名近八十年的老文學家,文字優美,有目共睹,無煩詞費。筆者隻願在此提出本書兩個特點:是深厚真實的感情。先生於師友、學生、親戚,處處流露出他的真性情;令人感動的卻是先生誠摯的孝思。試想一位皤然老翁,孫曾滿堂,還時常在夢中依戀慈母懷中!這種純孝的孺慕之情,真足以風這個世紀末的澆薄。其次是坦白。本書敘述小火輪煙篷上的邂逅;在上海花間的應酬;以及訪問日本時的冶遊,毫無諱飾,從此可見先生坦率之一斑了。正因為所述都是真情實事,令人讀來分外動人。近港臺出版的回憶錄與傳記,可稱汗牛充棟。可是,大概作者都是些英雄好漢吧,寫的都是自己豐功偉績,至少也是交遊的光寵,使人讀來好像走進了一座大廟,觸目皆金碧輝煌的泥塑木雕。本書則不然,所述隻是一個書生的日常生活。就是講到那些奇人逸士,如張謇、陳獨秀、曼殊、弘一等,也各有各的真面目,沒有什麼天縱英明,或不食人間煙火的描寫,既非超人,更不是神聖,有各人的個性,也有人的缺點,是有血有肉的真人。一言蔽之,本書偉大的地方,就是它真實的平庸。而這些庸言庸行,經先生平淡樸質的素描,都生動地重現於讀者心目中,甚至使我們讀來仿佛處身於十九世紀末期與二十世紀初期的古老的蘇州與剛剛開始繁榮的上海舊租界中,面對著那些秀纔、舉人、學者、作家……

    令人惋惜的,本書似乎隻寫到民國十年以前,沒有把以後兩個世代記錄在內。我們祈禱先生老而彌健,繼續寫下去,到我們祝賀他老人家百歲華誕之日,能見到以後七十年的回憶錄的出版。

    這本回憶錄能由大華出版社出版,是我們大華同人*的光榮。而先生囑咐我這個後生小子寫一篇序,更是我生平*的榮寵。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十日,柯榮欣書於大華出版社
    在線試讀
    上學之始
    我五歲就上學,可算是太早了,但近代在五歲時,入幼稚園的,也不是沒有。況且我是在舊歷二月初二生的,也可以算得足四十八個月了。在未上學之先,祖母教我識幾個筆畫簡單的字,我都認識。又以我的父親,在幼年時,適逢太平天國之戰,隨著祖母,奔走逃離,深恨自己從小失學,希望我成一讀書種子。
    我家那時住在城西劉家浜一個宅子裡,這宅子是一個巨宅,裡面住了三家人家。除我家外,一家姓賴,福建人,漢軍籍。一家姓譚,似為安徽人,有些忘了。因為當時蘇州是個江蘇省城,別省來此做官候補的人很多(清制,本省人不能做本省官)。這賴、譚兩家,都是到江蘇來候補的,而在蘇州做寓公。後來賴家有一位叫賴豐熙,譚家有一位叫譚泰來,一個做了吳縣知縣,一個做了蘇州府知府,都是前清時代的地方官,但那時候,他們兩家和我的一家,都已遷出劉家浜這個宅子了。
    我的上學動機,和賴家有關繫。這一宅子中,譚家住正屋,賴家住花廳,而我們住在花廳對面幾幢樓房中,也有大小八九間房子。雖然花廳前面的庭院很大,院中花木扶疏,還有假山,可是我們和賴家,總是望衡對宇。他們女眷中有一位三太太,和我祖母、母親極為客氣,以鄰居關繫,常常互相饋贈食物。這位三太太,有時穿長袍,作旗裝;有時短襖長裙,作漢裝;因為她是漢軍的關繫也。(漢軍可與滿人通婚,亦可與漢人通婚,成為滿漢通婚的橋梁。)
    因為三太大有個兒子約摸十三四歲,要請一位西席先生。他們都能說蘇州話,又感於蘇州文風之盛,要請一位蘇州先生。商之於我祖母,我祖母本來預備我要上學,也要請一位開學先生,那就來得正好,便商量兩家合請一位先生。
    祖母就托了她的女婿,就是我的姑丈尤巽甫先生。巽甫姑丈又托了他的堂兄鼎孚先生,也是我的表姑丈,介紹了一位陳少甫先生(名恩梓),這算是我家與賴家合請的。陳先生朝出暮歸,好在他的家,離館極近,他住在回龍閣,就在劉家浜南面的一條街,不過是咫尺之間。當時訂明,賴家供一餐午飯,我家供一頓晚點,夜飯是陳先生回家喫了。
    我上學的儀式,頗為隆重。大概那是正月二十日吧?先已通知了外祖家,外祖家的男傭人瀋壽,到了那天的清早,便挑了一擔東西來。一頭是一隻小書箱,一部四書,一匣方塊字,還有文房四寶、筆筒、筆架、墨床、水盂,一應俱全。這些東西,在七十年後的今日,我還保存著一隻古銅筆架,和一隻古瓷的水盂咧。那一頭是一盤定勝糕和一盤粽子,上學時送糕粽,諧音是“高中”,那都是科舉時代的吉語。而且這一盤粽子很特別,裡面有一隻粽子,裹得四方型的,名為“印粽”;有兩隻粽子,裹成筆管型的,名為“筆粽”,諧音為“必中”,蘇州的糕餅店,他們早有此種技巧咧。
    停一刻兒,我的母舅坐轎子來了,他是來送學堂的。蘇俗:父親不送學堂,有母舅的母舅送,沒有母舅的叔伯送,或其他長輩送。在從前送學堂,要穿禮服來的,現在簡便得多了,隻戴一頂紅纓帽,但若是紳士人家,還是要穿禮服的。上學之始

    我五歲就上學,可算是太早了,但近代在五歲時,入幼稚園的,也不是沒有。況且我是在舊歷二月初二生的,也可以算得足四十八個月了。在未上學之先,祖母教我識幾個筆畫簡單的字,我都認識。又以我的父親,在幼年時,適逢太平天國之戰,隨著祖母,奔走逃離,深恨自己從小失學,希望我成一讀書種子。

    我家那時住在城西劉家浜一個宅子裡,這宅子是一個巨宅,裡面住了三家人家。除我家外,一家姓賴,福建人,漢軍籍。一家姓譚,似為安徽人,有些忘了。因為當時蘇州是個江蘇省城,別省來此做官候補的人很多(清制,本省人不能做本省官)。這賴、譚兩家,都是到江蘇來候補的,而在蘇州做寓公。後來賴家有一位叫賴豐熙,譚家有一位叫譚泰來,一個做了吳縣知縣,一個做了蘇州府知府,都是前清時代的地方官,但那時候,他們兩家和我的一家,都已遷出劉家浜這個宅子了。

    我的上學動機,和賴家有關繫。這一宅子中,譚家住正屋,賴家住花廳,而我們住在花廳對面幾幢樓房中,也有大小八九間房子。雖然花廳前面的庭院很大,院中花木扶疏,還有假山,可是我們和賴家,總是望衡對宇。他們女眷中有一位三太太,和我祖母、母親極為客氣,以鄰居關繫,常常互相饋贈食物。這位三太太,有時穿長袍,作旗裝;有時短襖長裙,作漢裝;因為她是漢軍的關繫也。(漢軍可與滿人通婚,亦可與漢人通婚,成為滿漢通婚的橋梁。)

    因為三太大有個兒子約摸十三四歲,要請一位西席先生。他們都能說蘇州話,又感於蘇州文風之盛,要請一位蘇州先生。商之於我祖母,我祖母本來預備我要上學,也要請一位開學先生,那就來得正好,便商量兩家合請一位先生。

    祖母就托了她的女婿,就是我的姑丈尤巽甫先生。巽甫姑丈又托了他的堂兄鼎孚先生,也是我的表姑丈,介紹了一位陳少甫先生(名恩梓),這算是我家與賴家合請的。陳先生朝出暮歸,好在他的家,離館極近,他住在回龍閣,就在劉家浜南面的一條街,不過是咫尺之間。當時訂明,賴家供一餐午飯,我家供一頓晚點,夜飯是陳先生回家喫了。

    我上學的儀式,頗為隆重。大概那是正月二十日吧?先已通知了外祖家,外祖家的男傭人瀋壽,到了那天的清早,便挑了一擔東西來。一頭是一隻小書箱,一部四書,一匣方塊字,還有文房四寶、筆筒、筆架、墨床、水盂,一應俱全。這些東西,在七十年後的今日,我還保存著一隻古銅筆架,和一隻古瓷的水盂咧。那一頭是一盤定勝糕和一盤粽子,上學時送糕粽,諧音是“高中”,那都是科舉時代的吉語。而且這一盤粽子很特別,裡面有一隻粽子,裹得四方型的,名為“印粽”;有兩隻粽子,裹成筆管型的,名為“筆粽”,諧音為“必中”,蘇州的糕餅店,他們早有此種技巧咧。

    停一刻兒,我的母舅坐轎子來了,他是來送學堂的。蘇俗:父親不送學堂,有母舅的母舅送,沒有母舅的叔伯送,或其他長輩送。在從前送學堂,要穿禮服來的,現在簡便得多了,隻戴一頂紅纓帽,但若是紳士人家,還是要穿禮服的。

    書房就在賴家花廳的一個耳房裡,有一個天井,天井裡三面都是高大的牆。有六扇長窗,長窗外有一個花砌,有幾枝天竹之類的小樹。學生隻有兩人,就是我和賴家的這位世兄。這位賴世兄,他們家裡叫他大少爺,我當面雖然叫他賴世兄,背後也叫他一聲賴大少爺。

    母舅一來,送入書房,便要行拜師禮了。傭人們在書房正中,點上紅燭,母舅撚了香,然後叫我朝上拜了四拜,這是先拜至聖先師的孔子。然後在正中擺上一張椅子,然後地上鋪下紅氈單,請先生坐在椅子上,受學生拜師之禮。但我們的陳先生,卻不肯坐,隻站在上首,而且在我跪下去的時候,他便雙手把我扶了起來,這便算拜師禮成了。

    我的座位,就在先生的書桌旁邊。可憐的是我身體太小,因此在椅子上,放了幾個墊子,還襯上那條紅氈單,便抱了上去了。一面家裡又送上“和氣湯”,這也是蘇州的風俗,希望師生們,同學們,和和氣氣,喝一杯和氣湯。這和氣湯是什麼呢?實在是白糖湯,加上一些梧桐子(梧與和音相近),青豆(青與親音相同),好在那些糖湯,是兒童們所歡迎的。

    母舅給先生作了一個揖,說了“拜托拜托”兩句,他的任務完成,便即去了,我就感到單獨。先生早已預備,用紅紙方塊,給我寫了六個字:“大富貴,亦壽考”,教我認識。這六個字中,個“大”字,早就認識了,其餘五個,都不認識。先生教了約摸四五遍,其餘的五個字,也都認識了。這一天下午本來也就放假,大概不到兩小時的光景,我也就放學了。

    在放學之前,我們這位陳先生是非常道地的,他把我的字版,安放在書包裡。奇怪的,把我的書包翻轉來包了。說起來我的書包,也大為考究,這也是外祖家送來的。書包是綠綢面子的,桃紅細布的夾裡,面子上還繡了一位紅袍紗及第,騎著一匹白馬。書包角上,還有一條紅絲帶,繫上一個金錢。

    臨出書房時,先生還把粽子盤裡的一顆四方的印粽,叫我捧了回去,家裡已在迎候了。捧了這印粽回去,這是先生企望他的學生,將來抓著一個印把子的意思。為什麼把書包翻轉來呢,後經祖母解釋,蘇州有一句俗語:一個讀書人飛黃騰達,稱之為“書包翻身”,都是科舉時代祝頌之意。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