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搖滾天堂(本書詳盡敘述了“搖滾天堂”居民們職業生涯的輝煌瞬間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英】羅伯特迪默裡(Robert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藝術家  音樂家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978751172047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720474
    作者:【英】羅伯特迪默裡(Robert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3月 

        
        
    "

    編輯推薦
    《搖滾天堂》收錄了120 位叩響天堂之門或是踏上地獄之路的偉大偶像,為您呈現流行樂壇傳奇人物的*後時光。他們是生而璀璨、轉瞬隕落的搖滾傳奇,他們是“不發光,毋寧死”的音樂詩人。
     
    內容簡介
         誰的尸體被遺棄在布魯斯發源地比爾街的街角;鄉村傳奇Gram Parsons 的遺體為何被盜;Keith Moon 和Mama Cass Elliot 之間有怎樣“恐怖的巧合”……除了對死亡故事的詳細敘述,書中還有大量不可不知的趣聞秘辛。《搖滾天堂》將詳盡敘述“搖滾天堂”居民們短暫職業生涯的輝煌瞬間,當然,不會缺少精彩的圖片。

    《搖滾天堂》裡有著悲劇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和你所想了解的一切。死亡之旅就此開啟……
    作者簡介
    羅伯特迪默裡(Robert Dimery)是自由樂評人,曾為Time Out、Vogue 等多家知名雜志撰寫專欄和樂評,創作並出版過多本關於搖滾樂的書,包括《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 張唱片》《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 首歌》《搖滾天堂》《經典唱片》《經典單曲》等。

    布魯諾麥克唐納(Bruno MacDonald)是一位音樂專家,著有《搖滾譜繫》,參與編撰《搖滾天堂》《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 張唱片》和《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 首歌》,主編《樂隊伙伴、歌迷、朋友和勁敵眼中的平克弗洛伊德》一書,並為《搖滾指南》《吉尼斯熱門單曲》《搖滾百科》等書籍和《電臺時代》《Q》《唱片收藏家》等各大音樂雜志撰稿。
    目錄
    引言
    Robert Johnson
    Hank Williams
    Johnny Ace
    Buddy Holly
    音樂死去的那一天
    Eddie Cochran
    Sam Cooke
    Bill Black
    幕後故事:Dewey Phillips
    Otis Redding
    Brian Jones
    被詛咒的樂隊 The Temptations
    Jimi Hendrix


    引言

    Robert Johnson

    Hank Williams

    Johnny Ace

    Buddy Holly

    音樂死去的那一天

    Eddie Cochran

    Sam Cooke

    Bill Black

    幕後故事:Dewey Phillips

    Otis Redding

    Brian Jones

    被詛咒的樂隊 The Temptations

    Jimi Hendrix

    Janis Joplin

    Jim Morrison

    Gene Vincent

    Danny Whitten

    被詛咒的樂隊 New York Dolls

    Gram Parsons

    Mama Cass Elliot

    Nick Drake

    Tim Buckley

    Florence Ballard

    Paul Kossoff

    Phil Ochs

    Keith Relf

    Tommy Bolin

    Elvis Presley

    Marc Bolan

    被詛咒的樂隊 Lynyrd Skynryd

    Terry Kath

    Keith Moon

    Donny Hathaway

    Sid Vicious

    Lowell George

    Bon Scott

    Ian Curtis

    John Bonham

    John Lennon

    死亡之手 David Bowie

    Bob Marley

    Randy Rhoads

    James Honeyman-Scott

    Dennis Wilson

    Marvin Gaye

    被詛咒的樂隊 Mtley Crüe

    Ricky Wilson

    Ricky Nelson

    Phil Lynott

    Richard Manuel

    Cliff Burton

    Peter Tosh

    Hillel Slovak

    Nico

    Roy Orbison

    Pete De Freitas

    Andrew Wood

    Stiv Bators

    Stevie Ray Vaughan

    Steve Clark

    幕後故事:Martin Hannett

    Steve Marriott

    Gene Clark

    幕後故事:Bill Graham

    Freddie Mercury

    Eric Carr

    GG Allin

    Frank Zappa

    Harry Nilsson

    Kurt Cobain

    Lee Brilleaux

    Viv Stanshall

    Eazy-E

    Selena

    Jerry Garcia

    Shannon Hoon

    幕後故事:Peter Grant

    Tupac Shakur

    Randy California

    Billy MacKenzie

    Brian Connolly

    The Notorious BIG

    Laura Nyro

    Jeff Buckley

    John Denver

    Michael Hutchence

    Carl Wilson

    Rob Pilatus

    Wendy O. Williams

    Dusty Springfield

    Rick Danko

    Mark Sandman

    Curtis Mayfield

    Big Pun

    Ian Dury

    幕後故事:Jack Nitzsche

    Kirsty MacColl

    John Phillips

    被詛咒的樂隊 Ramones

    John Lee Hooker

    Aaliyah

    George Harrison

    Stuart Adamson

    Zac Foley

    Layne Staley

    Lisa “Left Eye” Lopes

    John Entwistle

    Jam Master Jay

    Joe Strummer

    Mickey Finn

    Nina Simone

    Warren Zevon

    Johnny Cash

    Robert Palmer

    Elliot Smith

    Ray Charles

    Rick James

    幕後故事:John Peel

    Ol’ Dirty Bastard

    Dimebag Darrell

    Syd Barrett

    Arthur Lee

    James Brown

    50大死亡金曲

    20位戲弄死神的音樂人

    危險職業



    索引

    圖片來源&致謝

    前言
    引言
    古希臘神話中纔華橫溢的音樂家俄耳甫斯大概是有史以來位死於非命的音樂人:被女人撕成碎片之後,他的頭顱一邊在赫布魯斯河(Hebrus)裡顛簸沉浮一邊還在裡拉琴(lyre)的伴奏下歌唱——就像去世音樂人的作品依然能為精明的唱片公司帶來收入一樣。
    從搖滾的誕生之日起,死亡就像是一位五音不全的伴唱歌手,全然不顧眾人的冷眼相待,常年在舞臺邊徘徊。早在這一體裁誕生之前,布魯斯歌手Robert Johnson和鄉村明星Hank Williams等準搖滾音樂人就已英年早逝:他們的人生異常短暫,隻留下英俊的遺容。
    當然,很多搖滾音樂人活到了領退休金的年紀,本書中也不乏此類人的存在。他們的去世也許平淡無奇,但他們的生活卻精彩紛呈,我們在此向他們致敬。不過本書中收錄的大部分人物都屬英年早逝——這也許說明,搖滾(還有雷鬼和說唱)無疑會嚴重損害你的健康。
    本書中涉及的很多明星並非自掘墳墓,他們的去世純屬意外:Buddy Holly、Peter Tosh和Marc Bolan都是如此。然而,某些人的突然離去並非不可避免:流行樂壇的成功人士總與傲慢、自大和濫用藥物聯繫在一起,這些惡習常常就是殺死兇。英年早逝總是令人傷感,但背後也總是不乏值得講述的故事。引言

    古希臘神話中纔華橫溢的音樂家俄耳甫斯大概是有史以來位死於非命的音樂人:被女人撕成碎片之後,他的頭顱一邊在赫布魯斯河(Hebrus)裡顛簸沉浮一邊還在裡拉琴(lyre)的伴奏下歌唱——就像去世音樂人的作品依然能為精明的唱片公司帶來收入一樣。

    從搖滾的誕生之日起,死亡就像是一位五音不全的伴唱歌手,全然不顧眾人的冷眼相待,常年在舞臺邊徘徊。早在這一體裁誕生之前,布魯斯歌手Robert Johnson和鄉村明星Hank Williams等準搖滾音樂人就已英年早逝:他們的人生異常短暫,隻留下英俊的遺容。

    當然,很多搖滾音樂人活到了領退休金的年紀,本書中也不乏此類人的存在。他們的去世也許平淡無奇,但他們的生活卻精彩紛呈,我們在此向他們致敬。不過本書中收錄的大部分人物都屬英年早逝——這也許說明,搖滾(還有雷鬼和說唱)無疑會嚴重損害你的健康。

    本書中涉及的很多明星並非自掘墳墓,他們的去世純屬意外:Buddy Holly、Peter Tosh和Marc Bolan都是如此。然而,某些人的突然離去並非不可避免:流行樂壇的成功人士總與傲慢、自大和濫用藥物聯繫在一起,這些惡習常常就是殺死兇。英年早逝總是令人傷感,但背後也總是不乏值得講述的故事。

    因為篇幅有限,本書無法囊括搖滾天堂的所有居民,但是我們相信,它將讓您深入了解一些不凡的生命——和他們非同尋常的終結。對於熱衷細節的粉絲來說,本書可謂一筆黑暗的寶藏。誰是位死於非命的搖滾大牌?誰從 Jerry Lee Lewis手上買來一架飛機並隨後墜機身亡?哪位吉他手完成了娛樂界的終極謝幕——在舞臺上被槍殺?讀完這本書,你就會對這些傷感的真相了然於心。

    後請允許我以幾點誠懇的建議結束這篇引言——也為您在啟程踏上死亡之旅前熱一熱身。如果您尚未加入The Rolling Stones又想成為搖滾樂壇的常青樹,建議您避免以下活動:

    ——卷入東西海岸說唱音樂人的爭端

    ——吸食海洛因

    ——乘坐飛機

    ——加入大牌美國朋克樂隊

    ——參與酒後槍戰

    ——將靈魂賣給魔鬼

    生命有限,搖滾不止。
    在線試讀

    被狂熱歌迷射殺
    生於:1940年10月9日
    卒於:1980年12月8日
    作為世界上偉大的歌曲創作二人組的成員之一,John Lennon在流行樂壇是一個不朽的神話;簡單地說,他和Paul McCartney合作創作出了搖滾樂壇(可能的)偉大的專輯《Sgt. Pepper’sLonely Hearts ClubBand》(1967)以及大量經典流行歌曲,令其他創作人望洋興嘆。
    人們普遍認為Lennon擅長歌詞創作,McCartney則是作曲天纔,然而這種寬泛的概括無法準確體現兩人音樂纔華上的微妙差異,Lennon在文字上的創新啟發McCartney創作了一批較其一般作品更具野心的歌詞(如“Eleanor Rigby”)。Lennon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出版過兩本充滿荒誕主義幽默的書——《自己的文字》(In His OwnWrite)和《破壞》(A Spaniard In TheWorks)。前者1964年獲得“福伊爾文學獎”(Foyle’s LiteraryPrize)——對於“區區”一位流行歌手而言這可是一項殊榮。
    在The Beatles掀起的波瘋狂熱潮當中,John Lennon成為了“絕妙四人組”中思維敏捷的成員,用詼諧的話語征服了媒體和大眾——這種幽默和他撰寫的書籍一樣,深受維多利亞時期的怪纔Edward Lear、Lewis Carroll以及50年代滑稽廣播節目《傻瓜秀》(TheGoon Show)的影響。在新聞發布會上,他的回答總是及時和搞笑的。(“問題:‘The Beatles是不是對政治不感興趣?’”Lennon:‘不。我們隻是認為政治十分無趣而已。’)
    另外,Lennon還擁有搖滾樂壇出色的嗓音之一。他的尖叫功力一流——對“Twist And Shout”(1963)、“Money(That’s What IWant)”(1963)、“Revolution”(1968)和“I Want You(She’sSo Heavy)”(1969)的熱血演繹是首張獨唱專輯《JohnLennon/PlasticOno Band》(1970)中聲嘶力竭的吶喊的前奏。眾所周知,這張專輯受到“原始尖叫”(primal scream)療法的影響【譯注:原始尖叫療法是Arthur Janov創立的一種心理療法,Janov認為兒時不幸造成的被壓抑的痛苦引起了神經衰弱,在心理治療中再次經歷同一事件可以幫助病人覺察並終去除這種痛苦】。演唱安靜的歌曲也難不倒他,“If I Fell”(1964)、“Across The Universe”(1969)和“Love”(1970)也都因他的嗓音多了一分迷人的脆弱。

     



       被狂熱歌迷射殺



    生於:1940年10月9日



    卒於:1980年12月8日



        作為世界上偉大的歌曲創作二人組的成員之一,John Lennon在流行樂壇是一個不朽的神話;簡單地說,他和Paul McCartney合作創作出了搖滾樂壇(可能的)偉大的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Band》(1967)以及大量經典流行歌曲,令其他創作人望洋興嘆。



       人們普遍認為Lennon擅長歌詞創作,McCartney則是作曲天纔,然而這種寬泛的概括無法準確體現兩人音樂纔華上的微妙差異,Lennon在文字上的創新啟發McCartney創作了一批較其一般作品更具野心的歌詞(如“Eleanor Rigby”)。Lennon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出版過兩本充滿荒誕主義幽默的書——《自己的文字》(In His OwnWrite)和《破壞》(A Spaniard In The
    Works)。前者1964年獲得“福伊爾文學獎”(Foyle’s Literary
    Prize)——對於“區區”一位流行歌手而言這可是一項殊榮。



       在The Beatles掀起的波瘋狂熱潮當中,John Lennon成為了“絕妙四人組”中思維敏捷的成員,用詼諧的話語征服了媒體和大眾——這種幽默和他撰寫的書籍一樣,深受維多利亞時期的怪纔Edward Lear、Lewis Carroll以及50年代滑稽廣播節目《傻瓜秀》(TheGoon Show)的影響。在新聞發布會上,他的回答總是及時和搞笑的。(“問題:‘The Beatles是不是對政治不感興趣?’”Lennon:‘不。我們隻是認為政治十分無趣而已。’)



       另外,Lennon還擁有搖滾樂壇出色的嗓音之一。他的尖叫功力一流——對“Twist And Shout”(1963)、“Money(That’s What IWant)”(1963)、“Revolution”(1968)和“I Want You(She’sSo Heavy)”(1969)的熱血演繹是首張獨唱專輯《John
    Lennon/PlasticOno Band》(1970)中聲嘶力竭的吶喊的前奏。眾所周知,這張專輯受到“原始尖叫”(primal scream)療法的影響【譯注:原始尖叫療法是Arthur Janov創立的一種心理療法,Janov認為兒時不幸造成的被壓抑的痛苦引起了神經衰弱,在心理治療中再次經歷同一事件可以幫助病人覺察並終去除這種痛苦】。演唱安靜的歌曲也難不倒他,“If I Fell”(1964)、“Across The Universe”(1969)和“Love”(1970)也都因他的嗓音多了一分迷人的脆弱。



         The Beatles成立之初,Lennon熱烈的個人魅力讓他成為了樂隊的領袖。不過這種熱血有時也會演化為暴力——1963年6月,在Paul Mc-Cartney的二十一歲生日派對上,Lennon暴打利物浦DJ Bob Wooler,讓後者眼眶發黑,肋骨青紫。



    Lennon的性欲也十分強烈(盡管他的妻子Cynthia 1969年纔因為他和Yoko Ono的外遇與他離婚,整個60年代他的生活其實都相當放蕩。)不過,他對生命、毒品(在漢堡期間吞服藥片;後來是大量的大麻、致幻劑和海洛因)和性愛的渴望讓他成為了著名的“搖擺”60年代的代表。這些早期的經歷讓他成為了一位和平主義者,在與Yoko在阿姆斯特丹度蜜月時,他進行了一場倡導和平的不下床(“bedin”)運動。“這就是我長期熱衷和平的原因,”1980年在接受《花花公子》(Playboy)的采訪時他說道,“暴力的人纔會去追求愛與和平。”



        Lennon單飛之後先後發行了樸素的自白作品《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和更加精致、更具旋律感的國際暢銷專輯《Imagine》(1971),獨唱事業可謂起步強勁。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事務逐漸開始占據他生活的重心(爭取獲得美國綠卡;他和Yoko的兒子Sean的出生),他隻是斷斷續續地推出了一些零散作品。70年代中期,他徹底拋棄了音樂,專心在家撫養兒子Sean。1980年,他纔再次找到音樂創作的靈感。



    英年早逝對於John Lennon來說並不陌生。Lennon十六歲時,他的母親被一位不在執勤的警察撞倒去世,這一事件讓他多年無法釋懷,造就了他性格愛嘲諷、暴力的一面(“我認為我再也不需要對世界上的任何人負責了”)。在他的兩首個人色彩為濃重的歌曲——“Julia”(1968)和“Mother”(1970)——中也有所體現。Lennon親密的大學好友是極具天賦的藝術家Stuart Sutcliffe,後來擔任過樂隊的貝斯手,曾隨另外四人一起前往漢堡。1962年Sutcliffe在漢堡因腦出血去世,年僅二十一歲。Beatles經紀人Brian Epstein 1967年因藥物過量去世,此後,絕妙四人組瀕臨解散——“那時我知道我們遇到了麻煩,”Lennon 1970年回憶道,“我當時想,‘我們已經忍無可忍了。’”1976年,一直追隨The Beatles的器材搬運員和支持者Mal Evans被洛杉磯警方射殺。Lennon被害也和以上事件一樣出人意料。



        1980年12月8日,Mark David Chapman拿著一張Lennon的新專輯在達科他大廈(Dakota Building)——Ono和Lennon在大廈中有一間公寓——前請Lennon簽名。夜裡10點49分,Lennon和Ono從RecordPlant(唱片工廠)的錄音棚回到達科他大廈,Lennon下車走向入口時,Chapman帶著一把.38左輪手槍再次出現並呼喚“Lennon先生?”Lennon轉身時,Chapman朝他連開五槍,擊中了他的手臂和背部。在隨後的混亂中,Ono尖叫著要叫救護車,Lennon則掙扎著通過六級臺階爬進門房的辦公室,呼吸困難地說:“我中槍了,我中槍了。”警察兩分鐘之內趕到並將他送往羅斯福醫院(Roosevelt Hospital),那裡的醫護人員為他進行了心髒按摩。然而那時大量失血的Lennon已經死亡。



         殘忍的謀殺讓世界為之哀慟。就像60年代的另一位偶像人物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一樣,很多人都記得他們是在什麼地方聽到John Lennon遇刺的消息的;Lennon的唱片很快紛紛重回排行榜。諷刺的是,Lennon應對成為超級明星帶來的壓力(他的“The Beatles比耶穌還要受歡迎”的論斷曾在1966年招來死亡威脅)近二十年之後,認為自己在紐約找到了平靜。“我的意思是,人們走過來要簽名,或者打招呼,”去世前兩天,在接受BBC DJ Andy
    Peebles的采訪時他說道:“但你知道嗎?他們從來不煩你。”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