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巨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283-409
    【優惠價】
    177-256
    【作者】 黃夏年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學者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131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0213156
    作者:黃夏年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5月 

        
        
    "

    內容簡介
    巨贊法師以學問僧聞名當代佛教界內外,他曾撰寫各種佛學專著、論文和其他著述等近500萬字,讀經筆記達300萬字。這些著述主要包括:印度佛學研究、中國佛學研究、佛教現代化研究、佛學問題爭鳴和佛教實踐研究等方面,涉及佛學論著、佛教史傳、教制改革、法海春秋、時事經緯、讀經筆記、書信、詩詞、年譜等九大類,熔歷史、文學、教義、禪機、修行、證悟、考據於一爐,文辭暢達,理義精深,氣韻飄逸,蔚為大觀。本書從他的著述中精選出約40萬字,以期能夠全面、繫統地反映巨贊法師一生的佛學研究發展脈絡及其成就。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 

    巨贊(1908—1984),江蘇省江陰市貫莊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樸。青年時代畢業於江陰師範學校,曾就讀於上海大夏大學。他是我國著名的佛教高僧,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等職,與教內外文人、學者來往廣泛,學術洞見頻出。還曾主編或編輯多種刊物,如解放前主編的《獅子吼月刊》,解放後主編的《現代佛學》等,是佛教界難得的學者型僧纔。1984年,巨贊法師圓寂於北京,享年76歲。 



    編者簡介 

    黃夏年,1 9 5 4年1 0月1 5日生,江蘇省常熟市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繫,專業宗教學,方向佛教學。曾任《世界宗教文化》主編,《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編。發表各種學術文章900餘篇,總字數700餘萬字。出版佛教論文集《中外佛教人物論》和《西來東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論集》、《解脫道論》、《當代佛教論集》等,主編過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多本和佛教刊物數十種。
    目錄
    導言

    一年來工作的自白
    佛教與中國
    佛教與中國文學新佛教運動之史的研究
    新佛教運動的中心思想
    新佛教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新佛教運動與抗戰建國
    從個人主義到集體主義
    論佛教的愛國主義
    關於“新的道路”
    關於整理僧伽制度一點不成熟的意見
    對於佛教界內一些不妥當的言論的商榷
    關於佛教徒的信仰問題導言 



    一年來工作的自白 

    佛教與中國 

    佛教與中國文學新佛教運動之史的研究 

    新佛教運動的中心思想 

    新佛教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新佛教運動與抗戰建國 

    從個人主義到集體主義 

    論佛教的愛國主義 

    關於“新的道路” 

    關於整理僧伽制度一點不成熟的意見 

    對於佛教界內一些不妥當的言論的商榷 

    關於佛教徒的信仰問題 

    再談關於佛教徒的信仰問題佛學與人生 

    先立乎其大者 

    人間何世 

    論道德休假與文化脫節 

    論自得 

    論目前文化之趨勢 

    略論空有之爭 

    關於空與有的問題 

    試談空有之爭的焦點所在 

    唯識甄微 

    釋論文 

    禪宗的思想與風範 

    關於玄奘法師的《會宗論》 

    《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述意 

    般若思想在中國漢族地區的發展 

    禪餘隨筆 

    禪修的醫療作用及其可能發生的生理和心理現像後篇主要問題概說 



    巨贊年譜簡編
    媒體評論
    薪盡火傳,法身久住,空澄海印,心月長明。
    ——趙樸初(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開示眾生見正道,猶如淨眼觀明珠。
    ——弘一(民國高僧)

    巨老毗尼精習,三藏暢明,更旁及詩詞歌賦,多國語文,纔藝非凡。生平愛國愛教,望重朝野,及以覺行圓滿,舍報示寂,各方仰懷至深。
    ——釋覺光(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薪盡火傳,法身久住,空澄海印,心月長明。 

    ——趙樸初(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開示眾生見正道,猶如淨眼觀明珠。 

    ——弘一(民國高僧) 



    巨老毗尼精習,三藏暢明,更旁及詩詞歌賦,多國語文,纔藝非凡。生平愛國愛教,望重朝野,及以覺行圓滿,舍報示寂,各方仰懷至深。 

    ——釋覺光(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巨贊法師者,皆為顯教學者之義理法師,乃當今教下之僧纔,實亦難能可貴者也。 

    ——南懷謹(國學大師) 



    細衣不著著錦衣,敢向人間惹是非。獨惜瀟湘春又暮,花前趺坐竟忘歸。 

    ——田漢(著名文學家) 



    巨贊法師心地磊落,言信行直,待人以寬,律己以嚴,計時分業,兀兀窮年,獎掖後進,不遺餘力,不愧是我國當代佛學界的泰鬥,愛國愛教的楷模。他為我國佛教徒留下的大批佛教精神遺產,必將照耀著佛學研究和佛教改革道路。 

    ——黃心川(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在線試讀
    導言
    巨贊法師生於1908年,江蘇省江陰市貫莊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樸。青年時代畢業於江陰師範學校,曾就讀於上海大夏大學。他是我國著名的佛教高僧,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等職,與教內外文人、學者來往廣泛,學術洞見頻出。還曾主編或編輯多種刊物,如解放前主編的《獅子吼月刊》,解放後主編的《現代佛學》等,是佛教界難得的學者型僧纔。1984年,巨贊法師圓寂於北京,享年76歲。
    一、生平簡介
    1931年3月在杭州經太虛法師介紹,從靈隱寺方丈卻非和尚披剃,法名傳戒,字定慧,後改名巨贊。同年在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巨贊曾自述出家的因緣:也許是出生在沒落的小資產階級家庭的關繫,我從小就多愁善感。當風雨晦冥的時候,常常一個人跑到離家五六裡路的山裡去仰天痛哭。月白風清的晚上,則又一個人兀坐在田塍上橫吹短笛。有時在梧桐樹下,對月獨酌,直至大醉酩酊而後已。有時把省下來的一點錢盡數送給小叫花,還替他難過半天。記得大約是十四五歲的時候,寒假在書房裡溫書,看見窗外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就自己問:“來來往往為什麼?”剛巧一個朋友走進來,我就問他:“街上的人來來往往究竟為什麼?”他反問我:“你在這裡又為什麼?”我當時嚇了一大跳,肩頭上好像挑起一個很沉重的擔子放不下來,從此就想出家。
    19歲那一年的暑假,從家裡偷跑到常州清涼寺去找應慈法師,想跟他出家。機緣不順,未能如願。又跑到杭州靈隱寺去出家,剛巧太虛法師在那裡……過了幾天,我就跟著太虛法師到廈門閩南佛學院,既未拜師,也沒有皈依,糊裡糊塗研究了幾個月佛學。閩南佛學院大鬧風潮,先父又苦苦催歸,家未出成,又回上海讀了一時期書,秘密參加革命工作。……其時先父去世未久,悲思未已,再加上這樣的刺激,以前的人生問題又湧上心來,所以決定再到杭州去出家。本來有朋友要介紹我跟熊十力先生讀書,或到山東去跟梁漱溟先生學習,我都辭謝了。偏偏太虛法師又來杭州,承他介紹,依靈隱寺卻非和尚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於寶華山,時為1931年,年二十三。《一年來工作的自白》,見《巨贊法師全集》,第3卷,766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931年3月11日,南京寶華山隆昌寺放戒,巨贊帶著太虛的介紹信到隆昌寺開了方便之門,順利成為正式的出家人。雖然身份轉變,但是巨贊追求知識、熱愛學術的願望並沒有改變。巨贊法師以學問僧聞名當代佛教界內外。他讀經7 000餘卷,撰寫各種佛學專著、論文和其他著述等近500萬字,讀經筆記達300萬字,影響巨大。這些著述主要包括印度佛學研究、中國佛學研究、佛教現代化研究、佛學問題爭鳴和佛教實踐研究等方面,涉及佛學論著、佛教史傳、教制改革、法海春秋、時事經緯、讀經筆記、書信、詩詞、年譜等九大類,熔歷史、文學、教義、禪機、修行、證悟、考據於一爐,文辭暢達,理義精深,氣韻飄逸,蔚為大觀,身後留下8卷本800萬字的《巨贊法師全集》。參見《巨贊法師全集》(全8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導言 

    巨贊法師生於1908年,江蘇省江陰市貫莊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樸。青年時代畢業於江陰師範學校,曾就讀於上海大夏大學。他是我國著名的佛教高僧,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等職,與教內外文人、學者來往廣泛,學術洞見頻出。還曾主編或編輯多種刊物,如解放前主編的《獅子吼月刊》,解放後主編的《現代佛學》等,是佛教界難得的學者型僧纔。1984年,巨贊法師圓寂於北京,享年76歲。 

    一、生平簡介 

    1931年3月在杭州經太虛法師介紹,從靈隱寺方丈卻非和尚披剃,法名傳戒,字定慧,後改名巨贊。同年在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巨贊曾自述出家的因緣:也許是出生在沒落的小資產階級家庭的關繫,我從小就多愁善感。當風雨晦冥的時候,常常一個人跑到離家五六裡路的山裡去仰天痛哭。月白風清的晚上,則又一個人兀坐在田塍上橫吹短笛。有時在梧桐樹下,對月獨酌,直至大醉酩酊而後已。有時把省下來的一點錢盡數送給小叫花,還替他難過半天。記得大約是十四五歲的時候,寒假在書房裡溫書,看見窗外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就自己問:“來來往往為什麼?”剛巧一個朋友走進來,我就問他:“街上的人來來往往究竟為什麼?”他反問我:“你在這裡又為什麼?”我當時嚇了一大跳,肩頭上好像挑起一個很沉重的擔子放不下來,從此就想出家。 

    19歲那一年的暑假,從家裡偷跑到常州清涼寺去找應慈法師,想跟他出家。機緣不順,未能如願。又跑到杭州靈隱寺去出家,剛巧太虛法師在那裡……過了幾天,我就跟著太虛法師到廈門閩南佛學院,既未拜師,也沒有皈依,糊裡糊塗研究了幾個月佛學。閩南佛學院大鬧風潮,先父又苦苦催歸,家未出成,又回上海讀了一時期書,秘密參加革命工作。……其時先父去世未久,悲思未已,再加上這樣的刺激,以前的人生問題又湧上心來,所以決定再到杭州去出家。本來有朋友要介紹我跟熊十力先生讀書,或到山東去跟梁漱溟先生學習,我都辭謝了。偏偏太虛法師又來杭州,承他介紹,依靈隱寺卻非和尚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於寶華山,時為1931年,年二十三。《一年來工作的自白》,見《巨贊法師全集》,第3卷,766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931年3月11日,南京寶華山隆昌寺放戒,巨贊帶著太虛的介紹信到隆昌寺開了方便之門,順利成為正式的出家人。雖然身份轉變,但是巨贊追求知識、熱愛學術的願望並沒有改變。巨贊法師以學問僧聞名當代佛教界內外。他讀經7 000餘卷,撰寫各種佛學專著、論文和其他著述等近500萬字,讀經筆記達300萬字,影響巨大。這些著述主要包括印度佛學研究、中國佛學研究、佛教現代化研究、佛學問題爭鳴和佛教實踐研究等方面,涉及佛學論著、佛教史傳、教制改革、法海春秋、時事經緯、讀經筆記、書信、詩詞、年譜等九大類,熔歷史、文學、教義、禪機、修行、證悟、考據於一爐,文辭暢達,理義精深,氣韻飄逸,蔚為大觀,身後留下8卷本800萬字的《巨贊法師全集》。參見《巨贊法師全集》(全8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二、學術貢獻 

    巨贊法師曾經說過:“凡一學術之成,其始必含渾簡要,其末必復雜繁衍。古今中外,莫不皆然。其故有二:一,研究者多,問題之範圍,不得不因事實之引證而漸漸擴充。二,攻難者多,不得不改變立論之方式,以曲達人情。環境所驅,雖欲抱殘守闕而不可得,是之為應機。歷時既久,歷地既廣,於是有拉雜附會者竄入其間,儒家之有讖緯,道家之有符箓,達摩之有胎息等等皆是也,則不可以應機之說掩飾之。應機者,真解實踐於宇宙間之真理而超然自得,迫於環境之要求而為之解惑定宗,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雪峰語錄》),莫不使之滿足而共趨於一真法界者也。如對人論佛學,有可以深談玄旨者,有僅可以略言大概者。為僅可以略言大概者談玄旨,茫然不知所措;為可以深談玄旨者略言大概,憾然若有所不慊。故必分別論之,而後各當其情,此涉世稍深者之所共喻。”《略論空有之爭》,見《巨贊法師全集》,第1卷,239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這段話代表了巨贊法師對學術研究的看法,在他一生的學術研究裡面,“其始必含渾簡要,其末必復雜繁衍”,他不僅寫了許多精闢淵深的學術論文,還寫了不少通俗易懂的普及文章,包括一些詩文,乃至時論等等。由簡而繁,又由繁還簡,應機而解,這是他為當代學術研究作出的貢獻。 

    巨贊法師一生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佛教義理與佛教改革思想 

    民國佛教經歷了清末民初的復興運動,社會影響正在擴大。民國佛教研究曾經深受日本學術界影響,佛教界與學術界都有活躍的研究人纔,並且形成了由佛教界和學術界,以及居士團體組成的不同學術研究組織,他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傳統的解經或者西方學術的解構兩種基本形式,研究內容涉及佛教史、佛教哲學、佛教倫理、佛教藝術、佛教考古,以及目錄學、文獻學等多種領域。但究其實質,“今日研究法的趨勢,在各國的學者,大多數偏重在歷史考證一面,如像日本和歐美的佛教學者,都是著重這一點。其次號稱佛教國的暹羅、錫蘭、緬甸或佛教區域的西藏的研究者,多半是偏重在實行的一面,他們的理解也就是一種實行。那末中國的佛學者,是趨重在理解的一面,所謂教理的研究,人家譏我們是一經一論的研究者,一宗一派的抱殘守缺者”法舫:《走上世界佛學之路》,載《海潮音》1937年第18卷第4號,見梁建樓整理:《法舫文集》,第5卷,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巨贊法師從小就喜歡思考人生問題,這是他出家的宿緣。出家以後,他一生都在努力鑽研佛學,遍讀經典,撰寫佛學文章和大量讀經筆記,以及主編佛教刊物,展現出他高深的佛學造詣。他曾經接受大學教育,受過較繫統的學術訓練,又在寺院裡苦讀佛書,有堅定的信仰,故他的佛教研究主要側重於教理,對與中國佛教有關的各宗派義理皆有述及,特別是對禪宗、唯識宗和空宗(三論宗)等幾個基本派別有獨特的研究。 

    禪宗是中國佛教民族化的宗派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有生命力與有影響力的佛教宗派。禪宗以“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教外別傳,直指人心”為禪法特點,故在中國佛教裡面獨樹一幟,影響尤為深廣。巨贊法師對禪宗的研究很有成績,他對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諸祖作過比較繫統的研究,撰寫了不少論文。如他對宗門書《碧岩錄》進行研究之後,認為“禪宗五宗七派的祖師們本來各有機用,不易‘湊伯’,自《碧岩錄》出而有‘敲門磚’可尋,禪風為之一變……”這一變應從“籠絡當世學者”中來體會,“自唐末至北宋,由於禪師們逐漸脫離人民大眾以籠絡士大夫們,禪風由質樸而變為講究修飾語句,影響所及,極為深遠,愈到後來就愈盛”巨贊(發表時署名“鋻安”):《試論唐末以後的禪風——讀〈碧岩錄〉》,載《現代佛學》,1960年8月號。。他對禪宗的公案評價很高:“佛果評唱則頗不易看,意高詞驟處,略嫌繁,意深詞簡處又帶澀,所在都有……但他也有意到筆的傑作,如評唱‘至道無難’段。全部評唱有一大特點:氣宇恢宏,詞氣激厲,目光炯炯如炬,提撕向上事正復甚妙也。”巨贊(發表時署名“乃光”):《〈碧岩集〉評述》,載《現代佛學》,1958年10月號。又認為永明延壽編撰《宗鏡錄》是在禪師們輕視義學的流弊發展到相當嚴重的時候,其思想“很難說不是從法眼的見地發展出來的”巨贊(發表時署名“鋻安”):《饒雲隨錄》,載《現代佛學》,1962年2月號。。他對禪宗與心性論的關繫,堅持傳統思想,不同意一些人將禪定和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分開,以及禪宗是“受了我國傳統思想發生同化的一種表現”呂澂:《試論中國佛學有關心性的基本思想》,載《現代佛學》,1962年5月號。,認為“這兩種說法固然都有其史實上和理論上的若干根據,但是按實研究起來,就知道不妥當的”。,“禪定”是人類心理和生理的一種普遍現像,佛教所要達到的覺悟離不開它。禪宗也不反對禪定,“並從一開始就按照釋迦的遺教勤修禪道,稱為禪宗,的確是名符其實”巨贊(發表時署名“鋻安”):《禪宗的思想與風範》,載《現代佛學》,1955年5、6月號。。第二,禪宗的思想是印度大乘般若思想在中國發展的一種形態,與我國傳統思想關繫不大。禪宗因為其與中國文化之間的固有傳統思想的聯繫與影響,百年來一直成為佛教界和學術界樂道的話題。但是很多人在研究禪宗思想時,強調禪宗是中國人自創,不自覺地將其與印度佛教的思想淵源割裂,巨贊法師站在佛教本位立場,鮮明地反對當時在學術界流行的觀點,緊扣佛教原義,忠實解讀禪宗公案,還佛教以本來面目。 

    空宗即中觀宗,是印度佛教論師龍樹所創的以般若學為特點,談空論道的學說,該宗強調世界萬物皆虛幻不實,本質為空性的思想,在中國終形成了以鳩摩羅什為代表的三論宗。有宗即唯識宗,是印度彌勒世親等人創立,宣傳“萬法唯識”思想,認為世界一切現像皆為識所變現,在中國經過玄奘及其弟子的光大,終成為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為唯識學具有很強的思辨性與完整的體繫和範疇,故受到教內外學者重視。近代中國佛學復興,唯識一度成為顯學,當時以金陵刻經處的唯識學研究為著名。空宗與有宗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基礎和標志,中國大乘佛學乃至各個宗派學說,都離不開這二門宗學,中國佛教徒又將其靈活運用,創新地締造了獨有特色的圓融佛學。大乘佛教講“不二”,持“中道”學說,認為空與有不能分離,談“空”不能離“有”,說“有”不能離“空”,是故“空有不二”,或“空有相即”,這是進入“大乘之初門”的“始教”。 

    巨贊法師緊跟時代潮流,著力於研究空有之說,他尤其注意空與有這二者之間的關繫或交叉研究,因為這是千百年來佛教義學一直爭論的焦點問題。他指出:“空非毀滅之謂,談空為顯諸法實性。諸法者,山河大地,人禽草木皆是也。宛爾似有,稱之曰相,相既成形,必有其所以為組成之定理及方式。佛告人以器世間之組織,有香海、須彌、地獄、天界等等;情世間之組織,有結生相續、四生六道等等,而唯識之所變,皆就相說,亦稱俗諦。識所變者,無有實物,纔生即滅,究竟空寂;而成境之識,對境立名,境若空寂,識何所取?是故浩然大均,而一歸於無住無得。至此已離生滅變幻,更無虛妄顛倒,稱之曰實性,亦稱自性清淨心,亦稱涅槃,亦稱真諦,前謂泊爾至微,乃至體萬物而不遺者此也。是則說有所以成空,談空即已攝有,空有相須,理善成立,未有乖空而能說有,遺有而能談空者。”《略論空有之爭》,見《巨贊法師全集》,第1卷,239頁。這是在強調空與有之間不能分離,“空為顯諸法實性”,有則是事物的表相,空需要有來安立,有則需要空來顯現,而這個空就是顯現萬物之識,所以“可以知道唯識家說有,並沒有違反佛教的基本原理;中觀家談空,也在於說明客觀世界存在的原因”。也就是“這說明因為空故,客觀世界纔能形成,否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就應該常住不變或沒有因果關繫,那就違背客觀世界的真實相狀了。所以空與有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決不能隔開的。隔開了,傾向於‘空’的一邊就成為沉空或惡取空;傾向於‘有’的一面就成為實有執,都不符合於離有無二邊的不二中道。大乘佛教史上的空有之爭,大概是從這裡發生出來的”巨贊:《關於空與有的問題》,載《現代佛學》,1955年12月號。。 

    近代佛教研究的一大難題在於佛教名相太專,解釋太繁,故研究成果使人不易讀懂,也無法領會。如何解專為易用,化繁為簡是民國期間佛教學者一直努力解決的問題。巨贊法師熟稔佛說,能自如地轉換繁復的佛學概念,在轉繁易簡的問題上處理得恰到好處。他的文章能將晦澀的佛學問題很好地用現代語言和概念表達出來,善於抓住問題的中心或重點。例如對“空有相爭”的理論,他描述為:“歷來空有之爭(即中觀和唯識之爭)的焦點所在,就是一個以為,說有就須有自性,說無就是連事物也無;一個以為,說有不必有自性,說無不是連事物也無。作者認為,這是中觀宗和唯識宗爭論不止的根本的矛盾。”巨贊(發表時署名“勝音”):《試談空有之爭的焦點所在》,載《現代佛學》,1956年8月號。總之,巨贊法師研究佛學範圍甚廣,心得很多,限於篇幅,僅擷“空有”研究做一介紹,以此說明巨贊法師的佛學水平。 

    巨贊法師到杭州靈隱寺出家,與太虛法師相見,曾經用駢文寫了一千多字的四個志願,有一個志願是“改革佛教”。雖然那時他的知識還不能完全理解“改革佛教”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但是他已經立下志向。太虛大師看了以後,特別高興,專門批語:“‘斯亦有志於道之士,得其師導,可臻上達’。”《一年來工作的自白》,見《巨贊法師全集》,第3卷,766頁。改革佛教的思想成為他一生的追求。巨贊法師“對於佛教的現狀也更深懷不滿,這是1937年以前的事情”俞朝卿:《愛國愛教統一的典範——對巨贊大師的初步認識》,原載《閩南佛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見《巨贊法師全集》,第4卷,1080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他的成熟改革思想則是在廣西桂平西山形成的。他曾自述:“1939年在南嶽辦佛學研究社,南昌告警,再也不能耐心讀書了,就率領學生二十餘人,組織佛教青年服務團參加抗戰,這是我重新和現實社會接觸的開始。在工作當中踫了很多釘子,有一次幾乎有生命的危險,但倒增長了對於佛法的信心。1940年秋,不能再在湖南住下去了,就到廣西桂林辦《獅子吼月刊》,鼓吹抗戰與佛教革新運動(“生產化、學術化”兩口號,就是那時提出來的),和社會的接觸面更加寬廣。當時有許多人以為我喜歡活動,其實我是在深入考察社會上每一個階層的底蘊。形形色色知道得愈多,也更足以證明佛理的正確,希圖徹底改革佛教教務的心願,也愈加堅定。”《一年來工作的自白》,見《巨贊法師全集》,第3卷,765頁。巨贊在廣西提出的以“學術化”與“生產化”為重要特點的“新佛教運動”,是想將已經隱沒不顯的佛教真精神重新彰顯出來,讓死氣沉沉的佛教界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學術化’在於提高僧眾的知識水準,博學慎思,研入世出世間一切學問,恢復僧眾在學術界原有的地位。‘生產化’則求生活之自給自足,根本鏟除替人家念經拜懺化緣求乞之陋習,如此則佛教本身可以健全,然後纔能談得上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桂平的西山》,見《巨贊法師全集》,第2卷,694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但是他的這個思想與其師太虛的“佛教革命”思想一樣,終也沒有完全實現。 

    (二)中國哲學(儒道)研究 

    傳統中國哲學,主要是儒釋道三家,巨贊法師是佛教高僧,他對佛學的貢獻已如前述。這裡所說“中國哲學研究”,指的是儒道兩家傳統的中國學說研究,因為這兩家學說在巨贊法師的身上影響同樣很大,而且時間更長。 

    巨贊法師出家時,是從家裡偷跑出來的,父親根本不同意他出家的請求。當時他隨身所帶,除替換衣服和雨傘外,隻有《老子》、《莊子》和《昭明文選》這三部書,說明他對儒道兩家學說從小就已有接觸。他對中國哲學的研究成果,發表不多,但是其研究內容則非常廣泛,從上古到現代思想皆有接觸,並且留下許多評語與批注,包括對歷代政治與政體的評價。 

    中國傳統中“天”的觀念,到現在仍然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這也是中國宗教產生的淵源之一。在中國人的頭腦裡,“天”是一個有意志、有權利、有地位、有判斷能力的實體,有相當擬人化或人格化的傾向。雖然中國人在生活中一直奉行“敬鬼神而遠之”,但是對“天”的敬畏則已有三千年的歷史,“人在做,天在看”;皇帝是天的兒子,稱為天子;民以食為天;百姓所賴以為生的皆為天賜;等等,這些貫穿於整個中國歷史和中國社會的發展。總之,以天為萬物主宰者是中國哲學裡早出現的至上神觀念,並且成為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政治觀與宇宙觀的基礎,進而影響到民間“祭祖”的崇拜思想。 

    胡適認為:“中國古代宗教的迷信:一、有意志知覺能賞善罰惡的天。二、崇拜自然界種種質力的迷信,如祭天地日月山川之類。三、鬼神之迷信,以為人死有知,能作禍福,故必須祀祭供養。古時天子即奉行此宗教之教主,觀其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廟等禮節,可想見當時半宗教半政治之社會階級。周衰,政治權力與宗教權力漸漸銷滅,政教從此分離,巫覡之類散在民間。哲學發生以後,宗教迷信更受一打擊,如老子提出自然無為之天道觀念,打破天帝之迷信。”(此天道觀念成為自然哲學如莊子、楊朱、淮南、王充以及魏晉時代哲學家之中心觀念,孔子、荀子亦都受其影響。)又雲:“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儒家有無鬼神之論(見墨子),春秋時人叔孫豹說‘死而不朽’以為立德立功立言是,至於保守宗廟,世不絕祀,不可謂不朽。這已根本推翻了祖宗的迷信。故中國哲學幾乎完全沒有神話迷信,是一大特色。”胡適將“天”的崇拜看作中國宗教和迷信的來源,這一說法深刻地影響了後來中國哲學界。 

    巨贊法師不同意胡適的說法,他對“天”的崇拜給予很高評價,認為這是中國文化之根。他認為“於是一大為天,高顯莫如天,天者至高無上等等,都可得而言了。惟其如此,故以天認為之神,以地配之,而使其它的諸神,從屬於天,從而一種組織的信仰,為之成立了。拜天之風,既見於《書經》的《舜典》;而此種對於天的信仰,實為中國文明的根柢,所有政治、道德、哲學,都莫不發生於此”。在以“天”為本的觀念下,中國人形成了天地鬼神繫統,“其在中國,則於崇奉天地間的許多神明之內,尤其對於天地及名山大川風雨雷電等等,視為重要之神”《後篇主要問題概說》,見《巨贊法師全集》,第5卷,2092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而正是在人格化的“天”之神化下,中國思想的許多基本觀念都充滿了“天”的因素,例如天與帝“或將兩者連續起來,稱為皇天上帝,昊天上帝。要之都繫指在天之神而言。但亦有解為天以體言,帝以德言的。即指天之為物之時,謂之天;而表示天為主宰宇宙的意義之時,則謂之帝。換句話說,稱天之時,於其人格的含義,殊不顯然;稱帝之時,則於其人格的含義,頗為明了。……固然天繫指在天之神而言,但除此以外,又被用於種種的意義:即一為形體的,二為形容的,三為科學的,四為哲學的。……要之天除被用於皇天上帝,即人格的神之意義以外,又被用於上述的四種意義。茲更進而對於天之宗教的意義”《後篇主要問題概說》,見《巨贊法師全集》,第5卷,2093頁。。巨贊法師將“天”歸於中國文明之根柢,也就把宗教的“天”上升到神格化的高度,相當於後來出現的“天道”之“道”的抽像概念。“天”成為中國思想的根源,支配了人類的一切生活,例如“原來天為萬物之父。吾人人類,亦繫由天而生”;“蓋謂人類的德性,乃為天賦的”;“既以天為萬物之父,則人民皆為天之子,從而天與人民,遂形成親子的關繫了。取譬來說,正如做父母的,必須教養其子,使之全其幸福一樣,天亦須教養人民,使之全其幸福”;“君主既繫代天而治理人民,故常須奉戴天意,無敢或違,以治理天下。於是祭天而望其專門服從天意,因而祭天一事,遂為政治上的重大事件。故在古代竟演成祭政一致了”;“天既對於王者和人民加以監督,則其善者賞之,不善者罰之,自不待言”同上書,2093~2095頁。。巨贊法師將天視為“從而中國民族之民本的傾向,於此蓋發其端了”之傾向,也許並不能得到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的學者的認同,但是他指出了“凡認為偉大而非人力所可及,人智所可圖的,均對之發生恐怖,以至仰之若神明,此為任何國民所同然的”這一人類共通認識的事實。如果我們認為奉若神明可以視為崇拜的根源,那麼“天”之為神的地位就是可以成立的,其作為神所產生的效應也是合乎邏輯的推演。巨贊法師對“天”的看法為我們如何認識中國文化的產生提供了另一思路。 

    三、結語 

    以上僅是簡略地指出了巨贊法師對中國思想研究的貢獻。通過幾個實際案例,可以看出他在中國思想研究方面有獨特的思考。這是一位站在佛教立場來看待中國文化思想的大師,其所作的研究與看問題的視角,對學術推進是有裨益與啟發的。巨贊法師曾說:“其實要講學術,不能不先有文化的蓄積。”《桂平的西山》,見《巨贊法師全集》,第2卷,690頁。他熟悉六門外語,詩書俱佳,深入三藏,解行並重,“對先秦諸子、宋明理學及康德、黑格爾諸家著作,亦莫不廣為涉獵;博采多該,兼收並蓄,以成其學問之深閎”。像他這樣學通內外,著述等身之人,在佛教界少有相匹。 

    當然,作為一名致力於佛教改革的思想家,他一生關心的仍然是佛教的未來。他在出家20年時曾經做過自我總結:“一、我從小就愛好佛學,改革全國佛教教務是我的夙願。二、佛教教務的改革是必然的,但必須吸收佛教界優秀的素質,作為基本精神。像印光老人的‘真誠’,弘一大師的‘清逸’,虛雲和尚、寂雲和尚的‘刻苦’,太虛法師的‘念念不忘佛教’,以及歐陽竟無居士的‘赤膽熱烈,願力莊嚴’,都是值得效法並加以發揚的。三、事事磨煉,正是入德之門,決不妨礙,也可以說就是真正的修行。相反的,離開了事而想求入理,則是鑽牛角尖,愈鑽愈窄,後必定斷送了自己的慧命。四、改革佛教教務非但是佛教界的當務之急,並且也是一般社會認為問題甚大,而且非常需要的。”《一年來工作的自白》,見《巨贊法師全集》,第3卷,768頁。了解巨贊法師思想,重點還在佛教,這是他對當代中國思想作出的突出的貢獻之一。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