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籃球之父:詹姆斯·奈史密斯傳(精裝插圖版,籃球運動發明人、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292-424
    【優惠價】
    183-265
    【作者】 美羅伯·雷恩斯,美海倫·卡彭特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體育跨界作者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731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8173139
    作者:[美]羅伯·雷恩斯,[美]海倫·卡彭特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國際籃球聯合會名譽主席、籃球運動發明人詹姆斯·奈史密斯中文版傳記。


    2.奈史密斯家人親供珍貴歷史資料,密蘇裡體育名人堂專業作家撰寫。


    3.籃球名人紀念堂以奈史密斯的名字命名,一個個傳奇巨星的名字赫然在列:邁克爾·喬丹、威爾特·張伯倫、科比·布萊恩特……


    4.知名作家張佳瑋傾情作序,體育解說管維佳、孔德昕、豪群公益基金會聯袂推薦。


    5.圖文並茂,含有數十幅珍貴插圖,詳述奈史密斯的傳奇一生,及其發明籃球的初衷,籃球運動早起的發展歷史與籃球職業化的踫撞。


    6.不止於籃球,本書還講述奈史密斯對青年人的影響,他鼓勵年輕人追求體育與精神相結合的生活,追求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合作、自我犧牲、自我控制以及正確的輸贏觀。


    7.1936年,籃球成為柏林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成了世界各地人們所鐘愛的運動,並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全球性的體育文化現像。


    8.從鄉間街頭到城市體育館,從孩童嬉戲到奧運競技;跨越年齡和地域,每個人都被它吸引,每個角落都為它而沸騰。


    9.我想讓這個世界因為我的存在而變得更好。
    ——詹姆斯·奈史密斯


    10.美國《圖書館雜志》《華盛頓郵報》《體育史雜志》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是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個人傳記,講述了籃球是如何被發明的、籃球運動的早期發展以及奈史密斯的傳奇人生。奈史密斯讓籃球這項運動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影響了整個體育世界。位於美國91號高速公路附近的“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個個傳奇巨星的名字赫然在列:邁克爾·喬丹、威爾特·張伯倫、科比·布萊恩特……

    作者簡介

    羅伯·雷恩斯(Rob Rains),《今日美國棒球周刊》(USA Today's Baseball Weekly)的前全國聯盟作家,《聖路易斯環球報》記者,托尼·拉·魯薩等多位體育名人傳記的作者,2017年入選密蘇裡體育名人堂,2018年入選聖路易斯媒體名人堂。 


    海倫·卡彭特( Hellen Carpenter),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外孫女,擁有200多份奈史密斯檔案文件,這些文件對撰寫這本傳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錄
    序一 01
    序二 05
    引言 09
    第 一 章成長 001
    第 二 章大學時光 020
    第 三 章斯普林菲爾德的挑戰
    ——一個新遊戲 036
    第 四 章遊戲誕生了 053
    第 五 章全新的領域 070
    第 六 章入職堪薩斯 077
    第 七 章那個學生來了 098
    第 八 章革命的呼喚 115
    第 九 章一場激烈的戰爭 126
    第 十 章回家快樂 150

    序一 01
    序二 05
    引言 09
    第  一  章成長 001
    第  二  章大學時光 020
    第  三  章斯普林菲爾德的挑戰
    ——一個新遊戲 036
    第  四  章遊戲誕生了 053
    第  五  章全新的領域 070
    第  六  章入職堪薩斯 077
    第  七  章那個學生來了 098
    第  八  章革命的呼喚 115
    第  九  章一場激烈的戰爭 126
    第  十  章回家快樂 150
    第十一章成為指導者 167
    第十二章奧林匹克的驕傲 176
    第十三章不斷變化的遊戲 191
    第十四章傳奇逝去 201
    第十五章偉大的遊戲 213
    第十六章奈史密斯,不止於籃球 225
    譯  後  記 229

    前言
    序言
    張佳瑋
    直到1891年,30歲的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教授,當時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的體育老師,終於想出了點門道。天寒地凍時節,他得給無聊的學生設計點遊戲,打發無聊的體育課時光。12月的某一天,他的學生們進了健身房,發現看臺欄杆上,釘了兩個竹制的桃籃子:奈史密斯先生拿著個足球,跟他們講授規則:籃筐離地10英尺——305公分——投球進筐就算得分。
    後來此後封閉的竹桃筐會演變成掛著球網的鐵圈、最初拿來湊數的足球會變成籃球、規則與球場大小日益完善終於在1920年後確定每隊5人、1932年瑞士日內瓦召開第一次國際籃球會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籃球將成為奧運會項目,我們知道籃球會在美國的高中與大學鋪展開來,1939年全美大學生籃球冠軍賽NCAA即將開始:那時,這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籃球組織。
    然後1946年,有了NBA,有了此後無數的商業傳奇。

    序言
    張佳瑋


    最初,世上沒有籃球。
    直到1891年,30歲的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教授,當時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的體育老師,終於想出了點門道。天寒地凍時節,他得給無聊的學生設計點遊戲,打發無聊的體育課時光。12月的某一天,他的學生們進了健身房,發現看臺欄杆上,釘了兩個竹制的桃籃子:奈史密斯先生拿著個足球,跟他們講授規則:籃筐離地10英尺——305公分——投球進筐就算得分。
    後來此後封閉的竹桃筐會演變成掛著球網的鐵圈、最初拿來湊數的足球會變成籃球、規則與球場大小日益完善終於在1920年後確定每隊5人、1932年瑞士日內瓦召開第一次國際籃球會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籃球將成為奧運會項目,我們知道籃球會在美國的高中與大學鋪展開來,1939年全美大學生籃球冠軍賽NCAA即將開始:那時,這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籃球組織。
    然後1946年,有了NBA,有了此後無數的商業傳奇。
    有趣的是,在本書中您會得知:奈史密斯先生,一位真正的教師,相信除了傳教,還有其他影響年輕人的方式。他不相信傳統說法——曾有人覺得田徑和體操是魔鬼引誘年輕人誤入歧途的方式——而認為適當的遊戲與競賽可以讓人成長。
    他發明籃球的初衷,是希望以一種不粗俗野蠻的方式鍛煉全身。他相信不設置帶球跑就能避免擒抱,相信拍球和投籃的規則能讓這項比賽受益。
    他自己隻打過兩次籃球——即便籃球是他發明的。
    他不喜歡體育商業化,他認為運動員被迫過度訓練、體育變成了工作、過於強調勝負、導致了資本崇拜、刺激了賭博。他在歐洲見識了一戰,他自己在去到歐洲後從200磅變成145磅。他來得及親眼看見自己的發明變成傳奇:1936年8月1日,他到了柏林,趕上了奧運會開幕式。美國19比8,在一個大雨室外,擊敗了加拿大得到金牌。
    您還能回憶起第一次看到籃球的樣子嗎?在我的記憶裡,看那棕色的球旋轉著,在木地板上敲出“通通”之聲,加上球鞋摩擦地板的吱吱聲,讓空蕩蕩的球館顯得尤其寂靜。我坐在場邊地上,看著他們跑來來去,看我爸爸和他的同事們來回奔跑。球飛向籃筐,一次又一次。
    那時,我覺得球筐像一個碗,每個人都在朝碗裡扔一個乒乓球。有時進了,有時沒進,彈到碗邊緣,高高蹦起來。會有手抓到球,再把它投進去……然後,一切周而復始。
    我曾經在家裡,在學校,或者在某個工廠的籃球場上,看到一群人,烈日下奔跑著,將一個球搶奪又拋出,球在一個敝舊的鐵筐上飛舞跳動。到黃昏,我看到一個或者兩個或者三個不高大也不健碩的身影在籃球場上,輪流做著機械而簡單的練習。球也許會滾到腳邊,然後,疲憊的練習者轉過布滿汗珠的臉,請你將球拋回他們中間。
    “哎,幫忙拋一下!”
    我能看到穿著汗衫的老人、膀闊腰圓的青年工人、身量瘦長的學生們卷裹在一起,而周圍的欄杆,坐著等待輪換上場,默默喝碳酸飲料的少年們。
    後來,我摸到了這個棕色的球。拍在地上,它能彈起來,厚實,柔軟,結實,順手。拍熟之後,它像身體上多長出來的一部分。投出去,穿過球網,“倏”的一聲,很難形容的順滑爽脆。你會想聽第二遍,第三遍。離得越遠,投進的聲音越響亮明快。你會願意長時間玩耍這個遊戲,就像喫花生一樣,咔嚓、咔嚓,一次又一次。
    後來,我看電視,看錄像,看到了投進一個球可以有多麼不容易。在看到一個球穿過球網、耳邊聽到“倏”一聲之前,需要有多麼艱難的努力;我看到世上有那麼多人,跑那麼快,跳那麼高,可以用一隻手指就給球賦予靈魂,指揮它飛來飛去,有些人可以飛在籃筐之上,把球、筐和自己的手三位一體、萬無一失地拍在一起。
    大概,每個人的籃球世界,開始都不太一樣:之後的色彩、聲音和情感,都不相同。
    奈史密斯先生大概也無法想像,他發明籃球之後百年,這項運動經歷了何等的變化,牽涉到了高中聯賽,球探挑剔,大學聯賽,選秀前的爭議,選秀,訓練營,新教練,新隊友,面對媒體抨擊,考慮薪水,簽約商業計劃,制訂戰術,爭吵,失望,敗北,憤怒,妥協,屈服,失望,再一次失望,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新技術的掌握,訓練,日復一日的訓練,爭吵、質疑、謾罵、贊頌、評論、球鞋合同、商務代言……
    真神奇:如今價值產業的職業籃球,最初卻出自奈史密斯先生如此純真的念頭。
    歡呼與嘆噓聲就像潮起潮落,而色彩與景像一直在變換。
    但最後,每一次球砸筐而出或穿網而過的聲音,以及奈史密斯先生的初衷,總還是一模一樣。


     

    在線試讀
    引言
    當我的外祖父——奈史密斯離開他舅舅在加拿大的鄉村農場去上大學時,外祖父當初並不知道未來會怎樣。那時候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牧師。但在他心中最重要的是,無論他做什麼,他都想要找到幫助人們的方法。
    那時的他不知道自己會發明籃球這項運動,也未曾料想自己會踏入體育教育領域。最初,外祖父僅僅是為了給基督教青年會培訓學校(YMCA Training School)裡一個由18名學生組成的活潑吵鬧的班級,為他們提供能夠在鼕季運動的項目,從而發明了一項介於橄欖球和棒球之間的運動,他當然沒有預想到這項運動最終成為世界上最普及的運動之一。
    同樣,他也沒有想到,籃球運動會成為他的遺產,他也因此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70多年前,外祖父回憶起改變他命運的那天。那一天並不是他為第一場籃球比賽制定了13條規則,而是當他還是一名位於蒙特利爾(Montreal)的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學生時,他下定決心要進入體育教育領域,而不是成為牧師。1932年,當外祖父在培訓學校——當時已經是國際基督教青年會學院(International YMCA College)進行一次演講時,他回顧了那個頓悟的時刻:
    “我想讓這個世界因為我的存在而變得更好。”
    這是我當時的座右銘,且一直踐行至今,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在籃球這項運動風靡全球多年後,外祖父寫道:“我問我唯一的姐姐,她是否已經原諒我曾放棄牧師的工作。她搖搖頭說,‘沒有,吉姆。’”而另一邊,外祖父收到了一位以前同學的來信,他是加拿大長老會大會主席,他在信中寫道:“你所創造的籃球運動給世界帶來的貢獻遠超我們班的任何人。”
    奈史密斯博士持續不斷的努力,以及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認為競技體育是魔鬼的工具這一傳統偏見。奈史密斯博士對於籃球運動在教會中變得如此流行感到震驚,越來越多的教會新建了體育館,他對此既驚奇又開心。
    奈史密斯博士留給後世的不僅僅是籃球。他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獲得了神學和醫學學位,雖然他從未擔任過牧師或醫生的工作。奈史密斯博士在55歲時成為一名隨軍牧師,他認為這是一次機會,通過發揮自己的纔能來回報他的移居國家——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法國服役一年多。戰爭快結束時,他在給妻子莫德(Maude)的信中談到自己的想法:應該為從戰爭中退伍的士兵做些什麼?在信中他基本描述了《退伍軍人權利法案》(正式名《軍人再適應法》)()的大致框架。26年後,這項法案纔被美國國會正式通過。

    引言
    當我的外祖父——奈史密斯離開他舅舅在加拿大的鄉村農場去上大學時,外祖父當初並不知道未來會怎樣。那時候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牧師。但在他心中最重要的是,無論他做什麼,他都想要找到幫助人們的方法。
    那時的他不知道自己會發明籃球這項運動,也未曾料想自己會踏入體育教育領域。最初,外祖父僅僅是為了給基督教青年會培訓學校(YMCA Training School)裡一個由18名學生組成的活潑吵鬧的班級,為他們提供能夠在鼕季運動的項目,從而發明了一項介於橄欖球和棒球之間的運動,他當然沒有預想到這項運動最終成為世界上最普及的運動之一。
    同樣,他也沒有想到,籃球運動會成為他的遺產,他也因此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70多年前,外祖父回憶起改變他命運的那天。那一天並不是他為第一場籃球比賽制定了13條規則,而是當他還是一名位於蒙特利爾(Montreal)的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學生時,他下定決心要進入體育教育領域,而不是成為牧師。1932年,當外祖父在培訓學校——當時已經是國際基督教青年會學院(International YMCA College)進行一次演講時,他回顧了那個頓悟的時刻:


    某個星期天,我躺在床上思考著:這一切是怎麼回事?人生意義是什麼?我要做什麼?我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將在墓碑上刻什麼樣的墓志銘?我把這個想法刻在心裡,而不是寫下來貼在牆上——
    “我想讓這個世界因為我的存在而變得更好。”
    這是我當時的座右銘,且一直踐行至今,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對我的外祖父來說,選擇從事體育教育職業是個艱難的決定。在19世紀末,許多人認為體育是魔鬼的工具。當外祖父決定放棄成為一名牧師時,他需要對抗來自家庭成員的反對。外祖父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監護人是他單身的舅舅,他的姐姐也承擔了部分扶養責任。
    在籃球這項運動風靡全球多年後,外祖父寫道:“我問我唯一的姐姐,她是否已經原諒我曾放棄牧師的工作。她搖搖頭說,‘沒有,吉姆。’”而另一邊,外祖父收到了一位以前同學的來信,他是加拿大長老會大會主席,他在信中寫道:“你所創造的籃球運動給世界帶來的貢獻遠超我們班的任何人。”
    奈史密斯博士持續不斷的努力,以及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認為競技體育是魔鬼的工具這一傳統偏見。奈史密斯博士對於籃球運動在教會中變得如此流行感到震驚,越來越多的教會新建了體育館,他對此既驚奇又開心。
    奈史密斯博士留給後世的不僅僅是籃球。他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獲得了神學和醫學學位,雖然他從未擔任過牧師或醫生的工作。奈史密斯博士在55歲時成為一名隨軍牧師,他認為這是一次機會,通過發揮自己的纔能來回報他的移居國家——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法國服役一年多。戰爭快結束時,他在給妻子莫德(Maude)的信中談到自己的想法:應該為從戰爭中退伍的士兵做些什麼?在信中他基本描述了《退伍軍人權利法案》(正式名《軍人再適應法》)()的大致框架。26年後,這項法案纔被美國國會正式通過。
    他總是對年輕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充滿興趣,且極力反對那些試圖從競技體育中牟利的行為。對他來說,他所執教的球隊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球隊的發揮和球員身上的品質。早年間,他在堪薩斯大學擔任籃球教練的同時,也兼任了許多場他自己球隊比賽的裁判員。他十分重視運動員,特別看重具備美好品質的球員。他反對種族隔離,並努力保證非裔美國人能夠得到與白人同樣平等的待遇。
    盡管奈史密斯博士發明了籃球,但他認為摔跤是一種更好的鍛煉方式,且其他運動更具有觀賞性。他寧願花時間教一小群學生學習擊劍,也不願看一場籃球比賽。
    奈史密斯博士最看重的是籃球運動所需要的團隊精神、隊友之間的合作以及各種技能的培養。他出身貧寒,而籃球這項運動幾乎不需要什麼裝備,對此他感到十分滿意。他曾這樣寫道:


    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這項運動需要極高的準確性、判斷力、個人技能、主動性、自我控制力與合作精神。它要求每位球員都掌控比賽的每個階段,從而培養球員全面發展的能力,而不是高度單一的專業技能。籃球運動的規則是保證自己隊的球員將球投進籃筐,防止對方將球放入另一個籃筐,所以球員經常需要將球傳給隊友,以保護球權在手,直到出現有利的得分機會。


    如果非要概括外祖父對於籃球運動和一般體育運動的看法,我想應該可以總結如下:“讓我們都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接受贊美的同時也能夠接受批評。最後,在任何時候都要學會欣賞對手。”
    外祖父從未因發明籃球而從中獲利;事實上,他從未真正在乎過錢。他拒絕了代言人的邀請,也沒有為籃球運動申請專利,這些本可以為他帶來數的合法收入都被他拒絕了。他的成就感來自創造這項運動和其他個人的因素。外祖父曾在書中寫道:我無法向人們解釋我的感受,因為他們不會理解。


    當我離開農場時,我有一個人生目標,那就是幫助我的同類。這個目標從未改變過,我在美國各地遊歷時不斷提醒自己,至少要給人們帶來一些在我離開後也會被銘記的東西。
    我始終堅信,在某個偏僻的地方看到一對籃球架,獲得的成就感要遠勝於權力和金錢給我帶來的快樂。就像在威斯康星州的森林深處,一個被釘在樹上的舊桶籃球架;在科羅拉多州的高山上,一對簡陋的籃球架;在穿越沙漠的途中,一個被固定在飽經風霜的谷倉上的簡陋鐵環……這一切都在不斷地提醒我,我至少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我所設定的目標。
    在1918年的感恩節,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僅幾個星期,我的外祖父仍在法國工作。他給我的外祖母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在信中他列出了自己一生中非常感激的事情,提到了他的愛妻莫德,他的五個孩子,以及上天給予的許多機會。他寫道,他感激自己努力幫助世界上的人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他努力愛自己的鄰居,如同愛自己一樣。他祈求對未來有一個明確的希望,就像過去對於善的堅持和對於惡的抵制那樣,願生命中所有的善都將延續,惡將被徹底驅散。
    在信的結尾,他寫道:“我試圖去表達感激背後的原因。就像你了解的,當你完成一幅畫作的細節後,你通常會後退幾步,站在遠處仔細欣賞。正如我現在所做的,我把我的生活當作是快樂的源泉。”
    當外祖母莫德去世後不久,我的母親也生病了,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女孩,我和外祖父短暫地在一起生活了幾個星期。我的姨媽小莫德也住在勞倫斯照顧我和外祖父兩人。我經常因為想家而忍不住哭泣,外祖父便問我是否願意在一旁的矮床上睡覺,我說好的。他躺在大床上,緊握著我的手直到我安然入睡。我隻記得早晨醒來,陽光透過窗戶照亮了整個房間,那是一個溫暖的早晨。
    我的外祖父是一個真正領先於時代的人,他了解什麼纔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他向家人和身邊的人傳遞的理念是:“力所能及做到最好,同時感恩現有的一切。”
    外祖父在1939年去世,留下了五個孩子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我的母親海倫是外祖父的遺囑執行人,負責他所有的個人事務,他的許多個人文件和收藏品都被我的母親存放在地下室的五個大箱子裡。1964年,母親搬到我家和我們一同生活,這些箱子也被一同帶了過來。
    我母親在1980年去世,這些箱子依舊存放在我家的地下室裡,無人問津。直到2006年春天,在另一位家庭成員的要求下,我開始翻箱倒櫃尋找一張特別的照片。而我所找到的東西絕對是寶藏,因為它們捕捉到這位傑出全纔的生活:不僅有與他發明籃球相關的事件記錄,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物品讓我想起來那個我愛的人。
    在外祖父去世70年後,他的生活細節仍然歷歷在目。許多通過籃球運動賺取數的年輕人,可能甚至都沒聽過詹姆斯·奈史密斯這個名字,也可能無法正確回答誰發明了籃球運動這個問題。但是隻要他們參與籃球這項運動,而且按照外祖父所設定的方式參與,他依然會感到欣慰。
    他是一個謙遜、樸實、勤奮、敬業、高尚和誠實的人,他愛他的家庭,愛上帝以及他選擇的國家,並為他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他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勇於堅定自己的立場,他的信念從未動搖。
    他很高興也很自豪,因為籃球運動給這麼多人帶來了樂趣。但他更高興的是,這項運動的誕生使得他不必再向培訓學校的老板報告,他曾經被派給一項看起來無法完成的任務。
    直到他站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籃球比賽開幕式的檢閱臺上時,他纔意識到他的發明是多麼重要,這是籃球運動首次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當21個國家的球員從他面前走過時,他們放低國旗以表達對他的尊敬和感激,他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結合籃球這項運動的發明,以及他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取得的其他成就來看,我的外祖父詹姆斯·奈史密斯完全實現了他的個人座右銘,這個世界確實因為他而變得更好。


    海倫·奈史密斯·多德·卡彭特
    Hellen Naismith Dodd Carpenter


     


    第一章 成長
    詹姆斯·奈史密斯獨自在鐵匠鋪工作到深夜。本尼角(Bennie's Corners)的其他孩子都在冰面上滑行嬉戲,而他卻隻能整晚站在河邊的火堆旁,眼巴巴地看著他們,這點燃了奈史密斯心中的火苗。
    1875年,即便是在加拿大的農村,當孩子沒有冰鞋時,他們大多數人會立即跑回家,懇求父母給他們買一雙新冰鞋。然而14歲的奈史密斯卻從未擁有一雙屬於自己的冰鞋。
    很多原因導致了奈史密斯與大多數同齡的孩子不一樣。在看完其他孩子滑冰後,他離開了池塘,在本尼角的建築周圍一直在尋找什麼,直到找到兩把鏽跡斑斑的銼刀。他將它們帶到鐵匠鋪,磨成想要的形狀。隨後,他又找來兩根山核桃木條,並思考如何將打磨好的刀片固定在木條上。為此,他還特地做了皮帶,以便將木板固定在靴子底部。
    干了幾小時以後,冰鞋制作工作基本完成,接下來奈史密斯所要做的就是好好打磨他的冰鞋。第二天晚上,當其他孩子穿著冰鞋走上冰面時,奈史密斯也穿上了屬於他自己的冰鞋,漫步在冰面上。
    奈史密斯並不認為他所做的事情有什麼特別或了不起的地方。他認為這隻是一件他應該做的事情,這是他在年幼時就被迫從生活中學會的一課。
    奈史密斯的父親約翰·奈史密斯(John Naismith)在14歲時從蘇格蘭搬到加拿大,在他叔叔的農場生活到18歲。之後約翰在一個木匠手下當學徒,工作一整年也隻收到工資。後來,他與羅伯特·楊(Robert Young)合伙,成為一名建築承包商,並在1858年與楊的妹妹瑪格麗特結婚。瑪格麗特的父親給了這對夫妻一塊距離他家大約200碼的土地,約翰在這塊地上建了一座房子。
    奈史密斯家族並不是唯一定居在加拿大的蘇格蘭家族。許多離開蘇格蘭,試圖尋找新生活的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在加拿大密西西比河沿岸、渥太華以西的一個農村地區作為他們的落腳點(渥太華在詹姆斯·奈史密斯出生前四年被選為加拿大首都)。阿爾蒙特(Almonte)小鎮是由蘇格蘭移民在19世紀20年代建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蘇格蘭人移居至此,在之後幾年裡,他們的親戚和朋友也紛至沓來。該地區物產豐富,人們都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並能夠繼續從事他們移民之前的職業。到了19世紀中期,已經有9萬多人從蘇格蘭移民到加拿大,他們大多都生活在農村地區,盡管如此,農村地區仍然人煙稀少。
    總的來說,這些擁有蘇格蘭血統的人是真誠的、篤信宗教的、勤勞的公民,他們決心為自己和家人創造美好的生活。與幾乎所有背井離鄉來到美國和加拿大“新世界”的歐洲人一樣,他們也在尋求更好的生活。他們是團結的人,當他們給朋友和親戚寫信告訴他們有多麼熱愛新家園時,親戚和朋友受到他們的鼓舞,就會決定加入他們。定居者接納並照顧這些新移民,直到他們適應這裡新的生活。在這裡人們的態度是“永遠還有一個人的空間”。
    多年後,奈史密斯的女兒瑪格麗特在家族史中寫道:“這裡的人們並不吝嗇,而是勤儉節約。”


    婦女們自己紡紗,盡其所能地多編織衣服,甚至編織自己的毯子。
    在漫長的鼕天,氣溫變得越來越低,積雪也越堆越高,一家人圍在火爐旁取暖,各忙各的活兒。男人是木匠,也是農民。他們的工作是修補或打磨一些工具或是制作馬具,這段時間婦女都在編織衣服。在那個年代,做一件衣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大量的縫制以及其他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
    他們有晨禱和晚禱,教會在他們的生活中舉足輕重。他們保留了蘇格蘭當地的風俗習慣,所有人都是快樂且滿足的。


    也許有人好奇為什麼許多早期加拿大領導人都是蘇格蘭後裔,包括1813年在蒙特利爾創建了麥吉爾大學的詹姆斯·麥吉爾。如果深入了解了蘇格蘭移民對教育、商業和政治的重視程度,也許這個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詹姆斯(小名吉姆)·奈史密斯有個姐姐(名叫安妮),他是家中三個孩子中的老二,出生於1861年11月6日,安大略省拉姆齊市的父母家中。他的弟弟羅伯特出生於1866年。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名字中沒有中間名的縮寫A,盡管多年後,許多資料都將字母A作為他的中間名首字母。當被問及中間名字時,奈史密斯幾乎總是回答說A代表“匿名”。
    奈史密斯為自己的蘇格蘭血統感到非常自豪,他在年幼時學到的傳統和職業道德一直伴隨著他的餘生。
    奈史密斯出生幾年後,全家搬到阿爾蒙特小鎮附近,因為他的父親在該地區工作,並且在這裡建造許多房屋。幾乎每個周末詹姆斯都要回到他外祖父的農場。奈史密斯的外祖父是干制作櫥櫃這一行的。他和他的外祖父一起坐著馬車,這期間的生活又給他上了另外一課。
    “外祖父不得不去拜訪一位鄰居,他嚴厲地囑咐我,讓我不要踫馬車座位上的一個小包裹,”奈史密斯多年後回憶起那段經歷時說道,“但經過仔細觀察後我發現那是一塊嚼煙,我馬上就嘗了一口。外祖父出來後,他給了我時間讓我體驗嚼煙的好處,不一會兒我暈倒了。他不敢把我帶回家見我母親,所以他挺直身子,緊緊抱著我,直到我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這時的我纔勉強恢復到正常狀態。”
    還有一次,奈史密斯和外祖父一起前往了一片田地。奈史密斯帶了一把小鐮刀,外祖父帶了一把長柄大鐮刀,他們在努力修建柵欄。兩人被一隻松鼠吸引了注意力,外祖父教他如何捕獵動物。
    “他收起他的鐮刀,我們準備步行回家,”奈史密斯回憶說,“在回家的路上,他問我的鐮刀去哪了。我依稀想起是抓松鼠的時候不小心把它落下了。我們在路邊坐下來,他告訴我,他不能支付我那一周的工資,因為我弄丟了一件工具,這是需要賠錢的。他給了我足夠的時間來思考這件事,然後他從大衣下面拿出了我的那把鐮刀。”
    奈史密斯步履沉重地向家走去,像霜打的茄子,因為他本可以花掉那天應該賺到的錢。然而,在他們到家之前,他的外祖父把手伸進褲子口袋,掏出一些零錢,對他說:“我付給你今天工資的一半。”奈史密斯立刻開心了起來,轉憂為喜。
    又有一天奈史密斯好像著了魔似的,他突然發現家裡有一堆門板,這些門是外祖父準備安裝在新建的房子裡的。他鬼使神差拿著手搖曲柄鑽,在那堆門板上鑽了一個完美的洞。那天晚上,奈史密斯又被劈頭蓋臉地教訓了一頓。
    奈史密斯開始在阿爾蒙特上學,他7歲那年全家搬到了渥太華河邊一個叫大卡柳梅島(Grand Calumet Island)的小村莊。他的父親在那裡買了一個鋸木廠,自己制造木材,他認為將木材運到城市會比將原木順河運到另一個鋸木廠要更容易一些。
    有一天,奈史密斯幸運地避免了一場悲劇。當時他在工廠的一邊,工人們都在工廠的另一邊。“我拿起一把翻木鉤,開始把木頭往鋸子上滾,”奈史密斯多年後寫道,“我父親聽到上面有動靜就飛奔到樓上來,正好看到一根巨大的木頭向我滾來。幸運的是,我扔掉手裡的翻木鉤,它在木頭滾到我身上之前恰好擋住了木頭。”
    奈史密斯不隻是在工廠裡閑逛的時候纔惹是生非。在外面,他經常與在該地區工作的卡車司機們待在一起。奈史密斯回憶說他們很喜歡給他一個發黑的舊煙鬥讓他抽。他說:“雖然我當時隻有8歲,但我可以和最好的卡車司機一起抽煙鬥。”
    奈史密斯想學習操作工廠裡的機器,一天他向父親抱怨說,另一個隻比他稍大的男孩約翰尼·威爾遜(Johnny Wilson)已經可以操作機器了。父親向他解釋道,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接受教育這樣將來能幫忙經營生意。“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所以我願意放棄去鋸木廠的想法,”奈史密斯說。不久後威爾遜來家裡時沒有了一根拇指,這毫無疑問也影響了他的決定。
    奈史密斯認為他的未來會按部就班,但他的計劃在1870年夏天被徹底打亂,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裡,他不得不接受失去鋸木廠、摯愛的外祖父以及雙親的現實。
    外祖父在1870年7月17日去世,享年68歲。當全家人還沉浸在失去至親的悲痛之中時,鋸木廠在一場火災中被燒毀。當奈史密斯的父親準備從這場悲劇中恢復過來時,他又不幸感染了傷寒癥。在那個時期,流行病在農村地區並不罕見,一旦有人生病,醫生幾乎無法阻止疾病在家人和社區中蔓延。
    約翰·奈史密斯生病的消息傳到了阿爾蒙特的家人那裡,他的內兄威廉想到了自己的妹妹瑪格麗特和三個孩子的健康問題。威廉·楊(William Young)並沒有聽從他妻子的建議(妻子認為其他家庭成員可以照顧他們),而是轉身將馬匹套在雪橇上,隻身前往奈史密斯家。
    到了奈史密斯家中,威廉·楊讓瑪格麗特去拿孩子們的衣服,瑪格麗特照辦了。瑪格麗特和三個孩子吻別,讓他們跟舅舅走,自己留下來。奈史密斯對他母親的最後印像是她站在家門口,自豪地揮手告別。奈史密斯的父親沉痾難起,孩子們不能接近父親,因為大人都在擔心孩子也會因此染上疾病。
    威廉舅舅和他的家人竭盡全力照顧孩子們,但還是沒能阻止病魔的侵襲。約翰·奈史密斯在10月19日去世。不到三周後,瑪格麗特·奈史密斯也去世了,她在照顧生病的丈夫時不幸感染了傷寒。她在11月6日去世了,那天也是安妮的12歲生日和吉姆的9歲生日。約翰和瑪格麗特年僅37歲。他們很快被埋葬在河島附近的一個小鎮上。
    孩子們搬到了他們的外祖母和單身漢彼得舅舅的家裡,外祖母家位於本尼角和阿爾蒙特之間的路上。很長一段時間,詹姆斯都無比想念他的母親,他記得母親曾告訴他,當她還是個小女孩時也住在這裡,她經常在谷倉裡玩耍。每當他想起父母害怕自己的眼淚決堤時,他就跑到谷倉裡,爬到裡面,在那裡他可以與母親聊天。
    多年以後,奈史密斯的女兒海倫回憶說,盡管外祖母竭盡全力為孩子們提供不錯的生活,奈史密斯還是非常想念他的父母。海倫·奈史密斯在1957年寫道:“她是個很棒的女人,為了孩子們她能做一切,但奈史密斯從未停止過對於母親的思念。他把所有的母親都奉為完人,對他來說,母親是非同尋常的。
    “當小男孩的煩惱變得異常沉重,而且似乎沒有人理解他時,他會去谷倉,爬進飼料箱,將蓋子拉下來,和他母親說話。在黑暗中,母親似乎離他更近一些。當他離開谷倉時,常常是滿臉淚痕,他覺得世界並不是那麼糟糕,事情會變得更好。”
    對於父母的思念之情伴隨著奈史密斯的一生,這影響了奈史密斯如何看待其他家庭中的關繫。多年後,他寫道:“沒有經歷過失去雙親的人是無法體會一個男孩對父母親的渴望。當我的表兄弟們對他們父母不禮貌時,我會感到憤怒。我時常想,假若他們失去了父母,他們的表現會不會變得截然不同。”
    1873年2月3日,奈史密斯的生活再次發生變化,他的外祖母離他而去,留下他和他的姐姐、弟弟由他們單身的舅舅照顧,然而彼得也僅僅比安妮大12歲。據奈史密斯回憶,在他外祖母的葬禮上,他和弟弟在位於廚房上面的臥室裡玩耍,他從床底下拿出一把老式小提琴,開始演奏, 和,音樂聲傳到了樓下。當越來越多參加葬禮的親友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門口時,奈史密斯的姨媽珍妮悄悄離開座位,尋找聲音的來源。她發現奈史密斯和他的弟弟以及其他孩子正在演奏音樂。“她把小提琴從我這裡奪走,並用她的膝蓋磕碎了小提琴,”奈史密斯說,“從此,所有對音樂的渴望都從我的靈魂中徹底消失了。”
    孩子們的舅舅下定決心盡可能做一個完美的監護人。即使是在天寒地凍的鼕季(當時的氣溫經常驟降到零下30攝氏度),需要步行2.5英裡(約4千米),他也堅持讓孩子們去上學。一天,奈史密斯和他的姐姐安妮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注意到有一隻大熊和兩隻小熊在跟著他們。“姐姐比我大,她跑在我前面,不停地回頭並大喊‘快跑,吉姆,它們就在你後面’。我拼盡全力奔跑,”奈史密斯說,“不是因為害怕熊會對我做什麼,而是不想讓它咬壞我的新靴子。”
    熊終於停止了追逐,但奈史密斯再次回憶起這件事時是在幾年後,那時他再次在月光下發現了他認為是熊的東西。他撿起一塊石頭,祈求上帝能夠幫助他。“我徑直向前走去,決心把石頭扔出去,並大叫一聲。當我走近那隻動物時,我看到它竟然是一頭白牛,側面有一塊很大的黑點。我如釋重負,繼續回家。我經常在想,是上帝給了我勇氣,讓我去發現它其實是一頭牛,抑或是上帝回應了我的祈禱,把熊變成了一頭牛。”
    奈史密斯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上學、在農場工作、和朋友們玩各種遊戲。雖然他也遇到了很多麻煩,但讓他記憶猶新的是曾經有一個高大的男孩經常嘲笑他,哄他去打架。奈史密斯前六戰都敗北了,但在他們的第七次戰鬥中,奈史密斯成為贏家,這提升了他的自尊心。
    本尼角的小學離家2.5英裡遠,阿爾蒙特的高中剛好位於同樣距離的相反方向上。奈史密斯並不是最具天賦的學生,在他的整個求學生涯中,相較於學習,他更喜歡在舅舅的農場工作,在伐木營工作,或者與他的朋友玩遊戲、遊泳和釣魚。奈史密斯寫道:“我為了課間休息和晚餐時間而忍受著這些課程,我學到的東西大部分是因為痴迷而不是通過刻苦努力。舉個例子,有一天晚上我被留下來要求學習拼寫一些單詞,與此同時,我的表弟彼得·楊也被要求留下來學習一首詩。我學會了詩歌,但忘記去學拼寫單詞了。”
    在鼕天,坐雪車(大雪橇、平底雪橇)和滑冰是人們在鼕季經常進行的活動。當天氣比較暖和時,奈史密斯和朋友們經常去印第安河裡遊泳或釣魚。奈史密斯說:“這是典型的男孩遊戲,在水中他們互相躲避,把泥灘當作滑梯玩。”
    秋天,男孩們在田野裡捉鳥和兔子,在河裡捕大的北梭魚(白斑狗魚)。奈史密斯特別擅長夜間在獨木舟上叉魚。
    晚上,鎮上的年輕人總是在本尼角的鐵匠鋪附近閑逛,因為1851年的一場大火摧毀了該鎮的大部分地區,到19世紀70年代時,本尼角已經不是一個富饒的村莊了。在奈史密斯成長的過程中,這個地方隻有很少的住宅、小學、一家商店和鐵匠鋪。他回憶說:“看到一群男孩聚集在鐵匠鋪的鐵砧旁,試圖相互爭鬥,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景像。他們最喜歡的遊戲之一是試圖通過抓緊錐形的工具來抬起鐵砧,在商店後面的楓林中,一些男孩試圖做一些其他人都不敢做的特技。他們會從一根樹枝上蕩到另一根樹枝上,或者在離地面很高的樹枝上閃轉騰挪,冒著摔斷胳膊和腿的危險,就為了努力超過競爭對手。”
    大多數比賽都出自其中一個小孩的突發奇想。這些遊戲的主要內容往往是跳高、摔跤或打架,這些比賽都是孩子們自己構想的,就是為了有事可做。另一個經常進行的比賽是撥河,但奈史密斯最喜歡的遊戲,也是他許多朋友都喜歡的遊戲,叫作“石頭上的鴨子”。
    這個遊戲結合了標簽和投擲。“目標”是一塊大石頭。每個人都有一塊小石頭,遊戲開始時,一個人被選為“守衛”,將他的石頭放在大石頭上面。其他人在距離石頭15至20英尺外排成一列。每個人的目標是投擲自己的石頭,將守衛的石頭從大石頭上打下來。如果成功了,他就走到隊伍的最後,等待下一輪。如果他沒有投中,那麼比賽繼續。如果他撿回自己的石頭之前,就已經被守衛貼上標簽,那麼這兩人就必須交換位置。奈史密斯在晚年指出:“大多數時候,孩子們都沒打中,當他們去撿回‘鴨子’的時候,守衛就會趁機給他們貼上標簽。”他說他喜歡這個遊戲,因為它需要遊戲參與者同時具備保持警覺性、抓住良好的時機和敏銳的躲避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發現,如果把石頭像棒球一樣扔出去,它能夠飛得更遠,同樣也增加了被守衛撿到的可能性。事實證明,用弧線投擲更準確、更容易成功,而且即使投偏了,石頭也不會彈得太遠。這種遊戲在課間和晚上進行。這項運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奈史密斯的未來。
    在他的青少年時期,除了與朋友們一起狂歡外,奈史密斯最常見的活動是在農場工作以及協助他舅舅做家務。當農場有額外的工作要做時,他經常會因此錯過上學,所以他在高二宣布退學在農場全職工作的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鼕天,農場的工作很少,奈史密斯就去伐木營工作,這段經歷同樣對他的未來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我想到有件事很可能是啟發我開始思考的契機,”奈史密斯說,“大概是在14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和農民一起工作,他們在修路,我在計算他們的人頭稅。他們中的一個人遞過一個黑瓶子(裡面裝滿了酒),很多人都喝了這瓶酒。在第二輪時,他堅持要我也喝。我拒絕了,我的堂弟皮特·奈史密斯(Pete Naismith)有些醉意,走過來說:‘詹姆斯·奈史密斯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我認識他的母親,我想她不會希望他喝酒的,如果他自己不想喝,這裡沒有一個人可以讓他喝。’”
    在伐木營的工作讓奈史密斯接觸到了他以前沒有見過的人與事。他接觸到了背景有別、道德觀念不同的人,就像其他處於這種環境中的人一樣,他也想融入其中,被他們視為群體中的一員。安妮提醒他,母親會對他現在的生活方式感到不安,奈史密斯意識到姐姐說的是對的。
    早些時候,奈史密斯發現,他的弟弟羅伯特已經嗜酒如命。“有一天,我想到……他會因此沉淪墮落為一個酒鬼,”奈史密斯說,“我們商量了一下,同意從此以後不再踫酒,我們都遵守著彼此的承諾。”
    農民勸酒事件發生後,奈史密斯和他的弟弟在教堂裡宣誓:“隻要我的名字還在《聖經》裡,我就不會把烈酒當成飲料。”這個誓言很快就迎來了考驗,當時奈史密斯正在駕駛雪橇,他的道路被那些決心要讓他喝威士忌的人擋住了。他說:“我伸出手來,取下了一根雪橇樁,並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不繼續忙自己的事,我會把他們的腦袋打開花。”多年以後,奈史密斯提到,正是威士忌對於年輕人的誘惑“讓我學會根據母親希望我做的事情來引導和糾正自己的行為”。
    奈史密斯的母親也許會對兒子輟學的決定感到失望,他的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無論如何,她都肯定會認同他的工作態度。舅舅彼得給了奈史密斯一支馬隊,讓他在田裡全職工作。一直以來,奈史密斯都想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紅輪馬車,此刻,他終於實現了這個心願。
    有一天,奈史密斯自己和他的馬匹在渡過密西瓦卡河時遇到了麻煩,這也讓他徹底明白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他回憶說:“我被指派過河去運送干草。人們通常會選擇順流而下的路線,但我決定嘗試開闢一條新的路線。我帶著雪橇越過冰面,上面裝著我的貨物。在回程時,當我就快要走出冰面時,冰面剛好碎裂了。另一匹馬緊隨其後掉落水中,現在所有的東西都在水裡。
    “如果跑去求救,就會失去馬匹,隻能靠我努力把隊伍帶到岸邊……我清楚地記得我的喉嚨裡生起了一個腫塊(我在瞬間長出了喉結)。一支價值不菲的馬隊在水中掙扎,隻是因為我太著急了,沒有順著溪流走四分之一英裡(而是選擇冒險走在冰面上)。幸運的是雪橇沒有穿過冰層,我繞一圈,松開了雙駕橫木。接下來,我拿起一根韁繩,在馬的脖子上繫了一下,因為它在踢腿和掙扎。我又把它拉到了冰面上。我竭盡全力反復拉扯,終於把兩匹馬都拉回到岸上。
    “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在鄉村男孩身上,隻是城市裡的男孩很少有機會經歷這樣的事情。”
    當他和馬匹都回到岸上時,奈史密斯無意間回頭一看,他發現他的舅舅彼得站在一棵樹旁。“我不知道他在那裡站了多久,”奈史密斯說,“但我敢肯定在我把馬拉出來之前他就已經站在那裡了。”奈史密斯吸取的教訓是,當他陷入困境時,除了他自己,沒有人可以依靠,隻有靠他自己纔能擺脫困境。
    他說:“當一個男孩和一群人被派往田間時,他需要處理團隊的問題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緊急情況。他經常會離家很遠,如果他拖拽原木時弄斷了一棵樹,就得由他來處理這一問題並繼續他的工作。”
    1876年,命運再一次改變了奈史密斯的生活。他與9歲的男孩羅伯特·泰特·麥肯齊(Robert Tait McKenzie)成為朋友,羅伯特是當地長老會牧師的兒子,一個星期天,麥肯齊牧師在講完道後,因心髒病發作不幸逝世,留下了他的遺孀和三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給新的牧師讓出位置,這個家庭不得不離開教會提供的房子,社區一起籌集資金為這個家庭建造一個新家。然而,在建造的這段時間,這家人也需要一個住處,最終泰特·麥肯齊搬到了奈史密斯家中,這為他們在大學時的友誼奠定了基礎,這段友誼相伴餘生。
    麥肯齊後來回憶起他一直是仰視以及欽佩奈史密斯的。“吉姆是許多人少年時代的英雄,”麥肯齊說,“春天就著裝滿松節的南瓜燈的燈光,在洪水泛濫的灘塗上捕魚;捕殺喫羊的野狗;夏天騎馬、劃船、耕作和捕魚;秋天在農場生活,鼕天在阿爾蒙特的學校。他挑戰捆小麥彰顯了他熱愛競爭的本性。”
    麥肯齊對奈史密斯捆綁小麥時的表現印像深刻。麥肯齊寫道:“他一手拿著剛剛捆好的小麥,並將其拋向空中,在第一捆小麥落地之前彎腰捆扎另一捆小麥,並和收割場上的人比賽做同樣的事情。”
    奈史密斯對青年時期的麥肯齊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也有部分是麥肯齊自身的原因。時光荏苒,幾年眨眼間就過去了,奈史密斯做了一個決定,他要重返高中。他當時19歲了,這個年齡當時大多數同齡人都已經完成高中學業。考慮到他的年齡,學校管理人員作出了一個不尋常的決定:讓奈史密斯以新生身份重新入學,和比小他五歲的同學一起上課。
    當他告訴舅舅他的決定時,奈史密斯終於承認了他五年前退學的部分原因。“我告訴舅舅,這是因為當時我和一群男孩鬼混在一起,他們的想法和行為都和我不一樣,我擔心自己會變得和他們一樣,”奈史密斯說。毫無疑問這是他的心裡話,但很顯然他在退學的時候,並沒有認識到教育的價值。直到19歲時,他的觀點已經徹底改變了。
    有一段時間,奈史密斯一直做不出像樣的凳子,他的舅舅鼓勵他用頭腦而不是用雙手來謀生。“我想讓他知道我可以做一些好東西,我花了一下午時間做了一個餐具櫃,”奈史密斯回憶說,“這種努力不一定會有效果,因為我突然意識到,也許他是對的。”
    如果當年西北騎警沒有在他和他的朋友試圖入伍的時候因為年齡問題而拒絕他們,那麼奈史密斯的人生軌跡將會發生很大改變。奈史密斯的朋友在接下來的一年又嘗試一回,終於被允許入伍。但到那時奈史密斯說:“我已經有了新的人生目標。”
    奈史密斯的目標是在高中畢業後繼續上大學。他的第一個目標是成為一名醫生,但他斷定從道德角度出發,自己無法勝任這項工作。他說:“有些事醫生應該做,但我卻不忍心去做,比如讓一個嚴重畸形的嬰兒死亡。”因此,奈史密斯決定成為牧師。他說服了高中行政人員相信他是認真的,第一學年不到一半時間,學校允許他跳級。第二年同樣如此,所以奈史密斯隻花費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四年的學習。他經常在晚上熬夜學習,時常利用步行往返學校的時間來背誦作業。
    奈史密斯說:“對我來說,科學比較容易,語言卻十分困難。我們班總共有42人參加常規科目以及數學和幾何科目的考試;我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在語法方面,我卻隻能排在第42名,如果班裡有50個人的話,我可能也會是倒數第一。
    “有一天,班主任讓我放學後留下來談話。他說:‘奈史密斯,你的大部分課程都學得不錯,但在語法方面不盡如人意,是哪裡出現了問題?’我告訴他,我知道所有的語法規則,也能正確地復述一遍,但我看不出它們到底有什麼用。他走到黑板前,分析一個句子,並解釋他在做什麼。
    “我攔住他說,‘這就是你的目的嗎?’他說這就是他想要的。我告訴他這就是我所需要的,很快我也會成為那個班級的第一名。”
    在他高三那年,一所農村學校的老師生病了,學校要求奈史密斯在剩餘的學期裡教這個班的學生。當檢查員來檢查成績時,他發現奈史密斯班級的學生數學成績最低,語法成績最好。奈史密斯學到了另一個經驗是——教一門連你都需要努力學習的科目往往比教一門你學起來容易的科目更簡單。
    奈史密斯清楚他必須通過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考試,纔能被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錄取,因此他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來學習這些科目。事實證明,希臘語是一個特別的挑戰。“我拼命地研究了色諾芬(Xenophon)的《希臘遠征波斯記》(),光是第一句話就用了兩周的時間,”奈史密斯回憶說,“到了秋天,我讀完了這本書的一半,並參加了大學入學考試。當打開希臘文的試卷時,我發現至少有一半的試卷內容是來自這本書,但我卻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部分。但我全力以赴了,最終我也通過了考試。”
    雖然被麥吉爾大學錄取,但奈史密斯還在為他的大學學費感到困擾。有一天,舅舅走到他面前,詢問了關於學費的問題。奈史密斯說他會想辦法的。“然後他告訴我,如果我夏天回家並在農場工作的話,他會在鼕天給我發工資,”奈史密斯解釋說,“我高興地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1883年秋天,奈史密斯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