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山河歲月 回望林徽因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傳記
    【市場價】
    732-1062
    【優惠價】
    458-664
    【作者】 於葵 
    【所屬類別】 圖書  傳記  女性人物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865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20186556
    作者:於葵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6月 

        
        
    "

    編輯推薦

    林徽因、梁思成家屬首次公布大量家藏珍貴影像、文字檔案,基於眾多第一手材料,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林徽因。


    這裡,有一個作為詩人、建築學家的林徽因,有一個作為親人、友人和師長的林徽因,更有一個你從未見過的林徽因!


    謹以此書獻給林徽因先生誕辰120周年!


    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林徽因傳記,它體量很大,收錄有此前從未公開過的大量林徽因檔案,呈現了此前從未發表的林徽因照片,更從多個視角、多個層面切入,真實、客觀、立體地再現了林徽因的卓絕風采。這是它最大的特點,也是許多同類圖書所不可比擬的。

     
    內容簡介

    《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繫林徽因外孫女、梁再冰之女於葵所著。該書依據獨家所藏大量林徽因及其親屬第一手文獻檔案,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多層面,多角度切入,全面展現了林徽因曲折坎坷而又光彩照人的一生。與世面上已有林徽因相關出版物不同,該書中所載的幾百幅圖片及諸多文字史料中相當部分繫首度公開面世,作者也就涉及林徽因生平思想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解說或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該書出版填補了林徽因傳記領域的某些空白。全書圖文並茂,四色精裝,集閱讀、欣賞、收藏價值於一體。是喜愛、研究林徽因的讀者不可錯過的優質讀本。

    作者簡介

    於葵,梁思成、林徽因外孫女,梁再冰之女,梁再冰《梁思成與林徽因——我的父親母親》執筆者。多年從事梁思成、林徽因文獻的整理、研究工作,參與策劃多個梁思成、林徽因相關大型紀錄片及展覽。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家世 001
    祖父林孝恂 003
    林家女兒 011
    父親林長民 017
    母親何雪媛 043

    第二章 青春 047
    少女林徽因 048
    隨父歐遊 056

    第三章 相戀 083
    梁林初識 084
    古城相戀 097

    目錄


    第一章 家世 001


    祖父林孝恂 003


    林家女兒 011


    父親林長民 017


    母親何雪媛 043


     


    第二章 青春 047


    少女林徽因 048


    隨父歐遊 056


     


    第三章 相戀 083


    梁林初識 084


    古城相戀 097


    車禍 105


    新月社 114


     


    第四章 求學 131


    赴美留學 132


    賓大歲月 140


    耶魯與哈佛 175


    終成眷屬 184


    蜜月旅行 192


     


    第五章 創業 205


    天津和北平 206


    任公遠行 222


    東北大學 233


     


    第六章 窗外 255


    香山詩情 256


    痛失摯友 267


    加入營造學社 272


    “建築意” 284


    窗子以外 301


    建築與舞臺設計 308


     


    第七章 家園 313


    北總布胡同三號 314


    下午茶 335


    人生遇知己 345


    北戴河度假 366


    佛光 370


     


    第八章 流亡(一) 385


    天津行 386


    長沙轟炸 393


    繼續南遷 402


    初抵昆明 410


    炮火下的遷移 419


    恢復學社工作 427


    創意改造 431


    遷居龍頭村 438


    至暗時刻 453


    別了! 美麗的昆明 456


     


    第九章 流亡(二)461


    赴李莊途中 462


    李莊! 李莊! 470


    重病 475


    林恆犧牲 481


    禍不單行 490


    朋友的援手 500


    別樣的信紙 510


    費正清的到來 513


    學社的艱難 518


    《圖像中國建築史》 523


    第一部《中國建築史》 527


    穿越到漢代 531


    恢復《中國營造學社彙刊》 535


    病榻學堂 539


    費慰梅的到來 544


    告別李莊 547


     


    第十章 流亡(三) 549


    又回昆明 550


    我東曰歸,惜此離思! 558


    別了,李莊! 560


    《綠山牆的安妮》 562


    重慶待歸 564


     


    第十一章 北歸 567


    重返北平 568


    新林院八號 570


    創建清華建築繫 573


    梁思成赴美 579


    手術 588


    梁思成的禮物 596


    病中雜詩 599


    摯友的情誼 603


    新林院的下午茶 607


    古都之情 611


    時局突變 617


    “清華解放區” 622


    梁再冰南下 625


    最後的通信 630


     


    第十二章 新生 633


    新時代的到來 634


    受聘清華 638


    國徽 649


    紀念碑 656


    景泰藍 666


    捍衛古城 677


     


    第十三章 落幕 691


    告別人間 692


    不盡思念 700


    梁思成辭世 708


     


    後記:親人長在 711

    前言
    對讀者而言,林徽因或是一位美麗的詩人,或是一位卓越的建築學家;對我們家人而言,她首先是親人。
    今年是林徽因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她離開這個世界也已經六十九年了。有一張照片,我的母親梁再冰非常喜愛,一直將它放在身邊——那是她的母親林徽因俯身與尚在襁褓中的她的合影。記得有一天,她指指床前的這張照片問我:“在紀念林徽因的日子裡,我們能為她做些什麼?”我知道,我的母親很希望能為她的母親獻上一份特殊的禮物;而我們作為孫輩,也應該為林徽因做些有意義的事。
    林徽因曾對友人坦言:“因為梁家老太爺(梁啟超)的名分,人家常抬舉這對愚夫婦(梁思成、林徽因),所以我們是常常有些闊綽的應酬需要我們笑臉的應付——這樣說來好像是牢騷,其實也不盡然,事實上就是情感良心均不得均衡!”她是人間清醒,一番話是自嘲,也是自勵、自警。現在看來,更是對後人的敲打——喫祖宗飯是沒有出息的。梁思成也曾一再告誡梁再冰、梁從誡:“最難為名父子。不以名人之後自居。”要他們做自食其力的普通人。作為孫輩,我們謹遵教誨。那麼,我們該怎樣紀念她呢?於是,我們想提筆為她寫點什麼。

    對讀者而言,林徽因或是一位美麗的詩人,或是一位卓越的建築學家;對我們家人而言,她首先是親人。


    今年是林徽因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她離開這個世界也已經六十九年了。有一張照片,我的母親梁再冰非常喜愛,一直將它放在身邊——那是她的母親林徽因俯身與尚在襁褓中的她的合影。記得有一天,她指指床前的這張照片問我:“在紀念林徽因的日子裡,我們能為她做些什麼?”我知道,我的母親很希望能為她的母親獻上一份特殊的禮物;而我們作為孫輩,也應該為林徽因做些有意義的事。


    林徽因曾對友人坦言:“因為梁家老太爺(梁啟超)的名分,人家常抬舉這對愚夫婦(梁思成、林徽因),所以我們是常常有些闊綽的應酬需要我們笑臉的應付——這樣說來好像是牢騷,其實也不盡然,事實上就是情感良心均不得均衡!”她是人間清醒,一番話是自嘲,也是自勵、自警。現在看來,更是對後人的敲打——喫祖宗飯是沒有出息的。梁思成也曾一再告誡梁再冰、梁從誡:“最難為名父子。不以名人之後自居。”要他們做自食其力的普通人。作為孫輩,我們謹遵教誨。那麼,我們該怎樣紀念她呢?於是,我們想提筆為她寫點什麼。


    三年前,在外公梁思成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際,我們家人和清華建築學院的老師們協力幫助我的母親梁再冰完成了《梁思成與林徽因:我的父親母親》一書。轉眼,又到了林徽因誕辰一百二十周年。這次,我們決定奉上這本《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一方面,當然是為了緬懷親人,表達思念;另一方面,也為了給社會、給廣大讀者呈現一個真實、立體、豐富的林徽因。不同於梁思成的出版物,當下已有許多關於林徽因的書籍,良莠不齊。是加入這種喧囂,還是在心裡默默與前輩對話,我的確曾經猶豫。最終,是哥哥於曉東的一番話,讓我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他說:“我們不摻和那些虛浮的熱鬧,但還是應該自己寫一本林徽因的書,有自己的聲音。它承載著我們自己的初心與使命。初心——是我們作為親人、作為晚輩對前輩的真情懷念;使命——是我們要依據手上所掌握的文物、檔案,帶給讀者一個既不被無限虛誇、也不被惡意貶損的林徽因。”哥哥梁鋻也認為,對林徽因表達紀念我們應該有我們的方式。我們把它當作一種責任,一種傳承。我們的態度是認真的,我們的依據是嚴謹的。我想,外婆林徽因在天有靈,是會理解和支持的。


    《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中的確有許多內容之前未見。所謂“未見”,有兩層含義。一層在於,本書中的記述,許多基於家中珍藏的林徽因、梁思成、林長民、梁啟超及其同時代人的諸多原信、原稿、照片和各種遺物,相當部分此前從未公開,這次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面;另一層在於,它提供了一種多重視角,這裡既有家人的(我個人以及我的母親梁再冰、舅舅梁從誡及其他親人的),也有其他親友及研究者的(文學領域的、建築領域的),也有林徽因自己的(一些地方,我希望用她自己的文字來說話,那是她最真實的“自述”)。三者交彙融合,互為補充校正。上述應該說是本書與《梁思成與林徽因:我的父親母親》以及幾種學者撰寫的林徽因傳記的最大區別。


    本書撰寫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家中諸多第一手資料能夠留存至今,也是個傳奇。


    我的母親梁再冰和父親於杭都是新華社記者,“文革”期間長期派駐國外,我們兄妹三人留守在家。哥哥於曉東、姐姐於江都還是小學生,我也剛到入學年齡,平時由姑姑照顧。記得某一日,太婆何雪媛(林徽因母親)突然到來,送來了一隻箱子,那時太婆和我的外公梁思成一同住在清華。我們兄妹一起接下了這隻“神奇”的箱子……


    打開箱子後我們發現,裡面保存有外公梁思成和外婆林徽因的許多照片和其他遺物,我們目不暇接,好奇不已。此後,我們幾個“淘氣鬼”會不時地鑽到床底下,拽出那隻箱子,偷偷地欣賞那些與我們當時所處時代風格很不相同的寶貝。箱子裡的那些照片尤其令我們著迷,照片上林徽因秀美的容顏、典雅的服飾,以及書寫在照片旁一行行娟秀的行楷小字,深深印在我的腦海。


    現在想來,可能因為我們兄妹幾個當時“政治覺悟”不夠高,這些在那個年代應該被歸入“四舊”毀棄的物品得以幸存。它們跟著梁思成、林徽因到了東北大學,到了北平北總布胡同三號,和他們一道流亡雲南、四川,又和他們一道重返回北平。在那場“文革”的狂風暴雨中,它們安然無恙地被封鎖在那隻綠色箱子中,睡在我們兄妹身邊。後來廣為人知的那些林徽因、梁思成影像都出自這個可愛的箱子,母親梁再冰還將其中的不少照片捐贈給了新華社。家藏的文物中,尤屬林長民與梁啟超的大量日記、書信等最為珍貴,其承載的信息豐厚,對相關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舅舅梁從誡撰寫文稿使用的許多資料也來自這裡。


    半個世紀過去後,我開始重新細細打量外公、外婆留下的這些遺物,當年那隻箱子裡的許多東西成為我今天撰寫本書的素材。


    ......

    媒體評論

    這是一部難得的林徽因傳記,它由林徽因家屬基於諸多第一手資料撰寫而成。有別於市面上許多平庸的粗制濫造之作,它嚴謹真實且內容豐厚,在某些方面填補了林徽因研究的空白。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評論家閻晶明,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夏曉虹,南通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學勇,央視《梁思成林徽因》紀錄片總編導胡勁草,城市史學者、《城記》作者王軍,常熟鴻外孫、常沙娜之子、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院長崔東暉,童寯之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童明,劉敦楨之孫、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高級建築師劉圻,著名媒體人趙健聯合推薦

    在線試讀
    赴美留學
    1923年2月,梁啟超因偶然的機緣得知清華有意招收五名半官費留學的女生,隨即將這一消息告知好友林長民,建議林徽因報考。面對這樣的機遇,林徽因沒有遲疑。
    同年,通過考試,她獲得了清華半官費留美資質。1924年6月,林徽因與梁思成、陳植三人結伴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們準備一同報考賓大建築繫。三年前,林徽因帶著成為一名女建築師的夢想從英倫歸國,之後她邀梁思成與自己的夢想同行。如今,他們攜手揚帆,開啟了二人結伴終生的建築之旅。此前,林長民曾試圖與女兒探討職業的選擇。他去信給女兒,要林徽因拿出最大的“理性”選擇自己的人生:“究竟汝志願如何,對於婚約,對於嫁期,對於赴英續學,對於留家自習,或入何校,聘何師,或治中國學,望汝能有一種自擇而又審慎的意見表示。此是完全靠著理性來定取舍,來察情勢。少年人往往多情感而少理性,汝於此節短處尤多。”(1923年8月31日,林長民致林徽因信)不知林徽因是否曾與父親言明—— 不乏“少年情感”的她,幾年前便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了理性的“取舍”(成為一位中國女建築師)。

    赴美留學


    1923年2月,梁啟超因偶然的機緣得知清華有意招收五名半官費留學的女生,隨即將這一消息告知好友林長民,建議林徽因報考。面對這樣的機遇,林徽因沒有遲疑。


    同年,通過考試,她獲得了清華半官費留美資質。1924年6月,林徽因與梁思成、陳植三人結伴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們準備一同報考賓大建築繫。三年前,林徽因帶著成為一名女建築師的夢想從英倫歸國,之後她邀梁思成與自己的夢想同行。如今,他們攜手揚帆,開啟了二人結伴終生的建築之旅。此前,林長民曾試圖與女兒探討職業的選擇。他去信給女兒,要林徽因拿出最大的“理性”選擇自己的人生:“究竟汝志願如何,對於婚約,對於嫁期,對於赴英續學,對於留家自習,或入何校,聘何師,或治中國學,望汝能有一種自擇而又審慎的意見表示。此是完全靠著理性來定取舍,來察情勢。少年人往往多情感而少理性,汝於此節短處尤多。”(1923年8月31日,林長民致林徽因信)不知林徽因是否曾與父親言明—— 不乏“少年情感”的她,幾年前便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了理性的“取舍”(成為一位中國女建築師)。


    將夢想變為現實並非易事。相比梁思成、陳植等人,林徽因沒有清華畢業生可以直接對接美國大學的優勢。更何況,她還是一個女性。當時整個世界都沒有女性從事建築專業的觀念。林家這位大家閨秀“冒然”闖入男性主導的“匠作之域”,乍一看似乎有些“匪夷所思”。林徽因需要勇氣,需要跨越一道道關卡,在不平等的環境中爭得“同男生一起學習的機會”。林徽因勇氣可嘉,她充滿自信地認為,自己會成為新一代的女建築師。她更是以極大的熱情,憑著她的感召力,為建築界引入了梁思成這樣一位中國建築學的奠基人物。單憑這一點,建築界就應該向林徽因致敬。1924年夏日,他們這支三人建築學習小分隊不久將與先行到達美國的楊廷寶、童寯、趙深等清華老同學會合,一道走進新的世界。林徽因、梁思成和陳植抵達美國時正值7月,由於錯過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春季招,他們三人先行來到康奈爾大學,在康奈爾大學選修了暑期相關課程。這樣,作為一個過渡,有益於調整自我和適應美國的新環境。同時,因為賓大采取學分制(對學生不做學年限制),如果他們通過選修課在秋季入學賓大,就有可能直接進入二年級或更高年級學習。這對已延誤一年學業的梁思成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在康奈爾大學,林徽因選修了戶外寫生課,同時還選修了高等代數。或許有人會問,飽含藝術氣質、發散性思維明顯的林徽因,是否具有高等代數所需要的理性思維?其實,林徽因是文理兼通的。她是情感豐富的女詩人,也是有著理性思維、縝密嚴謹的建築學家。梁啟超說:“熱心和冷腦相結合是創造第一流藝術品的主要條件。”林徽因選擇研修高等數學,對她在建築領域的研究乃至詩歌創作都有意義。“靈感是對某一問題長期思考後突然產生的思想火花”,林徽因稱自己常常在這種“捕捉靈感和理性邏輯思考的狀態間轉換”。這樣靜心修課的日子剛有一個月光景,正當梁思成、林徽因全力以赴投身於緊張的夏季選修課學習時,他們忽然收到家中急信,告知思成的母親李惠仙癌癥惡化。梁林出國前夕,李惠仙被發現乳腺癌復發。此時梁思成已經延遲一年出國。“兒行千裡母擔憂”,但為了孩子的學業,堅強的李惠仙忍痛放兒子遠行。臨別之際,作為長子的梁思成感到肩上的壓力愈發沉重—— 他有著“時不我待”渴望求知的緊迫感;秉著“立業方可成家”的父訓教誨;承著在臥病老母床前盡孝的義務;也有攜手林徽因奔向未來的憧憬。出行前,梁思成的內心是極為矛盾和糾結的。他雖然遠行求學,暫時告別故土,但別離慈母告別親人時,他的內心惴惴不安,忐忑沉重。7月下旬起,梁思成接連收到父親梁啟超的來信,信中希望他盡快歸國同母親做最後的告別:“我想要你這次暑期學校完了之後,回來一趟…… 你媽媽得著這種刮毒的病,真是無可如何,全家人苦痛是到了極點,我願意我所愛的思成和全家人共甘苦幾個月……”梁啟超深知長子的求學之切,而極重忠孝的他還是希望兒子“權衡之後擇大節”——“思成啊,做學問固然要緊…… 但學問耽擱一兩年算不了什麼,我現在五十二歲,我還覺得我做學問還不遲,二十幾歲人將來補救的日子正長……”之後,眼見李惠仙病勢難支,梁啟超更急迫地再三催促梁思成快速回國。另一邊,考慮到梁啟超的態度,了解到梁家人的苦痛,林長民也隨即致信長女林徽因,向她告知情況,要她做好心理準備。7月25日,林長民在給林徽因的信中寫道:“思成的嬤病得好利害,我到太平湖飯店問過一次,見了令嫻(梁思順)。令嫻伺候病人當是很苦。聽說她已經有電報給思成,可憐思成初到遠方就得此消息。” 8月10日,林長民來信中再次描述梁家近況,同時也明確告知林徽因有關梁任公的考慮:“思成的嬤嬤的病狀苦痛得很。據醫生說尚可拖延兩三個月,但是苦痛日日加重。現在一轉動便作兒啼,可想其痛苦狀。醫生說此病最後要解脫,須得家族同意,故任公先生力促思成歸來……”此時此刻,最懂女兒的林長民深知孩子們的難處,但他要徽因體諒思成,勇敢獨自去面對未來,“你兩人這幾天一定為了此事絞盡腦漿,但望你兩人處此有同心同意的決斷…… 一面又須體貼思成,不可給他難受。若是思成回來(回國),你千萬保重。徽,我近來看你頗有主意,你便單獨留學有何不可,提高勇氣毅力來,三年後我預備歡迎我家的木蘭。”“徽:得你來電,又接到來函…… 並聞思成已有電要歸省(回國),我更覺得你二人處此難決境遇很得體,我很欣慰。”一片溫情,不盡牽掛,無限體貼。善解人意的父親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給予的是溫暖和鼓勵。正當梁思成緊急辦理回國手續之際,李惠仙病勢突然加劇,於1924年9月13日與世長辭。對梁思成而言,即使他坐三天橫貫大陸的火車,趕最早一班輪船,跨越太平洋,也無濟於事了。母親終是沒能等到日夜期盼的遊子歸來。事已至此,梁啟超勸孩子安心求學,不必再趕回國內:“電阻汝歸一事,當十日前…… 況且那幾天京奉津浦兩線交通都已陸續梗阻,你若回來,保不定這兩天還困守在奉天或上海,那麼真急死了。所以這次強制你不回來,或者也是上天可憐,不忍再加增你和全家的苦痛。”他認真地告訴長子:“你媽媽對你和徽因始終是至愛而且喜歡的,你們動身前半個月,他〔她〕和老郭說你們如何可愛,自己如何滿足…… 你媽媽兩個月前病劇時暴躁異常,到最後三個禮拜,完全變了,慈祥到了不得…… 你和徽因,是他〔她〕所摯愛……”(1924 年9 月16 日,梁啟超致梁思成信)梁啟超寬釋、鼓勵著孩子,而許多時候,失去李惠仙的痛苦隻能由他獨自承擔。他與李惠仙夫婦二人感情甚篤,李惠仙的離去對梁啟超的打擊是深重的。梁啟超的身體和精神都受到雙重重創。一向樂觀昂揚、多少年筆耕不輟的他竟然幾個月不能寫作,痛感“不知人間何世”。一年之後,他寫下《祭梁夫人文》,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我德有闕,君實匡之;我生多難,君扶將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賞心,君寫君藏;我有幽憂,君噢使康;我勞於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揚。今我失君,隻影徬徨!……


     


    賓大歲月


    1924年秋,林徽因、梁思成與陳植三人一同抵達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梁思成、陳植都順利地注冊入學,成為賓大建築繫的學生。而林徽因被告知該校建築繫“不收女生”,理由是“建築繫學生經常要整夜畫圖,女生無人陪伴無法適應”。因此,林徽因隻好轉而去注冊該院的美術繫,成了美術繫的一名學生。最初是林徽因熱心要選擇建築專業,並促使梁思成下定同樣的決心,結果她卻被拒之於門外,這樣的處境不能不讓她感到尷尬。過去,我們家裡人一直認為,林徽因是滿懷希望,直到抵達賓大時方知“建築繫不收女生”,同時受到意外打擊。後來,我們從賓大了解相關細節,纔知道情況並非如此。林徽因在前往賓大注冊之前就已經明確知曉“建築繫不收女生”。她曾先後通過中國婦女留學委員會和美國大使館給賓大寫信,提出希望進入建築繫的要求,然而她兩次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復。她是有備而來,換句話說也就是要“硬闖”的!我們了解到,當時在美國也有其他學校可以接受女生注冊學習建築學。然而,當年的林徽因有著一種“非賓大不可”的倔強。在賓大設計學院院長弗裡茨·施泰納(Fritz Steiner)與部分教師來京座談中,我們也試圖去理解當年林徽因如此執著的動因。首先,我們相信林徽因這份執著緣自她追逐自己夢想的信念。少女時代,她便認定了建築師這一未來職業。她愛那偉大時代的建築作品,愛那蘊含其中的人文歷史的厚重,她遵從自己的本心—— 富有浪漫詩意也不乏科學理性。她的人生選擇不僅是個人愛好,更是可以讓自己奮鬥終生的事業。這位外表看似纖弱的女性,內中有著剛強不屈的執著和堅定。她不肯輕易屈服於現實,放棄自己的摯愛和夢想。她渴望進入賓大的建築繫—— 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建築繫。她要竭盡全力。我感佩林徽因的勇敢,她孤身闖入建築學這個本屬於男人的世界。在那個舊的時代,她稱得上是一位頗具探索精神的新時代女性。在賓大,她隻是未能如願成為建築繫的正式學生,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對理想的追尋。當時中國尚未有建築學科,建築是匠作手藝,官學儒生不屑與之為伍,與女子更是不沾邊。這位年輕姑娘所面臨的絕不僅僅是能否進入課堂的問題,她將面臨一生的挑戰—— 她要為祖國帶回一門新學科,成為新一代的女建築師,更多的挑戰會接踵而來…… 如果此時林徽因選擇放棄,她的人生之路也將徹底改寫。在交談中,我們和賓大的教師們都覺得,林徽因當年的“抗爭”還是頗有技巧—— 由藝術專業入校,走“曲線救國”之路,繞著圈子再返回建築繫“選修建築學”。說她是“選修”,其實林徽因的選修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建築課程(除了男體寫生和入工地現場等課程不被允許外)。學院評估機構認定她“成績甚至優於同班優秀的男生”。2007年,為了拍攝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我曾同央視編導胡勁草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找到了林徽因、梁思成當年入學注冊的檔案。捧起林徽因泛黃的成績單,我隻覺得一股暖流湧動,手中的文獻似乎帶著前輩的溫度。看到林徽因的成績單上記錄著不少“D”,我不覺微微皺起了眉頭。檔案管理員見狀笑著解釋道:“別緊張!‘D’代表著Distinction(傑出),也就是最好的成績!”


    在賓大查閱林徽因資料和檔案時,我萬分感慨—— 她學習了全部建築課程,卻不為得到建築學位;日後歸國,她沒有建築學位,卻又做了一輩子的建築研究工作。想來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或許可稱為——真正為志趣與熱愛,為得到知識而學。即使今天,又有幾個人願意耗費如此大的心血,千辛萬苦地去“得不到學位”的大學學習,下這麼大的功夫……


    學校當時拒絕林入校的理由之一是“建築繫學生經常要整夜畫圖,女生無人陪伴無法適應”。而在林徽因,其實她打破了這個禁忌。從第一年入學開始,她就與梁思成等男生們一同上課,整天和建築繫同學們一起畫圖,沒有任何“不適應”。她還經常和梁思成為建築繪圖“爭吵”。當時建築繫的一位年輕教師說:“包括林徽因在內的一批中國學生建築圖作業都做得棒極了。”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賓大檔案顯示—— 從1926年至1927年,在賓大求學的最後一年,林徽因這位非建築繫學生竟然受聘為“建築繫助教和建築設計的業餘指導教師”。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