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勞費爾東方珍寶探秘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美)伯托爾德·勞費爾 著芮傳明 譯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482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8148243
    作者:(美)伯托爾德·勞費爾?著/芮傳明?譯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8月 

        
        
    "

    編輯推薦

    ○  本書摘錄和轉引了大量極有價值的漢語文獻資料,用流暢的語言談論了古代中國宗教崇拜、喪葬以及個人裝飾品中的玉器,發表了許多非常有創見的觀點,提供了十分有意思的信息。


    ○  勞費爾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以及它們與其他文明之交流的研究非常深刻,見解獨特,其觀點往往令人拍案叫絕。該書兼具學術性和趣味性,並附圖數百幅,長時期內始終是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著述。


    ○  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國人和國際學界重視,並進行越來越廣泛和深刻的研究之際,我們深切地感到,若繼續“冷淡”勞費爾的相關作品,非但是具備相應漢譯能力者的失責,更是中國學術界在古代藝術、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巨大損失。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美國著名漢學家伯托爾德·勞費爾的三部著述,按初版時間排序,分別為《東方綠松石考釋》(1913 年初版)、《中國和希臘的鑽石研究》(1915 年初版)和《中國的像牙》(1925年初版)。它們均由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出版,有彩色及黑白圖片 30 餘幅,皆為勞費爾的經典人類學著作。通過勞費爾細密嚴謹的考釋論證工作,本書不僅解決了諸多中國古代文明與域外交流方面聚訟紛纭的學術問題,還對綠松石、鑽石及像牙在中國古代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領域曾經具有的獨特價值進行了繫統、全面的梳理和論述,讀者可借此管窺勞費爾基於淵博的學識與科學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卓越學術貢獻。

    作者簡介

    伯托爾德·勞費爾(1874—1934),生於德國科倫,肄業於柏林大學,1897年在萊比錫大學獲博士學位。勞費爾曾受過德國自然科學和考據學的訓練,並受法國漢學家沙畹等影響。1898—1899 年,勞費爾率領傑瑟普北太平洋考察隊,在庫頁島和黑龍江流域一帶考察;1901—1904 年,勞費爾率領當時熱心於向中國擴張的美國資本家雅各布·希夫組織的考察隊到我國調查研究; 1908—1910 年,勞費爾作為黑石考察團團長,到我國西藏和內地考察;從 1910 年起,勞費爾在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人類學部任主任達二十餘年之久。勞費爾著作很多,在美國東方學界以淹博著稱。


    譯者簡介:


    芮傳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獲復旦大學歷史學繫“中西交通史”專業碩士學位及“中亞史”專業博士學位。主要學術研究領域涉及古代中外關繫史、中央歐亞史、宗教文化交流等。相關的學術專著有《大唐西域記譯注》《東西紋飾比較》《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志》《古突厥碑銘研究》《淫祀與迷信》《東方摩尼教研究》《摩尼教敦煌吐魯番文書譯釋與研究》《絲路古史散論》和O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Silk Road等,以及學術譯著《巫術的興衰》《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歹土》《中亞文明史(卷)》等。

    目錄
    總 目
    漢譯者序 1
    中國與希臘之鑽石研究 1
    5 導言
    9 章 鑽石谷的傳說
    33 第二章 鑽石之不可摧毀性
    43 第三章 鑽石與鉛
    49 第四章 金剛鑽
    61 第五章 鑽石與黃金
    69 第六章 釋“昆吾”
    75 第七章 鑽石的毒性辨析
    79 第八章 贗品鑽石
    83 第九章 西方古人對鑽石的了解
    91 第十章 鑽石的切割

    總 目


    漢譯者序 1


    中國與希臘之鑽石研究 1


    5 導言


    9 章 鑽石谷的傳說


    33 第二章 鑽石之不可摧毀性


    43 第三章 鑽石與鉛


    49 第四章 金剛鑽


    61 第五章 鑽石與黃金


    69 第六章 釋“昆吾”


    75 第七章 鑽石的毒性辨析


    79 第八章 贗品鑽石


    83 第九章 西方古人對鑽石的了解


    91 第十章 鑽石的切割


    99 第十一章 中國人對鑽石的了解


    109 第十二章 夜光石


    123 第十三章 寶石的磷光現像


    中國的像牙 137


    143 章 中國的像與像牙貿易


    167 第二章 猛犸的傳說與猛犸牙的貿易


    183 第三章 海像牙與角鯨牙的貿易


    215 第四章 像牙的替代品


    221 第五章 像牙的制品


    235 參考書目


    237 圖版


    東方綠松石考釋 247


    253 序言


    255 章 印度的綠松石


    267 第二章 中國藏地的綠松石


    293 第三章 中國漢地的綠松石


    371 附論


    375 圖版

    在線試讀
    漢譯者序
    勞費爾(Berthold Laufer),1874 年 10 月 11 日生於德國科隆,1934 年 9 月 13 日卒於美國芝加哥。作為世界著名的漢學家、語言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民俗學家,他因其優秀著述《中國伊朗編》(Sino-Iranica: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被譯成中文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聞名中國學術界。
    勞費爾的主要研究地域是遠東地區,格外熟悉和感興趣的則是中國。他的著述極為豐富,僅獨立署名的大小專著、論文和書評等作品,便達二百數十種,而數十年日常工作的報告等文字尚未計算在內。他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以及它們與其他文明之交流的研究非常深刻,見解獨特,其觀點往往令人拍案叫絕。
    不得不遺憾地承認,多年來,中國學術界對勞費爾這位學術大師確有“怠慢”之嫌,蓋因他的諸多優秀作品除了 1964 年由林筠因翻譯出版了《中國伊朗編》外,似乎再未見到較大篇幅的譯著,甚至未見相關的介紹;這與勞費爾著述的數量、質量、價值和影響是很不相稱的。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國人和國際學界重視,並進行越來越廣泛和深刻的研究之際,我們深切地感到,若繼續“冷淡”勞費爾的相關作品,非但是具備相應漢譯能力者的失責,更是中國學術界在古代藝術、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巨大損失。
    有鋻於此,譯者不揣譾陋,冀以綿薄之力,為該領域的學術研究略作添磚加瓦之事。不敢自噓“鴻鵠之志”,妄圖畢大功於一役;隻望累土“九層之臺”,庶幾積小成於多年。因此,本書作為規劃的步,先收載三部篇幅不是很大,但是影響不小的專著;隨後再盡快推出篇幅更大,論述更為深刻的其他作品。
    具體而言,本書收載的三部著述,按初版的時間排序,分別為《東方綠松石考釋》(Notes on Turquois in the East,1913 年初版)、《中國和希臘之鑽石研究》(The Diamond: a Study in Chinese and Hellenistic Folk-lore,1915 年初版)和《中國的像牙》(Ivory in China,1925 年初版)。它們都由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出版,是其人類學繫列的出版物之一。這部漢譯本的總標題則取名《勞費爾東方珍寶探秘》,因為它們的內容不僅限於中國,更涉及中國古代文明與域外的交流。
    勞費爾具有豐富的語言學知識,其旁征博引之處往往直接摘錄原文,故著述中不乏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等辭句,或者梵文、藏文、日文、阿拉伯文等術語。譯者隻有盡其所能地將原貌提供給讀者;若出現不夠確切,甚至不正確的譯文,則懇請讀者諸君予以諒解,並不吝賜教。
    在此,除了簡單交代這部譯著的來龍去脈外,也借此機會略微介紹原作者的學術生涯和主要學術成果,以方便中文學界的讀者更多、更好地參考和借鋻勞費爾的精彩著述,及了解和探討中國與世界的傳統文化。

    漢譯者序


    勞費爾(Berthold Laufer),1874 年 10 月 11 日生於德國科隆,1934 年 9 月 13 日卒於美國芝加哥。作為世界著名的漢學家、語言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民俗學家,他因其優秀著述《中國伊朗編》(Sino-Iranica: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被譯成中文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聞名中國學術界。


    勞費爾的主要研究地域是遠東地區,格外熟悉和感興趣的則是中國。他的著述極為豐富,僅獨立署名的大小專著、論文和書評等作品,便達二百數十種,而數十年日常工作的報告等文字尚未計算在內。他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以及它們與其他文明之交流的研究非常深刻,見解獨特,其觀點往往令人拍案叫絕。


    不得不遺憾地承認,多年來,中國學術界對勞費爾這位學術大師確有“怠慢”之嫌,蓋因他的諸多優秀作品除了 1964 年由林筠因翻譯出版了《中國伊朗編》外,似乎再未見到較大篇幅的譯著,甚至未見相關的介紹;這與勞費爾著述的數量、質量、價值和影響是很不相稱的。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國人和國際學界重視,並進行越來越廣泛和深刻的研究之際,我們深切地感到,若繼續“冷淡”勞費爾的相關作品,非但是具備相應漢譯能力者的失責,更是中國學術界在古代藝術、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巨大損失。


    有鋻於此,譯者不揣譾陋,冀以綿薄之力,為該領域的學術研究略作添磚加瓦之事。不敢自噓“鴻鵠之志”,妄圖畢大功於一役;隻望累土“九層之臺”,庶幾積小成於多年。因此,本書作為規劃的步,先收載三部篇幅不是很大,但是影響不小的專著;隨後再盡快推出篇幅更大,論述更為深刻的其他作品。


    具體而言,本書收載的三部著述,按初版的時間排序,分別為《東方綠松石考釋》(Notes on Turquois in the East,1913 年初版)、《中國和希臘之鑽石研究》(The Diamond: a Study in Chinese and Hellenistic Folk-lore,1915 年初版)和《中國的像牙》(Ivory in China,1925 年初版)。它們都由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出版,是其人類學繫列的出版物之一。這部漢譯本的總標題則取名《勞費爾東方珍寶探秘》,因為它們的內容不僅限於中國,更涉及中國古代文明與域外的交流。


    勞費爾具有豐富的語言學知識,其旁征博引之處往往直接摘錄原文,故著述中不乏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等辭句,或者梵文、藏文、日文、阿拉伯文等術語。譯者隻有盡其所能地將原貌提供給讀者;若出現不夠確切,甚至不正確的譯文,則懇請讀者諸君予以諒解,並不吝賜教。


    在此,除了簡單交代這部譯著的來龍去脈外,也借此機會略微介紹原作者的學術生涯和主要學術成果,以方便中文學界的讀者更多、更好地參考和借鋻勞費爾的精彩著述,及了解和探討中國與世界的傳統文化。


    1884—1893 年間,勞費爾就讀於德國科隆的弗裡德裡希·威廉中學,1893—1895 年間則在柏林大學度過;其中有部分時間(1894—1895)兼職於柏林的東方語言學院。1897 年,他獲得萊比錫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並聽從同樣出生於德國的博阨斯(Boas)教授的建議,於 1898 年前赴美國,就職於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這是他在其人生道路上邁出的關鍵一步,從此,他扎根美國,成為著名的民族學者、人類學者、東方學者。


    1898—1899 年間,勞費爾率領傑瑟普北太平洋考察隊(Jesup North Paific Expedition)前赴庫頁島和黑龍江流域考察,對當地的土著部落進行民族學研究。1901—1904 年間,他又率領雅各布·希夫考察隊(Jacob H. Schiff Expedition)前往中國,研究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並收集相關的民族學資料。


    回到美國之後,勞費爾擔任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民族學部助理,歷時兩年(1904—1906)。在此期間,他於 1905 年兼任哥倫比亞大學的人類學講師,以及在 1906—1907 年間兼任同一座大學的人類學和東亞語言學講師。


    1908 年,勞費爾成為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職員。從此之後,他謝絕了其他機構的多次邀請,乃至高薪的許諾,始終沒有離開過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直到去世。他相繼擔任過東亞部的部長助理、亞洲民族學部的部長助理,以及人類學部部長等職務。


    勞費爾就職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之後,又有兩次為了學術研究赴遠東地區進行長時間的考察。次是 1908—1910 年間,他作為黑石考察團(Blackstone Expedition)團長,考察了中國的西藏和內地。第二次是 1923 年,他隨馬歇爾·菲爾德考察團(Marshall Field Expedition)考察了中國。


    勞費爾感興趣的地區是遠東,因此他曾擠出大量時間學習和掌握必要的語言,所學的東方語言包括波斯文、梵文、巴利文、馬來文、中文、日文、滿文、蒙文、藏文和達羅毗荼文等。而在遠東各地中,他為關注,且研究成果多的領域則是中國。這體現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中國展覽室上:其中的絕大部分展品都是他在東方考察期間購買所得;他尤其引以為豪的是其玉器收藏,他對此深有研究,倍加珍愛,乃至往往親自向參觀者詳細介紹形形色色的中國古代玉器。他認為這些實物以及與之相關的著述是他平生對學術研究的主要貢獻。


    另一方面,勞費爾在大量學術機構中兼任重要或主要職務的現像也充分表明,他的學識淵博,興趣廣泛,並且積極投身學術研究事業,從而在其並不漫長的學術生涯中為後世創造了豐碩而極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例如,他參與工作的學術機構包括全美中國研究顧問委員會、全美中國文化和經濟研究委員會、美國與遠東友誼促進會、全美波斯藝術與考古研究會、民族學研究會、美國先進科學協會、美國研究委員會、美國東方學會、美國新東方學會、科學史學會、美國人類學協會、德國人類學學會東京分會、皇家亞洲學會華北分會、亞洲學會、美國民俗學會、語言學會、亞洲藝術聯誼會、東亞藝術學會,等等。此外,他還擔任了不少學術機構的通訊成員以及好幾種刊物的聯合編輯。


    當然,勞費爾令人印像深刻和有價值的成果是他撰寫的大量學術著述。他的早期作品的主題涉及中國西藏和蒙古,不過此後他更以有關中國內地之藝術和考古的研究聞名於世。例如,1909 年初版的《中國漢代陶器》(Chinese Pottery of the Han Dynasty)使他得到該領域的國際學術界的認可。這雖然是他研究中國古代陶瓷史的本書,距今已有一百餘年,但至今仍是該領域的典範之作。數年之後,他又有長文《中國漢代墓雕》(Chinese Grave Sculptures of the Han Period,1911 年初版)和專著《中國陶俑:護甲史導論》(Chinese Clay Figures: Prolegomena on the History of Defensive Armor,1914 年初版)面世,同樣十分精彩。


    不過,能使勞費爾馳名國際學界的,似乎是他撰成於 1912 年 的 專 著《玉: 中 國 的 考 古 與 宗 教 研 究》(Jade: 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他依靠其良好的漢語知識,摘錄和轉引了大量極有價值的漢語文獻資料,用流暢的語言談論了古代中國宗教崇拜、喪葬以及個人裝飾品中的玉器,發表了許多非常有創見的觀點,提供了十分有意思的信息。該書並附圖數百幅,長時期內始終是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著述。


    眾所周知,勞費爾有關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名著是《中國伊朗編》(Sino-Iranica: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1919 年初版),有些學者認為,這是他重要的一部著作。不管怎樣,此書對於古代中國與伊朗或其他域外地區之間植物、礦物、藥物、織物等文明交流的某些深入考證,至今仍被學術界視為權威之論。勞費爾同樣探討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類似著述還有許多,本書譯載的三篇(《東方綠松石考釋》《中國和希臘之鑽石研究》《中國的像牙》)便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如《火浣布與火怪》(Asbestos and Salamander: an Essay in Chinese and Hellenistic Folklore,1915 年初版)、《中國和印度的取火透鏡》(Optical Lenses: Burning Lenses in China and India,1915 年初版)《阿拉伯與中國之海像牙和角鯨牙貿易》 (Arabic and Chinese Trade in Walrus and Narwhal Ivory,1913 年 初版)、《亞洲琥珀的歷史記載》(Historical Jottings on Amber in Asia,1907 年初版)等,都是兼具學術性和趣味性的著述。


    勞費爾的諸多作品發表至今,少則將近九十年,多則一百數十年。在這段漫長的時期裡,社會迅速發展,學術研究的總體水平當然也大為提高。因此,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勞費爾的著述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甚至謬誤。然而,這並不妨礙它們仍然可以作為該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尤其是當學者們將關注點更多地轉向近現代或當代,忽視傳統文化研究,並且學風趨於浮躁、功利時,勞費爾的著述顯然更加具有莫大的“啟發”和“糾偏”意義。這也是譯者期望達到的目的之一。


     


     


    導 言


    在希臘—羅馬世界的所有奇觀和財富中,能令中國人產生深刻而持久印像的,是大量形形色色的寶石。在上古時代,中國人所知的寶石種類極其有限,主要是適宜雕刻的、不透明的彩色石料。至於對透明寶石的發光品性,以及有關切割、打磨和鑲嵌的技術,他們則一無所知。直到與希臘、印度文明接觸後,他們纔對這新世界有所了解。伴隨著域外的新物品,西方的民間傳說也一起湧入了中國的城市和鄉村。


    本書通過對鑽石史的詳細研究來進行有關中希關繫的一繫列專門探討,1 主要是因為這個專題提供了有關古典觀念傳播至遠東的很有啟發性的一個例子。中國人在這個領域的知識是一片空白;正是因為不了解鑽石,所以他們很容易接受與這方面相關的觀念。2 印度是鑽石銷往西亞、希臘—羅馬世界以及東南亞和中國的集散中心。盡管如此,中國人有關鑽石的觀念與印度並不相同,卻與希臘、羅馬古典文獻中闡述的觀念一致。這是因為鑽石是從希臘化世界直接輸入中國的,而人們對於這一點在此之前始終毫不知情。這便是我目前首次進行這項研究的另一個理由。


    中國學者豐富而可信的記載大大豐富了我們有關這個專題的知識,以至超過了西方古典作家留給我們的資訊,闡明了至今尚未解決的好幾個問題。在下文將看到,金剛鑽在古代世界的使用一事,曾遭到許多學者的懷疑和否認,如今則已成為確鑿無誤的事實;此外,古人對真鑽石的了解和熟悉,從開初的懷疑逐步演變成對事實的確認。同樣地,諸如“古人是否使用金剛砂(鑽石粉),是否切割、磨光鑽石”這類討論熱烈的問題也會獲得新的解答。


    注釋


    1 我已發表了另外兩篇與此方向類似的文章:The Story of the Pinna and the Syrian Lamb(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Vol.XXVIII, 1915, pp.103-128)以及Asbestos and Salamander(T‘oung Pao, 1915, pp.297-371)。


    2 Geerts 在 1878 年說道,中國和日本至今未見出產鑽石(Les produits de la nature japonaise et chinoise, p.201)。在山東省發現鑽石隻是近年的事情(參看 A.A.Fauvel, Les diamants chinois, Comptes—rendus Soc.de l’industrie minière, 1899, pp. 271- 281; Chinese Diamonds, Mines and Minerals, Vol. XXIII, 1902-1903, p.552)。已故的 F.H.Chalfant 在 Forsyth 所編的 Shantung, the Sacred Province of China 一書的第 346 頁作了這樣的記述:“沂州東南 55裡處有鑽石礦場。石料見於兩條河流的下遊,分布在覆蓋於微紅砂石礫岩上的很薄的沙層中。在沂州附近開采金礦的一家德國公司做出了決定性的努力去開發鑽石礦,但是這家企業並不是商業上的成功者。據德國專家們的看法,由於兩條河道長時間的水流的作用,鑽石纔沉積在如今的這個位置;而礦石的源頭則可能在蒙山山脈的某處。鑽石——其中有一些的質量很高——則始終在上面所說的地點被撿到,偶然也見於其他地方。”德國在 1907 年放棄了這些礦場,因為此處所產的鑽石作為寶石而言幾無價值,而隻適宜於工業用途。見 Engineering and Mining Journal, Vol. LXXXIV, 1907, p.1159。


    一位匿名作者在 Mines and Minerals(Vol.XXIII, 1903, p.552)上報道了中國的鑽石開采情況:“中國人通過以下方法獲得鑽石:據他們說,夏雨過後,沙層表面便會顯露出鑽石。人們知道在那裡挖掘是無用的,所以都在急流衝刷過的沙子上來回走動。由於鑽石碎片具有尖銳的稜角,很容易刺入尋寶者草鞋的鞋底,而其他的普通礫石則不太可能嵌入鞋底。待到尋寶者認為數量足夠時,便將許多草鞋堆在一起焚燒;此後再用篩子將草鞋灰篩去,鑽石就被分離出來了。我們見到的鑽石都很小,尺寸僅在小米和大麻籽之間。這類鑽石通常都呈淡黃色,盡管也有純白色的。當他們見到較大顆粒的鑽石時,便把它敲碎。他們告訴我們道,這是為了用以做鑽頭的尖刃。顯然,中國人不知道如何切割鑽石,他們通常不把它視作寶石。他們更喜歡玉、紫晶、紅玉髓和瑪瑙。隻是在荷蘭人於 16 世紀早將切割鑽石傳入中國之後,各大口岸及京城的富人纔切割從印度或歐洲進口的鑽石,用以裝飾其帽子或戒指。山東的鑽石采集者將它們銷至全國各地,形成相當重要的一項貿易。”我不知道這一現代的鑽石采集具體的開始日期,但是似乎不會早於 19 世紀下半葉。我在中文典籍中找不到有關它的任何資料。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