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通俗史家蔡東藩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356-516
    【優惠價】
    223-323
    【作者】 李保明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ISBN】97875484565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8456575
    作者:李保明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

    編輯推薦

    很多學者注意了蔡東藩作為一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平民知識分子的思想中的惶惑、矛盾、復雜的特點。那麼,蔡東藩的思想是怎樣形成的?決定他在新舊思想之間的選擇取舍的原則又是什麼呢?釐清這兩個關鍵問題,纔能讓我們真正走近蔡東藩。從事蔡東藩研究的專家李保明先深入研究研究蔡東藩的生平與著述、思想與歷史演義特征,揭示蔡東藩作為一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平民知識分子的思想中的惶惑、矛盾、復雜的特點,探索其思想的形成原因。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文學傳記《浮生如夢――蔡東藩傳》後續的學術研究性著作,著重研究蔡東藩的生平與著述、思想與歷史演義特征,釐清了過往蔡東藩研究中的許多訛誤之處,並首次從教育觀、道德觀、政治觀、歷史觀四個方面,繫統地剖析了蔡東藩的思想觀念;從歷史演義觀、歷史演義的編撰目的、《歷朝通俗演義》的文體特征、史料處理辦法及文筆運用等七個方面,繫統地研究了蔡東藩歷史演義自具一格的特色。

    作者簡介

    李保明,1970年出生,浙江杭州蕭山區人,高級教師,現供職於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小學,十餘年來一直從事蔡東藩研究,出版《演義大家蔡東藩評傳》《演義大家蔡東藩》《浮生如夢――蔡東藩傳》等著作,公開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章慘淡的人生
    一少年寒窗
    二福建宦遊
    三筆下春秋
    四晚年避難
    第二章輝煌的著述
    一教育類著述
    二歷史類著述
    三短篇小說集
    四類書著述
    五對聯作法
    六散佚作品
    第三章新舊雜揉的思想
    一“教育急進”思想

    章慘淡的人生


    一少年寒窗


    二福建宦遊


    三筆下春秋


    四晚年避難


    第二章輝煌的著述


    一教育類著述


    二歷史類著述


    三短篇小說集


    四類書著述


    五對聯作法


    六散佚作品


    第三章新舊雜揉的思想


    一“教育急進”思想


    二八德箴


    三暴君、暴民專制與官僚政治


    四半是人事,半是天數


    五浙東文化的影響


    第四章自具一格的歷史演義


    一歷史演義是“良小說”


    二“期為通俗教育之助”


    三融“自撰、自批注、自評”於一體


    四以正史為經,以軼聞為緯


    五論史以知興替


    六化正為奇,用筆曲折


    七語中藏諷,寓貶於事

    前言

    緒言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東藩,譜名椿壽,筆名東帆、東颿,浙江省山陰縣天樂鄉(今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人,近代著名的通俗史學家。他以10餘年的含辛茹苦,秉持“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先後編撰了11部、共計6500000多字的歷史演義,記載自秦始皇至民國九年凡2166年的歷史。付梓後,一版再版,經久不衰,累計銷量超10000000冊,在通俗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蔡東藩生活於從晚清到抗戰結束這一中國近現代歷復雜、動蕩、慘烈的歷史階段。作為一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平民知識分子,從科舉應試到致力“教育救國”兼為“稻粱謀”而埋首著述,後終老鄉野,其一生是普通而又偉大的。他寫盡了中國歷史,為我們留下了一部裨益通俗教育的中國通史,而且還時時地閃現在人們眼前,雖時空遠隔,仍有如晤對。然而,他自己的歷史卻成了謎,未能留下一張照片、一份履歷,讓研究者難以撥開籠罩在他身上的那層雲霧。


    歷史常常會湮沒一些本不該湮沒的人,蔡東藩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很少得到學者的關注與研究。民國時期,隻有他的一些好友、同行,如邵伯棠、許廑父、徐天嘯、盧冀野等,在為其作品所作的序言中略有介紹與評介。如平襟亞為《清代十三朝演義》所作序言雲:“蔡子東藩,今之積學士,明習史事,善談掌故,著《清代十三朝演義》一書,搜羅宏博,褒貶精嚴,而於種族國際問題,尤三致意焉。是書一出,吾知有裨於學校社會,與夫研究史事者。”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1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重版《歷朝通俗演義》,並更名為《二十四史通俗演義》,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為之作序。盡管受到當時政治形勢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顧頡剛對《歷朝通俗演義》的成就與不足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1961年,《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上卷)收入範煙橋的《民國舊派小說史略》。範煙橋對蔡東藩及其作品有近千字的評介。1962年1月25日,著名歷史學家、蔡東藩的學生柴德賡在《文彙報》發表了《蔡東藩及其<歷朝通俗演義>》一文,對蔡東藩的生平著述、辛亥革命時期的思想和《歷朝通俗演義》進行了概述和評論。此文可以說是蔡東藩研究史上篇專業性的論文。


    改革開放後,對蔡東藩的研究逐漸增多。著名的歷史學家吳澤主編的《中國近代史學史》首次把《歷朝通俗演義》納入了通俗史學的範疇。1987年在《浙江工人報》上刊載近2萬字的《山陰道上》,描述了蔡東藩青少年時期的奮鬥歷程,繫篇關於蔡東藩的傳記文學。該年7月,中共蕭山縣委宣傳部、政協蕭山文史工作委員會等11個單位發起,舉行蔡東藩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會。次年8月,政協蕭山文史工作委員會編印了《蔡東藩學術紀念文集》。該書收錄吳澤、柴德賡、劉寅生、金名等教授、專家以及蔡東藩後裔和知情者寫的文章40多篇,為蔡東藩研究保存了不少有價值的史料。


    21世紀年,範伯群主編的《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出版。該書第四編有題為“蔡東藩與‘正史演義’”的專章研究。2003年夏秋之季,蔡東藩的出生地――臨浦鎮的當地政府舉辦了蔡東藩學術研討會,向社會各界征稿。這些研究論文於2005年結集為《蔡東藩研究》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收錄文章39篇。2007年,《紹興名人傳略》(文史卷)有2萬餘字的蔡東藩傳略。2010年6月,李保明的《演義大家蔡東藩評傳》約22萬字由線裝書局出版,為部蔡東藩的文學傳記作品。該書對蔡東藩的著述作品的考證較為扎實,糾正了以前的許多繆誤。其後,又以《浮生若夢――蔡東藩傳》重版,並被評為2017年十大傳記圖書之一。7月,吳桑梓出版《臨浦鄉賢――蔡東藩》一書。2014年,陳夢麟主編的《二十世紀浙江國學家》出版,計收錄57位名人。其中以“演史巨筆蔡東藩”為題,介紹了蔡東藩的生平和文學貢獻,認為蔡東藩在普及中國歷史知識方面的貢獻是前無古人的。2015年,範志強所著《蔡東藩評傳》出版,這部書是蔡東藩研究史上比較有學術價值的專著。除這些專著外,還有龍劍平的碩士學位論文《蔡東藩<後漢演義>研究》、陳姝瑾的《試論信史小說的創作――以<後漢演義>、<三國演義>、<三國志>比較為例》、劉桂梅的《歷史演義小說與蔡東藩》等專題論文。


    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注蔡東藩及其作品的學者逐漸多了起來。縱觀這些研究,其內容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蔡東藩生平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除上述提及的幾部(篇)傳記類作品外,還有其它三類:


    類是回憶性文章。如蔡福源的《顛沛奮鬥奉獻――紀念祖父蔡東藩》、周明道的《我所知道的蔡東藩》、金若水的《<民國通俗演義>的一點舊聞》等,主要集中於《蔡東藩學術紀念文集》中。由於是回憶性質,存在著不少舛誤之處,不是很可信。


    第二類是年表形式。特別是蔡東藩仲孫蔡福源於1987年所撰的《蔡東藩年表》,以年表的形式記述了蔡東藩的生平大事,次給我們提供了相對完整的蔡東藩生平經歷。但依然存在著不少舛誤、疏漏之處,如蔡東藩曾就讀私塾,《蔡東藩年表》記錄為“從二哥課讀”;《留青新集》並非為蔡東藩的作品等等。另外,《浮生如夢――蔡東藩傳》所附《蔡東藩大事年表》,對《蔡東藩年表》進行了校正,但有些記錄依然有待確切史料的證實。


    第三類為考釋類文章。如陳志放的《關於蔡東藩生平的一些釋誤和質疑》,對蔡東藩候補知縣的地點、臨江書舍是租還是贈等問題進行了考證,糾正了不少錯誤。再如王煒常的《蔡東藩散論》,對蔡東藩的籍貫進行了論證,提出“蔡東藩是蕭山人”之說。


    由於蔡東藩生前顛沛流離,並在較長的時間內不為學術界所關注,其自傳性著述《浮生若夢》等未及出版的手稿也在“文革”中散佚等原因,蔡東藩的生平研究依然存在著較多的缺憾。如關於蔡東藩的字號、籍貫、婚娶、科舉考試的情況及除教育、著述外的其它生活經歷等等,能供佐證的史料少得十分可憐,致使一些不實說法廣為流傳,居然變身眾口一詞的常識。


    其二,蔡東藩作品的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蔡東藩的歷史演義上。且由於歷史演義的文體特征,研究者要麼從史學的角度,要麼從文學的角度,作出不同的評介。史學家吳澤充分肯定《歷朝通俗演義》是通俗史學發展進程之中的一塊裡程碑。1979年,他撰寫的《蔡東藩與<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以多達1.5萬字的篇幅,對蔡東藩生平思想、創作緣起、歷史演義的創作觀念及其在歷史與小說創作之間的困惑與矛盾、思想的科學進步與正統保守及歷史局限性等,進行了全面、精致的分析。後來,又在《蔡史演義>的史料學研究》一文中,從史料學的角度,對蔡東藩在正史和稗史之間的材料處理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探究。來新夏在《通俗史學家蔡東藩》一文中指出蔡東藩的歷史演義自成一“新演義體”,認為不得以小說視之,而當譽之為通俗史學。李志庭的《通俗史學、蔡東藩與中國近代史學》從通俗史學來考察蔡東藩的歷史演義,認為蔡東藩堪稱通俗史學之集大成者。


    張贛生在《民國通俗小說論稿》中指出,蔡東藩明明要寫小說,卻為得“通俗教育之助”,選擇依據正史這條非藝術之路,嚴重地影響了其作品的藝術質量。樓含松在《從“講史”到“演義”――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的歷史敘事》中指出,“蔡東藩新編歷朝演義,要求自己‘語皆有本’,不過是歷史的通俗化。到這時候,可以說歷史演義的文學生命已經結束了。”陳子平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第四編第四章中也同樣指出,蔡東藩是中國近現代歷史小說史上“正史演義”創作的集大成者,是“歷史”的“通俗化”、“演義化”,認為蔡東藩客觀的知識儲備和稟賦不能為他提供足夠的駕馭“小說”的素養和纔能。


    正統的史學界、文學界對蔡東藩的歷史演義不議不論。通俗史學界、通俗文學界又從不同的角度,對其作出了不盡相同的評論。這些評論也大都提到了蔡東藩在小說與史學著作之間遊移和矛盾的現像。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像?如果我們反向思考一下,這是否正是蔡東藩歷史演義的獨特之處呢?由此,他又形成了怎樣的歷史演義觀?又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歷史演義觀?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的研究。


    此外,蔡東藩還編著(含訂正)8部教育類書籍、3部類書、1部短篇小說集,對這些作品的研究僅有餘德泉的《從<聯對作法>看蔡東藩的聯律觀》、杜永毅的《中日外交史上一起教科書糾紛》等寥寥無幾的文章。從現有的資料看,自福建“宦遊”歸來後,蔡東藩一直從事著與教育相關的工作,從為“教育急進”而著述教科書,到“期為通俗教育之一助”而編撰歷史演義。這些作品無不融入了他個人的價值觀念,既有一脈相承的,也有前後變化的。因此研究蔡東藩的其它作品,尤其是教育類書籍,是準確把握蔡東藩思想觀念及其變遷軌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其三,蔡東藩思想的研究


    作為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位中國平民知識分子,蔡東藩的思想呈現出既保守又進步的特點。但研究者都無例外地指出愛國主義是蔡東藩思想根本的綱領基石性的內容。如富利剛在《蔡東藩的救國之路》一文中指出,蔡東藩走過了一條從清官救國、教育救國、演義救國到實業救國的救國之路。


    蔡東藩思想形成過程正值中國近現代政治文化思想極為動蕩的時期,先進的民主科學思想必然對他產生影響,成為他思想中進步的成分。如吳澤指出,“蔡東藩在五四前後,受資產階級民主與科學思潮的激揚,對鬼神、風水迷信以及某些封建保守思想,采取一定的批判態度。”


    但蔡東藩又是一位深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的人,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陳舊的觀念,甚至有時還表現的非常濃烈。如陳子平認為盡管蔡東藩對守舊、落後的歷史觀點也有懷疑、否定、更新的時候,但“正統”觀念是蔡東藩創作歷史小說基本的歷史觀點,表現為突出的是對每次農民起義都作否定性的攻擊。同時,天命觀、因果報應思想、女禍論等陳舊論調充斥在蔡東藩的歷史演義之中。他指出,從精神實質上說,蔡東藩還是沉浸在“歷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立德立功立言”的睡夢中的現代儒生。


    可以看出,研究者已充分注意到蔡東藩作為一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平民知識分子的思想中的惶惑、矛盾、復雜的特點。那麼,蔡東藩的思想是怎樣形成的?決定他在新舊思想之間的選擇取舍的原則又是什麼呢?釐清這兩個關鍵問題,纔能讓我們真正走近蔡東藩,進一步深入梳理其思想特點。


    如果把邵伯棠於1911年為蔡東藩《中等新論說文範》所作序言作為蔡東藩研究起點的話,迄今已一百多年了。在大眾層,他的歷史演義在不同的時代從不缺少讀者,生命力很強。所以,邵燕祥說蔡東藩是屬於人以文傳的作者。二月河說蔡東藩的歷史演義既擁有讀者,也擁有時間,並還要“擁有”下去。但一百多年來,學術圈對蔡東藩的研究顯得較為冷清,非但不全面繫統,也尚未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如此反差,如此分裂,或許正是研究蔡東藩的意義所在。本書力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蔡東藩的生平、著述、思想及其自具一格的歷史演義特征等方面展開討論,以期對蔡東藩的研究有所補充、拓展與深化。

    在線試讀
    一少年寒窗

    紹興,古會稽郡,後為越州,為東南名郡、江南大府。清雍正《浙江通志》在“圖說”中這樣記載紹興:

    帶山傍海,膏腴重地,以山水為郡,有層岡疊巘而無梯磴攀陟之勞,有大湖長溪而無衝激漂溺之患。領縣八:首山陰;次會稽,並附於郭,千岩萬壑,環列於鋻湖之上;次蕭山,瀕江負固,曰固陵;次諸暨,處萬山之會,長江彙之;次餘姚,壤接四明,與上虞皆在曹娥江之左,江發源浦陽,《水經注》所謂浦陽江是也;次嵊,次新昌,俱負會稽山之陽,並帶剡溪,擅沃洲天姥之勝,與天臺爭奇競秀於浙東者也。①

    這裡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古代有王羲之、謝安、謝靈運、陸遊、王陽明……到了近現代,更湧現出一大批能人志士培、魯迅、秋瑾、馬寅初、竺可楨等等。“鋻湖越臺名士鄉”正斯謂也。
    “紹興”之名,源於南宋。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林,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下詔自建炎五年(1131)正紹興,並升越州為紹興府,轄山陰、蕭山、會稽、嵊縣、諸暨、餘姚、上虞、十三年(1276)改紹興府為紹興路,領縣六(山陰、蕭山、會稽、嵊縣、上虞、新昌)、州二(餘姚州、諸暨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復置紹興府,領八縣(餘姚、諸暨兩州又改為縣)。明清時期,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府縣格局。
    山陰縣,因其地處會稽山之北而得之。康熙有詩雲:“灌木叢篁傍水幽,淡煙晴日漾芳洲。蘭橈搖過山陰道,在昔人傳鏡裡遊。”東漢時,為會稽郡郡治。清宣統三年(1911),山陰、會稽合並為紹興縣,隸屬紹興府。
    山陰縣西南接界蕭山、諸暨處,為天樂鄉。天樂鄉,始設於北宋太平興國


    ①(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圖說”。

    一少年寒窗


     


    紹興,古會稽郡,後為越州,為東南名郡、江南大府。清雍正《浙江通志》在“圖說”中這樣記載紹興:


     


    帶山傍海,膏腴重地,以山水為郡,有層岡疊巘而無梯磴攀陟之勞,有大湖長溪而無衝激漂溺之患。領縣八:首山陰;次會稽,並附於郭,千岩萬壑,環列於鋻湖之上;次蕭山,瀕江負固,曰固陵;次諸暨,處萬山之會,長江彙之;次餘姚,壤接四明,與上虞皆在曹娥江之左,江發源浦陽,《水經注》所謂浦陽江是也;次嵊,次新昌,俱負會稽山之陽,並帶剡溪,擅沃洲天姥之勝,與天臺爭奇競秀於浙東者也。


     


    這裡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古代有王羲之、謝安、謝靈運、陸遊、王陽明……到了近現代,更湧現出一大批能人志士培、魯迅、秋瑾、馬寅初、竺可楨等等。“鋻湖越臺名士鄉”正斯謂也。


    “紹興”之名,源於南宋。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林,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下詔自建炎五年(1131)正紹興,並升越州為紹興府,轄山陰、蕭山、會稽、嵊縣、諸暨、餘姚、上虞、十三年(1276)改紹興府為紹興路,領縣六(山陰、蕭山、會稽、嵊縣、上虞、新昌)、州二(餘姚州、諸暨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復置紹興府,領八縣(餘姚、諸暨兩州又改為縣)。明清時期,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府縣格局。


    山陰縣,因其地處會稽山之北而得之。康熙有詩雲:“灌木叢篁傍水幽,淡煙晴日漾芳洲。蘭橈搖過山陰道,在昔人傳鏡裡遊。”東漢時,為會稽郡郡治。清宣統三年(1911),山陰、會稽合並為紹興縣,隸屬紹興府。


    山陰縣西南接界蕭山、諸暨處,為天樂鄉。天樂鄉,始設於北宋太平興國


     


                  


    ①(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圖說”。


     


    三年,因境內有琴石以為天然音樂而得名,北至金雞山,南至歡潭,西瀕浦陽江,東傍大岩、青化諸山。民國初,籌備地方自治,縣鄉間建行政區。民國十八年,行政區下改稱鎮、鄉,凡二鎮(臨浦鎮、所前鎮)三十六鄉,屬第七區。


    臨浦因湖名。源自浦江的浦陽江是錢塘江的一條支流。古代浦陽江下遊除零星分布的會稽山尾閭殘丘外,是一片衝積平原。平原上河港交錯,湖泊棋布。在這地區的許多古代湖泊中,重要的有臨浦、漁浦和西城湖。後來,經過歷代的圍墾,臨浦湖逐漸縮小,直至圍墾殆盡。南宋時,浦陽江改道西小江後,臨浦就成為浦陽江和西小江銜接翻壩過閘的航道要衝,商賈雲集,形成了市鎮。明天順年間,為解除浦陽江水患,紹興知府彭誼主持開通了磧堰山。自此,浦陽江折向西北注入錢塘江。


    舊時,交通以水運為主。臨浦溯浦陽江上遊可至諸暨、義烏,沿下遊可達杭州,經西小江又可抵紹興、寧波,形成了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網。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臨浦成為一個活水碼頭,商貿業十分發達。盛時期是民國初年前後,沿江靠埠貨船多時達七、八百隻,大小店鋪八百多家,山水商客雲集,茶館酒肆遍是,時人稱之為“小上海”。當時,臨浦以大廟為界,東屬紹興縣管轄,西屬蕭山縣管轄。直到1950年,整個臨浦鎮劃歸蕭山管轄,纔結束了一鎮二管的局面。


    清朝末年,國勢衰微,內政腐敗,外敵侵凌,中國面臨內憂外患之時,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光緒三年,舊歷丁丑年六月十三1877年7月23日),蔡東藩出生在山陰縣天樂鄉牛場頭(今屬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一個平民家庭。父蔡文傑,祖父鼎輝,曾祖父武申。查當地縣志稿“選舉”欄,未發現三人之名,可見他們三人並沒有成為文中之“傑”。蔡東藩的後代以及許多研究者都認為,蔡文傑隻是臨浦一家絲行的小店員。蔡東藩排行第六,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和三個姐姐。


    蔡東藩的仲孫蔡福源在《蔡東藩年表》、《顛沛奮鬥奉獻——紀念祖父蔡東藩》等文中說,蔡東藩幼名椿壽,稍長名郕,號東藩,有時寫成東帆或東颿。


     


                  


    ①湯敘:《天樂志》,1935年版,第1-4頁。


    後他在《我的祖父蔡東藩》等文中改為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民國二十四年《蕭山縣志稿》也載:蔡郕,字椿壽。但筆者發現宣統二年(1910)本《簡易明經通譜(宣統己酉科)》(坤卷)中記載:


     


    蔡郕,字東藩,年三十一歲,山陰縣附生。曾祖武申,祖鼎輝,父文傑。


     


    明經,明清時代貢生的別稱。“明經通譜”是科舉時代記載貢生姓名、籍貫等資料的冊子,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那麼,究竟哪種說法準確呢?


    郕,春秋姬姓國名。郕國初封於宗周畿內,後改封至今山東境內。本字為“成”(如《中華全史通俗演義》的署名為“蔡成”),與“盛”通假。“東藩”即東方的藩國或東方州郡的泛稱,正好解釋“郕”字。古人取名,名與字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繫,或同義,或相關,或相對。名郕,字東藩,兩者相關,這是符合古人取名規律的。而“號以明志”,“號”大都體現其人的思想、志趣、愛好、傾向等。以“東藩”為號,顯然難以“明志”。


    椿壽,長壽、高齡之意,典出莊子的《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蔡福源的《我的祖父蔡東藩》一文中有這麼一段話:


     


    在蔡東藩滿月之日,蔡東藩的母親面含希望的微笑,面對前來祝賀的親友和


    家人說:“阿毛(注:當地對嬰兒的昵稱),今天滿月,大家都很高興,這名字不去請有學問的人取了,就由我給定為‘椿壽’吧!”接著她又解釋道:“我請教過別人,這‘椿’是父親的代稱,‘椿壽’就是願他的父親長壽,以此求得在父親的支撐下,培育幼兒成人成纔,你們覺得怎麼樣?”


     


    這段文字無疑是蔡福源根據“椿壽”的喻義想像演繹的,但從中也可以看出蔡文傑夫婦對新生兒的珍愛與期盼。在蔡東藩的著述作品中,未見其署“椿壽”


     


                   


    ①《蕭山縣志稿》(民國二十四年版),南開大學出版社,第530頁。


    ②《浙江優貢同年全錄》,《簡易明經通譜》(宣統己酉科),京師琉璃廠刊本。


    ③蔡福源:《我的祖父蔡東藩》,《蔡東藩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頁。


    的。當地鄉賢周明道在《我所知道的蔡東藩先生》一文中說,蔡東藩有一兄叫椿臺。這一說法如屬實,那麼“椿壽”極有可能是蔡東藩的譜名。譜名,即族譜中的名字,用作論資排輩之用。如孫中山,姓孫,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譜名德明。筆者也曾在當地“懷遠堂”蔡仕慶家的一份房分執中,發現見議欄有署“椿壽,蔡成”的字樣。這是蔡氏家族之事,署譜名自然正常不過。


    再者,在《國文新範》“著述大意”後的署名為“古越蔡郕甫東藩識”,《高等小學新國文範本》、《中等新國文範本》“著述大意”後署名則為“古越蔡郕東藩甫識”。甫,古代加在男子名或字後面的美稱,後來指人的表字。


    綜上所述,可知:蔡東藩,名郕(也作“成”),字東藩,譜名椿壽,筆名東帆、東颿。


    關於蔡東藩的籍貫,有“紹興縣”、“蕭山縣”兩說。蕭山縣(今杭州市蕭山區)在紹興西北,隔錢塘江與杭州老城相望。漢時,為會稽郡餘暨縣。唐武德七年(624),稱永興縣。天寶年間,始稱蕭山。宋高年(1131),與山陰、會稽同屬紹興府。1959年,蕭山改屬杭州市。蔡東藩出生在紹興縣(前屬山陰縣),那為什麼民國二十四年本《蕭山縣志稿》也收有“蔡郕,字椿壽,優貢,山陰籍”的條目呢?王煒常認為,這說明蔡東藩寄居山陰前為蕭山人。王煒常所說的“寄居”從科舉制度上講就是“寄籍”。舊時的科舉制度,分區定額與原籍應試是兩項基本原則。但考慮到流動人口的特殊性,歷代科舉制也實行寄籍應試政策。所謂“寄籍”,就是人戶在寄居的地方入籍。清代,隻要滿足落戶年限滿二十年,擁有田產、廬墓等不動產作為憑證,且原籍實不可歸、又有族鄰擔保等條件,寄籍者也可在寄居地參加科舉考試。據此,王煒常又作了進一步的考證:


     


    蔡本姬姓,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文王姬昌的第14子名叔度,叔度生仲胡,受封於蔡。戰國時期,群雄逐鹿,蔡為楚國所滅。仲胡後裔便以封地為姓,以濟陽郡為發祥地。唐朝時,其中一支南來會稽,卜居於今新昌縣東28公裡處


     


                  


    ①周明道:《我所知道的蔡東藩先生》,《蔡東藩學術紀念文集》,政協蕭山市委員會文史工作委員會編,第146頁。


     


    的一個山青水秀的嶴裡。之後,子孫繁衍,遂名此嶴為蔡嶴。……蕭山蔡氏尊懌,字直夫者為第1世(蔡嶴14朝時,他自新昌蔡嶴遷來,定居於蕭山縣城南門(今蔡家弄)和戚家池。


     


    ②筆者曾走訪蔡東藩的小孫子蔡福綏。據他回憶,他小時候每年都要到蕭山城廂鎮戚家池蔡氏祠堂祭祖。其曾祖父蔡文傑一脈遷至牛場頭時,一幢房子共三間,他家住西廂。王煒常三人所說,雖有出入,但相互印證,似乎說明了蔡東藩的籍貫當為蕭山縣。


    現蕭山圖書館僅存敦敘堂《蕭山蔡氏宗譜》,該支尊漢勛公為世,以季一公懌為蕭邑始祖。為蕭山吏,因兵亂回新昌,又與黃官為仇,復居蕭山,贅許賢六都,後代定居於蕭山縣城南門。


    另查《紹興縣志資料》氏族卷,隻載“井巷蔡氏”條目,雲:蔡恭政,明隆萬間由諸暨遷紹興井巷。此氏無譜,其後裔分居筆飛街。選舉表中蔡銘培皆其裔。


    很偶然,筆者走訪蔡東藩莊裡陳故居時,在一隻提籃上發現了“善慶堂蔡”的字樣,另一邊則寫有“蔡東藩置,民國四年”。顯然,善慶堂應該是蔡東藩一脈的堂號。堂號,顧名思義就是家族祠堂的名號,各個家族編纂家譜即以堂號為依據。同姓同宗者堂號一致,同姓不同宗者則堂號各有不同。可惜,筆者在蕭紹兩地沒有發現善慶堂蔡氏家譜。


    而且,《浙江優撥貢同年全錄》因“底稿未交”原因隻錄有“蔡郕,山陰縣附生”字條,未如同科汪鳴璋、阮性傳那樣有著較為詳細的介紹。所以,蔡東藩的祖籍究竟是蕭山,抑或是紹興,還需要有確鑿的資料佐證,方能下結論。


    蔡東藩一家八口,父親蔡文傑隻是一家絲行的小店員,工資菲薄。要改變


     


                  


    ①王煒常:《蔡東藩散論》,《蔡東藩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頁。


    :《山陰道上》,《蔡東藩學術紀念文集》,第275頁。


    這種困窘的生活,的辦法就是讓子女讀書,讀書或許能“出山”,從而光宗耀祖,使家庭擺脫困境。於是,蔡文傑夫婦隻好把三個女兒先後嫁出,把讀書的機會讓經給了三個兒子。大女兒嫁到了天樂鄉大湯塢(今蕭山區進化鎮大湯塢),上海會文堂書局的創辦者湯壽潛及後來的主事者湯壽銘(字滌仙,號琴石山人)也是該村人。二女兒嫁到天樂鄉田家(今蕭山區所前鎮田家),三女兒嫁到天樂鄉池頭瀋(今蕭山區所前鎮池頭瀋),蔡東藩的墓葬就在池頭瀋割子山上。


    蔡東藩幼小羸弱,然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天資卻是十分聰穎。當地流傳著一個“神童對科”的故事:


     


    椿壽5歲那年,眼看到了年關,父親在為籌備過年的錢擔憂,而小椿壽卻為年的到來而高興。這一天,父親休息,當他聽到父親對娘說,要去辦年貨時,就高興地尾隨父親上了街。


    小椿壽蹦蹦跳跳地跟著父親走了山陰街又串蕭山街,父親的籃子裡沒有增添多少年貨。因為“白鯗燒肉”是小鎮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隻菜肴,所以父親在一家南貨店前停下了腳步,小椿壽也跟在父親後面,看著父親小心翼翼地在白鯗籮前挑揀著。


    父親因囊中羞澀隻挑了三片小白鯗讓店員過秤,正要付錢時,店內踱出一個身穿裘皮袍,手捏水煙袋的胖子,父親抬頭一看,知是南貨店的老板。他還來不及打招呼,胖老板就對收錢的店員說:“慢來!”然後踱到小椿壽父子身邊,看著這對衣衫單薄的窮父子說:“早就聽說蔡文傑先生養了個神童,今天讓我來考一考,要是考好了,三片白鯗算我送了。”父親知道老板錯將小椿壽當作了二兒子了,正要說明時,那胖老板已經開口說:“我的上聯是:三片小白鯗,請神童對下聯。”而小椿壽小眼睛一轉就接了下聯:“五個大烏龜!”而且把那個“五”字說得很重。臨浦方言:唔是第二人稱“你”的意思,而五與唔同音。聽到小椿壽纔思如此敏捷,而且自己一個堂堂的大老板沒有得到便宜還受到了奚落,不覺得臉也紅了,他隻說了聲:“白鯗錢不用收了。”就趕緊進入後堂去了。


     


                  


    ①朱冠右口述,吳桑梓整理:《小上海――臨浦舊事》,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164頁。


    真的?假的?或許事實與戲說,歷史與演義,貫穿交織,相輔相成,如此方能得以流傳千古。


    大約五、六歲,蔡東藩入私塾,“就葛師學”。 他在《清史通俗演義》回中記述了一段幼年讀書的情形,摘引如下:


     


    到小子五六歲時,嘗聽父兄說道:“我國是清朝,我輩便是清朝的百姓。”因此小子腦筋中,便印有清朝二字模樣。嗣後父兄令小子入塾,讀了趙錢孫李,念了天地玄黃,漸漸把清朝二字也都認識。至《學庸論孟》統共讀過,認識的字,差不多有三五千了。塾師教小子道:“書中有數字,須要曉得避諱!”小子全然不懂,便問塾師以何等字樣,應當避諱?塾師寫出玄字,燁字,胤字,弘字,顒字,詝字,指示小子道:“此等字都應缺末筆。”又續寫歷字,寧字,淳字,隨即於歷字,寧字,淳字旁,添寫一曆字,甯字,湻字,指示小子說道:“歷字應以曆字恭代,寧字應以甯字恭代,淳字應以湻字恭代。”小子仍莫名其妙,直待塾師詳細解釋,方知玄字燁字是清康熙帝名字,胤字是清雍正帝名字,弘字、歷字是清乾隆帝名字,顒字是清嘉慶帝名字,寧字、詝字、淳字是清道光咸豐同治帝的名字,人民不能亂寫,所以要避諱的。


     


    由此可見,蔡福源在《蔡東藩年表》中所記述的1882年至1886年之間,蔡東藩都是“從二哥課讀”的說法是不確實的。至於就讀哪所私塾,受業師又具體是誰?目前都無法找到相關的資料。


    那麼,蔡東藩究竟讀了幾年私塾呢?當地鄉賢楊覺農在《衰翁絮語》中說:


     


    父親通用的名字叫楊憲錦,……,入私塾讀書,與蔡東藩同窗,蔡比我父親長三歲。因家境不寬裕,隻讀了五年半書,就輟學在自己店裡管賬,時年14


     


                  


    ①蔡東藩:《邵勉卿君行述》,《蔡東藩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頁。


    ②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頁。


    ③蔡福源:《蔡東藩年表》,《蔡東藩學術紀念文集》,第111頁。


    歲。


     


    照此推算,至少11歲時蔡東藩還在私塾就讀。據蔡福源記敘:


     


    蔡東藩6歲左右,隨哥哥讀書。不久大哥去世,於是就由二哥教學。二哥比他大四五歲,天資聰穎,學習認真,十多歲時,已博覽群書,能詩善文。當時親友都目為“神童”,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二哥身上。可事情恰恰出於意料,他突患足疾,逐漸不會行走,醫治無效,僅是苟延,不數年,回天乏術,就與世長逝了。


     


    另據《蔡東藩年表》,蔡東藩二哥去世那年,蔡東藩恰好11歲。由此,我們不妨作個推定,五、六歲時蔡東藩入私塾讀書,十一歲時因大哥、二哥的相繼去世,原本捉襟見肘的家境越發雪上加霜了,蔡東藩不得不輟學了。


    幸而天無絕人之路,鎮上仁康絲行老板金錦生的長子金寶英,和蔡東藩年齡相仿。金錦生為使兒子能更好地讀書,專門請了塾師來家授課。他見蔡東藩天資聰敏又勤奮好學,對蔡家的遭遇也甚為同情,遂叫蔡東藩到金家牆門給金寶英伴讀。伴讀,既可以讓蔡東藩在學業上得到塾師的指導,又能免除束脩、伙食等費用,對蔡東藩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了。


    一年或一年不到,蔡東藩離開了金家,來到所前二姐夫田沛鋆家,開始了另一種形式的伴讀——與姐夫互相課讀,一起準備考試科目。


    田沛鋆家在當時屬於自耕農,且家庭經濟條件尚好,故此田沛鋆有意跳出田畈,走科舉一路,以期能改換門庭,於是讓內弟蔡東藩來伴讀。但田家是個大家庭,有兄弟6人,叔伯妯娌間時常對身患癆病的蔡東藩的二姐冷嘲熱諷。寄人籬下的蔡東藩,心情難免會有些不舒暢。或許正是因為家庭的不幸,伴讀的無奈,纔造成了蔡東藩性格上的敏感內向。


     


                  


    ①楊覺農:《衰翁絮語》,杭州藝文報刊印務有限公司2010年印刷,第11頁。


    ②③蔡福源:《我的祖父蔡東藩》,《蔡東藩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頁、第3-4頁。


    一鳴從此始,相望青雲端。1888年至1889年,蔡東藩和田沛鋆從科目內容到考試形式進行了繫統的考前準備。


     


    二福建宦遊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封建社會,讀書、應試、取仕被視為讀書人該走的正路。1890年,也即清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正是童生應試之年。


    這一年,蔡東藩14歲,他與田沛鋆一起走進了考場。據蔡福源描述:


     


    蔡東藩14歲時,就和二姐夫一道去考秀纔。田沛鋆比他大20歲左右,身材魁梧,而他身材瘦小。……進考場時人很擁擠,田沛鋆力大,雙手挽著兩隻考籃,腰中繫著一根布帶,叫蔡東藩緊緊拉住跟隨在後面,不知情的人看來好像父子同進考場那樣。


     


    無論這一情景是否真實,但從中不難窺見應試人數之多。據研究,江浙地區為清代文教發達的地區,該地區一般的縣考生人數大約有一千五百人,其錄取率也不過大約2%。所以,梁啟超所謂“邑聚千數百童生,擢十數人為生員”的說法並非誇張。


    清代童試三年兩考,丑、未、辰、戌年為歲考,寅、申、巳、亥年為科考。初考縣試日期多在二月,共試五場。場為正場,試四書文兩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四書文即以《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為出題範圍,試帖詩也即律詩。考試是每場一日,黎明前點入,限即日交卷。場取錄從寬,取者準考府試,以下各場續考與否,聽憑自願。


    過了山陰縣縣試後,接下來蔡東藩郎舅倆要參加的是紹興府府試。府試日期一般在四月份,場為正試,取錄者即可應考院試。


                  


    ①蔡福源:《我的祖父蔡東藩》,《蔡東藩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頁。


    ②王立剛:《清代童試錄取率研究》,《社會科學論壇》2014年第3期,第67-75頁。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