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與古代東亞世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日堀敏一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70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667083
    作者:[日]堀敏一/著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3年09月 

        
        
    "

    編輯推薦

    1. 整體而言,本書在在學術價值、思想性、內容特色、資料性都非常出色,而且中國史方面的圖書近幾年也比較受歡迎,本書銷售前景較好。
    2. 作者堀敏一是日本著名漢學家,日本唐代史研究會的創立者,“東京文獻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在中國史研究方面造詣深厚,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
    3. 本書裝幀設計精美。開本大小適宜,版面疏落有致,給人美好的閱讀體驗。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史研究名作,據岩波書店1993年版引進翻譯。書中,作者將中國、日本、朝鮮視為東亞世界主體,對中國民族意識和國土意識的形成、中華思想與天下觀念、中原王朝對異族的統治以及東亞諸民族國家間的交流等,都做了簡明扼要的論述。他也注意到了東亞與北亞、中亞民族的密切關繫,對一些容易習焉不察的核心概念提出了批判性思考。本書與堀敏一前作有所不同,它既有繫統性的知識,又具備理論的張力。翻開本書,可見具體的內容新知,亦可見學術寫作的精心結構對於學人之啟發。

    作者簡介

    作者
    堀敏一(1924—2007),日本極負盛名的中國史專家,日本唐代史研究會的創立者,“東京文獻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1924 年生於日本靜岡縣,1948 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專業,後長期任教於明治大學文學部,1995 年退休。著有《均田制的研究》《中國通史》《東亞世界的形成》《中國古代史的視點》《律令制與東亞世界》《中國古代的家與聚落》《曹操》《唐末五代變革期的政治與經濟》等。


    譯者
    馮立君,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博士,現在陝西師範大學任教,兼任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古中國與周邊關繫史。著有《唐朝與東亞》《百濟集史》,主編《域外人物傳記資料彙編》《中國與域外》等,此外還有數部譯著作品。社會兼職有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
    中國中外關繫史學會理事、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等。

    目錄
    第一章
    中國民族意識和國土意識的形成 001
    原中國人的發現 004
    中國各地的新石器文化 005
    青銅文化與早期王朝的出現 008
    先史時代的民族集團 011
    夏人與夏王朝 013
    夏名稱的擴展—諸夏的共同體意識 015
    夏與夷的關繫 018
    “中國”稱謂與早期的含義 020
    “中國”含義的變化 024
    秦與China 028
    漢人的稱號及其用法 031
    中華思想與天下觀念 037

    第一章
    中國民族意識和國土意識的形成 001
    原中國人的發現 004
    中國各地的新石器文化 005
    青銅文化與早期王朝的出現 008
    先史時代的民族集團 011
    夏人與夏王朝 013
    夏名稱的擴展—諸夏的共同體意識 015
    夏與夷的關繫 018
    “中國”稱謂與早期的含義 020
    “中國”含義的變化 024
    秦與China 028
    漢人的稱號及其用法 031


    第二章
    中華思想與天下觀念 037
    對異族的差別意識 039
    容納夷狄的思想 044
    天下觀念的形成 048
    天下的世界構造 056
    天下一統的理論 061


    第三章
    中國對異族統治的原型—秦漢 065
    秦律所見的異族統治 067
    萬裡長城的意義 072
    漢與匈奴的鄰敵關繫 074
    匈奴的歸降與屬國制 076
    呼韓邪單於的入朝與外臣、冊封、羈縻之制 080
    統治異族的諸面相 084


    第四章
    前往異域的人們 089
    和蕃公主的緣起 091
    王昭君的悲劇 094
    王昭君故事的流傳 096
    李陵和蘇武 099
    班超與西域 103
    異域住民的立場 107


    第五章
    中國內部的異族國家—魏晉南北朝 109
    胡族潛入中國 113
    胡族國家的建設 116
    民族遷徙和民眾流動 118
    北魏的漢化過程 123
    北朝和北方遊牧國家的和親關繫 127


    第六章
    東方諸國視野中的中華世界(一) 4 世紀以前 131
    倭國的朝貢與金印 134
    卑彌呼的冊封 139
    高句麗與慕容燕—新冊封形態 145
    高句麗內部的漢人社會 150
    百濟、新羅的勃興與國際關繫 154


    第七章
    東方諸國視野中的中華世界(二) 5—6 世紀 161
    高句麗、百濟、倭與江南通交 163
    冊封的效用之一—都督六國諸軍事的意義 169
    冊封的效用之二—中國官位的作用 172
    朝鮮三國與南北兩王朝 181
    中國皇帝的權力與《職貢圖》 194


    第八章
    中華的世界帝國—隋唐(一) 隆盛期 197
    隋、突厥之間的君臣關繫與通婚政策 201
    隋的建立與朝鮮三國 206
    煬帝時期的高句麗遠征 209
    日本的對隋外交 213
    “日出處”國書未在《日本書紀》中記載? 219
    唐對突厥、鐵勒等的征服與羈縻州統治 224
    隋、唐的西域經營 229


    第九章
    中華的世界帝國—隋唐(二) 變革期 235
    唐對朝鮮政策與新羅的統一 237
    突厥的復興與回鶻的強盛 242
    吐蕃與唐的戰爭和會盟 246
    和蕃公主的對像和效用 250
    日本遣唐使的推移 258
    遣唐使與日本的地位 262
    律令制的傳播 271


    第十章
    移居中國的人們 279
    外國人遷入的由來 281
    歸化中國與歸化人待遇 287
    在唐外國人的待遇 290


    結 語 297

    前言
    前 言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和狩獵民族眾多,他們跨越了西方的中亞草原和綠洲地帶,可以將之總體視為一個獨立的“內陸亞洲世界”。盡管如此,在討論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歷史時,仍不能將其與北亞及中亞諸民族的關繫排除在外。中國施用於日本和朝鮮的政策,也多是在處理與北亞諸民族的關繫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本書所論述的東亞史,包括北亞和中亞各民族。日本、朝鮮、中國三國的關繫是東亞世界整體的一部分,東亞世界整體的動向是這三國關繫形成的背景。
    東亞世界包含日本,因此關於日本、朝鮮的敘述較多是理所當然的。與北亞等的關繫也包含在內,我們想盡可能具體地闡述這些內容。本書的目的不是記述中國的外交史,所以並不打算逐一敘述諸國家間的關繫。本書的目的是通過具體事例把中國與諸民族國家的關繫形式和體繫,或者說,是把由這些民族、國家構成的世界的特征作為討論對像,這一點是筆者想要事先強調的。

    前 言


    本書是從中國史研究者立場考察的古代東亞史。所謂東亞,主要指稱中國、朝鮮和日本,其中,中國北方諸民族與東方諸民族所承載的歷史角色是重要的研究對像。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和狩獵民族眾多,他們跨越了西方的中亞草原和綠洲地帶,可以將之總體視為一個獨立的“內陸亞洲世界”。盡管如此,在討論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歷史時,仍不能將其與北亞及中亞諸民族的關繫排除在外。中國施用於日本和朝鮮的政策,也多是在處理與北亞諸民族的關繫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本書所論述的東亞史,包括北亞和中亞各民族。日本、朝鮮、中國三國的關繫是東亞世界整體的一部分,東亞世界整體的動向是這三國關繫形成的背景。
    東亞世界包含日本,因此關於日本、朝鮮的敘述較多是理所當然的。與北亞等的關繫也包含在內,我們想盡可能具體地闡述這些內容。本書的目的不是記述中國的外交史,所以並不打算逐一敘述諸國家間的關繫。本書的目的是通過具體事例把中國與諸民族國家的關繫形式和體繫,或者說,是把由這些民族、國家構成的世界的特征作為討論對像,這一點是筆者想要事先強調的。
    在東亞最先產生高度文明的是中國。中國產生的文明影響到周邊地區,並促進了周邊諸民族的勃興,包羅諸民族的東亞世界遂得以形成。因此在東亞世界中,中國扮演了中心角色。成為東亞世界中心的中國人,不能不思考如何組織這個世界。由此形成的,是中華與夷狄構成天下這一思想,即俗稱的中華思想。中華思想代表東亞的先進文明,也將異族包含在內考量,形成了作為整體的世界。當時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或許可以稱作“中華世界”。美國代表性的中國研究者費正清將此稱為“中國的世界秩序”。傳統的世界觀原封不動地維持到今天的話,很可能會誤國,但是如果結合今天的政治情形對這一世界觀做出修正,那它大概會作為中華民族的遺產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傳統的中華思想是中國單方面的想法,與周邊諸民族無關。然而,在東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些事情並非如此。首先,在中國文明的影響下,諸民族勃興,君主權壯大,在直面如何強化君主權力、建立國家組織這一課題時,作為範本的隻有中國。這樣一來,當向中國學習君主集權和國家的運作方式時,作為其組成部分的中華思想也被引入了各國。以古代日本為例,這一觀念將天皇比擬為治理天下的天子,將蝦夷、熊襲、隼人作為從屬於日本的夷狄,將朝鮮諸國作為朝貢國來對待。雖說存在朝鮮諸國如何應對此事的問題,但朝鮮諸國還是引進了中華思想。其次,向中國學習的這些國家,接受了以中國為中心的華夷國際秩序,並積極地融入其中,這些事例將在書中具體敘述,同時,東亞這些國家也按照從中國獲得的官位等,確定了諸國的國際秩序。西嶋定生把這種國際秩序稱作冊封體制,並將其視為東亞國家間關繫的規制。對此,鬼頭清明認為,各國內部統治體制的矛盾和各國統治者集團間的國際利害關繫很重要,誠然如此,但筆者在本書中想要把焦點放在,正因為各國存在那樣的矛盾和利害關繫,纔加入以中國為中心的體制這件事情上。
    慎重起見,必須要先說明一點,本書雖說是以中國為中心論述,但並不像中國學界那樣將諸民族的歷史作為中國史的組成部分來闡發。將今日中國疆域內少數民族的歷史作為中國史敘述雖有其道理,但是必須注意,在古代無論是中國的範圍還是諸民族的分布,都與今日不同,將其作為中國史敘述,是符合包含多種少數民族的中國謀求各民族團結這一顯著現實的。總而言之,筆者想要事先說明,本書所考慮的是中國和諸民族、國家構成的一個世界。
    本書由論述中華思想形成的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和基於此主要論述秦漢以後中國與諸民族關繫的第二部分(第三章以後)構成。中華思想是在漢族與諸民族的關繫中自覺形成的,因此首先論述漢族的民族形成。由於本書是闡述這之後的民族關繫史的作品,所以大量使用“民族”這一用語。慎重地說,此處的“民族” 稱為ethnos 比較好。有學者認為,真正的民族是在近代形成的,確實,所謂nation 指的是近代以來諸民族形成的國家,是各民族成員作為國民而享有權利的國民國家。可是在民族的概念中,也有像德語volk 一樣重視血緣,並且因此將近代以前的歷史包含在內的情況。此外,也有像美國那樣由各種繫統的民族集團凝聚而形成國民國家的情況,這種民族集團被稱作ethnicity、ethic group 等。ethnicity 的問題是,即使是早已形成國民國家的歐洲諸國,近年也存在各種民族集團作為難民或勞工遷移的傾向,日本的外國勞工問題也不例外。可以說,這一傾向隨著歐洲共同體其他方面的一體化動向,將會質疑nation 本身的存在形式。
    如此看來,給民族下定義很難,它與人種、種族不同,無疑指的是在一定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等共有文化和共同歸屬意識的集團。如果民族是歷史的產物,那麼民族的範圍和內容也將隨時代而變化,近代的nation 也不例外。在中國學界,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範文瀾提出了中國民族形成於秦漢時期的見解,反駁了民族直到近代纔形成的觀點。此後,學者圍繞中國民族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哪個時間點,展開了論爭。日本和中國似乎自古以來便習慣使用“民族”這一用語,但也正如範文瀾的論文所揭示的那樣,東亞有些地方的歷史情況是,很多國家早就實現了國家統一,確立了一定的同類意識。然而古代的國家,以及國家與國家間的關繫,與近代的情況迥然不同,因此本書也試圖盡可能地思考其與近代的差異。中華世界的特征若能由此浮現,將是本人之大幸。
    本書所引用中國原典的文章,已盡可能地翻譯成了現代語,需要考證的,與日本有關的文章,以及膾炙人口的文章,遵從漢語原文。

    在線試讀
    唐對突厥、鐵勒等的征服與羈縻州統治
    隋末混亂時期,突厥脫隋自立。如前所述,隋末群雄中稱臣事之者眾多,有記載顯示,在群雄之中興起的唐也一度向突厥稱臣。雖然也有對此持懷疑態度的研究者,但是至少唐在攻陷隋都長安時曾獲得突厥的援助。因此,唐初突厥勢力尚強,經常侵寇唐土。其間,突厥啟民可汗之子始畢、處羅、頡利三人先後繼立可汗,全都以啟民可汗迎娶的隋朝大義公主為妻。唐與突厥固然是鄰敵關繫,但是唐朝送至突厥的書簡變成了傳達中國皇帝命令的詔敕形式,突厥憤而發動侵略。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唐朝皇帝的文書中,中華世界的天子意識顯露無疑,但突厥也擁有對此說不的實力。武德九年(626)太宗即位,隨即與頡利結為同盟。可以說,當時的唐王朝是竭盡全力地抵御突厥
    的侵略。
    次年,隸屬突厥、居於北方的鐵勒諸部造反,其中的薛延陀首稱可汗。貞觀三年(629),唐朝乘機出兵北方,在來年俘虜了頡利可汗,摧毀了突厥國家。由此,突厥大
    眾四散,其中一部分逃往薛延陀和西域,大部分投降唐朝,其數量多達數十萬。
    經此,唐朝根據以往的異族統治政策,並未廢止冊封其君長的做法。對這些人的處理方式,朝廷上出現了分歧,最終決定讓其在北方邊境內外居住,采取設置都督府和州的統治形式。在突厥可汗所在的今內蒙古,設置定襄都督府和雲中都督府,其下轄六州,在北方邊境內建四州,關於這些府州的名稱和設置年代眾說紛纭。[1] 而且,這些府州同中國內地的府州縣有所區別,被稱為“羈縻州”。關於羈縻州,《新唐書·地理志》有整理和記述,其開頭如下:
    正如前述,突厥有多位可汗。唐初將隋淮南公主嫁給同頡利可汗對抗的突利可汗為妻。唐朝瞄準這個契機,李世民(後來的太宗)與他結為兄弟之盟。頡利的勢力崩潰之後,唐朝封他為北平郡王,不希望他統治突厥全體。他一死,其弟結社率擁立突利之子,在貞觀十三年(639)發動叛亂,襲擊了太宗營帳。因此,在唐朝內部,認為突厥族居住在中國內地過於危險的意見高漲,有人提出讓他們全部遷移到黃河以北的內蒙古之地,冊封可汗一族的阿史那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以統率突厥部眾。這是在羈縻州體制內復活一部分突厥舊統治體制的方案,但是突厥人並非全都服從思摩,他們再次渡過黃河進入中原。
    這一事態的起因,是思摩執著於同北方的薛延陀作戰。於是,貞觀二十年(646),唐朝進攻薛延陀,使其勢力覆滅,翌年實行六府七州的羈縻州體制,為統治鐵勒諸部而任命其酋長為都督、刺史。而且,還在其上設立燕然都護府以監領。這些內容整理如下(據《唐會要》卷七三“安北都護府”條、《舊唐書·鐵勒傳》)。
    燕然都護府設置在今內蒙古,位於鐵勒諸部的入貢道路之上。後來唐在鐵勒西北的黠戛斯族之地又設立了堅昆都督府,由此,在其周邊增置的州,也歸燕然都護府統轄。
    其後,唐朝討破鐵勒諸部叛亂,在高宗龍朔三年(663)設置了下列都護府,以統轄突厥、鐵勒(前揭《唐會要》卷七三“安北都護府”條)。

    唐對突厥、鐵勒等的征服與羈縻州統治
    隋末混亂時期,突厥脫隋自立。如前所述,隋末群雄中稱臣事之者眾多,有記載顯示,在群雄之中興起的唐也一度向突厥稱臣。雖然也有對此持懷疑態度的研究者,但是至少唐在攻陷隋都長安時曾獲得突厥的援助。因此,唐初突厥勢力尚強,經常侵寇唐土。其間,突厥啟民可汗之子始畢、處羅、頡利三人先後繼立可汗,全都以啟民可汗迎娶的隋朝大義公主為妻。唐與突厥固然是鄰敵關繫,但是唐朝送至突厥的書簡變成了傳達中國皇帝命令的詔敕形式,突厥憤而發動侵略。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唐朝皇帝的文書中,中華世界的天子意識顯露無疑,但突厥也擁有對此說不的實力。武德九年(626)太宗即位,隨即與頡利結為同盟。可以說,當時的唐王朝是竭盡全力地抵御突厥
    的侵略。
    次年,隸屬突厥、居於北方的鐵勒諸部造反,其中的薛延陀首稱可汗。貞觀三年(629),唐朝乘機出兵北方,在來年俘虜了頡利可汗,摧毀了突厥國家。由此,突厥大
    眾四散,其中一部分逃往薛延陀和西域,大部分投降唐朝,其數量多達數十萬。
    經此,唐朝根據以往的異族統治政策,並未廢止冊封其君長的做法。對這些人的處理方式,朝廷上出現了分歧,最終決定讓其在北方邊境內外居住,采取設置都督府和州的統治形式。在突厥可汗所在的今內蒙古,設置定襄都督府和雲中都督府,其下轄六州,在北方邊境內建四州,關於這些府州的名稱和設置年代眾說紛纭。[1] 而且,這些府州同中國內地的府州縣有所區別,被稱為“羈縻州”。關於羈縻州,《新唐書·地理志》有整理和記述,其開頭如下:


    唐興,初未暇於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於令式。


    這雖然是依據保存異族社會而進行統治的羈縻傳統,但是設置了都督府、州縣,使之一並被編入官僚體制之中。這種體制被稱為羈縻州。
    正如前述,突厥有多位可汗。唐初將隋淮南公主嫁給同頡利可汗對抗的突利可汗為妻。唐朝瞄準這個契機,李世民(後來的太宗)與他結為兄弟之盟。頡利的勢力崩潰之後,唐朝封他為北平郡王,不希望他統治突厥全體。他一死,其弟結社率擁立突利之子,在貞觀十三年(639)發動叛亂,襲擊了太宗營帳。因此,在唐朝內部,認為突厥族居住在中國內地過於危險的意見高漲,有人提出讓他們全部遷移到黃河以北的內蒙古之地,冊封可汗一族的阿史那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以統率突厥部眾。這是在羈縻州體制內復活一部分突厥舊統治體制的方案,但是突厥人並非全都服從思摩,他們再次渡過黃河進入中原。
    這一事態的起因,是思摩執著於同北方的薛延陀作戰。於是,貞觀二十年(646),唐朝進攻薛延陀,使其勢力覆滅,翌年實行六府七州的羈縻州體制,為統治鐵勒諸部而任命其酋長為都督、刺史。而且,還在其上設立燕然都護府以監領。這些內容整理如下(據《唐會要》卷七三“安北都護府”條、《舊唐書·鐵勒傳》)。
    燕然都護府設置在今內蒙古,位於鐵勒諸部的入貢道路之上。後來唐在鐵勒西北的黠戛斯族之地又設立了堅昆都督府,由此,在其周邊增置的州,也歸燕然都護府統轄。
    其後,唐朝討破鐵勒諸部叛亂,在高宗龍朔三年(663)設置了下列都護府,以統轄突厥、鐵勒(前揭《唐會要》卷七三“安北都護府”條)。


    雲中都護府(後為單於都護府)—設立於今內蒙古,統轄定襄、雲中兩個都督府之下的突厥。瀚海都護府(後為安北都護府)—燕然都護府遷移到今蒙古國,主要統轄鐵勒諸部。


    到貞觀二十二年(648),唐朝在突厥的東方,位於今天中國東北西部的契丹、奚之地置羈縻州,設置了松漠、饒樂兩個都督府,契丹與奚的君長被任命為都督,其下部
    族置州, 族長被任命為刺史(《新唐書· 契丹傳》《新唐書·奚傳》)。
    由此,羈縻州的統治方式大體完成,這一方式與前代的通婚政策或冊封關繫相比,中國對異族的支配進一步加強了。根據羈縻的傳統,諸民族的自治一度得到了承認,對於突厥和鐵勒來說,不存在統一統治他們的君主。而這些君主,是歷來通婚和冊封的對像。羈縻州制度下,諸部族被分割,置於更低階的首領治下。更為重要的是,唐朝在其上設立都護府,派遣官吏、軍隊予以監督。通過這些都護府的官吏,唐政府的命令直達都督、刺史等。當然,在前代,諸國的君主會被任命為都督諸軍事或者各州的刺史,隻是由於中國王朝弱化,事實上那無異於冊封。然而,唐代並非冊封那種君主和君主之間個人的關繫,而是建立了繫統化的官僚體制。隨著唐朝征服的推進,這種羈縻州體制通過都護府擴大到了周邊各地。據《新唐書·地理志》載,唐朝大約有856 個羈縻府州。與之相對二十八年(740),中國內地一般的府、州共有有328 個,因而羈縻州更為普及。下面考察他們的普及和變遷的大體形勢。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