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大英帝國的崩潰與美國的誕生(普利策歷史獎入圍作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英尼克·邦克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ISBN】2854040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8540402
    作者:[英]尼克·邦克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普利策歷史獎入圍作品!


    ○根據英、美、荷等國檔案館一手檔案、全新史料寫成,有很多歷史新發現。


    ○一場革命的醞釀,一個國家的誕生,一次人類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權利的成功試驗!


     ○研究角度對準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引發緣由,角度新穎,前所未有,填補研究空白點。


     ○曾榮獲2015年度的喬治·華盛頓獎,以及2015年的曼哈頓弗朗薩斯客棧博物圖書獎。


     

     
    內容簡介

    18世紀70年代初期,為了挽救瀕臨破產的東印度公司,英國當局通過了《茶葉法案》,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並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這對於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商業利益是極大的損害,因此直接導致了“波士頓傾茶事件”的發生。英國議會中的鷹派呼吁采取懲罰性報復措施,此舉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774年夏末,當地的造反派已經將自己武裝起來,獨立戰爭勢不可擋……


    本書從一個全新視角講述了美國獨立戰爭的起源,作者細致研究了源自英國和美國的一手資料,以公正的筆調再現了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三年(1772-1775)裡英國當局與北美僑民的尖銳矛盾,並分析了英國政治、經濟屆的知名人士,諸如本傑明·富蘭克林、約翰·漢考克和托馬斯•哈欽森等人在這一時期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簡介

    尼克·邦克,英國記者、作家,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並在《利物浦回聲報》和《金融時報》擔任過記者,後來成為了投資銀行家,主要供職於香港和上海的彙豐銀行。在其從事新聞和金融職業生涯中,尼克曾廣泛地遊歷中國、印度、前蘇聯和美國。目前,定居在英格蘭林肯郡。著有《逃離巴比倫》等。

    目錄
    序言
    1、世界上好的國家
    2、舊政權

    部分 投機帝國
    章 猛虎之口
    第二章 “這黑色的丑聞”:葛斯比事件
    第三章 破產年代
    第四章 諾斯勛爵的苦惱
    第五章 無知與壞政策

    第二部分 運送茶葉
    第六章 東印度公司的危機
    第七章 輝格黨、西印度商人和托馬斯·哈欽森

    序言


    1、世界上好的國家


    2、舊政權


     


    部分 投機帝國


    章  猛虎之口


    第二章  “這黑色的丑聞”:葛斯比事件


    第三章  破產年代


    第四章  諾斯勛爵的苦惱


    第五章  無知與壞政策


     


    第二部分 運送茶葉


    第六章 東印度公司的危機


    第七章 輝格黨、西印度商人和托馬斯·哈欽森


    第八章 馬薩諸塞州的黎明


    第九章  波士頓傾茶事件:序曲


    第十章  波士頓傾茶事件:高潮


     


    第三部分 急轉直下


    第十一章   寒鼕裡的內閣


    第十二章  “波士頓必須被摧毀”


    第十三章  革命開始


    第十四章  阿卡狄亞的選舉


    第十五章  美國的武裝備戰


    第十六章  致命的郵件


     


    後記  死去的貴族


     


    致謝

    前言
    在1771年的夏天,大英帝國版圖上西端的標志還是密西西比河。
    河岸幾英裡外,即是今天伊利諾斯州的西南角。在這裡,敢於從東部一路冒險而來的人會遇上高聳的斷崖石壁,石壁上樹木叢生,林木間滿是洞穴和岩縫。在攀上石壁後,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廣闊而泥濘的土地,上面長滿了玉米和煙草。再往遠看去,在農田和河岸之間,有一道用石灰石砌成的城垛,城垛連著一座四面搭有炮臺的堡壘,上面飄著英國國旗。穿過面前霧氣彌漫的農田平地,就會看到更多的細節:一條護城河,一面傾斜的土木工事和靠近堡壘的一排營房,炊煙滯留在空中,陽光也未能將之驅散。
    這處要塞從遠處望去看似防守嚴密,但走上近前的來訪者很快就能發現各種無人照看的跡像,令人心生疑惑。大門邊的荒草長得老高。路邊是某個村莊或幾個廢棄的農場留下的成堆瓦礫。牛欄裡的牛群早已無了蹤影,隻留下一些破敗的柵欄;荒棄的玉米莊稼恣意生長;煙草葉也有好些年未被收割過了。暮色中, 在這片荒野的一角,來訪者會與在此站崗放哨的紅衣英國兵們打個招呼。士兵拿出朗姆酒來,帶他到堡壘的後面去看看。在那裡,來訪者會發現更多衰敗的證據。堡壘牆壁外側的河岸被衝蝕出了一個突降陡峭的黃沙坳。在夜色中,不時會有沙土松動掉落下去,被密西西比河的波濤帶走。

    在1771年的夏天,大英帝國版圖上西端的標志還是密西西比河。


    河岸幾英裡外,即是今天伊利諾斯州的西南角。在這裡,敢於從東部一路冒險而來的人會遇上高聳的斷崖石壁,石壁上樹木叢生,林木間滿是洞穴和岩縫。在攀上石壁後,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廣闊而泥濘的土地,上面長滿了玉米和煙草。再往遠看去,在農田和河岸之間,有一道用石灰石砌成的城垛,城垛連著一座四面搭有炮臺的堡壘,上面飄著英國國旗。穿過面前霧氣彌漫的農田平地,就會看到更多的細節:一條護城河,一面傾斜的土木工事和靠近堡壘的一排營房,炊煙滯留在空中,陽光也未能將之驅散。


    這處要塞從遠處望去看似防守嚴密,但走上近前的來訪者很快就能發現各種無人照看的跡像,令人心生疑惑。大門邊的荒草長得老高。路邊是某個村莊或幾個廢棄的農場留下的成堆瓦礫。牛欄裡的牛群早已無了蹤影,隻留下一些破敗的柵欄;荒棄的玉米莊稼恣意生長;煙草葉也有好些年未被收割過了。暮色中, 在這片荒野的一角,來訪者會與在此站崗放哨的紅衣英國兵們打個招呼。士兵拿出朗姆酒來,帶他到堡壘的後面去看看。在那裡,來訪者會發現更多衰敗的證據。堡壘牆壁外側的河岸被衝蝕出了一個突降陡峭的黃沙坳。在夜色中,不時會有沙土松動掉落下去,被密西西比河的波濤帶走。


    在軍隊遠在紐約的總部裡,這處河邊堡壘有一個正式的名稱——卡文迪什堡,這是某位有著貴族血統的英國將軍的名字,不過這位將軍從未出抽時間來到大西洋的彼岸。在邊疆,英國士兵選擇保留原來那些法國人取的地名。法國人管這裡叫德堡沙特爾,但被英國人誤讀為了憲章堡。到了18世紀70年代初,這裡就像英制體繫一樣漸漸變成了一片廢墟。英國從法國人手裡接過了這個哨卡,它被建在靠近河口沼澤的潮濕窪地上,周圍又全無倚仗之物,因而堡壘的外牆需要不斷地修補,直到後它們完全分崩離析。這座堡壘建造的根基就不牢固,雖然看著氣派,但維護起來開銷太大,而英國人接手後對這座堡壘的未來也沒有一個妥當的規劃,因此,時候一到,它注定就會崩潰。換句話說,這個哨卡就像征著英國在整個北美的處境,這是一片她所不了解的大陸,更是一片她無法完全主宰的地方。


    理論上來說,憲章堡的轄區包括了從密歇根湖一直到墨西哥灣沿線漫長的交通線。而事實上,英王喬治三世的官員們從未將這座堡壘的控制範圍延伸到它城牆大炮的射程之外。英王在北美其他占領地的情況也大致與此相同,他在這裡的地位很快就會像這座堡壘一樣站不住腳。


    英國人在伊利諾斯州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關於帝國外強中干的寓言。這個故事裡面有錯誤和誤解,有考慮不周的計劃,還有疏忽拖延和偶爾的腐敗。在上面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後,英國對憲章堡的占領以失敗告終: 這是未來發出的一個預兆,接踵而來的美國獨立戰爭不僅讓英國失去了密西西比河流域,隨著戰爭的展開,英國也失去了東部沿海地區原有的殖民地。


    1763年,憑借在巴黎簽署的一紙協議,英國開始介入美國的中西部地區。盧浮宮談判簽訂的條約結束了“英法七年戰爭”,這場戰爭的一方是歐洲大陸國家:法國、西班牙和奧地利,另一方是英國和她的普魯士盟友。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割讓了加勒比海一帶的島嶼以及從魁北克到阿拉巴馬州的所有邊境屬地來換取和平。一夜之間,英國人獲得了阿帕拉契山脈之外的廣闊新領域:這片領土是如此的廣闊,以至於英國人花了兩年時間纔讓這片原法屬領地的每座哨卡升起了英國國旗。


    而在協議簽署後不久,對歐洲政治毫不關心的印第安土著部落發動了起義,英國不得不對此進行了血腥鎮壓,史稱龐蒂亞克戰爭。戰爭並沒有取得徹底的勝利,而是達成了一個脆弱的停火協議,因此戰爭結束的時候,英國兵也未能立即占領憲章堡。首先,他們必須派遣特使帶上酒和彈藥去拜見當地未曾參與此次起義的酋長,爭取他們的支持。當這一切終於有了結果後,英國人還要想辦法找出一條通向密西西比的路徑,對於英軍來說這將是一次完全未知的旅程。


    他們選擇了蘇格蘭高地警衛團來完成此項任務。蘇格蘭軍團驍勇頑強,可以餓著肚子在惡劣的環境下作戰。這些蘇格蘭高地士兵從近的俄亥俄河營地出發,乘船經過八周的時間到達了憲章堡,從一群衣衫襤褸的法國駐軍手中接過了鑰匙。這是在1765年的秋天。初,英國兵們興高采烈,覺得這塊兒地極好。到這兒來的每位英國軍官要麼是地主出身,要麼正渴望著加入這一階層,他們給眼前的這片土地估價,似乎這和在英國國內擁有一份龐大的地產一樣,可以帶來足夠的歡樂和利潤。這裡土壤肥沃,有熊和水牛,還有大量的野鹿可供狩獵。一個中尉稱她是“已知世界中好的國家”。不過,英國人雖然中意這裡的野生動物, 卻無法忍受這裡的人。很快他們發回東部的信件裡就顯露出這樣的征兆——他們無法守住憲章堡。


    “閣下您是知道那些法國人的,”憲章堡的基地指揮官寫道,“不用我說你也能猜得到他們給我帶來的麻煩”。在伊利諾斯州的農村,法王路易斯留下了數以百計的移民。來自魁北克的男女老少沿河居住,種植小麥出售到西印度群島,用野生葡萄釀酒,生活在屬於他們自己的小天地裡。因為不願意繼續和英國兵待在一處,大多數的法國人很快消失了,他們去到河對岸的西班牙屬地,帶走了他們的奶牛和牧師。留下的人則完全無視英軍,他們要求使用自己的法律,自由行使他們的宗教信仰,並自行選舉產生立法機構。


    如果說法國人是難以對付的,那麼土著人就是不可理喻了。到了春天,土著人紛紛聚集到憲章堡,希望獲得足夠的食物饋贈來接濟他們挨到玉米收獲的季節。這原是法國人為了不使用武力而維持和平所創建的繫統的一部分,可是現在這些英國人連他們自己都養活不了。因為無法繼續履行法國人留下的老規矩,很快這些蘇格蘭人就被敵意所包圍,敵對的土著部落比尼斯湖(位於蘇格蘭高原北部)的馬匪還要殘忍。有一年,一隊主戰派的土著悄悄潛入了堡壘外的村舍,將一名英國士兵和他的妻子殺死在了床上。一個月後,他們從堡壘附近一個愛好和平的印第安村落中割下了更多人的頭皮。而英國兵因為人數太少無法對此反擊,他們能做的就是悶悶不樂地再往總部發出一封內容消沉的信。


    在戍邊英軍的敵人中,破壞力的還要數密西西比河。當北部上遊的積雪融化,河水開始上漲,棕色的洪潮擊打著彎曲的河道,直至讓這座堡壘的每個角落都開始移動和開裂。蘇格蘭高地警衛團在完成他們的使命後就離開了此處,接手的是愛爾蘭人,他們趁著鼕天用石頭夯實河岸,試圖以此加固堡壘的牆壁,但是春天一到,石頭就被洪水衝走了。而等到夏末,水位終於下降時,河床上留下的是一灘灘孳生蚊子的水窪,傳染病由此在兵營和眷屬區內爆發。1768年,僅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熱病就奪去了60名男性以及婦女兒童的生命,隻剩下幾十個士兵還能端得起槍。“我們每天坐著馬車外出巡視四到五次”,一個少尉寫到,“那些幼小的孤兒就跟在我們馬車後面,非常可憐。”


    每個季節都會帶來新的悲慘故事,它們被源源不斷地傳回紐約,到達英國總司令托馬斯·蓋奇的辦公桌上。這些加急信件讀來令這位曾起草戍邊計劃的長官心懷悲戚。在與龐蒂亞克停戰後,蓋奇將軍計劃建造一繫列像憲章堡那樣的哨所,從五大湖一直到田納西州,就像一條鐵鏈一樣掛在這個國家的脖子上,以此來控制大片無人居住的領土。再往東,英國人希望用舊有的條約與易洛魁人保持和睦, 讓那些部落在他們古老的狩獵場上自由打獵而不受沿海殖民地移民的干擾。在他們之間,堡壘和條約使得英國人可以控制這裡的毛皮貿易,這也是蓋奇認為荒野能出產的收益。


    這樣的策略放在曼哈頓來看,似乎還算合情合理,但它的根基卻像憲章堡的地基那般脆弱。英國人在伊利諾斯州的貿易物資和商品,都必須依賴一千英裡外的費城的航船運輸,貨運線路成本高昂,用這條線路做毛皮交易很難從中獲利。假使從新奧爾良向上遊運送刀具和毛毯,生意不知會好做多少;但是當初英國人簽署巴黎條約時,他們誤讀了地圖, 將密西西比河通向墨西哥灣的所有開放河道都給了西班牙國王。而與此同時,易洛魁人對英國舊有的約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協議變得難以維持。蓋奇要不斷送出禮物和火藥,並保證賓夕法尼亞和弗吉尼亞的土著部落不會受到騷擾,纔能勉強讓原來的約定得以為繼。而每過一年, 易洛魁人的條件都會變得愈加難以滿足。


    蓋奇甚至連自己的下屬也無法信任。流言開始盛傳伊利諾斯州地方駐軍中的各種欺凌、欺詐和挪用公款的丑聞:這在英國軍隊中是見慣不怪的事,多年來,軍官們在替死人領空餉,但是身處西部邊境的那些上校和少校們變本加厲,將丑聞上升到了新高度。尷尬、昂貴,並且無法管理,這讓西部的荒野很快成為了蓋奇無法負擔的奢侈品。


    從新斯科舍省到巴哈馬群島,在蓋奇所指揮的全部領地上,隻有十五個步兵營的部署。完全沒有騎兵。要是把工程師和火炮隊都算在內,北美的英國兵總共還不到六千人,隻有英國駐扎在愛爾蘭兵力的一半。帶著這樣少的兵力和捉襟見肘的預算,這位將軍無法管轄一個大陸。雖然托馬斯·蓋奇作為指揮官在戰場上表現欠佳,但他清楚自己軍隊的後勤補給,花出的每一先令他都會仔細記賬。很快,他接受了不可避免的事實, 在他的士兵進駐伊利諾斯州僅僅兩年後,開始了撤離西部邊境的計劃。


    到了1767年的春天,蓋奇將軍發回國內的信件已經變成了一篇篇對邊境感到絕望的文章。他反復申明應該完全放棄邊境地帶,不僅僅是憲章堡的哨所,還包括匹茲堡、底特律和其他荒原上的營地。他的提議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拖延和擱置。早在1768年,蓋奇提出撤離邊境的新戰略就得到了殖民部長勞德·希爾斯伯勒的支持,他對北美殖民的前景持悲觀的態度,但希爾斯伯勒無法讓其餘內閣成員看到這樣做的意義。與歐洲事務或是國內的權力鬥爭相比,密西西比河流域看起來實在是不值得一提,關於她的決定被一拖再拖。


    甚至倫敦的專家們對西部荒原在帝國命運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也莫衷一是。一些專家說西部地區完全無足輕重,因為根據一份與巴黎和約同年簽署的皇家宣言,在美國的殖民地居民應該堅定地留守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之後,沿海居住,做英國皇家的順民。要是允許他們跨過山脈,就可能會引起另一場像龐蒂亞克那樣的印第安人戰爭。更糟的是,移民們可能會擺脫他們對國王的忠誠,並在西部邊境上建造自己的車間和工廠與英格蘭展開競爭。雖然官方的說法是將內陸地區保留給土著部落,但另一些專家持不同觀點,他們努力遊說進行領土擴張,來為國王或他們自己賺取錢財。在矛盾的觀點之間難以抉擇,舉棋不定的英國政府索性什麼也不做,好像這一區域所帶來的問題可以毫無緣由地自行解決一樣。


    然後終,在1771年秋天,關於伊利諾斯州的決定到了再也不能拖下去的時刻。蓋奇將軍派出的工程師指揮官來到了憲章堡,把哨所考察了一番後,在夜色的掩護下,乘著獨木舟悄悄離開,以躲避印第安人的伏擊。在繞了許多條路後,他回到紐約,帶著蓋奇想要的確鑿證據。到了這時,密西西比河與堡壘牆壁之間隻剩下了幾碼寬的地面。下一個春天的洪水將會讓整個堡壘崩塌。


    蓋奇熱衷於將他的軍隊集中到東部沿海地區,以阻止移民反抗英國皇權。他將這份宣判憲章堡滅亡的報告轉發到倫敦。11月份,報告到達倫敦,送到了勞德·希爾斯伯勒的手上,他立即轉呈內閣和國王。雖不情願,英國政府還是下達了撤離令。第二年春天,隨著憲章堡的城牆開始倒向密西西比河,英國兵們永遠離開了那個哨所。在帝國的邊緣,英軍放棄了一個又一個的堡壘,但是蓋奇想要的有序撤離很快變成了一次潰敗,甚至連他想要保留的基地也因為沒錢維持而解體。


    在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兵營已破敗到無法修復的地步,隻有任其倒塌。在更北面的伊利湖,英軍艦隊停泊在那裡的船隻因無人維護而爛在了水裡。即便在波士頓,軍隊也不得不住在海港裡的一個小島上——威廉城堡,從11月一直到次年3月間,他們所住的木棚下面都會被齊腳踝深的海水浸沒。在哈德遜的山谷中,英軍把守著通向加拿大的要塞“皇冠角”,這座堡壘的命運更是讓當局顏面盡失。有人忘記了打掃煙囪,而另外一個人在非常靠近彈藥庫的一個壁爐裡生起了火。1773年, 彈藥庫將整個要塞炸成了碎片。


    不僅僅是軍隊,帝國的組織開始從各個方面瓦解。在邊境上,英國政府顯然已經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移民不斷向西流動,隨時可能引發蓋奇和倫敦政府想要極力避免的、與印第安人的戰爭。其他地方, 從緬因州到喬治亞的這些老殖民地上,衰退的進程雖不那麼顯著,但仍在發生。密西西比的失敗隻不過是整個帝國病癥的一個表征罷了。


    等到放棄憲章堡的時候, 英國在北美的權威已經在一個又一個的領域中不可逆轉地消失殆盡。一開始就不是特別強健,而現在開始完全蒸發,在思想領域、法院法律、宗教教會,英國的權威沿著海岸線在衰竭。有時,這種衰竭赤裸裸地明顯,例如波士頓茶黨案。但通常這種權利的衰竭以一種隱蔽的方式進行著,在局面變得不可挽回之前,英國人甚至沒有察覺到它的發生。正如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言,“一個龐大的帝國,正如一塊大蛋糕,容易在邊沿處被銷蝕”。因為上述事件都發生在他們世界的邊緣,倫敦當局有時對這些事件的意義隻有模糊的概念。


    雖然英國的高級官員勤奮認真,但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的十年間,英國國王和他的部長們並沒有認真研究或分析過這個他們聲稱在統治著的大陸。直到他們獲悉了茶葉被銷毀後,英國政府纔開始真正看清楚美國的情況。即使如此,他們仍希望這種對英國的不滿可以被控制在新英格蘭的範圍之內。又過了將近一年,到1774年年底,馬薩諸塞州公開徹底地反叛,而其他殖民地也出現了競相效仿的危險。不久之後,政府下令派出英國軍隊攻打反叛武裝,導致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而這本是一場英國人不會去打的戰爭。


    這本書將從英國的角度來說明倫敦當局是如何、以及為何會允許這樣的悲劇發生。它將講述1775年春天獨立戰爭之前的三年內,大西洋兩岸日漸加深的憤怒,講述在英國撤出荒原地區後到波士頓附近萊克星頓草原和康科德橋發生騷亂中間的故事。在英格蘭本土, 直到1783年戰爭結束後纔有人統計出傷亡的陸、海軍人數;英方至少有二萬名士兵和水手在美國、西印度群島或在海上喪生,他們或死於戰鬥或死於傷口感染和疾病,軍官以下級別的人甚至連一塊墓碑也沒有。蘇格蘭高地警衛團、愛爾蘭人和英格蘭士兵一樣,為了拯救一個氣數已盡的帝國而戰:一個不成繫統的、脆弱的帝國,既沒有經過設計,也幾乎無人可以聲稱了解她。

    媒體評論

    本書對美國獨立革命前的三年時間,進行了深思熟慮的探究,更難得的是,作者把故事的視角延展到當時的全球範圍。


    ——《泰晤士報》


    對直接導致了“萊克星頓槍聲”的這三年,尼克·邦克進行了全面而有說服力的摹寫。


    ——《華爾街日報》


    邦克的敘事詳實而吸引人,充滿著人文主義和不偏不倚。從波士頓的港口到倫敦城裡的沙龍,一個復雜和史詩般的故事,在他充滿激情的講述中,展現在讀者面前。


    ——《星期日電訊報》


    邦克證明了這一點——即使是大家都熟悉的事件,通過緊密的論證和深入的研究,也能使其煥發出新的光芒。


    ——《外交事務》

    在線試讀
    精彩摘要:
    他們在狂風暴雨中抵達了中國的海岸。時值八月,季風使天空變得湛藍,雖然他們快速穿越了蘇門答臘群島,但一路上仍舊險像環生。雷暴的運動速度比他們更快,好像在追逐著加爾各答號,一路上對這艘船緊追不舍。大雨浸透了甲板,雷聲猶如大炮轟鳴,震耳欲聾。
    這是一艘新船,剛從泰晤士河畔的工廠裡制造出來,船長是一位名叫威廉·湯姆森的年輕人,這是他次大權在握。通過折線形迂回前進,加爾各答號沿著越南的海岸線進入了中國南海的正中央。這是當時安全的路線,即便這樣,仍有許多潛在的危險:環狀的珊瑚礁、淺灘和暗礁,嘗到它們苦頭的英國船隻的殘骸就躺在它們下方海底的泥沙中。每一個黃昏的日落時分,湯姆森都凝視著地平線,尋找古銅色的雲朵,這是他知道的臺風將至的預兆。
    終於,在1771年8月20日午後不久,湯姆森透過雨幕看到一列礁石,看起來就像一排參差不齊的牙齒。澎湃的海浪從船的東面湧來,使船體像隻肥豬一樣搖擺起來, 波濤中出現了一座島嶼,接著又出現了另一座緊挨著中國大陸的島嶼。他找到了一個早年航海中在該地區見過的地標,並看向他的航海圖: 海岸以南60英裡就是澳門港了。距他們離開英格蘭已經過去了七個月: 這並不是這個季節快的航行,因為中途發生了事故,甲板上的水手死了,他們不得不停在爪窪島進行休整。即便如此,湯姆森還是把他的船安全帶到了廣州,尋求茶葉、瓷器和利潤。
    這是令人瘋狂的一年,東方貿易正處於繁榮的,而這樣的繁榮已經持續了近10年,並將在一件近乎災難性的事件中宣告結束。三十艘商船從歐洲到中國進行長途運輸,其中三分之二來自英國,像湯姆森一樣打著東印度公司的旗號。在交易旺季的所有船隻中,湯姆森的船恐怕是繁忙的。在第二年的春天,當加爾各答號返回倫敦時,在一隊帶回九千噸茶葉的歐洲艦隊中,她裝載了多的貨物。為什麼他們要駕船遠航,費盡周折地帶回數量如此巨大的茶葉呢?因為對英國人來說,茶葉絕不僅僅是一種日常早餐桌上的普通飲料。
    相反,茶葉已經獲得了一種更為尊貴的地位,成了一種值得雄心勃勃的強者為之奮鬥的獎勵。茶葉是少數的大宗商品之一,像今天的原油和銅一樣具有廣泛的用途,其用途遠超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茶葉的貿易跨越半球,帶動各種各樣的齒輪轉動起來。茶葉是投機買賣的對像,是國家就業和稅收的源泉,而其本身也可以作為一種貨幣。正如把握現代世界經濟的脈搏,我們隻需密切注意基礎金屬和石油價格的起伏。
    在18世紀70年代,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茶葉、煙草和糖。英國議會的埃德蒙·伯克強調了這一觀點。他宣稱, “在我們如此龐大的商業圈裡,茶葉可能是重要的貨品 ,”而湯姆森船長完全贊同他的觀點。在他的職業生涯和航海的冒險經歷中,我們能看到當時亞洲英國企業所有典型特征的縮影,不僅有其經歷的艱辛和它帶來的罪惡,同時也能看到它具有的優點——專業技能和勇氣,以及重要的,它的經濟動機。

    精彩摘要:


    他們在狂風暴雨中抵達了中國的海岸。時值八月,季風使天空變得湛藍,雖然他們快速穿越了蘇門答臘群島,但一路上仍舊險像環生。雷暴的運動速度比他們更快,好像在追逐著加爾各答號,一路上對這艘船緊追不舍。大雨浸透了甲板,雷聲猶如大炮轟鳴,震耳欲聾。


    這是一艘新船,剛從泰晤士河畔的工廠裡制造出來,船長是一位名叫威廉·湯姆森的年輕人,這是他次大權在握。通過折線形迂回前進,加爾各答號沿著越南的海岸線進入了中國南海的正中央。這是當時安全的路線,即便這樣,仍有許多潛在的危險:環狀的珊瑚礁、淺灘和暗礁,嘗到它們苦頭的英國船隻的殘骸就躺在它們下方海底的泥沙中。每一個黃昏的日落時分,湯姆森都凝視著地平線,尋找古銅色的雲朵,這是他知道的臺風將至的預兆。


    終於,在1771年8月20日午後不久,湯姆森透過雨幕看到一列礁石,看起來就像一排參差不齊的牙齒。澎湃的海浪從船的東面湧來,使船體像隻肥豬一樣搖擺起來, 波濤中出現了一座島嶼,接著又出現了另一座緊挨著中國大陸的島嶼。他找到了一個早年航海中在該地區見過的地標,並看向他的航海圖: 海岸以南60英裡就是澳門港了。距他們離開英格蘭已經過去了七個月: 這並不是這個季節快的航行,因為中途發生了事故,甲板上的水手死了,他們不得不停在爪窪島進行休整。即便如此,湯姆森還是把他的船安全帶到了廣州,尋求茶葉、瓷器和利潤。


    這是令人瘋狂的一年,東方貿易正處於繁榮的,而這樣的繁榮已經持續了近10年,並將在一件近乎災難性的事件中宣告結束。三十艘商船從歐洲到中國進行長途運輸,其中三分之二來自英國,像湯姆森一樣打著東印度公司的旗號。在交易旺季的所有船隻中,湯姆森的船恐怕是繁忙的。在第二年的春天,當加爾各答號返回倫敦時,在一隊帶回九千噸茶葉的歐洲艦隊中,她裝載了多的貨物。為什麼他們要駕船遠航,費盡周折地帶回數量如此巨大的茶葉呢?因為對英國人來說,茶葉絕不僅僅是一種日常早餐桌上的普通飲料。


    相反,茶葉已經獲得了一種更為尊貴的地位,成了一種值得雄心勃勃的強者為之奮鬥的獎勵。茶葉是少數的大宗商品之一,像今天的原油和銅一樣具有廣泛的用途,其用途遠超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茶葉的貿易跨越半球,帶動各種各樣的齒輪轉動起來。茶葉是投機買賣的對像,是國家就業和稅收的源泉,而其本身也可以作為一種貨幣。正如把握現代世界經濟的脈搏,我們隻需密切注意基礎金屬和石油價格的起伏。


    在18世紀70年代,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茶葉、煙草和糖。英國議會的埃德蒙·伯克強調了這一觀點。他宣稱, “在我們如此龐大的商業圈裡,茶葉可能是重要的貨品 ,”而湯姆森船長完全贊同他的觀點。在他的職業生涯和航海的冒險經歷中,我們能看到當時亞洲英國企業所有典型特征的縮影,不僅有其經歷的艱辛和它帶來的罪惡,同時也能看到它具有的優點——專業技能和勇氣,以及重要的,它的經濟動機。


    加爾各答號在1770年底離開了泰晤士河畔的船塢,在樸茨茅斯休整了一段時間。在那裡,英格蘭還近在眼前,皇家海軍征召了湯姆森的一部分船員。謠言盛傳英國與西班牙的戰爭迫在眉睫,這源於福克蘭群島的爭端。在樸茨茅斯,一艘軍艦放下一隻小船靠近了加爾各答號,強征了11名水手為英王服務。幾個月後,當加爾各答號航行到南大西洋上時,一些船員吵嚷起來,拒絕履行職責。雖然船上很快恢復了秩序,幾名水手遭到了鞭打,其餘鬧事者被罰一次又一次地拆解舊麻繩和清洗甲板,但直到航行結束,加爾各答號一直籠罩在令人焦躁、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中。


    當他們朝著好望角向南航行時,一路順風,航行得飛快,直到氣溫逐漸下降,接近冰點,一場風暴開始逼近。主桅的頂部被折斷並掉了下來,巨浪讓他們失去了儲備的豬肉和餅干。而啟航四個月之後,壞血病也開始造成傷亡。後,湯姆森把船行駛到雅加達,為進行修理而做了短暫的停留。在加爾各答號再次起航,向北開始此次旅途的後一程之前,已有四名水手被趕下船或死於疾病。但在焦油密封的艙口之下,他的貨物完好無損:英國的大理石、鉛、呢絨,以及重要的在廣州經商所需的金銀。這艘船裝載著成箱的產自秘魯的西班牙銀幣,價值30000英鎊。


    逆著水流,加爾各答號從初見陸地之處又航行了一個星期到達了珠江,在那裡她調轉船頭,離開澳門港,靠岸停泊。經過一繫列的中國炮臺,她進入了被稱為虎門或者虎口的海峽。從進入海峽的那一刻起,來自西方世界的海員們就進入了一片烏煙瘴氣的歐洲據點,等在他們前面的是幾個月的無聊時光和酒精。在沉悶的陰雲籠罩下,湯姆森把船駛到了黃埔泊錨地的安全港。在那裡一列用來拴掛漁網的木樁露出水面,標志著船隻無法通行的禁區。


    從加爾各答號拋錨停泊開始,就有兩艘中國船隻停靠在她附近,並保持左右夾持的狀態,直到她離開。湯姆森和他的船員們能看到遠處的赤崗塔,深紅色的寶塔在灰色的天空下顯得愈發鮮明;在他們眼前,是平坦、寬闊的沙洲,這是他們在那裡可以散步或打板球的地方。在沙洲上,他們可以掩埋為返航準備卻死掉的豬,並把他們的儲備用品和帆布儲存在用竹子制成的棚屋裡。在加爾各答號周圍還停泊著成排的歐洲船隻,湯姆森仔細地辨識他們的顏色。這兒是荷蘭船和瑞典船,那兒有一艘丹麥船,法國船還在趕來的途中,但絕大多數都是英國的姐妹船隻。不時有坐滿妓女的小船接近加爾各答號,伺機賄賂清朝官員,以尋求在甲板上售賣肉體的機會。


    當船員們去珠江上遊廣州城裡東印度公司營業的地界時,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監視。有時清朝官員和喝醉的水手之間還會發生衝突。在1769年,有個怒氣衝衝的水手槍擊了一名滿清官員,而中國政府采取了報復行動,把一群英國水手綁在太陽底下示眾。既無聊又憤怒,甲板上的水手們討論要發動一場暴動,策劃像風暴一樣占領廣州城。為了將任何麻煩都扼殺在搖籃中,船長們不得不比以往更加嚴守鐵律。所以當一個酒鬼試圖向當地人出售炮彈時,湯姆森狠狠鞭打了他。艦隊裡的每一位船長的日記裡都充斥著這樣的事件。每一位得以完成航行,回到祖國的船長都會被載入史冊。相關記錄至今仍被保存在倫敦,但絕大多數自它們誕生的那天起就再也無人問津了。


    這就是海岸邊歐洲據點中的嚴酷現實。不知何故,一種欺騙性的魅力籠罩著東印度公司:它仍然偶爾被歷史學家們帶著過多的敬重提起,好像它服務於某種偉大的、了不起的目標。在18世紀,東印度公司擁有極具遠見的人——航海家,幾名科學家,還有他們之中偉大的威廉·瓊斯先生,他把印度教經文翻譯成了英語——但這樣的人在公司中隻是鳳毛麟角。國內的空想家、時事評論員和紙上談兵的愛國者都因為帝國的盛名而洋洋自得。當陸軍和海軍打敗了法國人,這個勝利導致整個王國的民族自豪感急劇膨脹,讓國民們相信他們生來就是碧波的主人。但當我們遇到真正外出征戰的不列顛人,他們在信函和日記中講述的是簡單得多,並且不那麼盲目愛國的故事。


    盡管他們極具膽識,但他們航行到亞洲隻為一個目的:盡快盈利並在死於熱病、不潔的水源或梅毒之前脫身。東印度公司在中國用價值11便士的白銀可以購買1磅茶葉,並在英國用超過三倍的價格將其出售。自私自利,像威廉·湯姆遜這樣的海員皆是如此。如此有利可圖,茶葉貿易總量激增。在1763年法國戰敗後的和平年代裡,大不列顛和廣州之間茶葉貿易的規模在八年時間裡翻了一番。


    英國國內對茶葉的需求突飛猛進。但守舊的道德家認為沒有人真正需要茶葉,他們通常會把飲茶看作是一種墮落的行為。法國人幾乎不喝茶,除非為了治病。德國人或西班人也不喝茶。隻有英國人和他們的美國表親認為茶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以及為什麼各國國民的口味不同,都值得我們反復思考。但對於像湯姆森船長這樣的人來說,這個問題無關緊要。從他的觀點來看,重要的是:茶葉已經嵌入了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中。盡管政府對茶葉課以重稅,但由於茶葉的價格在不斷下降,人們消費茶葉的數量在日益增加。


    在17世紀50年代,當茶葉次被運到倫敦時,它是如此的稀缺和珍貴,與英國人每餐都喝的、口味柔和的英國啤酒相比,它有著截然不同的味道。在接下來的近七十年中,茶葉仍然是一種昂貴的、身份的像征,隻有社會精英能消費得起。英國人把市場上主流的茶葉品種叫做武夷茶——以中國茶葉產地的山名拼湊成的英文名。當時的茶是夾雜著塵土的黑色葉子,聞起來像燒焦的青草,是一種粗制的茶葉。在今天,就算是鋻賞家也不會去品嘗那樣的茶,但作為喝茶傳統的啟蒙物,它就是當時的英國人擁有的全部。直到1712年,武夷茶仍然稀少到足以作為詩人亞歷山大·蒲柏諷刺的對像。但隨著時間緩慢推移,茶葉不再那麼稀有了。在18世紀20年代,轉折點出現了,當時的英國正處於全盛時期。中國似乎可以無限供應茶葉,抵達英格蘭的茶葉數量讓英國人做夢也想像不到。一旦普及,武夷茶就不再是優越性的像征,而成為了商販和他們家人的飲料。隨著市場的發展,茶葉的貿易範圍更廣泛而且交易的品種也出現了分化,富人們喜愛綠色、芳香的品種,價格更高,口感也更美妙。


    到了17世紀40年代,官方數據顯示,英國人喝茶的數量四倍於20年前。如果我們把不斷壯大的黑市交易也算上——黑市的茶葉都來自走私,茶葉的消費量恐怕還要更大。到英法7年戰爭開始的時候,茶葉的貿易量已如此巨大,以至於東印度公司每年要派出9艘商船去珠江交易。


    在戰爭期間,茶葉貿易因為在海上遭遇法國軍艦的風險而停滯了一段時間。當恢復和平時,交易的閘門再次敞開。又一次的繁榮開始了,正是這次繁榮把湯姆森帶到了黃埔。擁有東印度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1771年,英國富有的貴族,貝德福德和德文郡公爵,每年享有租戶支付的50000英鎊租金。同一年,東印度公司僅在中國的茶葉貿易中賺的錢就6倍於公爵的年收入。東印度公司和中國的東道主之間建立了一種明顯具有無限潛能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簡直好到令人難以置信。


    在中國生長著茶葉的群山和西方的消費者之間,存在著一長鏈的經銷商和代理商,他們每個人都渴望在茶葉貿易中分得一杯羹。在貿易中的每一步,這個繫統都鼓勵參與者交易更大數量的茶葉並大舉借貸,以期獲得更多的利潤。但在根本上,他們都依賴於消費者,主要是英國消費者。隻要他們繼續買光所有亞洲運回來的茶葉,中國貿易就會蓬勃發展,但假如他們對茶葉的需求不再那麼急迫,後果將是可怕的。


    政府的干預導致整個茶葉貿易繫統愈加不穩定。從茶被引進到英國的那一刻起,政府就開始對茶葉貿易征稅,起初隻有適中的5%的稅率。但每次英國和法國開戰,對酒精、茶和煙草的稅率就會以同樣的方式上漲,並在1765年達到了。到那時,在倫敦銷售茶葉要繳納七種不同的稅,從海關關稅到消費稅,合並起來占到了零售價格的40%,這足以誘惑誠實的家庭主婦嘗試購買走私的茶葉。在公開市場上,1磅優質茶葉將花費她六個先令。但如果她認識倫敦或者沿海地區的走私者或其同伙,她購買同樣的東西隻需要不到4個先令。


    在18世紀的歐洲,科納馬拉山脈到烏拉爾山脈之間一直存在著巨大的非法經濟體,在稅收造成的陰影下欣欣向榮。每一位君主都與走私者打了一場徒勞的敗仗,他們走私鹽、酒精或茶葉,茶葉是其中易於攜帶和隱藏的商品之一。到18世紀60年代末,近三分之一從中國運來的茶葉是走私者預定的,他們把茶葉從友好的歐洲港口運進來,再從那裡穿過大洋把茶葉運到英國或美國。法國國王急於破壞喬治三世的稅收,縱容非法茶葉貿易,而荷蘭人的行為也大致相同。走私茶葉不再是一件小買賣兒、一種小團伙的活動,其本身已經成為一個巨型的企業,由商業財團運營,由銀行提供資金。這個企業如此龐大,它甚至可以徹底破壞合法貿易。


    在1772年初,當湯姆森離開黃埔泊錨地返回英國的時候,因為走私茶葉引發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了。茶葉的價格瀕於崩潰,它的供給量遠遠超過了歐洲的消費能力。之前不時有供過於求的情況發生,但沒有哪次的規模能與出現在18世紀70年代早期的這次相比。它的出現不僅僅是因為貪婪,還因為茶葉貿易已經變得像今天國際市場上的原油貿易一樣復雜和動蕩。它有自己的下遊產業和上遊產業,有自己的生產商、經紀人和加工工廠,有一大群餓著肚子的嘴巴需要供養。這條復雜的產業鏈和投機買賣始於與中國乾隆皇帝的交易。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