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絲路小史:西進東出,不以山海為遠(陸絲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郭曄旻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1816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8181686
    作者:郭曄旻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它因帝國的外交戰略而始創,但它活得比帝國更久,匈奴滅亡了,漢朝傾覆了,連羅馬帝國也崩潰了……


    然而絲綢之路,依舊,鈴聲遙過磧,駝行天下。


     


    中西風物,異域風情,


    絲路上的文化、宗教、器物、習俗,


    十數篇不為人知的絲路故事,近百幅珍貴圖片,


    帶你重新走過這一條橫跨千百年的文明交流之路。


     


    近百幅精美圖片全彩印刷,世界各大博物館絲路展品彙集。


    沒有復雜的歷史背景,沒有艱深的史實考證。


    生動有趣的故事背後,絲路的貫穿朝代的更迭歷歷在目。


    《國家人文歷史》、《網易歷史頻道》知名作者,十數家媒體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什麼是“絲綢之路”,又是什麼纔是真實的“絲路歷史”呢?是在學校課堂、歷史課本上裡枯燥刻板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劃重點式的記憶,還是影視劇裡穿著仿古服裝卻演著現代職場風雲的“宮鬥劇”呢?


    這裡講述的,隻是有趣的絲路故事:被戰俘改寫的歐洲文明史,中國的造紙術從此走向了世界?是誰成為*個抵達非洲的中國人?大唐盛世是怎樣的異域風情?一場由愷撒的新衣引發的流行熱潮,是如何中國絲綢征服了羅馬帝國?

    作者簡介

    郭曄旻:文史愛好者,《國家人文歷史》雜志專欄作者、特約作者。自2009年起先後在《世界軍事》《艦載武器》《紫禁城》《文史天地》《軍事史林》《文史參考》《國家人文歷史》等雜志,澎湃新聞網私家歷史頻道、澎湃新聞網、網易歷史頻道及《新民晚報》等媒體發表各類歷史文章三百餘篇。

    目錄
    前言

    01 絲路回響
    羅馬軍團與中國重騎
    盛唐重器“明光鎧”/003
    中世紀的終結者
    中國火器的傳播 /020
    被戰俘改寫的歐洲文明史
    走向世界的中國造紙術/039
    早的紙幣
    絲路上的“中國風”與印刷術/060

    02西進與東出
    愷撒的新衣

    前言


     


    01 絲路回響


    羅馬軍團與中國重騎


    盛唐重器“明光鎧”
    /003


    中世紀的終結者


    中國火器的傳播 /020


    被戰俘改寫的歐洲文明史


    走向世界的中國造紙術
    /039


    早的紙幣


    絲路上的“中國風”與印刷術
    /060


     


    02西進與東出


    愷撒的新衣


    絲綢在歐洲 /081


    絲路梵相


    千年繪就的莫高窟 /104


    佛陀東來


    雲岡與龍門石窟 /120


     


    03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絲綢之路上的西方來客


    從傳教士到馬可·波羅
    /139


    被世界遺忘的文明使者


    “無功”的列班·掃馬
    /161


    絲綢之路早的史詩


    張騫鑿空西域 /174


    個到達非洲的中國人


    “俘虜旅行家”杜環
    /193


     


    04萬裡千年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大唐盛世的異域風情
    /215


    消失千年的神秘國度


    絲綢之路上的綠洲古國
    /232


    絲綢之路上美麗的天堂


    世界中心的撒馬爾罕
    /249


    華戎所交一都會


    絲路咽喉上的敦煌 /270


    遠來的異教


    猶太教在東方 /290


     


    參考文獻  /311

    前言
    前言

    前言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次把&ldquo前114127年間,
    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
    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
    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其後,德國歷史學家郝爾曼在20 世紀初出版的《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
    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考古資料,進一步把絲綢之路延伸
    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
    即它是中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
    的陸上貿易交往的通道。


    <前13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拓
    了一條連接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歐洲等地的交通大道。
    這條 “絲綢之路”雖然在中途歧出若干支線,分而復合、合 而復分,並不僅是一條,但從它的基本走向看,依據路途的遠近和地域的特點,大致可分四段,即秦隴段、東段、
    中段和西段。


    秦隴段是指陝西長安(今西安)至甘肅敦煌一段。長 1800多公裡,從長安出發,經隴西高原、河西走廊至敦煌。
    敦煌是河西走廊諸城中規模、人口多、物產豐富、
    交通方便的城市。它不僅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樞紐,而且
    是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交彙點,在政治、經濟和軍
    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東段,自敦煌至木鹿(今土庫曼斯坦巴拉姆阿裡城附
    近),中經帕米爾高原。一為南道,即出陽關(今敦煌西南
    古董灘),沿南山(昆侖山脈)北麓,經今新疆若羌、且末、
    民豐、和田、皮山、莎車、塔什庫爾干,越過帕米爾高原,
    經過中亞到達木鹿。二是北路,從敦煌西北行,出玉門關,
    沿著天山南麓,經庫車到達疏勒與南道彙合,然後翻越帕
    米爾高原,往西北,經過錫爾河、阿姆河之間的河中地區,
    後到達木鹿。


    至於絲綢之路的中段,基本上是在今天的伊朗境內,
    橫亙東西,北倚阨爾布爾士山脈,南瀕卡維爾沙漠,道路
    直而便捷,再無比這更適當的路。而西段則從兩河流域直
    達地中海沿岸及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進入
    歐洲。絲綢之路四大段全長7000多公裡,橫貫整個歐亞大陸。
    這條商路連接了地中海世界與東亞,成為前近代時期人類
    文明成果重要的交換通道。通過它,東西方實現了物質
    文明的交流。中國豐富的物產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源源不斷
    傳播到西域、中亞、波斯、阿拉伯、印度和地中海區域。
    代表東方文明的絲綢、瓷器、茶葉、紙、鐵器、金銀器皿、
    錢幣、火藥、丹藥、農作物等及生產技術工藝輸入西方,
    極大地推動了西亞、南亞和歐洲的社會文明的發展。西方
    的物質文明輸入中國,也豐富了中國的社會經濟。如草原
    民族的羊馬牲畜、毛織品,西亞的珊瑚、翡翠、珠寶、琉
    璃器、各種香藥,西域的胡菜、葡萄、石榴、胡椒等多種
    農作物,中亞的釀酒術,印度的制糖法、建築技術等也傳
    入中國,提高了中國社會的生產水平。從印度、西亞傳入
    中國的宗教,是絲綢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通
    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宗教,重要者有佛教、祆教、景教、
    摩尼教乃至猶太教。凡此種種,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面貌乃
    至歷史發展的進程,因此這條路被認為是聯結亞歐大陸的
    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彙之路,而絲綢則是這條路上代
    表性的貨物。


    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圍繞著絲綢之路承載的滾
    滾財富,帕提亞(安息)帝國、薩珊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一個個盛極一時的帝國此起彼落,上演了一幕幕壯麗史詩;個人英雄主義也被載入史
    冊,從中國的張騫到意大利的馬可·波羅,東西方的探險家
    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自然阻礙,將東西方世界連接在了
    一起。


    雖然在蒙古帝國瓦解(14—15世紀)之後,由於海上
    貿易的興起以及亞洲內陸的動蕩,宋、明版圖的縮小,絲
    路貿易似乎委頓停止。但實際上,時期的大規模
    商隊貿易形式雖被迫停止,以喀什、葉爾羌為中心的內陸
    邊境貿易仍舊十分活躍。盡管這一時期中國通過西北陸路
    與中西亞、南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聯繫已經極其脆弱和狹
    窄。曾經作為歐亞文明交流的大動脈——絲綢之路的搏動,
    由於近代國際形勢的變化而暫時停止,但由絲路貿易演變
    的亞洲內陸腹地的區域貿易在明清時期仍然回光返照式地
    映射著古老的絲路貿易的特征。新疆各地每隔七天定期會
    有一次集市,即巴扎,“是日,各處之粗細貨物,俱馱負而
    來,以及牛羊馬匹,牲畜瓜果咸備。男女雜還,言語紛纭,
    互相貿易,傍晚多醉而歸。無經紀牙行,但憑在市眾人講
    說定價”。綠洲各地市場上的商品,既有中原內地的絲綢、
    茶葉、大黃和瓷器等深受新疆與中亞居民喜愛的物品,又
    有當地出產和制造的各種農副產品以及金銀玉器、棉布等手工業產品,還有來自中亞浩罕、布魯特、哈薩克以及南
    亞印度等地的奴婢、牛羊馬匹和各種手工業制品。來自中
    原內地的漢人行商與新疆當地的回商,以及來自中亞安集
    延、印度克什米爾地區的行商,雲集於絲綢之路上的各個
    商貿中心……


    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發展史和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巨
    大貢獻和不朽功績,無論怎樣高度評價都不過分。隨著“一
    帶一路”倡議的展開,可以預見,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
    將在未來繼續閃耀永恆的光芒。

    在線試讀
    被戰俘改寫的歐洲文明史走向世界的中國造紙術絲路上的中國紙
    所謂紙,在漢代《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 “紙,絮(即纖維)也,一曰苫也。”這是個形聲字,構成紙的植物纖維從肉眼看確像白細的絲絮,故而從“糸”。前2世紀,中國西漢就出現由植物纖維制成的紙。考古工作為人們了解造紙術的發明過程提供了手史料。1957年,在陝西西安市郊灞橋出前2世紀的紙,原料主要是大麻和苎麻,這是世界上早的植物纖維紙,史稱“灞橋紙”。該紙呈淺黃色,紙上纖維束較多,間有未松解小麻繩頭,但整體而言仍以分散纖維為主,因而被判斷為早期麻紙。20世紀70年前1世紀的麻紙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漢代遺址出土。由此可見,早在西漢時,中國人就已擁有造紙技術。不過,西漢早期的麻紙還較粗糙,不便書寫,且當時的造紙原料麻主要用於縫制衣服,造紙業難有大的發展。但曙光已現,迫切的社會需求又在催促著技術的改進。有道是時勢造英雄,東漢出現了一位中國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偉人,造紙術的革新家——蔡倫。
    蔡倫是一個東漢宦官,去121年,生年不詳,其生平事跡見於《後漢書·宦者列傳》。他總結了西漢以來的造紙經驗,利用東漢皇室工場的物質條件和能工巧匠,采用樹皮、麻頭、破布和漁網等原料(用樹皮做原料,是現代木漿紙的先河),變廢為寶,又改造了造紙工藝,造出了一批質量年(105年),蔡倫把紙獻給朝廷。這件事受到漢和帝劉肇的稱贊和嘉獎,漢和帝通令全國推廣,還讓史官記錄在冊。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
    經蔡倫改進後,中國古代形成一套較為定形的造紙工藝流程。大致有四道程序:是原料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並分散為纖維狀;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或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之帚化,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然後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篾席上交織成薄片狀濕紙;第四是干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了紙。

    明代木刻中國古代造紙過程中的五大步驟:斬竹漂塘、煮楻足火、蕩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焙干。


    被戰俘改寫的歐洲文明史


    走向世界的中國造紙術


    絲路上的中國紙


    所謂紙,在漢代《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 “紙,絮(即纖維)也,一曰苫也。”這是個形聲字,構成紙的植物纖維從肉眼看確像白細的絲絮,故而從“糸”。前2世紀,中國西漢就出現由植物纖維制成的紙。考古工作為人們了解造紙術的發明過程提供了手史料。1957年,在陝西西安市郊灞橋出前2世紀的紙,原料主要是大麻和苎麻,這是世界上早的植物纖維紙,史稱“灞橋紙”。該紙呈淺黃色,紙上纖維束較多,間有未松解小麻繩頭,但整體而言仍以分散纖維為主,因而被判斷為早期麻紙。20世紀70年前1世紀的麻紙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漢代遺址出土。由此可見,早在西漢時,中國人就已擁有造紙技術。不過,西漢早期的麻紙還較粗糙,不便書寫,且當時的造紙原料麻主要用於縫制衣服,造紙業難有大的發展。但曙光已現,迫切的社會需求又在催促著技術的改進。有道是時勢造英雄,東漢出現了一位中國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偉人,造紙術的革新家——蔡倫。


    蔡倫是一個東漢宦官,去121年,生年不詳,其生平事跡見於《後漢書·宦者列傳》。他總結了西漢以來的造紙經驗,利用東漢皇室工場的物質條件和能工巧匠,采用樹皮、麻頭、破布和漁網等原料(用樹皮做原料,是現代木漿紙的先河),變廢為寶,又改造了造紙工藝,造出了一批質量年(105年),蔡倫把紙獻給朝廷。這件事受到漢和帝劉肇的稱贊和嘉獎,漢和帝通令全國推廣,還讓史官記錄在冊。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


    經蔡倫改進後,中國古代形成一套較為定形的造紙工藝流程。大致有四道程序:是原料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並分散為纖維狀;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或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之帚化,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然後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篾席上交織成薄片狀濕紙;第四是干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了紙。


     


    明代木刻中國古代造紙過程中的五大步驟:斬竹漂塘、煮楻足火、蕩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焙干。


     


     


     


    《天工開物•殺青第十三》中記載,不論竹紙與皮紙(以樹皮為原料),大多以圖中方法制造。火紙與粗紙的制造步驟略有不同,脫簾之後不必烘焙,壓干水分在陽光下曬干即可。


     


    漢代以後,雖然造紙工藝不斷成熟完善,但上述四道程序基本未變。即使到了現代,濕法造紙的工藝與中國古代的造紙法仍無根本區別。學者邁克爾·哈特在其著作《歷有影響的一百人》中說:“顯然發明一種造紙技術是相當難的,它絕不會出現在發達程度一般的國家裡,而且需要有天賦的個人做出傑出的貢獻。蔡倫就是個這樣的人,他使用的造紙技術基本上沿用至今。”


    另一方面,前2世紀張騫“鑿通”西域返回長安的時候,其身後已經跟隨著來自異國的商旅。這條橫亙亞歐大陸腹地的商路以“絲綢之路”為名聞名後世。商人從長安(或者洛陽)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穿越西域並跨越蔥嶺(帕米爾高原)後繼續西行,便進入了粟特人居住的錫爾河和阿姆河之間的河中地區。這裡乃是歐亞大陸東西貿易的重要地段,地勢平坦並有很多綠洲,有古老的綠洲城市,繫索格底亞納(粟特)地區與波斯地區之間的貿易中轉站。從河中地區的撒馬爾罕向西南行,出卡拉庫姆沙漠,便到達了薩珊波斯王朝東部的城市木鹿,大批中國物品出現在位於底格裡斯河岸的薩珊王朝都城泰西封(今伊拉克巴格達附近)等地。368年左右,在幼發拉底河岸的巴達尼亞(Batnae)每年一次的集會上,已有中國(賽裡斯人)貨物出售。中國的許多物產隨著往來於絲綢之路的東西方商隊,或者政府間的信使人員而傳播到絲路沿途的各個國家,其中就包括中國紙。20世紀以來,沿這條商路,各地出土大量漢、魏及晉、唐古紙,因此也可將這條商路稱為“紙張之路”。


    中國紙大約在3世紀從敦煌開始西傳。新疆正是通往中亞、西亞的必經之地,中國紙由駱駝商隊經甘肅、新疆向西販運,西域商客也在甘、新停留,從事貿易。早期探險家斯文·赫定與斯坦因在新疆樓蘭地區曾發現3世紀中國麻紙殘片。經研究,這些殘片是由客居涼州(今甘肅武威)的商人南奈·萬達(Nanai Vandak)在晉懷帝永嘉年間(307—313年)寫給其居住在撒馬爾罕的友人的信。而在吐魯番與高昌地區,20世紀初期的德國及日本考察隊也發現了4到5世紀的中國古紙。近年來,中國考察團在發掘中亦發現了寫有漢文、藏文、梵文及古代龜茲文的8世紀寫本。1972年在吐魯番發現的文書中,有一份被認620年之物,上面有造紙人“紙師隗顯奴”和高昌行政官員的姓名。另一殘片上寫有派遣囚徒到造紙場做工的行文。這說明在中原人民廣泛造紙以後,紙張很快就傳到西域各地,並且被當地人所利用。


     


    斯文•赫定,著名瑞典籍探險家,曾多次深入中國西北部考察,是樓蘭古城的發現者。


     


    1900年,斯文•赫定率探險隊計劃穿
    越 羅 布 荒 原,一位隊員由於丟失了鐵鍬回頭尋找而誤闖入一處遺址,斯文•赫定聽其形容後大驚,想立即返回一探究竟,但由於飲水不足作罷。次年,斯文•赫定再次率隊回到這一帶,終於發現被黃沙淹沒的古城遺址,即曾經的絲路重鎮樓蘭。


     


    斯文•赫定於1906年停留過的商隊客棧。


     


    撒馬爾罕紙


    751年7月,唐朝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的軍隊與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的邊防軍在中亞怛羅斯城發生了一次衝突。唐軍大敗,殘餘數千人,高仙芝僅以身免。但這場戰役的一個始料未及的後果是,阿拉伯人俘獲的唐朝戰俘中有造紙工匠,這些工匠被帶回到阿拉伯的中亞軍事駐地撒馬爾罕後,造紙技術開始在伊斯蘭世界生根。11世紀阿拉伯作家薩阿立比(960—1038年)在所著《珍聞諧趣之書》中就寫道:“造紙術從中國傳到撒馬爾罕,是由於被俘的中國士兵。獲此中國俘虜的人是齊牙德·伊本·噶利將軍。俘虜中間有些以造紙為業的人,由是設廠造紙,馳名遠近。造紙業發達後,紙遂為撒馬爾罕對外貿易的一種重要出口品。造紙既盛,抄寫方便,不僅利濟一方,實為全世界人類造福。”


    的確如此,造紙術傳入阿拉伯世界後,撒馬爾罕興建了批造紙工場,由中國工匠傳授技術,而且設備也是中國式的。撒馬爾罕豐富的大麻和亞麻植物加上灌溉渠中的水,為造紙提供了自然資源,紙的產量逐步上升,不僅滿足了當地需要,而且在與外地貿易中,紙張成為撒馬爾罕的重要商品。如同在中國內地造紙的習慣一樣,造紙工匠們以地方命名,把當地生產出來的紙叫作“撒馬爾罕紙”。不久,阿拉伯帝國各屬地都熟知了這種紙,當時的阿拉伯人說,在撒馬爾罕的特產中,首先應該提到的就是紙。


    在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絲綢之路空前通暢。哈裡發朝廷在商路上為客商設置了宿舍和驛站,開掘了水井,設立換馬站;在倭馬亞王朝時期,商路上的驛站已達到1000個。帝國著名的驛道即是橫貫中亞的呼羅珊(Khorāsān)大道(絲綢之路的中段),它西起帝國中心巴格達,向東經布哈拉、撒馬爾罕,直至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的奧什,更自奧什東南行,過特列克山隘至我國新疆的喀什,循“絲綢之路”至大唐的京城長安。正是反向沿著這條驛道,造紙業繼續從撒馬爾罕傳到巴格達。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是世界上富庶的城市之一,也是宗教(伊斯蘭教)與文化的中心。793年,阿拉伯帝國哈裡發哈倫·拉希德在巴格達建立一家造紙工場,聘請中國工匠造紙。


    1877—1878年,在埃及的法尤姆、烏施姆南及伊克敏三地出土了大量古代寫本,總數達10萬件,用10種不同文字寫成,時間跨度長達2700年,多數寫在莎草紙片上,也有寫在羊皮及紙張上的,此發現震動世界。其中的阿拉伯文紙本文書,其紀年換算成公歷後相當於791年、874年、900年及909年。文書都是麻紙,紙上有簾紋,與中國唐代麻紙一樣。顯然,這些阿拉伯文紙本是以中國唐代技術制成的。


    原本西亞地區廣泛使用羊皮紙作為書寫材料。羊皮紙是一種統稱,指使用動物皮革制成的紙張,以綿羊皮為主,也包括山羊皮、小牛皮等。質量好的羊皮紙是用犢皮制成的,稱為犢皮紙。地中海地區在古代一直有使用動物皮作為書寫材料的傳統,但是成熟的羊皮紙制造工2世紀中期後纔出現。羊皮紙的價格高昂,加上寫一部書需幾百張羊皮,一般人是負擔不起的。生活於11—12世紀的阿拉伯作家雅古特給我們留下了手資料,他寫道,歷史學家泰伯裡“40年間,每天寫40張稿紙”。如果在造紙術尚未傳入的地區,即使有博通諸學、作業勤奮的譯員、作家,也無力支付昂貴的紙張費用。直到造紙術開始傳入西歐的14世紀上半葉,西歐市場每張羊皮紙仍需要1.5便士,相當於一個謄錄員的日薪。當時的銀制湯匙值10便士,按市場商品價格比值估算,6~7張紙就是一把銀制湯匙的價值了。相比之下,中國技術制造的新型紙美觀、實用、輕便,而且更加廉價,不需要依靠畜牧業副產品,僅需廢舊布料等原料,這些原料隨處可見並且供應充足,因此新型紙迅速取代了先前用於書寫的羊皮紙。


     


     


    埃及莎草紙畫,現藏埃及博物館。莎草紙用紙莎草的莖制成,在干燥的環境下可以千年不腐。


    畫中繪的是奧西裡斯,他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冥王,主宰對死者的審判。傳說死者由長著胡狼頭的死神阿努比斯引到奧西裡斯面前,死者的心髒會被放到一架天秤上與真理羽毛比重,心髒重於羽毛,則說明此人罪孽深重,應受審判和懲罰。


     


     


    小羊皮紙(犢皮紙)文書。傳說埃及托勒密王朝為了阻礙帕珈馬王國在文化上與其競爭,嚴禁


    向帕珈馬輸出莎草紙,於是帕珈馬人發明了羊皮紙。


     


    哈裡發朝廷非常欣賞新型紙張的優勢,通過法令規定政府辦公須用紙張,以代替之前使用的羊皮紙。很快,紙張憑借它優越的書寫特性、低廉的成本和穩定的供給,將羊皮紙完全排擠出了巴格達的市場。政府在紙張量大、價廉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官僚機構,新增的官僚部門達數十個。這些官僚部門的運作大量依靠文本溝通,從而形成了對紙張的依賴。而在其他領域,紙張也迅速占領市場,伊斯蘭歷史學家伊本·卡爾敦(Ibn Khaldun)指出:“紙張被用於政府公文和外交文本。後來,人們也將紙張用於對公文書和學術著作,而造紙的技術也達到了精湛的水平。”


    而真正促使紙張贏得阿拉伯帝國朝廷信任的,除了質量和成本優勢,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特點——相比於羊皮紙,阿拉伯紙的纖維材料更容易吸墨,從而使字跡變得無法擦除和更改。在中世紀,羊皮紙文獻易於塗改的特性一方面增加了羊皮紙的重復利用率,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文獻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大打,這對於阿拉伯帝國這種集權程度較高的國家來說尤其致命,這也堅定了哈裡發朝廷使用紙張的決心。在這一時期,帝國的首都巴格達出現了數百家經營書籍和紙張的店鋪,底格裡斯河上的船隻除了載滿谷物,也同樣裝滿了紙張,沿河形成了繁榮的紙張生產、運輸和貿易區域。即使在盛產莎草紙的埃及,植物纖維紙也取代了曾作為通用書寫材料達3000年之久的莎草紙。9世紀末的埃及信函末尾寫著“請原諒,這封信是用莎草紙寫的”,對沒有用植物纖維紙寫表示歉意。可見即使是埃及,當時使用新型紙張寫信也已是很普遍的事了。


    阿拉伯人見造紙有利可圖,於795年又在敘利亞大馬士革開辦了一家造紙工場。由於它臨近地中海海岸,交通方便,歐洲各國在本地建立造紙廠之前,紛紛向大馬士革購買紙張。從此,大馬士革紙壓倒撒馬爾罕紙,在歐洲大陸風行數百年之久。有趣的是,敘利亞境內有一個地方叫班畢城,後來也生產紙張。本來該地出產的紙叫作班畢紙,可是因為“班畢”(Bambycina)的發音跟歐洲稱棉花(Bombycina)的發音相近,以致出現了訛傳,結果在很長的時間裡,歐洲人都認為阿拉伯紙是棉紙,這當然是一個有趣的誤會。


     


    阿拉伯的學問中心


    阿拉伯帝國初在半島的沙漠地區建立,由於缺少莎草紙的供應,羊皮紙也不十分豐富,所以紙張的傳入對其意義重大。8世紀,紙張傳入巴格達,阿拉伯人開始學習造紙術,這與巴格達的學術繁榮幾乎是同時出現的。紙張是中華文明對阿拉伯這個新生文明的贈禮,可以說阿拉伯文明從誕生到發揚光大,紙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造紙業的發展及社會生活中廉價紙張的應用,令抄書成本大大下降,私人藏書成為可能,大學也有了更加廉價的教學載體。這一切都為阿拉伯帝國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文化政策,曾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的是當年阿拉伯人從拜占庭帝國奪取亞歷山大(今屬埃及)的時候,哈裡發歐麥爾曾下令把亞歷山大港圖書館豐富的藏書扔去澡堂做燃料。


    中世紀歐洲人對此傳說津津樂道,盡管它與史實並不相符。亞歷山大的托勒密大圖書館前48年就已被愷撒的羅馬軍隊焚毀。後來建築的姑娘圖書館也依照羅馬皇帝的法令,在389年前後被焚毀。因此,當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時候,亞歷山大港已經沒有什麼重要的圖書館了。


    在阿拉伯帝國生機勃勃的興起時代,阿拉伯怎麼可能輕視圖書館內的藏書呢?恰恰相反,在當時的阿拉伯世界,傳遞和保存知識的書本被視為巨大財富。9世紀時,巴格達人以城內有百餘家書商而自豪。穆罕默德先知就曾教導穆斯林信眾:“求知,是每個男女穆斯林的天職。”在不久之前還過著遊牧生活的貝都因人(以氏族部落為基本單位,在沙漠曠野過遊牧生活的阿拉伯人)“雖然隻有很少的一點科學、哲學和文學基礎,但是他們從沙漠裡帶來了強烈的好奇心,難以滿足的求知欲”,
    “從沙漠來的征服者……證明自己是何等好學的學生”。


    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前幾任哈裡發崇尚學問,把巴格達變成了當時世界的學問中心。曼蘇爾設立專門的機構掌管醫學和星像學,並積極鼓勵通過絲綢之路引進異國先進的文化知識。而第七任哈裡發麥蒙(813—833年在位)本人就是一位學者,對數學和天文學深感興趣。他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綜合性的學術機構——智慧館(由圖書館、科學院和翻譯局三部分組成),並曾給出與書稿等重的黃金的天價作為報酬。在這裡,世界各地的科學知識被譯成阿拉伯文,深入人心。


    在阿拉伯人的勢力範圍內,各地區先後掀起了亙古未有的翻譯、考證、勘誤、謄錄、注釋、增補古典遺產的運動。這場運動從9世紀開始,以各大城市為中心,以翻譯、注釋為主要內容。在這場長達百年的“翻譯運動”中,古希臘重要的哲學和自然科學著作,如柏拉圖的《理想國》《對話集》,亞裡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倫理學》,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原理》,托勒密的《天文集》,等等;還有印度的數字(即今天的阿拉伯數字)、波斯的歷史巨著《列王記》,從絲綢之路的兩端彙集到巴格達,隨後在智慧館裡被譯成阿拉伯文。巴格達城建成後,僅僅75年工夫,阿拉伯學術界就已掌握了亞裡士多德主要的哲學著作、新柏拉圖派主要的注釋、格林醫學的大部,還有波斯、印度的科學著作。希臘人花了好幾百年纔發展起來的東西,阿拉伯學者在幾十年內就把它完全消化了。若沒有阿拉伯人發現、整理和吸取希臘的成果,並做出有價值的注釋和寶貴的貢獻的話,人類很可能要失掉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譬如格林所著的解剖學的七本希臘語原本早已散佚,幸賴阿拉伯語譯本得以流傳至今。


    在當時的歐洲人幾乎完全不知道古希臘的思想和科學之際,這些著作的阿拉伯語翻譯工作已經完成。在中世紀的黑暗中,是阿拉伯世界的星光照亮了地中海的科技天空。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阿拉伯留傳下十進位制、代數學的發端、現代數學和煉金術,基督教的中世紀什麼都沒留下。”“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所以能眼光看得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阿拉伯世界巨人們的肩膀上。”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這樣總結。


    如果說阿拉伯利用翻譯、著述等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動形成的豐富藏書為人類豎就了一座歷史的文化豐碑,那麼,以中國的造紙技術和方法生產出來的阿拉伯紙,正是豎就這座豐碑不可替換的坯石。而就絲綢之路來說,阿拉伯人使用印度發明的數學字母在以中國技術制造的紙張上繼續發展由古希臘人開始的“精確的自然研究”這一事實,已經比任何言辭都更雄辯地證明,這條貫通歐亞的古老商路,同樣也是聯繫古代人類智慧的重要紐帶。


     


    阿拉伯人翻譯的古希臘《藥理》


     


    造紙術進入歐洲


    不過,造紙術繼續向西傳播的過程卻並不順利。在長達400年的時間裡,造紙術竟成了阿拉伯人的“專利”。阿拉伯人為了不洩露造紙技術,維持自己的壟斷,把制漿部分的生產環節安排在偏僻的地方,並且嚴加把守,決不讓人弄清楚紙漿是怎樣制造的。但是,他們公開造紙的具體操作,甚至讓造紙工匠在大街上表演撈紙,以吸引觀眾。這種撈紙表演的遺風,在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國家流行了相當長的時間。


    雖然如此,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潮流仍然是不可阻擋的。從12世紀開始,歐洲的檔案記錄變得多了起來,各種地契和城市、教會、國家政府的檔案記錄都需要書寫材料。文化和法律的復興、城市的興起、大學的建立越來越需要更加充足的書寫材料,而原本的羊皮紙供應無法滿足需求。這就使得造紙術終於衝脫桎梏,進入了歐洲市場。首先,隨著伊比利亞半島並入阿拉伯帝國,阿拉伯紙自然傳播到了那裡。11世紀,造紙工藝也在西班牙生根。早的造紙廠出現於1150年,這家造紙廠位於瓦倫西亞西南,附近有一條古代的灌溉水渠。當地從羅馬時代就以亞麻紡織業聞名,所以有豐富的造紙原料,主要生產麻紙。12世紀,這個地方生產的紙已經很有名氣,並向地中海其他地區出口,當然也包括臨近的西歐各地。當基督徒們的“再征服運動”終將阿拉伯人的勢力從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趕走之後,當地剩餘的造紙作坊成為歐洲造紙業興起的一個重要源頭。


    歐洲接觸阿拉伯紙張的另一個重要方式就是通過意大利商人。11—12世紀,阿拉伯紙通過地中海從北非的埃及、摩洛哥運往意大利,由此再轉運到歐洲大陸各國。開始,意大利人是因商業需要接觸阿拉伯紙,由於商業活動涉及大量的票據和憑證,因此需要一種價廉、量大、不易修改的書寫材料,而阿拉伯紙正符合這種需要。相比於羊皮紙,它容易獲得,並且更加安全。阿拉伯紙的使用大大便利了意大利商人的商業活動,而這種書寫材料也逐漸進入意大利本土。1221年,因紙張的進口耗費了大量金銀,當局下令禁用阿拉伯紙,規定一律在羊皮紙上書寫,但未能生效。整個13世紀,阿拉伯紙仍源源流入意大利,而意大利金幣也不斷消耗於進口紙張上。可見紙張的優越性是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遏制的。1276年,意大利中部的法布裡亞諾(Fabriano)出現了家造紙作坊(從埃及引進技術),雖然意大利人生產的紙張質量普遍不如敘利亞和巴格達的產品,但成本十分低廉,產量也很大。13世紀末期,意大利的造紙作坊已經發展到7家。於是,繼西班牙之後,意大利成為歐洲第二個重要的造紙中心。造紙術從這裡繼續傳入歐洲大陸腹地的瑞士和德國等地。此後,歐洲各國都先後建立起本國的造紙業。英國因為與歐洲大陸有一海之隔,造紙技術傳入比較晚,15世紀纔有了本地的造紙廠。到了17世紀,歐洲各主要國家都有了造紙業。偏處北歐一隅的瑞典於1573年建立了早的造紙廠,丹麥於1635年開始造紙,1690年建於奧斯陸的造紙廠則是挪威早的紙廠。


    在造紙術傳入歐洲後的很長時間內,歐洲人所造的紙質量不高。中世紀歐洲人造紙用破布和麻類做原料,與中國人用麻、竹、皮革等多種原料相比,略遜一籌。歐洲竹子少,歐洲人用的造紙工具不是竹簾,而是用木頭和銅絲等制成的篩網。篩網包含一個木制框架,鑲接一張金屬成形網,主要部分是金屬線,通稱網鏈,由成形網濾掉紙漿的水分後,得到厚度不一的紙,迎光可見明暗交織的網紋,再經上膠、上光等工序,即成塗布紙。這與中國單人掌簾或者雙人抬簾有所不同。歐洲人不在紙漿中加纖維懸浮劑,故歐洲紙較厚實光滑,這主要是為滿足鵝毛筆和染料墨水的書寫要求。十六七世紀,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他向中國朋友贈送十張歐洲紙作為禮物,結果發現歐洲紙並不適宜中國毛筆書寫。


    造紙術的掌握對於中世紀歐洲來說意義重大。有人認為阿拉伯紙對於近代歐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阿拉伯紙的推廣加速了意大利和北歐的商業發展。它促進了修道院院牆之外的著書立說……紙這個媒介把希臘科學、阿拉伯數字和效率更高的計算方法傳到歐洲”。正是紙本書籍的批量生產,為偉大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中世紀的歐洲,禁欲主義和宗教主義統治一切,神學和經院學壟斷文化領域,整個歐洲都處於中世紀的黑暗之中。其根本原因是書寫材料(和印刷術)的限制,文化信息的傳播極其困難,人民處於蒙昧之中而甘受統治。並非普通人不願意學習科學知識,而是沒有機會。當時生產一本羊皮紙的《聖經》需要300張羊皮,價格之昂貴是普通民眾所無法想像和接受的。因此,書寫材料和書寫行為本身都被歸於一種精英文化,隻有極少數的修士纔能讀書寫字,纔能受高等教育,平民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直到有了中國的造紙術之後,過去傳播思想的昂貴材料被一種經濟的材料取代,這就促進了人類思想成果的流傳。從此之後,歐洲人得到了便宜的書籍,文化、知識、教育纔真正從修道院中解放出來,人民的思想纔得以啟蒙,新的知識像開閘的洪水一樣,成千上萬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湧現出來。可以說,經過絲綢之路終傳播到歐洲的造紙術在這一變革當中,起到了重要和無可替代的作用。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