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錢穆講義繫列(平裝插圖珍藏版)中國文學史+中國通史+中國學術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學理論
    【市場價】
    732-1062
    【優惠價】
    458-664
    【作者】 錢穆講述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學理論  歷史研究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730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5573084
    作者:錢穆講述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2.錢理群、洪子誠、莫礪鋒、劉再復、陳平原、陳思和、王德威等二十幾位大學者聯袂推薦!復旦大學教授駱玉明、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陳志誠作序!
    3.以史論文,從史學的角度講文學,別開生面。自堯舜禹講至清朝末年,對文學之流變有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重獨立考證,對歷史公案自有看法。
    4.宏觀論述 史學考證 文人點評 作品賞析,舉重若輕,活色生香。
    5.內含數十幅錢穆的工作、生活照片,近距離瞻仰一代國學大師的風采。
    6.精審精校,修正首版遺漏錯誤,全面提升書稿內容質量。
    7.新增彩色插圖十數幅,將書中提及的重點內容視覺化、形像化,豐富閱讀體驗,增加閱讀趣味。
    2.源於北大盛況空前的課堂、修訂於西南聯大、完備於香港新亞書院;被顧頡剛和牟宗三評價“課講得很精彩”“極得學生歡迎”。三度開講,影響千萬人。
    3.此書以錢穆於新亞書院第三度講授“中國通史”為底本,也是為成熟完善的版本。塵封多年的講義,更精粹的講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4.與國史扛鼎之作《國史大綱》相副相應,各有互補,而篇幅精簡,堪稱“《國史大綱》課堂版、極簡版”!大家講述,通史經典。
    5.內含數十幅錢穆的工作、生活照片,近距離瞻仰一代國學大師的風采。
    6.精審精校,修正首版遺漏錯誤,全面提升書稿內容質量。
    7.新增彩色插圖十數幅,將書中提及的重點內容視覺化、形像化,豐富閱讀體驗,增加閱讀趣味。
    2.精彩評述故史舊事,指導當下人的精神生活。精闢講解中華文化奧義,樹立國人的文化自信。
    3.珍貴筆記還原講演實況,語言通俗易懂,“零門檻”的學術普及書。
    4.內含數十幅錢穆的工作、生活照片,近距離瞻仰一代國學大師的風采。
    5.精審精校,修正首版遺漏錯誤,全面提升書稿內容質量。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1.國學大師錢穆文學史著作,塵封六十年橫空出世。
    2.錢理群、洪子誠、莫礪鋒、劉再復、陳平原、陳思和、王德威等二十幾位大學者聯袂推薦!復旦大學教授駱玉明、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陳志誠作序!                                                                              
    3.以史論文,從史學的角度講文學,別開生面。自堯舜禹講至清朝末年,對文學之流變有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重獨立考證,對歷史公案自有看法。
    4.宏觀論述 史學考證 文人點評 作品賞析,舉重若輕,活色生香。
    5.內含數十幅錢穆的工作、生活照片,近距離瞻仰一代國學大師的風采。
    6.精審精校,修正首版遺漏錯誤,全面提升書稿內容質量。
    7.新增彩色插圖十數幅,將書中提及的重點內容視覺化、形像化,豐富閱讀體驗,增加閱讀趣味。


     


    中國通史(插圖珍藏版)


    1.史學大家錢穆《國史大綱》課堂版,歷經六十載傳奇面世!
    2.源於北大盛況空前的課堂、修訂於西南聯大、完備於香港新亞書院;被顧頡剛和牟宗三評價“課講得很精彩”“極得學生歡迎”。三度開講,影響千萬人。
    3.此書以錢穆於新亞書院第三度講授“中國通史”為底本,也是為成熟完善的版本。塵封多年的講義,更精粹的講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4.與國史扛鼎之作《國史大綱》相副相應,各有互補,而篇幅精簡,堪稱“《國史大綱》課堂版、極簡版”!大家講述,通史經典。
    5.內含數十幅錢穆的工作、生活照片,近距離瞻仰一代國學大師的風采。
    6.精審精校,修正首版遺漏錯誤,全面提升書稿內容質量。
    7.新增彩色插圖十數幅,將書中提及的重點內容視覺化、形像化,豐富閱讀體驗,增加閱讀趣味。


     


    中國學術文化九講(插圖珍藏版)


    1.精選錢穆先生9次講演,內容涵蓋文、史、哲、政、經,全面展現錢穆學術宏旨。
    2.精彩評述故史舊事,指導當下人的精神生活。精闢講解中華文化奧義,樹立國人的文化自信。
    3.珍貴筆記還原講演實況,語言通俗易懂,“零門檻”的學術普及書。
    4.內含數十幅錢穆的工作、生活照片,近距離瞻仰一代國學大師的風采。
    5.精審精校,修正首版遺漏錯誤,全面提升書稿內容質量。
    6.新增彩色插圖十數幅,將書中提及的重點內容視覺化、形像化,豐富閱讀體驗,增加閱讀趣味。

     
    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作為國學大師,錢穆先生重獨立考證,在本書中,他對文學之流變、對每個階段的文學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以史論文,從史學的角度講文學別開生面。全書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觀論述和科學嚴謹的史學考證,也有對文人的犀利點評和對作品的精彩賞析,帶有濃郁的錢穆個人色彩。
    在北大講授四年,前來旁聽的學生眾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滿,盛況空前。在西南聯大講授時,聽課場面頗為壯觀,乃至錢先生要上講壇都無路可走,需踏著學生的課桌纔能通過。爾後,錢穆先生輾轉於香港,復講“中國通史”課程。本書便是以錢穆先生在香港新亞書院第三度講授課堂記錄稿為底本,可視為“《國史大綱》課堂版”。
    塵封多年的講義,更精粹的講述。這本書以傳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當時,一部《國史大綱》從傳統文化的演進中汲取民族復興和國家變革的精神力量,使無數國人深受激勵和鼓舞,進而尋求抗戰救亡之道;而今,這部《中國通史》以其歷史格局和文化情懷的雙重擔當,將給當下讀者以新的啟迪,為我們再次提供回望歷史、面對未來、重塑個人知識格局的可能。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本書是國學大師錢穆先生1955年至1956年講授“中國文學史”的課堂講稿,由錢穆弟子葉龍根據當年的聽課筆記整理而成。全書共31 章,繫統、完整地從《詩經》一直講到明清章回小說,著重介紹了中國文學發展演變的主要脈絡和基本特征。
    作為國學大師,錢穆先生重獨立考證,在本書中,他對文學之流變、對每個階段的文學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以史論文,從史學的角度講文學別開生面。全書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觀論述和科學嚴謹的史學考證,也有對文人的犀利點評和對作品的精彩賞析,帶有濃郁的錢穆個人色彩。


     


    中國通史(插圖珍藏版)


    錢穆先生曾三度講授“中國通史”:一於北京大學,二於西南聯大,三於香港新亞書院。
    在北大講授四年,前來旁聽的學生眾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滿,盛況空前。在西南聯大講授時,聽課場面頗為壯觀,乃至錢先生要上講壇都無路可走,需踏著學生的課桌纔能通過。爾後,錢穆先生輾轉於香港,復講“中國通史”課程。本書便是以錢穆先生在香港新亞書院第三度講授課堂記錄稿為底本,可視為“《國史大綱》課堂版”。
    塵封多年的講義,更精粹的講述。這本書以傳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當時,一部《國史大綱》從傳統文化的演進中汲取民族復興和國家變革的精神力量,使無數國人深受激勵和鼓舞,進而尋求抗戰救亡之道;而今,這部《中國通史》以其歷史格局和文化情懷的雙重擔當,將給當下讀者以新的啟迪,為我們再次提供回望歷史、面對未來、重塑個人知識格局的可能。


     


    中國學術文化九講(插圖珍藏版)


    錢穆一生講學不輟,育人無數,對現代中國學術研究影響深遠。本書收錄了錢穆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臺灣等地的9次講演,內容涵蓋思想、歷史、文學、文化、政治、經濟等諸方面。既有宏觀上對文化歷史的梳理,亦有斷代研究的案例,以及個案研究成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義的探討一一是一本可以窺見錢穆宏大學術世界的小書。
    讀者如能從中了解錢穆的治學軌跡,明察其學問體繫之龐大精細,體悟其對中華文化始終抱持的敬意,將對指導當下的精神生活、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

    錢 穆(1895-1990) 
        國學大師、一代通儒。
        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1966年移居臺北。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其專著豐富,達80多種,逾1700萬言。


        葉 龍(1928—2021)
        曾任香港能仁書院院長、能仁哲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史研究所教授及所長。
    新亞書院哲學教育繫及新亞研究所畢業,曾師從錢穆多年。後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繫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目錄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第二篇 中國文學的起源
    第三篇 詩 經
    第四篇 尚 書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論 語
    第七篇 中國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辭(上)
    第九篇 楚 辭(下)
    第十篇 賦
    第十一篇 漢 賦
    第十二篇 漢代樂府
    第十三篇 漢代散文——《史記》
    第十四篇 漢代奏議、詔令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篇  緒 論 
    第二篇  中國文學的起源 
    第三篇  詩 經 
    第四篇  尚 書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論 語 
    第七篇  中國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辭(上)
    第九篇  楚 辭(下)
    第十篇  賦 
    第十一篇  漢 賦 
    第十二篇  漢代樂府 
    第十三篇  漢代散文——《史記》 
    第十四篇  漢代奏議、詔令
    第十五篇  漢代五言詩(上)——《蘇李河梁贈答詩》
    第十六篇  漢代五言詩(下)——《古詩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學 
    第十八篇  文章的體類 
    第十九篇  昭明文選 
    第二十篇  唐 詩(上)——初唐時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詩(中)——盛唐時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詩(下)——中晚唐時期 
    第二十三編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詞 
    第二十七篇 &nb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說戲曲的演變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說 
    第三十一篇  結 論 
    跋  
    附  記  


     


    中國通史(插圖珍藏版)




    章  中國歷史的分期
    第二章  黃帝與殷墟文化
    第三章  夏、商、周三代 
    第二篇
    第四章  古代史之文字記載與器物發掘
    第五章  周代歷史已非傳疑
    第六章  東周時期
    第七章  春秋時期
    第八章  戰國時期
    第三篇
    第九章  秦  代
    第十章  西漢時期
    第十一章  秦漢對外政策
    第十二章  東漢時期
    第十三章  東漢之士風
    第十四章  東漢末年
    第四篇
    第十五章  魏晉南北朝
    第十六章  北  朝
    第十七章  五胡漢化
    第十八章  南  朝
    第十九章  宗教信仰
    第五篇
    第二十章  隋代政經狀況
    第二十一章  唐代政經狀況
    第二十二章  唐玄宗
    第二十三章  唐代衰落
    第二十四章  唐代異族之亂
    第二十五章  五代十國
    第六篇
    第二十六章  宋代對外關繫
    第二十七章  宋  代
    第二十八章  宋代之文藝復興
    第二十九章  宋太祖與仁宗
    第三十章  王安石變法
    第三十一章  女真族金國興起
    第三十二章  金滅北宋
    第三十三章  南宋與金之交往
    第七篇
    第三十四章  蒙古入主中國
    第三十五章 &nb代稅收與經濟政策
    第三十六章 &nb代軍政及軍民爭地
    第三十七章 &nb政府賜田及設官政策
    第三十八章 &nb代之宗教信仰
    第三十九章 &nb代之科舉制度
    第八篇
    第四十章  明太祖嚴刑施政
    第四十一章  明代之政事
    第四十二章  明代太監弄權
    第四十三章  明代之黨禍
    第四十四章  明代之教育制度
    第四十五章  明代之吏治
    第四十六章  明代之政制
    第九篇
    第四十七章  自唐至明南北經濟之變動
    第四十八章  中國經濟文化南移之原因
    第四十九章  南方水利農業之發展
    第五十章 &nbs明三代之學術
    第十篇
    第五十一章  滿洲興起至入關
    第五十二章  南明之興亡
    第五十三章  清代之政制
    第五十四章  清代之軍事
    第五十五章  明末遺民與清初學風
    第五十六章  清代之政風與洪楊之亂
    第五十七章  咸同中興
    第五十八章  晚清之政局
    第五十九章  晚清之政治改革
    第六十章  辛亥革命後之政局


     


     


    中國學術文化九講(插圖珍藏版)



    01 中國儒家與文化傳統
    講到中國文化,便會聯想到儒家學術。儒家為中國文化主要骨干,誰也會承認。


    02 中國散文與中國文學史
    散文史的發展與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有關,即由散文史而文學史,進而中國文化史。


    03 中國歷史上的人物
    讀歷史定要懂得人物賢奸,這是中國人一向重視的一番極大的大道理,也可說是中國人在人文學上一番大發明。


    04 中國文化史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文化是全部歷史之整體,我們須在歷史之整全體內來尋求歷史之大進程,這纔是文化的真正意義。


    05 中國學術傳統的精神
    中國學術之主要出發點,乃是一種人本位主義,亦可說是一種人文主義。


    06 中國經濟史的特點與研究方法
    中國歷史傳統對經濟的問題所抱一項主要的觀點,即是物質經濟在整個人生中所占地位如何。


    07 秦漢政治得失
    殷周實不能稱為統一之大帝國,特諸侯隻舉一共主耳。秦為一統之始,然在行政上,一方面無社會基礎,一方面制度始創,兼又暴起興作,故十多年而亡。漢興與秦困難同,故隻能因循無為。


    08 魏晉南北朝思想文化綜述
    魏晉南北朝人於經學極重《禮》,於史學則極重人物。要之,乃是重視人生。


    09 《莊子》導讀
    我認為《老子》與《莊子》,亦是人人書。因儒、道兩家已有二千年歷史,對中國影響深久。

    前言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駱玉明
    在老一輩學術名家中,錢穆先生以學問淹博、著述宏富著稱。不過,他對古代文學這一塊說得不多。《錢賓四先生全集》凡五十四冊,談中國古今文學的文章都收在第四十五冊《中國文學論叢》中,占全集的比例甚小。這些文章論題相當分散,一般篇幅也不大,隻有《中國文學史概觀》一篇,略為完整而繫統。因此,如今有葉龍先生將錢穆先生1955至1956年間在香港新亞書院講“中國文學史”的課堂筆錄整理成書,公之於眾,實是一件可以慶幸的事情。錢先生是大學者,我們由此可以看到他的學術的一個以前我們知之不多的方面;而對於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人來說,更能夠得到許多有益的啟迪。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駱玉明 
        在老一輩學術名家中,錢穆先生以學問淹博、著述宏富著稱。不過,他對古代文學這一塊說得不多。《錢賓四先生全集》凡五十四冊,談中國古今文學的文章都收在第四十五冊《中國文學論叢》中,占全集的比例甚小。這些文章論題相當分散,一般篇幅也不大,隻有《中國文學史概觀》一篇,略為完整而繫統。因此,如今有葉龍先生將錢穆先生1955至1956年間在香港新亞書院講“中國文學史”的課堂筆錄整理成書,公之於眾,實是一件可以慶幸的事情。錢先生是大學者,我們由此可以看到他的學術的一個以前我們知之不多的方面;而對於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人來說,更能夠得到許多有益的啟迪。
        從前老先生上課大多自由無羈。我曾聽說蔣天樞先生講段文學史,學期終了,《楚辭》還沒有講完。錢穆先生的文學史分成三十一篇,從文學起源講到明清章回小說,結構是相當完整的了。不過講課還是跟著述不一樣,各篇之間,簡單的可以是寥寥數語,詳盡的可以是細細考論,對均衡是不甚講究的。而作為學生的課堂筆記,誤聽啊漏記啊也總是難免。要是拿專著的標準來度量,會覺得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 但筆錄也自有筆錄的好處。老師在課堂上講話,興到之處,常常會冒出些“奇談妙論”,見性情而有趣味。若是作文章,就算寫出來也會被刪掉。譬如錢先生說孔子之偉大,“正如一間百貨公司,貨真而價實”。這話簡單好懂容易記,卻又是特別中肯。蓋孔子要講的是一個“誠”,連說話太利索他都覺得可疑。“百貨公司,貨真價實”不好用作學術評價,但學生若是有悟性,從中可以體會出許多東西。而現在我們作為文本來讀,會心處,仍可聽到聲音的親切。
        要說文學史作為一門現代學科,我們知道它是起於西洋;而早的中國文學史,也不是中國人寫的。但絕不能夠說,中國人的文學史意識是由外人灌輸的。事實上,中國人崇文重史,很早就注意到文學現像在歷史過程中的變化。至少在南朝,如《詩品》討論五言詩的源流,《文心雕龍》討論文學與時代的關繫,都有很強烈的文學史意識;至若瀋約寫《宋書•謝靈運傳論》,蕭子顯寫《南齊書•文學傳論》,也同樣關注了這方面的問題並提出了出色的見解。中國文學有自己的道路,中國古賢對文學的價值有自己的看法。而在我看來,錢先生講中國文學史,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既認識到它作為一門現代學科的特質,同時又深刻地關注中國傳統上的文學價值觀和文學史意識。在眾多重大問題上,錢先生都避免用西方傳統的尺度來衡量和闡釋中國文學現像,而盡可能從文化機制的不同來比較中西文學的差異,使人們對中國文學的特點有更清楚的認識。
        也許,我們對某些具體問題的看法與錢先生有所不同,但他提示了一個重要的原則,卻是有普遍意義的——這還不僅僅由文學而言。
        錢先生是一個樸實而清晰的人,他做學問往往能夠簡單直截地抓住要害,不需要做多少細瑣的考論。譬如關於中國古代神話,中日一些學者發表過各種各樣的見解。有的說因為中國古人生活環境艱苦,不善於幻想,所以神話不發達;有的說因為中國神話融入了歷史傳說,所以神話色彩被衝淡了,等等。
        但這樣說其實都忽略了原生態的神話和文學化的神話不是同樣的東西。前些年我寫《簡明中國文學史》,提出要注意兩者的區別,認為中國古代神話沒有發展為文學,而這是受更大文化條件制約的結果。我自己覺得在這裡頗有心得。但這次看錢先生
    的文學史,發現他早已說得很清楚了:
        至於神話、故事則是任何地方都有的產物。中國古代已有,但 早前未有形成文學而已。在西方則由神話、故事而有文學。中國之所以當時沒有形成文學,是由於文化背景之有所不同所致,吾 人不能用批評,隻宜從歷史、文化中去找答案,纔能說明中西為何有異。
    我們都知道錢先生是一位尊重儒家思想傳統的學者。儒家對文學價值的看法,是重視它的社會功用,要求文學有益於政治和世道人心,而錢先生是認同這一原則的。所以,在文學成就的評價上,他認為杜甫高於李白,陶淵明高於謝靈運,諸如此類。站在儒者的文學立場上,這樣看很自然,也沒有多少特別之處。但與此同時,令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錢先生對文學情趣的重視和敏感。他說:
    好的文學作品必須具備純真與自然。真是指講真理、講真情。鳥鳴獸啼是自然地,雄鳥鳴聲向雌鳥求愛固然是出於求愛,但晨鳥在一無用心時鳴唱幾聲,那是自然不過的流露;花之芳香完全是自然地開放,如空谷幽蘭,它不為什麼,也沒有為任何特定的對像而開放;又如行雲流水,也是雲不為什麼而行,水不為什麼而流,隻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流乎其所不得不流,這是純真自然的行與流。寫作也是如此,要一任自然。文學作品至此纔是的境界。
        這些議論使人感到,錢穆先生對文學的理解,有其非常重視美感的一面。他特別推崇曹操的《述志令》,就是因為它輕快自如,毫不做作這和魯迅一致。而且在錢先生看來,正是由於曹操文學的這一特點,他在文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錢先生說:“落花水面皆文章,撚來皆是的文學境界,要到曹操以後纔有,故建安文學親切而有味。” 
        錢先生對中國古代詩歌中的賦比興,有不同尋常的理解,這和他重視文學情趣的態度也是有關的。他引宋人李仲蒙解釋賦比興之說,歸結其意,謂:“意即無論是賦,是比,或是興,均有‘物’與‘情’兩字。”然後發揮道:
        俗語說:“萬物一體。”這是儒、道、墨、名各家及宋明理學家都曾講到的。意即天人合一,也即大自然和人的合一,此種哲學思想均寓於文學中,在思想史中卻是無法找到這理論的。我們任意舉兩句詩,如:“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當我人沉浸在此種情調中時,不能說是寫實文學,因為它不限時、地、人;也不能說其浪漫;且狗吠雞鳴亦非泛神思想,亦非唯物觀,此乃人生在大自然中之融洽與合一,是賦,對人生感覺到有生意有興像之味,猶如得到生命一般。
        賦比興都是追求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意境,這個說法以前是沒有的。但確實,我們在讀這些文字時會感到一種欣喜,我們會感到自己對詩歌有了更親切的理解。
    從歷史與社會來說文學,從文化環境說文學,從中西比較說文學,這是錢穆先生《中國文學史》眼界開闊、立論宏大的一面;從自由灑脫、輕盈空靈的個性表現說文學,從心物一體、生命與大自然相融的快樂說文學,這是錢穆先生《中國文學史》偏愛性靈、推崇趣味的一面。兩者不可偏廢。
        至於錢先生講課一開始就說:“直至今日,我國還未有一冊理想的‘文學史’出現,一切尚待吾人之尋求與創造。”這倒沒有什麼特別可以感慨和驚奇的。以中國文學歷史之悠久、作品數量之龐大、文學現像之復雜,文學史寫作幾乎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至於“理想”的文學史,隻能是不斷追求的目標吧。


     


     


    中國通史(插圖珍藏版)



    葉 龍


    業師錢穆賓四先生著《國史大綱》,錢師嘗稱:“中國為世界上歷史完備之國家,其特點有三:一者悠久,二者無間斷,三者詳密。”全書約五十萬字,在八年抗日戰爭前後寫成。此書沾溉於後世,至今仍風行海內外,於兩岸三地,多次重印,其受歡迎之程度,猶勝於昔。
    賓四師在創辦新亞書院期間1,曾先後開講“中國通史”多次,在下亦曾修習,並詳作筆錄,今整理成《中國通史》一書。撰《國史大綱》之時,賓四師亦另編國史
    讀本,供學生課堂外之閱讀,讀本凡得百萬字。賓四師嘗言:“凡讀本所取裁,一以與課堂講述相副相應為主,其詳略輕重之間,視袁氏紀事本末諸書,有大相徑庭者。”以謂於課堂外先治此書,可藥高心空腹之病。今《中國通史》簡至十餘萬字,出版方謂之“《國史大綱》課堂版、極簡版”,深以為然也。此書之於《國史大綱》,猶前《國史大綱》之於讀本,兩者詳略輕重,各有互補。爰將此稿整理出版,以供讀者參考。而記錄難免有疏失之處,尚祈讀者不吝指正。凡有一字之改正,皆吾師也。


     


     


    中國學術文化九講(插圖珍藏版)



    錢師賓四先生這本講演集一共收錄九篇講演稿。
    《中國儒學與文化傳統》和《中國散文與中國文學史》是錢師在新亞書院所作學術專題演講。當時每有錢師講座,從校內外趕來的聽講者為數甚眾,不及錢師到場,教室已被聽講者填滿,以至於錢師每每須撥開人群闢出一條通道,方能走上講臺。足見錢師講學之盛況。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錢師在書院大學部開設多門課程,包括講莊子、講秦漢史以及中國通史等。《秦漢政治得失》和《〈莊子〉導讀》即為我當年選修“莊子”和“秦漢史”課程時所做筆錄。
    《魏晉南北朝思想文化綜述》是錢師為香港大學校外課程所講,一共有四講,時間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又,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香港孟氏教育基金會曾邀請錢師作歷史專題繫列講演,共八次,《中國經濟史的特點和研究方法》即是其中之一。當時由我為諸次講演做筆錄。《中國文化史研究的意義與方法》和《中國學術傳統的精神》同出於上述繫列講演。本次選輯錢師講演集,也一並選入,以充實之,方便讀者了解錢師治學旨趣。
    在香港之外地區所講則是《中國歷史上的人物》一篇,是錢師在臺灣的臺南成功大學所講。當年成功大學初設歷史繫,錢師應羅校長之邀,講了一繫列歷史專題,上題即是其中之一,當時一共是四講,此處僅選錄其一。
    九篇講演,字數已過十萬。足以成冊。
    我早年親炙於錢師門下,受益無數,深慕錢師學問及做人,亦以弘揚錢師學術思想為志願。早前我已將錢師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講稿《中國經濟史》交由香港一出版機構出版,簡體字版亦於2014年由北京後浪出版公司出版。之後,我繼續整理錢師《中國文學史》和《中國通史》兩部講稿,其簡體字版由新華文軒(天地出版社)先後出版。兩書甫出,即備受各界讀者關注,此亦在意料之中。本書則專從學術文化角度選輯錢師早期講演,以期令讀者對錢師之學問有一感性直觀之了解,亦可償錢師傳揚學術思想於內地之夙願。
    《深圳商報》讀書周刊主編劉悠揚女士為本書的出版多次來港聯絡,出謀劃策,在此向她表示萬分謝意。
    我已入耄耋之年,體力時有不濟,唯承繼吾師傳播、護衛吾國文化精粹之遺志片刻不敢有所懈怠。全書如有疏誤,當由我負責,祈讀者不吝賜正,即一字之改錯,亦吾師也。
    是為序。
    葉 龍
    2017年2月8日於香港青衣寓廬

    媒體評論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陳平原(北京大學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劉再復(著名人文學者)
    ——羅振宇(羅輯思維創始人、資深媒體人)
    ——黃仁宇(知名歷史學家 )
    ——牟宗三 (知名學者、哲學家)
    ——顧頡剛 (歷史學家)
    ——楊聯陛(歷史學家)
    ——許倬雲(歷史學家)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我不欣賞思想上大一統或追求發行量的通用教材,而更喜歡錢穆這樣的“自作主張"。在我看來,每個從事文學研究的好的學者,都“應該在心中或口頭有一部自己的文學史”。
    ——陳平原(北京大學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文學史,乃是“個人化、個性化的文學史”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史》,肯定是錢穆化的文學史,即體現錢穆先生獨立不移的文化理念與審美趣味的文學史。
    ——劉再復(著名人文學者)


    我真心建議大家讀一讀錢穆先生的這部《中國文學史》。它並不能告訴你具體每一首詩詞的美,但它能給你一種叫格局的東西。什麼是格局?就是在你的大腦中搭建起一個框架,能夠把每-個具體的知識安放在它恰當的位置。
    ——羅振宇(羅輯思維創始人、資深媒體人)


     


    中國通史(插圖珍藏版)


    錢穆先生可能是將中國寫歷史的傳統承前接後帶到現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師。
    ——黃仁宇(知名歷史學家 )              


    錢先生在北大,課講得很精彩,學生們都很歡迎他。講秦漢史以錢賓四先生為好,研究秦漢史莫不以錢先生為宗師。
    ——牟宗三 (知名學者、哲學家)


    錢賓四先生,在北大任歷史講席已越10年,學識淹博,議論宏通,極得學生歡迎。其著作亦均縝密謹嚴,蜚聲學圃,實為今日國史界之人,剛敬之重之。
    ——顧頡剛 (歷史學家)


     


    中國學術文化九講(插圖珍藏版)


     錢先生的中國學術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並世無人能出其右。
    ——楊聯陛(歷史學家)


    中國近百年來,國運與文化,都一蹶不振。然而,幾千年的文化精神,終究孕育了幾位為中國文化作後衛戰的學術巨人,賓四先生是後走的一位。
    ——許倬雲(歷史學家)


    錢穆先生是研究中國思想一位罕見而成就卓越的史學家,他研究中國歷史與思想的方法為觀察這個蜩螗的時代提供了廣泛的視野。
    ——狄培理(知名漢學家)


    文化史學的集大成者是錢賓四先生。治國史而以學術流變為基底,直承儒統,獨立開闢,不倚傍前賢時俊,是錢學的特點。
    ——劉夢溪(知名學者)

    在線試讀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講古代史,可以分兩方面來說。
    一種是文字的記載。有關傳說的追記或神話,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一種是器物的遺留。可以信,但亦不可全信,因不知此器物究在何時,根據單一物件推測一切,故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
    故好將上述兩種方法配合起來講,不能抹殺某一種。
    《史記•殷本紀》與殷墟文字相符合,兩者可會通。龜甲文即甲骨文何以有很大價值?由於殷墟古器物可以證明古史記載和古代歷史。
    既然《史記•殷本紀》可信,那麼,《夏本紀》亦連帶可信。這是我根據下列證據推測為可信的。因為:
    (一)因《殷本紀》可信,故《夏本紀》亦可信。
    (二)歷史上稱夏、商、周三代,在《尚書》中,有《西周書》,中有周公之文,他講商朝,同時亦講夏朝。
    根據周公的話,就可講夏朝。如基督教的耶穌,無法掘出遺物,其記載中有很多神話,但不可全信,亦不可全不信,其理相同。故吾人對文字記載亦不可抹殺。
    周公在《尚書》中講夏朝,他在太史公前一千餘年,太史公司馬遷亦講夏朝。
    由殷商時代之器物發現,可以推算到商朝。我國將《楚辭》中之《天問》,及另一書《山海經》均當作神話,但殷墟的龜甲文經發掘出來以後,證明《天問》與《山海經》亦有可信之處。中國應該有夏朝,故殷墟所發掘的龜甲文,更可使我們對古代歷史增加信心。
    夏朝以外有周朝,周是侯,是政治上的名分,商是天子,《史記》記載甚明。
    商是天子,周是諸侯,根據《史記•殷本紀》講,周自明王繫,商封為西伯,龜甲文有“周侯”兩字。
    商在安陽,周在豐鎬,這是從文字記載得知。
    何以小屯是殷墟?因《史記》有記載:“洹水南殷虛。”故夏朝亦應可信。此乃合乎邏輯的道理。
    周王季之子昌為文王,文王之子武王名發。
    光靠金字塔不能講埃及史,要等文字讀通後,纔能講埃及史。故研究古代史,大的方向應該靠書本。

    中國文學史(插圖珍藏版)


    至於賦這方面,到了三國時期,有王粲出來,初在荊州,後從曹操,有《登樓賦》,以流亡分子的身份寫成,隻寥寥數百字。當時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死,魏文帝曹丕寫《寡婦賦》。(注釋1)                                                                                          此種落花水面皆文章,撚來皆是的文學境界,要到曹操以後纔有,故建安文學親切而有味。到了曹氏父子,可說到了鼕天,一泓清水似的,談的都是沒有價值的,卻生出了價值。                                     文學的創作難,模仿則容易發生毛病,但講文學亦得有模仿。建安文學是有其清新的面貌,但後來模仿它的,卻變壞了、雜了,因此又得有文學的翻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面貌,但並非全是白話文的變化。                                                  總的來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應該看重曹氏父子所領頭的建安文學的。                                             後來的諸葛亮,羽扇綸巾,指揮三軍,他作的《出師表》,亦如與朋友話家常,學的是曹操。曹操倜儻風流,其下屬羊祜累官升至尚書左僕射,當其都督荊州時,輕裘緩帶,身不披甲,學的亦是曹操。曹操在軍中,意態安閑,如不欲戰。曾用火攻敗操於赤壁的周瑜,當作戰時,背後卻在聽戲,學的也還是曹操。


     


    中國通史(插圖珍藏版)


    第四章 古代史之文字記載與器物發掘
    講古代史,可以分兩方面來說。
    一種是文字的記載。有關傳說的追記或神話,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一種是器物的遺留。可以信,但亦不可全信,因不知此器物究在何時,根據單一物件推測一切,故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
    故好將上述兩種方法配合起來講,不能抹殺某一種。
    《史記•殷本紀》與殷墟文字相符合,兩者可會通。龜甲文即甲骨文何以有很大價值?由於殷墟古器物可以證明古史記載和古代歷史。
    既然《史記•殷本紀》可信,那麼,《夏本紀》亦連帶可信。這是我根據下列證據推測為可信的。因為:
    (一)因《殷本紀》可信,故《夏本紀》亦可信。
    (二)歷史上稱夏、商、周三代,在《尚書》中,有《西周書》,中有周公之文,他講商朝,同時亦講夏朝。
    根據周公的話,就可講夏朝。如基督教的耶穌,無法掘出遺物,其記載中有很多神話,但不可全信,亦不可全不信,其理相同。故吾人對文字記載亦不可抹殺。
    周公在《尚書》中講夏朝,他在太史公前一千餘年,太史公司馬遷亦講夏朝。
    由殷商時代之器物發現,可以推算到商朝。我國將《楚辭》中之《天問》,及另一書《山海經》均當作神話,但殷墟的龜甲文經發掘出來以後,證明《天問》與《山海經》亦有可信之處。中國應該有夏朝,故殷墟所發掘的龜甲文,更可使我們對古代歷史增加信心。
    夏朝以外有周朝,周是侯,是政治上的名分,商是天子,《史記》記載甚明。
    商是天子,周是諸侯,根據《史記•殷本紀》講,周自明王繫,商封為西伯,龜甲文有“周侯”兩字。
    商在安陽,周在豐鎬,這是從文字記載得知。
    何以小屯是殷墟?因《史記》有記載:“洹水南殷虛。”故夏朝亦應可信。此乃合乎邏輯的道理。
    周王季之子昌為文王,文王之子武王名發。
    光靠金字塔不能講埃及史,要等文字讀通後,纔能講埃及史。故研究古代史,大的方向應該靠書本。
    殷周之際,太王有三子,大兒子太泰伯,二兒子虞伯,三子季王季,連名字都無,纔是信史,是可信的,因講者已忘其名。
    王季生子曰昌,為太王寵孫,大哥與二哥商量,國家好傳給他,泰伯和虞伯便逃走了,由王季接位,後由昌傳承王季,於是商封昌為西伯,即是文王。昌生子發,即是武王。文王有很多兒子,發或為第二子。商在河南,周在陝西,周去商是要從黃河擺渡的。
    後來周打敗商,商之箕子1逃到朝鮮,雖不能證明,但絕可信。朝鮮人亦知道。可見商朝與朝鮮曾有過關繫。故商朝東可至朝鮮,西可管周侯,可見南方2亦可推測商有其政治勢力。商朝之政治勢力如此之大,約歷時三百年,可見商規模之大、文化之高了。政治亦為文化表現之一,進步到如此田地,至少要好幾百年。
    按照舊書所說,夏、商是封建時代,周亦是封建時代。
    周朝人要跑到東方,可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出函谷關,到洛陽;一條路是出武關,到漢水、淮水,再可到南陽湘、襄陽鄂,再經漢水、淮水到長江。故周朝是翦商,漸侵商朝,打倒商後,變成新王朝了。
    但當時商朝已有七百年歷史,周武王滅商後,回豐鎬去,因年老而兩年後崩。周武王並非要滅商,但商紂的政治太壞,乃是弔民伐罪,特來慰問民眾,討伐商朝,故封其子武庚於安陽。此乃三千年前之事,如繫歐洲人,便不會如此,可見中國民族是有文化的。英國人不夠朋友,而是帝國主義,不肯歸還香港。當時全中國諸侯均服從周朝,周朝成為王朝,商仍存在。
    第五章  周代歷史已非傳疑
    當時周武王建立新的王朝,但其並不放心,為了防範武庚的叛亂,在商的都城外面設置了三監。當時文王有三子管叔,四子周公,五子蔡叔,八子霍叔,於是武王命老三、老五、老八三兄弟封在商京附近以作監視。
    武王滅商後二年崩,其子周成王隻是十多歲一小孩。中國的帝位有兩種傳承方法:一是立弟,所謂兄終弟及;一是立子,即父子相傳。當時成王太年輕,管叔不纔,老四不封為三監,因武王認為他有纔干;讓周公做,周公認為不可,主張讓成王做,由周公攝政代理。這是三千年前的歷史。當時武庚派人去向管叔挑撥離間,於是武庚與三監聯合來攻打成王,勢力甚為強大。當時由周公協助成王的中央政府,亦有人不滿周公,於是周公派軍東征。周公之子伯禽,當時隻是一位十七至二十歲的青年,擔任前鋒將軍,大義滅親,殺了管叔與武庚。周王室仁至義盡,商雖背叛作亂,仍讓商有自由,並封商於商丘。商仍有不服之殷頑者,周公將之遷往洛陽。
    周公重立安陽為衛國,封九弟康叔1於衛。周公派其子封於曲阜。周朝的親戚,即武王之嶽父姜太公封其於臨淄,即齊國,在太行山附近封晉國,在漢水、淮水間又封申、呂兩國。又封吳國、蔡國,將商丘的商朝包圍。周公如此做,一方面道德高尚,另一方面軍事戰略高超。
    當時有人在成王面前挑撥,成王不放心,周公出。一日,大風大雨,見麥倒,要變荒年,成王去廟祭祀,在廟得一金匣,有一個金縢扎起來的文件,是周公為武王禱告求武王病愈的禱文。成王發現此文件,於是再親自去迎這位叔父,然後旭日重出,麥亦成長了。
    周公是歷史上的大人物,攝政七年後,將政權交還給成王。周公長子在魯國。後周公在京任宰相。周公不但封商,
    他還興滅國,繼絕世,又封夏之子孫於杞國,舜之子孫於陳國,凡古代帝王子孫均有分封。同時周自立宗戚亦各分封於外。
    講道德的人亦可用手段,諸葛亮曾有借東風和空城計。
    周公用手段來完成道德的目的。周朝次封建是周武王,第二次封建是周公分封宗戚並興滅國繼絕世,於是周朝以德治天下,有八百年歷史。所以說,中國文化是和平的文化,中國歷史是和平的歷史。
    讀西洋史,讀羅馬史並不好,沒有味道,好讀周公的歷史。封建制度是中國人的光榮,而且不采用帝國主義。


     


     


    中國學術文化九講(插圖珍藏版)


    講到中國文化,便會聯想到儒家學術。儒學為中國文化主要骨干,誰也會承認。但現有兩個問題須討論者,其一為儒學之內容,即儒家學術究竟是什麼;其二為中國文化中其地位之比重究竟如何。
    吾人對此二問題當以客觀的歷史事實作說明。因此本講範圍乃繫有關中國文化中之中國學術史部分。而在學術史中,又專就儒學史為本講之題材者,唯如此講法已嫌範圍過寬,又且中國儒學史一題,亦向未有人來對此做過繫統之研尋。
    本講演則可謂對此問題作一開頭,但所講範圍牽涉已甚廣。又屬開始探尋,自有許多觀點,既是一向無人提出討論,在此講座中隻是把此許多觀點提出,並無定論可言,以待此後繼續有人就此綱要而探討,再隔些時可有一部中國儒學史出現。這卻是一項饒有意義與價值的事。
    要講儒學內容,必須講到儒學史。此即中國儒學之演變歷程。
    歷史上任何事物,傳遞久遠的,必有其一番演變歷程。儒學自孔子以來流傳迄今,已逾兩千五百年,自然有許多演變歷程可講。
    要講演變歷程,必先劃分時期。此下將儒家演變姑試劃分為六個時期。
    關於儒家之期,即儒學之創始期,此在先秦時代。自孔子起,下及孟子、荀子,以及其他同時代儒者均屬之。
    此一時期百家爭鳴,儒家不僅先起,而且亦盛行。《韓非子•顯學》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又說:“儒分為八,墨分為三。”可見當時儒學之盛,亦可見在中國學術史上,儒學一開始便已與眾不同,值得我們之注意了。
    接著儒學之第二期,此為兩漢儒學。我姑名之為儒學之“奠定期”。也可說,儒學自先秦創始,到兩漢而確立,奠定了此下的基礎。
    有人說先秦學術至漢代已中斷,或說自漢武帝表彰六經,罷黜百家,而儒學定於一尊。此兩說均有非是,其實儒家在晚周及漢初一段時間內,已將先秦多家學說,吸收融會,共冶一爐,有意組成一新繫統。故說先秦各家學說,到秦代統一已中斷,並對此後歷史無影響無作用者,實是一種無據臆說。至謂漢後學術定於一尊,此說之非,待之後再提。
    今講兩漢儒學,亦可說此時代之儒學實即是經學。隻讀《史記》《漢書》中之《儒林傳》,便知凡屬儒林,都是些經學家。而凡屬經生,也都入《儒林傳》,此下二十四史中,凡有《儒林傳》的,莫弗如此。故說經學即儒學,此說乃根據歷史,無可否認,而尤其在兩漢時為然。我們也可說中國儒家則必通經學,不通經學則不得為儒家。如此說之,絕不為過。
    現在試問,為何儒家則必通經學呢?此即就先秦儒家言,如孔、孟、荀諸人,他們所講,即多是《詩》《書》《禮》《樂》,屬於所謂經學範圍,兩漢承孔、孟以下,續此一傳統,故成經學即是儒學了。
    其次論到兩漢儒學對當時之貢獻與作用。我們當說兩漢時代一切政治制度、社會風氣、教育方法及私人修養等,種種大綱大節,無一非根據經學而來,故可說兩漢經學實對此下中國文化傳統有巨大之影響與貢獻,此層實在無可懷疑。唯涉及經學內容處,已非本講範圍,今姑不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