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康藏歷史與文明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地方史志
    【市場價】
    372-539
    【優惠價】
    233-337
    【作者】 石碩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地方史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81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0108105
    作者:石碩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石碩先生學術文集;

    2. 對康藏歷史與文明各面向的深度解讀,集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康藏歷史與文明》以豐富的考古材料、文獻史料及當地史詩傳說等為依據,對康藏地區的歷史源流與文明進程進行了全面繫統的探討。康藏史學研究是藏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一地區民族、歷史的梳理和分析,不僅可以使讀者更好地認識該地區的文明發展史,也是探尋康藏文化起源、發展與變化的關鍵所在。
    作者簡介
    石碩,1957年10月生於成都。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副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藏族歷史、藏彝走廊和民族史等領域的研究,出版有《西藏文明東向發展史》《吐蕃政教關繫史》《青藏高原碉樓研究》《藏族族源與藏東古文明》《藏彝走廊:文明起源與民族源流》等9部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研究成果曾獲*及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目錄
    西藏新石器時代人群面貌及其與周邊文化的聯繫 1
    歷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區的流動及與西藏社會發展的關聯31
    高原絲路:吐蕃“重漢繒”之俗與絲綢使用 47
    從藏文史籍中的四個稱謂看吐蕃對唐太宗的認知
    ——兼論吐蕃的中原觀 73
    天地人生
    ——藏族的生態觀 94

    如何認識康區
    ——康區在藏族三大傳統區域中的地位與人文特點 102
    康區被稱作“人區”考
    ——兼對藏文史籍中“黑頭人”概念的考察 119
    近十年大陸學者對康區的研究及新趨勢 141
    論康區的地域特點 159

    西藏新石器時代人群面貌及其與周邊文化的聯繫 1


    歷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區的流動及與西藏社會發展的關聯31


    高原絲路:吐蕃“重漢繒”之俗與絲綢使用 47


    從藏文史籍中的四個稱謂看吐蕃對唐太宗的認知


    ——兼論吐蕃的中原觀 73


    天地人生


    ——藏族的生態觀 94


     


    如何認識康區


    ——康區在藏族三大傳統區域中的地位與人文特點 102


    康區被稱作“人區”考


    ——兼對藏文史籍中“黑頭人”概念的考察 119


    近十年大陸學者對康區的研究及新趨勢 141


    論康區的地域特點 159


    川西北嘉絨藏人與像雄瓊氏淵源關繫探討


    ——兼論像雄瓊氏部落的東遷及年代 170


     


    漢晉之際西南夷中的“叟”及其與蜀的關繫 196


    康區白利土司頓月傑的宗教態度探討


    ——兼論固始汗消滅白利土司 219


    民國時期對康區藏人的稱謂與語境 238


    瞻對:小地方、大歷史


    ——清代川藏大道上的節點與風雲之地 258


    爐霍在康區的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 271


    本土視角與他證史料:


      任乃強記敘紅軍長征過藏區的文本考察 282


     


    藏彝走廊歷史上的民族流動 300


    藏彝走廊中藏文化的影響與輻射 325


    李紹明先生與藏彝走廊研究 338


     


    青藏高原碉樓的起源與苯教文化 350


    有關青藏高原碉樓的傳說與民俗事像 370


    藏地山崖式建築的起源及苯教文化內涵 388


     


    後記403

    前言
    後記
    本書收錄的是我近年發表的主要與康藏研究有關的二十二篇論文,大多發表於《民族研究》《中國藏學》《思想戰線》等刊物。按內容,大體分以下三部分:
    一、對康區及東部藏區的研究。這些論文的產生多緣於我自2010年以來主持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康藏史》編纂與研究”。不少論文是在這一背景下完成的,或者說是直接或間接屬於該項目研究的一些成果。
    二、對藏彝走廊的研究。康區或東部藏區一直是藏學研究中一個相對薄弱的領域。但這種情況近年已有較大改變,尤其是近二十年來民族學界開展的藏彝走廊研究——藏彝走廊區域不但包括了康區,也包括了廣闊的東部藏區,故極大促進和吸引了人們對康區及東部藏區的關注與研究,從而豐富和拓寬了康區研究的視野與思路。本書收錄的有關藏彝走廊的三篇論文,除一篇屬學術史範疇外,其餘《藏彝走廊歷史上的民族流動》和《藏彝走廊中藏文化的影響與輻射》兩篇論文,均是從民族走廊角度探討康區歷史與文化的嘗試。
    三、有關西藏及康區歷史文化的個案研究。這些論文內容較雜,包括了考古、人物、碉樓、絲綢和生態觀,等等,大多是一些個案研究。

    後記


    本書收錄的是我近年發表的主要與康藏研究有關的二十二篇論文,大多發表於《民族研究》《中國藏學》《思想戰線》等刊物。按內容,大體分以下三部分:


    一、對康區及東部藏區的研究。這些論文的產生多緣於我自2010年以來主持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康藏史》編纂與研究”。不少論文是在這一背景下完成的,或者說是直接或間接屬於該項目研究的一些成果。


    二、對藏彝走廊的研究。康區或東部藏區一直是藏學研究中一個相對薄弱的領域。但這種情況近年已有較大改變,尤其是近二十年來民族學界開展的藏彝走廊研究——藏彝走廊區域不但包括了康區,也包括了廣闊的東部藏區,故極大促進和吸引了人們對康區及東部藏區的關注與研究,從而豐富和拓寬了康區研究的視野與思路。本書收錄的有關藏彝走廊的三篇論文,除一篇屬學術史範疇外,其餘《藏彝走廊歷史上的民族流動》和《藏彝走廊中藏文化的影響與輻射》兩篇論文,均是從民族走廊角度探討康區歷史與文化的嘗試。


    三、有關西藏及康區歷史文化的個案研究。這些論文內容較雜,包括了考古、人物、碉樓、絲綢和生態觀,等等,大多是一些個案研究。


    需要說明的是,書中也收錄了數篇我與學生共同完成的論文。在我向來的觀念中,學術研究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故很少與他人合撰論文。但近十餘年在訓練和指導學生做研究的過程中,常將自己研究中一些新的發現、想法和問題交由學生,但因學生畢竟功力不及、終難令人滿意而不得不手把手從頭至尾參與其中,遂成合撰。在此過程中學生自覺受益極大,於我而言雖有些費事,但隻要對學生成長有利,亦樂而為之。


    本書的出版得到四川人民出版社章濤先生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謝!


     


     


    石  碩 


    2018年7月22日於四川大學江安花園

    在線試讀
    高原絲路: 吐蕃“重漢繒”之俗與絲綢使用

    絲7—9世紀唐、蕃交往中唐朝向吐蕃輸入的大宗物品。對於唐、蕃之間的絲綢,以往的研究多從文化交流角度給予積極評價,充分肯定絲綢在唐、蕃關繫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因研究視角主要側重於唐朝或唐、蕃文化交流,對絲綢輸入吐蕃以後的情況卻涉及甚少。《通典》記吐蕃“其俗重漢繒而貴瑟瑟,男女用為首飾”。[]可見“重漢繒”成為吐蕃的社會風氣。但絲綢之於吐蕃,有兩個問題一直受到忽視:,吐蕃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嚴格說並不適宜穿著絲綢,其為何卻對絲綢情有獨鐘並形成“重漢繒”的社會風氣?第二,吐蕃氣候既然不適合穿絲綢,那麼唐朝大量輸入吐蕃的絲綢被用到哪些方面?吐蕃人是怎樣看待和使用絲綢的?絲綢在吐蕃社會中被賦予什麼樣的文化意義?這兩個問題學界至今未給予充分回答與研究,使得我們對絲綢在唐、蕃交往中究竟處於何種地位、發揮了何種作用等始終缺乏具體和清晰的認識。為此,本文擬結合藏、漢文獻史料,試對吐蕃“重漢繒”的風氣及其絲綢使用途徑作探討,旨在從吐蕃的角度來考察絲綢在唐、蕃交往中的意義和內涵。

    一、唐地絲綢輸入與吐蕃“重漢繒”之俗
    據史料記載,吐蕃對唐朝絲綢的仰慕始於松贊干布時期。貞觀十五年(641)唐太宗令道宗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率兵親迎於河源,《舊唐書·吐蕃傳》這樣記述松贊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場景:“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自亦釋氈裘,襲紈綺,漸慕華風。”[]此記載雖不排除有漢人視角之主觀成分,但基本情節仍大體可信。
    值得注意的是,此記載提及一個細節,松贊干布見文成公主時“釋氈裘,襲紈綺”,即脫掉自己的“氈裘”,換上了“紈綺”即絲綢服裝。這說明在文成公主入藏前吐蕃宮廷已有“紈綺”存在,這是松贊干布“釋氈裘,襲紈綺”的前提,故絲綢傳入吐蕃應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文成公主入藏顯然也帶去了一批絲綢,
    藏文史籍記文成公主帶入的“錦綾羅”達二萬匹。藏文史籍還記文成公主初到藏地,“衣各種錦繡之衣,佩帶金玉珠寶之飾,率其侍婢二十五美女,亦各以綾羅為衣,佩珠玉為飾,攜琵琶樂器,往扎拉乃烏塘遊賞。”[]松贊干布見文成公主時“釋氈裘,襲紈綺”之舉可能在吐蕃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吐蕃人仰慕絲綢並以之為華美、高貴,以致“漸慕華風”的開端。

    高原絲路: 


    吐蕃“重漢繒”之俗與絲綢使用 


     


    79世紀唐、蕃交往中唐朝向吐蕃輸入的大宗物品。對於唐、蕃之間的絲綢,以往的研究多從文化交流角度給予積極評價,充分肯定絲綢在唐、蕃關繫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因研究視角主要側重於唐朝或唐、蕃文化交流,對絲綢輸入吐蕃以後的情況卻涉及甚少。《通典》記吐蕃“其俗重漢繒而貴瑟瑟,男女用為首飾”。[]可見“重漢繒”成為吐蕃的社會風氣。但絲綢之於吐蕃,有兩個問題一直受到忽視:,吐蕃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嚴格說並不適宜穿著絲綢,其為何卻對絲綢情有獨鐘並形成“重漢繒”的社會風氣?第二,吐蕃氣候既然不適合穿絲綢,那麼唐朝大量輸入吐蕃的絲綢被用到哪些方面?吐蕃人是怎樣看待和使用絲綢的?絲綢在吐蕃社會中被賦予什麼樣的文化意義?這兩個問題學界至今未給予充分回答與研究,使得我們對絲綢在唐、蕃交往中究竟處於何種地位、發揮了何種作用等始終缺乏具體和清晰的認識。為此,本文擬結合藏、漢文獻史料,試對吐蕃“重漢繒”的風氣及其絲綢使用途徑作探討,旨在從吐蕃的角度來考察絲綢在唐、蕃交往中的意義和內涵。


     


    一、唐地絲綢輸入與吐蕃“重漢繒”之俗


    據史料記載,吐蕃對唐朝絲綢的仰慕始於松贊干布時期。貞觀十五年(641)唐太宗令道宗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率兵親迎於河源,《舊唐書·吐蕃傳》這樣記述松贊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場景:“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自亦釋氈裘,襲紈綺,漸慕華風。”[]此記載雖不排除有漢人視角之主觀成分,但基本情節仍大體可信。


    值得注意的是,此記載提及一個細節,松贊干布見文成公主時“釋氈裘,襲紈綺”,即脫掉自己的“氈裘”,換上了“紈綺”即絲綢服裝。這說明在文成公主入藏前吐蕃宮廷已有“紈綺”存在,這是松贊干布“釋氈裘,襲紈綺”的前提,故絲綢傳入吐蕃應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文成公主入藏顯然也帶去了一批絲綢,


    藏文史籍記文成公主帶入的“錦綾羅”達二萬匹。藏文史籍還記文成公主初到藏地,“衣各種錦繡之衣,佩帶金玉珠寶之飾,率其侍婢二十五美女,亦各以綾羅為衣,佩珠玉為飾,攜琵琶樂器,往扎拉乃烏塘遊賞。”[]松贊干布見文成公主時“釋氈裘,襲紈綺”之舉可能在吐蕃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吐蕃人仰慕絲綢並以之為華美、高貴,以致“漸慕華風”的開端。


    吐蕃時期,唐地絲綢主要通過朝廷賜品、雙方戰爭和互市三個渠道流入吐蕃。其中,朝廷賜品是吐蕃獲取絲綢的主渠道。在近兩百年的唐、蕃交聘與雙方使臣往來中,絲綢往往是唐朝依列回賜的物品中常見、數量多的賜品。如貞觀二十三年(649),“高宗嗣位,授弄贊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賜物二千段。”後松贊干布“致書於司徒長孫無忌等雲:‘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以赴國除討。’並獻金銀珠寶十五種,請置太宗靈座之前。高宗嘉之,進封為賓王,賜雜彩三千段”。唐朝賜予吐蕃絲綢的數量極大。《唐會要》載:&ldqu二十一年正月,命工部尚書李暠持節於吐蕃,以國信物一萬匹,私覿物二千匹,皆雜以五彩,遣之。”藏文史籍《撥協》亦記:“皇帝按照贊普信函中的請求辦理,並賜給贊普一萬疋綢料。”唐朝賜予吐蕃絲綢廣泛的記錄出時七年(719)吐蕃贊普墀德祖贊遣使請和,唐玄宗“因賜其束帛,用修前好,以雜彩二千段賜贊普,五百段賜贊普祖母,四百段賜贊普母,二百段賜可敦,一百五十段賜盆達延,一百三十段賜論乞力徐,一百段賜尚贊咄,及大將軍大首領各有差。皇後亦已雜彩一千段賜贊普,七百段賜贊普祖母,五百段賜贊普母,二百段賜可敦”。由記載可見,唐賜予吐蕃絲綢的覆蓋對像極廣,從贊普本人、贊普祖母,贊普母,皇後以及時任吐蕃宰相的盆達延[]、吐蕃的主要尚、論乃至吐蕃的各大將軍首領,均按級別高低賜予不同數量的絲綢。唐朝將絲綢如此廣泛、數量如此之大地賜給吐蕃王室成員、尚論及各大將軍首領,至少說明兩點:一、吐蕃上層人士普遍喜好唐地絲綢;二、唐朝廷對吐蕃上層的絲綢喜好頗為了解,惟其如此,纔投其所好。對於將絲綢大量賜予吐蕃的原因,唐德宗《賜吐蕃將書》曾言:“贊普若須繒帛,朕即隨要支分,多小之間,豈拘定限,假使逾於萬匹,亦當稱其所求。朕之所重者信誠,所輕者財利,……務存大義,安人保境。”[]說明唐朝慷慨地將絲綢賜予吐蕃,目的是“安人保境”。唐玄宗也曾就唐蕃關繫言道:“爰自昔年,慕我朝化,申以婚姻之好,結為甥舅之國,歲時往復,信使相望,繒繡以益其饒,衣冠以增其寵,鴻恩大造。”可見,絲綢不但是唐朝修好和籠絡吐蕃的主要物品,也成為維繫唐、蕃友好的重要紐帶。


    絲綢對於吐蕃的重要性,由吐蕃方面的記錄也得到印證。吐蕃時期藏文《恩蘭·達札路恭紀功碑》記:


     


    赤松德贊贊普深沉果敢,議事有方,所行政事靡不佳妙,攻取唐屬州郡城池多處。唐主孝感皇帝君臣大怖,年納絹繒五萬匹為壽,以為歲賦。其後,唐主孝感皇帝駕崩,唐主太子廣平王登基,以向蕃地納賦為不宜,值贊普心中不懌之時,恩蘭·達札路恭乃首倡興兵入唐,深取京師之議,於周厔之渡口岸畔與唐兵大戰。


     


    恩蘭·達札路恭(又稱“馬重英”)繫吐蕃大論,是763年率吐蕃軍隊攻入長安城的主要軍事首領。碑文記吐蕃763年攻入長安的理由是唐朝“不願再輸帛絹”,這雖是一個借口,但說明當時唐朝因政局動蕩減少或停止了對吐蕃的絲綢輸入,同時也說明吐蕃上層統治者對唐地絲綢的看重。大歷十四年(779),南詔王異牟尋率南詔與吐蕃軍隊聯合東侵,逼近成都,異牟尋下令道:“為我取蜀為東府,工伎悉送邏娑城,歲賦一縑。”[]此令出自於南詔王異牟尋之口,顯然是抓住吐蕃人喜好絲綢的心理,意在激發吐蕃軍隊鬥志。說明吐蕃人喜好絲綢的名聲為當時西南地區其他部落政權所悉知。


    戰爭是吐蕃獲取唐地絲綢的另一重要渠道。敦煌藏文寫卷P.T.1287記:


     


    赤德祖贊王之時,……那時唐廷疆域十分遼闊,北方的突厥諸部也歸屬唐朝,大食以下均屬唐之疆土。唐廷從“兌巧(上方)”取來的眾多寶物,原先儲存在瓜州城,吐蕃攻占後將其全部接收,上層仕人因之得到許多財寶,屬民黔首也普遍獲得上好唐絹。


     


    這段出自吐蕃官方文獻的記載,以“普遍獲得上好唐絹”來比喻從唐地“得到許多財寶”,說明在吐蕃人眼中絲綢實已成為唐地財寶的像征,也說明戰爭同樣是吐蕃獲取唐地絲綢的重要渠道。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