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河南水文化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地方史志
    【市場價】
    595-862
    【優惠價】
    372-539
    【作者】 朱海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地方史志 
    【出版社】大像出版社 
    【ISBN】97875711045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1104566
    作者:朱海?

    出版社:大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

    編輯推薦


    本書作為中原水文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作為河南水文化史研究的專 著,凝聚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多位同事的心血汗水,是團隊合作與集體智慧的 結晶。 本書的框架結構由朱海風審定。 本書撰寫的具體分工是:緒論、第五章、結語由朱海風撰寫,*章由史鴻文撰寫,第二章由賈兵強撰寫,第三章由劉明、王瑞平撰寫,第四章、第十一章由史月梅撰寫,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由陳超撰寫,第九章由陳超、費先梅撰寫,第十章由賈兵強、陳超撰寫,第十二章由尚 群昌撰寫。 書稿完成後,經由賈兵強、朱海風審閱,做了具體的修訂、統稿和協調工作。 賈兵強在組織方面,不僅督促大家完成章節寫作和修改工作,而且還承擔了與叢書編委會和出版社的聯繫工作。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歷史學、地理學、考古學、經濟學、社會學、民族學、哲學、文學等多學科知識,運用綜合交叉研究的方法,對河南水文化要義包括內涵、類型、精髓、內在邏輯與歷史演變作了繫統的理論闡述,對河南水文化歷史發展脈絡作了簡要的梳理,並在此基礎上分別以創水戰水文化、法水像水文化、防水利水文化、用水興水文化、節水惜水文化、調水供水文化、管水護水文化、崇水祈水文化、詠水寫水文化和水文化遺產為題,探究了河南水文化內容的厚重性、稟賦的獨特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分析了河南水文化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中的地位與作用,初步構勒了河南水文化史學框架和河南水文化體繫及要素。  

    目錄
    緒 論

    章 河南水文化史脈

    節 水文化的概念與特征

    一、水文化的概念

    二、水文化的內涵

    三、水文化的特征

    第二節 中華水文化的精髓

    緒 論
     
    章 河南水文化史脈
     
    節 水文化的概念與特征
     
    一、水文化的概念
     
    二、水文化的內涵
     
    三、水文化的特征
     
    第二節 中華水文化的精髓
     
    一、中華水文化精髓的邏輯形成
     
    二、中華水文化精髓的豐富內涵
     
    第三節 傳統水文化的分類
     
    一、分類標準的確定
     
    二、水文化主要類型
     
    第四節 河南水文化發展的邏輯軌跡
     
    一、從經驗摸索到理論建構
     
    二、從情感體驗到理性反思
     
    三、從民間自發到官方促導
     
    四、從鄉規民約到制度建設
     
    五、從畏水懼水到禮水敬水
     
    六、從戰水治水到愛水利水
     
    第二章 史前時期河南水文化
     
    節 環境變遷與人類文明
     
    一、舊石器時代河南的生態環境
     
    二、新石器時代河南的生態環境
     
    三、中原早期人類文明與生態環境互動
     
    第二節 水井與農耕文明
     
    一、史前河南水井分布與類型
     
    二、井灌與中原農業文明的肇始
     
    三、水井與中原先民生活
     
    第三節 水文化與文明起源
     
    一、水環境與水資源
     
    二、農業文明
     
    三、裴李崗文明
     
    第四節 大禹治水與先夏文化
     
    一、大河之患與大禹治水
     
    二、大禹治水與夏的誕生
     
    三、大禹治水思想
     
    第三章 歷史時期河南水文化
     
    節 夏商時期水文化
     
    一、大禹治水文化遺存———開啟中國個王朝的
    水文化
     
    二、城市文明———夏商城市遺址中的水文化
     
    三、汲水工具———夏商先民用水的智慧創造
     
    第二節 春秋戰國時期水文化
     
    一、孕育哲學思想的水
     
    二、水利工程
     
    第三節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水文化
     
    一、秦漢時期水文化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水文化
     
    第四節 時期水文化
     
    一、隋唐時期水文化
     
    時期水文化
     
    第五節 明清時期水文化
     
    一、明代水文化
     
    二、清代水文化
     
    第四章 河南創水戰水文化
     
    節 創水文化
     
    一、盤古:生則開天闢地,死亦變河化雨
     
    二、河南民間其他創水故事傳說
     
    第二節 戰水文化
     
    一、女媧:煉五石以補天,積蘆灰以止淫水
     
    二、後羿:仰射十日,勇戰旱災
     
    三、精衛:銜木填海,誓絕溺禍
     
    四、鯀、禹:舍生忘死,堵滔疏洪
     
    五、戰勝黃河水怪(水神)的民間故事傳說
     
    六、戰勝淮河水怪(水神)的民間故事傳說
     
    第五章 河南法水像水文化
     
    節 法水像水文化歷史淵源
     
    第二節 法水像水文化核心話語
     
    一、老子“上善若水”說
     
    二、老子“水柔弱勝剛強”說
     
    三、莊子“水靜猶明”說
     
    四、莊子“萬川歸海”說
     
    五、莊子“水淺無力負大舟”說
     
    六、莊子“君子之交淡若水”說
     
     
    七、墨子“江河非一源之水”說
     
    八、呂不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
     
    九、呂不韋“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說
     
    十、荀悅“民由水也,水可使不濫,不可使無流”說
     
    十一、韓愈“氣,水也;言,浮物也”說
     
    第六章 河南防水利水文化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這是當代中國對人水關繫作出的一個有代表性的科學論斷,也是中華水文化體繫中的一個甚為重要的理論命題。這一論斷和命題,不僅有著深厚的學理基礎,而且集中反映了當今時代的普遍共識。從水文化、水科學的視角來看,人水關繫屬於人類與自然關繫的一大子繫統,水與人天然相干。回顧歷史,人類的人水和諧的夢想與生俱來,但水危機、水衝突的警言與告誡仍然振聾發聵,不絕於耳。能否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人水關繫,關乎民生民享,關乎治國安邦,乃至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這是當代中國對人水關繫作出的一個有代表性的科學論斷,也是中華水文化體繫中的一個甚為重要的理論命題。這一論斷和命題,不僅有著深厚的學理基礎,而且集中反映了當今時代的普遍共識。從水文化、水科學的視角來看,人水關繫屬於人類與自然關繫的一大子繫統,水與人天然相干。回顧歷史,人類的人水和諧的夢想與生俱來,但水危機、水衝突的警言與告誡仍然振聾發聵,不絕於耳。能否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人水關繫,關乎民生民享,關乎治國安邦,乃至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既要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還要順應自然、敬畏自然,既要秉持能動性和發揮主動性,還要認同被動性和接納受動性。隻有如此,人類纔能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生存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永遠離不開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水文化歷史也就此而發生,緣此而發展,由此而不會終結。水利部原部長陳雷曾經指出:“水文化的實質就是人與水關繫的文化,是人類活動與水發生關繫時所產生的以水為載體的各種文化現像的總和,是不同民族以水為軸心的文化集合體,它產生於人民之中,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②這也意味著五千年來的中華水文化,注定要從人水關繫或人水情緣狀況及其發生發展說起。中華水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是中華民族賦予水以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的主體是中華民族,中華水文化源於中華民族對水的感悟、體驗、認識和改造;另一方面,也結緣於水,即與水的客觀屬性、水的自然形態、水的運動方式、水的循環演變情況密切相關,中華水文化沒有也不可能脫離中華大地的“水世界”或水自然狀態。中華之水世界、水自然,尤其是中華江河湖海之水繫運轉,是中華民族水文化的重要源泉,也是中華民族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中國水文化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與中華之水錯綜復雜的關繫之中。



    由此深入探索我們不難發現,中華水文化是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及創造的實踐活動相伴而生的。中華水文化淵源於斯、形成於斯、發展於斯,肇始於中華民族親水、畏水、敬水的原始性情結,扎根於中華民族用水、治水、興水的創造性實踐,凝聚於思水、識水、論水的創新性思想。經過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拓展與深化、傳承與創新,中華水文化越發顯現出無窮的魅力,其內涵可謂博大精深,其特征可謂自成一體,其具像可謂洋洋大觀。



    中華水文化同樣是一種歷史的沉澱和傳承,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從夏朝到宋代3000多年間,河南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幾度發展為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社會文明乃至生態文明的*。《管子·乘馬》載:“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的鄭州、開封、洛陽、安陽等都是依水而建,與水和諧共處。河南是全國橫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水繫的省份,境內有1500多條河流。黃河橫貫中部,淮河源在桐柏,北部的衛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漢水。在長期的水事活動中,中原人民逐漸形成了種類繁多、獨具特色的水文化,發生在河南地區的以用水、治水、興水為主線的水文化史實及現像燦若星河,光耀千秋。



    歷史上,濟、淮、江、河被尊稱四瀆,皆建有神廟。四瀆之神廟,河南擁有其三。長江的水神廟江瀆廟在湖北秭歸縣,後因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修建,被就近搬遷到秭歸縣城鳳凰山。黃河的水神廟河瀆廟,在河南省鞏義市,初建於唐,明璋敕建,祀洛水視同河瀆,共祀二水神,因此河瀆廟也稱大王廟,現存清代建築十餘間。淮河的水神廟淮瀆廟,在河南省桐柏縣,尚存遺址和古碑。濟水的水神廟濟瀆廟,在河南省濟源市,在我國現存的四瀆水神廟中,濟瀆廟建築規模*,保存也為完整,堪稱天下水神廟。廟院南北長510米,大門和二門之間是一條狹長甬道,主院落東西寬215米,占地面積8.6萬平方米。現存建築30多座,180餘間。滄海桑田,歲月變換,雖然當今隻能在河南的濟源市尚可看到濟水的源頭蹤跡,在山東境內尚可看到它的故道,但作為一條曾孕育眾多城鎮、哺育萬千中華兒女的大河、文化河,濟水在人們的記憶裡永遠不會消失。至今,當我們吟誦唐代李頎的詩“濟水出王屋,其源來不窮。洑泉數眼沸,
    平地流清通”時,當我們讀到白居易的詩“朝宗未到海,千裡不能休。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時,仍會對濟水文化的興與衰生發出莫名的向往或些許惋惜。且不說這些大河的文化底蘊如何,就說源於山西陵川,流經河南輝縣、林州、鶴壁市淇濱區、淇縣,於浚縣淇門注入衛河的不過是100多千米的淇河,在我國水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淇河古稱淇水,俗名山河、響河、清水河。我國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共收錄305首詩,其中歌詠淇河的竟有6首之多。漢武帝劉徹,晉代的陸雲,南朝的鮑照、謝朓,唐朝的李白、長孫無忌、王維、高適,北宋的邵雍,南宋的李昴英、魏了翁等都曾吟詠過淇河。2014年9月13日,中國詩歌學會在鶴壁市舉行授牌儀式,授予淇河“中國詩河”的稱號。



    流傳在中原大地上的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集中反映了遠古時期的中華先人在對水的利用和治理過程中所創造出的中華水文化。女媧是治理“滔天洪水”的女英傑,大禹是治理“漫地洪水”的男豪雄,他們都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先驅。面對導致天昏地暗、生靈塗炭的洪澇災害,女媧、大禹們毫無畏懼、挺身而出,以救黎民安天下為己任,可補即補,能堵就堵,宜疏則疏,堵塞與疏導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相對而用,不愧是大膽識、大智慧。特別是大禹,他的封地在河南禹州(古陽翟),他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堅持以疏導為主、堵疏相成的治水新思路、新方法,走遍當時中州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將河水馴服,使人民在中原站穩腳跟,過上安居富足的生活。大禹通過治水,還劃天下為九州,使全國形成統一安定的局面。正是大規模長時間治水,纔打破了原始氏族社會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狀態,人們纔衝破天神統治的思想禁區,生產力纔得以較快發展,創造和刷新了華夏文明的歷史,並且極大影響了中國歷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乃至生態的發展。



    可以說,中華文明始於治水,水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河南水文化作為中華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中華水文化的寶貴資源,又是中華水文化的豐厚給養,在中華水文化資源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從這裡不難看出,河南水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淵源關繫。河南水文化是中國水文化的根脈,是中華水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華水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位置,發揮著核心作用。河南
    水文化,尤其是治水文化、用水文化、法水像水文化、詠水寫水文化對於社會安定、安邦富民產生的重大影響不可低估。

    在線試讀
    河南水文化歷史就像一座蘊藏豐富的寶藏,需要我們去探查、發掘,一旦我們淘去歷史的塵封,就會使其重新綻放出燦爛的光華。研究河南水文化歷史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河南水文化尤其是水利文化,其文獻之繁多、資料之豐富,可能是其他省份可望而不可即的。僅從治水文化來看,除了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外,還有其他數不盡的“”和“”。2018年2月,在河南省西平縣謝老莊遺址發現了6眼距今近9000年的水井和完整的汲水器,這是迄
    今我國乃至東亞地區發現的早的水井,把我國有水井的歷史提早了2000多年。此前有學者認為,我國水井早出現在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晚期,距今7000年至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內曾發現帶井架的水井遺跡。謝老莊遺址同時發現的還有編號為H39、H29等水井中出土的5件保存完整的汲水器———罐形壺、圓腹壺,它們都有便於提弔的雙耳。
    4000年以前,在伊洛河三角平原龍山文化的洛陽矬李遺址中就有圓筒式水井,在湯陰縣龍山文化的白營遺址中就有木構架支護的深水井,在淮陽平糧臺古城址中就有陶制管道的排水設施工程。3600多年前,在鄭州商城遺址宮殿區就有陶水管道、石築水管道等排水設施,有了陶制水管三接頭(三通前651年,齊桓公為中原霸主,集諸侯於葵丘(今河南民權)會盟,為解決邊界水事糾紛,訂立了以“無曲堤、毋壅泉”為主要內容的盟約,規定不準以鄰為壑,搞邊界阻水工程。這一盟約是早解決水事糾紛的條前605年,楚相孫叔敖“作期思之陂”,即開發史河水源修建雩婁灌區,灌溉今河南固始和安徽金寨的農田,是有記載的早的引水自流灌前500多年,鄭國大夫鄧析利用杠杆原理,創制了汲水用的提水工具桔槔,這是早發明的提水機械。據考古發掘,登封古陽城供水工程是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戰國時代的工程,是從陽城東的告成北溝和城西的肖家溝引水入城的供水工程,有8條干支輸水管
    道向城內供水,估計總長有8000米。整個供水繫統計有輸水管(管道槽和陶管)、沉澱池、貯水設施、控制流量的四通管等,是我國早的城市供水繫統工前400多年,西門豹修建漳河十二渠,灌溉今河南安陽和河北磁縣等地的農前360年,魏惠王開古運河鴻溝,溝通黃淮運道,形成了諸侯國的水道交通網,兼有灌溉之前210年,秦國在濟源五龍口修築沁河枋口渠,經歷代修繕,至今仍為廣利灌區所沿前140年,漢武帝時在汝河平原地區修建鴻隙陂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曾有過長期顯著的灌溉效前109年,漢武帝發卒數萬人,並率領群臣,參加黃河濮陽瓠子堵口工程勞動,決口終於堵合。西漢綏和二年(前7),賈讓應詔上書,提出治理黃河方案三種,後世稱為“賈讓三策”。東漢建武七年(31),杜詩任南陽郡太守時造作水排,這是一種利用水力作原動力的冶煉鼓風機械,水排的發明和應用要比歐洲早1000多年。南陽人民感其政績,贊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發卒數十萬,命王景治理黃河和汴渠,自滎陽以下東至千乘修堤千餘裡,

    河南水文化歷史就像一座蘊藏豐富的寶藏,需要我們去探查、發掘,一旦我們淘去歷史的塵封,就會使其重新綻放出燦爛的光華。研究河南水文化歷史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河南水文化尤其是水利文化,其文獻之繁多、資料之豐富,可能是其他省份可望而不可即的。僅從治水文化來看,除了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外,還有其他數不盡的“”和“”。2018年2月,在河南省西平縣謝老莊遺址發現了6眼距今近9000年的水井和完整的汲水器,這是迄
    今我國乃至東亞地區發現的早的水井,把我國有水井的歷史提早了2000多年。此前有學者認為,我國水井早出現在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晚期,距今7000年至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內曾發現帶井架的水井遺跡。謝老莊遺址同時發現的還有編號為H39、H29等水井中出土的5件保存完整的汲水器———罐形壺、圓腹壺,它們都有便於提弔的雙耳。



    4000年以前,在伊洛河三角平原龍山文化的洛陽矬李遺址中就有圓筒式水井,在湯陰縣龍山文化的白營遺址中就有木構架支護的深水井,在淮陽平糧臺古城址中就有陶制管道的排水設施工程。3600多年前,在鄭州商城遺址宮殿區就有陶水管道、石築水管道等排水設施,有了陶制水管三接頭(三通前651年,齊桓公為中原霸主,集諸侯於葵丘(今河南民權)會盟,為解決邊界水事糾紛,訂立了以“無曲堤、毋壅泉”為主要內容的盟約,規定不準以鄰為壑,搞邊界阻水工程。這一盟約是早解決水事糾紛的條前605年,楚相孫叔敖“作期思之陂”,即開發史河水源修建雩婁灌區,灌溉今河南固始和安徽金寨的農田,是有記載的早的引水自流灌前500多年,鄭國大夫鄧析利用杠杆原理,創制了汲水用的提水工具桔槔,這是早發明的提水機械。據考古發掘,登封古陽城供水工程是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戰國時代的工程,是從陽城東的告成北溝和城西的肖家溝引水入城的供水工程,有8條干支輸水管
    道向城內供水,估計總長有8000米。整個供水繫統計有輸水管(管道槽和陶管)、沉澱池、貯水設施、控制流量的四通管等,是我國早的城市供水繫統工前400多年,西門豹修建漳河十二渠,灌溉今河南安陽和河北磁縣等地的農前360年,魏惠王開古運河鴻溝,溝通黃淮運道,形成了諸侯國的水道交通網,兼有灌溉之前210年,秦國在濟源五龍口修築沁河枋口渠,經歷代修繕,至今仍為廣利灌區所沿前140年,漢武帝時在汝河平原地區修建鴻隙陂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曾有過長期顯著的灌溉效前109年,漢武帝發卒數萬人,並率領群臣,參加黃河濮陽瓠子堵口工程勞動,決口終於堵合。西漢綏和二年(前7),賈讓應詔上書,提出治理黃河方案三種,後世稱為“賈讓三策”。東漢建武七年(31),杜詩任南陽郡太守時造作水排,這是一種利用水力作原動力的冶煉鼓風機械,水排的發明和應用要比歐洲早1000多年。南陽人民感其政績,贊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發卒數十萬,命王景治理黃河和汴渠,自滎陽以下東至千乘修堤千餘裡,
    並開鑿阻礙水道的山阜,破除河道中舊有阻水工程,修建水門,使黃、汴分流,收到了防洪、航運和穩定河道等重大作用,並使黃河在以後的800多年中沒有發生過重大改道年(196),曹魏政權發布了《置屯田令》,開始召募流民屯田許昌,興辦農田水利,使許昌地區大面積種上了水稻,促進了糧食生產。為了及時運送軍糧,曹魏政權還修了許多運糧河,從襄城到許昌,從繁昌(今臨潁西北)到許昌,運糧河四通八達。隋代營建東都洛陽和開鑿南北大運河年(605),隋煬帝開通濟渠,“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通濟渠施工年三月開工,到八月結束,由東都洛陽至江蘇江都,共長1000多千米。大業四年(608),開挖永濟渠,“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永濟渠流經武陟、新鄉、汲縣(今衛輝)、黎陽(今浚縣境)、臨河(今浚縣東)、內黃,河北省大名西,山東省臨清,東北流入河北至天津,再西北行通至涿郡(今河北涿州),全長1000多千米。通濟渠和永濟渠的開挖成功,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以通濟渠為紐帶從中原通向江南,以永濟渠為紐帶通向北方,溝通了南北的航運繫統。



    除此之外,河南也保留了不少價值很高、相對完整的水文化遺產。在已發現的商代甲骨卜辭中,以水的形態、水的物理性能、水的利害來創字的,在甲骨文文字中占比很大。我國部詩歌總集《詩經》裡有不少是早描述黃河、淇水等中原河流和人水情緣的詩篇。我國著名思想家老子的“水幾於道”哲理、水倫理思想精華至今仍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所描繪的當時汴京的漕運景況,形像地描繪了黃河下遊曾經有過的繁榮,是河南水文化景像的藝術再現,生動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盛況。包括河南省名在內的以水命名的諸多地名,如市級名洛陽、濮陽、漯河、周口、三門峽、濟源等,如縣級名淮陽、淮濱、泌陽、沁陽、臨潁、潢川、伊川、淅川、淇縣、內黃、延津、澠池、孟津等,無不令人頓生歷史滄桑感和文化自豪感。



    應當指出的是,我們說河南水文化具有諸多“”和“”,隻是在敘述河南水文化獨特性的意義上使用的一個判斷,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河南水文化其他同樣具有厚重意義的方面。當然,我們研究河南水文化史,也須戒坐井觀天,不可唯吾獨尊。同時,研究河南水文化史,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不是僅僅羅列這些引以為豪的林林總總的水文化資源,或者隻是敘述這樣那樣的水文化事件、水文化載體,我們所要做的還有更為重要的,就是力求深入理解且大力彰顯水文化的深層內涵、精神基因和核心理念。同其他任何文化一樣,水文化實質也是“人化”,水文化的主體也是人;水文化的靈魂不是別的,而是水文化遺產和水文化載體中的內在精神。毫無疑問,水文化史研究,不能見物不見人,見行為不見精神,而是應當注意人的主體性,兼論行為的主觀能動性,突出水文化歷史現像所蘊含的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主體精神稟賦。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有兩個重要發現,其中一個就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繫中,人首先需要滿足衣食住行,然後纔會產生意識、習俗、信仰等精神活動。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的生活、生產,文化必須以人類的行為和物質為載體。歸根結底,中華水文化的深層內涵、精神基因和核心理念,是在中華民族認識水自然、順應水自然、改造水自然和敬畏水自然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也是在秉持能動性同時認同被動性、發揮主動性同時接納受動性的精神灌注中升華的。河南水文化史既是一部基於人水互動狀況的主體實踐博弈活動演變史,又是一部追求人水和諧共處的主體“精氣神”發育生長史。這些內在於水文化史的主體追求與“精氣神”,並不會因為年代久遠而喪失它的價值,其中承載的思想仍然在哺育著一代代河南人。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從水文化史料的閱讀、詮釋中,把握好水文化的主動脈,發現其中跳動的精神、智慧和理念。



    本書的撰述思路,就是以人水關繫發生發展歷史過程及其形成的繫列成果為主線,以人水關繫的境界和水文化的核心理念“人水和諧共處”為切入點,首先概述水文化概念、核心內容、分支分類等基本問題,提出河南水文化史學研究的思路、價值及方法,接著以河南水文化時空演變為序,分史前河南水文化、歷史時期(夏商、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和明清)河南水文化,繫統梳理了河南水文化的起源、演化和變遷的歷程。然後以創水戰水文化、法水像水文化、防水利水文化、用水興水文化、節水惜水文化、管水護水文化、崇水祈水文化、詠水寫
    水文化、水文化遺產等為專題,分門別類地對河南水文化主體作為、主要成果和遺存進行了考察,對河南水文化的“精氣神”作了理性分析和論述。本書注意到了劃分時期與階段、縱排橫寫的專門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考慮到文化發生發展具有超越行政區域與歷史時空的特點,力圖讓歷史說話,使文化活起來,客觀揭示河南水文化在華夏歷史文明形成中的地位作用,為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提供一定的信息資料參考及歷史經驗借鋻。為此,我們盡量采取理論研究、文獻考察、實證調研、多學科綜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注意吸收哲學、地理學、考古學、生態
    學、水利學、圖書情報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從中華文化的視角來看,我們或許可以把河南當作國家的縮影,多少國家有關水問題的政治經濟主張、文化產物、宗教構成、記憶建構等話語方式及理解方式都曾發生或滲透在這個區域裡。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