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陟彼景山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隨筆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戴燕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隨筆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17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1121711
    作者:戴燕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8年06月 

        
        
    "

    編輯推薦

    1.著名學者訪談前輩泰鬥,深度與高度並舉


    本書訪談者復旦大學中文繫戴燕教授,以自己的家國情懷和對中國學術、文化的思考,深度訪談老一輩學界泰鬥,立意之高、關懷之遠、訪談主題之深切,令人敬佩贊嘆。


     


    2.前輩大學者對中國學術文化的思考與展望


    前輩大學者就訪談的主題,暢談自己身處時代的學術、文化及個體在國家、民族前途轉折之際的思考與抉擇,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自身視角對中國文化的前途提出見解。


     


    3.帶讀者與大學者聊天,感受學界泰鬥的鮮活個性


    通過訪談,戴燕教授帶領讀者走進學界泰鬥的身邊,在聊天中感受他們的音容笑貌和生活態度,理解他們的學術和他們各自的人生。


     


    4.本書入選2017年2月光明書榜,中華讀書報2月月度好書,2017年2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1月鳳凰好書榜。

     
    內容簡介

    一代有一代之學術、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通過戴燕教授對何兆武、李學勤、章培恆、王水照、裘錫圭等十一位從抗戰到當下的老一輩中外學人的訪談,使我們了解了那個即將過去的時代中發生過的歷史,以及那一代歷史中的學人的思考與抉擇——他們的政治關懷和學術理想是什麼?在巨大的社會變動中,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他們又是如何思考歷史與未來,如何承上啟下的?


    一個個學者,體現了一代的學術、思想的風氣。這些學者,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精神的脊梁,是學術文化的靈魂。鋻往知來,當今學人隻有充分了解上一輩學人的學術及思想,纔能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在這個意義上說,本書也是前輩學者的學人心史。

    作者簡介
    戴燕,1982年北京大學畢業,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先後任職於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現為復旦大學教授。
    何兆武,1921年生於北京。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史繫,1946年西南聯大外文繫研究生畢業。1956-1986年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1986年起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發展史》、An lntellectual *istory of C*ina,主要譯著有盧梭《社會契約論》、康德《歷史理性批判論集》、羅素《西方哲學史》、柯林伍德《歷史的觀念》等。
    李學勤,1933年生於北京。1951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哲學繫,1952年到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參加《殷墟文字綴合》的編纂工作,1954年轉入社科院歷史所,1991-1998年任歷史所所長,其間出任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2003年起任清華大學歷史繫教授,現在領導清華簡的整理和出版。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簡論》《古文字學初階》《走出疑古時代》《中國青銅器概說》《重寫學術史》《三代文明研究》等,其中《東周與秦代文明》的英文本由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翻譯、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等。
    章培恆,1934年生於浙江紹興。195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繫,留校任教,歷任中文繫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傑出教授,2011年去世。主要著作為《洪昇年譜》《獻疑集》《災棗集》《不京不海集》等,主編有《中國禁書大觀》《中國文學史》《玉臺新詠新論》等。

    戴燕,1982年北京大學畢業,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先後任職於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現為復旦大學教授。


    何兆武,1921年生於北京。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史繫,1946年西南聯大外文繫研究生畢業。1956-1986年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1986年起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發展史》、An lntellectual *istory of C*ina,主要譯著有盧梭《社會契約論》、康德《歷史理性批判論集》、羅素《西方哲學史》、柯林伍德《歷史的觀念》等。


    李學勤,1933年生於北京。1951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哲學繫,1952年到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參加《殷墟文字綴合》的編纂工作,1954年轉入社科院歷史所,1991-1998年任歷史所所長,其間出任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2003年起任清華大學歷史繫教授,現在領導清華簡的整理和出版。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簡論》《古文字學初階》《走出疑古時代》《中國青銅器概說》《重寫學術史》《三代文明研究》等,其中《東周與秦代文明》的英文本由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翻譯、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等。


    章培恆,1934年生於浙江紹興。195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繫,留校任教,歷任中文繫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傑出教授,2011年去世。主要著作為《洪昇年譜》《獻疑集》《災棗集》《不京不海集》等,主編有《中國禁書大觀》《中國文學史》《玉臺新詠新論》等。


    王水照,1934年生於浙江餘姚。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隨即任職於社科院文學所,1978年起到復旦大學中文繫任教,現為資深教授。主要著作有《唐宋文學論集》《宋代文學通論》《王水照蘇軾研究四種》《半肖居筆記》《王水照自選集》等,主編有《新宋學》《歷代文話》等。


    裘錫圭,1935年生於上海。195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繫,1960年研究生結業後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繫,2000年獲芝加哥大學授予人文學科名譽博士學位,2005年起任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中心資深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字學概要》《古文字論集》《裘錫圭學術文集》六卷等,主編有《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等。


    朱維錚,1936年生於江蘇無錫。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繫,留校任教。2006年被德國漢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2012年去世。主要著作有《走出中世紀》《走出中世紀二集》《音調未定的傳統》《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微信舊夢錄》(合著)及《中國經學十講》等,主編有《中國近代學術名著叢書》等。


    陸谷孫,1940年生於浙江餘姚。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繫,1965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復旦大學傑出教授,2016年去世。主要著作有《餘墨集》《餘墨集·二集》《莎士比亞研究十講》等,翻譯的主要作品有歐文·肖《幼獅》、阿瑟·黑利《錢商》、愛德華·李爾《胡謅詩集》、諾曼·麥克林恩《一江流過水悠悠》、王世襄《明式家具》等,主編有《英漢大詞典》《中華漢英大詞典(上)》等。


    張信剛,1940年生於遼寧瀋陽。196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繫,1964年獲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工程學碩士,1969年獲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博士。先後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麥吉爾大學、南加州大學、匹茲堡大學,1990年任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創院院長,1996-2007年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主要著作有《從活字版到萬維網》《大中東行紀》《尼羅河畔隨想》等。


    興膳宏,1936年生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1961年畢業於京都大學,1966年博士課程修了,先後任教於愛知教育大學、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曾為京都大學文學院長、京都國立博物館館長、財團法人東洋學會理事長,獲頒“日本學士院賞”,現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的文學理論》、《文心雕龍譯注》、《隋書經籍志詳考》(合著)、《異域之眼:中國文化散策》等。


    川合康三,1948年生於日本靜岡縣浜松市。1971年畢業於京都大學,1976年博士課程中退,先後任教於東北大學、京都大學,現為國學院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的自傳文學》、《終南山的變容:中唐文學論集》、《隋書經籍志詳考》(合著)、《韓愈詩譯注》(合著)等。


    金文京,1952年生於日本東京。1974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1979年京都大學博士課程修了,先後任職於慶應義塾大學、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曾為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現為鶴見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花關索傳的研究》、《三國演義的世界》(合著)、《“至正條格”校注本》、《漢文和東亞:訓讀的文化圈》(獲“角川財團學藝賞”)等。

    目錄

    序(戴燕)


    何兆武  《上學記》之後


    李學勤 “這輩子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


    章培恆 述學兼憶師友


    王水照 文學史談往


    裘錫圭 古典學的重建


    朱維錚 “國學”答問


    陸谷孫 你這一生離不開它


    張信剛 復興中華相期在明天


    興膳宏、川合康三、金文京 歷史與現狀——漫談日本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前言

    戴 燕
    二〇〇六年,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出版,轟動一時。在這本書中,何先生講述了他在西南聯大讀書時的情形,是在抗戰那個特殊年代、一群流浪知識分子的生活。與錢鍾書同樣寫抗戰時期幾個顛沛流離的大學教師的小說《圍城》不同,何先生是在幾十年後去回憶那一段時光,他強調更多的還是那個時代許多知識分子心中都有的理想主義、他們對民主自由的追求,而在一些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價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並且非常坦率,因此,不少人看了這本書以後,便開始期待傳聞中的他的下一部“上班記”。
    何先生是葛兆光在清華大學時的同事,我們一度住得很近,經常在校園裡不期而遇。認識何先生之前,我已經受益於他翻譯過的不少名著,那時恰好替《書城》雜志幫忙,就同彭剛商量,給何先生做一篇訪問。彭剛是何先生的學生,為人為學都有幾分神似何先生,他做的這個訪問因而相當體貼,雖然不是正式的“上班記”,但何先生還是談到了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的經歷和見聞,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也談到學術與政治、學者與權力的關繫。


    戴 燕


    二〇〇六年,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出版,轟動一時。在這本書中,何先生講述了他在西南聯大讀書時的情形,是在抗戰那個特殊年代、一群流浪知識分子的生活。與錢鍾書同樣寫抗戰時期幾個顛沛流離的大學教師的小說《圍城》不同,何先生是在幾十年後去回憶那一段時光,他強調更多的還是那個時代許多知識分子心中都有的理想主義、他們對民主自由的追求,而在一些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價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並且非常坦率,因此,不少人看了這本書以後,便開始期待傳聞中的他的下一部“上班記”。


    何先生是葛兆光在清華大學時的同事,我們一度住得很近,經常在校園裡不期而遇。認識何先生之前,我已經受益於他翻譯過的不少名著,那時恰好替《書城》雜志幫忙,就同彭剛商量,給何先生做一篇訪問。彭剛是何先生的學生,為人為學都有幾分神似何先生,他做的這個訪問因而相當體貼,雖然不是正式的“上班記”,但何先生還是談到了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的經歷和見聞,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也談到學術與政治、學者與權力的關繫。


    那一年,正好我們離開北京到上海,因為與復旦大學的朱維錚先生相識超過二十年,在上海的個訪問便約了朱先生,談的也是當時備受矚目的“國學”問題。朱先生不是一個脫離現實的學者,他的批判性極強,教書、寫作都帶有激情,就如過去人常說的一句話:對待朋友像春天般溫暖,對待敵人像嚴鼕一樣殘酷無情。當然,他做事情也格外用力,甚至較真到苛刻的地步。由於我說過雜志的篇幅有限,訪談不能做得太長,當我們把根據錄音整理好的談話稿交給他過目,再拿回來時,就變成了一篇幾乎是改寫過的、刪掉了所有問話的整整齊齊的稿子,從國學到經學、從晚清到民國,邏輯更嚴密,論述更清晰,話鋒也更犀利。這篇題為《“國學”答問》的文章,發表在《書城》的二〇〇七年第九期。


    等到訪問何先生的《〈上學記〉之後》於同年十一月發表,我帶著《書城》雜志回到北京,訪問李學勤先生。李先生是在二〇〇三年前後從中國社會科學院回到清華大學的,從那以後,我們纔有機會比較多地見到這位忙碌的學者。我們是既佩服他的睿智、博學,也佩服他的自律。很早以前就聽到一個故事,說李先生家裡始終隻有八個書櫃,多少年裡就是隻保留這八櫃子書,後來房子大一點,纔增加到十幾個櫃子。對李先生的訪問,自然離不開上古史,當初他主持夏商周斷代工程,目的是要證明中國確實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在海內外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學術性、政治性的議論都有。訪談時,我有意避開了過分政治化的提問,但還是請他從考古專業以及比較文明史的角度,談他的上古史觀、他的學術理念,甚至他一生的抱負。這篇訪談很快發表在《書城》的二〇〇八年期。


    我是到了復旦大學以後,纔和王水照先生有了接觸,慢慢地熟悉起來。王先生曾說我和他先後畢業於同一所大學,先後任職於同一個研究所,然後都到了復旦,這是一種緣分。而我對他這一班前輩的了解,主要是由於多年前曾仔細讀過他參與編寫的北大一九五五級“紅皮本”文學史,又反復讀過他參與的另一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寫的“綠皮本”文學史。對他的訪問,因此也就這樣是從“文學史”開始。回首往事,聽他講究竟是在怎樣一種氣氛下,當時那些大學三年級的學生自己動手寫了一部文學史。他們要“破”的是什麼,“立”的又是什麼?為什麼這一做法會受到鼓勵、成為流行?在他們這一代人的學術生涯中又留下什麼樣的影響?這篇訪問記也發表在《書城》的二〇〇八年第九期。


    在復旦大學,我認識早的其實是章培恆先生,那時我纔大學畢業不久,後來很多年,每到上海,拜訪章先生都是一個固定節目。我認識的章先生,在愛憎分明這一點上,與朱維錚先生是頗為相似的,而在講義氣方面,他“任性”、不顧一切的程度,在學界中也實屬罕見。我們到上海時,他已經生病,我在他給研究生開的古代文學課上曾聽過一節,隻見他不但課上得規規矩矩,西裝領帶也穿戴得一絲不苟。做訪問的那一天,他已經腳腫得厲害,必須要將兩條腿平舉,怎麼坐都不舒服,可他還是極其耐心地答問,還是冷不丁冒出一句幽默的話來,講他一貫堅持的“文學是人學”,講魯迅、顧頡剛。這篇訪問發表在二〇〇八年第十二期的《書城》。


    學英文的人,大概沒有不知道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漢大詞典》以及新近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上)》,這兩本大詞典的主編,都是復旦大學的陸谷孫先生。就像章先生一樣,陸先生在復旦、在上海都受到特別的尊重,有一段時間,他隔三岔五地給《南方周末》等報紙寫文章,講述他在復旦六十年經歷過的人和事,裡面有很多掌故,使我們這些外來人對復旦的歷史也能有一點直觀感受,所以和陸先生相識雖晚,卻也一見如故,並不陌生。陸先生是一個對語言、文學都極其敏感的學者,人本來也相當溫和,可是在現實中,似乎也還是有他內心的不平和無奈。對他的訪問,發表在《書城》二〇一二年第五期。


    二〇一五年恰逢裘錫圭先生八十壽辰,三十多年前,他就是教我們古文字學課的老師,他學問的嚴謹、做人的正派,有口皆碑。本來在北京、上海,我們都住同一個院兒,經常踫面,但是知道裘先生太忙,早就預約的訪問竟一直拖到他八十歲這一年。訪問從他倡議的古典學重建開始,談到現代學術史上的“古史辨”派,也談到形形色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復興。因為是給《書城》量身定做,訪問時免不了也將裘先生“拉下水”,請他發表對有關現實問題的看法,裘先生不僅回答得爽快,而且就像他討論學術時喜歡用的一句口頭禪“實事求是”,在現實世界裡,他也不願意苟且。這篇訪問發表在《書城》的二〇一五年第九期,刊出當日便在網絡上瘋傳,令人意外。


    二〇一一年章培恆先生去世,翌年朱維錚先生去世,就在編輯校對本書的過程中,陸谷孫先生突然去世,這都使我們深感悵然,而慶幸的是,在他們生前,我為他們都做了這樣一篇訪問。


    這些年陸陸續續訪問的都是這樣的前輩,是經歷過戰爭與革命這種大轉折、大動蕩時代的一輩人。雖然沒有刻意規劃,卻是由於這樣那樣的機緣,得與這些前輩學者談話,並將它們記錄下來,與更多的讀者分享。如果說這裡面有我的“私心”的話,那就是我相信一代有一代之學術、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這一代學術、思想的風氣正是體現在一個個學者身上,而通過對那一輩學者的訪問,是可以了解到在過去那個即將被有意無意忘記的時代,到底發生過什麼樣的歷史,在那一段歷史中的學者又有過什麼樣的思考——他們的政治關懷和學術理想是什麼?在巨大的社會變動中,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他們又如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時代的影響和學術的傳承來看,他們正好是在我們前面的一代人,是我們要直接繼承的一代,如果沒有對他們的人及其時代的充分了解,恐怕很難作出公正的評價,同時也難以像老話說的“鋻往知來”。


    二〇一年〇我在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書,周末常隨城大的朋友登山,張信剛先生是這小小登山老,因此我們有過不少談話。認識張先生,還是在他當城大校長的時候,他是一個科學家,偏偏在推動中國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方面做過巨大投入。二〇〇七年他退休以後,好像比過去更加忙碌,圍繞人文與科技、世界與中國等話題,奔波於世界各地,觀察、寫作、講演。張校長出生在瀋陽,一九六〇年代從臺灣到美國留學,由於是海外“保釣”運動的骨干,一九七二年就回國見到周恩來總理。他也屬於上一代知識分子,然而他經歷過的歲月,與和他同歲的陸谷孫先生就完全不一樣,不一樣的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也全然不同,我為他做訪問,由此特別留意的就是像他這樣的海外華人學者,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心情看中國。他們的理想在哪裡,理想又如何照進現實?這篇訪問發表在《書城》的二〇一〇年第九期,收入本書,就是為了提供一種歷史的對照。


    本書的壓軸,即對興膳宏、川合康三、金文京三位日本學者的訪問,事實上做得早,曾發表於《文學遺產》一九九九年期。那還是在一九九八年,葛兆光到京都大學當客座教授,我隨同前往,那時經常見到的就是興膳宏等幾位教授,在日本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他們當時就已經是學者。興膳教授與朱維錚先生同歲,青少年時代是在“二戰”中度過,一九六五年讀博士時次到中國,除了訪問北大、復旦,還去過“革命聖地”延安、韶山。他研究的是中國古典,可是與傳統的日本漢學家已經完全不同,他對現代中國同樣懷著美好的想像和熱情。當然,他首先還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學者,在他與川合康三、金文京教授身上,都看得到日本學者特有的那種細致、沉著的作風,而他們也都告訴我們,在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研究中國會帶入一些什麼樣特殊的經驗和方法,中國與日本在這裡會是以怎樣的方式踫撞、交融。將這篇訪談收入本書,也許可以提供又一種不同的歷史對照。


    為上一代學者做的這些訪問,這次能夠結為一集出版,首先,當然要感謝所有的受訪者,謝謝他們的支持和配合,這些訪問稿,都是他們親自審定的。也要感謝彭剛,允許我收入他對何先生的訪問。其次,是要感謝幫助我整理過錄音的王水渙、雷仕偉、杜斐然、陳文彬、吳湛、周語等幾位年輕朋友,訪問興膳宏等三位教授時,還得到過現任京都大學教授的木津祐子的幫助,也要謝謝她。後,要感謝中華書局的老朋友徐俊先生,還有中華書局上海分公司的餘佐贊先生,是他們促成本書的出版。


    書的題名“陟彼景山”,取自《詩經 商頌 殷武》,這是宋人在懷念他們的殷商先人時唱的一首樂歌,所以在回顧了殷王武丁建都於商邑的偉大成就之後,歌中唱道:“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斷是遷,方斲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寢成孔安。”意思是登上高山,看到那些粗壯挺直的松柏,將它們砍伐、搬運下來,建成宗廟,用於祭祀祖先。“陟彼景山”,在這裡,用的就是采集上好的材料以建宗廟之意,隻不過這裡說的是學術上的傳承,是用訪談的形式來表達我們對於前輩學者的敬意。


    二〇一六年七月底於復旦大學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