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資治通鋻(文白對照)(全十八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史家名著
    【市場價】
    3369-4883
    【優惠價】
    2106-3052
    【作者】 (宋)司馬光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史家名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671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盒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1067163
    叢書名:傳世經典文白對照

    作者:(宋)司馬光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9年05月 


        
        
    "

    編輯推薦
    宣傳語:辨興亡之事,明安邦之道,樹為人之本,立報國之節。
    本書特點:
    1、《資治通鋻》是我國古代**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前403年),下終五代周世宗顯德六959年),跨16個朝代,錄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跡,成書二百九十四卷,是中國古代史學巨著。
    2、《資治通鋻》問世以來,深受世人推崇。一代偉人*酷愛《資治通鋻》,曾17次通讀批點,並廣為推薦。黨和國家領導人陳雲同志歷來重視我國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了解本書的編譯情況後,欣然題詞:“做好經典古籍的今譯工作。”
    3、本書約請人民大學、社科院、北京大學等學術單位的60餘名專家學者共同努力,對其進行全文翻譯,追求流暢、準確、生動。著名學者黃永年、吳樹平等擔任編委會顧問,著名學者陳祖武、張雙棣、林冠夫等承擔審稿工作。編輯加工認真、嚴謹。
    4、此書是90年代風靡全國的“改革版”《資治通鋻》的修訂版。本次除對文字作了大量修訂外,還沿用“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繫列”的新式排版方式,以展開面的方式排版(即左頁是原文,右頁是譯文),便於讀者對照閱讀。
    5、分冊科學,煌煌18冊按照朝代合並成冊。各分冊均有目錄,便於檢索閱讀。
    6、為避免圖書損壞,方便讀者整套購買並保存,本套圖書用特質紙箱包裝。 
    內容簡介
    《通鋻》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為開端,這一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家分晉,因為史書的目的即在於“史鋻”,司馬光於此作了篇議論——“臣光曰”。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和《史記》有所不同,司馬遷的目標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重視天人關繫和朝代更替的規律;而司馬光寫《資治通鋻》的目的則更加現實,他是要“鋻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因此在選材上,能夠為統治者提供借鋻作用的政治史就毫無疑問地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通鋻》極其重視腐敗政治,對於政治清明和黑暗時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視戰爭。舉凡權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纔進退都有詳盡深入的記載,這些內容也是《通鋻》一書的精華所在,記述中尤其表現出編年史的優點。比起紀傳體的一事互見於不同傳記,《通鋻》在記述一件事、一項制度的時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現出全貌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通鋻》的議論部分沿襲了以往史書的形式,即書中的“臣光曰”。全書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於自己之手的102篇。內容主要是有關國家治亂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說,《通鋻》的史料價值極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現存的史書中,《通鋻》可以和兩《唐書》、龜》並列,制度的記述則可以和《唐會要》、《唐六典》相提並論。
    目錄
    前言
    凡例
    資治通鋻序 御制
    冊 周紀 秦紀 漢紀(卷1——卷16)
    卷 周紀一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紀二起癸丑(前368)盡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紀三起辛丑(前320)盡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紀四起甲子(前297)盡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紀五起己丑(前272)盡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紀一起丙午(前255)盡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紀二起甲戌(前227)盡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紀三起癸巳(前208)盡甲午(前207)凡二年
    卷第九 漢紀一起乙未(前206)盡丙申(前205)凡二年
    卷第十 漢紀二起丁酉(前204)盡戊戌(前203)凡二年前言
    凡例
    資治通鋻序 御制
    冊 周紀 秦紀 漢紀(卷1——卷16)
    卷 周紀一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紀二起癸丑(前368)盡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紀三起辛丑(前320)盡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紀四起甲子(前297)盡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紀五起己丑(前272)盡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紀一起丙午(前255)盡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紀二起甲戌(前227)盡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紀三起癸巳(前208)盡甲午(前207)凡二年
    卷第九 漢紀一起乙未(前206)盡丙申(前205)凡二年
    卷第十 漢紀二起丁酉(前204)盡戊戌(前203)凡二年
    卷第十一 漢紀三起己亥(前202)盡辛丑(前200)凡三年
    卷第十二 漢紀四起壬寅(前199)盡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漢紀五起甲寅(前187)盡癸亥(前178)凡十年
    卷第十四 漢紀六起甲子(前177)盡辛未(前170)凡八年
    卷第十五 漢紀七起壬申(前169)盡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漢紀八起丁亥(前154)盡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第二冊 漢紀(卷17——卷36)
    卷第十七 漢紀九起辛丑(前140)盡丁未(前134)凡七年
    卷第十八 漢紀十起戊申(前133)盡丙辰(前125)凡九年
    卷第十九 漢紀十一起丁巳(前124)盡壬戌(前119)凡六年
    卷第二十 漢紀十二起癸亥(前118)盡辛未(前llO))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漢紀十三起壬申(前109)盡壬午(前99)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漢紀十四起癸未(前98)盡甲午(前87)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漢紀十五起乙未(前86)盡丙午(前75)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漢紀十六起丁未(前74)盡癸丑(前68)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漢紀十七起甲寅(前67)盡己未(前62)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漢紀十八起庚申(前61)盡壬戌(前59))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起癸亥(前58)盡壬申(前49)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起癸酉(前48)盡己卯(前42)凡七年
    卷第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起庚辰(前41)盡戊子(前33)凡九年
    卷第三十 漢紀二十二起已丑(前32)盡戊戌(前23)凡十年
    卷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起己亥(前22)盡丁未(前14)凡九年
    卷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起戊申(前13)盡癸丑(前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起甲寅(前7)盡乙卯(前6)凡二年
    卷第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起丙辰(前5)盡戊午(前3)凡三年
    卷第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起己未(前2)盡壬戌(2)凡四年
    卷第三十六 漢紀二十八起癸亥(3)盡戊辰(8)凡六年
    第三冊 漢紀(卷37——卷52)
    第四冊 漢紀(卷53——卷68)
    第五冊 魏紀 晉紀(卷69——卷89)
    第六冊 晉紀(卷90——卷102)
    第七冊 晉紀(卷103——卷118)
    第八冊 宋紀(卷119——卷134)
    第九冊 齊紀 梁紀(卷135——卷156)
    第十冊 梁紀 陳紀(卷157——卷176)
    第十一冊 隋紀 唐紀(卷177——卷192)
    第十二冊 唐紀(卷193——卷207)
    第十三冊 唐紀(卷208——卷222)
    第十四冊 唐紀(卷223——卷236)
    第十五冊 唐紀(卷237——卷249)
    第十六冊 唐紀(卷250——卷265)
    第十七冊 後梁紀(卷266——卷279)
    第十八冊 後晉紀 後漢紀 後周紀(卷280——卷294)
    進書表
    獎諭詔書
    校勘人姓名
    媒體評論
    關於《資治通鋻》的N個趣味問題
    1、本書的作者是司馬光嗎?
    答:是,但不是他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司馬光起初打算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並完成了包括《周紀》、《秦紀》共8卷的《通志》一書,呈獻給宋英宗。宋英宗責成司馬光繼續編撰下去,答應專門設立書局,以集體編
    在線試讀
    冊 周紀 秦紀 漢紀(卷1——卷16)
    卷 周紀一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1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於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紀綱哉!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為首。孔子繫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言君臣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諸侯,尊王室,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以是見聖人於君臣之際未嘗不倦倦也。非有桀、紂之暴,湯、武之仁,人歸之,天命之,君臣之分當守節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紂則成湯配天矣。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前403年)
    1 周威烈王姬午首次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國君。
    臣司馬光說:我知道天子的職貢中重要的是維護禮教,禮教中重要的是區分地位,區分地位中重要的又是匡正名分。什麼是禮教?就是禮紀朝綱。什麼是區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別。什麼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序列。
    四海之廣,億萬之眾,都在天子一人的管轄之下。盡管是纔能超群、智慧絕倫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為他奔走服務,這就是以禮教作為禮紀朝綱的作用啊!所以天子統率三公,三公督率諸侯國君,諸侯國君節制卿、大夫官員,卿、大夫官員又統治士人百姓。權貴支配賤民,賤民服從權貴。上層指揮下層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動,樹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葉;下層服侍上層就好像人的四肢衛護心腹,樹木的枝和葉遮護根和干,這樣纔能上下層互相保護,從而使國家得到長治久安。所以說,天子的職責沒有比維護禮教更重要的了。冊 周紀 秦紀 漢紀(卷1——卷16)
    卷 周紀一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1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於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紀綱哉!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為首。孔子繫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言君臣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諸侯,尊王室,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以是見聖人於君臣之際未嘗不倦倦也。非有桀、紂之暴,湯、武之仁,人歸之,天命之,君臣之分當守節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紂則成湯配天矣。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前403年)
    1 周威烈王姬午首次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國君。
    臣司馬光說:我知道天子的職貢中重要的是維護禮教,禮教中重要的是區分地位,區分地位中重要的又是匡正名分。什麼是禮教?就是禮紀朝綱。什麼是區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別。什麼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序列。
    四海之廣,億萬之眾,都在天子一人的管轄之下。盡管是纔能超群、智慧絕倫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為他奔走服務,這就是以禮教作為禮紀朝綱的作用啊!所以天子統率三公,三公督率諸侯國君,諸侯國君節制卿、大夫官員,卿、大夫官員又統治士人百姓。權貴支配賤民,賤民服從權貴。上層指揮下層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動,樹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葉;下層服侍上層就好像人的四肢衛護心腹,樹木的枝和葉遮護根和干,這樣纔能上下層互相保護,從而使國家得到長治久安。所以說,天子的職責沒有比維護禮教更重要的了。
    從前周文王演繹排列《易經》,把《乾》、《坤》放在首位。孔子解釋說:“天尊貴,地卑微,陽陰於是確定。由低至高排列有序,貴賤也就各得其位。”這是說君主和臣子之間的上下關繫就像天和地一樣不能互易。《春秋》一書貶低諸侯,尊崇周王室,盡管周王室的宗族後來衰微了,在書中排列順序仍在諸侯國君之上,由此可見孔聖人對於君臣之間關繫的殷切關注。如果不是夏桀、商紂那樣的暴虐昏君,對手又遇上商湯、周武王這樣的仁德明主,使人民歸心、上天賜命的話,君臣之間的名分是不可改變的,做臣子的隻能恪守臣節,誓死不渝。當年如果商朝立賢明的微子為國君來取代紂王,成湯創立的商朝就可以永保天下;以季札而君吳則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寧亡國而不為者,誠以禮之大節不可亂也。故曰禮莫大於分也。
    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然後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名器既亡,則禮安得獨在哉!昔仲叔於奚有功於衛,辭邑而請繁纓,孔子以為不如多與之邑。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則國家從之。衛君待孔子而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為名不正則民無所措手足。夫繁纓,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細務也,而孔子先之:誠以名器既亂則上下無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堅冰至”,《書》曰“一日二日萬幾”,謂此類也。故曰分莫大於,
    嗚呼!幽、厲失德,周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然文、而吳國如果以仁德的季札做君主,開國之君太伯也可以永享祭祀。然而微子、季札二人寧肯國家滅亡也不願做君主,實在是因為禮教的大節絕不可因此破壞。所以說,禮教中重要的就是地位高下的區分。
    禮教的真義,在於分辨貴賤,區別親疏,裁決萬物,處理日常事物。沒有一定的名位,就不能相應地顯揚;不享有標志名位、爵號的器物,就不該樹立相應的形像。隻有用名位來分別稱呼,用器物來分別標志,然後上上下下纔能井井有條,分明不亂。這就是禮教的精華所在。如果名位、器物都沒有了,那禮教又怎麼能單獨存在呢!當年仲叔於奚為衛國建立了大一功,他謝絕了賞賜的封地,卻請求允許他享用貴族纔應有的馬飾,衛國國君同意了。孔子聽說這件事,認為不如多賞賜他一些封地。惟獨名位和器物,這是國君的職權像征,絕不能假於他人。處理政事不堅持原則,國家也就會隨著走向危亡。衛國國君期待孔子為他處理政事,孔子卻先提出要確立名位,認為名位不正則百姓無所適從。馬飾,是一種小器物,而孔子卻珍惜它的價值;正名位,似乎是一件小事情,而孔子卻要先從它做起,就是因為名位、器物一紊亂,國家上下就無法相安互保。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從微小之處產生而逐漸發展顯著的,聖賢考慮久遠,所以能夠謹慎對待微小的變故及時予以處理;常人見識短淺,隻能等弊端鬧大了纔來設法挽救。矯正初起的小錯,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顯的大害,往往是竭盡全力也不能成功。《易經》說:“行於霜上而知嚴寒冰凍將至。”《尚書》說:“先王每天都要兢兢業業地處理成千上萬件事情。”就是指這類防微杜漸的例子。所以說,區別地位高下重要的是匡正各個等級的名分。
    嗚呼!自從周幽王、周厲王喪失君德,政治腐敗,周朝的氣數就每況愈下了,禮紀朝綱土崩瓦解,下欺凌、頂替上,諸侯國君不聽周王調遣,恣意征討他人,士大夫越過諸侯國君,擅自干預朝政,禮教從總體上已經有百分之七八十淪喪了。然而周文王、武之祀猶綿綿相屬者,蓋以周之子孫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晉文公有大功於王室,請隧於襄王,襄王不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請焉!”文公於是懼而不敢違。是故以周之地則不大於曹、滕,以周之民則不眾於邾、莒,然歷數百年,宗主天下,雖以晉、楚、齊、秦之強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於季氏之於魯,田常之於齊,白公之於楚,智伯之於晉,其勢皆足以逐君而自為,然而卒不敢者,豈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誅之也。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天子既不能討,又寵秩之,使列於諸侯,是區區之名分復不能守而並棄之也。先王之禮於斯盡矣!
    或者以為當是之時,周室微弱,三晉強盛,雖欲勿許,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晉雖強,苟不顧天下之誅而犯義侵禮,則不請於天子而自立矣。不請於天子而自立,則為悖逆之臣,天下荀有桓、文之君,必奉禮義而征之。今請於天子而夫子許之,是受天子之命而為諸侯也,誰得而討之!故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
    周武王開創的政權還能綿綿不斷地延續下來,就是因為周王朝的子孫後裔尚能守定名位不放棄。為什麼這樣說呢?當年晉文公為周朝平定內亂,建立了大功,於是向周襄王請求允許他死後享用王室的隧葬禮制,周襄王沒有準許,說:“周王明顯與諸侯不同。沒有改朝換代而有兩個天子,這也是叔父您所反對的。不然的話,叔父您有的是地,願意怎麼葬就怎麼葬,何必要請示我呢?”晉文公聽了這番話,到底是畏懼周朝禮教而不敢違反。周王室的地盤並不比曹國、滕國大,管轄的臣民也不比邾國、莒國多,然而經過幾百年仍然是天下共同承認的宗主,即使是晉、楚、齊、秦那樣的強國也還不敢公然凌駕於其上,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周王還保有天子的名分。再看看魯國的大夫季氏、齊國的田常、楚國的白公勝、晉國的智伯,他們的勢力都大得足以驅逐國君而自立,然而他們終於不敢這樣做,難道是他們力量不足或是於心不忍嗎?隻不過是害怕蒙上篡權奪位的惡名而招致天下的討伐罷了。現在晉國的三家大夫視國君如糞土,公然瓜分了晉國,作為天子的周王不能派兵征討,反而對他們加封賜爵,讓他們列位於諸侯國君之中,這樣做就使周王朝僅有的一點名分不能再存守而全部放棄了。周朝先王創下的禮教到此蕩然無存!
    也許有人認為當時周王室已經衰微,而晉國三家力量強大,就算周王不想承認他們,又怎麼能做得到呢!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晉國三家雖然強悍,但他們如果打算不顧天下的指責公然侵犯仁義禮教的話,就不會來請求周天子的批準,而是去自立為君了。不向天子請封而自立為國君,那就是叛逆之臣,天下如果有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賢德諸侯,一定會高舉禮義大旗對他們進行征討。現在晉國三家向天子請封,天子又批準了,他們就是奉天子命令而成為諸侯的,誰又能對他們加以討伐呢!所以晉國三家大夫僭位成為諸侯,並不是晉國三家破壞了禮教,正是周天子自己破壞了周朝的禮教啊!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