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一本讓你狂刷不止直呼過癮的古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文物考古
    【市場價】
    536-776
    【優惠價】
    335-485
    【作者】 美南希·貢琳、美阿普裡爾·諾埃爾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文物考古  考古知識讀物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564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56463
    作者:[美]南希·貢琳、[美]阿普裡爾·諾埃爾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賣點


        當夜幕降臨,沒有手機沒有WIFI的古人們真的早早就睡下了嗎?他們真的沒有夜生活?本書通過重新考察考古記錄,並對世界各地的大量案例進行研究,運用各種方法和資源重現了古人的夜晚,對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提出了質疑。古人的夜生活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一部“夜間考古學”領域具有實驗性質的文集。


        北美20多位考古學家的研究成果,涉及舊石器時代的歐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瑪雅文明、古羅馬文明等研究案例。


        華盛頓貝爾維尤學院人類學高級副教授南希·貢琳,維多利亞大學人類學教授阿普裡爾·諾埃爾傾情編著,《美國考古學期刊》《美國古物》好評推薦。南希·貢琳曾就“古人之夜”的話題在TED發表演講。


     


    編輯推薦


        本書為關於人類夜間生活的考古論文彙集,屬於本書中所稱的“夜間考古學”這一主題領域的開創性集中研究。夜晚是人類從古至今存續的一個重要領域,書中收錄的各章引導讀者探索人類在夜晚的各種復雜的含義、行為和聯繫,涉及的研究方式多樣,主題各異,所觀照的文明和地區豐富而廣泛。20多位北美考古學家結合自身的專業領域,從“夜晚”這一視角入手,將豐富的想像力和扎實的考古學功夫相結合,著重從家庭考古學、平民考古學、景觀考古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關於“古人之夜”的新的觀點,對古代人類夜間生活情景有了更具兼容性、探索性和開拓性的詮釋。

     
    內容簡介

        誠如利希滕貝格所言,“我們整個歷史僅僅是醒著的人的歷史”,甚少有人研究夜晚。然而,古代的夜晚真是漆黑一片嗎?古人又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呢?


        作為“夜間考古學”領域一部具有實驗性質的文集,本書為我們呈現了北美20多位考古學家的研究成果,涉及舊石器時代的歐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瑪雅文明、古羅馬文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書中闡述了古人的就寢方式,夜間儀式與照明,夜晚的文化意像,星座與建築、夜間生產活動、神話故事之間的聯繫等內容,帶領我們進入古代世界的“夜之國度”,點亮了一直被學者忽視的那片暗夜。

    作者簡介

        南希·貢琳(Nancy Gonlin),美國華盛頓貝爾維尤學院人類學高級副教授,曾參與撰寫《科潘:古瑪雅王國的興衰》。


        阿普裡爾·諾埃爾(April Nowell),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人類學教授,考古學家,曾參與撰寫《石器與人類認知進化》。


        郭崢棟,1984年生,於波士頓大學考古學繫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致力考古學相關領域的中英文翻譯工作,包括《文物》雜志英文版等學術期刊。現居美國紐約長島。

    目錄
    插圖目錄
    表格目錄
    前言

    部分:引論
    章 夜間考古學引論
    第二部分:夜景
    第二章 舊石器時代晚期夜間的聲景和情感共鳴
    第三章 瑪雅古典時期的夜晚:洪都拉斯科潘遺址和薩爾瓦多塞倫遺址
    第四章 夜晚是不同的:古代亞利桑那的感官景觀和環境賦使
    第五章 “油燈很傷心”:科羅拉多—新墨西哥邊境地區的夜晚、社區和回憶
    第三部分:夜空
    第六章 安第斯山脈的夜空和早期城市化:形成時期和蒂瓦納科時期的的喀喀湖盆地南部的建築與儀式
    第七章 白晝的夜:對比古代和當代瑪雅與印度文明對日全食的反應

    插圖目錄


    表格目錄


    前言



    部分:引論


    章 夜間考古學引論


    第二部分:夜景


    第二章 舊石器時代晚期夜間的聲景和情感共鳴


    第三章 瑪雅古典時期的夜晚:洪都拉斯科潘遺址和薩爾瓦多塞倫遺址


    第四章 夜晚是不同的:古代亞利桑那的感官景觀和環境賦使


    第五章 “油燈很傷心”:科羅拉多—新墨西哥邊境地區的夜晚、社區和回憶


    第三部分:夜空


    第六章 安第斯山脈的夜空和早期城市化:形成時期和蒂瓦納科時期的的喀喀湖盆地南部的建築與儀式


    第七章 白晝的夜:對比古代和當代瑪雅與印度文明對日全食的反應


    第八章 在夜海中:古代波利尼西亞與黑暗


    第四部分:夜間儀式和意識形態


    第九章 夜月儀式:黑暗和煩冗的儀式對智利馬普切參與儀式者的影響


    第十章 夜晚主宰永恆之處:古代瑪雅的暗夜和深邃時間


    第十一章 翡翠山遺址、密西西比的女性和月亮


    第五部分:點亮暗夜


    第十二章 西方的驚人秘密:埃及新王國時期人工照明的轉型


    第十三章 點燃午夜的燈油:中世紀早期維京油燈的考古學實驗


    第六部分:夜間活動


    第十四章 工程成就和後果:夜間工人和印度文明


    第十五章 全羅馬都在我臥榻之側:羅馬帝國的夜間生活


    第十六章 綠洲中的午夜:阿曼古往今來的農業活動


    第十七章 流動的空間和流動的物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夜間物質文化,以非洲南部的鐵器時代為例


    第十八章 夜晚帶來的自由:18 世紀和 19 世紀巴哈馬種植園中奴隸的隱私和文化創造力


    第七部分:總結夜晚


    後記:通往更富有想像力的考古學的一扇傳送門


    作者介紹

    前言
    前 言


    傑瑞·D.摩爾
    ……上帝稱暗為夜
    ——《創世記》1:5

    前 言


     


     


    傑瑞·D.摩爾


    ……上帝稱暗為夜


    ——《創世記》1:5


    對於《古人之夜》這本書來說,令人驚訝的事實就是此前從未有人撰寫過此類題材。也許我們不必感到驚訝。正如18世紀的科學家格奧爾格·克裡斯托夫·利希滕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所說,“我們整個歷史僅僅是醒著的人的歷史”(Ekirch 2005:262),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以及社會歷史學家都忽略了夜間文化(Dewdney 2004; Ekirch 2005; Galinier et al. 2010; Palmer 2000)。本書中的文章作為“先頭部隊”,進入了人類學家兼隨筆作家洛倫·艾斯利(Loren Eiseley 1971)所提到的“夜之國度”。這項研究的目標並不單一,本書接下來的文章也不能被簡化成枯燥而同質的主題。恰恰相反,讀者會讀到和夜間考古學相關的各種各樣的提問以及可以交叉互補的探討。


    在前言中,筆者意在重點介紹本書中常見的一些主題。這些主題反映了多種多樣並且引人入勝的前沿學術探討,從照明技術、觀察日月對創造文化景觀的重要性、復雜夜間本體論(ontology)的存在,到特定的能力、罪過,以及與黑暗相關的各種含義。在討論本書中的各個主題之前,筆者想借助總結前人對於兩個不同社會的夜晚文化的研究——卡拉哈裡(Kalahari)的朱/霍安西人(Ju/’hoansi [Wiessner2014])和古典時代晚期到中世紀時期歐洲的修士(Helms 2004),來向讀者傳達一下夜間考古學的內容。這兩個案例研究可以體現本書中的眾多特定主題。這些主題筆者將在後面討論。


    帕莉·維斯那(Polly Wiessner 2014)對居住在納米比亞東北部和波茲瓦納西北部的朱/霍安西人白天與夜間的對話進行了有趣的對比研究。1974年,維斯那記錄了174段對話和討論中的信息,每一段的時長都有20至30分鐘,且涉及至少5個成年人。2011至2013年的追加采訪和錄音補充了這些信息(Wiessner 014:14028)。20世紀70年代,盡管朱/霍安西人已經開始在永久性村莊定居,並參與到包括打工、手工藝品銷售、農業,以及申領政府養老金在內的混合經濟活動之中,朱/霍安西人在當時仍然是“流動人口”。朱/霍安西人白天的談話內容由三個“C”主導:“批評(criticism)、抱怨(complaint)和衝突(conflict)”(Wiessner 2014:14029)。“口頭批評、抱怨和衝突(CCC)是生活的調味劑,讓朱/霍安西人可以在一起生活;如果不能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人們就起身離開。”(Wiessner 2014:14029)有趣的是,絕大多數的“CCC”交流都是在相關當事人之間直接進行的,並不是在背後抱怨人,除非是針對某些“大人物”,因為這些人惜字如金的口語表達是“每個人的笑料”(Wiessner 2014:14029)。有兩次,白天的抱怨升級成了用有毒箭頭進行的死亡威脅,不過當事人都受到了控制。


    然而,朱/霍安西人夜間談話的語氣和主題都與日間不同:對話中80%以上都是在講故事。維斯那觀察到:“晚餐後,天黑了下來,白天惡劣的情緒變得柔和,興致勃勃的人們聚攏在爐火旁交談,奏樂或跳舞……當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被拋到腦後時,對話的重心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Wiessner 2014:14029)講故事的男男女女詳細敘述“控制著這個幾乎沒有正式教育的小規模社會中整個機構運作”的傳說:關於婚姻的故事;朱/霍安西人和周邊群體,有時甚至是相距數百公裡之外的伙伴之間的非食品物品互換(也被稱為hxaro交換);以及在昏睡治療師手下體驗的超自然世界之旅。熟練的講故事的人能讓他們的“聽眾震驚得張口結舌,幾欲哭泣,或者笑得滿地打滾;聽眾們的情緒被調整到了相似的情感波長”(Wiessner 2014:14029)。


    在另一篇同樣精彩,但是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文章裡,瑪麗·赫姆斯(Mary Helms 2004)探討了古典時代晚期到中世紀早期的西歐基督教修士們在夜間的活動。赫姆斯著重研究了住院修士類修道院:“在這裡,大師和門徒住在一個類似村莊或者社區類型的封閉環境中。”(Helms 2004:177)這些遍布歐洲的圍牆社區以宗教秩序為基礎,安置了成千上萬的男女。他們拒絕了塵世的混亂,並有意識地遠離撒旦和肉體的誘惑(Moore 2012:132-134)。赫姆斯寫道:“對於修士而言,從其定義上來說,他們放棄了白天凡塵俗世的膚淺事物,而夜晚精神方面的屬性對他們有特別的吸引力。夜晚給人以深沉的寂靜與安寧,人的思想更容易沉浸到超自然的神秘中去。”暗夜包裹了祈禱儀式,包括在晚上舉行的日課,也被稱為午夜禱(nocturns)。例如,本篤會修士在一間隻點著一根蠟燭的公共休息室內和衣而睡,起床後整晚會在漆黑一片的教堂內吟唱贊美詩(Helms 2004:183)。


    午夜禱的重要性以每晚儀式上吟唱的贊美詩數量為指標進行衡量。記錄5世紀時日課的文件指出,一個鼕夜裡,午夜禱需要詠唱多達18首贊美詩;到了6世紀的時候,在鼕日的周六和周日的守夜中,這個數字升到了令人咂舌的99首。這是個讓人精疲力竭的活動。修士們隻能睡5到7個小時(取決於不同季節夜晚的長度),然後在凌晨2點起床詠唱整晚,在精神上為清晨的來臨做準備。赫姆斯觀察到“午夜禱(有時被稱為守夜[vigil])是至今為止長和重要的‘日常’禱告儀式,1每晚都在完全沒有照明,伸手不見五指的教堂裡詠唱,這就是黑暗的證明。實質上它也可以被理解為,禮拜儀式將修士與初生的、創世前的黑暗相連,這些黑暗發生在《創世記》中描述的創世前和創世中;同時也將修士與神聖的力量相連,這個力量可以被感知到深藏於無盡之處”(Helms 2004:177-178)。這種復雜的夜間儀式涉及拒絕原罪,找尋亞當的純真,以及戰勝死亡等意義。“這些交織在一起的修行目的顯示出在中世紀早期,修士是屬於夜晚的,因為他們在儀式上探索黑暗展示出的超自然世界;他們也是即將到來的白天的守望者,黑暗隻是環境,是背景;對於禮拜儀式來說,黑暗必將被光明消滅和征服。”(Helms 2004:187)


    筆者總結了這兩個不同的研究案例,以使讀者對夜間考古學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復雜人類行為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這兩個夜間行為的例子可以從時間、地點、文化傳統和本體論上相區別,不過它們之間也存在一些吸引人的交叉點:與夜間活動相關的特殊行為,人們談話的聲音、主題在晝夜之間的變化,以及與黑暗和夜晚相關的豐富的文化聯繫。這兩個案例表明夜間考古學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也預示著本書中各位作者提出的激動人心的研究問題。


    盡管我們生命中有一半的時間都生活在夜間,但我們的考古研究一直是關於白天的。其實對19世紀歐洲和北美城市中的人工照明重要性感興趣的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在照明技術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Bowers 1998; Melbin 1987; Nye 1992; Schivelbusch 1988)。希弗爾布施(Schivelbusch 1988:221)在對19世紀人工照明的研究中指出:“僅僅在黑暗中,人造光創造屬於自己的現實的力量纔會顯現。在黑暗中,光就是生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21世紀,照明技術已經把黑暗變成了一種環境質量,需要像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這樣的組織來保護(參見http://darksky.org/,電子版,2016年9月11日;另見Bogard2013)。


    在古代,人工照明技術還很原始,亮度有限,而且經常是多用途的,例如火堆既提供熱量也提供照明。盡管完全理解這些遺物和遺跡存在一些挑戰,但這些困難也不是不能克服的。相反,我們這些考古學家一直以來對所有類別的夜間問題和遺物視而不見,正如梅根·E.斯特朗(Meghan E. Strong)所說的,當考古學家思考人工照明在埃及新王國時期葬禮上的作用的時候,他們根深蒂固的無動於衷帶來了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調查照明幾乎無法獲得信息(第12章)。


     

    媒體評論

    本書對我們過往先入為主的研究提出了質疑。除卻暴露在日光下清晰可見的事物,作者帶領我們探索黑暗,從而拓展了我們與古代世界的感官接觸。——《美國考古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它以一種既現實又有趣的方式開闢了新的思路……像這樣的書又令考古學變得激動人心了。 ——《美國古物》(American Antiquity


    本書是對讀者智力上的刺激和啟發。毫無疑問,它還將激發進一步的討論、辯論和研究……——瑪麗安·多德,愛爾蘭斯萊戈理工學院,《黑暗考古學》一書作者(Marion Dow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igo, Ireland, and author of The Archaeology of Darkness


    本書從家庭考古學、平民考古學、景觀考古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對古代人類生活情景有了更豐富的詮釋。——馬克·梅雷爾,北伊利諾伊大學(Mark Mehrer,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