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見識城邦·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美國國家科學院凱克獎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872-1264
    【優惠價】
    545-790
    【作者】 美查爾斯·C·曼恩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美洲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402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簡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44028
    作者:[美]查爾斯·C·曼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4月 

        
        
    "

    編輯推薦
    跨越數千年的印第安帝國史詩
    揭開驚人的美洲文明宏偉畫卷
    挑戰全球化大爭論的盛行觀點
    記錄世界發展設想的重要突破
    美國全國暢銷書
    席卷亞馬遜網站、《紐約時報》、《舊金山紀事報》、《波士頓環球報》、美國獨立書商協會、《華盛頓郵報》等各大暢銷書排行榜
    打開封面,更有驚喜奉送!!!
    ★挑戰“歐洲中心論”的一流歷史著作
    曼恩闡明了美洲原住民文化遠在歐洲探險者涉足新大陸之前很久,就已經發展出了高度復雜的文明。美洲土著群體的歷史發源之早、各地人口之多、社會形態之新、主宰環境之能,為我們破除了理所當然的教條,揭示了不少關於前哥倫布時代美洲的真相。
    ★嚴謹治學精神與獨立辯證思維的結晶
    彙聚考古學、人類學、生物學、語言學、社會學、人種學等多領域的**研究成果,遠離學術爭論,擺脫內行術語,曼恩能夠把學術發現清晰地呈獻給讀者。他沒有做出制度決定論或文化決定論的因果推斷,而是突出了多重因素的交互影響,以及相關學界在具體議題上的反復論爭。
    ★在有關前哥倫布時代美洲文明的入門書籍裡,*好**的一部,應當成為所有高中和大學世界史課程的必讀書目
    曼恩通過大發現的故事賦科學予生命,他書中的主角都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和人口學家,他們運用所學解開一個個歷史疑團,資料之廣令人印像深刻,文筆清晰,判斷準確,扣人心弦、觀點平衡。
    ★述往詔今 ,警示中國道路
    數百年來面目全非的美洲原住民社會的命運對當代中國的警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近代中國艱難逃脫相似的苦難命運,更無法取得獨立自主的生存空間和話語體繫。即便是如今,我們也難稱勝者。天朝榮光之失、喪權辱國之痛,同樣被流行文化解釋為閉關鎖國、被動挨打所造成的惡果。理論自信、文化自信之任重道遠,發人深省。跨越數千年的印第安帝國史詩
    揭開驚人的美洲文明宏偉畫卷
    挑戰全球化大爭論的盛行觀點
    記錄世界發展設想的重要突破
    美國全國暢銷書
    席卷亞馬遜網站、《紐約時報》、《舊金山紀事報》、《波士頓環球報》、美國獨立書商協會、《華盛頓郵報》等各大暢銷書排行榜
    打開封面,更有驚喜奉送!!!
    ★挑戰“歐洲中心論”的一流歷史著作
    曼恩闡明了美洲原住民文化遠在歐洲探險者涉足新大陸之前很久,就已經發展出了高度復雜的文明。美洲土著群體的歷史發源之早、各地人口之多、社會形態之新、主宰環境之能,為我們破除了理所當然的教條,揭示了不少關於前哥倫布時代美洲的真相。
    ★嚴謹治學精神與獨立辯證思維的結晶
    彙聚考古學、人類學、生物學、語言學、社會學、人種學等多領域的**研究成果,遠離學術爭論,擺脫內行術語,曼恩能夠把學術發現清晰地呈獻給讀者。他沒有做出制度決定論或文化決定論的因果推斷,而是突出了多重因素的交互影響,以及相關學界在具體議題上的反復論爭。
    ★在有關前哥倫布時代美洲文明的入門書籍裡,*好**的一部,應當成為所有高中和大學世界史課程的必讀書目
    曼恩通過大發現的故事賦科學予生命,他書中的主角都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和人口學家,他們運用所學解開一個個歷史疑團,資料之廣令人印像深刻,文筆清晰,判斷準確,扣人心弦、觀點平衡。
    ★述往詔今 ,警示中國道路
    數百年來面目全非的美洲原住民社會的命運對當代中國的警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近代中國艱難逃脫相似的苦難命運,更無法取得獨立自主的生存空間和話語體繫。即便是如今,我們也難稱勝者。天朝榮光之失、喪權辱國之痛,同樣被流行文化解釋為閉關鎖國、被動挨打所造成的惡果。理論自信、文化自信之任重道遠,發人深省。


     
    內容簡介
    由哥倫布於1492年登上美洲大陸所引發的生態變化是現代世界標志性事件之一。為什麼歐洲會崛起並主宰世界?為什麼曾經最富有的、社會結構*的中國會一落千丈?為什麼奴役制度在美洲能大行其道?為什麼是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所有這些疑問都以關鍵的方式與哥倫布大交換相關聯。美洲的發現對於今天仍在繼續的世界多樣性的日益融合與相互依賴起關鍵作用。
    1492年前的美洲大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美洲原住民隔絕於全球所有其餘早期人類社會之外,土著群體的歷史發源之早、各地人口之多、社會形態之新、主宰環境之能,早已都湮沒在了歷史的汪洋大海中。而借助考古學、人類學、生物學、語言學、社會學、人種學等多領域的*研究進展,全面描述哥倫布抵達以前的美洲人類生活,還原其本來面目,正是《1491》的主旨。由哥倫布於1492年登上美洲大陸所引發的生態變化是現代世界標志性事件之一。為什麼歐洲會崛起並主宰世界?為什麼曾經最富有的、社會結構*的中國會一落千丈?為什麼奴役制度在美洲能大行其道?為什麼是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所有這些疑問都以關鍵的方式與哥倫布大交換相關聯。美洲的發現對於今天仍在繼續的世界多樣性的日益融合與相互依賴起關鍵作用。
    1492年前的美洲大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美洲原住民隔絕於全球所有其餘早期人類社會之外,土著群體的歷史發源之早、各地人口之多、社會形態之新、主宰環境之能,早已都湮沒在了歷史的汪洋大海中。而借助考古學、人類學、生物學、語言學、社會學、人種學等多領域的*研究進展,全面描述哥倫布抵達以前的美洲人類生活,還原其本來面目,正是《1491》的主旨。
    通過檢閱對印第安人口學、起源與生態等領域內尚未得到廣泛報道的*研究,查爾斯?曼恩熱忱地闡明了美洲原住民文化遠在歐洲探險者涉足新大陸之前很久,就已經發展出了高度復雜的文明。曼恩遠離學術爭論,擺脫內行術語,通過大發現的故事賦予科學以生命,他書中的主角都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和人口學家,他們運用所學解開一個個歷史疑團,把學術發現清晰地呈獻給讀者。憑借著近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曼恩構建出了引人入勝的印第安帝國故事,並在其間融入了考古學界、體質人類學界、語言學界和生態學界激辯不休的關於帝國興衰的種種理論。
    《1491》是對哥倫布抵達以前美洲人類生活的一部全面描述,描繪了西半球在進入全球貿易和移民浪潮前的場景,塑造了征服到來前有關美洲的不同尋常的敘述——自然的規劃、資源的統籌和財富的流向,此部開拓性的科學、歷史和考古學著作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1492年哥倫布到訪以前的美洲的認知,曼恩指出他們被征服之前積累了驚人的知識量。他們的本土創新引發經濟富礦效應,拉開了今天我們稱之為“全球化”的序幕。這一驚人的新視角和打破常識的新觀點極大地挑戰了“歐洲中心論”的盛行觀點,連《世界史》作者麥克尼爾都盛贊《1491》是一部“不凡之作”。

    作者簡介
    查爾斯 曼恩是《大西洋月刊》、《科學》和《連線》雜志的撰稿人。他也為《財富》雜志、《紐約時報》、《史密森尼》、《名利場》、《華盛頓郵報》供過稿,還為HBO電視臺的連續劇《法律與秩序》撰寫過腳本。作為曾三次進入美國國家雜志獎決賽的作者,曼恩至今已被美國律師協會、美國物理研究會、阿爾弗雷德 P 斯隆基金會和蘭南基金會授予過與寫作相關的獎項。《1491》贏得了美國國家學院傳播獎的年度*圖書獎。他住在馬薩諸塞州的阿姆赫斯特。



    目錄
    地圖列表
    緒論
    序言/霍姆伯格之誤
    1. 俯瞰
    在貝尼省
    霍姆伯格之誤
    “人類及其作品的缺失”
    另外的新石器革命
    一次有導遊的旅行
    第一部分/毫無根據的數字
    2. 比林頓為何活了下來
    友善的印第安人
    黎明之地的成年禮
    觀光和背叛地圖列表
    緒論
    序言/霍姆伯格之誤
    1. 俯瞰
    在貝尼省
    霍姆伯格之誤
    “人類及其作品的缺失”
    另外的新石器革命
    一次有導遊的旅行
    第一部分/毫無根據的數字
    2. 比林頓為何活了下來
    友善的印第安人
    黎明之地的成年禮
    觀光和背叛
    骷髏地
    詭計
    3. 在四分之國
    “當頭一棒,擊中眉心”
    塔萬廷蘇尤
    印加人的鍍金轎
    處女地
    等差數列
    4. 常見問題
    坐不滿揚基球場
    脆弱性的遺傳學
    “怖畏之像”
    花與歌
    判定責任
    第二部分/年代久遠的遺骨
    5. 更新世的戰爭
    可能非常怪異的單倍群
    失蹤的支派
    瞎子領瞎子
    福爾松和老頭子
    克洛維斯共識
    洲際鴻溝
    全國各地
    靠岸
    6. 棉花(或者是鳳尾魚)和玉米(兩個文明的傳說,第一部分)
    大型建築
    棉花時代
    小玉米棒
    世界上最蠢的問題
    7. 文字、輪子和傳遞作業(兩個文明的傳說,第二部分)
    像葡萄一樣紛紛掉落
    橡膠人
    計數與文字
    從1-地震到8-鹿
    輪式插曲
    秘魯飛地
    制造聖石
    第三部分/圖像的山河
    8. 美洲制造
    進入水域
    與自然友好相處
    壁爐
    萬座土墩
    美國低地的興衰
    百年戰爭
    9. 亞馬孫河流域
    奧雷利亞納的見聞
    綠色監獄
    潘卓品塔達岩洞
    在西部
    降水物理學
    歷史的饋贈
    10. 人造的荒原
    俯首皆是千株葛根
    每四隻鳥中就有一隻
    新的海岸
    後記
    11. 和平大律法

    附錄A負載詞
    附錄B說話的結
    附錄C作為例外的梅毒
    附錄D歷月

    媒體評論
    ★《時代周刊》《波士頓環球報》《沙龍》網絡雜志《聖何塞水星新聞報》《發現》雜志《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報》《紐約太陽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紐約時報》年度*圖書
    這是一部新聞記者的不凡之作:生動、迷人……一本精彩、富有挑戰意味、信息性強的書。——威廉 麥克尼爾,《紐約書評》
    一部富有挑戰意味……頗具賈裡德 戴蒙德風格、挑戰了有關全球發展的盛行觀點的著作。曼恩記錄了我們在世界發展的設想上的重要變革,而這次變革的結果,我們年幼的後輩到了上初中的時候就有可能在教材裡學到。
    ——《舊金山紀事報》
    寫作生動,極為引人入勝……激動人心、頗有興味……曼恩的書作既有偵探小說的成分,也有史詩和悲劇的成分。他選擇的是一個宏大的主題:數千年的跨度,兩個巨大的、從都市復合體到小村落集群無所不包的大陸和文明,其多樣性豐富至極,以至於我們對美洲居民的簡短稱謂,即印第安人,從未顯得如此失當而錯誤。
    ——《聖何塞水星新聞報》★《時代周刊》《波士頓環球報》《沙龍》網絡雜志《聖何塞水星新聞報》《發現》雜志《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報》《紐約太陽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紐約時報》年度*圖書
    這是一部新聞記者的不凡之作:生動、迷人……一本精彩、富有挑戰意味、信息性強的書。——威廉 麥克尼爾,《紐約書評》
    一部富有挑戰意味……頗具賈裡德 戴蒙德風格、挑戰了有關全球發展的盛行觀點的著作。曼恩記錄了我們在世界發展的設想上的重要變革,而這次變革的結果,我們年幼的後輩到了上初中的時候就有可能在教材裡學到。
    ——《舊金山紀事報》
    寫作生動,極為引人入勝……激動人心、頗有興味……曼恩的書作既有偵探小說的成分,也有史詩和悲劇的成分。他選擇的是一個宏大的主題:數千年的跨度,兩個巨大的、從都市復合體到小村落集群無所不包的大陸和文明,其多樣性豐富至極,以至於我們對美洲居民的簡短稱謂,即印第安人,從未顯得如此失當而錯誤。
    ——《聖何塞水星新聞報》
    美妙至極……一個新發現……我們那種認為荒野純粹無瑕、未經人類污穢的雙手觸踫過的觀念必須拋棄了。
    ——《紐約太陽報》
    曼恩並未將其命題呈現為對無限制發展的論證。然而,這個命題是支持人類對自然土地資源的管理,也反對強調人類應當對森林采取完全不予開發的所謂“生態虛無主義”的立場。
    ——《西雅圖時報》
    這是關於前哥倫布時代歷史概況的必讀課程——視角很新,研究工作一絲不苟,把大部頭的討論提煉為一章一章的內容,向一般讀者展示了與該話題相關的廣闊視野。
    ——《普羅維登斯報》
    極其公平而動人……曼恩有趣的評論確定了正確的基調:學術性與時髦性兼備。
    ——《聖彼得堡時報》
    簡潔而富有娛樂性……令人想起約翰 麥克菲充滿科學細節的雄辯之纔和賈裡德 戴蒙德石破天驚的雄心……讓我用一種新的方式去思考歷史。
    ——吉姆 羅斯,《洛杉磯時報》
    引人入勝……恰當地篩選了大量的證據和學界的爭議。《1491》應當成為所有高中和大學世界史課程的必讀書目。
    ——《外交事務》
    在緩解西方民眾對這些昔日偉大美洲文明的普遍無知上,這本書可稱是優秀的傳道之作……曼恩既有把學術行話轉譯為外行俗語的本事,也有熟練寫作復雜的科學事項的能力……附帶說一下,這本書裡除了提出對特定議題敏感性的認識之外,並沒有什麼關於政治正確性的內容。
    ——《文學評論》
    不朽之作……《1491》不像是一部獨立的作品,而更像是一種能誘使很多讀者產生對有關這段史前時代的驚人新視角的畢生迷戀的著作。《1491》最令人震驚的是它能使人產生從大夢中驚覺,並且慢慢發現自己被愚弄得多麼徹底的感覺……曼恩加入的關於美洲歷史的新鮮解釋是如此之多,使其成了一部極具顛覆性的作品。
    ——《沙龍》
    研究透徹,閱讀體驗暢快淋漓……可讀性佳,普及性強……在有關前哥倫布時代美洲文明的入門書籍裡,極少有比這更好的書,而且沒有一部書的內容比它更新。
    ——《觀察報》
    一大成就……一部對1492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生活的迷人的、打破常規的記述。
    ——《商業周刊》


    在線試讀
    塔萬廷蘇尤
    1491年,印加人統治著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它大過中國的明王朝,大過在伊凡大帝治下大肆擴張的俄羅斯帝國,大過薩赫勒地區的桑海帝國和西非高原上強盛的大津巴布韋帝國,大過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大過三國同盟(這是阿茲特克帝國更為精確的名稱),更遠遠大過任何歐洲國家。印加人的管轄區跨越了驚人的32個緯度,這就好像從聖彼得堡到開羅都在同一個勢力的統治範圍內一樣。整個帝國的領域包含了每一種人們能想像到的地形,從亞馬孫上遊的雨林到秘魯海岸的沙漠,再到二者之間,兩萬英尺(約6100米)高的安第斯峰頂。牛津大學歷史學家菲利佩 費爾南德斯–阿梅斯托(FelipeFernándei-Armesto)寫道,“如果可以用一個帝國的環境適應性來衡量其潛能的話,那麼印加人就是那個時代裡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帝國建設者。”
    印加人的目標,是把南美洲西部大量不同的部族結合起來(這裡面有的部族和印加人自己一樣富庶,有的貧窮而無組織,每個部族都講著不同的語言),納入到皇帝直接管理的單一官僚體繫內。這不僅僅是政治意義上的統一,印加人還想要整合區域內的宗教、經濟和藝術資源。他們的方法既大膽又粗暴,還頗為有效:他們把全體居民直接遷出其故土,並利用全球最大的道路繫統進行運送,這是一條長達25 000英裡(約40 233.6公裡)的石料路面的要道網絡;他們還強迫遷出者和其他部族一起,投身於龐大而偏遠的國家農場和建設項目之中,而且隻能使用印加的通用語言Runa Simi 。為了監督這項巨大的事業,印加人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文字,即按序列地在線上打結,這讓人聯想起如今的計算機語言。(見附錄B:說話的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已過世的考古學家約翰 H 羅(John H. Rowe)認為,印加人對其領域的重新整合是如此之成功,以至於安第斯地區的歷史“並非始於(南美人)與西班牙征服者的獨立戰爭,而是始於(帝國創立者)帕查庫提在15世紀的天纔組織能力”。
    秘魯高原和印加人一樣卓越非凡。康奈爾大學的人類學家約翰 穆拉(John Murra)寫道,這是地球上最特立獨行的地方,“那裡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們)違背了所有的表面邏輯,堅持居住在海平面10 000英尺(約3 048米)以上,甚或是14 000英尺(約4 267米)以上。任何別的地方都沒有人能在如此明顯脆弱的環境中居住幾千年之久”。在任何別處,也都沒有人能住在海撥這麼高、多數農作物無法生長、地震和山體滑坡多發、極端天氣是家常便飯的地方,而且還能反復地創造出擁有先進技術的持久文明。印加故土的地勢最高,也最陡,其斜坡與水平面的夾角超過65度。(舊金山以其幾乎無法駕駛的山丘而聞名,那裡最陡的街道,斜坡與水平面呈31.5度。)況且這裡還最狹窄:在多數地方,從太平洋沿岸到山頂之間的距離不到75英裡(約120.7公裡),在有些地方還不到50英裡(約80.5公裡)。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賈裡德 戴蒙德的說法,生態學家的假定是,最初的大規模人類社會往往誕生於那些“在短距離內,高度和地勢變化各異的”地理環境中。新月沃地就是一例,伊朗西部的山嶺與全球最低的死海,包圍著底格裡斯和幼發拉底這兩大水繫。秘魯是另外一例。在山峰與海洋之間的短暫旅途中,遊客將經過全世界34種主要地理環境中的20種。塔萬廷蘇尤
    1491年,印加人統治著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它大過中國的明王朝,大過在伊凡大帝治下大肆擴張的俄羅斯帝國,大過薩赫勒地區的桑海帝國和西非高原上強盛的大津巴布韋帝國,大過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大過三國同盟(這是阿茲特克帝國更為精確的名稱),更遠遠大過任何歐洲國家。印加人的管轄區跨越了驚人的32個緯度,這就好像從聖彼得堡到開羅都在同一個勢力的統治範圍內一樣。整個帝國的領域包含了每一種人們能想像到的地形,從亞馬孫上遊的雨林到秘魯海岸的沙漠,再到二者之間,兩萬英尺(約6100米)高的安第斯峰頂。牛津大學歷史學家菲利佩 費爾南德斯–阿梅斯托(FelipeFernándei-Armesto)寫道,“如果可以用一個帝國的環境適應性來衡量其潛能的話,那麼印加人就是那個時代裡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帝國建設者。”
    印加人的目標,是把南美洲西部大量不同的部族結合起來(這裡面有的部族和印加人自己一樣富庶,有的貧窮而無組織,每個部族都講著不同的語言),納入到皇帝直接管理的單一官僚體繫內。這不僅僅是政治意義上的統一,印加人還想要整合區域內的宗教、經濟和藝術資源。他們的方法既大膽又粗暴,還頗為有效:他們把全體居民直接遷出其故土,並利用全球最大的道路繫統進行運送,這是一條長達25 000英裡(約40 233.6公裡)的石料路面的要道網絡;他們還強迫遷出者和其他部族一起,投身於龐大而偏遠的國家農場和建設項目之中,而且隻能使用印加的通用語言Runa Simi 。為了監督這項巨大的事業,印加人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文字,即按序列地在線上打結,這讓人聯想起如今的計算機語言。(見附錄B:說話的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已過世的考古學家約翰 H 羅(John H. Rowe)認為,印加人對其領域的重新整合是如此之成功,以至於安第斯地區的歷史“並非始於(南美人)與西班牙征服者的獨立戰爭,而是始於(帝國創立者)帕查庫提在15世紀的天纔組織能力”。
    秘魯高原和印加人一樣卓越非凡。康奈爾大學的人類學家約翰 穆拉(John Murra)寫道,這是地球上最特立獨行的地方,“那裡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們)違背了所有的表面邏輯,堅持居住在海平面10 000英尺(約3 048米)以上,甚或是14 000英尺(約4 267米)以上。任何別的地方都沒有人能在如此明顯脆弱的環境中居住幾千年之久”。在任何別處,也都沒有人能住在海撥這麼高、多數農作物無法生長、地震和山體滑坡多發、極端天氣是家常便飯的地方,而且還能反復地創造出擁有先進技術的持久文明。印加故土的地勢最高,也最陡,其斜坡與水平面的夾角超過65度。(舊金山以其幾乎無法駕駛的山丘而聞名,那裡最陡的街道,斜坡與水平面呈31.5度。)況且這裡還最狹窄:在多數地方,從太平洋沿岸到山頂之間的距離不到75英裡(約120.7公裡),在有些地方還不到50英裡(約80.5公裡)。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賈裡德 戴蒙德的說法,生態學家的假定是,最初的大規模人類社會往往誕生於那些“在短距離內,高度和地勢變化各異的”地理環境中。新月沃地就是一例,伊朗西部的山嶺與全球最低的死海,包圍著底格裡斯和幼發拉底這兩大水繫。秘魯是另外一例。在山峰與海洋之間的短暫旅途中,遊客將經過全世界34種主要地理環境中的20種。
    安第斯原住民攝影家馬丁 昌比(1891~1973)的這幅作品,拍攝的是秘魯高地的印加遺跡Wi.ay Wayna。人們在高度如此不適宜居住的地方生活,並反復創造出復雜的物質社會來,這是全球僅有的孤例。
    為了在這種陡峭狹窄的生態繫統大雜燴中生存,安第斯地區的社群往往派代表和僑民到上坡或下坡去住,那裡有著本地沒有的資源。每處都有可取之物:海洋裡的魚類和貝類,沿岸河谷的豆子、南瓜和棉花,山麓地帶的玉米、土豆和藜麥(一種安第斯糧食),高地的美洲駝和羊駝的毛和肉。這些衛星定居點的居民與中心區交換物品,把豆子送上山,得到美洲駝的肉干。雖然極少能夠回到這片故土,但他們都始終保留了這裡的公民身份。安第斯地區的人們結合了多種生態繫統的產物,他們因此得到了高於每個單干社區的生活水平,也均攤了整個地帶頻發的自然災害的風險。穆拉給這種生存模式起了個名字:“垂直式群島”(verticalarchipelagoes)。
    垂直管理有助於安第斯諸文化的生存,但也使其保持了狹小的形態。由於山體的存在阻礙了由北向南方向的交通,由東向西來協調商品和服務的流向則方便得多。因此,在歷史上大多數時候,該地區都處於一堆中小規模文明混雜、每個文明隻與其近鄰產生互動的狀態。盡管如此,安第斯地區還是有三次大一統的時期,由興起的單個文明將此前獨立的群體在同一面大旗下團結起來。第一次霸權時代的領袖是查文文明(Chavín),前700年到之初,長期控制著秘魯的中部海岸和毗連的山地。在查文文明衰落之後,再度興起的是兩大強國:技術先進的瓦裡帝國(Wari)統治著曾在查文治下的海岸地區,而蒂亞瓦納科(Tiwanaku)則以的的喀喀湖為中心,該湖是秘魯和玻利維亞邊界上一座龐大的高山湖。(我此前對瓦裡和蒂亞瓦納科已做過簡要敘述,在本書的第6章和第7章還會繼續講述其故事,以及印加文明興起之前的大量其他傳統。)瓦裡和蒂亞瓦納科崩潰後第一個千年的末期,安第斯地區分裂為各個碎片化的社會政治實體,在接下來的300多年裡也一直如此,隻是有一個重要的例外。之後,印加人就出現了。
    印加帝國是安第斯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國家,也是最短命的國家。它興起於15世紀,持續了不到100年就毀於西班牙之手。
    印加人不太像征服者。甚至到1350年的時候,他們還隻是安第斯中部政壇上無關緊要的一股勢力,而且還是新來者。在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博納布 科波(BernabéCobo)記錄的一個口述傳說中,印加人的始祖,是有著四兄弟和四姐妹的一家人,他們不知為何離開了的的喀喀湖,四處遊蕩,直到發現了後來成為印加首都的庫斯科。為印第安人“極端的無知與殘暴”而嘆息的科波,將此斥為“可笑的”故事。盡管如此,考古研究已經在大體上證明了這種傳說:印加人似乎的確是在1200年左右由別處(或許正是從的的喀喀湖一帶)遷徙到庫斯科來的。
    與原住民對印加歷史的記述最為相近的殖民者的說法,源自胡安 迪貝唐佐斯(JuandeBetanzos)。這個娶了印加公主的西班牙平民,後來成為了殖民政府最傑出的翻譯。根據對其姻親的采訪,迪貝唐佐斯估算道,印加人出現於庫斯科地區的時候,當地已經有“200多個”小規模部族了。而他們定居的庫斯科,是一個“有大約30間狹小而簡陋的草房”的小部族。考古證據顯示,印加人逐漸地強大起來。其命運的明顯轉折點出現於印加人不知何故,與一個名為昌卡(Chanka)的部族為敵之時。昌卡最終向印加發動了進攻。這次不起眼的省際爭執,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據16世紀神職人員米格爾 卡貝洛 巴爾博亞(MiguelCabelloBalboa)一部被廣為引述的編年史的說法,昌卡人的這次攻勢發動於1438年。當時的印加領袖是維拉科查 印卡(WiraqochaInka) 。據科波的記述,維拉科查作為“一名勇敢的王子”,在青年時代就顯示出了“好戰的”本質。即位後,他更是立誓說“將要征服半個世界”。或許如此吧。但在昌卡入侵時,他帶著自己四個兒子中的三個,包括其指定繼承人印卡 烏爾科(InkaUrqon),逃離了轄域。他年輕的兒子印卡 庫西 尤潘基(InkaCusiYupanki)拒絕逃跑。相反地,他奮不顧身地與昌卡人作戰,以至於(傳說)連當地的石頭也都加入了保衛戰。印卡 尤潘基贏得了這場戰鬥,並俘獲了很多昌卡的領導人。他隨後剝了他們的皮,以示慶祝;皮薩羅就看到過這些展出的戰利品。但是印卡 尤潘基先把俘虜們帶到了他父親那裡,以便於維拉科查 印卡完成勝利儀式:在他們身上擦自己的腳。
    擔心印卡-尤潘基太過自我膨脹的維拉科查 印卡,選擇用這一時刻來提醒
    這個小兒子,他依然是自己的從屬者。他宣揚說,擦腳儀式的榮耀其實屬於下一代印卡,即印卡 烏爾科。迪貝唐佐斯寫道,“作為回應,印卡 尤潘基乞求其父去踐踏這些囚徒,還說他取得這場勝利,可不是為了讓諸如印卡 烏爾科和自己其餘兄弟這樣的娘兒們來干這事的。”激烈的爭論導致了一場僵局。就好像一場莎士比亞戲劇似的,維拉科查 印卡決定殺掉這個煩人的小兒子。(維拉科查 印卡手下的一員將領後來解釋說,這是“一個瘋狂的衝動”。)但印卡 尤潘基事先聽到了風聲,於是這項陰謀失敗了。感覺受辱的維拉科查 印卡下野流亡,而印卡 尤潘基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了庫斯科,把名字改為帕查庫提(Pachakuti,意為“驚世之人”),同時宣稱印加的統治家族是太陽神的後裔。此後,他東征西討,所到之處,勢如破竹。
    嘿,等會兒!讀者可能會這麼說。這個家族故事簡直是一部太棒的情節劇了,似乎可以理所應當地質疑一下它是否真實發生過。畢竟,關於印加史的全部已知文字記錄都是在歐洲征服此地後完成的,而這時距離帕查庫提的崛起已經過了一個多世紀了。而且這些記錄彼此之間還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大不相同。這不僅僅反映了作者的偏見和無知,還反映了其消息來源為了說某個家繫的好話,能夠隨意踐踏歷史。出於這些原因,部分學者對現存的編年史全然不予理會。另一些學者則指出,做記錄是印加人和西班牙人都有的悠久傳統。總體來說,這些編年史家似乎意識到了其見證者的角色,也試圖達到這一標準。他們對各個事件的版本在大體上是一致的。因此,多數學者都明智地利用了殖民時期的記錄。我也在試著這樣做。
    在執掌國家政權後的25年時間裡,帕查庫提開拓了帝國的疆土,從秘魯中部的高原到的的喀喀湖及更遠處的地方。他的方法比人們預料的要更為精妙而劃算。對欽察(Chincha)這片沿岸山谷的緩慢接管就是一個範例。1450年前後,帕查庫提派遣了一支以其養弟卡帕克 尤潘基(QhapaqYupanki,大意為“慷慨的貴人”)為首的軍隊前往欽察。卡帕克 尤潘基率領數千兵卒長驅直入河谷地帶,卻通知驚慌失措的地方名流說,他對欽察一無所求。曾於16世紀50年代調查了河谷歷史的兩名西班牙神父報告說,“他自稱為太陽之子,而且說他是為了他們好和為了每個人好而來的,他並不想要他們的銀子、金子或者是女兒。”這名印加將軍遠沒有以武力平定這片土地。事實上,他把“他攜帶的全部物品”都留給了當地人。他幾乎是把欽察的領導層都埋在了成堆的貴重物品下面。而作為其慷慨相助的回報,這名將軍隻是請對方表示一點點感激之意,最好是以一幢大房子的形式贈予己方。這樣,印加人就能在屋裡進行工作,而僕人們也就可以烹飪、清掃和置辦這個前哨基地裡需要的物什。當卡帕克 尤潘基離開時,他還請欽察人送工匠和貨物到庫斯科去,以此繼續表示他們對印加的感激之情。
    10年後,帕查庫提又派遣了另一支部隊趕赴該河谷。這一次,部隊的指揮官是他的兒子和繼承人托帕 印卡 尤潘基(ThupaInkaYupanki,意為“尊貴的印卡皇室”)。托帕 印卡與當地領導層進行密談,並對河谷生活的改善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想法,這些想法都得到了對方由衷的支持。當地領導人按照印加的模板,把全部人口都列入征兵範圍,依據性別和年齡把各家各戶分為不同的序列,每個序列的首領向其上級序列的首領報告。“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們知道誰在負責。”西班牙神父們寫道。托帕 印卡向這些被組織起來的人們委派任務:在此地開路,把欽察與印加治下的其他區域連接起來,為印加人修建一座嶄新的宮殿,並打理為其留出來的田地。托帕 印卡顯然把欽察留給了其兄弟來繼續管理和經營當地人的謝意。
    其後的拜訪者是帕查庫提之孫,他可能在15世紀90年代到訪了此處。與他同時到來的,還有印加人對土地及服務的升格要求。互惠的外表正在褪色。到了那時候,欽察人除了屈服,已經沒有什麼其他的選擇了。他們被印加轄區所包圍;其經濟與帝國組織牽絆難離,其成百上千的子民執行帝國的命令。欽察精英不敢與印加軍隊進行較量,總是順從而不勇猛,在殖民政府中也獲得了這樣那樣的美差。但他們作為獨立實體的領地已經不復存在了。
    1976年,如今就職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愛德華 N 勒特韋克(EdwardN.Luttwak)出版了一本富有挑戰意味的關於羅馬帝國時期的小書。他在書中區分了領域式的(territorial)帝國和霸權式的(hegemonic)帝國。領域式的帝國用軍隊直接占領土地,趕走舊的統治者,將其領土並入己方。而在霸權式帝國中,被征服地區的內部事務仍歸其原統治者處置,他們隻是成了諸侯而已。領域式帝國控制嚴格,但其維持成本高昂;霸權式帝國的維持成本則很廉價,因為原地方首領承擔著管理成本,不過君主與諸侯之間的松散聯繫促進了叛亂的形成。每一個意在開疆拓土的國家都是二者的混合體,但所有美洲原住民的帝國都偏向於霸權式經營。由於沒有馬匹,印第安士兵的行進速度不可避免地比歐洲或亞洲的士兵都慢。部隊一旦用作占領軍,就不能夠被迅速地再行分配。因此,印加人隻能幾乎是被迫地指派地方首領,而不是將其替換。他們不遺餘力地踐行著這種策略。
    帕查庫提於1643年將軍事指揮權轉交其子托帕 印卡,自己則把注意力轉移到以帝國風格完全重建庫斯科上來。在此過程中,他躋身於歷史上偉大的城市規劃者之列。盡管他吸收了安第斯地區的美學傳統,帕查庫提還是在印加藝術與建築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印記。蘇美爾與亞述的建築鑲嵌著燦爛的馬賽克和壯觀的壁畫,而印加風格卻是冷峻、抽像的,簡略到隻剩下幾何圖形;事實上,這有著驚人的當代色彩。[按秘魯評論家塞薩爾 帕特諾斯托(CésarPaternosto)的觀點,諸如約瑟夫 亞伯斯(JosefAlbers)、巴內特 紐曼(BarnettNewman)和馬克 羅斯科(MarkRothko)之類的20世紀油畫家都受到了印加藝術的啟發。]
    印加的磚石建築使西班牙征服者感到驚奇,後者不能理解他們在沒有灰漿和役畜的情況下,是怎麼把這麼大的石頭拼接到一起的,而且這些建築還十分耐用。美國探險者海勒姆 賓阨姆於1913 年拍下了馬丘比丘要塞的照片。盡管沉寂了4個世紀,該要塞當時幾乎還是完好如初的。
    位於新庫斯科心髒地帶的,是阿瑪斯廣場(theplazaofAwkaypata)。這座長625英尺(約190.5米)、寬550英尺(約167.6米)的廣場,幾乎全部被市裡工人每天從太平洋沿岸運來並耙平的白沙覆蓋著。紀念碑狀的別墅和廟宇從三面包圍了這個空間。其牆體都是用大石塊切割而成的,切割技術之精準,安放之嚴絲合縫,以至於皮薩羅的弟弟佩德羅(他以侍從的身份跟隨其兄)報告說,“連大頭針的針孔都扎不進接縫裡。”與這些建築正面相對的,是大盤大盤擦亮了的黃金。當高山的陽光籠罩阿瑪斯的時候,橫片的白沙和斜片的黃金甚為扎眼,整個空間儼然成為頌揚光的露天劇場。
    在帕查庫提的宏偉設計中,阿瑪斯廣場是帝國和宇宙的中心。四條高速公路從這座宏大的廣場向四周延伸,而這四條公路劃分出了不對稱的四個部分,這也正是他把塔萬廷蘇尤(即“四分之國”)帝國劃分為四個部分的依據。印加人認為,四分呼應著天國的秩序。銀河,安第斯宇宙學中的一條廣闊的天河,在與地球軌道呈28度角左右時橫穿秘魯的天空。一年中有6個月,星流可以說是由東北向西南斜穿天際;在另外6個月裡,它們由東南向西北斜穿而過。這種變化與雨旱兩季之間變化的時段大致重合(這也是銀河將賦予生命的水源供給大地之母的時節),並把天空劃為四截。而反映了這種模式的阿瑪斯廣場,是宇宙的軸心。
    在印加首都庫斯科周圍,有著400多座“wak’a?±,即具有靈力的地方。它們多數都是石頭,其中有些雕刻著精美的圖示,或許與其所影響到的地區有關。
    不僅如此,庫斯科還是第二種精神模式的中心。從阿瑪斯發散出去的,是41條歪曲的、富有精神力量的線條。這些被稱為“zeq’e”的線條呈蛛網狀,相互交織。它們連接著大地的特有物產:泉水、墳墓、洞穴、聖地、田地和石頭。在庫斯科周圍,有約400座“wak’a”(與聖地多少有些相像),首都四周也因此聚集著大地的力量。(在印加歷法中,“zeq’e”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印加歷由41個星期組成,其中每周有8天。)“Wak’a”與“zeq’e”二者形成的網絡,關聯性極其復雜,以至於哥倫比亞大學考古學家特倫斯 丹特洛伊居然寫道,“許多勤奮的學者都隻能撓著他們的腦袋,去相信其他人的判斷了。”每一座“wak’a”都有著自己的意義、相對的地位、社會關繫以及一套在儀式上的用法。城外的一塊大石,據說是最初的印加兄弟之一的石化之身;印加部隊常會給這塊石頭穿上精致的衣服,並作為某種能帶來好運的護身符隨軍攜帶。科波觀察到,為了記下這些華美而豐富的聖地和線條,整個帝國“在庫斯科城有1000多名男子,是什麼其他事情都不做,而隻記著這些東西的”。
    帕查庫提不僅重塑了都城,還為塔萬廷蘇尤奠定了其特征的制度基礎。幾個世紀以來,當地村民都會花一定時間,以團隊作業的形式來完成社區項目。通過交替使用恐嚇與哄騙的手段,帕查庫提把當地人服務的義務擴大到了無法想像的程度。他通過法令宣布,塔萬廷蘇尤的一切土地與財產都屬於國家(事實上,都屬於印卡本人)。因此,農民就不得不定期成為帝國的農夫、牧人、紡織工、泥瓦匠、手藝人、礦工或者士兵。他們通常會離家幾個月之久。他們人在旅途之時,國家為其提供喫、穿、住(其來源都是其他工作人員提供的貨物)。這些應征的士兵修建了水壩、梯田和灌溉渠;他們在國有土地上務農,在國有牧場中養牧,在國有工廠裡制罐,還儲滿了幾百家國有倉庫;他們鋪平了高速公路,為攜帶信息和貨物的長跑者與美洲駝提供給養。帝國以專政手段加大了對安第斯地區垂直管理的力度,把人民和物資往返運送於地區內的每一個間隙。
    這種經濟體繫最不驚人的特征,是它的運轉不需要錢。誠然,貨幣的缺失在當時並沒有出乎西班牙侵略者的意料;直到18世紀,歐洲多數地區也是如此。不過印加人甚至連集市也沒有。按照經濟學家的預估,這種非市場的經濟體(有人稱之為垂直的社會主義)應該會產生嚴重的低效現像。這些確然存在,但其過失是由生產過剩而非需求所造成的。西班牙侵略者驚奇地發現,印加倉庫裡囤積著大量原封未動的布料和物資。但對於印加人來說,庫存大量盈餘是聲威和富足的像征,這都是計劃的一部分。秘魯小說家馬裡奧 巴爾加斯 略薩(MarioVargasLlosa)注意到,最重要的是,塔萬廷蘇尤“設法根除了饑餓”。他雖然並非印加的支持者,但還是承認說,“縱觀全球,隻有極少數的帝國達成了這一壯舉。”
    塔萬廷蘇尤每吞並一個新的地區,印加人就會從其他偏遠地區強制性地大量移民至此,並向新移民分配土地。新來者被鼓勵保留其衣著與習俗,而非融入當地生活之中。為了溝通,雙方都被迫使用其征服者的語言RunaSimi。從短期來看,這一做法導致政局緊張,而印加人則借此插手調停並控制雙方。從長遠看,這會(如果成功的話)侵蝕各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打造出一個新的、刻著塔萬廷蘇尤記號的國家。但是在民族這盤大棋上,印加人把棋子支來支去的規模,無疑會令人欽佩。驚人的是,很多地方的外國人在數量上都超過了原住民。最終,民族衝突有可能導致塔萬廷蘇尤像南斯拉夫一樣土崩瓦解。但是如果皮薩羅沒有去打斷這一進程,印加人或許可以創造出一種與中華文化同樣持久的統一文化。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