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悲劇遭遇:美國原住民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668-969
    【優惠價】
    418-606
    【作者】 (美)佩吉·史密斯(Page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美洲史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13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2021325
    作者:(美)佩吉·史密斯(Page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6月 

        
        
    "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介紹美國原住民歷史的專題式著作,作者從歐洲入侵者進入美洲大陸開始,一直寫到1890年美國印第安戰爭結束。全面介紹了印第安人在美國建立、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創傷、痛苦以及為此進行的抗爭。作者佩吉·史密斯通過歐洲的美國人和美洲原住民的故事,記敘了印第安文化如何在此過程中與歐洲殖民者文化相互融合,*終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眾多冒險傳奇中的一個。

     
    內容簡介

    美國原住民史是美國歷史上充滿血與淚的篇章。從歐洲殖民者進入美洲大陸的*天開始,這段歷史就注定不會充滿歡聲笑語。作者佩吉·史密斯在開篇中說,這是“世界歷史上算得上*戲劇性的一場不同文明的遭遇”。很不幸,這兩種文明的遭遇,*後演變成了刀兵相見,除了槍炮與利箭的仇恨,還有美國原住民被迫離開世代居住之地的背影。


     


    在佩吉教授看來,戰爭是因雙方的互不理解造成的,美國白人也曾向印第安人釋放友善的“信號”,還有不少同情者為印第安人的遭遇奔走相告。但是工業化的推動,注定這種善意隻能是片面的,或者說是局部的。利益變成了行動的*目的。當誤解越來越深,仇恨越來越大時,如“傷膝河大屠殺”那樣的悲劇便無法避免了。


     


    佩吉·史密斯是研究美國史方面的大家,作品《約翰·亞當斯總統》曾獲美國史學界*獎——班克羅夫特獎,擅長撰寫“美國人的歷史”。本書也力圖從“美國人”,即美國白人與美國原住民雙方的視角來闡述美國歷史上這一段血淚交加的歲月。

    作者簡介

    佩吉·史密斯(Page  Smith),美國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曾在哈佛大學師從海軍史專家薩繆爾·莫裡森教授,後於加州大學任教。著有《美國人的歷史》(八卷本),另一部作品《約翰·亞當斯總統》獲得了美國史學界獎——班克羅夫特獎。


     


    郭旻天,200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目前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任職。喜歡翻譯工作,具有豐富的翻譯經驗。有多部翻譯作品在國內出版,代表作有《美國城市社會的演變》等。

    目錄
    章 早年遭遇
    第二章 美國革命
    第三章 前線烽火
    第四章 蘇利文遠征
    第五章 桑達斯基的血影
    第六章 印第安人和新的國家
    第七章 “西進”的動力
    第八章 劉易斯與克拉克的遠征
    第九章 印第安人大遷徙
    第十章 向西推進
    第十一章 喬治·卡特林
    第十二章 美國西南地區的印第安人
    第十三章 傑迪戴亞·史密斯
    第十四章 奧斯博恩·拉塞爾

    章  早年遭遇


    第二章  美國革命


    第三章  前線烽火


    第四章  蘇利文遠征


    第五章  桑達斯基的血影


    第六章  印第安人和新的國家


    第七章  “西進”的動力


    第八章  劉易斯與克拉克的遠征


    第九章  印第安人大遷徙


    第十章  向西推進


    第十一章  喬治·卡特林


    第十二章  美國西南地區的印第安人


    第十三章  傑迪戴亞·史密斯


    第十四章  奧斯博恩·拉塞爾


    第十五章  西北地區


    第十六章  沙溪大屠殺


    第十七章  戰後關繫


    第十八章  西南戰事


    第十九章  零星烽火


    第二十章  印第安戰爭的尾聲


    第二十一章  傷膝河水流淌後


    編者注


    文件1  美國民權委員會報告《美國印第安人的憲法地位》


    文件2  印第安保留地的法律與秩序


    文件3  印第安人事務局關於印第安部落向美利堅合眾國索賠事項的總結

    前言


     


    如今有一個頗不尋常,在我看來甚至有些不可思議的現像,即我們稱之為“印第安人”的——也許這個名稱有失偏頗——那些土著居民或部落居民,本來在1890年前後的印第安戰爭後落得籍籍無名,卻在近20年來一躍成為美國白人的一個主要關注點。“印第安人”成功地為自己贏得了一個新的稱呼——“美國原住民”,因為他們早在白人入侵“他們”的大陸之前就在此生活了。如今,白人入侵者常被稱作“歐裔美國人”,大概是想強調那些人(我們白人)對這些原始的、真正的美國人而言是入侵者和征服者。照這個邏輯看,好像後來美國的就都是冒領美國身份的,都是假美國人(諷刺的是,大多數印第安人當被調查自己的偏好時表示他們更喜歡“印第安人”這個名稱而不是“美國原住民”)。




    印第安人突然變得重要的一個重要原因,毫無疑問是和復蘇的“環境道德意識(environmental  ethic)”有關,即對愛護家園土地的一種倡導。我們認識到,印第安人在這方面是我們的模範:因為他們與自然世界有著一種親密無間的關繫,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效仿。而這種撥高印第安人的做法,其背後毫無疑問是一種現代的尚古主義思潮所推動的:他們厭倦了一個充滿科技奇觀的世界,他們渴望退回到天真爛漫的文明襁褓之中,重溫“自然”之人的本真生活。




    除此之外,我們現在還有一個“男子漢運動”,其中顯著的代表人物是那位年邁的詩人,羅伯特·布萊(Robert Bly)。他告訴中產階級的中年白人男性,說他們應該宣揚他們自身“鬥士”的那一面;他們應該恢復蒙昧時代的原始風俗,如擂戰鼓、打戰矛、跳原始戰舞等。




    終,白人與膚色深一些的原住民之間奇異而又悲劇性的遭遇故事成了美國人鞭籉“腐敗”“罪惡”和“喫人”的美國當局來宣洩任何憤懣的武器。這一場遭遇,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國家腐朽墮落的鐵證。


     


    但是,在我看來,闡述歐裔美國人和美國原住民之間的問題,明智的方式是回避爭執,並且在歷史闡述的經典框架內,盡可能簡單而直接地進行敘述。在我撰寫的《美國人民的歷史》(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中,從殖民地初創到19世紀末,每一卷我都討論了“印第安人”和“定居者”之間的關繫。我從每一卷中選出一些章節,構建了這種關繫按時間順序的發展脈絡。此外,我還另闢一章,將敘述或多或少延展到當今的生活。




    本書絕不是為了給美國印第安人修史,甚至也無法反映白人和印第安人關繫史的全貌,隻是為了揭示出這次遭遇的本來面目,以及內在蘊含的戲劇性和永恆不變的人情世故。本書也將追蹤印第安文化自身對歐洲定居者想像的轉變,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這片後來變成美利堅合眾國新大陸一角的闖入者的。

    在線試讀
    早年遭遇
    在世界歷史上算得上戲劇性的一場不同文明的遭遇,莫過於英格蘭殖民者和美國原住民之間的狹路相逢。英格蘭人因後者皮膚黝黑,而概稱其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可被劃分為不可勝數的部落,各部族的不同口音和方言達五百餘種(美國原住民的這一情況也常被殖民者作為依據,推斷原住民可能是以色列消失的部落。因為他們曾屬於一個民族,但是因為他們狂傲自負想要造通天高塔被上帝詛咒,受到責罰分裂成不同部落,以及說不同的語言)。許多部落和別的部落之間戰事頻仍。那些從舊大陸來的人看到印第安人的文明,除了極少數的例外,都認為文明處於持久不息的戰爭狀態。戰鬥中的勇猛鬥志以及對於嚴刑拷打的超凡忍耐力是生活在部落中的人的境界。幾乎在任何方面,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間總會表現出文化樣式上的截然不同。在北美大陸的東部,大多數原住民都是能征善戰的獵手,這些人特別驍勇,體力極其充沛。他們在廣袤的土地上自由逡巡,並沒有地產權的概念,也沒有正義的概念。殘忍、暴力和無休止的戰爭是日常生活的本真。而且歐洲的思想家也前所罕見地著迷於“高貴的野蠻人”這一概念。引領啟蒙運動的哲學家伏爾泰和盧梭,都認為人類社會腐朽而墮落,已經背離了自然人的質樸和簡約。他們把野蠻人浪漫化,因為在他們看來野蠻人更貼近自然,他們的智慧也不會因為教士般的迷信,或是因為社會習俗、時尚、貪心或者野心弄得雲山霧罩。伏爾泰曾寫過一部小說名叫《老實人》,是關於一個印第安人來到法國,在各個地方的各種遭遇以及如何看穿法國人生活的膚淺和虛假:無論是宗教、哲學、政府還是上流社會,都被揭露是空洞無物而且俗不可耐的。

    以上是18世紀出現的一些現像。可是在前一個世紀的種植園主以及新大陸的定居者,他們對印第安人的看法不盡相同。對於這些人來說,一個印第安人要麼是等待被上帝無上榮光所拯救的可憐異教徒,要麼是一個駭人的異域怪客和一種致命的威脅。大多數來到新大陸的英格蘭探險家和種植園主都是滿懷虔誠想要給美洲的野蠻人帶來歐洲基督宗教的福祉。然而這項工作實際上卻是出乎尋常的艱難。

    早年遭遇


    在世界歷史上算得上戲劇性的一場不同文明的遭遇,莫過於英格蘭殖民者和美國原住民之間的狹路相逢。英格蘭人因後者皮膚黝黑,而概稱其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可被劃分為不可勝數的部落,各部族的不同口音和方言達五百餘種(美國原住民的這一情況也常被殖民者作為依據,推斷原住民可能是以色列消失的部落。因為他們曾屬於一個民族,但是因為他們狂傲自負想要造通天高塔被上帝詛咒,受到責罰分裂成不同部落,以及說不同的語言)。許多部落和別的部落之間戰事頻仍。那些從舊大陸來的人看到印第安人的文明,除了極少數的例外,都認為文明處於持久不息的戰爭狀態。戰鬥中的勇猛鬥志以及對於嚴刑拷打的超凡忍耐力是生活在部落中的人的境界。幾乎在任何方面,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間總會表現出文化樣式上的截然不同。在北美大陸的東部,大多數原住民都是能征善戰的獵手,這些人特別驍勇,體力極其充沛。他們在廣袤的土地上自由逡巡,並沒有地產權的概念,也沒有正義的概念。殘忍、暴力和無休止的戰爭是日常生活的本真。而且歐洲的思想家也前所罕見地著迷於“高貴的野蠻人”這一概念。引領啟蒙運動的哲學家伏爾泰和盧梭,都認為人類社會腐朽而墮落,已經背離了自然人的質樸和簡約。他們把野蠻人浪漫化,因為在他們看來野蠻人更貼近自然,他們的智慧也不會因為教士般的迷信,或是因為社會習俗、時尚、貪心或者野心弄得雲山霧罩。伏爾泰曾寫過一部小說名叫《老實人》,是關於一個印第安人來到法國,在各個地方的各種遭遇以及如何看穿法國人生活的膚淺和虛假:無論是宗教、哲學、政府還是上流社會,都被揭露是空洞無物而且俗不可耐的。


     


    以上是18世紀出現的一些現像。可是在前一個世紀的種植園主以及新大陸的定居者,他們對印第安人的看法不盡相同。對於這些人來說,一個印第安人要麼是等待被上帝無上榮光所拯救的可憐異教徒,要麼是一個駭人的異域怪客和一種致命的威脅。大多數來到新大陸的英格蘭探險家和種植園主都是滿懷虔誠想要給美洲的野蠻人帶來歐洲基督宗教的福祉。然而這項工作實際上卻是出乎尋常的艱難。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約翰·史密斯上尉常年忙於和狡猾的波瓦坦人作戰,而弗吉尼亞公司的頭腦們常常奉勸他在印第安人改信基督教方面也多多建樹。面對這種訓誡,史密斯很生硬地回復說,他需要更多士兵,這樣纔能迫使印第安人聽傳教布道時更專心一點。如果一個印第安人正在向你射箭,或者就是想著要剝你的頭皮,那就很難讓其皈依基督。如果說定居者的基督教信仰並不能促使他們和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原住民部落和平相處,簡單的警惕心理卻會讓他們就範。面對敵眾我寡,又缺乏訓練,除了偶爾一兩回,在戰爭理念上,他們竭盡所能地避免衝突,當然,他們也確實不熟悉印第安遊擊戰士的鬼影遁形和兵不厭詐的戰法。但是,維持和平這一問題,卻因為原住民部落間持續不斷的戰爭而變得復雜,對於定居者來說,要避免這樣衝突,真是難比登天。除此之外,法國和英格蘭之間為了北美大陸的控制權已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冷戰——在彌漫了一百多年的硝煙味之後終於聽到了爆炸聲,在1754年開始了法國—印第安人戰爭或稱7年戰爭——不管是印第安人還是定居者,這一格局皆大為削弱了他們的士氣。無論是法國人還是英格蘭人都按捺不住地要把印第安人拿來當作他們爭奪北美大陸控制權的棋子。法國人一再地鼓動他們的印第安友軍去劫掠英格蘭人的定居點,而英格蘭人這邊也同樣玩著沒有節操底線的遊戲。


     


    弗吉尼亞,是種植園主和印第安人初次遭遇的地方,也是約翰·史密斯上尉和印第安酋長波瓦坦(Powatan)以及他的女兒波卡洪塔斯(Pocanhontas,又譯:寶嘉康蒂)流傳經久的奇遇故事的發生地。對於以下這個故事人們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波卡洪塔斯那個脾氣不好又狡詐的老父親波瓦坦準備要把史密斯打得腦漿迸裂之際,是她救了史密斯的命。當然,我們也隻有史密斯上尉的一面之詞,一些歷史學家稱其為臭名昭著的騙子(不過另外一些人,也用同樣的歷史研究的方法,以翔實的證據為其作了辯護)。至少比較清楚的一點是,在這位頭發半白,一面像求偶對像一面像父親一樣的史密斯上尉和那位印第安公主之間的確有親密和真摯的關繫。而且她一定是位迷人的姑娘,也曾在印第安少女的狂歡隊伍中,赤裸著橫穿過詹姆斯頓的廣場。印第安人在外交上的問題之所以變得引人注目,也是因為自史密斯上尉離開殖民地之後,波瓦坦就開始騷擾定居者了。而定居者的應對辦法就是把波卡洪塔斯抓來作人質,迫使波瓦坦棄惡從善。就在波卡洪塔斯被羈押在詹姆斯頓的時候,一個叫約翰·羅爾夫(John Rolfe)的人,或許是因為先前在廣場上看過她做側手翻,愛上了女孩,並且作了大量的思想鬥爭要不要娶她。他希望自己確信的確“謹受上帝意志之召喚”。並且他申明,按他的原話說,他(與波卡洪塔斯結婚)並不是受了“不受控制的肉欲情感”的引領,“而是為了種植園的利益,為了我們國家的榮譽,為了上帝的榮光,為了我自己的救贖,以及為了使一個不信者皈依上帝和耶穌基督的真理”而這麼做的。於是,這樣的結合也就如他期許的那樣變得順理成章、不容反駁。羅爾夫於是就娶了波卡洪塔斯,並帶著他的已經改名為瑞貝卡·羅爾夫並穿著英式優雅服裝的印第安公主,回到了英格蘭,然後被引見給英國女王,並被當作上帝造物的奇跡一般瞻仰。


     


    瑞貝卡·羅爾夫在回弗吉尼亞的航行中過世了。她留下了一名男嬰,按照一種浪漫的說法,許多今天的弗吉尼亞居民都是這個男嬰的後代。上面這個故事是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關繫既充滿浪漫色彩又富有悲劇性的一個縮影:起初在羅爾夫和波卡洪塔斯結婚時看上去是如何的前景美好,但是在幾番時而色彩絢爛時而血腥的波折之後,終走向一個陰郁的結局。


     


    在1622年,也就是波卡洪塔斯去世數年之後,弗吉尼亞的印第安人突然開始將矛頭指向白人,並且幾乎血洗了整個殖民地。那些幸存者隻是因為一個印第安婦女的警報而幸免於難。而這一事實不免引出了白人和印第安人的關繫之中,令人震驚的方面之一:一群又一群的定居者,一次又一次因為印第安婦女的警報而躲過了印第安人的突然襲擊和滅絕屠殺。這些婦女冒著生命危險,警告定居者即將接踵而來的襲擊。


     


     


    約翰·勞森是一名紳士、一位測繪員,他與北卡羅來納的印第安人很熟,他也特別喜歡印第安婦女,在他看來,印第安婦女(整體而言)簡直堪比宇宙間任何美好之物。她們有黃褐色的肌膚,明眸忽閃而多情;她們笑靨動人,因而擁有世上無雙的面容;她們都有一雙玉手,纖小修長;她們面頰圓潤,胴體渾若天成。她們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缺乏教養或者不可相容,她們也並非……缺乏柔情。


     


    “貿易女郎”(TradingGirls)是一些沒結婚的年輕印第安婦女,隻要她們的家人和酋長同意,而且酋長能拿到一部分回扣(通常是一瓶白蘭地),她們就能跟貿易商人睡覺然後拿到一筆錢。這些婦女並不會因此背上污名,通常干這個勾當一段時間之後就嫁給一個印第安戰士,從此當上賢妻良母。那些和印第安人做生意的白人,“通常有一個印第安妻子”,勞森寫道,“因此他們很快學會了印第安人的語言,與這些野蠻人建立了友誼。這些白人發現他們的枕邊伴侶,印第安女孩們,除了能給他們帶來床笫之歡,還非常好用,不僅可以照料他們的飲食,而且還能教他們當地的風土人情。”


     


    這些關繫所產生的一個不幸結果,至少在勞森看來,以這種媾和方式生出來的孩子,長大了還得是印第安人。盡管如此,“我們仍然發現英格蘭人和其他歐洲人已經習慣了和這些野蠻人婦女的‘交際’以及她們的生活方式,深深著迷於這種大大咧咧的生活。為了能一直待在他們的印第安妻子和她們親友身邊,隻要他們還活著,就不怎麼願意回到英格蘭人中間生活……”除此之外,勞森還觀察到“印第安男子在戀愛中並沒有像我們這樣精力旺盛又急不可耐”。印第安少女非常獨立,而且“那些和歐洲男子‘交往’過的婦女,日後很少會把和本鄉本土的男子的‘交流’放在心上”。


     


    勞森所用的“交流”(conversation)和“交往”(conversing)這兩個詞指的是同居,包括兩性關繫。證明印第安婦女和白人男性之間存在著美妙的關繫,也是通過許多很細碎的小小旁證而推出的。很顯然,印第安生活吸引白人男性的一面就是印第安婦女了。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部分是因為印第安婦女很容易接近,而且這種關繫十分簡單並且是自然而然的。不僅如此,印第安婦女很有主見又很獨立,但又溫柔可愛,並且對她們的白人“丈夫”非常忠誠。在印第安婦女看來,白人男性就意味著權力。


     


    深沉難測和異域風情,這些東西無論是什麼種族、什麼年齡的婦女看來都是男性魅力的體現。在定居者和印第安的關繫中,讓人辛酸扼腕的也就是白人男性和印第安婦女之間這種昭然若揭的聯繫,而這種聯繫通常也能拯救一個在雙方前線的定居點使之免遭滅頂之災。


     


    可惜,極少有殖民者能有像羅爾夫先生那樣的作為。威廉·伯德在其《分界勘定記》(The History of the Dividing Line)一書中對此事頗感痛惜,“畢竟啊……”,他用著看似睿智,但毋寧說是滑稽的口吻寫道,“……如今派到這些印第安異教徒,還有別的異教徒當中的傳教士,占風頭的是這些活潑好動的情聖……況且,而今就算皮膚有顏色也不會受人指摘。話說,摩爾人要把膚色洗掉成為白人隻要過三代,那麼一個印第安人要把膚色漂白也隻需要兩代人。”伯德認為印第安婦女“就和他們早前從海外來的船隻上買來的年輕女人一樣,都能成為代種植園主的賢惠妻子……因此,當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如此慷慨地與一個印第安婦女共享一片印第安土地的所有權,並如此高尚地拯救了她的靈魂,那麼拒絕擁有這樣一位健康、坦誠的枕邊人豈不怪哉”?


     


    就算殖民者和印第安人結婚的人數並不多,但是他們依然十分歡迎印第安人的來訪。在17世紀90年代,威廉·杜蘭德參加了一個在弗吉尼亞的婚禮,有很多印第安人也在場。杜蘭德筆下的那些婦女穿著“某種襯裙,也有些人披著粗鄙藍布衣服,而這種藍布做成的毯子是他們在某些船上做生意來換鹿皮的。她們在藍布片的中間挖個洞,把頭穿過去,然後將布片包好身子,用鹿皮帶束緊。她們自如地加入賓客之中,為典禮平添了一串‘多彩’的音符”。


     


    印第安部落的一些成員如果與一個殖民地交好,那麼他們很自然就會去拜訪那裡的居民,或者成為殖民地的座上賓。以賓夕法尼亞為例,他們的議會有幾間公寓,就是為了印第安酋長拜訪而準備的。在弗吉尼亞,招待過往此地的印第安人這種傳統一直保持到了這一風氣盛行的後時光。據托馬斯·傑斐遜回憶,印第安人經常來訪威廉斯堡,並且來訪者為數不少。這位弗吉尼亞人抽出許多時間來陪伴這些客人,他們也曾是偉大的切諾基勇士和辯論家歐塔希提(Outacity)的朋友。歐塔希提來往於殖民地首府的旅行中,經常和傑斐遜的父親為伴。約翰·亞當斯也有類似的回憶,他記得從小時候彭格博(Pungapog)和內蓬塞(Neponset)部落的祭司和首領——他分別稱之為亞倫和摩西——就頻繁來訪。他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高,這麼魁梧的印第安人。”接著,亞當斯在他的長篇大論之後總會提到他家附近一戶印第安人的棚屋:“在那裡我總是能被招待喫越橘、黑莓、草莓,或者蘋果、梅子、桃子,等等。因為他們在家周圍種了好多各種各樣的水果。”


     


    很不幸,要是和一個印第安部落成為朋友,那就得成為他們敵人的死敵。印第安人的道德倫理觀念在這方面沒有妥協的餘地。如果你成為某個印第安部落的朋友,那你就是他們對抗敵人的盟友。隻要背離了這一條,就是可恥的背叛。弱小的或者附庸的部落總是希望和定居者建立盟友關繫,希望能借此打敗他們所附庸的部落。在加拿大地區的法國人,因為和休倫人(Huron)結盟,而和北美大陸東北部強大也好戰的易洛魁(Iroquis)人成了敵人。之後,當歐洲列強將他們的戰火延燒到美洲大陸的時候,這群休倫人的天敵則成了英格蘭人的盟友。在康涅狄格,定居者受邀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造家園,這顯然是那個部落希望可以增強實力一同打敗敵人。康涅狄格的定居者在約翰·梅森和約翰·恩德希爾的領導下消滅佩克特人(Pequot)的行動,得到了該地強大的部落,納蘭甘希特人(Narragansetts)和莫西干人的配合。定居者成功地和他們保持著整體上的和平友好關繫。


     


    在馬薩諸塞灣的殖民地建立起來的時候,約翰·艾略特(John Eliot)把《聖經》翻譯成印第安語言。但艾略特隻是許多辛勤工作以改變印第安人的命運並使他們皈依基督宗教的傳教士中比較有名的一個。哈佛大學特別建了一幢教授印第安學生的大樓。克萊布·切司哈陶穆克(Caleb Cheeshateaumuck)是個在此獲得學士學位的印第安人。當威廉瑪麗學院於1693年在威廉斯堡建立的時候,其中就有一個印第安學院,當然,達特茅斯大學裡也有。達特茅斯的印第安學院培養出了一位傑出的印第安牧師和學者,沙遜·奧康(Samson Occom)。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