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都鐸王朝·西班牙無敵艦隊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美羅伯特·哈欽森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歐洲史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97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軟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0469749
    作者:[美]羅伯特·哈欽森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著名歷史學家羅伯特·哈欽森“都鐸王朝”繫列拼圖中的一塊】


    “都鐸王朝”繫列選取了英國都鐸王朝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人物和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編織出一個傳奇王朝的全景。


    【以新視角解讀無敵艦隊的敗北】


    作者尊重史料,沒有避重就輕一味誇大英格蘭海軍的力量,而是客觀地鋪陳史料,既表現了西班牙的猶疑,又寫出了英格蘭缺人少物的尷尬,突出了這場戰爭中的偶然性成分,並對沃爾辛阨姆領導的情報戰著重墨描述。


    【以史詩般的筆法重現海戰場面】


    這場戰役是氛圍英西力量對比的關鍵事件,書中場景描寫大氣磅礡,極富現場感,讓人身臨其境。


    【運用前沿史料】


    相比其他關於無敵艦隊的作品,本書寫作時引用了年代更新的史料和更新的研究成果。在正文之後還附上了相關數據,更直觀,更具說服力。


    【故事性強,情節環環相扣】


    本書雖為非虛構歷史,但采用敘述方式,行文流暢,閱讀感受不亞於小說。

     
    內容簡介

    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位後,新教英格蘭受困於充滿敵意的歐洲天主教強國,尤其是西班牙。1585年10月,將國力推向*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宣布他意欲摧毀英格蘭,並開始準備入侵計劃,這導致了個國家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情報戰,*終以1588年戲劇性的海戰收場。羅伯特·哈欽森的這部作品首開先河探索了這場情報戰,通過使用大量的資料——從當代的統計資料到西班牙保存的歷史資料,再到陳列在英國國家檔案館中的報紙等——講述了這場橫掃英吉利海峽的激動人心的戰役。


    許多人認定,英格蘭對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勝利猶如英雄大衛擊敗巨人歌利亞,彰顯了英格蘭人的英勇頑強。然而現實卻與之大相徑庭。事實上,當西班牙無敵艦隊揚帆起航時,逆境正排山倒海般向英格蘭壓來。伊麗莎白一世吝嗇無比,與無敵艦隊一路作戰到英格蘭南海岸後,英軍艦船上的彈藥已所剩無幾。給予西班牙海軍以致命打擊的是惡劣的天氣和糟糕的運氣。125艘戰船浩浩蕩蕩揚帆起航,遠征英格蘭,*終卻隻有60艘“跛腳”而歸——其餘船隻主炮一炮未發便或被摧毀或沉入大海。羅伯特?哈欽森在本書中重現了精彩紛呈的歷史片段,詳盡敘述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意欲摧毀伊麗莎白治下英格蘭的扣人心弦的史實……

    作者簡介

    羅伯特•哈欽森是英國國家通訊社的防務記者,後成為《簡氏防務周刊》的出版總監,負責圖書、報刊出版和電子出版。哈欽森同時是一位充滿熱情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他是倫敦古文物協會會員、蘇塞克斯大學教會考古學方面的助理導師、宗教改革時期考古學專家,在2008年新年受勛名冊上被授予英帝國勛章。


    哈欽森相信英國歷史中的真實故事比任何電視節目或銀幕作品都更富戲劇性和感染力。在他獲得高度贊譽的作品如“都鐸王朝”繫列中,他盡可能多地在探索研究中使用原始資料,因為“閱讀人物自身在那個時代說出的特定語言,是十分有益的”。哈欽森擁有強大的敘事能力,“讓敘事本身獨立而純粹”是哈欽森的寫作理念,他的作品正文均一氣呵成,不需要讀者做出停頓,讀之令人酣暢淋漓。

    目錄
    作者的話iii
    致謝vi
    序言viii
    章禍起蕭牆1
    第二章戰端未開,流言四起39
    第三章守土有責77
    第四章無敵艦隊107
    第五章眼見為實138
    第六章戰端既開166
    第七章冰與火的考驗190
    第八章逃回老巢225
    第九章陳尸異國海灘254
    第十章上帝與我們同在282
    第十一章英格蘭無敵艦隊的誕生314

    作者的話iii


    致謝vi


    序言viii


    章禍起蕭牆1


    第二章戰端未開,流言四起39


    第三章守土有責77


    第四章無敵艦隊107


    第五章眼見為實138


    第六章戰端既開166


    第七章冰與火的考驗190


    第八章逃回老巢225


    第九章陳尸異國海灘254


    第十章上帝與我們同在282


    第十一章英格蘭無敵艦隊的誕生314


    尾聲337


    附錄一英格蘭艦隊戰鬥序列354


    附錄二無敵艦隊戰鬥序列379


    紀事年表398


    人物志411


    術語424


    注釋429

    媒體評論
    當代讀者一定會享受閱讀這部傑出的作品……都鐸王朝歷史學家哈欽森在他對繁雜的信息抽絲剝繭時表現出色。很多讀者都知道這場戰役的結果,但他們會喜歡哈欽森詳盡的敘述……
    ——《柯克斯評論》
    Kirkus Reviews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哈欽森顛覆了英國的學校會教授的一個備受英國人珍視的傳奇……他列舉了大量證據,證明西班牙無敵艦隊折戟沉沙更多地是出於偶然,而非充滿英雄主義色彩。
    ——《出版人周刊》
    Publishers Weekly

    當代讀者一定會享受閱讀這部傑出的作品……都鐸王朝歷史學家哈欽森在他對繁雜的信息抽絲剝繭時表現出色。很多讀者都知道這場戰役的結果,但他們會喜歡哈欽森詳盡的敘述……


    ——《柯克斯評論》


    Kirkus Reviews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哈欽森顛覆了英國的學校會教授的一個備受英國人珍視的傳奇……他列舉了大量證據,證明西班牙無敵艦隊折戟沉沙更多地是出於偶然,而非充滿英雄主義色彩。


    ——《出版人周刊》


    Publishers Weekly


     


    作品能讓人一口氣讀到凌晨3點的作家不多,而羅伯特?哈欽森就是這樣一位。


    ——書商


    Bookseller

    在線試讀
    1568年5月16日晚7 時,伊麗莎白一世的宿敵踏入了一片前途未卜之境。這位宿敵拖著疲憊的身軀,在英格蘭西北部那片遙遠的海灘登陸。這天是星期六。曠野上,風在嗚咽。伊麗莎白一世的這位宿敵,便是她的表姪女——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在橫渡索爾威灣(Solway Firth)暗礁密布的淺灘後,瑪麗女王終於逃出了蘇格蘭。而後,瑪麗女王乘著一艘小漁船在坎布利亞(Cumbria)沃金頓(Workington)附近登陸。和內戰中兩眼一抹黑的逃難者並無二致,她也是滿身淤泥,除了一身污穢不堪的行頭,已是身無分文。然而,縱使困難重重,追隨者已所剩無幾,且個個筋疲力盡而又心灰意冷,這位一頭褐色長發、身高1 米8、年僅25 歲卻結了3 次婚的女人,依然傲然佇立在他們面前,渾身上下散發出一個女王應有的、難以掩飾的氣魄和威嚴。隻不過,連續數月的恐懼、心碎和窘迫之後,她紅褐色的眼眸已不再明亮。
    3 天前,她手下的6000名將士在蘭塞德(Langside)即今天格拉斯哥(Glasgow)的南部,被她同父異母的弟弟——她父親的私生子莫裡伯爵(Earl of Moray)詹姆士·斯圖亞特(James Stewart)——率領的效忠於蘇格蘭新教貴族的小股武裝一舉擊潰,戰事歷時僅45分鐘。而在此之前,她已經被逼遜位。其年幼的兒子被擁立為蘇格蘭國王,是為詹姆士六世(James Ⅵ)。莫裡伯爵則出任全權攝政王。現在破曉將至,瑪麗投書表姑伊麗莎白,哀求能私下謁見,渴望她能施以援手助自己奪回王位,並讓那些亂臣賊子血債血償。
    作為訪客,瑪麗這個表姪女確實不怎麼招人待見。她曾將英格蘭、法國和蘇格蘭的紋章並置於自己的私人紋章之上。彼時的她是何等英姿颯爽!此舉無異於宣稱她不僅是蘇格蘭女王,同時也是英格蘭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因為她是亨利八世的妹妹、長公主瑪格麗特(Margaret)這位曾經的蘇格蘭王後的後人。
    伊麗莎白一世和瑪麗相處得不甚融洽,她還曾拒絕了瑪麗立其為自己的繼承人的要求,但她依然很同情自己這個表姪女的不幸遭遇。在她看來,君權神授,蘇格蘭逼迫女王退位背離天道。但與此同時,她很清楚,在自己治下的那些信奉天主教的臣民眼中,她伊麗莎白纔是異端。在他們看來,自己不過是父親亨利八世在合法妻子——來自西班牙的阿拉貢的凱瑟琳尚未過世時,便和安妮·博林媾和而產下的孽種。多少人都在祈禱,祈禱不久之後頭戴英格蘭王冠的是瑪麗而不是她伊麗莎白,對此她同樣心知肚明。
    伊麗莎白的首席大臣威廉·塞西爾則與伊麗莎白所慮不同。他既沒有她作為王室一員的兔死狐悲,也沒有她對神聖王權可能受到侵犯的種種隱憂。在他看來,蘇格蘭女王瑪麗踏上英格蘭的領土,不僅對其主子的王位構成了嚴重威脅,還威脅到了他自身的政治地位,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

    1568年5月16日晚7 時,伊麗莎白一世的宿敵踏入了一片前途未卜之境。這位宿敵拖著疲憊的身軀,在英格蘭西北部那片遙遠的海灘登陸。這天是星期六。曠野上,風在嗚咽。伊麗莎白一世的這位宿敵,便是她的表姪女——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在橫渡索爾威灣(Solway Firth)暗礁密布的淺灘後,瑪麗女王終於逃出了蘇格蘭。而後,瑪麗女王乘著一艘小漁船在坎布利亞(Cumbria)沃金頓(Workington)附近登陸。和內戰中兩眼一抹黑的逃難者並無二致,她也是滿身淤泥,除了一身污穢不堪的行頭,已是身無分文。然而,縱使困難重重,追隨者已所剩無幾,且個個筋疲力盡而又心灰意冷,這位一頭褐色長發、身高1 米8、年僅25 歲卻結了3 次婚的女人,依然傲然佇立在他們面前,渾身上下散發出一個女王應有的、難以掩飾的氣魄和威嚴。隻不過,連續數月的恐懼、心碎和窘迫之後,她紅褐色的眼眸已不再明亮。


    3 天前,她手下的6000名將士在蘭塞德(Langside)即今天格拉斯哥(Glasgow)的南部,被她同父異母的弟弟——她父親的私生子莫裡伯爵(Earl of Moray)詹姆士·斯圖亞特(James Stewart)——率領的效忠於蘇格蘭新教貴族的小股武裝一舉擊潰,戰事歷時僅45分鐘。而在此之前,她已經被逼遜位。其年幼的兒子被擁立為蘇格蘭國王,是為詹姆士六世(James Ⅵ)。莫裡伯爵則出任全權攝政王。現在破曉將至,瑪麗投書表姑伊麗莎白,哀求能私下謁見,渴望她能施以援手助自己奪回王位,並讓那些亂臣賊子血債血償。


    作為訪客,瑪麗這個表姪女確實不怎麼招人待見。她曾將英格蘭、法國和蘇格蘭的紋章並置於自己的私人紋章之上。彼時的她是何等英姿颯爽!此舉無異於宣稱她不僅是蘇格蘭女王,同時也是英格蘭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因為她是亨利八世的妹妹、長公主瑪格麗特(Margaret)這位曾經的蘇格蘭王後的後人。


    伊麗莎白一世和瑪麗相處得不甚融洽,她還曾拒絕了瑪麗立其為自己的繼承人的要求,但她依然很同情自己這個表姪女的不幸遭遇。在她看來,君權神授,蘇格蘭逼迫女王退位背離天道。但與此同時,她很清楚,在自己治下的那些信奉天主教的臣民眼中,她伊麗莎白纔是異端。在他們看來,自己不過是父親亨利八世在合法妻子——來自西班牙的阿拉貢的凱瑟琳尚未過世時,便和安妮·博林媾和而產下的孽種。多少人都在祈禱,祈禱不久之後頭戴英格蘭王冠的是瑪麗而不是她伊麗莎白,對此她同樣心知肚明。


    伊麗莎白的首席大臣威廉·塞西爾則與伊麗莎白所慮不同。他既沒有她作為王室一員的兔死狐悲,也沒有她對神聖王權可能受到侵犯的種種隱憂。在他看來,蘇格蘭女王瑪麗踏上英格蘭的領土,不僅對其主子的王位構成了嚴重威脅,還威脅到了他自身的政治地位,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


    不僅如此,蘇格蘭女王瑪麗篤信天主教,她的到來無異於將羽翼日漸豐滿的英格蘭新教置於險境。新教目前的地位來之不易,是多少殉教者在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執政時期從血與火的抗爭中爭取的。所以,這位蘇格蘭女王來到卡萊爾城堡(Carlisle Castle)東南塔樓伊始,縱然城堡再舒適,她還是立刻意識到自己受到了全天候嚴密監視。但這一切已不足為奇了。即使是在噩夢中她又何曾想過,接下來她會被伊麗莎白當作不受待見的客人囚禁長達18 年之久。雖然獲準保留蘇格蘭女王的虛銜和待遇,但她將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她將被關押在英格蘭北部,繼而被押解到中部地區,常年受到嚴密看防,每日度日如年。


    塞西爾很不安,因為他很清楚,在英格蘭國土上的不少地區,人們依然虔誠地信奉天主教。伊麗莎白治下臣民凡300 萬之眾,一多半都是頑固的天主教徒。例如,直到16 世紀末,蘭開斯特郡(Lancashire)大部分臣民都還信奉著天主教。在蘇塞克斯郡和漢普郡這些沿海戰略要地,在保守的鄉紳和逃亡神父的滋養下,天主教這一陳年老教竟依然散發著蓬勃生機。在蘇塞克斯郡,很多教堂的聖壇依然傲然矗立著聖壇屏7,公然向政府叫板。1568年的一份官方報告同樣讓人憂心忡忡:在那些已經拆除聖壇屏的教堂,“教眾還精心保管著聖壇屏,時刻準備拿出來再派上用場”。聖像並未毀掉,而是被藏匿了起來。“天主教其他教具也都被藏了起來,如果要做彌撒,一天之內就能湊齊所需的全部用具”。聖杯也悄然藏匿,靜待天主教古老儀式的回歸。在參加新教會儀式時,教眾帶的竟然是彌撒書;而女人們和老家伙們公然談論著念玫瑰經時應該戴什麼樣的念珠,全然將上帝的福音拋在腦後;牧師們身著黑袍卻在衣領處佩戴白色領巾。在漢普郡,主教羅伯特·霍恩(Robert Horne)發現想找一名能傳播“合乎教義的、可靠的真理”的牧師竟比登天還難。他還發現,即便是在溫徹斯特大教堂,頑固鼓吹“天主教的權威和教義”的牧師也不乏其人。對此,他極為憤慨。9


    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到來是個不祥之兆,必然遺毒無窮,這就是塞西爾對此的精確研判。其後發生的事情也印證了他的判斷。第四代諾福克公爵托馬斯·霍華德在英格蘭可謂身份顯赫,貴為一等勛爵,卻是個自私又自負之人。翌年,即1569 年上半年,這位天真到近乎愚蠢的家伙竟緊鑼密鼓地謀劃著要迎娶囚牢中的蘇格蘭女王為妻,做著有朝一日成為王配(king consort)的春秋大夢——即便做不了英格蘭女王的王配,總要混個蘇格蘭王配當當。而瑪麗本人也心甘情願當他的同謀。為了擺脫伊麗莎白的既不情不願又強人所難的好客之道,她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真的愛上了這個天真到家的公爵,然而機關算盡,卻隻落得事與願違。她又密信通知虔誠的天主教徒諾森伯蘭伯爵(Earl of Northumberland)和威斯特摩蘭伯爵(Earl of Westmorland),希望他們能幫忙解救自己。信中還揚言若有必要,可訴諸武力。


    在16 世紀,霍華德家族成員有一個通病,他們簡直驕傲自大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諾福克公爵也不例外。其為人一向狂妄自大,身敗名裂隻是早晚的事。一提起自己讓人難以置信的巨額財產和位於諾裡奇(Norwich)的富麗堂皇的豪宅,他便不知廉恥地吹噓,說自己的歲入“與整個蘇格蘭相比也不遑多讓……站在諾裡奇的自家網球場上,他尋思自己應該和某些國王平起平坐了”。伊麗莎白生性多疑,又嗜財如命。不阿諛奉承女王就罷了,若他真想打消伊麗莎白的疑慮,就應該閉嘴,可他偏不。王室向其發出傳票強制其出庭,他卻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伊麗莎白女王不得不懷疑,公爵這是要當那些天主教臣民們的領袖,打算起兵造反了。事情一發不可收拾。這年10 月,諾福克公爵在去溫莎(Windsor)途中被捕,隨即被押往倫敦塔下獄。這裡曾經關押過不少其家族成員:1547 年1 月,其父就是因狂妄自大(事實已構成謀反),擅自將“懺悔者”愛德華(Edward the Confessor,即愛德華三世)的王室紋章私刻於私人紋章(heraldry)上而觸犯了僭越罪在這裡被處決。


    1559 年起伊麗莎白開始施行新的宗教政策,但是無論是在經濟薄弱的郡縣,還是在靠近蘇格蘭邊境的北部地區都收效甚微。與倫敦金碧輝煌、精美絕倫的王宮相比,諾森伯蘭郡、達勒姆(Durham)和約克(Yorkshire)等地仿佛不在同一個世界。在這些地區,仿佛已故女王瑪麗一世仍在坐鎮朝堂,人們一如既往地遵守、執行宗教改革運動前的舊宗教儀式。這些儀式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習慣。聖水、玫瑰經、玫瑰念珠、聖像和用於祭祀的蠟燭等天主教教具都在向官方宗教新教教義公然挑釁。狂熱信奉天主教的英格蘭北部地區就像一口沸騰的大鍋,鍋內摻雜的種種發酵的怨恨和反動思想,遲早會外溢殃及其他地區。


    1 5 6 9 年1 1 月9 日,第七代諾森伯蘭伯爵托馬斯·珀西(Thomas Percy)和第六代威斯特摩蘭伯爵查爾斯·內維爾(Charles Neville)起兵謀反。教堂的鐘聲回蕩不息,這是佃農的集結號。在他們看來,不久前纔剛被轉移到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的塔特貝裡城堡(Tutbury Castle)的蘇格蘭女王瑪麗“雖未登英格蘭大位,但還是真正合理合法的王位繼承人”。


    他們決意南下,將瑪麗從監獄中營救出來,以恢復天主教在英格蘭的統治地位。1211 月14 日,叛軍高擎“耶穌受難旗”抵達達勒姆,並準備繼續征伐。“耶穌受難旗”具有強烈的像征意味。它上次出現還是在32年前的“求恩巡禮”叛亂(Pilgrimage of Grace)中,而彼時叛軍討伐的對像正是伊麗莎白的父親亨利八世。現在,叛軍開始衝擊11 世紀建造的大教堂,他們扯下一切與新教相關的物什,並將英文祈禱書和《聖經》全部付之一炬,而後便開始興高采烈地做彌撒。


    在約克郡,樞密院北區議長(Lord President of the North)第三代蘇塞克斯伯爵托馬斯·拉德克利夫(Thomas Radcliffe)陷入了兵源不足的窘境。他手下隻有400 名裝備不齊的騎兵,其忠誠度也要打個問號。一想到要在戰場上與叛軍對決,他心裡便直打鼓。對於身處425 千米之外的倫敦、虔誠地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來說,此次叛亂不過是歷史的再現,本質上與曾經多次威脅都鐸王朝的叛亂並無二致。13 1485 年,她的祖父亨利七世(Henry Ⅶ)在博斯沃思戰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中擊敗理查三世(Richard Ⅲ)後稱王,此後便不得不應付此起彼伏的叛亂。1536—1537 年,她的父親亨利八世數次鎮壓抗議拆除天主教修道院的叛亂,雖然終取得了勝利,但贏得並不輕松。1549 年,她同父異母的弟弟、尚未成年的愛德華六世因推行英文祈禱書而承受了來自英格蘭西南部、南部、中部及約克的叛亂,後不得不躲進溫莎城堡避難。同年,諾福克郡爆發克特叛亂(Kett’s Rebellion)。隨後的1551 年,諾丁漢郡(Nottinghamshire)、萊斯特郡(Leicestershire)、拉特蘭郡(Rutland)等多地又先後爆發叛亂。參與叛亂的“不僅有盲流,還有騎兵和手工業者”。直至1554年瑪麗一世當政時期,英格蘭的瑪麗一世纔通過與西班牙的腓力聯姻終平息了叛亂。現在,終於輪到她伊麗莎白面對這些手持簡陋武器的憤怒平民了。都鐸王朝好鬥的天性在她胸中燃成了烈焰,她恨不得走上戰場將那群亂臣賊子撕得粉碎。任何消極應戰的舉動都讓她大為光火。


    在約克,蘭開斯特公爵領事務大臣(Chancellor of the Duchyof Lancaster)拉爾夫·薩德勒爵士(Sir Ralph Sadler)耐心地向塞西爾做著解釋。目前,蘇塞克斯伯爵不能貿然與叛軍開戰,他認為:“天主教這種古老的信仰正如積壓在人們心底的沉渣,隻需輕輕一踫,便會立刻泛起。”


    縱觀英格蘭全境,支持女王(伊麗莎白)宗教改革事業的紳士屈指可數。百姓因為無知,迷信、盲從教皇推行的過時教義,明裡暗裡支持打著天主教信仰旗號的叛軍。表面上看他們是支持我們,實則不然,他們是身在新教,心歸天主教。


    如果我們帶著這樣一支軍隊去戡亂,其戰鬥力可想而知。從目前的形勢看,聖子耶穌基督與聖父上帝各自為政、勢同水火。聖子與我們為友,另一個卻與我們為敵。


    11 月16 日,兩名伯爵率叛軍南下抵達勒姆郡的達靈頓(Darlington),隨即下令部隊停止前進。接著,他們發布了討伐檄文,旨在爭取民心、捍衛天主教傳統習俗。檄文氣勢磅礡,既洋溢著愛國主義熱情,又極其虔誠,呼吁飽受宗教改革折磨而郁郁寡歡的保守派民眾揭竿而起。檄文中他們自稱自己纔是“女王陛下忠實、守法的臣民”,強烈譴責女王身邊那些懷著狼子野心的暴發戶,指責他們整日挖空心思顛覆“古老而高貴的信仰”,數十年如一日地維護“與《聖經》格格不入的新教異端教義”。他們警告民眾,國外敵對勢力將不惜動用武力,迫使英格蘭回歸天主教信仰。“我們自己必須快馬加鞭,早日實現這一目標。如若不然,在不久的將來,敵人就將入侵英格蘭,將我們徹底摧毀”。


    我們要知錯改錯,如若不然,外敵就會大兵壓境,我們都將淪為奴隸、契約工。是故,我們在此呼吁、命令……各位……16~60 歲間的所有教眾。這是上帝的要求!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捍衛上帝的真教義,即天主教信仰。茲事體大,關乎我們的共同福祉。起來吧!披上你們的戰甲。起來吧,扛起你們的武器!現在就參加戰鬥!勝利屬於我們!戰鬥吧,否則國破家亡就在眼前,我們別無選擇!


    檄文結尾處保留了“上帝保佑女王”的傳統句式,但他們要保佑的女王究竟是蘇格蘭女王瑪麗還是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就隻有天知曉了。佃農們積極響應,但其他大部分人對叛亂並不熱衷。對於年長的自耕農來說,亨利八世在30 多年前對“求恩巡禮”叛眾的殺伐果決或許還記憶猶新吧。所以,11 月16 日,當叛軍在約克郡北部塔德卡斯特(Tadcaster)西郊的布拉默姆曠野(BramhamMoor)集結時,隻招募到了3800 名裝備簡陋的步兵和1600 名裝備差強人意的騎兵。16 這哪裡是一支所向披靡的軍隊?諾森伯蘭伯爵和威斯特摩蘭伯爵的信心遭到了重創。所謂“不知進退非真勇”,為了不做無謂的犧牲,他們一槍未發便掉頭回家了。


    叛軍遲遲未能兵臨倫敦城下,這讓新任西班牙駐倫敦大使——老謀深算的唐·格拉·德·斯派斯(Don Guerau de Spes)感到驚訝。他分明已經感受到,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伊麗莎白政府已近乎亂了陣腳。倫敦城緊急招募了2000 餘“賤民”在萊斯特郡集結,以充實王室軍隊。政府軍不僅兵員短缺,戰馬數量也明顯不足,伊麗莎白女王已然無計可施。為維持新招募軍隊的運轉,伊麗莎白不得不向國外富商巨賈貸款。17 據說她已經做了壞打算。她不僅在溫莎城堡外構築了後一道防線,還選撥了不少步兵做自己的貼身侍衛。苦於長期無法在北部地區恢復有效統治,她無奈隻好在溫莎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簽發詔令,宣布諾森伯蘭公爵犯有叛國罪,剝奪了其嘉德騎士稱號。


    叛亂還有望呈燎原之勢嗎?在給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奏疏中,德·斯派斯寫道:“坊間傳言稱西部各地和威爾士的天主教徒準備效法北部天主教徒起義,但事實並非如此。”此時,在馬德裡西北部45 千米處瓜達拉馬山脈(Sierra de Guadarrama)聖洛倫佐巍峨的埃斯科裡亞爾宮(palace of 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內,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正坐在自己簡陋的書房中。他盯著駐英大使發來的急件,陷入了沉思。自從與瑪麗一世聯姻,他已將英格蘭天主教徒視為自家人。所以,當收到英格蘭發生叛亂的消息時,他內心雖保持著警覺,更多卻是高興。腓力二世隨即致信正在西屬尼德蘭(Spanish Netherlands)執行鎮壓新教徒任務的戰區總司令阿爾瓦公爵(Duke of Alba)費爾南多·阿爾瓦雷·德·托萊多(Fernando Alvárez de Toledo)。這封信措辭十分謹慎,他在信中向托萊多透露,恐怕隻有動用武力纔能迫使伊麗莎白皈依天主教。


    這個婦道人家給寡人的臣民、朋友和盟友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我們卻一拖再拖,遲遲未能幫助他們逃離苦海。時至今日,該局面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聲譽。上帝的神聖教義理應恢復……我們也理應將善良的天主教徒、基督徒從受壓迫中解救出來。


    若其(伊麗莎白)執迷不悟、死不悔改,你應通盤考慮,拿出一個解決方案。依寡人之見,我們應鼓勵英格蘭北部的天主教徒,私下給予他們經濟援助。我們還要協助愛爾蘭人,讓他們拿起武器與異教徒做鬥爭,把本屬於蘇格蘭女王的(英格蘭)王位奪回來。


    事實上,蘇格蘭女王瑪麗和法國君主關繫密切,腓力二世內心並不希望其成為英格蘭的主宰。隻是由於腓力二世無條件效忠於聖母教會(Holy Mother Church),他纔打消了這重外交顧慮。他宣稱“教皇和全體基督教徒都將毫無保留地支持”瑪麗繼承英格蘭王位。


    而在英格蘭國內,北部叛軍在撤退後依然不斷尋釁滋事。11月周,4500 多名叛軍包圍了喬治·鮑斯爵士(Sir GeorgeBowes)鎮守的巴納德城堡(Barnard Castle)。鮑斯爵士雖已須發花白,但久經戰陣,曾多次參加對蘇格蘭的邊界之戰。無奈城堡戍衛已人心渙散,不少人翻過充當外圍工事的矮牆臨陣脫逃,有的在逃跑過程中喪生;有的則直接打開城門,迎叛軍入城。後,鮑斯迫不得已向叛軍投降。叛軍給的投降條件相當寬大,他們同意鮑斯率手下400 隨從移師約克郡。隨後,叛軍再次告捷,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城防設施多處垮塌的哈特爾普爾港(port ofHartlepool)。此刻,叛軍士氣高漲,竟開始幻想西班牙軍隊可以即刻登陸與他們合兵一處。然而,他們還是太天真了。而就在此時,伊麗莎白的復仇之箭已在弦上。


    12 月16 日,伊麗莎白萬人討逆部隊的先頭部隊揮師北上,飲馬冰封的蒂斯河(River Tees)。兩名伯爵立刻像洩了氣的皮球,拋下部隊,向赫克薩姆(Hexham)方向逃竄。他們穿過英蘇邊境,向蘇格蘭尋求庇護。聖誕節這天,塞西爾致信薩德勒。他在信中引述了一個關於捕獵的故事來譏諷避難的逃亡者。如此類比頗為牽強,讀來也顯得不夠自然:


    幾個人渣(害蟲)逃到了異國(小樹叢)避難;收留叛逆之徒、宵小之輩者,縱非賊寇,也該是同流合污者吧。他們是在等獵人走遠,再逃往天涯海角吧。事已至此,英格蘭的宿敵們卻依然不死心。在他們看來,叛軍並非在逃竄,而是適時進行戰略撤退。直至1570 年1 月中旬,威尼斯駐法國大使阿爾維斯·孔塔裡尼(Alvise Contarini)在報告中還聲稱,叛軍正在趕往英蘇邊界的貝裡克(Berwick)。他們將在此越鼕,而且叛軍“規模正日漸壯大,待到鼕去春來,必能強大無比”。但是,棲居倫敦的德·斯派斯不久便洞悉了現實的殘酷,他心痛地說:“英格蘭天主教徒的表現著實令人汗顏,其夢想的事業已經破滅……他們缺的不是動力,而是堅強的領導。如此下去,必難以為繼。”


    噩夢接踵而至,諾森伯蘭伯爵被出賣,交給了莫裡伯爵。寡廉鮮恥的莫裡又以2000 英鎊的贖金將其移交給了英格蘭當局。1572年,諾森伯蘭伯爵在約克被斬首。威斯特摩蘭伯爵則逃到了西屬尼德蘭。由於所有財產均被罰沒,他隻能靠西班牙人的施舍勉強度日。伊麗莎白眉飛色舞地告訴法國駐英大使,她已徹底擊潰叛軍,還赦免了約克郡和達勒姆郡民眾。27 她還聲稱“我們生來就慈悲為懷”。然而, 這不過是漂亮的外交辭令罷了。她隨後嚴令眾將將所俘800餘名叛眾盡皆處死,死者絕大部分是底層“賤民”。


    要將不法教徒一一處以絞刑需要不少時日,蘇塞克斯伯爵擔心“女王陛下覺得夜長夢多,心生不悅”。1 月19 日,他提醒鮑斯“聖心難測……即使我如實相告,女王亦未必能聽得進去。你現在就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走得越遠越好。再耽擱下去,女王難免不對我心生齟齬,恐連累了你”。伊麗莎白果然大開殺戒。托馬斯·加格雷夫(Thomas Gargrave)曾坦言,這種合法的殺戮將“使很多地區荒無人煙”29,這些地區的經濟200 年內都將難以恢復。


    表面上看,蘇格蘭女王瑪麗對英格蘭王位的威脅已經化解。事實上,塞西爾心裡清楚,威脅並未得以根除,隻不過是蟄伏起來了而已。1570 年1 月30 日,伊麗莎白的表兄——一向以心直口快著稱的漢斯頓勛爵(Lord Hunsdon)就直言不諱地警告女王:


    請陛下謹記,要時刻警惕蘇格蘭女王。否則,禍不遠矣……目前,外部勢力所策劃的種種事件(陰謀)都和她撇不清關繫。


    在處理對都鐸王朝的關繫方面,梵蒂岡(Vatican)一貫慢半拍,教皇庇護五世(Pius Ⅴ)在協助英格蘭天主教叛亂勢力時也不例外。他自始至終基本沒有發揮作用,終導致此次叛亂流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