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見識城邦·羅馬人的故事10:條條大路通羅馬(風靡日韓的商界精英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193-280
    【優惠價】
    121-175
    【作者】 【日本】鹽野七生 著,韋平和 譯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歐洲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725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37259
    作者:【日本】鹽野七生著,韋平和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 

        
        
    "

    編輯推薦


    1、 突破性:本冊是作者15冊裡作者*得意*看好的一冊,采用此前幾冊完全不同的體例。首次回答了明明已經有人修路,羅馬人卻不惜花費巨大人力和財力全部鋪成羅馬式的城市道路?羅馬城邊上明明流淌著著名的臺伯河,羅馬人為何舍近求遠,修建引水工程等這一根源性問題。


    2、 比較性:羅馬的道路,橋梁,水道等基礎設施被稱為人類文明生活的必須的大事業,羅馬選擇了道路作為溝通各民族個國家關繫的橋梁,在同一時期的中國為何選擇修建起了用作防御的壁壘長城,兩者為何出現如此差異,這將對兩國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3、 現實關聯性:在修建基礎設施過程中,涉及負責機構、資金籌措、人力、財力調度、維護運營等現代人仍難以解決的問題,勾連出極趣味的羅馬歷史,也給現今人們提供借鋻。


    4、 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論述,對於羅馬道路橋梁引水工程的講述,縱橫跨度之大前所未有。貫穿羅馬整個800年的歷史,北至嚴寒的北海,南至酷熱的撒哈拉,西之大西洋,東到幼發拉底河。再從英國到敘利亞,從德國、巴爾干到埃及,延伸羅馬世界,至今仍有很多人關注。


    5、幾百幅精美的羅馬道路、建築照片、地圖,圖紙,坡面圖,復原紙,便於大家*直觀*便利地了解羅馬基礎設施。立體地呈現羅馬的偉大。

     
    內容簡介


    條條大道通羅馬,羅馬帝國的道路從羅馬出發,北至嚴寒的北海,南至酷熱的撒哈拉,西之大西洋,東到幼發拉底河。再從英國到敘利亞,從德國、巴爾干到埃及,延伸直羅馬世界的各個角落。


    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基礎設施更能體現羅馬人的天賦。對於同樣認識到基礎設施重要性的現代人來說,羅馬人堪稱“基礎設施之父”。羅馬作為龐大帝國的心髒,循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不僅將資源及政令源源不絕的送至帝國的各個角落,也將羅馬人引以為傲的公共建設推廣至西方文明世界。硬件的大道、橋梁、水道,打通了帝國血脈,也滋養了每一寸土地;軟件的醫療、教育、郵政制度,給予人民舒適健康的環境和知識的力量。羅馬人證明了道路並非僅能靠雙腳踩出來,水不一定隻能依靠人工打水取得,鬼斧神工的工藝技術加上腳踏實地的民族精神,創造出文明偉大的裡程碑。

    作者簡介


    鹽野七生,日本受男性歡迎的女作家。1937年生於日本,26歲遊學意大利兩年,深感日本是個沒有英雄的國度,回日後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羅馬,一住至今,終生研究羅馬史。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埋藏著一個英雄夢,而唯有昔日羅馬能讓人一圓夙夢。


    提起寫羅馬的作家,首推鹽野七生。鹽野七生自1992年開始,以古羅馬帝國為題材,編織她的英雄夢,她以每年一冊的速度,歷時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這部時空縱深長達一千多年的羅馬史。《羅馬人的故事》繫列叢書的出版後,斬獲意大利國家勛章及日本國內的各項大獎。引起日本、韓國商界、政、學界巨大震蕩,日韓企業界領袖及政府高層都曾與她有過多次高端對談。

    目錄

    推薦序



    章  硬件基礎設施

    1  街道

    2  橋梁

    3  使用羅馬大道的人

    4  水道

    第二章 軟件基礎設施

    1  教育制度

    2  郵政體繫

    3  醫療保障

    4  對外宣傳

    後記

    媒體評論
    在古羅馬從共和制進入到帝制的階段裡,愷撒沒能親眼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會成為現實。而我們後人則從羅馬之後多民族、多文化融合並伴隨著法律而創造的一段和平、安定歷史中,目睹了愷撒理想的實現。
    ——《讀賣新聞》
    羅馬“寬容”的治世基本方針,並不僅僅表現在對對手的無條件“大赦”或者“接受”,而是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當處理和對手的“差異”時,認真考慮這種“差異”究竟是什麼。
    通過與對方的不斷溝通、對話來了解為什麼自己會和對手產生這樣的差異。自己不僅從對方的“差異”中學習到新的東西,還試圖為超越這種“差異”找到雙方的共同點。
    ——《日本經濟新聞》
    如果說一定要給現在的年輕人推薦書,我想非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莫屬。該書以詳細的原典和豐富的史料為基礎,在敘述歷史的同時,加上了作者富有觀察力的分析,堪稱是精致、格調高雅、不落俗套的歷史著作。書中將擴張羅馬的英雄——愷撒的高盧戰爭,及名將漢尼撥於國家生死存亡之際進行的布匿戰爭等場景描述地淋漓盡致。此外,該書的*特色就是將一個意大利半島小國成為世界強國並持續了1300年的輝煌歷程描繪地栩栩如生。


    在古羅馬從共和制進入到帝制的階段裡,愷撒沒能親眼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會成為現實。而我們後人則從羅馬之後多民族、多文化融合並伴隨著法律而創造的一段和平、安定歷史中,目睹了愷撒理想的實現。


    ——《讀賣新聞》


    羅馬
    “寬容”的治世基本方針,並不僅僅表現在對對手的無條件“大赦”或者“接受”,而是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當處理和對手的“差異”時,認真考慮這種“差異”究竟是什麼。



    通過與對方的不斷溝通、對話來了解為什麼自己會和對手產生這樣的差異。自己不僅從對方的“差異”中學習到新的東西,還試圖為超越這種“差異”找到雙方的共同點。


    ——《日本經濟新聞》 



    如果說一定要給現在的年輕人推薦書,我想非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莫屬。該書以詳細的原典和豐富的史料為基礎,在敘述歷史的同時,加上了作者富有觀察力的分析,堪稱是精致、格調高雅、不落俗套的歷史著作。書中將擴張羅馬的英雄——愷撒的高盧戰爭,及名將漢尼撥於國家生死存亡之際進行的布匿戰爭等場景描述地淋漓盡致。此外,該書的*特色就是將一個意大利半島小國成為世界強國並持續了1300年的輝煌歷程描繪地栩栩如生。



    羅馬雖是“帝國”,但仍是一個民主主義很強的國家。“重視人性、尊重他人”、“寬容接納異民族、文化、宗教”、“維持家族?社會?國家秩序”這些價值觀,都是後來“羅馬統治下的和平”出現的理念,且至今並未褪色。



    作者就羅馬政治體制內的緊張關繫、有力卻規模小的軍力、依法治國方針、羅馬街道網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開放的經濟政策及穩定的稅制、舉賢任能等方面進行了徹底的分析。作者認為支持羅馬繁榮重要的是,國家意志、國家建設、帝王能力和公民等。
                     
                     
                     
       


    ——日本九州經濟產業局局長  橘高公久      

    在線試讀
    在這本書的開頭,我想把寫作時遇到的一些問題開誠布公地交代給讀者。
    所謂著作,本來就是有了作者和讀者以後纔能成立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本卷我尤其需要讀者的協助。這是因為,唯獨這一卷不得不采取與前面的9卷,還有後面的5 卷,完全不同的結構。
    早在撰寫《羅馬人的故事1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時候,我的大腦裡便有了這個想法,那就是要把計劃共15卷的《羅馬人的故事》中的一卷專門奉獻給羅馬人修建的基礎設施。而且這一卷的標題也確定為“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是因為我相信,無論是譯為公共設施也好,還是譯為基礎設施也好,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它更能體現這個民族的天賦。尤其是羅馬人,他們對於同樣認識到基礎設施重要性的現代人來說,堪稱“基礎設施之父”。基礎設施的英文“infrastructure”這個詞本身就是現代產生的一個合成詞,它由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中表示“下層”或“基礎”之意的“infra”和表示“結構”或“修建”之意的“structura”組合而成。英文以外的其他語言也隻是發音略有不同而已。例如,接近拉丁語的意大利語中,將之稱為“infrastruttura”。總之,詞源都是拉丁語,這本身便是羅馬人乃“基礎設施之父”的一個好證明,所以完全有理由專門給這個主題奉獻單獨的一卷。
    然而,迄今為止,沒有一本題為“古羅馬的基礎設施”的著作。即使在互聯網上訪問歐美著名大學的出版部門,得到的答復也都是“沒有符合條件的作品”。20世紀的歷史記載幾乎全部是組織研究各個時代的專家撰寫各自專題的形式,而即便是這種通史,也連專門闡述羅馬基礎設施的章節都沒有。我不由得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沒有一個人寫這個題目呢?與此同時,我也感到了幾分自鳴得意。因為我要挑戰一下研究人員沒有挑戰過的事情。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研究人員不挑戰這個題目,完全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羅馬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而是因為他們懂得,不可能對這個題目進行綜合的論述。相反,我以“條條大路通羅馬”為題寫一本書,並為這個想法而得意,正可謂無知者無畏。
    那麼,為什麼不可能呢?
    羅馬人的基礎設施已經涵蓋了道路、橋梁、港口、神廟、會堂、廣場、劇場、圓形競技場、競技場、公共浴場、自來水等所有現代的基礎設施。但這還隻是硬件基礎設施,它還包括安全保障、治安、稅制以及醫療、教育、郵政、貨幣繫統等軟件基礎設施。隻要不提到所有這些內容,都稱不上是闡述了羅馬的基礎設施。
    然而,現代學問的特點是專業化,還有它的終歸宿——細分化。因此,要克服這種“不可能”,學者們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細分化,即某一個人寫道路,另一個人便以橋梁為研究課題。而且,這種細分化終必然走向技術的研究論述。事實上,從技術方面談論羅馬某一類基礎設施的研究書籍,則比比皆是。

    在這本書的開頭,我想把寫作時遇到的一些問題開誠布公地交代給讀者。



    所謂著作,本來就是有了作者和讀者以後纔能成立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本卷我尤其需要讀者的協助。這是因為,唯獨這一卷不得不采取與前面的9
    卷,還有後面的5 卷,完全不同的結構。


    早在撰寫《羅馬人的故事1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時候,我的大腦裡便有了這個想法,那就是要把計劃共15
    卷的《羅馬人的故事》中的一卷專門奉獻給羅馬人修建的基礎設施。而且這一卷的標題也確定為“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是因為我相信,無論是譯為公共設施也好,還是譯為基礎設施也好,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它更能體現這個民族的天賦。尤其是羅馬人,他們對於同樣認識到基礎設施重要性的現代人來說,堪稱“基礎設施之父”。基礎設施的英文“infrastructure”這個詞本身就是現代產生的一個合成詞,它由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中表示“下層”或“基礎”之意的“infra”和表示“結構”或“修建”之意的“structura”組合而成。英文以外的其他語言也隻是發音略有不同而已。例如,接近拉丁語的意大利語中,將之稱為“infrastruttura”。總之,詞源都是拉丁語,這本身便是羅馬人乃“基礎設施之父”的一個好證明,所以完全有理由專門給這個主題奉獻單獨的一卷。



    然而,迄今為止,沒有一本題為“古羅馬的基礎設施”的著作。即使在互聯網上訪問歐美著名大學的出版部門,得到的答復也都是“沒有符合條件的作品”。20
    世紀的歷史記載幾乎全部是組織研究各個時代的專家撰寫各自專題的形式,而即便是這種通史,也連專門闡述羅馬基礎設施的章節都沒有。我不由得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沒有一個人寫這個題目呢?與此同時,我也感到了幾分自鳴得意。因為我要挑戰一下研究人員沒有挑戰過的事情。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研究人員不挑戰這個題目,完全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羅馬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而是因為他們懂得,不可能對這個題目進行綜合的論述。相反,我以“條條大路通羅馬”為題寫一本書,並為這個想法而得意,正可謂無知者無畏。


    那麼,為什麼不可能呢?



    羅馬人的基礎設施已經涵蓋了道路、橋梁、港口、神廟、會堂、廣場、劇場、圓形競技場、競技場、公共浴場、自來水等所有現代的基礎設施。但這還隻是硬件基礎設施,它還包括安全保障、治安、稅制以及醫療、教育、郵政、貨幣繫統等軟件基礎設施。隻要不提到所有這些內容,都稱不上是闡述了羅馬的基礎設施。



    然而,現代學問的特點是專業化,還有它的終歸宿——細分化。因此,要克服這種“不可能”,學者們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細分化,即某一個人寫道路,另一個人便以橋梁為研究課題。而且,這種細分化終必然走向技術的研究論述。事實上,從技術方面談論羅馬某一類基礎設施的研究書籍,則比比皆是。



    但是研究領域的這種現狀難以回答我們一個簡單而根本的疑問。那就是,為什麼明明已經有人修出來的道路,羅馬人卻要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全部鋪砌成羅馬式的城市道路?而且,羅馬城邊明明流淌著著名的臺伯河,並不缺水,為什麼它卻要“勞民傷財”地修建羅馬式的引水工程,舍近而求遠呢?


    沒有人來回答這些根源性的問題。


     



    “不可能”的第二個原因在於難以敘述。所謂歷史,乃是因為各種各樣的事件順著歷史的河流依次發生,方可撰寫,而一旦以基礎設施為題,便不再具有時間的順序。換言之,就是不能再按照時代的順序敘述下去。以道路為例,如果不往返前3
    世5 世紀的800 年,就不能寫出羅馬道路的歷史。



    總之,闡述羅馬人修建的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所面臨的困難就在於,它要求作者能夠自如地處理橫跨歐洲、中東、北非的羅馬世界以及上千年的古羅馬時期這種空間和時間上的巨大跨度。而對於講求專業分工的現代學術界來說,這種事往往被認為不是一門學問,因此專家學者不願意去做這種事。另外,即使不顧一切地挑戰這個題目,也極有可能因為主題過於寬泛,終隻能流於表面。



    這個難題對於並非學者的我來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因為,如果創作中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閱讀時也會同樣感到困難。對於賣文為生的我來說,這顯然是不利的。這是因為我寫出來的東西有可能沒有人看,或者讀者不忍卒讀。我的自鳴得意隨即煙消雲散,開始覺得連專家也不願挑戰的題目,像我這樣的人隻會是自不量力,隻有放棄《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一卷了。



    這個想法,在我調查一件事的時候發生了改變。羅馬人是一個重視基礎設施的民族,被現代人譽為“基礎設施之父”。基礎設施起源於羅馬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在創造“infrastructure”這個合成詞的時候,隻有借用拉丁語。這一點正如“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無人不知一樣。



    既然如此,羅馬人的語言拉丁語中,理應有“infrastructura”這個詞,但是並沒有。正因為沒有,所以到了現代,人們纔隻好造出這個詞來。羅馬人修建了如此大規模而且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卻沒有用來表達它的詞語,這是一件令人疑惑不解的事。因為,所謂語言是為了表達現實生活而產生的。按照這個想法,我查找了各種資料,結果遇到了一個詞:moles



    necessarie。翻譯過來,相當於“必需的大事業”。而且在使用這個詞的一篇文章中,在“必需的大事業”之前,有“人類的文明生活”這樣一句話。也就是說,羅馬人把基礎設施視為“人類文明生活必需的大事業”。



    這件事足以令我長時間地陷入沉思。此前我所想的詞一直是現代的合成詞“infrastructure”的詞源“infra”和“structura”。同時還有歷史學家們所稱的“羅馬文明的偉大紀念碑”這樣的贊美之詞。



    然而,在羅馬人的著述中,不僅文獻,即使碑文中也從未出現過表示流傳後世的紀念碑之意的詞。羅馬人並不是想讓其成為流傳後世的紀念碑而進行這項偉大的事業,而是因為它是人類文明生活所需而建造的。隻是它終變成了羅馬文明的偉大紀念碑而已。有了這樣的想法,我纔下定決心,無論終結果如何,一定要用一卷的篇幅專門寫羅馬的基礎設施。



    還有一件事,讓我拋棄了是否寫這一卷的猶豫不決。那是幾年前,我與即將擔任首相、聲望很高的一位日本政治家見面。當時,他問我,當了首相之後,你認為應該做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以全新的思路實施根本的、劃時代的稅制改革。非此莫屬。”


    他聽後,回答我說:“稅的問題上,沒有夢想。”



    “夢想因人而異,並不存在制定政策不可或缺的客觀標準。這並不是政治家、官僚領導的一類問題。政治家、官僚的工作應該在於提供一個基礎,讓每個人都能夠有自己的夢想和尊嚴。”



    看了後來此君發表的政見,我明白白費口舌了。但這件事在我撰寫羅馬史的時候,起了作用。因為它讓我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生活在古代的羅馬人是如何考慮公私之分的?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研究他們定義為“人類文明生活所需的大事業”的基礎設施,找到答案。


    鋻於此,我對讀者有幾個願望:


    個願望是,寫作困難,閱讀當然也會困難。在閱讀這一卷的時候,不要期待像閱讀戰爭描寫較多的《羅馬人的故事2 ?
    漢尼撥戰記》、《羅馬人的故事? 愷撒時代》那樣一氣呵成地讀完或者獲得驚心動魄的快感。


    第二個願望是,在您閱讀的時候,心中要有長達兩千年的漫長歲月。不過,談到羅馬大道,話題卻突然跳躍到19
    世紀中葉開始出現的鐵路,這樣的情況隻有一次而已。


    第三個願望是,您的心中還要裝著一幅世界全圖,因為書中會有一些將西方大國羅馬和東方大國中國進行比較的內容。



    第四個願望是,基礎設施這個題目,從它的性質來說,往往看圖片比用文章說明更容易理解。因此,書中不得不插入大量的地圖、圖紙和照片,有些不倫不類的感覺,這一點也請讀者諒解。為了表示這一卷與其他各卷不同,封面裝訂也做了變動。



    總之,在讀者開始閱讀之前,就讓讀者作好思想準備,作為作者來說,會讓讀者覺得沒有比這種說明更加怪異的了,但猶豫再三,我認為還是應該寫,這也實屬無奈之舉。不過,如果您能夠耐心地理解這些說明,並在閱讀的時候,結合這些地圖和圖表,那麼,有一點我可以向您承諾,那就是,這本書將讓您懂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路”不僅僅是道路之意,而且您會通過這些“路”了解到羅馬人真正的偉大。


    章 硬件基礎設施


    道路


    在羅馬人的語言拉丁語中,將鋪設道路稱為“viam
    munire”。但“munire”原本還有“修築壁壘(mūrus)”的意思,也就是說,古羅馬人也許認為,鋪設綿延不斷的大道與修築蜿蜒不絕的壁壘異曲同工。實際上,就物體本身而言,這兩者並無二致。這是因為,羅馬大道的干道在設計上全部用巨石砌成,包括4
    米多寬的車道和兩側各為3 米寬的人行道,總體路寬超過10 米,路基厚度也達1
    米以上,分四層鋪設。隻要將“水平”的大道“垂直”立起來,便完全是一道固若金湯的壁壘。


    也許是歷史的巧前3 世紀的時候,地球的東方和西方都正在開始大興土木。


    在東方有萬裡長前3 世紀秦始皇修建的長城,加上16 世紀明代修建的長城,全長達到5000 公裡。


    在西方則是羅馬道路網前3 世2 世紀的500 年間羅馬人鋪設的道路僅干道總長就達8
    萬公裡,如果加上支線在內,則長達15
    萬公裡。為什麼中國和羅馬開始興建全國性的土木工程的時候,一個國家選擇了修築長城,而另一個國家選擇了鋪設道路呢?當然,中國古代並非沒有道路,同時代的羅馬也並非沒有壁壘。隻不過是,重點是放在長城上,還是放在道路上。



    顯然,問題不在於技術能力,因為隻要想做,兩個民族當時都能夠把“垂直”和“水平”互換。另外,羅馬人也並非不用抵御外敵的侵略,不關心國家的防御。在羅馬統治下的和平時期之前,從時代上來說前的共和制時期,羅馬人一直戰爭不斷。然而,他們卻選擇了優先修築道路,而不是修建壁壘。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修建長城的中國人和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的羅馬人的不同就在於對國家應該興建什麼樣的大工程這件事認識的不同。壁壘是斷絕人的來往,而道路則是促進人的來往。那麼,國家防衛這一為重要的目的,是通過斷絕與其他民族的來往來實現,還是通過促進本國內人們的來往來實現呢?


    兩個民族在這一方面觀念的不同,對於中國和羅馬這兩大古代強國來說,甚至決定了以後的國家形態。


    羅馬人沒有像同時代的中國人那樣修築翻山越嶺、綿延不絕的萬裡長城,而是選擇了修通10 倍乃至20
    倍於長城的道路,他們把道路視為國家的動脈。


    也許正因如此,他們纔認為修建一兩條道路遠遠不夠,而是讓道路四通八達。



    正如隻有通過人體的血管將血液輸送到全身,人纔能活下去一樣,國家要健康地生存下去,也不可缺少血管一樣遍布全國的道路網絡。



    道路本身並非羅馬人的發明,然而它的網絡化,而且是實行日常養護的網絡化,卻完全是羅馬人的獨創。另一方面,通過道路網絡化,促進了道路功能的飛速提高,這本身也把羅馬人塑造成了一個注重現實、合理的民族。基礎設施不僅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並且需要漫長歲月纔能建成,正因如此,它不僅僅是硬件領域的成果,而且還會對軟件領域,也就是精神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換言之,如何建設基礎設施,將決定這個民族今後的走向。我想,萬裡長城和羅馬道路網這兩者的不同,比地球東西方的差異更大。


    那麼,羅馬大道是經過什麼樣的過程建成並維護的呢?這裡,我們僅限於討論被視為國家“動脈”的、全長達8 萬公裡的干道。


    一、誰擬訂方案?


    二、誰作出決定?


    三、建設費用出自何處?


    四、誰進行施工?


    五、建成後,誰來養護、運營?


    六、誰承擔其他經費?


    七、道路通行費是多少?


    這些問題我們將在後面詳述,這裡先作一個簡單的回答。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