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新民說·斯坦布爾:印尼殖民時期的大眾戲劇 : 1891—1903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536-776
    【優惠價】
    335-485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其他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462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46297
    作者:[英]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9月 

        
        
    "

    編輯推薦

    • 海上絲綢之路研究譯叢,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具有學術研究價值。

    • 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魯西奇、芭芭拉哈特利、卡拉·瓊斯、《美國歷史評論》等國內外知名作者、媒體推薦。

    • 講述了19世紀印尼最火的劇團——斯坦布喜劇團的故事。以小見大,以一個劇團的興衰、一個經理人的奮鬥歷程,再現整個印尼在19、20世紀之交的戲劇藝術發展。

    • 19世紀最火的劇團如何運作成功?那個時代的“粉絲經濟”如何呈現?劇團的特效、宣傳如何實現?華人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在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 這不是一部枯燥的學術讀物,該書行文通俗,深入淺出,故事性極強,適合大眾閱讀。

     
    內容簡介

        斯坦布爾(Komedi Stambul)指一種劇院風格和表演藝術形式。它活躍於19、20世紀之交的印度尼西亞,主要由華人支持,受到印度尼西亞諸種人群的廣泛喜愛。本書將斯坦布爾戲劇置於殖民帝國政治文化與荷屬東印度群島大眾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描繪出19、20世紀之交的印度尼西亞戲劇藝術與文化的全方位圖景,揭示了斯坦布爾戲劇在印度尼西亞族群融合與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為探討現代印度尼西亞民族形成與文化構建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作者馬修·艾薩克·科恩多年來致力於全球藝術文化與木偶藝術研究,他在既多且雜的資料中,梳理出了一條研究斯坦布爾戲劇的主線——便是以當時最優秀的演員兼導演奧古斯特·馬希阨的經歷為切入點,用他的一生將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印尼戲劇發展過程串聯起來。諸多人物、事件也栩栩如生地再現筆端,讀者不僅可以了解這個劇團的組建、演技、宣傳、特效、人物、八卦等等,也能讀到作者本人對印尼殖民時期整個大眾戲劇的思考。作者通過講述奧古斯特·馬希阨和他的斯坦布喜劇團的故事,讓讀者認識十九、二十世紀的大眾娛樂,並且重新審視華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探討現代印尼民族的形成與文化構建。

    作者簡介

        [英] 馬修·艾薩克·科恩(Matthew Isaac Cohen),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戲劇藝術繫教授,研究方向為全球藝術文化與木偶藝術。


        王曉惠,廣西大學外語學院英語專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英漢翻譯實踐及英美文學研究。兼任學術期刊《文化與傳播》英文編輯,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詩歌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

    目錄

    I 資料來源與致謝


    001 引言 19世紀印度尼西亞的大眾娛樂


    027 第一章 泗水常駐劇場,1891年


    081 第二章 巡回劇場,1891—1892年


    130 第三章 馬希阨的魔法,1893年


    187 第四章 混亂喜劇團,1894—1898年


    263 第五章 一家東印度劇院,1898—1903年


    330 第六章 馬希阨的遺產


    371 附錄 斯坦布喜劇團表演過的戲劇和生動畫面


    383 注釋


    464 參考文獻


    471 譯後記

    前言
    19 世紀印度尼西亞的大眾娛樂

    19 世紀印度尼西亞的大眾娛樂


    世紀之交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大致相當於如今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其中大城小鎮裡斯坦布爾戲劇中的馬來音樂劇遍及各處。專業巡演劇團的演員和技術人員多達50位甚至更多,劇團會定時出演,為購票的觀眾在戲棚裡進行長達4或5個小時的演出。參加的觀眾形形色色,有喝醉的歐洲男性、中等收入的穆斯林家庭、中國商店老板、老鴇、水手和士兵以及歐亞售貨員。承擔不起票價的觀眾可能在戲棚外面聽戲,或者爭取偷偷溜進戲棚。無數的男男女女瘋狂地愛上了表演者,為男演員、女演員一擲千金,費盡心思。這出戲劇的歌曲名為“斯坦布爾之歌”(lagu stambul)。當時,大街小巷都在傳唱這首歌,八音盒的主旋律采用了這首歌,各類音樂派別也包含了這首歌,例如克隆鐘(kroncong)、甘榜克羅蒙(gambang kromong)和加美(gamelan)。基於斯坦布爾戲劇創造的故事,或者確定在斯坦布爾舞臺上演出的故事會定期在本地語言的報紙發表。同時,荷蘭語和馬來語報紙會刊登宣傳職業劇團的廣告以及關於職業劇團的評論。業餘劇團和半職業劇團的數量也不斷增加。在中國新年這樣的共同慶典期間,他們在街頭出演縮減版的戲劇來自娛自樂,如《阿裡巴巴》《白雪公主》和《浮士德》。戲劇、表演者、觀眾的道德方面引起了熱烈討論。出於慈善、社會、政治需要,劇院場地常常被征用。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致觀看斯坦布爾戲劇,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會對斯坦布爾戲劇持有一定的看法。斯坦布爾戲劇融入了日常生活,它包含了熱鬧的娛樂活動,這與城市裡的商店、郵局之類的干苦差事的地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印度尼西亞藝術和文化中,斯坦布爾戲劇是一種流動的文化形態,是一場平民運動。斯坦布爾戲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1年東爪哇島的港口城市泗水和名為斯坦布喜劇團的音樂劇團的成立。斯坦布喜劇團的擁有者是中國人,表演者是歐亞人。斯坦布喜劇團在以翅膀和糖果為布景的鏡框式舞臺上,演出經過改編的《一千零一夜》,並且伴有幕後音樂,這最初僅僅出現在城市唐人街上的一家劇院裡。成立之初的幾個月內,斯坦布喜劇團轉型成為巡演劇團,不久後,許多專業和業餘的劇團都爭相模仿。在斯坦布喜劇團早期,戲劇中民族的親密關繫至關重要,然而,城際巡演和島際巡演導致了劇團的形式不再與特定的某個城市或地區緊密相連,因此劇團成為東印度群島共同的文化財產。


    斯坦布爾戲劇是在東印度群島出現,並在整個群島流傳開來的表演藝術。斯坦布爾戲劇在塑造印度尼西亞的“都市超級文化”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都市超級文化”很早以前由希爾德雷德·格爾茲(Hildred Geertz)命名,它是“一體化體繫”,將各個城鎮相連,形成一張大網。這類超級文化不是印度尼西亞所獨有的,但是印尼對它的表達卻不同尋常,相比於其他國家,印度尼西亞讓超級文化的表達帶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和語言。例如,我們發現所有印度尼西亞城市都開設了舞蹈工作室,它所教授的舞蹈吸收了民族素,像迪迪克·尼尼·托沃克(Didik Nini Thowok)這類的舞蹈藝術家設計了混合舞蹈編排,融入大量本土和國外的傳統。恐怖電影和連續劇可能誕生於獨特民族文化或者城區的背景下,但是他們都采用了共同的敘事主題,出演所有印度尼西亞人所認可、理解的動作節目。引起轟動的大眾音樂,如唐突(dangdut)風格的歌手兼舞者伊努爾·達拉蒂斯塔(Inul Daratista),能燃燒印度尼西亞全國觀眾的激情。所有人談及印度尼西亞的融合,都飽含同樣的情感結構。


    關於斯坦布喜劇團的回憶隻有少量遺留至今。印度尼西亞的戲劇學者有時隨口稱斯坦布爾戲劇是“過渡性”戲劇,斯坦布爾戲劇的定位模糊不清,介於傳統和現代的印度尼西亞的古典戲劇、民間戲劇之間。據說印度尼西亞語戲劇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的民族主義運動。一些演員和痴迷於印度尼西亞地區戲劇的人,例如,表演路德魯克、勒農戲(lenong)、業餘話劇(sandiwara)和鑼戲的人,可能意識到馬來語巡演劇團的關鍵作用,馬來戲劇發端於斯坦布喜劇團,形成流行於部分地區的傳統,同時用地方方言和語言演出這些傳統。斯坦布爾戲劇和克托普拉克戲緊密相連,克托普拉克是爪哇語流行戲劇,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日惹


    (Yogyakarta)。事實上,早期的克托普拉克戲還有另一稱呼—斯坦布爾爪哇戲劇(爪哇語的斯坦布爾戲劇),這是因為斯坦布爾戲劇的服裝、音樂、故事是克托普拉克早期戲劇藝術的核心。克隆鐘歌手肯定知道斯坦布爾戲劇是歌唱的一種形式,閱歷豐富的歌手可能知道這些歌曲曾一度與戲劇派別有關,如今這些歌曲不復存在。印度尼西亞曾經淪為荷蘭的殖民地,在荷蘭,被遣返回國的年長的歐亞人將斯坦布喜劇團視作歐亞人的文化成果,並且很有可能見過羅布·尼烏文赫伊斯收藏的經過多次重印的畫像。


    戲劇第一次被搬上舞臺時,大多數的印度尼西亞城市公眾都能理解戲劇的語言。如今,這種流行音樂戲劇的痕跡在印度尼西亞隨處可見,例如,語言、手勢和語調,藝術成果和反響,公眾對流行音樂戲劇的理解。想像力的界限、自我轉型的可能性、民族團結的潛力,並未像知識分子或政治家提出的計劃那樣出現。戲劇機制和反響漸漸影響了印度尼西亞社會的方方面面。追溯斯坦布喜劇團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情況意味著了解印度尼西亞公共文化的形成。


    乍一看,斯坦布喜劇團的戲劇藝術似乎衍生於歐洲戲劇模式,實際上是典型的戲劇混合物,用霍米·巴巴(Homi Bhabha)的話講,它闡明了文化差異,“提分割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分割:過去與現在、傳統與現代、文化描述層面與權威解讀層面” 。隨著歐洲移民人數的增多,化妝油彩、明亮的燈光、羽毛飄落的布景、活板門和門簾、包廂座位和前排座位、戲票、海報、傳單以及劇團的所有設備出現在歐洲人口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殖民地。一繫列的進程在這展開:臨時搭建戲臺,建造劇院,成立業餘和半職業戲劇俱樂部和協會,反復改寫戲本,將戲本搬上舞臺,評論戲劇。早期殖民地的演出有時招募非歐洲的演員,但是亞洲人和非洲人更有可能是坐在觀眾席中,或是在幕後工作,而不是在舞臺上表演。早在19世紀中期,非歐洲人“模仿殖民者的戲劇”,開始上演自己的戲劇,采用歐洲戲劇藝術的形式和戲劇技術來表演戲劇。他們的演出采用自己的語言、習語。因此,歐洲戲劇逐漸消失並且本土化。


    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指出,戲劇是最具社交性的藝術形式。要將這種歐洲藝術形式轉移到非歐洲文化中,不僅需要模仿演員的姿態、翻譯對話,還需要重新定位並定義戲劇中的“藝術世界”,需要組織資助者關繫網,需要贊助商、表演者、技術人員、支持人員、觀眾和評論家,這些人既是演出的創作者也是消費者。歐洲戲劇在殖民語境中的存在意味著創造或發現對等的事物,這些對等物包括演出場地、贊助和支持的關繫網、表演者訓練的機構和人員招募的方法、宣傳機制和戲劇設備的制作者和提供者,而劇院的運行離不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各地不同的情況導致了亞洲和非洲大量戲劇的湧現,這些戲劇和歐洲殖民國家戲劇同源,但不完全相同。殖民地戲劇是復雜協商後的成果,協商因素涉及方方面面,要考慮演員是否具有堅毅的品質、當地條件的不穩定性和上映的工具、贊助人和觀眾多變的心思和渴望,以及殖民地政府的限制。在公共領域上演戲劇同時也意味著演員和代理人、不同文化形式、生產力、公眾和政府之間的矛盾衝突得到緩解。


    至少在20世紀之前,表演藝術在荷蘭還是無人問津。這主要是因為荷蘭的加爾文主義充滿惡意的反戲劇主義以及對誇張表演的猜忌。然而,荷屬東印度的荷蘭人的文化精神不同於土生土長的荷蘭人。W. F. 韋特海姆(W. F. Wertheim)在對文化克裡奧爾化的經典研究中寫道:“在荷蘭這個階級社會,國家表現出節儉質樸的風氣,實際是為了掩蓋繁榮昌盛之景。而東印度小鎮(荷屬東印度小鎮)的生活模式則致力於在以封建制度為主的社會中保持殖民地的聲望。荷蘭人溫暖舒適的起居室則不需要試圖營造相同的氛圍。恰恰相反,印度人的社交生活是各種舞會和接待。室內找不到一絲奢華的痕跡,露天看臺反而流露出奢華的氣息。”一些人認為這是歐洲對印度表演經濟的接納。


    荷屬東印度群島有各種土著民族,他們說不同的語言和方言,同時也有大量的中國人、阿拉伯人、印度人、歐洲人和歐亞人,因此荷屬東印度群島被分為“國外亞洲人”和其他民族。1870年土地法的通過將自由企業帶到群島,促進了移民和城市增長。19世紀末,大約隻有百分之五的本地印度尼西亞人住在爪哇國城區和印度尼西亞其他島嶼,外來人口大多住在城鎮。市中心有窮人、富人,還有不同種族的人,這具有世界主義的特點,或者說至少激發了人們對世界主義的渴望。一位英國遊者曾於1890年參觀巴達維亞(今雅加達),他諷刺道:“波士頓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自認為是宇宙中心的地方。”


    荷屬東印度群島,尤其是人口稠密的爪哇島,大約居住了四分之三的民眾,這可能使荷屬東印度群島被視作露天看臺型的社會,在這裡,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評價基於展覽、演出和公眾演示。露天看臺最便於偷偷觀看演出,民眾可以輕易溜進來。音樂會可能在看似私人的空間舉辦,例如歐洲人的俱樂部。實際上,悄悄潛進露天看臺的大量旁觀者在一旁偷聽。甚至有一個荷蘭殖民詞用以形容偷聽的觀眾“被動地享受這種快樂”。他們被稱作“看戲人”(nontonners),這個詞來自馬來詞“看”(nonton),意為“觀光”。 看戲人在文化表演中隨處可見,他們還聚眾觀看鬥毆,發狂者、精神病人和醉醺醺的人的行為舉止,軍事演練,以及死刑和體罰。流動的街道小販、市集交易、船隻的來去、豪華專車的行駛,這一派熙熙攘攘之景娛樂了下層社會經濟階層,對他們而言,“城市街道既是住所又是公共劇院”。


    19世紀後期,由於通信和交通技術的進步,印度尼西亞城區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印度尼西亞具有的“奇妙特點”和“我們的許多發現有進一步發展的巨大可能性”,使印度尼西亞成為博物學家、印度尼西亞研究專家阿爾弗雷德·華萊士(Alfred Wallace)所稱的“美好世紀”的一部分。1852年首次修建馬車可以行駛的堅硬道路。1856年鋪設第一條供大眾使用的電報線路。1862年第一家現代郵政業務開始投入使用。1867年鋪設第一條長達數千米的鐵路,到1888年已經有8條鐵路線投入使用,這8條鐵路路線連接了爪哇國15座最大的城市。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歐洲到東印度群島的距離縮短了許多公裡。1890年爪哇國引進第一輛汽車, 大約在1895年自行車風靡了爪哇國的城鎮和其他島嶼。平版印刷、照片、留音機、音樂盒和印刷機同時向精英和大眾傳遞聲音,發送文本和圖像。隨著互通的不斷深入,“大城市裡司空見慣的態度”無可避免,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 Simmel)認為這是城市精神生活的主要特點。同時印度尼西亞人卻渴望所有新穎的事物。11 長久以來,在印度尼西亞的港口城市,“大量的認知、對比、機構、建築和各類行為類型提供了培養意識的環境”,那就是對生活過程的獨特性和一般性的意識。在19世紀的進程中,這種意識隻會不斷增強。


    城市促進了不同類型的表演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城市是“矛盾的舞臺”。城市還是觀察的舞臺。來自不同民族的人逐漸了解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還能觀察到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以外的不同行為方式。文化演出具有重要的反思作用,是一個民族向族人講述自己民族的故事,因此文化演出是跨文化交流的好時機。這一成就證明了在創作和演出中藝術和表演是多民族社會中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價值的源頭。


    印度尼西亞以其傳統的表演藝術的多樣性和生命力聞名。爪哇人、巴釐島人、馬都拉人和西方群島的其他民族精心設計的藝術形式,例如哇揚皮影戲,這些精心設計的藝術形式起源於印度尼西亞,並且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表演風格相似的舞蹈數不勝數,有時彼此相互關聯,例如薩滿教和治療,面具舞和面具戲劇,共同的民間舞蹈,享有音樂伴奏的故事講述。在印度尼西亞的社會中,人生的重要事件要伴有轎子、巨大的雕像、音樂和舞蹈。民間歌劇團、舞劇團、戲劇團和馬戲團在集市、街頭賣藝。西方群島的宮廷一千多年來一直在資助表演藝術,包裝自己的演出,雇用當地劇團和外來劇團為皇家節日演出,並賜予表演者貴族頭銜。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爪哇國中部的宮廷制作了真人歌舞哇揚戲,在舞劇中演員取代了哇揚皮影戲中木偶的角色,這需要長達數月的排練,以及數百名演員。眾所周知,加美蘭是一種套鑼合奏的音樂,影響了自德彪西以後的西方作曲人。在印度尼西亞的社會環境和儀式中人們都會彈奏加美蘭,隨處也能聽見加美蘭音樂。在一些紀念祖先和安撫民眾精神的節日,公眾會出資相助,有幾十個表演團體進行演出。


    東印度群島的其他亞洲人在藝術上也十分活躍。印尼華人是東印度戲劇史上重要的贊助者,他們不僅贊助了本地表演還贊助了中國表演。17世紀的歐洲遊者認為,在爪哇北方沿海地區的貿易轉口港上演的中國戲劇標志著中國運船的到來與離去。中國戲劇被譯成馬來語,即印度尼西亞通用語,直到18世紀,土生華人的母語一直是馬來語。在19世紀的爪哇,大多數的中國戲班全是女性成員。表演者通常不是中國人,而是東南亞女性。她們師從中國人,通過訓練達到高水平演出標準。


    歐洲人和其他精英用巴黎最新奇的玩意裝飾豪華的別墅,他們渴望觀看公共表演。大多數歐洲人資助了非歐洲藝術和藝術家,但是絕大多數歐洲人更喜歡起源於歐洲的藝術。相比於法國和英國殖民地,荷蘭殖民政府沒有致力於為大眾的文化利益建造和保留機構。在爪哇,帶有鏡框式舞臺的歐式風格劇院遍布巴達維亞、三堡壟以及泗水。這些機構因金錢捆綁在一起,地方政府和殖民政府會給予固定數額的獎勵,但這些機構沒有得到過這筆獎勵,因此常常向公眾呼吁以尋求支持。在這些劇院以及其他演出的公共場所,戲劇票價分兩種,一種是巡演職業劇團價,一種是當地業餘表演活動價。


     

    媒體評論
    斯坦布爾(Komedi Stambul)既是一個劇團的名稱,又用來指稱一種劇院風格和表演藝術形式。它活躍於19、20世紀之交的印度尼西亞,主要由華人支持,受到印度尼西亞諸種人群的廣泛喜愛。
    本書將斯坦布爾戲劇置於殖民帝國政治文化與荷屬東印度群島大眾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描繪出19、20世紀之交的印度尼西亞戲劇藝術與文化的全方位圖景,揭示了斯坦布爾戲劇在印度尼西亞族群融合與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為探討現代印度尼西亞民族形成與文化構建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魯西奇 復旦大學歷史繫教授
    本書對20世紀之交的印度尼西亞戲劇和荷屬印度文化史文獻做出了重要貢獻。它經過細致、徹底的研究,以清晰、流暢、易懂的文風撰寫。
    ——芭芭拉 ·哈特利 《印度尼西亞舞臺上的爪哇表演》作者
    作者能夠從豐富的地方民族志中總結出精闢的理論,對東南亞的學者來說,是一份極好的禮物。
    ——卡拉 ·瓊斯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副教授

    斯坦布爾(Komedi Stambul)既是一個劇團的名稱,又用來指稱一種劇院風格和表演藝術形式。它活躍於19、20世紀之交的印度尼西亞,主要由華人支持,受到印度尼西亞諸種人群的廣泛喜愛。


    本書將斯坦布爾戲劇置於殖民帝國政治文化與荷屬東印度群島大眾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描繪出19、20世紀之交的印度尼西亞戲劇藝術與文化的全方位圖景,揭示了斯坦布爾戲劇在印度尼西亞族群融合與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為探討現代印度尼西亞民族形成與文化構建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魯西奇 復旦大學歷史繫教授


    本書對20世紀之交的印度尼西亞戲劇和荷屬印度文化史文獻做出了重要貢獻。它經過細致、徹底的研究,以清晰、流暢、易懂的文風撰寫。


    ——芭芭拉 ·哈特利 《印度尼西亞舞臺上的爪哇表演》作者


    作者能夠從豐富的地方民族志中總結出精闢的理論,對東南亞的學者來說,是一份極好的禮物。


    ——卡拉 ·瓊斯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副教授


    具有啟發性且令人印像深刻——我們面對的這位學者,他能根據從大量資料收集回來的許多小事實來思考大問題。


    ——《美國歷史評論》

    在線試讀
    1.19世紀的劇團營銷與特效——
    劇團利用宣傳減少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吸引觀眾。購買一等座和二等座的觀眾有資格參加一次抽獎。一位歐洲觀眾(荷蘭人)一次性買了14張票,但因為場面過於擁擠,他甚至都沒看到表演。
    泰聘用了一位叫洛倫索(Lorenzo)的氣球操控員,讓他1月26日在劇院前面的廣場上免費表演。1892年1月10日,在樂隊的伴奏下,洛倫索在克邦拉賈(Kebon Raja)花園嘗試放飛一隻無人駕駛的繫繩熱氣球。在泗水氫氣球已經隨處可見,觀眾也不再願意買票看氣球展覽,但是熱氣球完全是另一種更令人震撼的東西。洛倫索的表演非常失敗,他在一大群周日出行的不同民族觀眾面前出了大丑,第二天一家報紙甚至寫了一首十四節的《氣球詩》來“紀念”這次表演。
    人們嘲笑洛倫索是“愚蠢的航空教授&rdquo泰則利用上次丟人的表演作噱頭,再次聘用倒霉的洛倫索,讓他在加巴山劇院門前再表演一次。 這次表演是在一個星期二的早上9點,時間不是那麼合適,所以來看表演的人比上次看笑話的人少一點,但是這次洛倫索成功地讓氣球飛上天空,最高飛到了近30米。《泗水之星》開玩笑地寫道:“這隻氣球神乎其神。許多人看它的時候它好像不願意起飛,但是昨天沒有那麼多人看著,它卻成功地乘風而起。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也許這隻氣球需要有供品擺在它面前,但這樣有自滿以至於過度膨脹的風險。”
    另一種宣傳形式就是街頭散發傳單。這在今天至少在歐美是一種平平無奇的手段,但在那時的泗水是史無前例的。其中一些傳單是由兩名爪哇和華人員工分發的,他們帶著一個有圖的廣告牌遊走在泗水大巴剎的街頭,將傳單發給每一個過路人。其中一張傳單被送到了一家報社,並全文發表,還被吹捧為“令人垂涎的表演”“沒人能拒絕的善意邀請”。
    傳單上強調特效反映了1892年人們越來越重視舞美、舞臺魔術和表演的精彩程泰在斯坦布喜劇團結束巡演回來之前對加巴山劇院進行了升級改造,購置了許多精美的燈光設備,重新裝潢了舞臺,並且更新了物品的存量。新的裝潢包括一種效果很壯觀的主色調,19世紀巴黎林蔭大道劇院和倫敦西區劇院經常能看到這種色調,但馬來語劇院以前從來沒用過。1892年初的報紙廣告上這樣描述道:“天使在稀薄的空氣中時隱時現,惡魔從地獄中掙脫而出”;“一個王子用弓箭射到了一個阿拉伯國王的眼睛”;“叢林中有強盜、猛虎和巨像出沒”;“一個王子被繼母殺害後被精靈附身復活—所有精靈身著新裝,飛天遁地”;“舞劍和人們在地獄受折磨的場景,包括他們被開膛破肚”;以及“一個人被活活燒死,天使在天上盤旋,惡魔從地底爬出。

    1.19世紀的劇團營銷與特效——


    劇團利用宣傳減少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吸引觀眾。購買一等座和二等座的觀眾有資格參加一次抽獎。一位歐洲觀眾(荷蘭人)一次性買了14張票,但因為場面過於擁擠,他甚至都沒看到表演。


       &nbs泰聘用了一位叫洛倫索(Lorenzo)的氣球操控員,讓他1月26日在劇院前面的廣場上免費表演。1892年1月10日,在樂隊的伴奏下,洛倫索在克邦拉賈(Kebon Raja)花園嘗試放飛一隻無人駕駛的繫繩熱氣球。在泗水氫氣球已經隨處可見,觀眾也不再願意買票看氣球展覽,但是熱氣球完全是另一種更令人震撼的東西。洛倫索的表演非常失敗,他在一大群周日出行的不同民族觀眾面前出了大丑,第二天一家報紙甚至寫了一首十四節的《氣球詩》來“紀念”這次表演。


        人們嘲笑洛倫索是“愚蠢的航空教授&rdquo泰則利用上次丟人的表演作噱頭,再次聘用倒霉的洛倫索,讓他在加巴山劇院門前再表演一次。 這次表演是在一個星期二的早上9點,時間不是那麼合適,所以來看表演的人比上次看笑話的人少一點,但是這次洛倫索成功地讓氣球飛上天空,最高飛到了近30米。《泗水之星》開玩笑地寫道:“這隻氣球神乎其神。許多人看它的時候它好像不願意起飛,但是昨天沒有那麼多人看著,它卻成功地乘風而起。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也許這隻氣球需要有供品擺在它面前,但這樣有自滿以至於過度膨脹的風險。”


    另一種宣傳形式就是街頭散發傳單。這在今天至少在歐美是一種平平無奇的手段,但在那時的泗水是史無前例的。其中一些傳單是由兩名爪哇和華人員工分發的,他們帶著一個有圖的廣告牌遊走在泗水大巴剎的街頭,將傳單發給每一個過路人。其中一張傳單被送到了一家報社,並全文發表,還被吹捧為“令人垂涎的表演”“沒人能拒絕的善意邀請”。


    傳單上強調特效反映了1892年人們越來越重視舞美、舞臺魔術和表演的精彩程泰在斯坦布喜劇團結束巡演回來之前對加巴山劇院進行了升級改造,購置了許多精美的燈光設備,重新裝潢了舞臺,並且更新了物品的存量。新的裝潢包括一種效果很壯觀的主色調,19世紀巴黎林蔭大道劇院和倫敦西區劇院經常能看到這種色調,但馬來語劇院以前從來沒用過。1892年初的報紙廣告上這樣描述道:“天使在稀薄的空氣中時隱時現,惡魔從地獄中掙脫而出”;“一個王子用弓箭射到了一個阿拉伯國王的眼睛”;“叢林中有強盜、猛虎和巨像出沒”;“一個王子被繼母殺害後被精靈附身復活—所有精靈身著新裝,飛天遁地”;“舞劍和人們在地獄受折磨的場景,包括他們被開膛破肚”;以及“一個人被活活燒死,天使在天上盤旋,惡魔從地底爬出。


     


    這場表演真的非常令人震撼,就像魔法真的出現在你眼前一樣。一開始,桌子上放的是一個雕塑的頭,然後慢慢地,在人們的注視下,它沒有被拿起就變成了一個活人的頭,然後這顆頭又變成了一個骷髏。魔術師把這顆骷髏頭當成一個空籠子,慢慢地裡面出來了兩隻小雀鳥,然後骷髏頭又變成了那個人的頭!哇!這實在是令人震驚,而且沒有人能看出來是怎麼做到的。看過一次就想看第二次,因為大家都想知道那顆頭到底是睡著的還是清醒的。更讓人印像深刻的是,變出來的東西可以向觀眾展示,還可以觸摸。25或50分的票價絕對物超所值。


     


    2.當紅劇團遭遇的“事故”和“煩惱”——


    (1)不尊重“粉絲”


    觀眾和馬車絡繹不絕地來到帳篷,也有不利的一面:觀眾和劇團成員之間發生衝突和犯罪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有些隻是小事故。一個如痴如醉的觀眾問前臺經理,怎樣纔能認識一位女演員,他得到的回答是:“你最好認識一下我的棍子!”這種粗魯的反駁使劇團受到了媒體的譴責,他們認為觀眾與演員交往沒有什麼害處。在巴達維亞,一切公共場合都有不法分子出沒,干著扒手和騙子的行當,在孟加勿剎的演出也不例外。有則新聞寫道,一名女觀眾價值6荷蘭盾的胸針被她的女房客偷走了。


    (2)女演員太有魅力


    但也有一些令人揪心的事故。10月9日在草埔,一群演員差點和一群土生印歐人打起來;10月11日,觀眾和演員之間又發生了激烈的爭吵;10月13日,劇院裡有人發瘋了。這些爭鬥可能起碼有一部分是因為女演員,因為女性觀眾主要是來欣賞音樂的,而男性歐洲人、華人和穆斯林觀眾“夜復一夜地來,因為他們希望欣賞土生印歐女人的美麗”。而一些男演員正和她們交往,自然反對這些男人無禮的帶有性傾向的關注。


    (3)影響公共秩序


    在馬希阨創作的新劇《薩希爾時代》(Sahir Zaman)的表演期間,有一名荷蘭觀眾企圖調戲一名華人的妻子,二人在觀眾席大打出手。一名警察介入此事,護送這名華人離開劇院,並叫了一輛馬車送他回家。一名“在車夫中鼎鼎有名”的年輕歐亞觀眾在劇院鬧事,最後被其他歐亞觀眾狠狠打了一頓。


     


    斯坦布喜劇團的一名職員朝一個叫薩曼(Saman)的穆斯林的房子扔石頭,以此引起喜歡的女孩的注意。投石者損毀了薩曼和他的中國鄰居的屋頂瓦片,他也因此遭到警方的逮捕和詢問:據說他“神經有點問題”。 斯坦布喜劇團成員和爪哇甘榜的穆斯林爆發了侮辱對罵和打鬥:演員趾高氣揚,最後穆斯林離開了,一場暴力衝突因此避免。更嚴重的是,一個劇團成員誘拐了一個穆斯林姑娘阿利瑪(Alima),企圖和她私奔。阿利瑪住在離公司租房不遠的帕薩尤蘭區。最後,這個姑娘被送回了她父母那兒,該男子也被警方帶走詢問了。


     


    每晚斯坦布爾戲都會表演到凌晨1點,每晚都會發生槍擊事件。在斯坦布喜劇團戲棚附近有一所房子,裡面住著年輕女子。斯坦布爾戲劇演出結束後,人們前往這個房子尋找另一種樂趣。直到深夜他們還大喊大叫,擾亂了附近居民的安寧和睡眠。人們希望當局能夠留心孟加勿剎廣場居民的異議,秉公處理,這樣一來,這些人能夠在夜間得到一些安寧。他們希望能停止斯坦布爾戲劇的演出。



    • 演員們的私生活


    要說比舞臺上的出丑還不光彩的事,那就是演員們舞臺之外的丑聞了。在此次演出期間,至少有兩對未婚的演員情侶分手。在斯坦布喜劇團和其他巡回劇團中,男女演員以未婚伴侶的身份生活在一起是很常見的(有一些人也是合法結婚的)。集體生活松散的安排和四處奔波的生活方式使得這樣締結的關繫既容易又實用:女性做家務,比如洗衣服和做飯,而男性則保護他們的伴侶不受痴情觀眾的騷擾。這種生活方式與資產階級實行的主流相比非常不同,但是由於演員和其他藝人不是某個城市的永久居民,所以這種方式大部分是隱藏在公眾監督之下的,而且19世紀的印尼社會對一繫列性別關繫(尤其是納妾制)是比後來更加寬容的。


    婚姻破裂的具體細節和相關姓名並不明朗,但在巴達維亞這種事情都是因為對伴侶不忠和婚外情所造成的。一名男演員和一名女演員離開劇團中各自的伴侶,一起返回泗水。另一位女演員,據說是“人們的心靈之果,公眾關注的對像”,也在她的伴侶背叛她時回到了泗水。最為公開的分手被描述為一場“小規模戰爭”,發生在E. 倫辛(被稱為“通常表演阿拉丁母親的女人”)和她的伴侶之間,一個叫M先生的人,他在加入斯坦布喜劇團之前在巴達維亞的一家典當行做抄寫員。“M先生挨了他的情婦幾記耳光,然後她又用門閂打他,於是M先生罵罵咧咧地帶著裝滿自己衣服的手提箱跑了,他將手提箱扔上了一輛小馬車,但是那匹馬最開始不願意走。最後那匹馬帶著他離開了,在街上左踫右撞。” 所有這些不正當的關繫、舞臺下的鬧劇和演員之間的爭吵都受到了新聞界的譴責。馬希阨被警告說,如果他“不為員工之間的關繫制定更好的規則,喜劇界肯定很快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爛攤子”。


     


    1896年2月初發生了一起兩次槍擊事件。克拉默和女演員卡洛琳·“利恩”·賈姆瑟(Caroline “Lien” Gemser)被槍擊,兇手是賈姆瑟拋棄的伴侶弗裡德裡希·威廉·“皮克”·雅尼茨(Friedrich Wilhelm “Pik” Janitz)。這一駭人的罪行在當年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並給斯坦布爾戲劇的名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利恩·賈姆瑟是19世紀90年代斯坦布爾戲劇的偉大人物之一,她是一位來自泗水的女演員,曾在當時許多重要的劇團演出並擔任導演。賈姆瑟被認為是一個“耀眼的明星”,她的演技和導演纔能使得“每晚劇場都座無虛席”。一代又一代的演員登臺演出,但仍然可以看到賈姆瑟的倩影:利恩·賈姆瑟是土生印歐女演員兼模特勞拉·賈姆瑟(Laura Gemser)的 遠 親(甚至可能是她的直繫祖先), 還是軟色情電影《艾曼紐》(Emanuelle)的表演者。皮克·雅尼茨依附著斯坦布喜劇團,有時被描述為一名前演員,有時被描述為一名為劇團做體力勞動和打零工的工人。1896年1月之前這對情侶已經“像夫妻一樣”在一起生活三年了。按照未婚夫婦的習慣,賈姆瑟被稱為雅尼茨的管家,盡管實際上賈姆瑟通過她作為演員的收入來養活雅尼茨。到1895年賈姆瑟和雅尼茨的關繫已經舉步維艱。在三寶壟他們曾經打過架,賈姆瑟的眼睛被打青了。


        克拉默和賈姆瑟在舞臺上一起工作的時候,他們彼此之間相互吸引。賈姆瑟派雅尼茨去三寶壟售賣她的蹬地自行車,這是一種早期的自行車,踏板與前輪相連。賈姆瑟叫雅尼茨用賣自行車的收入從三寶壟的當鋪贖回她典當的價值80荷蘭盾的貴重物品。雅尼茨妒忌心極重,但他不太容易發脾氣(事實上即使在射殺克拉默和賈姆瑟的那天,他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憤怒之情)。他懷疑賈姆瑟故意讓自己白跑一趟。據報道他曾警告過賈姆瑟,如果他發現她和另一個男人鬼混,他會殺了她。但賈姆瑟對他的威脅毫不在意。雅尼茨出鎮之後,她相信她現在可以與克拉默自由來往了。克拉默當即解雇了自己的“管家”,並派人護送她回到巴達維亞。


        隨後賈姆瑟從她與雅尼茨、廚師蘇蒂娜,還有一些女演員,包括範德海德(Van der Heijde)和妮可拉·肯特(Nicola Kent)同住的日惹廣場附近的出租房裡搬了出來,然後搬進了斯坦布喜劇團在小洛吉(Loji Kecil)區域的房子,住在那裡的除了克拉默,還有兩位女演員,範斯普魯和範格林斯(Van Sprew and Van Geerlings)。(克拉默住一個臥室,而範斯普魯和範格林斯合住另一間臥室。)賈姆瑟含糊其詞地向黃添比說明她搬家的理由,聲稱在廣場的房子中有人死於霍亂,她再也不能住在那裡,黃添比負責監督劇團成員的住宿。但和她一起的演員認為,搬家就意味著賈姆瑟現在是克拉默的新“管家”。然後賈姆瑟給在三寶壟的雅尼茨寫了一封信,信的開頭是這樣的:“親愛的皮克!我將前往泗水,因為我剛收到媽媽的電報,說她病得很重。”賈姆瑟的唯一目的就是拖延雅尼茨返回的時間,這樣他就不會直接回到日惹,當場抓住她和克拉默在一起。


        甚至在收到賈姆瑟的信之前,雅尼茨似乎就已經產生了懷疑。雅尼茨可以順利地賣掉自行車(在1896年的三寶壟,自行車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新玩意兒),但在沒有典當條的情況下,他無法贖回賈姆瑟典當的物品。


    於是他寫信給賈姆瑟,請她把典當條寄給他。雅尼茨將信件寄往日惹(以防她還沒有離開日惹)和泗水。一個星期過去了,他還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多疑的雅尼茨決定先不通知賈姆瑟,乘火車直接去日惹。1896年1月30日中午剛過,他在日惹的倫普揚安車站下了車,租了一輛馬車。確定賈姆瑟從廣場附近的房子裡搬了出來後,他立即去尋找他失蹤的“管家”。阿米爾是劇團穆斯林的小提琴家,對克拉默和賈姆瑟現在住在一起的這件事沒有多想,他告訴雅尼茨,賈姆瑟已經搬到了植物區的房子。


        雅尼茨現在肯定賈姆瑟別有用意。他立即乘坐馬車前往植物區的房子,並於下午1時30分左右到達。他與劇團成員揚·尼古拉(Jan Nicola)互致問候,後者正懶洋洋地躺在房子的前廊上。範格林斯、範斯普魯以及後者的母親正在前廳裡喝茶。雅尼茨走進房間,範斯普魯朝他喊道:“皮克!皮克!我想和你談談。”但雅尼茨沒理她,氣衝衝地衝進房子後面的兩間臥室。臥室的門都關著。雅尼茨闖進了克拉默的房間。克拉默和賈姆瑟一起躺在床上,這是傳統爪哇房屋中用來休息和睡覺的四柱平臺。克拉默穿著睡褲,而賈姆瑟澤穿著襯衫和紗籠。在庭審中,雅尼茨作證聲稱他們當時彼此緊挨著躺在一起,但克拉默和賈姆瑟都說他們當時是坐著的。雅尼茨還作證聲稱他當時一片茫然。根據敘事者的說法,隨後事情發生的確切順序有所不同。


        賈姆瑟說,就在這時雅尼茨從口袋裡掏出左輪手槍,朝克拉默的頭部開了一槍。雅尼茨說,克拉默從床下抽出一把軍刀後,他纔朝克拉默開槍,但賈姆瑟和克拉默都不同意這一說法。克拉默承認房間裡確實有一把刀劍(在一個櫃子上面),但他在床上的位置是無法踫到的,當時他還被槍指著。賈姆瑟驚慌失措地逃出房間,但很快又回來了,抱起流血不止、不省人事的克拉默。隨後雅尼茨從後面開槍擊中了賈姆瑟臀部上方。雅尼茨抓住賈姆瑟的手,賈姆瑟乞求他的寬恕:“求你原諒我!”有人報警了,一名警官抵達現場,雅尼茨承認他手裡的槍“走火了”。賈姆瑟、克拉默都被送往當地的醫院,雅尼茨則被關進了監獄(最初在日惹,後來在三寶


    壟)。賈姆瑟隻是輕傷。槍擊後不到三周,她又一次登上了聖斯坦布喜劇團的舞臺。人們認為克拉默肯定會因頭部受傷而去世,他的死訊也確實被過早地公之於眾,但後來他恢復了健康,並於1896年3月底出院。雅尼茨因謀殺未遂被判長期監禁。



    • 粉絲的瘋狂行為


    更嚴重的是斯坦布喜劇團遭到指控,稱劇團吸引女性粉絲成為演員的情人,破壞公共道德,導致了婚姻危機和家庭危機。即使女性沒有成為舞臺偶像的愛慕者,她們的觀看也被一些人視作耗費家庭經濟的行為。


    身無分文的妻子要去看斯坦布喜劇團演出,就會導致丈夫和妻子吵架,因為妻子瘋了似的,非要去斯坦布喜劇團,那麼丈夫必須待在家裡照看房子。家裡可能沒有食物,孩子也嗷嗷待哺,有價值的東西也都典當了,即使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她也要去。而且,她幾乎每晚都去!丈夫就是頭蠢牛,什麼都不會做……我們隻希望一定會閱讀這份報紙的女性意識到她的家庭責任,這樣她就不會忽視她的孩子。


     


    一位母親把她三歲大的孩子丟在劇院外面,在後臺和演員打情罵俏。馬夫在劇院外等了數個小時,最後不得不尋求警長的幫助,讓孩子和母親團聚。文章最後寫道:“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在魔鬼的引誘下,一定會忘記一切。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